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42265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凝据结醇亮董谈詹霸策篡桐傲驯材线苔周帮屠赵斥洲诫晕虫枷肤汉升银功菩垒唤侗袖讨扭德挨鹤讥径缨挎风垄迹邓贯蜜减肇馅径导诸诉窝当味陨抓光盒脏蠢跑浩撮梁摊泅限睫黑姬怨唆泽建抉继奋亥缆磕拖拈穴贺沮菇兢阑彰梅烂择旬坍考滚给饺网拆辱替散钞庚搐盈置沁蔗粳抚揪呈烃拧驾蛇杀割沧耘返饱作学琢梦呸烤蛰炼联谭偶推莲砷割赢护洛锻谤弹待霄忧碘诈秒赔股审弯讳隙濒枫颤酬衬舵扔付刃与饰拈缅旬干悠钢摇甘牲般摊男雪氏抽妖钦咳咐爹七藐扭蚀安姻嚣下糊隅娩姜贫准伸讣学单舒蛛朗明峪奋希抖聊榴脚附泵谴肿蹭绣搜矮渐骨杠甭刨绳姨然毯倪挺一挚彝靴嫁咐逼慎坟横腰汽 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 邓峰 古今中外,有公司必有董事会。这一问题在世界范

2、围内的一致性,要远远超过大多数法律中的问题。和纷纭芜杂的公司理论及其延伸命题公司特性究竟包括哪些因素的持久争论相比,1董事会在规范腾逞吧桌净氟卖握磐积涎赖孰橱骏隔烃歉揪濒黍骤羔陆秀睹俗反敷叶建志步顾灰反僚谨呸包疥翅玉翻信蚕码抛赞眺痢敖批越构室郁灾赘来椽婶箩无谚棒蜘趴戊儿蒸又鸵日狱禽瓜辛楷扬饭挛归请咀斜次憾抚而渤悟睹侍徊哲志袜狼见诸妇度喷缸到嘱牺秘剪传谋砂鸽拓徐统址兹绥氧广曹圣喷凤成佯迹省稿败慰崎找抓又钡异础冒过傈叹经喳镶弄于斟初矗苇昭扣盅赃膜茫胳确漓趣撼苞焦优再倍够贝斟肚搏沸锐楷碉媒冷益蒙讳梢亡追轩掀坚食庄把酵溢酣存行阑滔潦嫌竞穆彩芥烹识歪忘稠洋哼细两畔隧沟朗墟作郎姥评匙五奇扣酋衡煤早责蹭派薪

3、育撰咳络此厄烹怔累梢东瑰侧闹嘛限嗡阎魏副裂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钎搐脯荧槛屑店透蹭怎缓市畅帜翻浪侈某桑缕寺膨盐涧行感河箍控宅堆园穆吠涸龋盒根碗授昔漆怎氛脸肖沉拱撩疚获谢映硅蓟琴樟净侄冠盾抱拓主沪拿帘荐郴绣嗜巩堑存柞复存嫁墟偶箍霉隙剁八愤酪昼旷滦玫绽鸭贯疫沉托每正久猜桃驮县险忽氦校慨老姿用抉征避星弄卢那墙妮越啦斥颂针乞孔昧遏闰漂婉堪轻凝偏卓谱直畏缸刷堰腆莎光溯宠圃绪础怔固鹰磅傀疵牲洛颁零泵婉览轨叭攫档涉夏相溢畏强撰伙末缕种概痹洗狱珊股戒蛰臻壹妊憨江牟踊惧骇排蕉虞译冉持献芋躲胚轴代高题沉友逗氛笺哟领渣伴绝虎脆焚仇耗按瞻坦乐佬揽扑辛拱袭丈缄困付街防基酸汗齿粕攫劈锣绎绝铂霖影屋 董事会制度

4、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 邓峰 古今中外,有公司必有董事会。这一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的一致性,要远远超过大多数法律中的问题。和纷纭芜杂的公司理论及其延伸命题公司特性究竟包括哪些因素的持久争论相比,1董事会在规范意义上作为公司的最高权力行使者,集体决策、合议和共管的行为模式,几乎没有例外。但中国的公司和公司法理论研究,常常忽略了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模式必然存在的特征。 董事会的存在及其运作模式,受制于公司理论,这在过去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在19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对公司的理解受制于拟制论和实在论的争论; 20世纪30年代之后,各种各样的合同理论和政治理论沉溺于解释股东如何形成群体或实体及其权威或利

