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政治思潮.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15756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2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西方政治思潮.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当代西方政治思潮,课程辅导,课程责任教师: 高雅杰,2,课程介绍及教学要求,教学大纲、学习和考核要求 教学手段、媒体和参考资料 教学进度安排 作业和小组讨论计划 上述问题见(天津电大在线),3,课程性质及考核方式,课程性质: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是天津电大开设的选修课,72学时,4学分。 课程资源:当代西方政治思想史课程采用天津人民出版社由天津师范大学徐大同教授主编的教材。该课程的 主要资源在天津电大在线。(重点辅导、作业等) 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形式以四次作业和网上学习记录相结合。平时作业在天津电大在线平台统一布置四次,四次成绩、网上学习、小组学习与讨论回帖占50%;期末

2、采取大作业形式占50%。,4,课程的主要内容,教材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西方政治思想中的若干重要时期、重要流派、重大问题和重要人物进行专门研究和探讨。 全书共11章,分别阐述了自由主义政治思潮;保守主义政治思潮;西欧社会政治思潮;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民族主义政治思想;绿色和平主义政治思想;女权主义政治思想;后行为主义政治思想;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新经济政治学思想;政治社会学的政治思想。,5,导 论,1、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潮的研究的三个方面(重点) 2、国际环境和时代主题。(掌握) 3、西方各国的政制变动与社会弊病并存。(了解) 4、当代的文化与学术背景(了解) 5、当代政治思潮的

3、特点(了解),6,重点掌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潮的研究的三个方面 一、传统思潮 二、70年代以来迅速兴盛的思潮 三、邻近学科相互交汇形成的思潮,7,掌握,国际环境和时代主题: 1、20世纪前半期的主要特征是战争与革命 2、20世纪后半期国际形势趋于和缓与稳定 3、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8,第一章 自由主义政治思潮,7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的发展与特征 (掌握) 正义的政治性(重点掌握) 自由主义的基石(重点掌握),9,主要概念,社群主义的“社群”:也可以为“社区”、“共同体”,既指家庭、邻里、社团(各种各样的社团,不论它是社会性的、宗教性的、种族性的或是职业性的),也指国家。 消

4、极自由:是一个人从事活动所能自由享受的空间的开放程度,它涉及自由控制的范围,被看做是一种目的。 积极自由:是一个人要成为自己的主人,要自我领导、自我实现的愿望,它涉及的是自由控制的来源,它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罗尔斯所指的社会的基本结构:是指一个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这些制度融合而成的可以世代相传的社会合作统一化的系统。,10,重点掌握问题,罗尔斯对政治正义观念特征的概括: 第一、它能够适用于基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即使用于社会的基本结构,使用于社会的法律与实践。 第二、政治的正义观念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观点表现出来的。 第三、政治的正义观念的内容是有一些确定的基本理

5、念的术语来表达的,这些基本理念被看做是隐含在自由民主社会的公共政治文化之中。,11,重点掌握问题,有关选择的三个原则: 个人主义原则 政治原则 无支配原则,12,重点掌握问题,有关社会共存的三个原则: 契约原则 优先原则 排斥原则,13,第二章保守主义政治思潮,70年代保守主义的崛起及发展概况(重点掌握) 最弱意义国家、个人权利与扩大秩序 回到自由民主中去 资本主义文化(重点掌握),14,重点问题,哈耶克“人造秩序”和“自发秩序”: “人造秩序”是由某个人把每个要素放在一个确定的位置并指挥其活动形成的秩序。这种秩序又叫做“组织”或“外生秩序”。“自发秩序”则不同,它一方面是由“诸多并未明确意识

6、到所作所为会有如此结果的人的各自行动”自发形成的,另一方面,它又是“这些秩序的要素在回应它们的即时环境时遵循某些规则的结。”,15,重点问题,麦金太尔的自由主义的基本精神 提供一种政治、法律和经济的架构,在这一构架中,对同一套合理正当的合理性原则的认同,使那些信奉各种广泛不同的和不相容的人类善生活概念的人们能够和平地共同生活在同一社会里,分享着相同的政治地位,介入相同的经济关系。,16,重点问题,区分实践的内在利益与外在利益: 实践的内在利益人在追求实践活动本身的卓越的过程中获得的利益。 实践的外在利益人通过实践可以获得的权势、地位和金钱等。,17,重点问题,70年代造成民主危机的主要原因:

