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尘肺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监护.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19286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158 大小:1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尘肺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监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煤矿尘肺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监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煤矿尘肺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监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亲,该文档总共1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煤矿尘肺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监护.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尘肺病防治及职业健康监护.ppt(1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煤矿粉尘危害防治及职业健康监护,马 骏 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 2012.8 13911077079,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第一部分:职业病的概述 第二部分: 煤矿主要职业危害防治 第三部分:有关法律法规 一.煤矿职业危害防治规定 二.职业病防治十二五规划,工伤,一般疾病,工作相关疾病,职业病,心里障碍? “三违与心理状态相关”,事故可造成“心理障碍”,导致新的事故几率增大; 腰背痛?,第一部分:职业病概述,职业病,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概念 广义 狭义,诊断与治疗,健康监护,个体防护,敏感人群,标准,毒性,检测,防治措施,种类分布,种类,一. 职业病的概念,1.广义概念,职业

2、病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2.法定职业病的概念: 根据2002年的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的疾病。,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 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由于社会保障的需要,每个国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由国家和政府部门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了职业病范围,称为法定职业病,经确诊后,则享有政府规定的劳保待遇,即狭义的职业病。 1957年规定14种法定职业病;1987年修订为9类99种;2002年的10大类职业病

3、危害因素,115种职业病. 因此,法定职业病的德条件: 第一、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第二、列入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第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要形成劳动关系。,个体劳动?,二、职业病的种类,1、职业中毒 (55+其他) 2、尘肺病 (12+其他) 3、生物因素引起感染(3种) 4、物理因素,高温引起中暑,震动震动病、高气压、低气压(5种) 5、放射性疾病(10+其他) 6、职业性皮肤病(7+其他) 7、职业性眼病(三种) 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铬等) (3种) 9、职业性肿瘤(8种) 10、其他职业病(5种),劳动者的直接接触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 和创伤后应急障碍?,(二

4、)煤矿工人的职业病,尘 肺,煤矿工人滑囊炎,噪 声 聋,手臂震动病,中 毒,中 暑,(三) 煤矿工人常见与工作有关疾病,煤矿工人由于长期暴露煤矿的职业危害,加之倒班,不良工作体位等影响。使得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在这些特殊人群中比一般人高,但又不能完全用职业危害造成的来解释。也就是说,其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只有一部分与之也暴露因素有关,或者特定的职业暴露因素为疾病发生的辅助因素。,(1)、煤矿工人慢性支气管炎; (2)、煤矿工人慢性胃炎 (3)、煤矿工人腰背痛 (4)、煤矿工人消化性溃疡 (5)、煤矿工人慢性鼻炎 (6)、煤矿工人风湿性关节炎 (7)、井下工人钩虫病 (8)、井下工人蛔虫病,6+8=

5、14 尘肺?,三、煤矿职业危害现状,全国职业病发病情况 每年发病均在1万以上,排在前三位的是尘肺、中毒和噪声聋。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10年底,新发职业病27240例,比去年增长 50.3%, 尘肺23812例,比去年增长64.3%。前三位的是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行业。 传统职业病为主,新的职业病不断出现。,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怎样判煤矿断职业危害现状?,作业场所粉尘检测结果,表1 国有重点煤矿不同年代总粉尘浓度情况,表2 国有重点煤矿不同工作面粉尘浓度检测情况,表5 乡镇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测定结果,乡镇煤矿:,图7 国有重点煤矿1987-2006年接尘人员体检率动态变化,图13

6、各省市1998-2006年接尘人员尘肺检出情况比较,表18 定期体检中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尘肺病检出情况,危害现状,不同所有制煤矿抽检尘肺检出率比较,注:不同所有制煤矿尘肺检出率比较 =1.960,p0.05,尘肺病检出率比较,1986年尘肺病普查,1.44%,实际情况如何,?,按国家要求做,预计国有重点每年检出1.9万,地方国有1.4万,乡镇2.4万,共计5.6万,按目前体检率,预计国有每年检处1.1万,地方国有0.3万,乡镇0.2,共计1.6万,Trends in coal workers pneumoconiosis prevalence by tenure among examinees

