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教学案例 (2).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04407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花生》教学案例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落花生》教学案例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落花生》教学案例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落花生》教学案例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落花生》教学案例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花生》教学案例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花生》教学案例 (2).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5.落花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象州县寺村中心校(西校区):陈东林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教课标版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落花生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教学目标: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的道理。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教学重点: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小卡片、山中的老杏树教学方法:在朗读中品味,在探讨交流中提高。教学课时:第二课时(共二个课时)教学时间:2014年10月28日教学过程:一、类比导入,揭示主题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此抒发自己

3、不畏磨难的铮铮铁骨。比如陈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他们就像梅花一样!这些诗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似状物,实则是写人,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这就是“借物喻人”或“借物喻理”。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落花生,看看作者许地山是如何通过写落花生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的。通过学习课文的前两个部分,“我们”一家对生活的热爱让大家感到十分意外,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生,分明收获了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下面,让我们一起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读出“我们”一家收获之后的喜悦。二、出示插图,就句质疑(一)(出示课文插图)

4、师:看,他们一家在茅亭里高兴地过起了收获节。可是课文中有一句话却是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出示句子)齐读这句话,有没有让你觉得意外的地方?(二)预计学生提问:父亲和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是“实在很难得”?(三)引导解疑:1、学生猜测。2、教师补充。(四)父亲从百忙之中抽空与家人一起过收获节,只是为了品尝我们种的新花生吗?三、重点研读,深入探究(一)默读课文315自然段,想一想在品尝花生的过程中,“我们”议论了一个什么话题?是怎么议论的?(二)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味美、榨油、便宜)教师小结:几个孩子所说的花生的好处都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所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三)(出示父亲

5、说的那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1、一齐读句子,思考:哪些词写出了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学生拿出小卡填空)2、是呀,桃子、石榴、苹果它们的果实颜色艳丽,是那么引人注目,读读句子:“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3、想一想:它们高高地挂在枝头,仿佛在说什么?4、教师小结:它们都有值得炫耀自己的外表。5、我们再来找找描写出花生特点的词有哪些?(完成填表)6、可是,父亲却认为这是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最令人敬佩、赞扬的地方。7、让我们再来读读父亲说的这段话,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花生的可贵之处吗?8、交流点拨,教师板书。9、教师小结:文中的父亲读懂花生的可

6、贵之处,我们也读懂了。原来,花生的可贵之处,不是华丽的外表,而是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的品格。10、让我们带着对花生的赞美,再次读一读父亲的话。11、教师小结:父亲将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更加突出了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四)难道父亲仅仅是想赞美花生的品格吗?我们看父亲接下来是怎么说的。1、出示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2、学生齐读,谈理解。3、父亲希望我们做怎么的人呢?(五)这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的话孩子们明白了吗?从哪儿看出来?1、出示“我”说的话,学生齐读。2、出示去掉“只”的句子,学生齐读。3、去掉“只”,意

7、思有什么不一样?讨论交流。4、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呢?5、学生交流。6、教师简介: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了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许地山曾经说过的话(出示句子):“我要像落花生那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7、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是否明白父亲我们一起过收获节的真正目的了?8、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让我们来交流。四、拓展延伸,感悟写法(一)自己读读这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山中

8、的老杏树,想想,作者是借什么来赞扬怎么的人呢?(二)这是一篇优美、感人的文章,它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借(老杏树)赞美了(不怕寂寞、不畏艰难、扎根深山、乐于奉献、胸怀坦荡)的人。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一)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这节课我们自己读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和大家合作交流。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知道父亲谈花生主要是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谈花生也就是在谈人生。我们每个人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可以说说课文,可以谈谈作者,可以说说我们今天的共同学习。学生自由表达。(二)教师出示自己的体会:姐弟种花生,居然收获丰。父亲巧教诲,影响“我”一生。老师

9、学习了这篇文章,感觉课文语言朴实,简直就像一首朴实的小诗。这是老师的感受,同学们读了老师的感受,你们肯定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六、学以致用,课后作业师: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一)仿照落花生以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种你熟悉的事物。(二)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或两项作业。板书设计: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借物喻人)落花生好处:味美、榨油、便宜议花生特点:埋在地里、不好看、很有用做有用的人教学反思落花生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

10、,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教学完落花生一课,我的感触颇多,我觉得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值得关注。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导入的悬念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写作方法的说明和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应充分考虑到调动学生的原有认知,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从头到尾都沉浸在一种我想探究,我想学习,我渴望解答这一问题的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把理解内容,升华感情与实

11、践导行三者有利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二、营造平等、愉悦的交流环境,还要适时引导语文课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但被激发,就会问题多,答案多,话题多,有时甚至会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干,这时教师就要营造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但要避免学生谈的漫无边际,教师就要全面调控课堂,对于学生说得离谱时要采用适时适度的评价性语言及时把他们引导到课文的相关内容中来,还应注意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护他们的求知欲三、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

12、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在教学落花生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我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人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已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水果的不

13、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学生体会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父亲,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者声情并茂,评者真诚中肯,在读与评中学生与“父亲”产生了情感共鸣,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四、给学生课外延伸的空间作业的布置,使一节课的研究更加深入,学生获得的体验,可以通过研究不断加深,学生感悟的学习方法可以不断得到验证和运用。把学生的学习真正拓展到课外,达到校内外沟通的目的。课后作业的设计,我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择作业,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五、学生搜集信息与理解课文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本课教学,我觉得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和途径都很差,因此时理解文章内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只能从教师搜集的资料外获得信息,相对来说,信息比较少。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