7、第一是社会互动的增加。 第二是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三是传统制度的崩溃。 第四是知识界的混乱。 第五是传播媒介的影响。 第六是通货膨胀的影响。,18,第三章 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潮,70年代以来社会民主主义的特征(重点掌握) 民主主义的纲领与方向(重点掌握) 和平发展与欧洲一体化(重点掌握),19,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70年代以来尽管世界上经历了风风雨雨,特别是90年代初期国际局势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西欧社会党人在理论上始终坚持了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价值方向。 第二,社会民主主义在理论上虽然肯定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的产生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有些西欧社会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对

8、当今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方面仍然是有效的,但是他们并不把马克思主义当做指导社会主义运动的唯一科学的思想体系。 第三,西欧社会党人所代表的政治势力在欧洲的政坛上仍然属于相对进步的中左力量,仍然是一支与欧洲右翼和极右翼势力相抗衡的不可缺少的政治势力。 第四,70年代以来西欧社会民主主义在国家观方面也开始出现一些新变化。,20,社会主义是历史进程中发展和形成的理想,它来自理论的反思和具体经验的对比。社会主义不想给某种社会形式绘制一张十分完备的图纸,作为一种不容置疑的样板供人模仿。相反,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过程,它使解放的思想适合于处于一定历史时期的具体社会。社会主义不是在某一时期内最终可以达到

9、和作为历史定点和极限的某种至善;相反,它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促使人类社会逐步走向至善,而这种至善是任何时候都不会完全达到的。,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过程,21,欧洲的统一,在欧洲统一问题方面,西欧各国社会党人认为,这并不仅仅是一个当或国家的外交政策的问题,而且也涉及到民主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是说,西欧各国社会党人在考虑欧洲统一问题时,既要从本国在统一欧洲的组织结构中的地位、作用出发考虑问题,也要从各国社而言社会主义发展的共同利益、欧洲的未来出发考虑问题。尽管西欧各国社会党人对此有所认识,但就总体而言,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是实际重于理论,政策倾向第一位的,意识形态、价值取向是次要的。,

10、22,欧洲的统一,二战结束后,丘吉尔指出了欧洲联合的趋势不可避免。 1948年,英国工党积极策动西欧五国参加布鲁塞尔条约。次年英美等12个国家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美国与欧洲紧紧联系在一起。英国工党政府在战后初期的主要外交倾向是加强欧美之间的联系,而不是西欧的统一。,23,欧洲的统一,50年代,西欧六国在展开广泛经济合作的基础上签订了罗马条约、正式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70年代,西欧大陆国家开始真正关系欧洲一体化问题。 80-90年代是欧共体发展的最快的时期。1991年12月召开第四届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经济货币联盟条约和政治联盟条约。为欧洲在经济、政治上实现统一打开了大门。1992年11月成

11、立统一的欧洲社会党,协调各国社会党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额政策,表明了欧洲社会党人致力于欧洲一体化,主张建立一个民主的、开放的欧洲的愿望。,24,欧洲的统一,1993年11月,通过“共同行动纲领”,为未来欧盟大选中社会党人代表的中左力量取得优势做好了组织上的准备. 近几年西欧几个主要国家的社会党相继在国内大选中获胜,取得了执政党的地位,从而使西欧社会党人在欧洲统一问题上的影响进一步扩大。,25,第四章 基督神学政治思想,70年代以来的基督神学及政治思想特点 70年代以来的基督神学及政治思想特征(重点掌握) 新教神学政治思想 女权主义神学(重点掌握),26,70年代以来基督教政治思想特征:,1、神学