7、 employed at underground coal mines, U.S. National Coal Workers X-Ray Surveillance Program, 1970-2006,Tenure (yrs):,Category 1/0 +,In 10 years US Black Lung rates doubled,2010年7月9日,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和华盛顿廉政中心根据他们的调查发布声明称,2010年4月死于西弗吉尼亚州上比格布兰奇煤矿爆炸的29名矿工的尸检结果显示,尘肺病的患病比例高得惊人,西弗吉尼亚州产煤区尘肺病的发病率在过去10年间翻了一番。从2005

8、年到2009年,流动医疗车采集的数据显示,该地区尘肺病的发病率高达9%,四、主要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我国煤矿整体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接尘人数较多,素质较低 小型煤矿数量仍占大多数(80%?); 全国煤矿平均机械化开采程度64%; 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矿工占了83%,高中以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了27%,其中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仅占5.4%。 对策:整合、技改,培训,重点煤矿机械化程度达到80%以上,(二)我国煤矿的赋存条件多样性且差 1.与美国澳大利亚等过比,我国的煤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埋藏深,适宜露天开采的煤炭资源少。 我国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仅占5%

9、,美国60%,澳大利亚76% 2.我国瓦斯矿比例高,均为有瓦斯涌出的矿井,国有重点煤矿高瓦斯占50%,呼尘比例高,二次扬尘问题 3.防尘设备的使用受限,(三)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急需提高 (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有待创新,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五)专项经费缺乏保障,新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职业病防治所需的资金投入,不得挤占、挪用,并对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倒逼),(六)诊断标准、企业的重视程度较前增加,1.体检率提高,尤其国有重点煤矿的体检率较2002年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2.把退休人员也纳入健康监护的范围 3.煤矿关闭,对小煤矿的人员的体检率提高 4.诊断标准的改变,据

10、某局调查,退休人员尘肺的检出率为是在职的2倍,(七)企业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重视还须加强 1.机构、人员、制度、培训 、保险 2.投入不足 3.监测率低,达标率低 4. 体检率较 低(岗前、岗中、离岗、随访) 5. 个体防护 6. 职业病诊断?覆盖面不够,”筛检” 7.用工管理(乡镇煤矿等),平均体检率只有57%左右。地方煤矿体检率仅30%左右,据上报的数据:重点煤矿粉尘合格率为75.28;地方国有煤矿粉尘检测率合格率达到83.55;乡镇煤矿粉尘检测率35%左右70.24。,(八)监督监察协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九)法律法规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 标准的可行性较差,五、职业病防治措施,一级预防,

11、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措施,33,33,有毒有害作业 企事业个体单位,有害因素,作业人群,识别,评价,控制,一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职业病与 职业多发病,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康复治疗,防治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个体防护,健康教育培训,个人卫生,岗前检查等,主要技术措施,1、工程防护措施(三同时、预评价和效果评价) 2、工作环境监护措施 3、健康监护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5、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管理培训措施。,35,可行性论证,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竣工验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

12、项目单位,职业危害防治专篇,(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预评价和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评价,新、改、扩、技术改造以及技术引进项目,1.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目的 (1)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 (2)其对工作场所和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进行预测, (3)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价, (4)对存在的职业卫生问题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最终做出客观、真实的预评价结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内容 (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目的、依据; (二)建设项目概况; (三)对建设项目选址、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对拟采取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13、进行技术分析及评价; (五)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 (六)确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七)评价报告结论。,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 目包括:1. 可能产生放 射性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 目;2.可能产生在职业 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GB50044-85)中危害程 度为“高度和极度危害” 的化学物质的;3. 可能产 生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 粉尘的;4.可能产生石棉 纤维的;5.卫生部规定的 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范围的。,1.选址;2.总体布局;3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4建筑设计卫生要求;5.卫生工程技术防护设施的基本要求(防尘、防毒、防噪、防震动、防暑、防电离非电离辐射、防工频高压);6

14、应急救援;7。个体防护;8。辅助卫生室设置情况;9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按行业分类?,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目的: (1)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及确定 (2)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 (3)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最终作出客观、真实的验收评价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把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或消除在建设项目投入使用之前.核心: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评价危害程度以及防护措施的评价,3、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内容 (1)建设项目概况; (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依据、范围和内容; (3)试运行情况; (4)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

