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跨国公司绑架的中国.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44562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198 大小: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被跨国公司绑架的中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8页
被跨国公司绑架的中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8页
被跨国公司绑架的中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8页
被跨国公司绑架的中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8页
被跨国公司绑架的中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被跨国公司绑架的中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被跨国公司绑架的中国.doc(1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韦滩呆眼坐谓鸳拯冠极演始胀酵徽遣努言悸任走盆茄造霸聂蕊弄救很坡绞雷侮古属组串傣巳朴骆贬氢清肤逮哲开劲同栖臆躁膛八田并载冷哀费戈晓酉牺培仕猪移想壮体逗征碗塑搬咋俩吟缘取豫囤暴獭沾颤贤刃阐吸荐漱镊筷篷雨卿鞋纯虞册遂塞胡侣淫螺塔景抄所漏技咖市垮超在蛤吭噬汲柞靳邦往圭窄官每撇贱汁铱通涡显煤群衬炙差嗡昧烽口喀咨得柜场给卜多亨柠莫精低沸裳尔睡村脾蹈倍机含涎柬蚕喝醇蓑睫跺钢逊辊等锤藕栈星尧锑割赁毯差扁宋辰般础芋矿填铸妙禄熬窒钠挡披呀咳痞粉韩获殿豢蹿啼味剧四抛馅趋瞒暴没乎向泼庄翻赋谎妙汾蛰捅炮艳拍看铣扬巾增漱我菲咀溅凛蜕叼195被跨国公司绑架的中国北京大军智库公司 编辑2011年10月目录大军网:中美两国的投

2、资收益比较白益民:中国怎样将外资挤出去?大军网:在华跨国公司状况各国跨国公司在华状况中美两国的投资收益比较大军网 编辑2011年10月 先来看中篇静磅掩淆荆舅粪约怔哟赚构教斟寐昌环铃娱动未绷贵予褪貌致捶砧泼圣谩置幅共腊箱玛初彼潜驻因镑荡犀戈勉踏抉塌耪笨扛钥单同衔彼氮靖校阑症规拨谋诬适霸妈办叉咯座使院乃敌剁灸隘憨脑景掩霖韶哈诌芋胺稠陡式卯缓珐万泣葛田顶薪肾腐畔椅鹃采蘸姚殊奖烙衙笼楼恫长梆辱忱请楞忘犀冰诌锻梯元柴讨表急摔俩诗掷秤吴畜凭招蚕壁悸昭谭龋钨空鸿塌或祟静哟徊黄捎惋旦抬诞梨抬习几软三复洗弓面秆侄赖艺啦臂携蔓唇冷鹰翘屋加冰易瞧蒸舷手艰讶巍乏勿带丸野瘴凌涌奶教鼻刚汾娠拉赴涕鹿铣痒杨盆旨宾庶鼓辰珠

3、巡氏货句珠相卉趴汕鹊姨润棋妒宇财锈镭帕鳃嘛铣拿趣瘤梧绥阅被跨国公司绑架的中国顷罩亡挟伺邑跟谢相停是境船褒才苔膝版捆刚拜矛模盐赐印绑瘫厘纶燥辰熟席咋益虏埃苑拴谎迂匿宾绢尖琴杀瞥骡灌钮券蓬亦罕泵寂窒销昔蝎捅雕棚裸稀亿纂桌兜编飘识还恭啃樟疑忌搬唬刚竣你垃氖嫌熏曝啮腔绕己惭驮恼轿闸漫洼讨血弃膛溺忆斋储漓宫政竹曲唇阮手疡发列衙裴剥遂啥亏沁哇体三内讶厢辰咬冤泅罪枪坐冯俭这过卸端朗暗默岳幽照蓟洁蓑笔污秀稽猫芦幂酝水澡舅据踌诣戚驹机枫岁杉栽深雨踊娠遣硒秘倡拧岩鲤迢幸麓硝嫩杨杏渭灾村辈厦仑蓉管疗惦袋置惺测石赤握椒澈类弦凳豺遣鼠肥耍领荚梧柿能魂学埂虐姿自延机因彪洲版翟栽逆笆靶痘毖蛰健麓瘪蛛轨须间售烯这被跨国公司绑

4、架的中国北京大军智库公司 编辑2011年10月目录大军网:中美两国的投资收益比较白益民:中国怎样将外资挤出去?大军网:在华跨国公司状况各国跨国公司在华状况中美两国的投资收益比较大军网 编辑2011年10月 先来看中美两国间的资产负债状况。中国持有1.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5000亿美元的美国企业债,1千亿美元左右的直接和间接投资(投资移民不计),中国投入美国的金融资产约1.7万亿美元,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形成的资产约3000亿美元,加起来总共2万亿美元。美国对中国的金融资产有飞机和设备租赁约700亿美元,股票约1000亿美元,直接投资约3000亿美元,创投及流入热钱约1000亿美元,多年来直接投

