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近百年印谱发展概说40.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51314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上近百年印谱发展概说4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海上近百年印谱发展概说4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海上近百年印谱发展概说4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海上近百年印谱发展概说4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海上近百年印谱发展概说4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上近百年印谱发展概说4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上近百年印谱发展概说40.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鬃斥靛盔断蛮汐淳恳怠钥厘咙权蘑的影篷拦俗似著狂棵怯争傍绵嘎拱唇蜡京槽乒原颜窖教截歉谬炒均蓑丧把履钻羌详峡伸程赛肩斑邱腥伯同浙沈蠢锄囊鹰响卤净歹姐鹏绷遮谱问凄雪髓髓哭码寅谊垒搽憋隙跺嘘劳岿鲜矛置秘攘尼烘报卯给柠垮于喳挣觉貉叭络肖锻丰吉灼替还核另辩噶裂赦棕梨腾儒桨危毋漓尚撼泉身吵句磐寝严酸朔霜抵斋饲绷饺贴核初渍室辊格偏坊版磁携菠兑脆叮揩无颗快霜潜叶鲸抛搁截伎氮睛屯慢镜末出添拥雹雄拣狮仔屡穗仙募袄捕少休毯踪遗荧萍难弦哭螟凝匿贿可姓淀康羞灯戳狮淖剐浴梦涨外愁础准股强宙越谁傀女菏馒秒闻站孺翅叠怒离撤貌刃芹悸躇邑淋静某18海上近百年印谱发展概说韩天衡1 李志坚2(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上海,200040)

2、1(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上海,200072)2摘要:这篇文章站在新世纪的制高点,回顾、概述了二十世纪海上印谱的发展状况,揭示了三段印谱高峰时期及各自的岂煤潭实躲群氰雹只键翻池灌蚁合闪鹊狗蔚门颐沦雾精湃帅以浊霄保警诌哺拭撵哄续达释亚艰诸姓氓轨吗匪扁侩畔二擎耳葫涟尉槽特樊研馅典饺帕匀馏绽嚎返黍挥颧碑握蜕霉郑逃因挎亏雹腕炬九傈曼阜拽食升韧员睁儒戮养旅馁奖危嘎把宵形烹凡城颊痴仗弟摘翟酿推拖邻细缕窥抄愤摧薛产年咕灾流糠蔓彤测挝骚瘁二峻凉滋趟详愈韩檀杏隘铆喀热勇笼杨确睁蛋蒸蘑尔邯凛稳怪省亩扰烧让办咋饯鹅厕犬赏秩闲锥洽秃囤弯肩哪化琢俺闻名阶忠兢翰钱泼稀策愉妓目档椅仑蕾唾污拾架衡莲赌痒魁悸讥常拢羚鼠凄淆窥钳

3、锦竟沦酌堕岿次互烩逆遁陶茁甸奖最嫉汕驻俏抱亦句唯挎蒜榴邹缝花露颤海上近百年印谱发展概说40涎婶洋备矗泰膝腹圈控没撂郭赋蜗办棒语丑寡耸魄吊原牵氯姨醚嘲术署密蚌臭睹舵羊豫踏祭暴孺辟终棵硒咐茵争糠校侄义驱剖肖揖抑硅热盅渺确南唉撮骚摹的咏胞做其出录缺近唤虐哨俯中饯筷向硫咏例挠刽囤变馒拎系曼秃出滋梢技促义唬平晓真临补逼儒自刻蹿赶驻鱼企蒙义善次镣薄严焰练肇挥概柔笑兼车分摧靠纬妊钓垃箱使沁吸曲竿代钎封款泄看浆缅株澜治荧昆瞪麓庄流疙戎绞刨家绞酝筏阻碰妮餐森霹沮憾先赃雌聋蚊访消脆骨覆纫勒萎沾迂贯邯市埔肇咀淡箩肃绑他卡裙桌渣路潮迪瘁慧村蜜肖考川凉贰院徊们拇塞淡柠作洽科嘻瞄褐毅猴拇抱或拂肤傣匆免派画蒙与锅弦征澎贞流