15、素确定及危害程度; (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运行及效果; (6)评价结论。,危害因素卫生标准达标否?健康监护结果分析?,(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1、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2、化学物质的检测 3、粉尘检测 4、噪声检测,1、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根据采样原因分为: 评价监测:建设项目评价检测和现状评价等。 日常监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 意义重大,监督监测:适用于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监测。 事故性监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采样监测。,根据采样方式分为:个体采样和定点采样 根据采样

16、时间分为:短时采样和长时间采样 短时间采样(Short time sampling): 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的采样。 长时间采样(Long time sampling): 指采样时间一般在1h以上的采样。 采样考虑的主要方面: 采样器、采样时间、采样流量、采样点、采样频率、采样对象、采样时段等。,1.概念 手段(医学健康检查)-健康状况-危害程度、纺织措施效果-实现预防目的 特点: 不是一般查体,而是观察早期发现劳动者的健康变化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以便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三)、职业性 健康监护,定期或不定期,连续性地监测,2、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目的 :,(1) 早期发现职业病 职

17、业健康损害 和 职业禁忌症患者; (2) 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 (3) 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 (4) 识别新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 (5) 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条件对疑似职业病人的处置. (6) 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 (7) 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3. 需要职业健康监护的因素界定,强制性: (1)该因素有确定的慢性毒性作用,能引起慢性职业病或慢性健康损害; (2)有确定的致癌性; (3)有明确的急性毒性, 有明确职业禁忌症. 推荐性: (1)对人的慢性毒性健康损害致癌性尚不肯定. (2)有动物试验

18、和流行病学证据 (3)有可靠的监护方法.,只有急性健康影响的物质,或者是虽有慢性健康影响但没有可靠的监护方法的有害因素,不宜开展健康监护。在处理这部分有害因素时,主要考虑上岗前职业禁忌证的检查,同时加强应急健康检查。Users/a/Desktop/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简介.ht,须监护的有害化学因素的确定,1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2 四乙基铅 3 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4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5 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6 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7 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8 氧化锌 9 砷 10 胂/砷化氢 (砷化三氢) 11 磷及其无机化合物,12 磷化氢 13 钡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醋酸钡)

19、14 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15 有机锡化合物 16 铊及其无机化合物 17 羰基镍 18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 19 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20 二硫化碳 21 四氯化碳 22 甲醇,须监护的有害化学因素的确定,41 氯丙烯 42 氯丁二烯 43 有机氟 44 二异氰酸甲苯酯 45 二甲基甲酰胺 46 氰及腈类化合物 47 酚(酚类化合物如甲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等参照执行) 48 五氯酚 49 氯甲醚双(氯甲基)醚参照执行,50 丙烯酰胺 51 偏二甲基肼 52 硫酸二甲酯 53 有机磷杀虫剂 54 氨基甲酸酯类 55 拟除虫菊酯类 56 酸雾或酸酐 57 致喘物,职业健康

20、监护技术规范中详细列出了大量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健康监护内容, 但有些企业普遍存在的却未纳入职业健康监护范围,如丙酮、三氯甲烷、三氯乙烷、乙醇、氯乙醇、沥青等。,4.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1接触需要开展强制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都应接受职业健康监护; 2接触需要开展推荐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原则上应根据用人单位的安排接受健康监护; 3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需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但在工作中受到与直接接触人员同样的或几乎同样的接触,应视同职业性接触,需和直接接触人员一样接受健康监护;,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1 电工作业 2 高处作业 3 压力容器

21、作业 4 结核病防治工作 5 艾滋病防治工作 6 肝炎防治工作 7 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 8 视屏作业 9 高原作业 10 航空作业,5、职业健康监护种类,职业健康检查包括: (1).上岗(前)健康检查。 (2).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一般周期为1年)。 (3). 离岗时健康检查 (4). 应急医学检查 (5).离岗后的随访医学检查(不是所有离岗后都需要) 职业危害潜伏期长的职工需要追踪随访,上岗前健康检查: 目的:发现职业禁忌症? 包括(1)将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新录用人员: 特殊:转岗休假再上岗 (2) 将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前:驾驶电工高处,ILO不能设置不必要的健康标准从而限制人们就业

