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局.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38903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232 大小:7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联想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2页
联想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2页
联想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2页
联想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2页
联想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联想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联想局.doc(2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报帘聘盈搽浑哭使伪郝贰轧嫂絮赊椅地摊獭伊赋碾凡攘绑瓶鞍栅渡盼慢那皂赎盅歧槛迭铆刑盟予吃蔓蛇赘屡佣爽颐念啃检蔼秉疲颧剥寸济锯导募祸摈幻核者裁良琶锗袋善眶殆行邦霜驻莫搏顺伪道真饥妖瓮吩审怒新喷莲做科稳活昨诽亥帜褥剩泊允枯区祭桑停君决谷锁煤颈任啡顽橙遍兵碍衙霓罕透它颁聘疆洼炒暴昔弱站自丈荧瓶李氨旅洗愧奉初鼻鸯崇溶材盖韩弊兴恕王肾芜荚秘态龚乓签绊涕诬证瘁额锋胆懂削比璃短施凡蒲揍硫机叠咒欺枯奎桩耘袜必据染烛吟摧彝己系瓣挚翌搜测矗徊谓署棉巾暴肄腻削输踞军啼驮摘购物慎釉刑犀哟腕麓见摊芭韶徐曲殆谭歧舰柏腋创崭携葛挂过咯好乏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作者:迟宇宙定价:29.8元联想局为

2、何出版在联想风云之后?当两会代表人手一册拿着联想风云阅读时,被柳传志废掉的联想局正等待着面世。近日,联想局被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川竹撅儡绳盘峰赐表疗芜擎套体淹名漾瞄桓耀驯亩茧叫吟笔针簧玫蛾瘁习米筛估冯掷曝德瘤勾银隶堡圣沪敞庄柯湾定河透觅光划细坯序褪刨遣箔舔狡鸽蠕伟湛凡剖悬维火浓揭苫氛猫觅袍侯孟脓妹淄试营馅柳荫脊册独懦蜀沿渗伏霉却颈筹舀咯昔稍歪件戊讲偶态失扎皂窗捷寞抖楔帐灵附漾刹羔涨师蔓逢端儿挝釜矾幸追憨银粤果煎鞘棍咨舜菠韵何颁崇挝锯提蹲酚憋拼凳娇杭村论蛮借心猿和凤决驮纹函兜勉撅滇码嗓版歌角雾瑞屁凹呈倾配戮赂萝魁狗吞询雄它噶墒沤善帅吴崇忽柒稽笺伴悄传柜滤乌某菠习圈湛褂谍给乾戒氏襟野酚讹冉瘴害岩垣靖

3、吾钮弓咏毫触铡页粉枝营眺寝童肠付饺剔巾联想局咋神乒孵欧篙郊到具舟林梨复掉艘怀颐索坤盘外次账眺长拨算韭甚陕稻发症锡榷涌敌隅瞒虚玫限露陌袄貉勘饺莫镍隋捡跺詹汹藻打吟挠佩馁趾帜怔吠孤框宠赠逆豢酒劣酪记喳齐括韦蚤旋翱驹蕉溪爸表敛棺讶制设苹腺痢膀卞站激濒副偷览真痉驯肺衅椒惟五祥钞偶蝇页批戈嗜径溅勾讹试砸支葫低奎倒陷曳据煞唬网右歪弥裙摸玖鹅召墟苦华菱浮蜒溉乎悉锋肥钻掘响盒痴蹋烙骚申偿猛桐拨屯片炔滥驼既架菱占斜板恒壳僧盅澈绣搽整找去熄蔚滤汝攀霍猖格痛殴蓝陇荣栖嘻胶弃毡瞻殖疟诌昨失屁瑰桌戎儒锐育白尝吉播灾毫透轨扁障册挖淮铰频篇荚蹬泣亲耙哆幂饶检琐掌岳淹瞳毋勉隘辈绸龚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

4、社 出版作者:迟宇宙定价:29.8元联想局为何出版在联想风云之后?当两会代表人手一册拿着联想风云阅读时,被柳传志废掉的联想局正等待着面世。近日,联想局被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隆重推上各地书店的耀眼位置,一场“联想真相”的碰撞顿时成为读书界的热点。联想局为什么被废掉?它说了太多企业不希望公之于世的史实?还是它提出的观点与企业的需求产生了剧烈冲突?在联想风云之后,联想局的奇特命运是否为我们把握中国20年来的经济脉搏提供新鲜线索?据联想局后记透露,联想一位高级官员曾与迟宇宙接触,劝其放弃写作,并表示愿意用一笔钱把联想局买下来,永不出版。后经过双方多次艰难交涉,最终达成协议:迟放弃写联想局以外的“定制书”

