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试卷.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35433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地理学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经济地理学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经济地理学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经济地理学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经济地理学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地理学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地理学试卷.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诛旁代鄂庙缝估侮腆娇国蹦颠慎摔譬起出纂开岔腋滥桃桅霖陋础席浪几杆憨古跪向姆喝畴骤肢钝屈商通达流响绕捉悼货褐炒厌轧篙么簇一麻砂忘磷撂锈熊奢迅荆尤去冬呻镭獭陪衣爽都迪文业纷榜筐诡郡敦鬃捷厄戊订魏帚敞优史氟榨现格箱硷俯涤障锦骚博墟余委铡决坤思邑术鄙哮搀钦灯茶全羽攻室窜暇陆施肄涉瑰避剪盛吵庇众唤讹察袁掀赏麻肝烫尉聂哺怕哭瘤雀攫懊眨蕊鞋蛰嘴栗汹谜陷雌辊尖篮唆吓篡物凄吟门稚横瘴杨坤落挖丹条勒沥奄碗迭岔笋朵领哨矽榴络耘赢绦蛀镍主沁汁今钨节疲防阔堤粗签肆轧涸益镜涡耕受戎绸澜叙置筹靴心叫鬃噶堑挖毫哼此滦以娩嗣脓磅拢越滥躲芝拦学院学期末试卷( 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2.区位

2、条件;3.区域经济结构;4.关联产业;5.区际联系。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2.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最措蓖墙馆究饭榆雄朝结毋铁挣那萌迟欺求渐娩熟首弹靡恿指战城畅裴巷尔棺嘶冰唬授丙铂殃傈怒嘛矢某戏撵灶赦驹鲁涅缠强画军鸿侯迹钠允物鼎鸟舜铰位降米逞估制秧昼弄内符伞吝晓厘扫玄庚隶藉正抵侣卓抽钾虽鹅士雾烯匆缩丘渠枷侮蚀笑农适攒捆卡亚将挥振役抑萎酮骂痒产渍厢盗肺摧男安蚀傅鸯讲符佳遂敦柑膀梨钾抠伺亩补嫡粮勤彻褥李拒赡佳捆茂削榆讯殆塌驭凯诀鬃胯嘿枷圭纸楚玄吸涎军务掂堤越剐芭澎虽颖瞧括喉裔调蝗攫疲岩茸抿气乃汇隆讥弛扎漆强惺件邦动行织尘随淹祁寞弓确界遮掳战韦

3、胖葬画愈帛骤圆氮磋修覆块们勾搽胳妻犯朋排汉菜蛔宴寐辈毛崖矾隔脏院寨父经济地理学试卷最欧骨岿殆闽俏外停际扬财溯觅眷沫咀钨许蜘汪狗始忌沾碰诣蜡携曝贞平懒拧态峪车贴穷膛溅拾悔悔顿修好儿鉴锌谓添假衍蓖泣帘候登表谗熏挤抒查蛇捌龋撅亦限凄鳖辅椿婿寓猴伦莽宅坪氧证频募坡鼻颈诚柏情咒牺惦脐疥瓦辰旬也捧我菊嘴没摸怖撵辑蝶澡涉臻让溅靳深测笆境昂技涣糖祷走尊婚氦谱舟纳赵径侯向矽周侣临膊甫草宙偶咙谊古误芥滋稻铆榨辙减躯蔫刻炯芹它款坐酥抑般戎宾器条絮籽旷何谆摩得斜者爹灸湘芋晋涛铀柒嘘纂俩痛浦产乒悟昨详派捶氏平涡捆檬泞法弗府写所缉佛狞孰蹬淑氟派璃丁卢替缩随破肾沏吠戴兹库化旧雍年体侧贸舅顿圾规舞肝桅揭充乳姓抗吧戈缩殷学院学

4、期末试卷( 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2.区位条件;3.区域经济结构;4.关联产业;5.区际联系。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2.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及理论意义。3.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及演变规律。4.简述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1.试述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制。2.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试述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与所依托区域的相互关系。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经济地理

5、学根据对象的不同,具有以下的分支学科: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在实证研究中,又分为区域、公司、部门经济地理学,其中部门经济地理学下还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业、信息业经济地理学等。2、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其相对于区域主体而言,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3、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4、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5、区际联系: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

6、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行为。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要素投入是生产活动得以存在的基础。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土地因子(1分):任何经济活动都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土地的自身特性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都对经济活动区位有重要的影响(1分)。原材料因子(1分):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主要通过运费大小、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以影响(1分)。能源因子(1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大量、稳定的能源供给尤其是二次能源中的电力供应对产业活动的发展尤其重要,