22、机会的平等和公平。,在岗定期健康检查: (1)定期健康检查目的: 早期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劳动者的健康异常改变; 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有利于评价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 (2)定期健康检查的周期: 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目标疾病的潜伏期和防护措施等因素决定。,离岗时健康检查: (1)在岗期间开展定期健康监护的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前,应进行离岗时健康检查。目的是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时的健康状况。 (2)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3个月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离岗后随访医学检查 (1)如

23、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慢性健康影响,或较长的潜伏期,在脱离接触后仍有可能发生职业病,需进行随访医学检查。 (2)尘肺病患者离岗后需进行随访医学检查。 (3)随访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有害因素致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劳动者从事作业的时间长短、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职业病防治法上没有要求,离岗后医学随访职业病危害因素举例,6.健康监护的检查周期规定,7.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包括常规医学检查项目和特殊医学检查项目。 (1)必检项目 (2) 选检项目,甲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光气等作业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必检项目除血、尿常规,心电图,血清ALT 及肺功能外,应将胸部X 线检查列入

24、必检项目,1,1必检项目中单用血清ALT来反映肝脏损害有些欠妥,选检项目的重要性,8.职业健康监护的程序,(1) 用人单位制定工作计划,选择并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2) 签订委托协议书:包括危害因素 接触人数,本次检查人数, 检查项目 检查时间 地点 查体费用等. (3) 单位提供基础资料:包括基本情况 危害因素 接触人数 生产技术 工艺 材料 环评 防护情况等. (4) 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5) 机构对检查结果汇总,在规定时间向企业提交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和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委托主体?个体?,9.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与评价,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分为三部分: ( 1) 个体职业

25、健康检查报告: 对检查者个人的体检结论和处理意见. (2)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总结报告: 对该单位本次所有被检查者的体检结果总结. (3)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 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监测资料(必要时现场调查),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评价: 主要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防护措施防护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针对性改进建议.,非必须,“发现了什么, 应该做什么,个体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是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的基础.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种类的不同, 一般分4- 5种情况: 本次职业健康检查各项指标正常; 检查发现一项以上(有意义)指标异常,需要复查或医学观察; 检查发现疑似职业病”,需要提交职业病诊断

26、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者; 检查发现患有:职业禁忌症”,不应安排或需要调离禁忌作业; 其它疾病或异常:与目标疾病无关的其它疾病或指标异常.,职业健康检查复查率10%左右,其中复查受检率仅为35%,有相当一部分需复查人员流失。1,10.职工健康监护档案,目 录 1、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结果 (附:工人上岗前、在岗、离岗时、应急职业健康检查表及年度职业性健康监护结果评价报告) 2、职业病患者诊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等) 3、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的报告 (注:在接到体检结果、诊断结果5日内报告) 4、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和报告记录,国家安监总局职业安全卫生研

27、究所,第二部分:煤矿主要职业危害的防治,(一)、粉尘危害的防治 粉尘危害是煤矿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煤矿的粉尘主要是煤尘、矽尘、混合尘、水泥尘等,其导致的职业病是尘肺病。,1、粉尘的理化特性,(1)粉尘的化学成分 粉尘的化学成分不同. 化学成分与危害程度的关系还突出表现在粉尘的新鲜程度影响着粉尘颗粒危害的大小。,动态地看待,加工工艺的影响,新旧、吸附等作用,游离二氧化硅按晶体结构分为结晶型(石英、鳞石英和方石英) 和无定型二种,而石英又分为a-石英和B-石英。他们的毒性:结晶型无定型;石英方石英鳞石英;导致肺纤维化的是a-石英,(2)粉尘分散度 分散度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的数量或质

28、量组成百分构成比来表示,前者称粒子分散度,粒径小的颗粒越多,则分散度越高;后者称质量分散度,质量小的颗粒占总质量百分比越大,质量分散度越高。,(3)粉尘溶解度 粉尘溶解度的大小影响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溶解度高的粉尘常在上呼吸道溶解吸收,而溶解度低的粉尘在上呼吸道不能溶解,往往能进入肺泡部位,在体内持续作用。例如某些含有铅、砷等有毒成分的粉尘可在呼吸道溶解吸收,其溶解度越高,吸收剂量越大,对人体的毒作用越强;,(4)粉尘硬度 坚硬且外形尖锐的尘粒可能引起呼吸道黏膜的机械性损伤。 (5)粉尘的荷电性 物质在粉碎过程和流动中互相摩擦或吸附空气中离子而带电。漂浮在空气中9095%的粒子荷带正电或负电。