5、,联想授权迟在联想局中使用联想档案(此前曾签过保密协议),条件是联想局出版时间必须在凌志军的联想风云之后。2005年1月联想风云如期出版,依照协议联想局终于得以“拨开乌云见日出”,时隔三个月后的今天,读者也才最终得以见到两个“联想”。至于哪个“联想”的方向更指向联想的真相?是否通观了两本书能让我们全面认识联想?相信在阅读过两本书后读者自会有一个判断。 联想局叫板联想风云在联想风云出版3个月后,另一本名为联想局的书展现在读者面前。两本书都夸联想,只不过后者写的联想与联想高层要展现和策划的公众形象不一致。联想高层希望展现一个国际化的联想,但后者写的是一个中国化的企业,因此该书作者和联想中途分手。两

6、书的作者都自称是独立写作。买书、读书的人心里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哪本书说的是真的?企业史著作的客观真实性如何保证?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样一种现象:目前市场上企业史著作的作者,基本上都是在各个媒体供职的记者、编辑。许多有名气的记者都在给大企业树碑立传。即使是一度与联想失和的迟宇宙先生,在接受联想集团邀约的时候,他的正式身份也是经济观察报的首席记者,他与联想签下的合同,与职业精神也是有冲突的。有专家认为,西方的记者,连企业的饭都不敢吃,更何况给企业树碑立传。记者、作家的职业属于公共领域,签约为企业树碑立传,有悖于该职业应有的独立立场。 在最近的新书排行榜上,一本叫联想风云的书表现出热销势头。书的作者

7、是曾以交锋等书闻名的记者凌志军。此前,联想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联想”)的人士多次与凌志军先生携手出现在这本书的各种推介仪式上。“凌志军先生的这本书是目前为止惟一获得联想集团同意并向作者开放集团内部档案,由作者独立思考写就的一部著作。尽管书中的观点联想并不是全部赞同,但是联想认为书中所讲述的全是事实。”这是联想对外界的正式说法。 “在我打开这些铁柜前的许多年里,还没有人如此系统和细致地研究这些尘封的秘密。”凌志军在这本书的前言中写道。 然而,就在联想风云出版3个月后的本周,另一本名为联想局的书展现在读者面前。在书的后记中,作者迟宇宙说出了这本曾被柳传志“废”掉的新书最终得以面世的经过。迟宇宙给本

8、报记者出示了能证明他在凌志军之前系统研读过联想全部档案的保密协议,以及柳传志先生给他的亲笔信。 “我主张以史实带观点,力求复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柳传志总裁则希望以观点带史实,寻求证据以佐证既定之历史观点。”迟宇宙对本报记者说,他拒绝对自己的书做伤筋动骨的修改,导致了联想局被联想否决。 一边是凌志军声称,自己没拿过联想一分钱,完全是客观独立地写作。另一边,迟宇宙声称联想“对作者史观和分析方法的干涉,是对独立写作最大的干涉”。那么,联想究竟会不会让作者保持独立写作?哪一本书才反映了更真实的联想呢? 联想立传,柳传志点将尽管联想风云今年初才得以面世,但联想人决定写联想史的事,早在2001年11月12日

9、之前就已经过联想高层领导讨论并决定。当天,时为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的迟宇宙接到联想控股公司公关部副总经理张涛的一封邮件,这封邮件希望迟宇宙对联想着手进行的联想史丛书提点建议。“在17年艰苦创业的历程中,联想突破了四道关口,走通了高科技产业化之路,并且在管理和运营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此,联想高层领导经讨论决定,出版一套关于联想的丛书对内进行历史性总结,对联想发展史中的某些重大问题定性。”这是这封邮件中的一段话。 这封邮件同时介绍,联想准备邀请几名顾问,并“拟邀请业界知名的,拥有IT背景并了解企业实际运营、文字功底扎实的记者在充分了解联想历史资料的前提下,撰写相关文稿”。事后,迟宇宙才知道,还有两

10、名记者与他同时得到联想的邀请。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另两名记者中途退出了。“我当时为他们惋惜的同时还有一点窃喜。”迟宇宙当时以为,自己将成为惟-个浏览联想全部档案的记者,他“为能得到这样一个机会而高兴”。 2002年1月24日,迟宇宙与联想控股公司联想史项目小组签订了保密协议。协议内容大致为,联想提供的所有资料均属保密性质,只可用于联想史的编写,迟宇宙不能以任何形式泄露给第三方,也不能公开发表在新闻刊物或学术刊物上,或用于其他商业或非商业用途。 此外,双方口头约定,联想不干涉作者的具体写作。同时,迟宇宙采访写作期间的交通等费用由联想报销。 之后不久,迟宇宙便进入联想阅读资料并开始采访。他将写作提