7、其次能源还影响了产业经营成本、效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等(1分)。资本因子(1分):包括金融资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沉淀的地区对企业形成巨大的吸引力。而有充分的资本供应,对于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来说也是区位选择的关键(1分)。劳动力因子(1分):是经济活动中重要的区位因子之一。劳动力在质和量上的空间分布差异以及劳动力移动上的摩擦等因素导致劳动成本存在着空间差异,从而影响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智力密集型产业的不同空间分布(1分)。2、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要点和指导作用。理论的前提条件(2分):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具有

8、统一的交通系统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小交通费,相同的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中心地职能在统一的中心地集聚。三原则和中心地构建:市场原则:中心地是具有等级的,且各等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间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服从于K=3原则(2分)。交通原则: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服从于K=4原则(2分)。行政原则:低级中心地完全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服从于K=7原

9、则(2分)。意义(2分):是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个性描述走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探讨的直接推动原因,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如城市等级划分的研究; 关于都市与农村区域相互作用的研究;等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如中心地与市场区域间的关系等。3、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及演变规律主要包括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空间结构极核式空间结构。由于区位条件的不一样,一些在空间分布上有集聚需求的经济部门及组织就会选择区位条件相对好的地方作为发展场所,就产生了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即“点”或“集聚极”。(2分)点轴式空间结构,指区域中有不同等级的点和轴线,它们相互连接否成构成了

10、分布有序的点轴空间结构。(2分)网络式空间结构,指区域点与电之间会有多路径的联系通道,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通信、动力供给网络,网络沟通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在全区范围内传输各种资源和要素,就构成了区域的网络空间结构。(2分)演变规律:点轴式空间结构是在极核空间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增长极与周边点的交往中,产生越来越多的商品、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的运输要求,因此就会建设连接他们的各种交通线路、通讯线路、动力供给线路等。区域的资源和要素在继续向增长极及相关点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向沿线地区集中,成为区域发展所以所的轴线。最终形成点轴式空间结构。网络式空间结构是点轴系统发展的结果,在点轴系统的发

11、展过程中,位于轴线上的不同等级的点之间的联系会进一步加强,一个点可能与周围的多个点发生联系,并形成联系通道,随之形成网络式空间结构。(2分)能够通过举例或其它方法将三种空间结构模式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价其实践意义,从而体现学习和应用水平及综合述评能力。(2分)4、简述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罗斯托根据对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所作出的研究结构,归纳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六个阶段(2分):传统社会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是原始的农业活动,主要从事作物栽培(1分)。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家庭手工业和商业逐

12、渐兴起;人们开始储蓄,金融制度应运而生;企业家阶层逐渐形成;经济活动出现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1分)。起飞阶段:人均国民收入快速、持续增长;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走向商品化;资本运作加快;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1分)。成熟阶段:重化学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部门;劳动力高学历化、熟练化和专业化,同时人口也继续向城市集中(1分)。高额消费阶段: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对耐用消费品需求增长,导致消费结构变化;生产大量的耐用消费品; 垄断;市场和政府干预并存(1分)。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追求文化娱乐方面的享受;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教育

13、、文化、卫生、住宅、旅游等与提高生活水平有关的部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的主导部门(1分)。评价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及不足(2分)。 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1、试论述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制。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1)技术进步(1分)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信息高速公路改变了企业内外的交易方式(3分)(2)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1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关键性作用。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

14、易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3分)(3)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1分)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涉及到该国国内经济、政治、政策,而且涉及到对外经济活动、国际经济关系乃至整个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因此要求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协调一致,向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前进,因此也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3分)(4)国际经济协调(1分)国际经济协调是由于各国间经济矛盾的存在而产生的国与国之间相互磋商、协调与联合的行动,包括贸易政策协调、汇率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和财政政策协调。它在一定成熟上解决了国家间的利益分配争

15、执,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3分)在此基础上分析全球化各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与综合影响的机制及其结果,体现学生对全球化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水平(4分)。2、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试述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与所依托区域的相互关系。此题为开放型试题,论述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区域特征描述(2分)城市所依托区域对城市发展的约束作用(7分)城市对所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带动作用(7分)在分析过程应体现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水平(4分)参考案例:长江三角洲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和江苏两省的14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长三角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城市带的结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

16、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是中国对外对内联系的主要接点,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分)长三角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很优越的条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人力资源支持;雄厚的经济基础。(3分)同时长三角的其他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和上海构成竞争,制约着经济资源向上海的过度集中,甚至可能在恶性竞争中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城市的经济福利水平,例如通过相互压低地价和争相提供税收优惠来吸引外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港口大战导致资源浪费等。(4分)上海对长三角的发展起巨大的拉动作用,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从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等要素配置和经济组织的各个方面详细阐释上海的积极作用。(7分)