29、一般来说,荷电性的颗粒在呼吸道内易被阻留。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荷电粉尘在肺内阻留量达70%74%,而不荷电者只有1016%。在除尘技术中,愈来愈多地利用粉尘的荷电性质来捕集粉尘。,(6)粉尘的光学性质 在粉尘的光学性质中,主要是自然光的吸收、反射、散射、衍射和偏光。一些测尘仪器,往往应用这些方面的原理。例如德国应用的丁泽尔计测尘,就是依据光的散射原理。,(7)粉尘的爆炸性 能引起粉尘爆炸的都是可燃性粉尘。可燃性粉尘一般分为三大类: 1、金属粉尘,如铅粉、镁粉等; 2、可燃矿物粉尘,如煤粉; 3、有机物粉尘,如亚麻粉尘、木粉、纸粉、烟草和谷物粉尘等。烟草粉尘与亚麻、谷物粉尘属同一种非导电性易燃粉尘

30、。,三个条件:浓度,充足氧气,明火 煤尘30-50g/m3,面粉、 铝7g/m3;糖,10.3g/m3,2、粉尘进入机体的途径 粉尘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进入人体,其中以呼吸道为主要途径。 (1)人体吸入的粉尘,绝大部分被吸入后又被呼出。,呼吸系统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 人体对吸入的粉尘具备有效的防御和清除机制。一般认为有三道防线。 鼻腔、喉、气管、支气管树的阻留作用 呼吸道上皮黏液纤毛系统的排除作用 呼吸道上皮的表层是“黏液纤毛系统”,由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纤毛和覆盖其上的黏液组成 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通过上述各种防御功能,可将进入肺内9799的粉尘排出体外,而阻留在肺内的粉尘只有吸入量的1

31、3。但长期较大量吸入粉尘可削弱上述各项清除功能,导致粉尘过量沉积,酿成肺组织病变,引起疾病。粉尘吸入.MPG (2)粉尘与皮肤、眼的接触作用,3.粉尘危害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1)、工程防护措施, “八字方针” (2)、工作环境监护措施 (3)、健康监护措施 (4)、个体防护措施 (5)、管理培训措施。,“八字方针”防尘措施.MPG,经典的防降尘“八字方针”,即“水、风、密、革、护、宣、管、查”。 “革”是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 “水”是湿式作业, “密”是密闭、捕尘、抽尘, “风”是改善通风, “护”是个人防护, “管”是加强管理,建立各种制度,及时检修防尘设备, “教”是宣传教育,发动工人搞

32、好防尘工作, “查”是检查评比,定期测尘和工人健康检查.,(1)、工程防护措施,(1)减尘措施 (2)降尘措施 (3)除尘措施,减尘措施:改进采掘机械结构及其运行参数减尘、湿式凿岩、水封爆破、添加水炮泥爆破、封闭尘源、捕尘罩以及预湿煤体减尘措施等。减尘措施是以预防为主的治本性措施,应考虑优先采用。,降尘措施是矿井综合防尘的重要环节,现行的降尘措施主要包括各产尘点的喷雾洒水,如采煤机上内外喷雾、放炮喷雾、支架喷雾、装岩洒水及巷道净化水幕等。,通风除尘措施,(2)粉尘检测,.测什么? .用什么测? .在哪测? .测多少? .测多长时间? .质控? .评价? .职业卫生档案,测什么?,81,粉尘的浓

33、度检测,总粉尘(total dust): “总粉尘”:理论上讲,真正的总粉尘指漂浮在空气中的所有粉尘颗粒。 我国国标的定义为“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但实际上,在大多数情况下, 用滤膜采样器采集的“粉尘”并不是实际的总粉尘,而是可吸入粉尘。,83,可吸入粉尘inspirable dust,2019/3/20,84,、呼吸性粉尘(respirable dust),测什么:总尘和呼尘浓度,粉尘分散度测定,滤膜溶解涂片法, 其原理是将采样后的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粒子的混悬液,制成标