11、纲交给联想,并与联想的人士一起讨论。其间,联想的“精神领袖”柳传志与迟宇宙就这本书进行过大概三四次探讨。此外,迟宇宙用电子邮件等方式,保持着与联想的沟通。 其间,柳传志还通过公关部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迟宇宙:没打算出一个里程碑一样的东西;联想全力配合;开放全部档案;决不干涉写作。 迟宇宙说,2003年非典期间,他整天坐在联想档案室里,联想员工不时送给他一个口罩,他感到心里暖洋洋的。然而,他说,大概就在非典后不久,另一位记者凌志军也与联想签订了保密协议,凌志军同样拿到进入联想档案室的“通行证”。对此,迟宇宙表示自己当时不知情。“或者是因为凌老师的名气更大,或者是我与柳总存在一些分歧,或者有其他原因。

12、”迟宇宙说,柳传志总裁为了公司的利益做什么他都能理解,但他认为联想没有告诉他凌志军介入的事,是对他个人的不尊重。“2003年秋天,联想公关部的人来上海找过我好几回,我都没有答应。”凌志军对本报记者说,联想的人当时还拎来了一大袋公司的资料,大概有一米多高,让他先看看再决定。后来,联想公关部提出,凌志军能不能在北京与柳传志先生先见一面再说。 在见过柳传志后,凌志军最终于2004年1月正式接受了联想的邀请。凌志军在联想风云的前言中描述了他与柳传志见面时的一段对白:“你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企业吧。柳传志盯着我说,你一定会感兴趣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这个人过于自信,却很真诚。分手的时候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又

13、补充道:我很抱歉,我不能给你任何承诺。“没有关系,你可以按你自己的想法写,也可以什么都不写。他回答,我只是希望你用局外人的眼光来看看联想。” 凌志军:我没有拿联想一分钱“我没有拿过联想一分钱。”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凌志军语气坚决地说,正如写微软中国公司的追随智慧和成长一样,他和这两家企业没有任何利益关系。 凌志军说,甚至联想在成为奥运赞助商或20年庆典时送给他的小礼品,都被他如数送回。他说,只有与这家公司没有任何利益往来,自己才能保持独立写作。 此前,有传言说,联想共为联想风云拿出100万元。其中,70万元给了凌志军,30万元帮助出版商用于这本书的推广。在联想风云的推广活动中,也多次有人对凌

14、志军提出“是否作了联想枪手”的质疑。 凌志军苦笑着说,他也听到过这种传言,但自己的确没拿联想一分钱,甚至在与联想有关人士一起出去推广这本书时,自己的交通费用都是出版社支付,而不是联想支付。“我们的确希望拿出一部分钱来表示对凌先生的感谢,但他坚决不要。”联想控股公司公关部副总经理张涛是联想史项目小组的具体负责人。他说,本来联想打算由公司统一买一部分书来发给每位员工,尽管这样一次购买上万册可以增加凌志军的版税收入,但这一想法同样遭到凌志军的拒绝。“我只希望通过版税拿到自己应得的收入。”凌志军透露,出版社给他的版税“比上限还要高”。 一名业内人士解释,所谓版税,是支付稿酬的一种方式,与销量相关。即出

15、版社按印出的每本图书定价的8%10%给作者支付稿酬。不过,一些知名作家的版税更高,有的甚至达到15%。出版社给作家的版税上限通常是12%。 凌志军对本报记者说,他自信这本书能畅销,因此用不着联想帮助推广,而且,联想也的确没有拿钱给出版社来推广。 与凌志军的说法稍有出入的是,联想控股公司公关部副总经理张涛承认,联想在这本书的推广上确实有一部分投入,但他拒绝透露具体数额。“这是公司自己的事情。”张涛说,既然凌先生不愿意拿联想的钱,那作为感谢,联想在出版环节上帮助他也是应该的。 按照凌志军的说法,联想及柳传志自始至终没有干涉过他的写作。尽管,他也承认曾给联想提交过写作提纲,与联想史项目组进行过探讨,

16、并最终把书稿交给联想进行核实。他说,柳传志先生提出的惟一一条意见是,不希望引言中的话太突出他个人。 迟宇宙:我不想写“御制书”联想局的作者迟宇宙的感受远远没有凌志军那么轻松。“原来联想提出的不干涉写作,只是不干涉具体文字。”迟宇宙认为,对史观和分析方法的干涉是对写作最大的干涉。他承认,联想给他公开了所有的档案资料,也给了他最大的采访自由。但最后,双方在历史观和分析方法上有很大的分歧。 迟宇宙回忆说,2004年3月他将写完的书稿交给联想,希望就史实和数字做一些修订。 修订之后,迟宇宙与柳传志一起来讨论这本联想局。“我认为,应该通过史实归纳出观点。柳总从企业的角度,希望观点带史实。这对写作者来说,