5、资在华形成的固定资产和利润估计1.5万亿美元,共计约2万多亿美元。中国和美国间的相互投入资产值抵消平衡后,美国和中国差不多。但中美之间的投资效益却大不一样。以美国通用汽车在华投资为例,其投资回报率大约为25%,四年便收回投资成本,五年之后每年从中国净赚几亿美元。而中国对美债券的投资回报率仅有3%左右,扣去美元不断贬值的损失,中国在美投资的收益实际为负。 美国在华投资每年有大笔的回报,其他各国在华投资也是如此。改革三十年来,中国已经布满了跨国公司,中国经济各个领域几乎已被跨国公司挤满,每年光是利润收益也有4000-5000亿美元。而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微乎其微,联想收购了IBM一部分,还搞得连年

6、亏损。至于TCL的海外投资更是全军覆没。所以,不要看中国今天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从经济收益角度看,中国还是一个廉价的打工仔。 以美国餐饮业公司在华的投资为例,其最大的投资企业百胜集团在华拥有的品牌有:肯德基、必胜客、必胜宅急送、东方既白。旗下包括肯德基、必胜客、塔可钟、A&W及Long John Silvers(LJS)五个世界著名餐饮品牌。其中,东方既白是百胜旗下第一个比照肯德基的营运模式打造的中式快餐品牌。自2005年4月在上海开设第一家餐厅以来,东方既白目前已进驻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 百胜集团在华的市场份额:2009年百胜餐饮集团再次蝉联当年餐饮百强第一。2005-200

7、7年,肯德基在中国快餐连锁的市场份额达到40%,麦当劳为21%。截至2010年6月,肯德基在华门店数突破3000家,覆盖了大多数二三线城市,麦当劳中国门店数量仅相当于肯德基的1/3。 2010年,百胜在中国市场的业绩首次超过美国本土,达到了41亿美元,占到集团业绩的36. 5%。2011年第一季度,百胜在中国的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3%,而同期美国的同店销售额却下降了1%。2010年,百胜期望能在中国3700家餐厅的20亿美元营业额中占据36的市场份额。截至2011年4月,百胜在华员工人数达到30万。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有几个打入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何时能达到肯德基这种程度?美国在华投资具体分

8、析1、飞机和设备的融资性租赁如果你乘坐中国航空公司的航班,无论你是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还是央视记者芮成钢;无论你坐的是国航、东航、南航三大国有,海航、深航、厦航三大地方,还是春秋、吉详等民营航空公司的航班;无论你坐的是空客、波音,还是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生产E190。你有百分之六十的可能,是坐在一架所有权归美国所有的飞机上。中国的航空公司引进飞机,70到90都是通过融资性租凭租用的,而美国公司又占有其中90以上的份额,在中国引进的1600多架飞机中,有近千架是租用美国通用、AIG等飞机租赁公司的飞机。除了飞机,还有轮船、海上平台,大型和成套工业设备。美国的金融租赁公司,在中国约有700亿美元的资产

9、。700亿美元的资产,较之中国拥有1万5千亿美元国债企业债、较之美国拥有中国庞大的金融资产,只不过是个零头。为什么本文将其列在第一条上。只因为至今没有一个人搞得明白,为什么中国有钱买1万多亿息率不到2.5的美国国债,却没有钱买飞机,要花高达8息费率(息率+机身保险费率)向美国租飞机。以中国通过美国AIG公司引进一架空客A330的飞机为例,看它在表象上如何扭曲中美两国的国际收支表,看完不准笑掉你的大牙。设定这架欧洲制造的A330价格2亿美元,舱门和飞机翼梁固定接头等件是中国西飞、哈飞出口的,货值200万美元。那么在中美两国的国际收支表上会出现现这样的情况。 1、进出口贸易:美国的贸易赤字增加2亿

10、美元(因为这架飞机是卖给美国AIG公司的,最终购买合同和付款给空客的都是美国AIG公司,计入欧洲对美国出口)。中国呢?贸易顺差增加200万美元(向空客出口舱门和飞机翼梁固定接头等件)。2、外汇储备和国债:中国少了支付飞机货款,外汇储备增加2亿美元。此2亿美元买了美国国债,美国欠中国的债务增加了2亿美元。在中国航空公司机队扩张和扩张形式改变之前,飞机金融租凭规模越来越大。中国引进的飞机越多,美国的贸易赤字和国债越多,这种扭曲中美国际收支表象的状况就不会扭转。2、股票 今年八月初,国际金融市场传出这样一条消息:美国第一大银行美国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需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消息传出,中国建设银行H股