12、理论的开放性和时代性。 2、思维重心的政治现实性。 3、价值取向的多元性。,27,女权主义神学,女权主义神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而美国,于70年代中期传入欧洲,主流派的特征:“保守、传统的基督教信念”和“温和的女权主义”。,28,“梵二”会议一个历史性的转折,1962年至1965年的召开的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对于天主教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 “梵二”会议在神学方面的根本转变表现在以人为基点来探究上帝和世界的关系,从而彻底改变了对人的认识和评价; “梵二”会议通过对天国与此世关系的全新诠释,确立了对待现实世界的新态度;,29,“梵二”会议一个历史性的转折,1971年主教会议在“梵二”会议

13、的影响下召开,并发布了世界之正义文件; “梵二”会议从神学上放弃了“教会之外无救恩”的信条,在坚持教会是“救世的活工具”的同时,提出了“普世救恩”的思想; “梵二”会议最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以开放的态度,打开了进一步讨论、探究和变革的大门; 在政治实践方面,“梵二”会议使天主教改变了传统的与君主制和各种权威主义政治结盟的方针,转而支持争取民主、平等和人权的斗争。,30,第五章 民族主义政治思想,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自由民族主义(重点掌握),31,重点问题,民族主义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最早表现为一种情感,一个个体对所属群体的感情联系纽带,表现为诸如语言、文字、宗教等方面,甚至地域因素,它是一

14、种文化标识。 建立在文化多元论和两种自由观基础上的自由民族主义思想既是其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西方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32,重点问题,柏林认为“价值多元论”的基本含义是:人类所追求的价值、尤其是终极性的价值与目标,不仅众多、相互冲突而难以共存,并且由于缺乏一个共通的衡量尺度,根本无法在其间比较高下,一遍排定先后顺序。 基于有关归属感以及同自由平衡的认识,柏林在1991年明确提出了“两种民族主义”的概念。他认为民族主义有两种,即进攻性民族主义和非进攻性民族主义。,33,传统民族主义与和当代民族主义的内涵,传统的民族主义追求的是把一个民族从外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并使

15、之建立自己的国家,要求一个国家由一个民族组成而不含其它成分。 当代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是民族世界大同主义。主张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他们有权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其它民族。,34,第六章 绿色和平主义的政治思想,绿色运动与绿色和平主义 绿色和平主义的基本特征 (重点掌握) 政治生态与经济发展 社会与政治(重点掌握),35,主要问题:绿色政治与绿色运动,绿色政治,又称绿色和平主义,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种新兴的政治思潮,绿色运动的意识形态,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以来极为活跃,对西方政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对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主流政治思潮提出了挑战。,36,主要问题:绿色政治与

16、绿色运动,在60年代,绿色运已动形成了两个主要的支流:环境保护运动与核裁军运动。不久之后这些支流就汇集成一股汹涌的洪流绿色运动。“绿色”象征光明和生机,即全球生态平衡。 绿色政治与生态学和环境保护论不同,其主要目标不在于实现无铅汽油、天然食品、环境污染、废品回收,而在于重构人类社会,包括政治、经济、伦理、知识等各个层面。,37,主要问题:绿色政治与绿色运动,政治生态学就是绿色价值观,绿色政治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哲学基础。 绿色社会关系和绿色政治结构运用于国际事务,就是绿色对外关系。,38,绿色和平主义的基本特征:,首先,绿色政治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无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还是别的什么

17、政治派别,只要认同绿色政治的基本主张,都可以成为绿色运动的成员。 其次,绿色主义崇尚一种新激进主义,或者“新乌托邦主义”。 第三,绿色政治在思想方法上赞同整体论,反对以培根、笛卡尔、牛顿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科学的分析归纳方法,特别是机械的线性思维方式和单子论观点。,39,第七章 女权主义的政治思想,女权主义的基本特征(重点掌握) 自由女权主义(重点掌握) 阶级斗争与性别斗争(重点掌握) 激进女权主义 心理分析与女权主义,40,问题:女权主义与女权运动,女权主义以两性关系为政治研究的中心议题,反对性别歧视、压迫、剥削,追求两性平等和妇女的解放,对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等以男性为主题的其他各种政治思潮