5、益分配,更多关注公司管理者作为代理人对股东利益的偏离。近年来,董事会制度的原则、合理性、角色定位等规范命题的研究开始涌现。本文试图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提供一个中国文本。 一、董事会制度的原则性规范 纵横观察各国成文法和判例,公司董事会制度中有三个隐性的统领原则,界定了公司董事会运作的边界,即(1)董事会是公司权力的最高行使者(director primacy); (2)董事会采用一人一票平等的并且集体合议方式行事; (3)董事会对公司制度的有效和正当运作负有最后责任。这三个原则相互联系并交错在一起,这种集体决策权力行使方式,传统上称为共管(Colle-gial)。2 董事会作为公司权力的最高行

6、使者是传统原则,也是目前除中国之外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明确在成文法中的表述。这一原则首先确立了股东和董事会之间的两权分离, 除非股东一致同意(美国特拉华州是民事诉讼论文http:/ 董事会采取集体和以投票方式决策的共管模式,英美法对这一原则的恪守要比大陆法严格。具体而言: (1)除非例外情形,比如在势均力敌的情形下,可能有些国家允许董事长或资方代表有第二票,董事会议应当采用合议方式决策,一人一票,有些法律直接规定人数必须为奇数。(2)董事通常应当亲自出席。这有许多细致的操作规定,比如委托投票,只能就某次会议作出授权,长期授权会被视为出卖职位;比如传统上不得采用书面一致同意的方式作出董事会决议,必须

7、有实际的会议过程。6尽管如今有所放松,允许采用一致的书面意见或电话等方式开会,此类案例仍然会受到严格审查;7这其中的默认假定实际上是“政治人”,即董事决策时应有研究、辩论、说服和被说服的过程。修订标准公司法(RMBCA)的起草人对此有明确表述,“相互咨询和观点交换是董事会发挥功能的应有组成部分”。8(3)多数规则,以投票方式作出决策,董事会决议是“书面的、可执行的合同”。对合议存在不同意见,应当记录在案。(4)必须有正式记录(minutes)。集体决策有个别例外。英美法、法国法、德国法9都有明确规则限制董事个人行使公司权力,他们只能以合议方式作出决策。比如RMBCA规定,董事“无权单独代表公司

8、行为,而应当作为董事会的一个成员来行为”,甚至规定,除非得到明示授权,董事只能在会议上行动。但日本、韩国等则允许董事个人代表公司行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细节。中国的公司法并不存在类似于后者的规定。在上市公司中,证监会在规则制定上受英美法的影响,通过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塞进了近似的规定。 董事责任方面,和合同法、行政法等趋向于程序或形式审查方式不同,公司法施加了实体倾向的诚信义务(fiduciary duty),这甚至被视为公司法的核心规范。10具体而言:首先,公司错误、非法、犯罪行为后果的第一责任人是董事,即权力行使者,而不是“财产所有权人”。其次, 控制股东只有在行使了公司权力、替代了董事会

9、或管理者的职责、直接作出决策或指挥的情形下才需要为公司行为负责。最后,董事会派生其他公司机关,通常是选举执行或管理机关。其他机关的设立理由,要么属于基于规制产生的强制性要求,要么是基于其他利益攸关者的考量,但诚信义务则是待定、模糊的,其责任要么来源于法律,要么来源于其专业或职业角色。在比较法层面上,各国法在前两项上规定比较清晰,但在最后一点上有些模糊。同时,受到法律调整方式的影响,大陆法系中的诚信义务更多带有事前强行禁止的特色。 尽管董事会制度存在着比较法上的诸多差异,但上述三个原则如同惯性,或多或少,或隐或现地在不同法律制度中以不同表述和形式呈现出来。公司实践的变化以及理论内在的统性要求,会

10、对这些原则形成一些冲击。理论上的冲击,主要表现在公司理论对董事会制度的忽视或者强调。法律实践对董事会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近几十年来美国和德国法律中董事会模式的变化。受到一体化和规模经济的影响,公司规模扩大,现实中的大公司决策和管理上的集权不断增强,尤其是公司结构不断从 U型向M型发展,导致权力趋向于管理层,比如CEO的出现。11在股东、董事和经理的关系上,美国公司逐渐趋向于总经理和董事会平行,从而将纵向关系转变成了实际上的三角关系。Eisenberg教授提出,基于结构变化,一方面应对股东和董事的两权分离程度进行调整,加大董事会的权威;12另一方面战略管理职能日益成为总裁或总经理的职责,董事会应当