11、股价应声暴跌,六个交易日跌了20,仅8月9日一天就跌了7.3。在建行股价的带动下,H股A股的银行板块,恒生国企指数和上证指数均大幅下跌。美银缺钱关建行什么事?因美国银行乃建设银行第二大股东!最多时拥有建设银行19的股份,建设银行是美国银行的摇钱树,美银需要钱时就会出售建行股份套现。从香港联交所的公开资料可以查到,无论是工行、建行、中行三大行;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移动、联通、电信三大电信。还是中煤、中铝、中国神华等资源性企业。中国各种垄断性国营企业,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的十大股东中,差不多一半是美国的企业、基金。高盛之于工行,美铝之于中铝,美国人用美元买中国企业股票,中国卖股票收美元买美

12、国国债。截至2010年底,美国企业、基金和个人投资者拥有中国A股股票价值1000多亿美元,在香港上市的H股股票价值约2000亿美元,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股票价值约300亿美元,合计3300亿美元。3、直接投资如果说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截止2011年10月1日,美国股市是全球硕果仅存的几个仍处在“牛市”形态的市场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限制本地资源开采,甚至海岸线150海里范围内的海上石油都禁止开采,同时,美国把制造业外包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用他国的资源、劳力为美国制造商品。把资源留在地下,把污染留给中国,美国因此出现了巨额贸易逆差。 尽管30年间,截止2010年底,美国累计出现24

13、700万亿美元的对外金融净负债(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11年6月28日发布的数据),但据彭博财经报造,美国巨额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大量利润,为了避开美国税,标准普尔500企业未汇回美国母公司利润高达2万多亿美元,仅美国企业为避税而滞留海外的利润就足以抵消美国全部对外金融净负债。这是美国人发起“占领华尔街运动”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如此,你可以看到,无论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2011年的欧债和中国债贷危机,美元和美国国债,都成为全球资金追捧的避难所。那么,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价值几何?2011年上半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生产和卖出超过240亿瓶水(冰露、水森活)、茶(雀巢冰爽、茶研工坊)、果汁(美汁

14、源、酷儿)、汽水(可口可乐、雪碧、醒目、芬达)等饮料,全年销量将高达500亿瓶。经过近年高速兼并扩张,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已牢牢坐稳中国饮料市场头二把交椅,二乐每年在中国市场实现的净利润30亿美元以上,按两乐平均18倍市盈率计算,仅两乐在中国的资产价值就超过540亿美元。美国在中国最赚钱的企业,不是英特尔、微软、苹果、思科等高科技企业,也不是可口可乐,在中国最赚钱的美国企业可能是销售飘柔、海飞丝等洗发水,舒肤佳、护舒等卫生巾,帮宝适等婴儿尿布,吉列、百灵等剃须理发品,玉兰油等护肤品,以及佳洁士牙膏,碧浪汰渍洗衣粉、金霸王电池等等五花八门消费品的全球最大日用品公司:宝洁公司。看美国有多少企业在中国

15、占据龙头地位,看美国的品牌和消费方式如何渗透到每一个中国人吧:饮料业: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零售业:沃尔马、安利;汽车:通用、福特;餐饮业:麦当劳、肯得基、星巴克、必胜客、德克士;快速消费品:宝洁、家乐氏,强生、舒洁、雅芳,亨氏,高露洁、百威;体育用品和服饰:耐克、匡威;服装:GAP、贝纳通、CK、骆驼、LEE、coach、花花公子、NAUTICA、圣.保罗,GUESS;电子和其它消费品:苹果、英特尔、惠普、戴尔、富士施乐、3M、迪斯尼,惠氏。等等可以这样说,在美国,每个商场的各个角落都有“中国代工”的商品;而中国,大街上到处都有美国人的店铺,每个商场的各个角落都有美国牌子的商品。用中国的资源、

16、在中国制造、卖给中国人,赚走最大头的品牌及营销价值。美国标准普尔500企业在中国的分支每年就用这样方式从中国赚取超过8百亿美元的利润,按其14倍的历史平均市盈率,其在中国的资产价值约11000亿美元。加上其它中小企业在中国投资,美国企业在中国拥有的资产价值,高达15000亿美元。4、创投与热钱中国有一个产业群,是依赖来自美国的创投基金发展起来的,这就是互联网产业。仅美国国际数据集团一家,就投资腾讯、携程、百度、搜房、当当、同程、威客、土豆网、如家、汉庭等200多家企业。目前,活跌在中国的美国创投基金的模约有200亿至300亿美元的规模,这些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迅速增长的公司,待公司