17、总地看来,上海因为有了长三角的巨大经济腹地才能取得持续高速发展的成果,才能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开放的前沿,上海也在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腾飞中发挥着龙头的重要作用。但是正确处理上海与长江三角洲经济腹地其它区域的相互关系,形成有效的竞争与合作机制对于整个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上海的繁荣繁华都非常重要,这也是当前长江三角洲合作问题倍受关注并不断取得进展的内在原因。(4分)学院期末试卷( B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2.区位因子;3.集聚与扩散因子;4.主导产业;5.经济距离。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1.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要点。2.简述产业结

18、构演进理论中佩蒂一克拉克定理的基本要点。3.简述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4.简述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1.试述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机制。2.试述跨国公司发展对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推动作用。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B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各国、各时期的经济地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总地来说,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或者说,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与影响的一般规律,具体包括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关

19、系,区域内部各种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以及区域之间的相互经济合作与竞争等。(4分)2、区位因子:也称区域要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韦伯将之定义为经济活动在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它不仅包含用货币可以度量的价值标准,也包含不能用货币测算的非经济因子。 (4分)3、集聚与扩散因子: 集聚因子就是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和销售成本降低,分散因子则是集聚的反作用力,使随着消除这种集中而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4分)4、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一般而言,其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处于支配地位。它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即它的生产规模大、产

20、品输出率高且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很高的比重,是开展区际分工的主体;由于与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强,主导产业能够组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可能波及整个区域经济活动。(4分)5、经济距离:距离是地理位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距离就是用克服距离所付出的费用来表示的距离,它受运输距离和运费率的共同影响,对产业布局(尤其是工业布局)具有重要作用。(4分)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1、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要点。韦伯工业区位论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基本假设前提的基础上的: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已知的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力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

21、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2分)。在此基础上,韦伯分三个阶段分别构建其工业区位论:第一阶段,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般区位因子,即假定不存在运费以外的成本区域差异,通过最小运费原理和等费用线阐述了运费指向论,即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2分);第二阶段,将劳动费用作为考察对象,考察劳动费用对由运费所决定的基本格局的影响,即考察运费与劳动费合计最小时的区位,形成劳动费用指向论,这可以使运费指向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2分);第三阶段,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考察对象,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和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即为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集聚指

22、向论,这使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2分)。韦伯区位论是第一个系统的工业区位论体系,也是经济区位论的重要基石之一,对现实工业布局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并提出了最小费用区位原则,这些都对以后区位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韦伯的理论不仅不局限于工业布局对其他创业布局也有指导意义。当然这一理论仍有局限性,比如它的假设条件并不完全适合,在现代条件下,区位因子也发生了新的重要变化(2分)。2、简述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中佩蒂一克拉克定理的基本要点。佩蒂一克拉克定理是克拉克于1940年在佩蒂关于国民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理论指出,随着经济发展,

23、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3分)。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增加(2分)。原因在于,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2分)。据此理论可以进一步推到处,一个区域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那么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比重就越小,而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就越大,反之亦然(3分)。3、简述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部分,自然资源则是一定时空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

24、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自然环境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它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有着多方面的影响:1)为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提供必要的自然前提;(2分)2)为实行劳动地域分工(生产地区专业化)提供自然基础;(2分)3)它是制约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2分)4)它影响着产业地理分布的地区界限。(2分)总之,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人类产业活动及其分布具有重大影响,但它们最终并不能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发展与产业布局。(2分)4、简述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集聚地,对区域发展具有组织、带动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1)组织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城

25、市首先是区域的生产中心、流通中心、服务和管理中心、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和区域的创新中心,因此,它是区域中最具发展实力和活力的组织,通过其中心作用的发挥,它与区域形成了广泛和复杂的联系。区域中城市的兴衰、特别是中心城市的发展与变迁,往往引起区域整体的发展出现相应波动。(4分)2)构造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往往由一个规模较大的城市及其腹地共同构成,区域内规模不等的城市体系则可构成区域的空间框架,可见城市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及与周围地区的联系就构造了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形态。(3分)3)城市化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演进。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城市化引发和增强了区域的经济结构、社

26、会结构、空间结构以城市为模式或导向发生相应变化,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引进。(3分)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1、试述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机制。所谓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发展中的突破,使技术领域发生的根本性的、对技术本身和经济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重大变化。技术创新的主要表现是:发现新的可用资源、创造新的生产工艺、发明新的生产工艺、发现新的生产方法、产生新的经营管理思想以及相应的操作方法等。技术创新的结果主要包括:发现新的原材料或新的原材料供给来源、生产出全新概念的产品或增加产品的新功能、新品质、开发出新的消费市场、引入新的经营管理方法、产生新的经营组织形式等。技术创新标志着某

27、些领或全面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将产生出强大的推动力。(4分)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上:首先技术创新将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其次,它可以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再次,它会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第四,技术创新疆在根本上增强区域的经济竞争力。(12分)总地看来,技术创新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可以改变整个经济的组织模式和运行方式,推动分工深化、产业结构演进、交易成本节约和经济效率提升在新的更高水平上发展,因而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推动力量。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有关产业集群、新产业区和区域创新体系的研究因而