18、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在两个世纪以来的女权运动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从18世纪60年代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成为“第一次浪潮”,或者“妇女普选运动”。第二次高潮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称为“第二次浪潮”,或者“妇女解放运动。”,41,问题:女权主义流派,女权主义最在的流派是自由女权主义,亦称平权女权主义、主流女权主义。主张采取温和、渐进的方式,在现行的政治和法律框架内改善妇女处境,要求国家和政府采取具体措施保护妇女。 社会女权主义是社会民主主义思想在两性关系领域内的应用,把性别和剥削看做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副产品。主张以激烈的方式争取妇女的解放,又时不惜采取破坏手段以示

19、抗议,主要是纵火。,42,女权主义的基本特征,首先,女权主义类似社会民主主义和绿色政治,大力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不同之处在于它走得更远,更为典型。 其次,与传统政治思潮尤其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等主流思潮相比,女权主义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情绪的宣泄远远多于理性的思考。 此外,女权主义还表现出非同一般的温和色彩。 具体见(教材265-266) 。,43,第八章 后行为主义的政治思想,政治科学发展的跨国比较研究(重点掌握)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概念的讨论 发达社会政治文化的跟踪研究,44,知识点:,在行为主义革命高潮时期,伊斯顿就倡导过政治科学建立普遍理论的必要性。他撰写的论文专业化与整合,主旨是反

20、对以专业化为名的过细学科划分,强调各分支学科之间的整体合作与统一 伊斯顿认为,理性方法推动了政治哲学研究,在行为主义时期,伦理研究几乎停止。价值时常被看作主观倾向的表现。到后行为主义时期,人们重新证明伦理观点与伦理判断是以理性为基础的。J罗尔斯的正义论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大部分工作。,45,知识点,有限理性概念,即整体的个人是由价值观、情感、愚妄、贪婪、忠诚、无知等等因素构成的;人类并非普天下一致的利益最大化者。 1981年,伊斯顿发表了论文被国家包围的真正系统介绍了国家概念重心向美国社会科学界渗透的情况。这是了解“国家回归派”的重要参考材料之一。 J内特尔在1968年发表的论文作为概念变量的国家

21、,是把国家感念重新引入政治科学的最早尝试。,46,从宏观角度简述政治科学发展的跨国比较研究,一是学科发展与所在社会环境的关系。政治科学的发展,受到一定环境的影响。 二是学科在不同国家的平行发展与相互渗透。当代政治科学是一门美国特色很浓的社会科学。政治科学在不同国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输入、调和、适合美国的各种假说、方法、成果、理论。这样就出现了一种美国政治科学的帝国主义与各国政治研究按照传统自行生存的现象。各国在引入时,往往从内容和应用上对政治科学的方方面面作大幅度的改造。这种交流不是单向的,不是由中心向边缘的流动。(教材314-316),47,第九章 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的

22、基本内涵(重点掌握) 反抗权利的统治(重点掌握) 交往政治晚期资本主义危机成为一种全面危机 (重点掌握),48,后现代主义产生及发展,后现代主义最早出现在文学领域,70-80年代它开始向文化、艺术、建筑、哲学、社会学、文化理论蔓延。 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现代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时期的产物,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发展变化的产物。 当代西方国家的种种矛盾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即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尖锐矛盾之中。,49,后现代主义产生及发展,在后现代政治思想中,政治思想家主要关注的是微观政治方面。可以说,后现代政治是一种微观的、局部

23、的政治。 不同于以往的政治思想,后现代思想家在探讨社会政治问题上并不是仅就政治问题而谈政治问题,而是在一个更为广泛的意义和范围中,对社会政治问题展开全方位的分析,因此后现代思想家的政治问题涉及方方面面。,50,后现代主义产生及发展,不同于以往的政治思想,后现代思想家在探讨社会政治问题上并不是仅就政治问题而谈政治问题,而是在一个更为广泛的意义和范围中,对社会政治问题展开全方位的分析,因此后现代思想家的政治问题涉及方方面面。 福柯认为,权力不是一个机构,不是一个结构,权力是多种力量关系的复合,由此而言,国家永远不是唯一的权力领域,真正用来支撑国家权力运作的是存在于它之外的各种各样的权力关系,他将其