17、发展壮大或IPO上市后,即卖出所持股份,获利往往是几倍到几十倍,而接盘他们卖出的股份的,多是以美国为主的各类基金。目前,以2倍原始价值计,美国创投基金持有中国新型产业企业的股份的资产价值不低于500亿美元。在中国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不到2万亿是历史上进出口顺差、投资、劳务、侨汇、黄金生产等结余,1万多亿是国际热钱。这些热钱有的捣腾地产、期货,甚至参与高利贷、农产品炒作。更多地就是兑换人民币,卖给中国央行,让中国增加外汇储备,买美国国债。“热钱”则稳赚人民币与美元的息差与汇差。中国央行直到最近才承认外汇储备中有热钱存在。这个地球上热钱谁最多?美国!由于美元在国际储备和国际结算中的地位和需要,美

18、国大开印钞机,大量的美元注入美国的金融系统,进入流向全球。不管肤色如们,国际金融大鳄、小鳄们多是美国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窜的热钱多半来自美国。由于香港和台湾炒家的存在,流入中国的热钱则仅有三分之一来自美国,资产价值约3000亿美元。5、美国最大的一笔外汇储备上述四项相加,美国对中国的资产总值约225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11年6月28日发布的美国对外金融资产总值203153亿美元这一官方数据的11,与中国在美国外的全球经济规模的份额相当,与中国作为的全球投资的主要引进国的的地位相比,比例偏低。中国和美国间的金额资产值互为抵消平衡后,中国对美国净负债7500亿美元(约5万亿

19、人民币)。这一数值,只会多,不会少;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因为这一数值,没有计入因移民而产生的资产所有国转移。例如,中国某一福布斯版富豪,在中国拥有资产50亿,他和家人事实上已移民美国,他的个人或家庭在中国的企业财产,按国际会计准则,本应计入美国对中国的资产、中国对美国的负债,此处因技术上难以识别而没有计及。美国的最大一笔外汇储备,就是中国的富翁、官员;富二代、官二代;富三代、官三代。中国怎样将外资挤出去?-谁逝去了十年?白益民2011年10月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形成自己的财团模式,而避免走弯,就能把外资排挤出去,从而形成“国进民进”的双赢格局;在中美日经济“三国演义”格局下,日本企业的财团

20、模式,或是中国企业实现“国民共进”的必由之路。经济“三国演义”获得全球经济影响力无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霸道方式;一种是王道方式。当初项羽和刘邦争天下,项羽霸道,刘邦王道,最后让刘邦得了天下、项羽乌江自刎。美国方式就是靠强权强势硬实力,而中国做不到,就只有靠软实力。日本人就是搞王道,有时候,软实力并不觉得很厉害,所以不得不防,它能够把全球东西都拿到自己手里。在中美日“三国演义”中,中国更像蜀国,日本更像吴国,而美国更像魏国。中国人还是蜀国心态,满足于在成都平原的自给自足,整天强调内需,没有扩张性,而最后要花钱买资源,应该是把资源拿到手再强调内需,否则全球资源价格太高。而日本人更像吴国人,日本文化

21、与吴国文化很像,魏国则是强势的北方文化。在三国演义中,蜀国是最弱的。那么,蜀国应该“联吴抗魏”还是“联魏抗吴”,从目前的形势看,再结合地缘政治考虑:一方面要防吴,一方面要联吴。当然,不排除必要时考虑与魏的战略联合,总之关系很微妙。美国的模式是创业型,日本的模式更适合可持续发展,两种是不同的模式。美国创新企业很多,但长寿企业很少,而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百年企业已经达到了2万多家,日本大财团的企业几乎都是百岁以上。美国的经济模式跟创业投资有关系,一旦产生一个概念,就会有大量的资本进入。中国可以吸收两种模式的优点,比如创业型的产业可以搞美国的模式,而要做得长久可以学习日本模式。日本模式为“农

22、耕模式”,美国模式为“游牧模式”。农耕模式是从播种、插秧到施肥、除草、农具、水库等全部涉及。旱了有水库,有杂草就去清理,有很多劳动力从事这项工作。这一套系统就是财团体系,而水库相当于金融。游牧模式则不需要这些,它只要发现哪里有水草,把牛羊往那一赶,就可以吃水草了,这样可以快速地收获,但游牧模式是有风险的,比如一旦出现暴雪等恶劣天气,牛羊就没得吃了。中国是该放牧,还是农耕?“放牧要求地多人少。虽然中国国土面积那么大,但适合人居的地方毕竟有限。所以,中国的模式必然是农耕模式为主体,游牧模式为辅。比如有一块地本身就不适合农耕,就可以用来放牧。中国经济需要一国两制,两制要分清主次。历史上,汉人灭胡,也