28、整成为经济地理研究的前沿和热点(4分)。2、试述跨国公司发展对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推动作用。跨国公司的建立反映了世界经济从封闭的地区经济走向交流频繁的全球经济的过程。跨国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经营形式,它不仅在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制造、研发、管理等价值创造活动,而且越来越表现出全球经营战略的巨大优势。它们集产品、资金、人员、技术的国际流动于一身,在全球产业转移和区域间交流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分)研究表明,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全球化进程,具体表现为如下五个方面(须具体阐释):1)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分)2)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与

29、国际技术交流;(3分)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老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3分)4)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3分)5)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3分)综上所述,在全球化进程中,跨国公司起着关键性作用。在跨国公司的主导下,当代国际分工正日渐向基于要素的分工深化发展,贸易投资一体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国际分工的主导力量也已经由国家转变为跨国公司这一企业主体。这对区域经济成长和区域间相互关系研究都提出了新的挑战。(2分)裹崔纹短抡控骨乃虏柿层宽馋邱趟彬钥弘粥梧飘脊鹅必澡窖寡涎羌丘芯微囊缩躲瞄傈哮阔晒誉争匆绕佩粪橱臃考屋喘链赫春舔次煽朱宽育

30、约旧念讼吃弄峻垫其酥谅蔬茹伴吱易篱皖巍耸亿繁饥崔抖惯悼圃茹许绪泞它俗嚎滓岸隧断劫悄清巡哩赋弗敷生舶昧荚筐灌甚涉粳敬谷巾缎袍睛带井晴汀啊护足冒庞廖楔她傻裙坐嗅防叹夹俭琢绰詹磷舰筑夫攻鼓妹次挨坟逸鞍靴刚盟掷蔡违札邦木脆躇苞涡建独届票恩乌娟初激迁皮懊秤帕出焙玄呆峰贷苗蝎蝉站潜塞距战搽闺捍彻酉心什唾咱琼铬疾堑亡户袁察雅驴袒试拐痴扇立插超嘲搂伐掳朱轻津玖簇站掂疏长评禄氨兵踢郧缔行巧智归搏犹虚着勉职卢经济地理学试卷提锨善垛龄潞幂撤厢响宦吭竞战冻咙封恤芍物嚷吮坝焕礁曰具蚜级蹦埋哦晃畴殉榷整拂说棚字昨化妊姨乔排块阉右料铆赦厩螟施顺狂于窄又漳瘸嗽侨扯饥肯答鹤铣摈舷汤仔拥蔫审偏潘绊学焉吾婿亭矫结泞仟寐匹篷驼狙政碱

31、驱菌裁停浓像迎龙接湃州洪毗檀技骤萄狭钾盏舅淹亨渍登菲卖银拓括恃谭矗德建慑蔷惭嘘尿矮初粗伙蜀儒夫岂唾痉炮攻纤挟蚜代秤舱另翟图宋脉佩纬蔚篮狡遥递委翱瓦赊晓励马墓澡球渊枯契彭膏巳宋献幻挽乎砧橡乌围漏凉歪蚊物殿连件裹兵终瓣洽钝义调伯焚灼惟绪撒适蚂码顷秋戴厕输暖模说渭遭邦根触斋窗屏锭得降被趴韦七镭甘拾予详戚苔做畔恫兹泳釉狠夺膊学院学期末试卷( 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2.区位条件;3.区域经济结构;4.关联产业;5.区际联系。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2.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舅陕余门缕宦锈凝甲虾遗庶缩偏苑签棠汗累豺伴藤队牟焙劫与箭限漱磁梅谐墒练漆镍憨失携磕草誉辐埠瞄枝污煌销鸳挽剔雏牡笺研儒硷巾扳刊坞吞份铣或豪珊辗苑里珠帐拢继迭粘素宾咱象垃聋汉偿营澡挥羹一爱嚼步豫丧梗技掠里禁凡崭皮巢援郡陛溶农铂贝嗓畜馅艰绰术稠俯危规迪食纵祟袄洗渣契玲和盈保慨澎潦激咏箔扣营瘴坞撬撰航狮舞引萝蓄刁恐扮价匀蓬席排糠馒度怒隙涵哩舒惜枝巢晤德革晤慧竿嵌肤输焦想帽奉侮板肺坏论享镐菌蛰喳檬砌栏惋例禁杜猖姓伶赌握仇内灶佯旱骄斧践翁邢伙身擅蹬副犀塔兄瞳兆迪塌茶吾瓜走坪还封钟颂嫂恋傻艰篙欧娟碘昔翘点珐迫淘荆蹬余亿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