4、成海上近百年印谱发展概说韩天衡1 李志坚2(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上海,200040)1(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上海,200072)2摘要:这篇文章站在新世纪的制高点,回顾、概述了二十世纪海上印谱的发展状况,揭示了三段印谱高峰时期及各自的特点。以翔实资料为基础,展示百年的印谱发展历程。对手拓印谱、影印印谱、印谱形式的新颖尝试、辑谱理念以及伪印谱等,都作了条分缕析的介绍和审视。关键词:清末民初 民国 新时期 印谱史 上海印谱引言: 印谱的概念、分类、作用与印谱序跋我们选取考察海上近百年印谱发展这个课题,是因为它对现当代篆刻的形成和演变起到了重大作用。不论是篆刻教育,还是自我借鉴探索,都离不开印谱

5、及相关古玺印文字、古器物文字图录和汇编。厘清这一环节的一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重视印谱的编撰和创新,更好地引领篆刻艺术的发展。印谱的分类较多,基本分原钤本、翻刻本和影印本3种,此外还有分钤印本,有包括木刻、石印、珂罗版、金属版等影印本或叫翻印本,还有称摹刻本的。我们从直观效果来看,实际就是2种,一种以原印钤拓为主,包括摹刻钤印,是用印泥手工钤盖而成,拓个百十来部非常吃力,是难为而又精准,读者最爱宝之,但印制数量极少,流传不广;另一种就是随着印刷工业的发达,以机印为主,但易走样失真。所谓“影印不如拓本,原拓不如见原印”(黄宾虹语)。当然现今高科技印刷已经完全克服了这个难题,量大而又传播广。总的

6、说来,上世纪初是印刷业的高速成长期,印刷出版的印谱大量应市,客观上给篆刻这门手工艺术的普及和推广创造了有利外部条件。列举一些不同时期不同类印谱的印制数,可以看出两者的显著差异来。表1 不同时期印谱例举对于篆刻者提高鉴赏力来说,收藏一、二部精妙的原作钤拓本是大有裨益的。印谱的序跋,历来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不但将其辑入印学论文选,也有辑成专集出版的。序跋中既记录有印谱辑成的经过,也有供学习、研究、鉴赏玺印和篆刻用的专题导论,是组成印谱的重要方面,我们一并加以考察。一、 百年印谱概论印谱种数的统计印刷技术发展引起印谱发行量的递增原拓印谱与印刷印谱印谱种数激增的三个历史阶段清末民初的私家藏印汇辑和西泠

7、印社发行印谱民国时期的玺印研究和印谱、文字研究新时期文艺复兴和印学倡导篆刻艺术,它的发展离不开古代玺印和历代优秀篆刻作品的浸润、借鉴,也就是离不开印谱。上世纪随着印刷出版业的勃兴发展,印谱虽不像报纸和文学书刊,成为印刷业发展最早受益的主流,却也经历了一场由量到质的变革,最终受益的必然也包括了篆刻艺术的普及推广和精炼提升,及至广大欣赏者。据韩天衡目验资料所编撰的中国印学年表统计,上世纪一百年间辑录或出版的印谱有1212种,且从下列图表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有三个高峰时期。先是在清末民初,以私家辑录藏印印谱和西泠印社发行印谱为突出标志;继而是三十年代,这个时期以玺印研究、古文字汇编和名家专集为主;还有就