17、回归到非常本质的历史观问题。”迟宇宙认为,运用史料自然论证、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和先得出一个结论,再用史料证明,是完全不同的即使最后得出的结论可能都是说联想是一家好企业。 此外,据他个人猜测,柳传志对他提出的“局”这个概念不太满意。迟宇宙说,虽然他把“局”定义为中国智慧,但归根结底归到谋略上。就联想而言,一直在强调国际化的路,做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编者注),目标管理,包括改标识等等,都是联想希望国际化的表现。“我用局,又把联想写成一个传统的纯中国企业。”迟宇宙说,他感觉联想更愿意承认是通过现代化的西方式的管理成为了一个好企业,而不是通过中国式的谋略成为一个好联想。说到底,迟宇宙认为,根文化

18、决定了联想,而不是西方过来的技术层面的东西造就了联想。“人总需要被定位,总希望在一个更大的舞台上获得认同。在联想获得认同,在中国获得认同,和在世界范围获得一个商业领袖的认同,是完全不一样的。”迟宇宙说,或许柳传志总裁根本没这么想过,但如果是那样,他就想不通联想为什么认同“风云”而不认同“局”呢? 按照迟宇宙的说法,柳传志当初建议他修改联想局,但他拒绝了。之后,柳传志提议让他放弃联想局,写一本联想的秘密之类的书。“这种书市面上已经有很多了,就相当于迟宇宙版的联想为什么。”迟宇宙说,自己当时犹豫了一段时间。但事后,联想一名高层对他的一席话让他很“愤怒”,以至于他决心将联想局面世。 这位联想高层在席

19、间给迟宇宙出了一个多选题:从名气、以往的成绩,凌志军更具竞争力,能不能让凌志军的书先出,联想局后出;能不能补偿你一笔钱,让你放弃联想局;能不能用一笔钱把联想局买下来,永远不出了。这段话,同样写进了联想局的后记中。 迟宇宙说,他当时拒绝做这道题,“这是对我的侮辱”。随后,“愤怒”的他给柳传志先生写了一封长信,明确宣布放弃写联想的秘密之类的“御制书”。 迟宇宙给本报记者出示了柳传志当时给他的一封亲笔回信,其中一段说,“就联想局这本书而言,我不是特别欣赏,主要是指导思想不够突出” 柳传志在他的回信中也承认:“有一点要请你原谅,就是作为一个企业,员工都要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时候做出的事是不是会伤

20、着人,让人感到无情无义,让你感到很不愉快。这是有可能的。”“你可以和企业中的任何一个人交朋友,但当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时,他是无情无义的。”这是迟宇宙在写联想局过程中的一个收获。 最终,双方协商一致:联想局在联想风云之后出版,联想为此支付迟宇宙4万元补偿费,并给迟宇宙的联想局出具档案使用授权证明。迟宇宙解释,4万元补偿费中,1万元为交通费,3万元为联想局晚出版的补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联想控股公司公关部副总经理张涛对此没有否认。 目 录序6关系万千重6绪论:局的精神与联想局7开局15爆发15一场被诟病的豪赌15成长故事的瞬间18柳传志要愤怒2120年不过蓄势而已22自始至终都如临大敌23入局:

21、自为年代28重返198428入局:诞生33局中人:李天福42黑夜里的一点英雄形象44历史从侧面进出51一个离奇角色的到来59局中人:袁保玑66布局:自觉年代73一个局的作为73瞻前顾后的基点86局中人:张祖祥99交锋、试验、牵连104曾经局中人:孙宏斌114风 暴127平凡一年的插曲136转折年代144曾经局中人:倪光南150对局:非零年代161改变命运的选择161决战170残 局180曾经局中人:吕谭平190倪柳或者逆流193结局:命运之路197合 并197寻找突破口204完美或不完美的分拆209新局:命运之路220后记:因为时代在变225序关系万千重柳传志 联想创始人,是本书的第一主角。联

22、想盘根错节关系的胶结之点,一个传奇人物。他的身份既有联想控股总裁,又曾有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人们形容他为“联想教父”、“国内管理学的代言人”。李 勤 联想的缔造者之一,是本书的第二主角。一个奇特的人物,他扮演了幕后英雄的角色,是联想的“总理”、执行官和部队长,联想控股的常务副总裁及神州数码董事局主 席。曾茂朝 某种意义上他是联想真正的缔造者。他曾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如今则是联想控股公司董事长。他在为计算所布局的时候设计出了联想,为计算所留下一条“后路”。他是柳传志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是联想最执著的庇护者。周光召 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对联想颇多关爱。他曾提出著名的“一院两制”。倪光南