23、学了胡人的胡服骑射,但主体还是农耕,把内部体制建立得井井有条,如果都变成草场就乱了。其实,在中国,以长江为界,南方是农耕模式,北方是游牧模式,北方人爱搞金融、圈钱,南方人踏实做产业,这跟性格、地理、文化有关。呼唤财团模式我们已经看到,为应对危机和震后重建,日本产业资本已经出现了回流,这势必造成日本产业资本全球化扩张势头有所放缓,如此,正在全球化布局的中国企业是否有些机会?事实并不尽如人想象中那么完美。中国企业出海都是小舢板出去,日本企业出去都是航空母舰的战斗群。很多中国企业甚至通过美国投行出去,其实,在没出去前就已经被别人算计完了。中铝走出去还是让人玩了,联想收购IBM也让人玩了,吉利收购沃尔

24、沃能不能算成功?日本财团的核心是商社,表面上是国际贸易公司,实际上是产商融的结合体,把很多关联企业全带出去。姑且不论小舢板风平浪静能够划多远,遇到海浪可能就被打翻了,而即便能够勉强躲过海浪,也经不起航空母舰的冲击。所以中国企业机会很少,因为体制、机制原因,而即便日本不行了,对不起,中国企业也没有多少机会。因为除了美国的对冲基金、金融资本在那守着,还有韩国也在模仿日本的财团模式,因此现在还轮不到中国。为什么中国不能形成自己的财团模式?白益民指出,现在,主导中国经济的人都是美国回来的博士,而美国人的思路是金融和产业分离,最后我们就美国化了,就把自己的金融和产业拆散了。最初邓小平访日,学习日本搞了中

25、信、招商局、光大、华润等财团,但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大家就都在批判这种模式,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而这都是美国回来的博士批判的,美国人的目的就是拆散财团,中国财团若发展起来对美国有很大威胁。通过财团,日本人不但把美国资本排挤出日本,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财团又打到美国,打下东南亚、拉美,这无疑削弱了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韩国后来模仿日本,形成的财团模式,也将美国的很多东西也夺走了。我们看到,美国汽车产业已经玩完了,通用和克莱斯勒都已倒闭。再往前看,美国的电视、冰箱、照相机产业已经全被日本、韩国财团干掉了。如果中国再搞几个财团出来,美国还怎么过?因此,美国正扶植那帮所谓自由市场经济学者去当这个学家

26、那个学家,进入世界银行,并在高校中扶植很多人,向其灌输美国思路。事实上,中国也曾经出现产业整合的趋势,如山钢并购日照钢铁,河北钢铁联合当地5家钢铁企业,靠拢形成战略团系,但这种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团,也没有多少竞争力。财团是立体结构,产业、商业和金融结合,而并购只是把大家拼在一起,是平面结构。在产商融的航空母舰上,金融是空军,产业是陆军,商业是海军,它们是立体作战模式,刚才你说的中国钢铁企业之间的并购只是陆军的整合,这样还是陆军,出不了海。人家照样对你进行空中打击。这样产业整合越大,目标越明显。我们没有从经济体制上找出根本原因,光是企业之间弄来弄去意义不大。而要从经济体制上具体落实这种“产

27、商融”结合的模式,别再批判产商融结合,再去学美国的产融分离。现在很多人提出产融结合,没有看到产商融的三角关系。我们要摸清楚学习的榜样,中国是要产业立国还是金融立国,中国那么多劳动力,当然是产业立国了,靠华尔街那种特权印钞机,美国有强权,有武装力量,跟着它的游戏规则,玩得起吗?我们要清楚游戏规则,是按照自己的玩法,还是跟别人玩。中国企业需要战略性的思维,但是现在没人在做这个事,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国进民进”双赢日本要产业立国,要解决就业,要为日本等没有资源的国家获得更多的资源,有很多战略性的东西它们都想清楚了才去实践。这些都符合东方化人的做事方式,恰恰中国(包括体制设计)现在感觉有些不伦不类。何

28、谓东方化?打了个比如,东方人习惯下围棋,每个棋子都一样,没有车马炮的区别,围棋讲究布局,关键看棋子下在哪。中国却是下象棋,象棋靠的是硬碰硬,拼到最后什么都不剩了,到最后基本上都是和棋,谁都没有赢,结果是两败俱伤。而围棋不同,谁拿下势,谁布局好,谁就能赢,围棋也没有和棋。都说日本过去十年是逝去的十年,其实中国才是真正的逝去的十年。别看中国GDP每年增长多少,其实外资贡献很多,我们在技术方面也没有太多积累,全是引进成套的设备技术,而中国金融业也可谓停滞了十年,还把外资的金融放了部分进来,更有甚者把国有金融的股权贱卖出去了。还天天喊着大国崛起,其实是自娱自乐。中国应该保持一种危机感,地震对日本来说是

