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象》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0277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称象》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称象》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称象》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称象》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称象》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称象》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称象》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1 称 象上海市闸北区蕃瓜弄小学 卞文娟【教学目标】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话。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话。【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

2、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认识生字“称、象”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媒体出示: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3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二、初读课文1. 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媒体出示要求)2. 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3. 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4小组合作,讨论交流: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说明: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

3、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三. 研读课文(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四、复习巩固1. 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2. 说说哪几个字比较难写,应注意些什么。师范写。3. 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第二课时【课时要点】1. 理解课文内

4、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教育学生遇事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2. 学会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 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二、研读课文1. 学习课文第一节。(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学生感知这节的主要内容。(媒体出示要求)(2)读第一句话,回答:曹操是什么时候的人?理解“古时候”指三国时期,离现在大约有一千七百多年。(3)读第二、三句,回答:人家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他心情怎样?是怎样做的?(曹操很高兴,所

5、以就带着官员和儿子去看象)学习:官 。读准三拼音,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4)指导朗读。2. 学习第二节(1)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回答:象是什么样子?官员们怎么做的?(使学生了解本节主要写了象又高又大,官员们边看边议论象的重量)。(媒体出示要求)学习生字:秤 割 柱 杆 宰重点指导读音:“秤、柱”是翘舌音,“宰”是平舌音。重点指导字形:“秤”和“称”比较组词。(2)读第一句,看图回答:从哪地方看出象又高又大?理解“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的意思,具体认识象的高大。(3)再读课文,从中体会象很大。(4)读第二句话,举例说说“议论”的意思,回答:从官员们议论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象很重,官员们

6、很想知道象有多重)。复习:一边一边,练习说话。(媒体出示)(5)朗读第二节。3.学习第三节。(1)朗读第三节,思考:官员们想出哪些称象的办法?(媒体出示)(2)这些办法行吗?说明:先引导学生把第一种办法概括为“造大秤”,再让学生理解第三句话,了解这个办法不行的原因是因为谁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提起这杆大秤。读第四句,说说第二种办法是什么?为什么也不成。(联系曹操得到象时高兴的心情,认识把象割成几块称的办法更不成。)(3)读最后一句,说一说“摇头”和“直摇头”有什么不同。(“直摇头”的意思是不住地摇头,表明曹操对官员们提出的称象办法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再读一读课文体会曹操的态度。4. 学习第四节。(

7、1)朗读第四节,思考:曹冲想出了什么样的称象办法。(2)谁能分步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呢?(3)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演示称象过程的前两步。第一步:把演示用的“船”放在装水的大玻璃缸里,再把“大象”放进“船”里“船身”下沉,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第二步:把“象”拿出,往“船”上装演示用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4)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及“下沉”“沿着水面”“船舷”“为止”等词语的意思。)第三步:称一称船上石头。着重理解石头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称。第四步:知道石头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着重理解知道石头的总重量就等于知道大象的重量。因为石头和大象使船下沉的深度是一

8、样的。5. 朗读第五节,思考:用曹冲想出的办法称象,结果怎样?(媒体出示)(1)“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说明什么?(对这个办法很满意)。(2)“果然”说明结果和预想的一样称出了大象的重量。6曹冲是怎样想出称象的办法的?(媒体出示)讨论:(分成小组或同桌)(1)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造大秤的办法,想到了什么?(曹冲想:大秤没有人能提得起来,船却能装得很重很重的东西,可以用船做秤。)(2)曹冲听了官员们议论宰象、称象块的办法又想到了什么?(用石头代替象块。称出石头的重量就可知道象的重量)7 向曹冲学习什么?(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1)曹冲用心听别人的议论,积极动脑筋想办法。(2)曹冲善于观察和学习,

9、知识丰富,知道船在水里下沉的程度与重量有关系。8. 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肯动脑筋思考问题,就会变得聪明起来。回到: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三、复习巩固学习:用“才”造句:教师示范,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出示)读生字,分析字形组词语。(媒体出示)称( ) 船( ) 柱( ) 杆( )秤( ) 舷( ) 住( ) 竿( )2. 照样子把句子说清楚。(媒体出示)例: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蓝鲸是海上巨无霸, 。四、拓展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会用“才”“一边一边”造句。2. 抄写词语,每个一行:官员、柱子、议论、秤杆、下沉、船舷、重量3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板书设计】 21 称象 谁称象?官员 曹冲 怎么称象?造大秤 象上船,画线,象上岸 装石头,齐线,称石头 怎样的象?宰大象 石头=大象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