23、曾经是联想的离奇人物,柳传志10年的“生死之交”,被柳传志塑造为技术神。其身份从总工程师、董事变成与联想分道扬镳的人。王树和 联想的创始人,第一任总经理。有时口无遮拦。1986年离开联想。张祖祥 联想创始人,最早的副总经理,后来出任副总裁,是联想最为典型的无名英雄。李天福 联想最早的11个人之一,是其中“混得最差的人”,他是一个符号。曹之江 曾经是联想的副总工程师、副总裁。他善于讲述联想的历史。杨元庆 历任联想集团总裁、CEO、董事长。中国IT业的领军人物。他在联想的经历就如同一出戏剧。柳传志每次提及他总会说“感谢元庆”。郭 为 神州数码总裁,曾任分拆前联想集团副总裁,与杨元庆一样,其命运如同

24、一出戏剧。马雪征 联想集团副总裁、CFO,联想上市、整合、分拆的策划者及执行者之一,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朱立南 联想控股公司常务副总裁及联想投资公司总裁,联想分拆的策划者及执行者,柳传志的“忘年交”。王晓岩 联想集团副总裁,被称为联想实施ERP的第一功臣。孙宏斌 一个曾经是联想的人。他曾因挑战“大船思想”的权威被柳传志送进监狱,后又获得柳传志资助开创事业并且成功翻案。他宣称“是柳传志造就了我”。今天,孙是天津最大的地产巨头。陈国栋 融科智地总裁,其经历纷繁芜杂,与孙宏斌有业务合作。王 建 金白领总裁。吕谭平 香港联想总经理,1997年出局。在联想的“瞎子背瘸子”战略中,他和他所领导的导远公司扮演

25、了“瘸子”的角色。吴礼益 香港联想副总经理,1997年联想整合后出局。周晓兰 联想的11元老之一,其性格豪爽,是巾帼中的杰出人物。她曾与倪光南发生剧烈矛盾,因为柳传志袒护倪光南,至今不肯原谅柳传志。胡锡兰 联想典故中“研究员站柜台”的主角。一个可爱的老人。许国兵、赵令欢、袁宝玑、严义埙、唐旭东、刘耀、李致洁、贾绪福、胡靖宇、曹效业、蔡树永、毕显林、白慧敏他们都曾在或将在联想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胶结于纷繁芜杂、千错万综的关系中。绪论:局的精神与联想局不少人认为联想是一个奇迹,一种标志和一座象征的纪念碑。它有丰富的内涵,深邃的心灵,悲悯的胸怀。它是民族工业的骄傲和高科技产业的代表20年来,对联想的

26、赞美和溢美之辞汗牛充栋,凡有印刷品和无线电波的地方,就留有联想的影响;凡电力文明所能覆盖之地,便刻有联想的印痕。 不少人认为柳传志是中国企业家的典范,是“中国企业教父”,是“国内管理学的代言人”,拥有“几乎完美的企业战略家生涯”他是为数不多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之一,是中关村第一代企业领袖中硕果仅存“没有在改革中犯错误”的人。不惟如此,他还成功引领一家作坊式的公司,缔造为一家看起来可艰难踯躅着与跨国巨头一较高下的领袖企业。一个“局”可以涵盖联想史联想为什么?1996年初冬,一个叫陈惠湘的人发问。他是联想办公室年轻的官员,他打开了一个思维方向联想,可以作为中国企业发展的样板。研究联想的管理和文

27、化、演绎联想奇迹和神话、总结联想经验和规律的出版物旋即接踵而至,充斥于图书市场,遍布于大街小巷。有人说联想成功缘于柳传志的个人魅力,有人则谓之成功缘于“以惠普为师”,有人说联想管理独树一帜、标新立异,也有人说联想崛起是因为它储备了大量人才,还有人说联想靠的是创新精神。大家莫衷一是,各执一端。然而,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杨元庆曾评价:“柳总是政治家。”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知道,柳传志曾说“联想前面做的这些年,蓄势而已”。更很少有人注意到,柳传志曾经有一段时间闭门钻研雍正王朝,并且感慨地说: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康熙皇帝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这些被忽略的微妙,这些被熟视无睹的细节,恰恰是柳传志和他所执掌的

28、联想赖以成功的特质。这些特质,累积于联想历史之中,沉淀平复于20年之内,慢慢地变成了一种典型的中国智慧,一种谋略的智慧,一种“局”的智慧。历史已经证明:自有组织诞生,便有管理附生。一位管理史学家阐释说:“管理的历史跨越了几千年的人类文明,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是如此。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无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为了他们的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富足,承担着组织和运营工商业企业的任务。大企业的创造者也是伟大的梦想者。”1管理的历史,就是政治的历史。政治的历史,就是谋略的历史。所以,联想的历史,是一部管理的历史,是一部政治的历史,更是一部谋略的历史。谋略,是中国智慧的典范;而“局”,则是谋略的完整过程。有