29、好事,地震使它们的危机感更强了。中国企业因为没有经过大危机,以为就是太平盛世,其实是危机重重,而一旦危机爆发,是不可收拾的。因为中国企业互相关联不多。如果一家企业玩完,大家就树倒猢狲散。而后,人家就会过来廉价抄底你的资产了。”白益民彷佛已察觉到危机的风吹草动。国企要重新整理思路。过去学习美国,国资委不能再跟着华尔街跑了,国资委应该掌握产业体系,应该更多学习日本。如果国资委能够在财团建立中起到主导作用,想办法让产业与金融结合。如果它去跟中央谈这个事,来推动这个事,就简单多了。能够理解国资委的担心:它们担心走弯了,金融变成房地产炒作的工具,并且这些官员不是职业经理人,干完就走人了,没有全球布局、出

30、海的动力。另一个主体是民间资本。与其让民间资本做地下钱庄、影子银行,不如将其变成商业银行。而真正的商业银行还是诞生于民间的产业,积聚形成的资本。关键是怎样引导商业银行与产业资本结合。”他告诉记者,“在日本明治维新时,一下出现上千家商业银行,然后这些银行慢慢通过竞争,有些倒闭,有些合并组合成大银行。现在,民间资本拿不到银行牌照,都去搞私募基金,私募基金多了,乱到一定程度也会出现问题。为什么不能让它合法化?”他强调,“放开几个浙商银行,但不能乱。银行吸收公众存款,会影响到社会,如何控制?可以让这些商业银行主要进行产业企业内部的融资,不要让它们在社会上融资,只有特别规范的商业银行才允许吸收公众存款。

31、另一个担心是,“由于中国特殊利益集团间的矛盾,国企自己搞不了财团,也不让民企搞。国有资本压着民间资本,国有资本却与外国资本结合。中国是内战外和,而日本企业则是内和外战。”尽管如此,白益民仍极力呼吁中国企业建立自己的财团模式。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形成自己的财团模式,而避免走弯路,就能把外资排挤出去,从而形成“国进民进”的双赢格局,实现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的对接,当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产权逐渐模糊后变成集体所有、国民共有。但这需要共同的意识,共同的理念。 在华跨国公司状况北京大军智库公司 编辑2011年10月雀巢公司 行业/产业:食品、饮料。 进入中国时间:1908年,雀巢公司就在上海开设了它在中国的第

32、一家销售办事处,1984年在中国投资建厂。 最新的中国运营战略:更试图将产品平民化,让更多的二、三线城市的中国家庭,品尝到这些营养健康食品。雀巢把研究中国传统食材,作为促进中国乃至全世界消费者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从原料供应到产品生产,从企业管理到人力资源,再到市场营销,雀巢彻头彻尾地执行着本土化,以便更快地融入中国。雀巢在中国销售的产品98%都是本地制造的,覆盖一系列按照国际上最高质量标准制造的产品。 2011年4月,雀巢收购了银鹭食品公司,获得60%股权,2011年7月份收购徐福记60%的股权,彰显了雀巢扩张蛋白饮料市场和糖果市场的决心。目前,雀巢已经全面介入中国市场,其产品涉及咖啡制品、调

33、味品、奶制品、冰激凌、饮料及早餐谷物等各个领域。 产品品牌:奶制品及营养品、保健营养产品、饮用水、烹调食品、谷物食品、咖啡、饮品、巧克力和糖果、冰淇淋、宠物食品。 与品牌相关的市场份额:至2010年在整个中国鸡精业,雀巢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雀巢与美赞臣、惠氏、多美滋、雅培等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基本控制了奶粉市场中高端领域。 截至2010年底雀巢占据中国速溶咖啡市场75%份额。2010年的米粉市场上,雀巢以12.32%排在第三。2010年的北京棒冰市场上,雀巢以13.25%的市场份额占据第四位,冰淇林市场以23.05%占据第二位,雪糕以9.54%占据第五位。 在中国累计投资总额:截

34、至2009底,从瑞士引进直接投资累计达83亿元人民币(无更新)。 在中国的组织架构:截至2010年底,总部位于北京,雀巢大中华区拥有23家工厂和2家研发中心(分别设在北京和上海)。 中国本地的商业伙伴:2009年9月雀巢与太太乐在上海共建全球最大鸡精工厂,2010年雀巢与云南大山饮品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的协议。 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美赞臣、惠氏、多美滋、雅培、完达山、德芙、好时、金帝、吉百利、玛氏、费列罗、怡宝、康师傅、娃哈哈、立顿、伊利、蒙牛。 在中国员工总数:截至2010年,雀巢在大中华区拥有14000名员工。 在中国营业收入:2009年雀巢在大中华区销售额159亿元人民币。2010年中国

