《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299154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 课时)导学案主备人: 陆利晓 课型:新课 包课领导审核: 复印签字: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观点。2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知识链接 走近作者;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

2、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相关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丁肇中( ) 袖手旁观( ) 不知所措( ) 彷徨(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彷徨: 不知所措:3、四书指: 、 、 、 。五经指: 、 、 、 、 4、根据课文内容,请按照“提分解”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三、研讨课文1、课文要谈论的话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2、“格物致知”在大学里早已提到,它是什么说的?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是否

3、得到了大力传扬?为什么?课文里有证明这个观点的事例吗?3、实验精神(“格物致知”精神)为什么很重要? 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了呢?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说一说本文的论证结构。5、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作简要分析。四、拓展延伸有些同学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世界环境?以德治国与读书求知高尚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读书的,只有精于读书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品德高尚,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 读书,既是对人类知识营养的吸收,又是对自己人格的完善。读书,是人生的艺术享受,其乐无穷,

4、美不胜收。要做到自觉地读书,既是一种文明的习惯,又是一种境界。进入新世纪后,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不读书,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际科学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竞争。要在这种竞争中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就必须读书求知。 读书求知,对道德大厦的塑造,更是必不可少的“心灵工程”。今世说上有名言曰:“静坐自无妄为,读书即是立德。”读书与德,确实不可分开。无德是一种愚昧,“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悬”(刘向说苑)。不读书的人,只会在海岸中摸索,不可能脱离愚昧的苦海。无德,是一种邪恶的品性,是兽性的一种表现。“学别正,否则邪”(扬雄法方学

5、行);“学则治,不学则乱”(黄宗羲明儒学案)。由此可见,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成为“以德治国”的模范,必须认真读书。 当然,读书要有选择。我们不仅要读书,而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法轮功”痴迷者的一个沉痛教训,一是不读书,心灵愚昧;二是虽读书,但读的是李洪志转法轮一类鼓吹邪说的坏书。陈果、刘思影就是受李洪志歪理邪说的毒害而走上绝路的。到目前为止,已有239名“法轮功”练习者为上“天国”而自杀身亡。这种悲剧的产生,便是愚昧的产物。事实证明,读好书能使人走向光明,进入德的境界;读坏书、邪书,会使人走向绝路;不读书则舍导致人进入黑暗的深渊。只有多读好书,才能治邪、治恶,促使美

6、善之树长出文明的花朵;无德,是灵魂的卑鄙,是干坏事、办错事的一种动因。“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笛卡尔语),“种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雨果语)。“腹中有书气自华”,多读好书可以使自己的人格高尚,灵魂伟大,不干坏事,少办错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驱和鲁迅、茅盾、邓拓等有作为的作家,都是一生手不释卷、博览名著的知识渊博者;反之,历史上那些昏君奸臣、邪恶歹徒、民族败类一类人物,很少有喜欢读书的,更谈不上读好书。例如:慈禧大后丧权辱国。如果这些人能够读些好书,他们会成为历史罪人吗?“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要培养高尚的道

7、德,应当从读书开始。一个不读书的国家,只能是一个愚昧的国家,而愚昧的国家是不能进行“以德治国”的。 要落实,“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须营造好“以德治国”的社会环境。而倡导读书求知,使读书成为国人的“国风”,便是营造好这种环境的根本途径。让我们人人都拿起书本,汲取人类宝贵的精神营养吧!1、读完全文,你以为中心论点是什么?选出对中心论点概括恰当的一项( )A、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读书求知B、读书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C、读书要有选择,必须读好书D、以德治国必须读书求知2第自然段主要采用- 的论证方法,阐明了 -关系。3第自然段主要采用- 、 - 的论证方法,阐明了- 的道理。4请你为第自然段另外选择一条有关读书的名言,作为论据写在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