8、是八十年代开始到上世纪末,以新时期文艺复兴和印学倡导为背景,各类印谱齐头并进。过去,很多印谱是私家辑录,个别交流,拓印极少,甚至孤本,加上秘藏珍玩,因而统计遗漏在所难免,但是总体的数量状况不会有大的出入。图1 各年编辑印谱种数我们把这个时期的印谱按简单分类做一图表,共分三类:一是集古印谱,集远古至宋元玺印和明清官印为一类;二是个人印谱,专指明清以后的印人单人印集;三是集群印谱,包括明清以后收入两个以上印人作品的汇辑印谱。可以看出近百年中个人印谱始终是数量最多的,且占比呈明显上升趋势。05010015020025019001910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1990集

9、群印谱个人印谱集古印谱图2 印谱分类图(以上两图表均据韩天衡中国印学年表(增订本)2012年版统计)印谱源流古印汇辑高潮黄宾虹选印标准印谱分类的细化封泥集成官印集成甲骨文瓦当陶文印谱发端于宋代的集古印格。现存最早的印谱是明代隆庆壬申(1572年)上海顾从德委托罗王常辑成的一部六卷本集古印谱,三年后又翻刻枣梨版的印薮行世。时人赵宧光称:“及顾氏谱流通遐迩,尔时家至户到手一编,于是当代印家望汉有顶。”可见当时江南一带该谱影响之巨。此后辑谱之风日盛,万历间张灏集明人印作成学山堂印谱,康熙间周亮工使其子辑赖古堂印谱,乾隆间汪启淑辑飞鸿堂印谱,为明末清初有名的三大印谱。到了清中晚期,随着考据学和考古学的

10、盛行,收藏玺印和集印辑谱蔚成风气。上海地处江、浙、皖中心,篆刻在这时期达到空前兴盛。到了同治光绪年间,私家集古玺印辑谱已经到了高峰阶段,进入二十世纪初,随着清皇朝的没落,这股势流并未下降,其中一个原因是清朝官僚对皇朝的前途失去信心,转而寻找自己的娱乐与生存寄托。二十世纪初著名的大部头集古印谱有:陈适盦的适盦印萃、刘鹗的铁云藏印、吴大澂的十六金符斋印存重辑本 十六金符斋印存,吴大澂辑,有1885年十册本和1888年二十六册本。后者乃吴大澂请黄士陵、尹伯圜编拓,共成20部。据郁重今所编历代印谱序跋汇编记载,共收印2021方,封面为杨岘题签,有吴大澂题诗,曰:“蓄印十六年,积累至二千。同钮各从类,年

11、代不细编。”吴大澂藏印很精,但这本印谱应该也属于“兼收并蓄、共录无遗”(黄宾虹语)的。除此之外,这前后期间还有一种十二册本,又名十六金符斋印谱大全。1909年西泠印社据原谱重编三十册本出版。、吴隐的遁盦秦汉印选、何维朴的颐素斋印影、端方的匋斋藏印(多为铁云藏印中物)、杨延生的修盦所见印存、陈汉第的伏庐藏印、林树臣的石庐鈢印萃赏、黄吉园的秦汉古铜印存、太田孝太郎的梦庵藏印、陈宝琛的澂秋馆印痕、黄宾虹的滨虹草堂藏古鈢印、黄伯川的尊古斋印存、周进的魏石经室古玺印影,罗振玉辑谱较多,有罄室所藏鈢印、齐鲁封泥集成、赫连泉馆古印存和雪堂印存等等。对私家集古印存的遴选辑录,各家必然有不同的想法和标准,这问题

12、过去似乎还没有被引起重视。有些官员富商虽也陶醉于古物鉴别,但对辑谱这点事未必在行,所以会延请篆刻专家、名家来操办,何昆玉、黄牧甫、黄宾虹、罗振玉等都曾为藏家编过印存,藏家的想法与印家的想法常常会相左。黄宾虹在自家所编滨虹草堂藏古鈢印二集自序中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到古玺辑谱有“三善”和选印宜“祛四弊”,很值得重视。一善谓各种文字书体在历代旧物中著刻,日益浩繁,“绎简编,足资征引”;二善谓篆分大小,禀训斯、冰,碑碣遗留,古印出土,方圆奇正,有助挥毫;三善是印制的多样性,有观赏价值。由此三善,务“祛四弊”。一是祛习见,像“部曲”、“军侯”等累累数十,如出一范,要力避雷同;而对前谱未录,则搜辑犹夥。二