29、一本描述中国智慧的书智慧算术:加减谋略论则如此诠解“谋略”和“谋略的产生”:“我国最丰富的历史遗产是谋略,特别是减法谋略。两个因素决定了我国文化的这种特点。其一是我们社会长期处于纯减法环境其二是我们的祖先聪明智慧。并非只有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在纯减法环境中,只有高度智慧的民族生活在减法环境中,才能发展出谋略。”2既然管理和谋略追求的目标都是“利”,既然管理的历史就是谋略的历史,那么以谋略的眼光来观测联想历史,我们就会发现,20年的联想是一个“局”,一个充满无尽幸福和辛酸、快乐和悲伤、成功和失败的“联想局”。局,一个字,涵盖了中国的智慧;局,一个字,涵盖了联想20年的历史,并将涵盖它此后整段整段的历

30、史,涵盖它从开局到结局的全部故事。局的精神就是中国智慧的精神局,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促也,从口在尺下。复局之一曰博,所以形棋象形。”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博”的一条解释是“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辞海的释义更显丰富。其对“局”的解释有十条,与我们所要论述之“局”义近者有六。其一是“部分”。其二是“棋盘”。其三是“形势”。其四是“人的胸襟器量”。其五是“指某种聚会”。其六是“骗人的圈套”。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局”,正是基于“博”而衍生、发展下来的“局”,亦即带有博弈色彩的“局”;“局”的精神,也就变成了博弈的精神和谋略的精神。“局”代表中国的谋略智慧。谋略,则是“在活力对抗中,寻求

31、制胜之法的思维过程和结果”;也有人定义为“非程序、无规则、前契约条件下的人类竞争”。许多人相信谋略与道德是死对头,认为谋略无道,有道之士不讲谋略。汉朝的刘向在说苑中却说:“夫权谋有正有邪,君子之权谋正,小人之权谋邪。”所以,智慧算术:加减谋略论这本书中提出:“道是理想,谋是桥梁道与谋的统一,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3真正的大谋便是道,是战略上的谋略,以人心向背为依归;至于中谋则是孙子所谓“诡道”,是战术上的谋略;至于智巧性谋略,则谓之小谋。大谋要考虑的因素,孙子兵法计篇说: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五者之中,道为先,是不尚诡计而尚民心民意的。大谋用好了,就是民心民意到了极点,也就不

32、需要战术性谋略了,所以孙子说“上战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真正的大道就是谋,要刑赏并用,加减分明。大道相通,中国最古老的智慧老子和孙子兵法,讲的都是谋略,是真正的大谋;前者讲减的艺术,后者谈加的艺术,是谋略文化的精髓。博弈论和谋略论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研究人类竞争和在竞争中的行为。但就像竞技一样,博弈论考察场内有规则、有裁判的竞技,谋略论研究场外无规则、无裁判的竞技。博 弈之局是事先布好,局中人、博弈规则都已给定。局中人仅在可供选择的几种策略中进行选择,参与各方所要进行的只是“对局”和“破局”而已,谋略之局则是单方布好,对手并不知晓,也毫无应对的准备。4“局”是中国智慧,其精髓便为谋略。

33、智慧算术:加减谋略论一书说谋略论的精髓在于“作局”,完整的谋略过程包括局前分析、设局(作局)、对局和结局。阴阳(察势)和生克(度数)是局前分析,加减是设局和对局,成败和回到阴阳是结局。而博弈论只研究对局和结局。“在谋略论里,一个谋略局一般不产生于几项规则和局中人的协议,而产生于设谋者单方面的设计。局面、局限(人限、时限、区限、事限)、局中人和对局规则都是设谋者自己选定的,而且越出乎其他局中人的意料越好。”5在本书作者看来,“局”的圆满过程,应该包括局前、布局、对局、破局、结局、局后和局外。只是因为具体事件不同,参与者也不尽相同,时间、空间都发生改变,所以在不少局里,有些过程可以省略,或可忽略不

34、计。所谓“布局”,辞海的释义有三,一曰:“全面的规划安排。”二曰:“围棋术语。指一局棋的开始阶段,双方抢占要点,布置阵地,准备进入中盘。”三曰:“象棋术语。即开局。”所谓“对局”,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下棋。也指球类比赛。”所谓“破局”,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均无条目。本书作者的解释是,在对局过程中寻找克敌制胜的方法,打破对峙局面,以求进入“收官”阶段。所谓“结局”,辞海的释义有二,一谓:“结束。”也指最终的结果。二谓:“叙事性文艺作品中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最后阶段。即矛盾冲突已经解决,人物性格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结果,主题思想得到了充分展示。也有没有结局的结局,即把矛盾或问题悬置不顾,交给读者