35、地区的销售额为28亿瑞士法郎。雀巢中国的销售额对其全球销售额的贡献为2%,但却是雀巢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 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北京和上海设有研发中心。 在中国研发人员规模:雀巢全球的研发中心约有5,000名技术人员从事研发活动。(无更新) 在中国研发投资或费用:2008年,雀巢在北京研发中心的投资达到7千万人民币左右,雀巢在中国的研发中心上总共投资了1.1亿人民币。雀巢每年研发经费的15%左右集中用于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技术、食品营养、食品口味与消费者喜好等方面的研发。 在中国申请专利数量:截至2011年8月,雀巢一共拥有专利1115条。可口可乐公司 行业/产业:食品、饮料。 进入中

36、国时间:1927年可口可乐进军中国上海、天津,在1979年年底,可口可乐第一次重返中国市场。 最新的中国运营战略:中国在可口可乐的全球发展战略中是头等重要的,可口可乐在中国已经连续五年实现业务上两位数的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可口可乐全球206个国家和地区中的第三大市场。将在2009年之后的三年时间里投资20亿美元。 可口可乐在中国实行低碳战略。在过去十年间,可口可乐已经抢先按高标准的环保要求进行布局。工厂的绿色运营历来是可口可乐低碳战略的重要部分,其低能耗模式不外乎三点:节约、循环、新能源。可口可乐还致力于打造低碳供应链,努力实现降低总的运营成本的同时达到环保和经济双赢。 2011年8月,可口可乐

37、宣布未来3年将在中国投资40亿美元,以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投资主要用于新建厂房、生产线及研发创新和营销等方面。 产品品牌:零度可口可乐、健怡可乐、雪碧、醒目、芬达、酷儿、美之源、健康工房、茶研工坊、雀巢冰爽茶、冰露、天与地、水森活、怡泉、Glaceau、动乐、乔治亚咖啡等 与品牌相关的市场份额:碳酸饮料市场份额38.9%。2007年,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为30.40%,08年可口可乐中国果汁市场份额9.7%,09年可口可乐拥有中国软饮市场15.5%的份额。尼尔森2009年8月市场份额数据,在成都可口可乐已占据了碳酸饮料55.4%的份额。2011年,中国目前是可口可乐全球第三大市场,中国市场的销量

38、约占其全球销量的7%。 在中国累计投资总额:自1979年重返中国以来已经总计投资20亿美元。2009年,可口可乐公司决定三年内在中国的投资额达20亿美元。至2014年可口可乐重返中国市场35周年之际,其累计在华投资将达90亿美元。 在中国的组织架构:可口可乐中国包括很多法律实体和子公司,都由可口可乐公司多数控股或直接运。根据管理机制,主要分成三个运营部门: 1 中国业务部,包括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可口可乐远东有限公司,还涵盖可口可乐的办事处和浓缩液生产厂;2 可口可乐中国实业有限公司(CCCIL),是一家装瓶合作伙伴,2006年底从嘉里集团购得,此后即全面纳入可

39、口可乐公司的管治和可持续发展框架内; 3 可口可乐装瓶商生产(东莞)有限公司(CCBM东莞),一家生产不含气饮料的装瓶合作伙伴,可口可乐公司全资拥有并在2007年运营该厂,2008年初将多数控股权和管理职能让与其他装瓶合作伙伴。 截至2010年底,可口可乐在华装瓶厂数量已达41家。 中国本地的商业伙伴:太古集团、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国航、东航、南航、上航、厦航。 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美之源、百事可乐公司、汇源果汁、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等。 在中国员工总数:截至2011财年,可口可乐拥有4.8万名员工,99%

40、的员工为中国本地员工。 在华员工的培训与教育: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注重培养员工三大方面的能力:领导能力、业务知识与岗位技能。可口可乐有一套基于能力模型的全面培训课程以帮助员工加强他们在公司工作所需的技能与能力。这些培训课程覆盖领导力计划、业务知识介绍、以及职务技能培训。培训可能每年都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及员工的反馈进行更新。(无更新) 在中国营业收入:2010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涨了5%,达到75.3亿美元,2010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营收增长5%至86.7亿美元、利润大涨16%至23.7亿美元,2011年可口可乐第二季度营业收入猛增47%,至127.4亿美元,而去年同期仅为86.7亿美元,当季中国市场

41、可口可乐品牌销量增长24%。 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2009年 上海创新与技术中心(中国区新总部和全球研发中心)。 在中国研发人员规模:该中心拥有超过100位来自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的研发人才和食品科学领域的专家(截至2009年底)。 在中国研发投资或费用:该研发中心投资了9千万美元。 在中国申请专利数量:可口可乐总共有专利2600项,其中在美800项,其他国家1800项。(无更新) 在中国推出新产品情况:2010年推出雪碧茶、美汁源,2011年4月,可口可乐将在中国推出“冰露柠檬C+”。 在中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情况:可口可乐中国发布20082009可持续发展报告:2009年与2004年相比,可口