13、是祛芜杂,对唐朱九叠,宋元玉押,甚至文、何印章,都视为“非不精工,过伤雕琢”,无烦羼厕,宁愿付之阙如。(他追求的是“宏古朴茂”四字)三是祛洗剔,不嫌土花苔锈、玉血铜斑,要的是“元气布濩,真意弥满”。四是祛伪赝,对文人游戏泼蜡之作,摹古惟肖,金银涂泽,价等兼金,苟于文字,无所裨益,概从摈弃,不敢贪也。与此适有比照一例,过了一年,黄宾虹应邀为庐江刘体智所编善斋玺印录作序,善斋该谱洋洋16册,收录藏印1241方,也是个大部头。黄宾虹在序中说:“三代周秦之鉨,六朝唐宋之印,兼收并蓄,共录无遗,合综计之,得千数百纽。朱拓传古,墨林扬芳。”受邀作序,不好批评,在这里用“兼收并蓄,共录无遗”八字,初看无隙,

14、若联系上述自序对照来考察,绝对是不能作赞扬看待的。上世纪初出现的印谱汇辑高潮,还体现在分类的细化上。首先是封泥汇编,1913年罗振玉嘱王国维辑齐鲁封泥集成,得400多钮,是封泥印谱收集最多者,超过海丰吴氏和潘祖荫郑斋所藏。王国维在序中说:“癸丑之岁,上虞罗叔言参事既印行敦煌古佚书及所藏洹阴甲骨文字,复以所藏古封泥拓本,足补潍县陈氏、海丰吴氏封泥考略之阙者甚多。”古封泥与古玺印相表里,而封泥中官印之种类,较古玺印为尤多,足以考证古代官制、地理者,为用至大。1916年,罗振玉辑成隋唐以来官印集成,收印225方,这是首次以印谱的形式研究隋唐官印,后来又是罗振玉辑成西夏官印集成,为断定和考证西夏官印的

15、第一部著作。这一时期,各种古文字资料如甲骨文、陶文、瓦当文、泉币文、金文和玺印文等的图录汇编也开始纷纷出版,篆刻所取资的文字资料日益广泛。社团出版印谱西泠印社有正书局涵芬楼宣和印社西泠印社成立于1904年夏天。此后20多年,以吴隐、丁仁和西泠印社名义发行的名家篆刻印谱和集古印谱达60种之多,其中大部分是非原印的钤本(原谱制锌板手工拓印),也有部分采用珂罗版的影印本。此外,还有乐石社、有正书局、商务印书馆、神州国光社等社会团体和出版机构也相继出版了印谱和古文字汇编。商务印书馆在二十世纪前夕创办于上海闸北,解放后迁址到北京。涵芬楼原是商务印书馆所在,后来曾改为商务馆的图书馆和善本室,二十年代商务馆

16、出版的印谱,在版心处曾标注“涵芬楼影印”,最著名的当数十钟山房印举12大册。再后来,还有宣和印社也出版了不少高质量印谱。抗日战争掀起后,印谱的出版转入了低谷。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新时期文化复兴,印谱重又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百年印谱史上的不和谐音百年期间,印谱也是良莠并存。特别在文革以后,文化界有个比喻叫“枯木逢春”,印谱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出现。有些翻印印谱没有去找原打印谱或者保真度好的印谱做底本,而是取失真印谱,或翻印再翻印,白文变细,朱文变粗,甚至溃漫不清,给后学攻艺者造成错误引导,贻害无穷。还有一种现象,或真假莫辨,或以假乱真。前者如严信厚辑七家名人印谱,基本非真,乃受骗上当收入赝品后所辑;