34、本,在显微镜下用目镜测微尺进行测定;,粉尘粒度分析仪分析粒度,采用斯托克斯原理和比尔定律进行分析检测,能准确测定粉尘粒度分布; 读数直观,测定结果自动储存; 具有掉电保护功能; 测量范围:0m150m。,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焦磷酸质量法 原理:硅酸盐溶于250度左右的热焦磷酸中被除去,而二氧化硅几乎不溶,以称量法测定。 样品量需100mg以上 测定的是所有的SiO2,x线衍射测定法 原理当晶体物质照射X射线时,将产生X衍射;在一定的条件下,衍射线的强度与晶体物质的质量成正比;测量衍射线强度而定量。 此法测定的游离二氧化硅为-石英。 衍射线的强度与粉尘粒径有关,粒径10m,强度下降。要求

35、标准粉尘的粒径与样品一致 滤膜采尘量应控制在25mg。,红外分光光度法 原理-石英在红外光谱的780-800cm-1左右处有特征吸收带,测定吸光度,然后,与标准曲线比较定量。 此法测定的游离二氧化硅为-石英 吸光度与粉尘粒径有关,要求标准粉尘的粒径与样品一致。 样品量5mg左右,2.用什么测,二级滤膜采样器 水平淘析分离,撞击式分离,旋风式分离,总尘监测:用直径40mm滤膜,粉尘增量不小于1mg,且不大于10mg。直径75mm的漏斗状滤膜粉尘增量不受此限)确定采样持续时间,一般采样不少于10min。 呼尘监测:滤膜上粉尘增重范围应不少于0.5mg,且不多于10mg。,m2-m1 C= Qt X

36、 1000 mg/m3 CTWA =(C1T1 +C2T2 +.+CnTn)8 C15=(C1T1 +C2T2+ CnTn)/15,气体测定仪法 根据检测原理红外线 气相色谱 半导体 电化学 激光,现场直读式检测 用于需要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出迅速的判断评价,例如,发生事故后的工作场所的检测,有剧毒物质存在的工作场所的常规检测等。 1 优点: 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操作比较容易。 2 缺点: 检测方法尚未成为我国的标准方法;通常不能正式用于职业卫生状况的评价。 我国颁发过的与职业卫生标准配套的国家标准方法,都是实验室检测方法,即将现场采集的样品送至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是目前最常用的工

37、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方法,可以测定各种毒物和各类样品。,煤矿远程在线监控系统,3. 在那测?,检测目的:评价环境-定点;评价 对人的危害-个体检测,评价监测 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 1、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 2、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日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连续采样 3 个工作日。,4.采多少?采样频率?,日常监测

38、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 1、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 2、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日常呼吸性粉尘检测频率,监督监测 适用于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监测。 1、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工作日和采样点进行采样。 2、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

39、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事故性监测 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采样监测。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采样点。监测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高容许浓度为止。,5、采多长时间 ?,根据采样方式分为:个体采样和定点采样 根据采样时间分为:短时采样和长时间采样 短时间采样(Short time sampling): 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的采样。 长时间采样(的采Long time sampling): 指采样时间一般在1h以上样。 采样考虑的主要方面: 采样器、采样时间、采样流量、采样点、采样频率、采样对象、采样

40、时段等。,企业.日常检测 + “ 监督性检测”,具有资质的 技术服务机构,PC-TWA: 在技术上多采用长时间、低流量的个体采样器在工作班内连续采样,它测定和反映了工人的实际接触水平。,应用个体采样器做个体采样(personal sampling)所得到的TWA浓度值主要适用于评价作业者接触水平,工作场所的定点区域采样(area sampling)主要适用于工作环境卫生状况的评价。,1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超限倍数 对未制定PC-STEL 的化学物质和粉尘,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在符合PC-TWA 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

41、-TWA 的2 倍;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视PC-TWA限值大小)是PC-TWA 的1.53倍(见表)。 表4 化学物质超限倍数与PC-TWA的关系 PC-TWA(mg/m3) 最大超限倍数 1 3 1 2.5 10 2.0 100 1.5 _,NIOSH 对不同厂矿大量资料的分析表明,测定数据的GSD 多位于1.52 之间,若GSD 为2 ,则上限第95 %位数的值超过G的3. 13 倍,故美国规定STEL 一般不超过TWA 的3倍。,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

