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0654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商州区北宽坪镇郭湾小学 唐晓玲【教材依据】: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十五课【设计思想】:1、内容关注:陈忠实, 现代著名作家,西安灞桥人,成功写作长篇小说白鹿原,并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作者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寒风雪、雷轰电击,顽强地生存下来,成就了高原上一方独立而壮观的风景,赞扬了高原之柳顽强的生命力。2、写作手法:对比手法突出高原之柳的性格特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熟练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及合理的想象,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情感态度价值观:借助本文内容

2、,激发学生热爱生命,敢于与艰难环境抗争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文字,触摸作者饱受震撼的心灵,感受青海高原柳树的顽强生命力,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抗争的情感;【教学难点】:感悟青海高原上一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生命力,能够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法师生合作、探究学习法【学法指导】:知识引领词句分析内容梳理自主归纳【教学准备】:基础知识打印材料 天路、霸桥柳课件【教学过程】:导课;回忆关于写柳树的诗歌:渭城曲唐 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咏 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

3、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讨论:以上的柳树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生长环境怎样?说明环境与柳树的生长有什么重要关系? 一、 简要分析文章内容:文章作者通过为我们描写自己在青海高原上唯一的一株柳树,叙述了这株柳树在高原高寒、缺水的恶劣环境之中自强不息、顽强生存,生长的苍郁、茂盛的情景,赞美了“高原之柳”不抱怨命运,不畏怯生存的危险及艰难的情感,激发我们应像“高原之柳”一样身处逆境时应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的精神。二、理解、分析文章第一部分(1 2):段意:写在青海高原上,有一株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1、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开篇点明柳树的平凡、普通;)2、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

4、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情感有“平常”转为“神奇”,“望而生畏”是初见柳树时自己的感受,“伫立”:长时间的站立,说明这株柳树扎根高原、抵御贫瘠,顽强生存,是一株不平凡的柳树;此段概括介绍了柳树的特征,表明自己情感,引起悬念,引发兴趣。)三、 理解、分析文章第二部分(3 5): 段意:写巍然挺立于高原之上的柳树,以其独特的形象,给荒芜、苍茫的青海高原带来了一方独特的风景,给人以生命力量的震撼与感召;1、 高原的恶劣环境:(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高原环境恶劣,

5、青石嶙峋、寸草不生、土壤贫瘠;)2、 初见柳树时的感受: (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哦”蕴涵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在荒凉的高原上能看到一株绿柳,人们一定会为之兴奋不已,因为那是生命的颜色,生命的象征。)3、 高原空旷、苍茫的语句:(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 ,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 苍茫:原野空旷辽远,没有边际;4、 设问语句: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表现出作者感叹

6、、赞美、敬意跃然纸上的情感。)5、 描写柳树生长姿态的语句:(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划线词语写出了柳树的旺盛生命力和青海高原对柳树的独特锻铸;)6、理解句子:“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巍巍然”、“撑立”写出了柳树生命力的顽强,而正是这种顽强,给人以生命伟大力量的感召。)四、理解、分析文章第三部分(6 7): 段意:通过作者的猜测和想象,展示了这株柳树如何在高原严寒与雷轰电击中顽强地生存下来的坚贞力量与

7、不屈部挠的生命力;1、 抑制不住:压抑不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2、 柳树的生长过程:(风)遥远的河川(柳絮)卷上高原雨水充足(萌发)持续干旱一茬柳树苗子全毁 熬过持久干旱、躲过严酷寒冷 一株柳树奇迹般生存下来 “高原之柳”造就不可思议的奇迹(告诉我们,“高原之柳”忍受漫长的严冬、酷暑,遭受一次次风沙暴雪、雷轰电击之后,年复一年用绿色装扮高原,向高原展示自己昂扬的生命力,“高原之柳”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表现了作者对于“高原之柳”的敬佩之情。)“高原之柳”经历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复苏) 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劈断抽出)小结:高原之柳与恶劣的生存环境相搏斗,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量

8、。3、 理解“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写出了这株柳树经历了漫长的严酷的打击,从而更体现了它的“神奇”。体现了它的“顽强”。)小结:高原之柳坚贞力量不屈不挠的生命力五、 理解、分析文章第四部分(8 9): 段意:通过与名贯古今的霸河柳树相比较,赞扬了高原之柳顽强的生命力;1、 灞河柳的特点:(生存环境优越)家乡水边的柳树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来,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2、 理解“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

9、情。”(折柳送别,依依惜别成为灞河之柳的妙用,但这与灞河之柳生存环境的优越,极易生长是密不可分的关系。)3、 高原之柳的特点:(生长环境恶劣,但却不抱怨命运。)A、 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B、 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就了高原上一方壮丽的风景。(这句话以震撼人心的力量赞美了高原之柳没有抱怨命运,而是以它的毅力和韧劲与“生存环境抗争”,并生存下来。此时,在作者眼里。高原之柳的风景不是独特的,而是“壮丽”的。)

10、讨论:对比前文中“一方独立的风景”与这里“一方壮丽的风景”的不同含义;4、理解“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九十九条死亡之路”是针对恶劣的高原环境而言的;“一线希望”指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就了高原上一方壮丽的风景。”全文总结:1、文章主题:这篇文章作者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测、想象,描写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经过高寒风雪、雷轰电击,顽强地生存下来,成就了高原上一方独立而壮观的风景,赞扬了高原之柳顽强的生命力。2、写作手法:对比手法突出高原之

11、柳的性格特点;3、学生讨论发言:“我与高原之柳”(a、学习高原之柳困难面前永不低头,接受考验、坚韧不拔,在磨炼中煅铸自己的辉煌人生;b、像高原之柳一样,勇于克服困难与挫折,不抱怨命运,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斗争。)课堂练习册P44 P45六、七题作业布置:学习计划P47 P48八、九题播放:天路、霸桥柳课件教学反思:本篇文章作者成功地做到了“托物抒情、借物言志”手法运用,文章中状物特点具体、鲜明、深刻,作者能在自己的写作之中,牢固把握住状物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生活特征诸多要素综合表达,借此表现“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存之不易,生存之艰难,抒发自己向往的那种生存的顽强与任劲,拼搏与进取的崇高思想境界,通过文章教学,学生定会深受启迪、感染,定会被高原之柳的生存之魅力而深深折服;另外,在教学之中,我能紧密围绕文章中的重点词句,重点理解,组织学生做好个人体会,加深文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掌握,学生深受教益,既学文,又学人,成功地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模式,教学之前的基础知识积累布置较好的完成了教学前提障碍的处理,为正式教学活动赢得了宝贵时间。最后,在学生完成达标检测的过程中,适当的配以优美、抒情的音乐,放松了学生心情,陶冶了师生情操,为人性化教育开启了一扇明亮的窗户,教学效果优异。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