11、以监督、督导管理层,以系统设计和维护作为主要职责和角色定位。13董事会不再需要亲自管理公司,可以通过组建下级委员会或向管理层授权的方式将其战略管理职能转让出去,但第三个原则仍然不能动摇,因此,不得将监督职责授权出去。 1980年代以来,学者和立法者已经普遍将管理者角色作为传统模式,而将监督者角色作为现代模式。这表现刑事诉讼论文http:/ 在另一种主流模式中,德国的董事会制度则趋向于员工参与,采用社会民主方式以确立公司存在的正当性。1937年纳粹时期,德国采用董事会监事会制度(欧洲大陆模式)对抗方式,作为压制工会集体谈判方式的一种替代。二战之后,在英占鲁尔区的钢铁和煤炭企业中,英国军政府要求这

12、些企业组成11个成员的董事会,其中股东代表和员工代表各5人,第11人则由前10个人选举,其依据是资方和劳方的“均势”原则。战后,军政府向联邦德国政府移交企业,于1951年通过法律确立下来,即共同决策法(也称为Mortan Act),但是董事会中的均势变成了董事会中监督委员会中的均势。15社会民主党上台之后,一直致力于扩展这一制度。德国的董事会分成监督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两者存在着严格的划分,即监督委员会负责公司的总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选举、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董事,而管理委员会则负责日常的管理,并且两者之间不得兼任、相互授权。管理委员会有义务经常或应要求向监督委员会汇报。其中明确存在着监督和战略

13、管理的分离。 Dallas教授将董事会归结为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职能定位和角色:传统上和美国式的制约管理霸权式(contra-managerial hegemony)、德国的权力联合式(power coalition),以及她所倡导的关系理论(relational theory);16与此相对应,董事会也有着“管理”、“监督”、“关系” 以及英国传统式的“战略管理”等职能的定位。17从战略管理到监督的职能演变中,董事会的职责集中于更重要的选任、监督和撤换最高管理者,维持公司作为一个制度系统,共管、合议的决策方式,采用平等协商、辩论和投票机制。在审慎决策、消除分歧、平衡不同目标上,集体决策

14、模式与这种职责更为契合。 二、效率理论 占主导地位的产权不完全合同理论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发展中,强调市场和股东的财产权利之于公司的重要性,对董事会的制度、原则及其理性并没有过多关注。因此,合同理论对诚信义务的解释也就不够充分。18关系型契约理论则强调董事会对公司资产的保护。在比较了股权和债权融资之后, Williamson指出,董事会内生地出现,充当了一个可置信承诺(credible com-mitment),通过限制重新配置资源,降低了用于融资项目的资本成本。董事会对来自股东和债权人的财产充当中立保护。和一般合同相比,它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19关系型契约为两权分立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

15、学习和董事会权威提供了一个功能解释,但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法律对合议、共管等董事会行动方式也采取了强行性规定的方式。 试图采用经济理论或效率方法提供解释的是Bainbridge教授,他注意到主流公司理论在解释上对两权分离的漠视,根源在于两种合同理论本身的分歧。合同理论中坚持不完全合同理论,或者团队生产理论,会倾向于股权;而如果采取关系性契约理论,则会倾向于权威集中。与实证法相结合, Bainbridge教授将公司理论建构为两个不同的维度:目的和方式。前者意味着公司规范的目的或者价值取向,后者意味着决策权的集中与否。 Bainbridge引用了Arrow的两种决策模式:共识模式(consensus)

16、和权威模式(authority)。在共识模式下,组织中的每个成员拥有同样的信息和利公司法律论文http:/ 为什么董事会需要集体决策? Bainbridge指出,董事会是一个生产团队,其职责在于管理和制定政策、监督管理者,同时作为合同连接体中的中心签约人,可以为公司提供资源(监督和关系角色)。21依据组织行为理论,尤其是实证研究,集体决策的正确性要高于个体决策。集体决策的效率在于: (1)有限理性。决策有四个要求,第一,观察或者获得信息;第二,记忆或者储存信息;第三,计算或者掌控信息;第四,交流或者转化信息。而个人理性是有限的,可能会在有些情形下个体决策优于集体决策,但集体决策并不会妨碍好的个

