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人教版 (山西专用):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6.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49723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人教版 (山西专用):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人教版 (山西专用):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人教版 (山西专用):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人教版 (山西专用):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人教版 (山西专用):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人教版 (山西专用):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典型易错讲解人教版 (山西专用):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6.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表为某轻质纯碱产品说明书:化学名:碳酸钠,俗称苏打性状: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化学式:Na2CO3用途: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之一,在纺织、玻璃、制皂、造纸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A化学名B性状C化学式D用途解析:纯碱溶于水后会发生水解反应:COH2OHCOOH,故其水溶液呈弱碱性,B项错误。答案:B2(2013年黄浦区高三测评)观察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一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变白色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钠C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D只发生物理变化解析:是钠被氧气氧化成了氧化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变白色是因为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B项错误;是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C项错误;是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了碳酸钠晶体,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错误。答案:A3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固体,恢复到原来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溶液中的Na总数不变单位体积内的OH数目减少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溶液的质量不变有晶体析出有气泡产生ABCD解析:Na2O2放入NaOH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NaO

3、H和O2,由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温度不变,故有NaOH晶体析出而溶液的浓度不变。答案:C4(2012年广东中山高三六校联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B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都能跟CaCl2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C钠在常温下不容易被氧化D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解析: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错;B项NaHCO3与CaCl2溶液不反应,得不到白色沉淀;C项Na在常温下很容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答案:D5对于钠和钠的化合物的性质或用途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钠作还原剂可以从锆的氯化物中制备锆B钠和钾的合金常温下为

4、液体,用于原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C苏打固体的pH大于小苏打固体的pHD热的碳酸钠溶液有去油污的作用解析:苏打溶液的pH大于小苏打溶液的pH。答案:C6(2012年河北质量检测)把NaHCO3和Na2O2的混合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关于混合物加热前后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盐酸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热前后一样多B加热前消耗的多C加热后消耗的多D当Na2O2适量时才会一样多解析:由加热前后的关系式:2NaHCO3Na2CO32HCl、Na2O22NaOH2HCl及Na2O2Na2CO32HCl可知,加热前后消耗的盐酸一样多。故A正确。答案:A7已知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显淡黄色,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5、则C的以下性质错误的是()A溶液呈碱性B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与足量盐酸反应放出气体D受热易分解解析:由图示知A、B、C、D分别为Na、Na2O2、Na2CO3、NaOH,Na2CO3受热不易分解。答案:D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向碳酸氢钙溶液中滴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OHHCOCa2=CaCO3H2OB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2NaCu2=Cu2NaCNaHCO3溶液显碱性:HCOH2OOHCOD氯气溶解于水:Cl2H2O2HClClO解析:B项不符合客观事实,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Cu2=Cu(OH)22NaH2;C项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H2OOHH2C

6、O3;D项中产物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形式。答案:A9杨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两瓶失去标签的Na2CO3和NaHCO3无色饱和溶液,希望班里同学提出简便的鉴别方法,该班同学踊跃提出看法,其中不合理的是()用干燥的pH试纸检验,pH大的是Na2CO3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各滴入酚酞试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加热,有气泡产生的是NaHCO3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就有气体放出的是NaHCO3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取同量的溶液于两支试管中,滴加B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CO3A

7、BCD解析:中溶液受热均不分解,中Na2CO3溶液、NaHCO3溶液与Ba(OH)2溶液均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答案:B10(2013届浙江白云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联考)某溶液中含有HCO、CO、SO、Na、NO五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Na2O2粉末,充分反应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溶液中离子浓度保持不变的是()ANOBCO、NOCSO、NO DCO、NO、Na解析:Na2O2具有强氧化性,将Na2O2加入该溶液中与S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SO)减小;同时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c(Na)增大,OH与HCO反应生成CO,使c(CO)增大,c(HCO)减小,故溶液中c(NO)保持不变。答

8、案:A11(2013年河南郑州高三一检)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341 B332C673 D690解析:CO2与Na2O2反应:2CO22Na2O2=2Na2CO3O2,由反应式可得,每有2 mol CO2反应,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1 mol。设原混合气体各为3 mol,最后变为8 mol,即减少了1 mol,所以应有2 mol CO2参与反应(还剩余1 mol CO2),生成1 mol O2(共有4 mol O2),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41。答案:A12(2012年长春市高中毕业

9、班第一次调研)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固体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表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实验编号盐酸体积50 mL盐酸50 mL盐酸50 mL盐酸m(混合物)9.2 g16.56 g27.6 gV(CO2)(标准状况)2.24 L3.36 L3.36 L分析表中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可以计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B由、可知:混合物质量增加,气体体积没有变化,说明盐酸已经反应完全C由、可知:中的固体不足而完全反应D由可以计算出混合物的NaHCO3的质量分数解析:本题考查化合物知识、识图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混合物质量增加,气体体积没有变化,说明盐酸已经反应完全

10、,B项正确;由、1.8,而1.5,说明中加入混合物9.2 g时盐酸过量,固体完全反应,而中加入混合物16.56 g时盐酸少量,固体有剩余,C项正确;应根据中数据计算混合物成分,根据或中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根据中数据,假设NaHCO3和K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84x100y9.2,xy0.1,解得xy0.05,D项正确;根据HCOH=CO2H2O,由或中数据得c(HCl)0.05 L3.0 molL1,A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13(12分)最近,德国科学家实现了铷原子气体超流体态与绝缘态的可逆转换,该成果将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

