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变态反应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07161 上传时间:2019-03-18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7.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变态反应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免疫学变态反应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免疫学变态反应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免疫学变态反应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变态反应ppt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要内容: 变态反应的概念 四种类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及临床表现,第八章 变态反应,重点 各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及特点。 难点:各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 目的要求 1.掌握变态反应的概念; 2.理解四种类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变态反应(allergy) 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亦称超敏反应 特点:伴有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超敏反应分型,第一节 I型超敏反应,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引起的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以出现的以急性炎症为特点的反应。,特异性IgE介导的,主要特征: 由IgE抗体介导,无补体

2、参与; 反应发生快、消退快,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 具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和个体差异。,一、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变应原 IgE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FcR,(一)变应原,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地激活CD4+Th2细胞及B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应答,引起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1)吸入性变应原:植物花粉、真菌、螨等;,2)食物变应原:牛奶、鸡蛋、海鲜(鱼、虾)等;,3)药物及生物制品:青霉素、异种动物血清;,4)其它:某些酶类物质、蜂毒、动物皮屑等,天然变应原多为小分子可溶性蛋白质,变应原,青霉素-蛋白,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 组织蛋白,(二)变应素,变应素IgE,IgE主要由鼻咽部、

3、扁桃体、气管和胃肠道黏膜下固有层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产生,IgE +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机体致敏,(三)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FcR,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皮下小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 和黏膜下层 嗜碱性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外周血中。,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IgE Fc受体 激活后可释放出颗粒性物质。,二、 I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1) 致敏阶段 变应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IgE Fc与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上的FcR结合,(2) 反应阶段 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的IgE结合 一个变应原分子可与两个相邻的IgE结合,细胞就被活化,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

4、,产生各种生物学效应,三、临床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全身性过敏反应:药物过敏性休克、血清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腹痛、腹泻,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红肿,四、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变应原皮试:是预防I型超敏反应发生最有效的方法,脱敏治疗:异种免疫血清脱敏疗法。小剂量、短间隔,减敏疗法。 小剂量、长间隔、反复多次皮下注射相应变应原,药物防治, 抑制生物活性介质合成和释放的药物,如肾上腺素、色甘酸二纳等, 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物,苯海拉明、扑尔敏等, 改善效应器官反应性的药物,如肾上腺素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维生素C等 。,第二节 II型变态反应,是

5、由IgG或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又称细胞毒型。,抗体依赖性细胞毒型变态反应 (抗体在其中起桥梁与启动作用),细胞固有抗原(同种异型抗原) 吸附于细胞表面的外来抗原或半抗原 异嗜性抗原,参与II型超敏反应的抗原,一、型变态反应及其发生的机制,ADCC作用 补体系统的溶细胞作用 调理吞噬作用,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制,机体,激活补体,ADCC,调理作用,抗原抗体结合,刺激,产生,二、临床常见的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A型血 抗B凝集素(IgM),新生

6、儿溶血症,胎儿的红细胞通过胎盘 渗漏到母体,母畜初乳中含有抗胎儿红细胞的抗体,新生儿溶血,由抗自身红细胞抗体或在红细胞表面沉积免疫复合物而导致的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 药物引起的抗血细胞成分的反应 抗体与吸附于红细胞表面的药物结合激活补体 药物和相应的抗体形成的复合物通过C3b或Fc受体吸附于红细胞,激活补体。, 由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溶血反应 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成分与宿主的红细胞结合,受到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而产生溶血。,异嗜性抗原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肾炎,第三节 III型超敏反应,由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后,通过激活补体引起,免疫

7、复合物可使肥大细胞脱粒,释放活性介质,引起局部炎症,或使小血管遭受机械阻塞,影响血液供应,导致局部组织的病理损伤。,免疫复合物型反应 血管炎型反应,一、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一)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二)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免疫 复合物,结合,血小板FcR,激活补体,血小板活化,组胺类炎性介质,使肥大细胞、嗜碱性 粒细胞和血小板活化,血管内皮间隙增大有助于免疫复合物沉积和嵌入,C3a C4a C5a,(三)免疫复合物沉积后引起的组织损伤,免疫复合物不断产生和持续存在,是形成并加剧炎症反应的重要前提,而免疫复合物在组织的沉积则是导致组织损伤的关键因素。,二、临床常见的I

8、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Arthus用马血清皮内多次免疫家免后,再次注射同样血清,在注射局部均出现红肿反应。 临床一些多次注射胰岛素、狂犬疫苗等药物的病人,其注射部位可出现红肿、坏死。,全身免疫复合物病,血清病,全身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由于该病主要因注射异种动物血清所致,故称为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型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第四节 型超敏反应,型变态反应在12h或更长时间产生,属典型的细胞免疫反应。这些细胞被特定抗原致敏后,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才引发迟发型变态反应。,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抗原作用后,引起的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

9、,反应发生慢(2472h),消退慢; 抗体和补体不参与,由T细胞介导; 发病无明显个体差异; 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因子参与,特点:,一、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一)引起型超敏反应的抗原 胞内寄生菌、某些病毒、寄生虫和化学物质,(三)效应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毒作用,CD4+Th1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CD4+Th1效应细胞与APC表面相应抗原作用后,可通过 释放INF-、TNF-、IL-2、IL-3和GM-CSF等细胞因 子,产生以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CD8+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CD8+CTL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可通过释放 穿孔素和颗

10、粒酶等介质,使靶细胞溶解破坏或发生凋亡 也可通过其表面FasL与靶细胞表面Fas结合,使细胞 发生凋亡,1)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由于患某种传染病引起的局灶性的慢性炎症过程实 质是迟发型超敏反应 典型例子是结核杆菌感染、OT(结核菌素)试验 2)接触性皮炎: 油漆、药物 红斑、丘疹、水疱、皮炎 3)同种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及肿瘤局部反应 同一疾病,可有多种免疫损伤,超敏反应参与 同一药物(青霉素),可引起多种超敏反应,二、临床常见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Tuberculin test,Contact dermatitis vs tuberculin reaction,Poison ivy / po

11、ison oak reaction,active hapten molecule,Ivy:(植物)常春藤 OaK: 橡木,Contact dermatitis reaction to leather,Contact dermatitis reaction to mango sap,mango sap: 芒果汁,Granuloma in a leprosy patient,麻风病人产生肉芽肿,根据发生机制将超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但临床实际情况是复杂的,有些超敏反应性疾病可由多种免疫损伤机制引起。同一抗原在不同条件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的超敏反应。 同一种抗原物质,如青霉素可引起、和型超敏反应。同一种疾病,如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均可通过、型超敏反应引起。因此,在临床上遇到具体病例时,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小结:,型、型和型超敏反应主要由抗体介导。型超敏反应是由T细胞介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