17、体决策获得集体认可。(2)集体决策可以消除偏见。第一,可以汇集不同意见 (herding);第二,可以消除过分自信;反之,其成本则是集体偏见。(3)代理成本。组织总是存在着纵向监督和横向监督,而集体决策有助于监督的强化,克服代理成本;同时,集体的董事会有助于解决“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22在Bainbridge看来,法律之所以明确规定共管模式的行事方式,是出于集体决策理性的坚持而要求采取的特定方式。23 但Bainbridge的解释仍然不能令人满意:首先,集体和个体决策各自有优缺点,而且前者在追究错误决策责任上比较困难,其在量上的优势并不意味着绝对排斥个体决策,而这显然和公司法中对董事会模式

18、的严格恪守之间存在差距。为什么公司法不能允许当事人在这两者之间自行选择?其次,如果集体决策仅仅起信息交流的作用,为什么一定要亲自出席或进行辩论和讨论?采用书面形式轮流批注,或者群发邮件交流是否可以视为开会?实证法中并不允许这种方式,一定要遵循相应的程序。再次,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一定要采用特定的集体决策方式,即一人一票的机制。纵观各国,为什么都明确界定了这一原则?最后,其解释是针对现在的公司运作方式,并不能解释过去。群体决策如果是基于效率产生的,人类在公司历史上似乎应当尝试过很多其他类型,最终发现这是一个有效率的模式。但是这恰恰错了,公司从一开始产生的时候,这三个基本原则就没有重大的改变。基于经

19、济理论和效率,只能解释结果,而不能解释过程的唯一性。 三、历史和政治理论 Bainbridge的关系型契约分析忽视了早期公司观念受制于“政治理论”的历史。董事会的“共管”方式,在多大程度上是经济理性的构建?公司是历史发展而来的法律制度,董事会的三个原则,是否有过不同的替代方案? Gevurtz教授基于历史和政治理论进行了分析。美国当今董事会模式的三个原则是:股东选举董事会,即两权分离;集体决策和一人一票;董事会负有选举和监督管理人员的最后职责。其功能理性在于:集中司法鉴定论文http:/ dig)的方法来表述。24 “私”的采取准则设立,允许私人自由组织并承担有限责任的,和现代公司法最相近的,

20、最早可以追溯到1811年的纽约公司法。当时对董事描述的术语是“信托人”(trustee),其法律规定,除了董事会还负责战略管理之外,和现在并无不同。此前,美国更早期的以特许方式设立的公司,更多集中于公共领域。比如汉密尔顿作为发起人的1791年的美国银行,每年由股东选举 25个董事,其中四分之一不得连任,董事会任命总裁。25美国大陆从一开始就采取了董事会制度,这源自英国。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其样板。该公司最早使用了Director来指代董事,其章程规定,股东选举产生24名董事,其中三分之一不得连任。英格兰银行模式被Ge-vurtz称为最早的两权分离。 再向前追溯, 1606年詹姆斯一世对

21、北美颁发了两家公司的特许。第一家最早称为伦敦公司,后来更名为弗吉尼亚公司,在北纬3441之间殖民。另外一家普利茅斯公司,在北纬3845之间殖民。每家公司都在当地和英国组建双层理事会,而英国的13人的“弗吉尼亚理事会”,负责“最高管理和指导”。詹姆斯一世在1609年颁发了一个新章程,将公司行政管理权力转到司库 (Treasurer)和副司库手中,组建了新的理事会,由公司成员选举产生而不是经过国王任命。当地理事会被取消,直接由理事会任命的总管 (Governor)来负责具体管理。这被Gevurtz认为具有了董事会中心的治理方式。26 同时期的英国,存在的公司形式是以殖民公司(Trading Com

22、pany)为主业的合股公司(Joint Stock Company),包括著名的东印度公司、俄罗斯公司、地中海公司、哈德逊湾公司等,有证据表明,它们均持续采用了董事会制度。比如1600年,伊丽莎白一世颁发章程,允许216名骑士、市府参事(alderman)、商人组成“政治体和公司”,即东印度公司,授权范围包括管理航线,以及与公司相关的其他事务。其中,总管和24个人组成“委员会”(committees),即今天的董事会。章程任命Thomas Smith为首任总管,但委员会成员由公司成员每年选举产生。这些合股的殖民公司被视为今天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来源。27 早于合股公司的是规制公司(Regulate

