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三小王婷婷白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05000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兴三小王婷婷白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兴三小王婷婷白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兴三小王婷婷白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兴三小王婷婷白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兴三小王婷婷白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兴三小王婷婷白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兴三小王婷婷白杨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题 26.白杨学科语文学段高段年级五年级相关领域品德与社会、地理、历史教材北京版教材是否已实施是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王婷婷大兴三小15001129195实施者王婷婷大兴三小15001129195指导者袁花梅大兴三小15901291229课件制作者王婷婷大兴三小15001129195其他参与者袁花梅大兴三小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抓住关键词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标中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2、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设计白杨一课时,专门设计了通过图片反应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同时,创设情境配乐介绍老一代兵团人,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奉献故事,让学生在乐声中感悟边疆建设者们像白杨树一样的精神品质。语文课程标准中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多积累,引导学生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因此,在本课的末尾我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的关联句式夸一夸我们身边的劳动者们。这样不仅使学生运用了语言,还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写法的理解。教学背景分析学习内容分析白杨一课为北京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6课,是著名作家袁鹰写的一篇

3、抒情散文。作者摄取了旅途中的一个短镜头,从火车车窗中见到的白杨落笔。通过爸爸和两个孩子的对话,赞颂大戈壁的白杨树的品格,抒发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以此教育孩子在边疆茁壮成长。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体会文中借物喻人的写法是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法设计时,我紧扣课文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初步养成了做批注的习惯。会合作学习,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

4、达的思想感情,这对于学习本文来说有较好的基础。关于“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生也并不陌生,在以前学过的课文中已经接触过了。对于本课来讲,由于学生生活的时代距文章背景时代较远,学生可能对当时祖国边疆的环境、边疆建设者为什么要到边疆去工作、建设这对于祖国建设的贡献等不理解,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要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课中,采用了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技术准备教学课件和配乐前期教学状况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自主识记字词的基础上读熟课文,有助于第二课时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

5、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实现给课文分部分,大体了解课文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再由部分到整体,总结概括出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1、了解白杨的特点,理解重点段,体会思想感情。2、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3、读中学写,体会文中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中学写,体会文中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体会爸爸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及他对下一代的希望。教学过程(文字描述)一、整体感知,复习导入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6课白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26.白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快速默读课文,回忆这篇

6、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预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位爸爸在火车上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新疆戈壁滩上的白杨。设计意图【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整体概括能力和浏览的速度,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 品读感悟,体会情感。1、品读课文,明确特点 导语: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如何?请一位学生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说一说感受。预设:环境恶劣 就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就通过窗外那一行( 高大挺秀)的白杨树。不只你们注意到了白杨树,列车上的一位旅客也正望着白杨树出神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4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白杨树的特点是什么?指名分角色朗读,并和同桌交流。预设:学生1:从“从来

7、就这么直,这么高大。”我读出白杨树从小就直,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它都是这么直,写出了白杨的本性正直。学生2:我读出了白杨的适应力很强,因为哪儿需要它,他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学生3:我从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两个不管和总是中读出了白杨树的生命力很顽强的特点和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的品质。顺势板书:高大 直 坚强 适应性强 不软弱 生命力强 不动摇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通过关键句段,抓住关键词语概括事物特点的能力,为下文理解边疆建设者们的精神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做铺垫。】2、引读指导,体会情感 让我们带着景仰的感情,再来读一

8、读这第三句话。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设问,设问就是有问有答),爸爸的心到底是在表白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晓得.(学生接读)(1)这三个“只晓得”构成的排比句,是在强调什么呢?孩子们太小了,他们只晓得爸爸妈妈自愿去新疆工作,为什么要到新疆去工作?(2)他们只晓得接他们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晓得吗?(3)他们只晓得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做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可他们却不晓得新疆的环境是那样的艰苦。你晓得新疆的环境吗?预设:到处都是茫茫的大戈壁。那些边疆建设者就在这样恶劣的条

9、件下去建设边疆。他们多么不容易啊!设计意图【读中体会排比句的抒情作用,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三、配乐赏图,升华情感 学生配乐欣赏在改革开放前夕的新疆与如今的新疆那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介绍背景资料。(1)让我们拿起书,把这三个只晓得再来读一读。现在孩子们明白爸爸的心了吗?(2)爸爸搂着她的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预设:第一次沉思是想自己,想过去第二次沉思是想未来。设计意图【由于课文的背景远离学生现实生活,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任务情感,添加了一部分配乐的背景图片和介绍。】四、读中学写,拓展表达。1、作者仅仅

10、是在赞扬白杨吗? 白杨这篇课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先写白杨高大挺秀,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的特点,借以表达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宏伟志向。同时也表达了爸爸对孩子的期望和信任,他相信孩子们一定会像小白杨一样,迎着风沙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边疆的生力军。显示出了老一辈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的博大胸怀。如此胸怀怎能不叫我们崇敬,带着这样崇敬的情感我们一起再来自由地读这篇课文。2、用上“不管不管总是”“哪儿哪儿”等关联词语,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我们身边的劳动者。设计意图【通过仿写练习,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板书设计: 26.白杨 高大 直 坚强

11、适应性强 不软弱 生命力强 不动摇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 学生朗读,学生自评 学生的朗读时课堂上最直观的学习效果,这其中蕴含有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开始学生对三个排比句的朗读掌握不太好,读不出层次感,因此我设计了通过配乐介绍背景资料,让学生在音乐营造的情境中朗读,让学生对自己前后的朗读做出评价。2. 仿写练习,课后互评 在本课的末尾,我们设计了用上“不管不管总是”“哪儿哪儿”等关联词语,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我们身边的劳动者。这样的仿写练习,在课上会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对其中的优缺点进行点评。而在课后,我们会把每个学生的作品贴到展板上,下面附上一张评价单,让孩子们之间通过互评,

12、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再进行二次修改。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语言朴实,含义深刻,结构安排上由景到物,由物到人,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是小学阶段较为难上的课文之一。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注意从这几方面去做:一、注重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层次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必须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因此训练时必须注重体现过程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即按照“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进行语言训练。如课文中爸爸介绍白杨的一段话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我以这段话作为一个主要的训练点,按照“理解反复读运用”的层次进行训练,具体步骤是:1、

13、 逐句理解意思。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了解白杨树适应性强、生命力强等特点。2、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既加深对白杨树特点的理解,又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读中悟情。3、 内化运用。“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在学生透彻理解白杨精神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的关联句式夸一夸我们身边的劳动者们。这样不仅使学生运用了语言,还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借物喻人的理解。以上教学程序,力图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渐进性,以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 以读代讲,创设朗读情境 朗读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途径。只有口诵心惟,运用时才能左右逢源,妙语连珠。白杨是一篇抒情散文,蕴意深邃,很适于感情朗读,所以在教学中,我既把“读”当成帮助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途径,又把“读”当成一种语言训练的重要手段。如运用了接读等引读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中读,教师又在学生的读中引,师生一引一读之中就能基本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我还在“只晓得.”这三个排比句的学习中,让学生在配乐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后再来理解这读出这三个排比句的层次。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