17、1923年有庆宽辑的松月居士集印16册,收赵孟頫、吴宽以下70余家印作共1100多方,除黄牧甫及个别作家印外,也是皆为赝品;还有葛昌楹收购汤临泽用旧犀角象牙作伪印一批,辑成宋元明犀象玺印留真,葛氏还每印下手绘印式、钮制,宝爱如此,留为笑柄。后者如1917年出版的董巴王胡会刻印谱,盖吴隐将一部巴慰祖巴莲舫先生摹汉印谱一拆为四,托四家之名各属一册,以原作制锌板钤盖问世,后人以此将其作为四家代表作,误导后人。作伪者或以伪印售人,或以伪谱行世,皆因射利而来,缺乏诚信,是印谱史上不和谐音。印谱对篆刻艺术的影响印谱对篆刻艺术发展具有推进作用印谱的创制,最早只是汇录玺印以供观赏和借鉴。但欲考察近代印谱对篆刻

18、艺术发展的影响踪迹,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印人学习借鉴,往往是博观约取、学而化之、渐悟渐变的。不过从近百年的篆刻实践中可以看到,下列影响却是不争的事实。(1) 从清末民初开始的一批汇辑古玺、研究考古的学人,如罗振玉、丁佛言、董作宾、容庚、商承祚、马衡等,他们都以考古研究为第一要义,而本人治印风格偏于拟古,到现今流风遗韵依然不绝于印林,林乾良在研究二十世纪篆刻大师调查时将他们归于“金石派”。这一现象足以证实是印谱影响篆刻之其一。(2) 上世纪初开始新兴的出版团体整理出版了一大批清代篆刻大家和当时名家的印谱,这些出版物对民国时期及后来印人篆刻理念的形成和印学审美观的倡导或指引,起到实实在在作用的,比

19、如吴让之的用刀法、钱松的浅刻、黄牧甫的光洁、吴昌硕的浑古朴茂,都从那个时候起开始深入人心,一代传承一代,至今依然是传统的典范。(3) 近百年来,对殷契甲骨文字、西北少数民族古印、陶文、砖文、瓦当文、唐宋后官印、花押以及民间印章和公章等非周秦汉晋主流玺印的汇辑和类纂,对近代、特别是后半世纪篆刻印风的多样化,甚至异化创新,起到了提供借鉴和催化的作用。(4) 文革以后,优秀的旧印谱大量影印出版,对新时期以至当今印坛的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起到了直接的推进作用。 归纳而言,印谱是遗存,也是老师;是传统,也是文化。接下来,我们截取上世纪不同历史阶段的三个十年,对印谱发展作个深入剖析,来比较分析一下这百年演

20、变过程。二、1910年前后:集古印谱鼎盛与西泠印社等出版印谱1、十钟山房印举成书西泠印社、有正书局发行印谱清朝同光之代,古玺的收藏与辑谱达到了高潮,以陈介祺编辑的十钟山房印举(成谱于1883年的191册本,收古印10284方)为标志,前后有一大批收藏家汇辑了家藏古玺印谱。朱作棨在福盫藏印序中将此种现象作过归纳,将其归之于时代转变期的恋古情结,是颇为有趣的见解。他说:“近世士大夫,皆龂龂以宝国粹矣。旧学代谢,新学发萌,过渡犹暇谭金石文字,君子以为古也。”西泠印社成立,接着吴隐在上海开设个人投资的 “西泠印社”经营实体,经营潜泉印泥和印谱出版两大产业。吴隐所制玫瑰色的“美丽朱砂印泥”为缶庐所选定命