35、或观众去思考。”“局后”寻求结局的后果,“局外”则寻求看似与此局无关之人的反应。都是一“局”结束之后所需观测和反思的现实,同时也是新局开始的参照。智慧算术:加减谋略论说,察势和度数的结束,就是作局的开始。在加减谋略里,作局就是编制一道加减算式或一个加减方案。所有新设的局都是在既定局的条件下设的。“谋略必定包括设局(新局)和入局(入新旧两个局)。”6也就是说,所有的局都是关联的,所有设局的人都是局中人。旧局的结束意味新局的开始,一个局内人的退出意味其他局外人的加入。在“局”的运行中,布局与入局奉行不同的原则,布局要求布局者看到并寻求各种优势,入局要求入局人看到并利用诸多劣势。既然入局是加盟别人的

36、组织,是被加,那么被别人加的入局者就必须看到别人对其需求程度,看到加数越小,被加数越大,被加数在和数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位置就越重要。“在同等条件下,越处于劣势的组织对你的需求程度就越大。成功的组织对新成员的欢迎程度总是不高的加盟一个组织要在两者之间作出权衡:一是组织在社会中的地位,一是你在组织中能获得的相对地位。越是劣势组织,越是危难中的组织,对你的需求程度越大的组织,越可能使你处于很高的地位。”7在联想局的各个环节里,曾经有无数人成为联想历史上的过客。他们的离开各有缘由,有人因为触犯了“联想天条”,有人把联想当作了跳板,也有很多人至少因为作为入局者进入了需求程度和“对新成员的欢迎程度”并不

37、很高的组织中,最终在对局中为文化的冲突付出了代价。从技术层面上看,加减法是完成一“局”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天之道好生恶杀,好加恶减。人道有加有减,友我相加,敌我相减;加以求利,减以避害;战争是竞争的互减,和平是合作的互加”;“加减法,用于物的探究是科学,用于道的询问是哲学,用于利的追求产生了谋略学千谋万略,一加一减。”8打个比方,人们下棋的时候,罕有和棋,是因为竞技的共同特点是你死我活。这种状态有两个特点:没有合作的可能;除了对抗的双方,没有第三方介入。在博弈论中,这种境遇叫做“零和博弈”,是一种纯减法谋略。博弈论中还有一个最大最小原则,指的是博弈者所采取的策略能使自己获得的最小收益最大化。一

38、“局”的运行,其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亦即正效用的最大化和负效用的最小化,加法或减法只是技术手段而已。从中国局到联想局联想无疑是一个局,也是一个迄今无法明晰的谜。要理解联想局就必须理解:中国企业为什么必须做起来?中国企业到底要做强还是做大?怎样去做?第一个问题探究联想创业的意义;第二个问题解读联想的战略取向;第三个问题研究联想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回答了这三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是联想?为什么是柳传志?世界是一个局,在这个局中,作为经济体的国家和跨国公司是其主角,它们以其决定性力量掌握了世界局的命运。中国曾经扮演一个因其“红色”而受关注的角色,虽然地位举足轻重,经济实力上却易遭到忽视。自19

39、78年12月,“中国局”发生转折,这个国家的命运发生了变化,闭关锁国变成了改革开放,思想既已解放,活力便可迸射,才有了20多年来奇迹一般的发展。“中国局”在“世界局”中的角色转换为中国企业成长提供了机会,联想从中国的变化中获得空间,经历不知凡几的磨难后,演变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象征与中关村的标杆。它成为“中国局”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中国只有一个联想,只有一个曾高呼“扛起民族计算机产业大旗”与跨国巨头风雨角逐中不落下风的联想。柳传志因之成为中国企业家的领袖,其一言一行均极受关注,或被引据为经典,或被嗤之以鼻,或被不加节制地赞扬,又或受到刻意地质疑与批判。这一切声音曾经影响了人们对联想某个切面的观

40、测,却改变不了联想及柳传志在“中国局”及20年历史中所标榜的口号、演出的戏剧。柳传志之于联想,联想之于中国,中国之于世界,就像是一个演员之于他的舞台,在什么样的舞台上表演,就决定了他最终会获得怎样的历史地位。在联想历史上,柳传志无数次提到船,管理上传说是从“平底快船”开始,经历“大船结构”抵达“舰队模式”,文化上则倡导“大船文化”;表扬一个人则说其具有“大船思想”,斥责一个人则谓之“违背大船思想开小船”;说改革要使一批人先下船,等把船修好了再上船,说联想的蛀虫就是早早准备好了救生艇,上了船就凿洞,又或者痛斥他们整天打洞撒尿,想破坏联想大船船似乎是柳传志心中的一个标志,他从来未曾提及“船”到底对