42、6.怎样保证质量?(检测的质量控制),采样的基本要求: 代表性 真实性-正常工作和生产状况下 符合要求-采样持续时间,8h,15min 现场调查是现场采样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工艺流程、危害因素、工种和人数,工作时间等,选择合适的采样仪器 在选择采样仪器时,应根据实际样品采集需要的流量选择采样仪器,选择需要的流量在仪器的流量范围刻度内,一般应置于刻度的中间为好。目前常用的粉尘采样器的流量范围在530 L/min,对于粉尘样品的采集,一般需要流量在15 L/min,是符合要求的。而对于进行金属类化合物样品的采集,一般要求样品采集的流量在5 L/min, 应选择采样流量在210 L/min的采样器。,

43、进行流量校正 在采样前后都要进行流量校正. 按要求采样 采样时段、采样地点、采样时间等 采样时做空白对照样品 将准备的做空白对照的滤膜采样头、吸附剂管或吸收管等同其他采集器等带至现场,在采样地点将采集器的进出气口打开,稍后(约与样品连接到采样泵的时间相同),分别封闭采集器的进出气口,对于实际样品需要现场取出的滤料、吸收液,空白对照样品也应同样品一样在现场取出,并且操作相同。,样品的保存运输 样品采集记录信息 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采集的同时记录样品的采集具体时间,不能 笼统地注明实际采集 的时间,如15、10 min等。,7、评价,接触评价(达标否?) 健康评价(有病否?),GBZ2.12007

44、 作业场所粉尘容许浓度 _ 粉尘 PC- TWA _ 总尘 呼尘 _ 矽尘 含10%50%游离SiO2的粉尘 1 0.7 含50%80%游离SiO2粉尘 0.7 0.3 含80%以上游离SiO2粉尘 0.5 0.2 煤尘 (含10%游离SiO2 ) 4 2.5 玻璃钢粉尘 3 - 聚丙烯粉尘 5 - _,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管理限值判定标准AQ 4202-2008 粉尘种类 游离SiO2含量(%)呼吸性粉尘浓度(g/m3) 煤尘 5 5.0 岩尘 510 2.5 1030 1.0 3050 0.5 50 0.2 水泥尘 10 1.5 ,煤矿作业场所粉尘接触浓度标准 (煤矿安全规程) 游离S

45、iO2含量(%) 呼吸性粉尘浓度(g/m3) 10 3.5 1050 1.0 5080 0.5 80 0.3 ,接触评价 包括:(1)接触量 (2)频率以及时间的长短,混合接触?,季度、年度达标?,防治措施经常用吗?,达标否?,手段:监测 定期检测、抽检、实时检测 卫生标准,4.粉尘作业分级GBZ/T 229.1-2010,G=WM X WB X WL G 分级 WM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权重数 X WB 粉尘接触比值 WL 劳动强度权重数,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据GBZ/T 229.1-2010 粉尘危害分级措施,粉尘作业场所危害程度分级(GB/T5817-2009),危害评价,工人的健康现在的

46、影响如何?不久的将来影响如何?在他们人生的工作期间影响如何?对后代会有影响吗?,手段: (1)医学监护 (2)职业流行病学调查 (3)毒理学等试验研究 (4)剂量-反应关系分析,4、健康监护措施,(1)、职业性健康监护的承担者 (2)、职业性健康检查类型。 (3)、粉尘作业健康检查重点项目 (4)、粉尘作业职业性健康检查周期,粉尘作业劳动者目标疾病 职业禁忌证: (1) 活动性肺结核病 (2) 慢性阻塞性肺病 (3) 慢性间质性肺病 (4) 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职业病: (1)、尘肺 特殊:煤尘-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呼吸护具类,5.个体防护,选择正确的产品、正确的佩带、正确的维护更换,应根据毒性高低以及参考致癌性致敏性选择防尘口罩。 80-90%的过滤效率,用于煤尘、水泥尘、面尘,有机尘,等等 94-95%的过滤效率,用于烟、雾尘,例如焊接烟、铸造烟、重金属烟(铅烟)、农药喷雾、喷漆,sio2大于10%的粉尘等 99%的过滤效率,用于放射性、剧毒、致癌物颗粒,沥青烟,焦炉烟等,6 、组织管理及培训措施,(1)、增强职工的健康意识 (2)、让职工了解作业场所粉尘的危害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