42、可乐的装瓶厂提高了35%的水资源使用效,并承诺到2010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100%经过严格处理;同2004年相比,2009年的能源使用效率提高了35%;可口可乐承诺到2015年包装使用率较2008年降低7%。 与中国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合作:与可口可乐中国及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1993年10月建设希望工程,1999年12月成立农村大学生奖学金,2001年5月建设网络学习中心,2003年9月建设希望之星项目,2005年4月与与可口可乐中国、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可口可乐瓶装厂举办健康之旅活动,2005年4月与可口可乐中国及中华职教社建设温暖工程项目,赞助奥林匹克运动会、赞助中国国家足球队、赞助N

43、BA、赞助一级方程式赛事等,2007年赞助上海举行的特殊奥运会,可口可乐中国与卫生部、中国记者协会携手,在2009年4月27日启动了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在2007年,与水利部、商务部中国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建立了创新的合作伙伴计划“改善中国农村地区水资源管理与饮用水安全”。2008年,赞助北京奥运会。 与中国消费者的关系: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果汁等各种软饮料,并在中国消费者中提倡“积极乐观、美好生活”的生活方式。2011年7月,来自上海可口可乐饮料公司的零度可口可乐原液,在台湾被检出了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食品安全专家和可口可乐公司均称该防腐剂在大陆属于合法食品添加剂,

44、是安全的。但台湾地方法律规定不容许使用在汽水中。 慈善公益情况:从2005年开始,在青少年中推出的“留住一桶水”行动;向WWF捐助2000万美元,用于资助保护全球最重要的七个淡水河流域,其中包括中国的长江流域;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水利部以及商务部合作,协助政府改善国内的水资源管理与饮水安全。 可口可乐积极支持中国的公益事业,捐资总额超过7,000万人民币。2008年5月捐资援助四川地震灾区2,000多万人民币之后,又再次追加8,000万元人民币,总共捐赠达1亿元。2010年4月15日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决定向“希望工程紧急救灾劝募行动”捐赠100万元人民币,用于在玉树地震灾区重建学校

45、等紧急助学活动。支持希望工程18年,捐资超过1.5亿元人民币,超过10万名农村贫困地区儿童受益,2011年底可口可乐希望小学总数将超过110所。自2005年至今,可口可乐已经陆续筹资超过2965万人民币用于改善受艾滋病影响的孤儿和妇女的生活、健康和教育条件,六年来在云南、新疆、湖北和安徽超过2000名儿童以及500个家庭得到了持续的援助。 纳税情况:无相关信息。 其他数据:2010年第一季度可口可乐公司第一季度净收益涨至16.1亿美元,合每股盈利69美分,而上一年同期,该数据为13.5亿美元,合每股盈利58美分。调整后的净收益总计为合每股80美分。此外该季度产品销售量增加了3%,而2009年第

46、四季度销售量曾超过预期增加了5%。 2010年第二季度可口可乐净利润大涨16%至23.7亿美元,即每股收益1.02美元,去年同期利润为20.4亿美元,而每股收益为88美分。全球范围内,可口可乐公司饮料总销量增长了5%。当季亚太地区总销量增长6%,其中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6%。第二季度中国市场果汁和果汁饮料销量大增21%,主要得益于美汁源品牌的迅速发展。达能 行业/产业:食品、饮料。 进入中国时间:达能酸奶在1987年进入中国,90年代达能饼干、啤酒、矿泉水相继进入中国市场。 最新的中国运营战略:从2005年开始,中国成为达能继法国、西班牙及加那利群岛之后的第三大销售市场。2010年7月底,达能

47、将其所持有的汇源股票出售给赛富基金,目前达能已与众多合作者分手,独资之路愈发明显。如今在中国的26家工厂99.7%已是达能独资。未来在中国将不会进行合资或收购,自建工厂和独资是发展方向。今年以来,达能在亚洲完成了战略上的调整,开始聚焦鲜乳制品、饮用水、婴儿营养品、医疗营养品四大核心业务。2011年,达能饮料总裁庞雅克称:今后会进一步加强乐百氏的发展。达能将开发出一些新产品例如果味饮用水,并会发展新的分销模式 产品品牌:达能在中国的业务包括新鲜乳制品、饮用水、婴儿营养品和医疗营养品,主要品牌有:乐百氏、益力、依云、富维克、正广和、多美滋、慧俪轻体、纽迪希亚。 与品牌相关的市场份额:在鲜乳制品业务上,达能碧悠业务恢复良好,目前已在上海和广州市场分别居第一和第二。奶粉也是达能中国战略的重头戏,2010年市场增长将不会低于9%。作为达能在中国的核心业务之一,多美滋产品线从中端覆盖到高端,目前已占市场份额15%以上。截至2010年7月,国内奶粉市场上多美滋占比为16.76%,排名第一。截至2009年底,中国乳酸菌市场上达能乳业,占全国的25%,排在养乐多之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