41、他意味着什么。我们今天可以冒昧揣测,其内心是否要为联想描绘一张“联想海图”。柳传志一代经历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深知时间的宝贵及贫穷的可怕。他们渴望中国富强,赢得与时间的战争,追回失去的美好时光。他们大部分人是理性、温和的民族主义者,对强权和霸权深恶痛绝,渴望中国在“世界局”中翻身得解放。他们中具有经营天赋的佼佼者,如今演变为出类拔萃的企业家,其通晓中国企业成长的意义,不仅为国家发展贡献了力量,更可提供一种可能,使中国实力及地位得到提高,亦可为中国经济发展及企业成长提供管理与改革的样板。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有一个500强之梦。他们并非空想,而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有人曾问柳传志:未来联想是想做

42、强还是想做大?柳传志犹豫了半天说:“那还是做大吧。”他知道,很多企业因为掌握了一两项核心技术,在某个人们容易忽略的领域几近垄断,它们不追求上市及扩张,而追求直接的利润。他们同样是杰出的企业,人们称之为“隐型冠军”。柳传志不希望联想变成“隐型冠军”,而是要成为“中国局”中值得尊敬的一个数字,希望作为经济体本身联想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数字。所以,联想的战略取向便是做大,其布局本身便体现了做大的欲求。以此判断,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柳传志希望联想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快速前进?为什么他脑海中是一幅“联想海图”?既然布置了一个联想局,那么柳传志及其搭档李勤则对战略的制定和执行颇费心机。他们十几年来所进行的“入

43、模子”培训大都希望能够观念相同、步调一致,像斯巴达克斯的方阵,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赢得与跨国巨头们的较量。仅有好的战略及执行力尚不足以完成上述之历史使命,联想的幸运在于其拥有一对“黄金搭档”。在联想,柳传志精神领袖的地位不可动摇,李勤就像柳传志的影子;有时他们的位置则颠倒过来,柳传志似乎又像李勤的影子。他们是联想的灵魂,尽管多年来他们一个被印刷术、无线电波和数字技术塑造为神,另一个则长隐于幕后扮演着无名英雄的角色。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吩咐出不同的指令,最后却引领联想走向相同的结局。与柳传志“代言人”和“仲裁者”的角色不同,李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执行官”和“部队长”,他从不允许他的队伍打仗的时候

44、少,撤退的时候多。他习惯于论功行赏,严苛地解除懒散者的职务。这一点他与柳传志不同,后者喜欢看到一个人能否最终成长为“领军人物”,前者则希望经他手造就的人甫一出场便能立即有意愿改变现状。这两个人性格互补,恰好成为一对传奇的搭档。与所有“黄金搭档”一样,他们肯定有过吵闹、抱怨、唉声叹气,或许还曾腹诽与指责,但他们从未放弃一个信念:联想是他们的孩子,他们要带领联想成长为中国企业的典范,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当联想真的成为参天大树之后,他们又萌发了各种各样的梦想,继续奔波在尘土飞扬的命运道路上。不幸的是联想史不是一部人物的传记,柳传志和李勤的功绩亦不能以七三、六四或五五的形式截然分开。他们之于联想史,其功

45、绩往往合二为一,不可分割。一个影子所投射的阴影是另一个影子所讲述的故事,一个影子所发出的声响则为另一个影子所掀动的风向。多年来,他们互相遮蔽,彼此依靠,他们的存在是联想之幸。他们缔造了联想成为中关村的风向标,尽管联想几乎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砥砺和磨难。 联想是一个超级大局透过谋略的镜子,以历史的眼光来看,联想20年不啻一个超级大局,我们称之为“联想局”。这个超级大局之中,又有若干大局。大局之中,又有若干中局,局局相扣,事事相合,人人相连,息息相关。中局之中,又有若干小局,或独立,又或局局相扣,环环相衔。大中小局错综复杂,始有今日之局面。1999年,柳传志在联想15周年的时候将这15年划分

46、为5个战略发展阶段:19841988年、19881994年、19941997年、19971999年、1999年之后。柳传志自有其划分解释,但倘若我们用大“局”概念来看,就不难发现:19841988年可算是局前的观测和分析;19881994年当是布局的过程;19941997年联想正与国外电脑巨头进行对局,寻找破局之术;19971999年属于结局阶段。在1999年,在柳传志的眼里,接下来的事情,是局后,是重新布局,是走出旧局和进入新局,于是便有了联想分拆和大量子公司的诞生。将联想放诸20年的背景之下,则19972001年年则是真正的结局,因为在2001年联想完成分拆,其业务模式及整体框架均已设计完毕,柳传志、李勤与各子公司CEO们都走上了各自尘土飞扬的命运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也许会出现新鲜的花朵、离奇的诱惑及致命的瞬间,但历史以其螺旋上升所指明的方向及前进动力却不会发生改变。溯时间之流而上,观20年之联想局,称得上大局的,不过海外扩张、权力过渡、柳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