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19989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4.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八章,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政治经济学,本章结构,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 基本方法,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1.资本总公式 资本流通公式 GWG 其中, G = G + G,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本质。,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2.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1)矛盾的表现,既要等价交换,又要价值增殖。,GWG,一方面,按

2、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应按其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因而,在流通过程中,无论是GW还是WG阶段,商品价值量不会变化,即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另一方面,从资本总公式看,资本经过流通过程发生了价值增殖。,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2)解决矛盾的条件:,首先,剩余价值能不能从流通中产生?,等价交换,不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在不同生产者之间的重新分配,而流通中的价值总量并没有增加。,商品流通,GWG,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其次,剩余价值能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3、其次,剩余价值能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剩余价值既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即,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 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价值增殖( G)究竟是从哪里产生的?,GWG,会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G上 会不会发生在WG阶段上,必然是发生在GW阶段的W上,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3)矛盾的解决:,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价值增殖( G)究竟是从哪里产生的?,GWG,会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G上 会不会发生在WG阶段上,必然是发生在GW阶段的W上,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

4、雇佣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3)矛盾的解决:,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4)“条件”的进一步阐释:,所谓“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是指资本家必须在流通中购买到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 所谓“又不能在流通中产生”,指的是价值增殖是在流通领域之外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资本家幼虫变为蝴蝶”,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区分:劳动力、劳动者、劳

5、动,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必然性=可能性+必要性,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2个基本条件,劳动力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可能性,劳动力所有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必要性,劳动力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劳动力的价值还包含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维持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再生产 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延续 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还原,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二是维持工人

6、家庭生存所需要的费用,一是维持工人的生存所需要的费用,三是培养工人劳动能力所需要的教育和训练费用,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再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内容在不断扩大。 在一定国家的一定历史时期,必要的生活资料有一个可以确定的量,它是决定劳动力价值/工资的基本标准。,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力商品:,一般商品,苹果,使用价值 ,价值也 ;,布,使用价值 ,价值 .,这就是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消失,消失,消失,转移到衣服上,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支出,即劳动。,使用价值消费的过程(劳动过程),同时也是价值创造的过程

7、。,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力成为商品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货币所有者,劳动力所有者,符合等价交换原则,流通领域,生产领域,资本家,雇佣劳动者,资本获得剩余价值,掩 盖,根源,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原来的货币所有者成了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所有者成了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象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鞣躏。”,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三、剩余价值率,“钱生钱”的艺术,第二节

8、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一、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工人劳动属于资本家,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和支配下劳动; 工人的劳动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2.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是获取m,商品价值的形成过程,工 人 劳 动,进入生产过程,一天 元,生产资料,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了新的使用价值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元,4小时,创造新价值3元,劳动力价值,12元,布2米 10元,辅料

9、1套 2元,例题,价值 15元,在市场上,出售,15元 投入,假定小时劳动正好生产出自身等价,工 人 劳 动,进入生产过程,一天 元,生产资料,27元(垫支),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了新的使用价值 转移生产资料价值24元,8小时,创造新价值6元,劳动力价值,24元,布4米 20元,辅料2套 4元,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商品价值30元 =,24,+ 3,+ 3,例题,在市场上,当工人劳动8小时,,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的形成过程。,4小时,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工 作 日(8小时),0,4,8,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

10、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再生产劳动力自身价值,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支出的剩余劳动的凝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即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价值增殖过程,即m的生产过程,劳动二重性,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同时把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即补偿劳动力价值的等价(必要劳动)和剩余价值(剩余劳动)。,既遵循了价值规律,又产生了剩余价值(实现了价值增殖),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 剩余价值m,商品价值= 新创造价值 预

11、付资本,c+v+m,v+m,c+v,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小练习,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自然属性:表现为一定的货币和物,社会属性:体现在物上的生产关系,要在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本质体现的是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关系。,1.资本的本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剥削关系,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重温资本是什么 以及资本的两重属性,马克思指出:“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资本也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

12、生产资料,劳动力,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原有价值 , 价值量f k,使原有价值f , 能产生f k,转移,没有变化,增殖,剩余价值,劳动力,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划分意义,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 为确定资本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三、剩余价值率: 1.几种表示法:,公式一:,公式二:,

13、物化劳动表示法,m=,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劳动时间表示法,根据国内外学者对美国制造业m历史变动趋势的研究,有以下结论: 在比较长的时间跨度内,m呈现增长的趋势1950年为111%,1960年为122%,1970年为141%,1980年为161%,1989年上升至209%。这些数字说明,在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是持续提高的。,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2.剩余价值量(M),M=m/vV=m V,获取更多剩余价值的途径:,一是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二是增加可变资本总量,即雇佣工人的人数。,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八

14、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m,=,4小时,=,100%,4小时,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0,4,8,必要劳动时间4,剩余劳动时间6,2,4,10,工作日(10小时),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说明: 第一,为什

15、么工作日能够延长? 劳动力的使用权归资本家; 第二,工作日是否可以无限延长? 在一定区间范围内; 第三,现实中,工作日的实际长度取决于两大的阶级的力量对比/较量。 直到一战后,迫于工人阶级的压力,资才被迫实行8小时工作制。,工人争取缩减工作日的斗争历程,1886年5月1日美国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日运动,工人为争取工作日的斗争,工作日=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 工作日的缩短,并不意味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减轻,而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改变。,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1.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含义: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 如何/怎样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关键)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 如何能

16、实现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为什么说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m是暂时现象?,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m,=,4小时,=,100%,4小时,缩短,=,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0,4,8,必要劳动时间2,剩余劳动时间6,2,工作日(8小时),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条件,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的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提高生活资料部

17、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生产资料,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假定资本家按劳动力的价值支付工资,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是通过个别资本家(单个企业)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来实现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差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一般企业:4小时/双,个别企业:,2小时/双,工作日8小时,社会价值:12元,生产资料转移价值9元,工人新创造的价值3元,生产资料

18、共转移价值36元,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仍为6元,个别价值:10.5元,超额剩余价值=(12-10.5)4=6元,超额m的源泉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产生相对m,只能产生超额m。 问题:为什么个别企业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呢?,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的,追求剩余价值(内在动力) 激烈的竞争(外在压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超额剩余价值消失,相对剩余价值产生,个别资本家,整个社会资本家,追求超额m是各单个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m的结果,却是相对m的形成。即,相对m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

19、额m的过程中实现的。,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超额m和相对m的关系,联 系 超额m是变相的相对m。 超额m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前提); 相对m提高整个社会(部门)劳动生产率(结果)。 区 别 超额m是个别企业暂时获得的;相对m是绝大数企业长期获得的。,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m生产和相对m生产的关系,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看,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物质技术基础不同表现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

20、个历史阶段上所起的作用不同。,联系:,区别:,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三、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内容,第三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基本经济规律,m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m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 m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历史趋势。,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思考题:,1.名词解释: 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超额剩余价值 2.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3.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4.辨析:“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暂时获得的”。 5.剩余价值生产包括哪两种基本生产方法。,本章重点把握的内容:,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 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资本的前提 3.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描述;几个概念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4.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绝对m的含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含义、条件、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