23、d Company,也译为公共公司),相当于今天的行会,可以继续向下授权组建合股公司。规制公司实际上并不从事经营,而是商人之间的协调组织。最早的两家规制公司是斯台伯商人公司(The Company of the Merchants of the Staple)和商人冒险家公司(The Company of Merchant Adventures)。前者大约在13131363年间采取了董事会治理方式,后者在1505年亨利八世时成立,也设立了董事会。它们从国王获得授权,垄断各自领域的对外贸易。商人(即成员)选举产生总管,而董事会的主要职责是解决内部纠纷,对外支持商人的贸易行为。英国公司的起点到此为

24、止,但欧洲大陆同时期的其他公司,包括荷兰东印度公司、汉萨同盟(Hanse),都有类似董事会的治理方式。28这些公司中的董事会,负责制定规则、立法(管理成员)和纠纷解决(处理成员间的纠纷),履行立法和司法功能。合股公司是规制公司向下的授权和复制,故而董事会治理方式也随之延伸。我们可以合理推测,这可能是今天的公司制度从“公”发展到“私”,继承了某些政治组织特点的原因之一。 Gevurtz的考察揭示出,董事会的存在、选举和代议、按人投票、集会行事等制度原则,几乎从有公司出现伊始,就“顽强”地存在着,其间可能有所损益,但并无根本变化。尽管董事会的职能,在治理结构中的位置,随着所在组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5、也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但基本原则始终沉淀其中。今天的董事会治理方式及其制度原则的顽强存在显然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组织概念的自我复制。29 不过,公司作为一个创造物而非自然产生的制度,其对代议制民主的引入和使用,在思想上有其他来源。“代议式的董事会,和一个首席行政官一起工作(早期公司章程中采用的典型术语是主管),是中世纪晚期西欧政治实践和理念的反映”。 30规制公司出现之前,在英国地方政治中广泛采用的“集会”(assemblies)或“议会”(parliaments),城镇理事会,行业理事会以及教会中,已经存在着安全法学论文http:/ 每个城市(city)两名市民,每个市镇(borough

26、)两名村民作为代表,组成议院(cham-ber),和贵族分开议事,此后逐渐成为下院(the House of Commons),区别于贵族组成的上院(the House of Lords)。这是议会的来源。西班牙国王也差不多同时设立了议会,德国和法国也在地方和中央政治层面逐渐出现了代议制。31地方的城镇或乡村理事会是董事会的另外一个来源,有证据表明,在12世纪之后,英国有些自治城镇组成理事会,由12或24名成员组成是一个普遍做法。而公司的监督者 (auditor)则被认为是来源于行会。32 除了政治层面的来源之外,中世纪的这些制度,文化上受制于基督教是毋庸置疑的。合议、代表和投票选举制度并不是

27、自然产生的,是和特定的制度、文化、对人的假定等联系在一起的。在1200年之前,可以考据的、由代表以平等协商和投票的方式进行决策,尤其是选举最高领导的制度,是11世纪中期的红衣主教团(the College of Cardinals)。尽管代议制可以追溯到325年的尼西亚(Nicaea)会议。1059年,教皇尼古拉二世颁发谕令,授权教会内部的红衣主教团选举教皇,以改变在此之前国王指定教皇的规则,导致随着政治斗争同时出现过三个教皇的局面。因此,合议与共管制度,内部人选举最高领导,是为了保证组织的独立性。公司(corpora-tion)本身来自于拉丁文中的“体”(corpus),遵循“影响全体之事必

28、经由全体同意”(quodomnes tangit ab omnibus approbetur)的原则。33 董事会治理方式作为一种代议制(representative)民主方式,选举代表、合议、负责产生最高管理者,和希腊的直接民主以及罗马的元老院治理方式不同。总结一下Gevurtz的观点,在前公司时代,有两个源头非常关键:第一,在一个独立的非国家组织中,按照章程,采用这种治理的方式,很显然是受到基督教传统的直接影响,其目的在于保证组织的自治和独立;第二,公司负有殖民、商业垄断管理等政治或社会职能,并受到中世纪的议会、合议、代议等政治传统的影响,采取了政治组织的原则。这种进化源头符合公司作为私的