24、称之为微型权力,它是构成国家权力的基础,国家的实质就是这种权力关系的复合。,51,后现代主义产生及发展,在如何摆脱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的问题上,后现代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方案。激进的后现代思想家主张建立差异政治,使政治最大限度适应差异与人的创造性发挥,注重差异反对一致。而哈贝马斯则注重交往基础上人们之间所形成的一致。,52,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首先,后现代政治思想并非统一的派别。 其次,后现代政治思想创立了新的概念、理论观点和学说。 再次,对当代西方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第四,多元主义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 具体见(教材354355),53

25、,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的具体表现,经济危机。见(教材380382) 政治危机。见(教材380382) 动力危机。见(教材380382),54,第十章 新政治经济学的政治思想,新政治经济学政治观的主要特征(重点掌握) 公共选择学派(重点掌握) 集团理论的更新(重点掌握),55,本章主要知识点,西方的新政治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政治经济学而言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现代西方学的前身,经济学在近代形成的时候是以政治经济学的面目出现的。 以J布坎南为代表的弗吉尼亚学派,专注于政府行为研究,认为滞涨源自“政府缺陷”被成为公共选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专门研究政府失败的原因,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府和政治。另有一批经济学

26、家专门分析制度因素对经济的作用,被称为新制度主义。 新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特征:首先是政治与经济的融合。第二是注重制度研究。第三是方法论上都坚持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都使用了泛经济学方法。,56,本章主要知识点,公共选择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和塔洛克60年代在美国共同创立,用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政治学的传统问题。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着重指出政府行为缺陷的原因。 公共选择学派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治现象基于三个基本假设:经纪人假设、交换政治学、方法论的个人主义。,57,本章主要问题,公共选择的基本理论。(教材396-403) 公共选择学派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

27、个分支,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和塔洛克60年代在美国共同创立,用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政治学的传统问题。公共选择学派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着重指出政府行为缺陷的原因。 公共选择学派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治现象基于三个基本假设:经纪人假设、交换政治学、方法论的个人主义。,58,本章主要问题,新制度经济的基本理论(教材429432) 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把制度看作是一种秩序,由规则构成,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 作为一种秩序,制度的功能主要是约束人们的行为和确保合理的行为预期。新制度经济学侧重于经济制度的功能和对制度的经济功能分析,他们认为制度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安全、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28、、促进合作、增加个人收益等。,59,第十一章 政治社会学的政治思想,当代政治社会学概论(重点掌握) 民主制度的社会基础 社会冲突的理论 新合作主义的政治思想,60,本章主要知识点,政治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政治现象的一门科学。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标志是1959年9月在斯特雷萨召开的第四届社会学世界大会上建立了政治社会学委员会。 当代政治社会学的学术思想基础来自于两方面:早期政治社会学家的思想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方法论特征。,61,本章主要知识点,李普赛特等人认为,工人阶级在政治上已经取得公民权,为社会所接收,并纳入合法的国家体制中,社会主义者变得比较温和,保守派则接受了福利国

29、家,左翼与右翼已经没有什么根本的差比,整个社会再也没有了指向基本政治制度的社会运动和阶级斗争,现行的民主政治作为理想的模式已经被社会各阶层和社会团体所接受。这为当代西方政治社会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思想基础。1,62,本章主要问题,当代政治社会学的主题和政治思想特征(教材456458) 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研究民主制度的社会基础,探寻稳定民主制度的必要条件,成为政治社会学的主题。 自70年代以来,政治社会学的主题呈现多元化的趋向。一方面,民主制度的社会基础问题仍然受到政治社会学家的关注,另一方面,社会冲突即社会矛盾和差别问题、中产阶级的地位作用问题、种族问题、国家与社会组织关系等问题,越来越受到政治社会学家的关注。,63,本章主要问题,当代社会主要的冲突理论(教材476493) 李普赛特的一致与冲突平衡理论。 达伦多夫的阶级冲突与契约思想。 贝尔的文化冲突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