11、重大突破。(1)已知下列数据:物质铷煤油四氯化碳乙醇密度1.530.801.5950.79依据上表数据及物质的性质可知,下列液体可用来保存铷的是_。A煤油 B四氯化碳C乙醇 D水(2)下列是关于铷的结构和性质的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_。A铷与水反应比钠剧烈B铷的原子半径比钠小C铷的氧化物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CO2D铷可作还原剂(3)氢化铷与水反应可放出氢气:RbHH2O=RbOHH2,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A氢化铷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显酸性B氢化铷中氢离子被还原为氢气C氢化铷与水反应时,水是还原剂D氢化铷中氢离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4)现有铷和另一种碱金属形成的合金20 g,当它与足量的水反应时,放出

12、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 L,这种碱金属可能是_。ALiBNaCKDCs答案:(1)A(2)B(3)D(4)A14(14分)如图中AF是化合物,且A、B、E、F均含钠元素,G是单质。 (1)写出A、B、E、F的化学式:A_、B_、E_、F_。(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解析:考查钠的有关化合物,2NaHCO3Na2CO3CO2H2O,CO2和H2O都能和Na2O2反应生成氧气。Na2CO3CO2H2O=2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答案:(1)NaHCO3Na2CO3Na2O2NaOH(2)2NaHCO3Na2CO3CO2H2O2Na2O22CO2=

13、2Na2CO3O2NaHCO3NaOH=Na2CO3H2ONa2CO3CO2H2O=2NaHCO315(14分)“神舟九号”飞船于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成功发射,搭载两男一女三名宇航员去完成空间任务,最终实现“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成功对接,这为中国航天史掀开了极具突破性的一页,体现了我国的科学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根本体现。“神舟九号”航天员在密封舱内供呼吸所用的氧气来源于过氧化钠。(1)请写出Na2O2作为供氧剂时所发生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若生成1 mol O2,需消耗_mol Na2O2,电子转移数目为_。(2)已知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钠几乎可与

14、所有的常见气态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2Na2O22CO2=2Na2CO3O2和Na2O2CO=Na2CO3。试分别写出Na2O2与SO2、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3)有一化学兴趣小组将Na2O2投入水中,待完全反应后,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接着又褪色。甲同学认为是有一部分过氧化钠还未反应完全,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故将溶液氧化漂白;乙同学认为反应中产生活泼氧原子,将溶液氧化漂白,若氧原子形成氧气,再滴入酚酞试液则只变红不褪色;丙同学认为Na2O2与水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具有漂白性,故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根据丙同学的描述,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解

15、释合理_(填“甲”、“乙”或“丙”),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观点:_。解析:(1)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过氧化钠与两者反应均产生氧气。过氧化钠中氧元素是1价,由1价变为0价,生成1 mol O2转移2 mol电子。(2)利用信息迁移的思维方法,从过氧化钠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可看出,过氧化钠与高价氧化物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氧气,与低价氧化物反应不放出氧气,但生成高价氧化物对应的盐。(3)可以将少量过氧化钠投入水中,待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此时氧气完全放出,且没有剩余的过氧化钠,然后取少量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二

16、氧化锰,待不再产生气泡,再滴入酚酞试液,观察现象。答案:(1)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22NA(2)2Na2O22SO3=2Na2SO4O2Na2O2SO2=Na2SO4(3)Na2O22H2O=2NaOHH2O2丙可以将少量过氧化钠投入水中,待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此时氧气完全放出,且没有剩余的过氧化钠,然后取少量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待不再产生气泡,再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只变红不褪色16(12分)(2012年丰台区期末)(1)Na2CO3溶液显_(填“酸性”“中性”

17、或“碱性”),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将0.1 mol Na2CO3和0.1 mol NaHCO3混合后完全溶于水,所得溶液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3)在两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NaHCO3(各约1 g),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用手触摸试管底部,感觉_。为进一步研究NaHCO3、Na2CO3和同浓度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热效应,进行了如下实验(数据为三次取的平均值):实验一试剂1试剂2温度/溶解后温度/0.5 g NaHCO3固体10 mL水19.018.40.5 g Na2CO3固体10 mL水19.025.5实验二:Na2CO3、Na

18、HCO3饱和溶液分别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剂1温度/试剂2温度/恰好反应后温度/含0.5 g NaHCO3固体的饱和溶液19.06 mL稀盐酸19.018.3含0.5 g Na2CO3固体的饱和溶液19.09 mL稀盐酸19.022.1请回答: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_(填字母)。ANaHCO3的溶解过程表现为吸热BNaHCO3的饱和溶液与盐酸反应表现为吸热CNa2CO3的溶解过程表现为放热DNa2CO3的饱和溶液与盐酸反应表现为吸热结论: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_有关。解析:(1)由于CO水解,即COH2OHCOOH,使溶液中的c(OH)c(H),故溶液显碱性。(2)由于CO

19、水解程度大于HCO的水解程度,故c(Na)c(HCO)c(CO)c(OH)c(H)。(3)盛Na2CO3溶液的试管底部发热,说明实验中由前后的温度变化说明Na2CO3的溶解过程表现为放热。NaHCO3的溶解过程表现为吸热,NaHCO3的饱和溶液与盐酸反应表现为吸热。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NaHCO3的溶解过程、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热效应有关。答案:(1)碱性COH2OHCOOH(2)c(Na)c(HCO)c(CO)c(OH)c(H)(3)盛Na2CO3溶液的试管底部发热,盛NaHCO3溶液的试管底部感受不到热量变化ABCNaHCO3的溶解过程和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