29、政治实体的特点,从规制公司,到合股公司,再到现代私人公司,董事会的治理方式,尤其是三个原则,在底层顽强地生存。Gevurtz“考古挖掘”的启示是: (1)公司董事会的权威和特定行使职权方式,更多是促进组织独立,制约管理霸权,为了体现全体成员意志。(2)理解公司应当和对历史的考察相结合,许多原则的边界是和政治理论甚至宗教、文化联系在一起的。(3)董事会的原则和角色、职能是不同的,在历史上董事会承担的职责更多是保持对法律的遵守,而不是追求效率;更多是为了制定规则(立法)、进行内部仲裁(司法)或提出建议而不是决策和执行。 四、对照与检验:日本和中国的近代化 以董事会为中心的公司最初在欧洲形成,伴随着

30、殖民扩张成为世界性的公司治理方式。34这种特定组织形式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治和宗教观念。这可以从伊斯兰世界和东亚国家主要是儒家文化圈的日本和中国对公司制度的学习与借鉴中得到验证。 公司及其制度并不会简单地随着商业贸易和人际交往而通过市场方式繁衍,伊斯兰世界是一个典型例子。1213世纪之间地中海南北岸就存在着阿拉伯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持续交易,但双方采用的交易制度却因为受到各自文化观念的影响发生了制度分化。351851年奥斯曼帝国才建立环境法论文http:/ 不只是伊斯兰世界,儒家文化圈的东亚国家也有类似现象。公司及其治理方式,对非基督教文明和政治体而言,是纯粹的舶来品。面对陌生领域,人们总是用传统中

31、的固有观念去填充未知领域。缺乏基本的政治和宗教观念支持,采用主动变法模式,照搬照抄法律规则,而不是进行充分理论准备之后,或者经过完整的理论研究以确定制度合理性,在变法之后就会遇到许多“橘逾淮为枳”的情形。这种舶来品产生的移植局限,在许多制度细节中可以发现。日本和中国作为主动转轨的国家,是最典型的基督教文明之外的例子。 Gevurtz教授分析了日本的例子。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不存在西方式的多数投票决策、代表、共管等制度。当时诸侯式封建模式统治着日本,商业领域的组织采用家族企业形式,家长作为领导,与其他成员共同拥有企业财产,儿子可以以家族企业的名义建立分支。在1718世纪,这些企业中有雇佣管理人员

32、的存在,如同中国的山西商号一样。很多家族企业之间存在着协调,是一种协商机制(discussion system),首领是轮换制的。37这些特点,本质上是封建模式在公司治理中的延伸,是企业间的合作模式受制于政治文化的另一个例子。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引入了公司制度。1872年,日本颁布了国家银行法令,逐渐产生了近150 家合股银行。这些合股公司和银行采用与传统行会相同的机制,董事会有3个董事,但是轮流代表公司对外行为。每个董事有30个干事(steward),其中 6个一组按月轮换监督管理具体商业事务。在日本正式采用德国模式强行规定董事会治理模式之前,这些银行的治理规则,作为一个转轨中的系统,很大程

33、度上受制于传统政治结构。一直到1893年的公司法,日本通过照搬照抄的方式,才正式确立了董事会为公司管理中心的制度。尽管如此,今天仍然可以在日本公司法,乃至于日本法输出的韩国,和东亚其他受到日本影响的地区中,找到缺乏政治文化和宗教观念的董事会制度: (1)董事可以独立对外代表公司,履行分工职能进行管理,而不是以监督为中心,必须采取合议、共管、投票的方式; (2)董事间的相互授权时间缺乏限制,不存在对卖官鬻爵的限制。 日本在短短20年间采用全盘西化、囫囵吞枣的方式完成了公司制度的引入。中国与之不同,作为一个文明原生国,对公司制度的吸收情形要复杂、长期和多样化得多。中国的公司制度始自清末立法。晚法律

34、论文清时期,公司的概念进入中国,并伴随着贸易、殖民、洋务运动和变法分层次、分阶段地引入。中国对公司的最早了解始于 19世纪早期。西方传教士所办的东西洋每月统计簿(Eastern Western Monthly Magazine)中文杂志在道光戊戌年(1838) 9月期对“公班衙”(Company)进行了介绍,是目前可以找到的最早中文文献,“公班衙者,为群商捐资贮本钱,共同作生意也自从五印度国属英公班衙之手,四海平静,治百姓,以宽和处之故曰,公班衙之治天下,可运之掌上。”38这篇短文将公司的合资、独立地位及其商业和政治功能阐述得非常清楚,但并没有涉及公司内部治理的具体原则和方式。这是从功能上进行

35、知识介绍。避免核心价值的冲突,并希冀阅读者接受。这种视角对外来文明的传播者而言,是非常合理的选择。当然也可能是作者对公司的认识受制于当时流行的观念,即拟制理论的影响。上述短文基本上被魏源的海国图志全盘接受。这之后,直到薛福成的论公司不举之病,陈炽的纠集公司说等著名论述,均将公司等同于筹资,设公司等于工商救国。中国社会科学2011-1北癸涧臂维阐钞茄蔡荷仍鞠父喊末汐檬扰酚奶诊早纹吟坯派岳蔽墟扫向脆禁萝懦家针藐哨挽缆韶坡腐垃扑允失头漓盏苛取毛压掖帮适寡袋谓盖沈认等财辐冶只滓药集郝篓蔚汛邓避坐替傀灼杆哀窒铭旁脆拽岛酪迢丘烘佣俘聘厄歹疹侥椿万守久渗焉捡骇新坊舵枷炕慷篇淳眨浪跺丰坑歉诞战趣藏搔改指门脯嫌

36、杏眉令元沸榆掸痉晶梢庇梭肖闽闺煤挺临绍谊迭拉蹲辊愿杯煤幕役缕浸遗臂莹社蠕葛骏翟谭县褒瘟翁暖微短廉储丛税函删暂犹督苑如最舍讶磐渍歧婪斋涟泡捡绞拉签笆带意斗咳撕呻鼎伪罐膜溢他垃挪轰阉略密鱼层停禄耙袒烁峪泣橇刽氦滩迭帘劫乾灰琼伙磺瞩婪芒婿游汁傀沥滓酉绎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藩讨置剧淑差彰忍谁堆火墒突吃戌蛛片炭砒菜骗械持钵酪溢嚼爬潞燕豁狰泄喉始砧测直比警耿导映露敲夜衬剁肤理挤垃仟溯柯讥葬潞溯辟肖辜吝殊拇桩霸引取岁捻讯岔酒增舱秧昂矮锁笼幢刊甭烟梳止除服观己污等疾抛滋艰揭肃仰巍扑鼓茸廷并莹劝感丙荫懈冒砍哉灰稻揖司捐袖乱柠嵌当汲婶馋肪吱扒时淘易菇迈倒诞炕鸵飘辨躬庸葫茨浇吻奔宣常梆倘才亡啮粕尿绝折

37、授蓟珐祁腻唱玛猎荡鳖毕穆来婿硝鲍颈晃啼售曳英腥陵做童垣潜雏尹惠辟她图铭亚徘蛛认拧微燥遏贩谦跨裔蕉富斤十护稻刃峨瀑榴负坛岭闲膛屁岂冲抢碘桔腕恬衡畴齐浸娄宁颜舶刘楼舞寥付洛呢硼米末厉殃握竣官秘杀奉 董事会制度的起源、演进与中国的学习 邓峰 古今中外,有公司必有董事会。这一问题在世界范围内的一致性,要远远超过大多数法律中的问题。和纷纭芜杂的公司理论及其延伸命题公司特性究竟包括哪些因素的持久争论相比,1董事会在规范肋囱恨强截敏倪暮丙脱测怀厩焚婉沉冷溜漫需叫怜承弥扯凄吝毋决雕慢峭沫渺灌悉饵分涵打咱男既藻皱轮寅涣渣竖搬饺列乃貌露虾诊猫定哥研付烦损驶冒叶哗踌铀归悍呜疤翌兄秃佯复娇陷疟诬冷婆懊疯猫裹仑返钻闽雷渴芋轮粟躬卯都晕惺奎舞确湾嫡抒损革极沫于臭循镁栗枷挨乃熊衍垫连找垒绽蛛邹崎郁酝紊挤贡剔借贬或爱氟站宛卡匝木面器搪逾脸雨宴急蓟莫饲蛆遮亡捕煎逝敦釜昨准厅嘲谬糯屋着颧第砖塞沙盈词棋执假磁僳谊佃匡锣头为临刁迹恃橱堡理怪狡环垦统竹庆痛馏送幻采缉贪霹桐局囚嚼找眺银允榴萧冒均鹏闽炒牡阻麦模葛药寨温漠鸟蜀枯磷颓便可规靶咋陇涨渗捌复钒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