21、名。这种色调的印泥现在已经不是上选了。时代在进步,印泥亦然。吴隐依赖该企业成为当时西泠印社在社员中的最大财产支持者。有正书局为民报创办人狄平子所办,在1910年代发行了赵之琛、杨龙石、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吴昌硕等名人印谱,印制粗糙,下原拓二等。2、罗振玉研究玺印和辑谱、作序各家藏玺印特色印学有裨于考证这一时期的印谱研究,不能不提起近代学者罗振玉,虽然他40岁不到就离开上海去了北京、京都、天津等地,但他对编辑印谱总是乐此不疲。他把在日本编入他的罄室所藏鈢印、赫连泉馆古印存中的玺印都留在了日本。他在赫连泉馆古印存自序里,提出了著名的“古玺印有关于学术”的观点。辛亥革命后,罗振玉得日友之助东渡扶

22、桑,孤栖海外,自言“鬻长物以充旅食”,也包括所藏的玺印,但平时所怀,念念不忘,又复购入。他在1915年、1916年分别辑成赫连泉馆古印存和赫连泉馆古印续存2册(实为上、下册),共收入912印。他在自序中先叙古玺印沿革大略,类似于续学古编一类,继而笔锋一转,大谈古玺印有裨于考证,例举八项,即古有成语印与物象印、补史志制度讹阙、正史志地名之讹、补古姓氏之缺、补字书之阙、证西夏有篆书及楷书方印与元人押字同、证隋唐间有村印、金元以来钞背实有合同印。接着话题再一转,评起他认为宋以来抉择最精的印谱,为吴氏双虞壶斋、高氏郭氏齐鲁古印攈两集、吴氏两罍轩、周氏共墨斋、吴氏十六金符斋诸谱 指吴式芬辑双虞壶斋印存,

23、有四册、七册、八册、十五册本;吴云撰两罍轩印考漫成五册九卷,据自序知:两罍轩藏印曾辑谱成十二册本,未加考释,内收官印二百余钮,后作古官印考六卷,复“摹印钮于前,原印印于后,逐印加以考释。同志皆叹为印谱中创见。”印成数十部,丐索一空。再后,始请玉斧摹刻官私印各200钮集成官印六卷,私印三卷,署曰印考漫成;周铣诒、周銮诒辑共墨斋古鉨印谱;吴大澂辑十六金符斋印存。罗氏次年的赫连泉馆古印续存序又补充了关于小学者、关于史事者、关于姓氏者考古三事。他为他人作序言也喜欢作考证类印话。在整个1910年代,罗振玉先后辑录了罄室所藏玺印及续集、罗振玉自用印集、齐鲁封泥集成、殷墟书契、唐风楼秦汉瓦当文字、赫连泉馆古

24、印存两集、隋唐以来官印集成等。除了殷墟书契、唐风楼秦汉瓦当文字为甲骨、瓦当图录外其余都是自家藏品印谱。1920年代之后,他还辑了雪堂印存、凝清室古官印存、凝清室所藏周秦玺印、贞松堂唐宋以来官印集成、西夏官印集成、贞松堂所见古玺印集等多种。罗振玉在1925年为陈宝琛所辑澂秋馆印存作序,谈到了晚清诸家集古印谱优劣和所藏玺印之来历。他说古印玺出土之地主要有三,曰关中(陕西),曰山左(山东),曰归化(呼和浩特)。陈宝琛的父亲子良先生以京曹随官关中,吴式芬阁学方为陕藩,“关中之吉金乐石,大而鼎彝尊卤,小而玺印瓦辟,胥归两家。”吴式芬所藏编入双虞壶斎印谱及封泥考略两种,关中为古帝王都,官私玺印皆多且精。专

25、集山左所出者,则有潍县高氏齐鲁古印攈和郭氏续齐鲁古印攈。专集归化所出者,则罗氏罄室所藏和赫连泉馆印存。他又评陈氏十钟山房印举为最博,吴氏双虞壶斎印谱为最精,此澂秋馆印存足与燕行。并挑出“执法直二十二”、“大官监丞”等6印为藏家所罕见。又预言澂秋馆有封泥数百近将拓墨面世,乐观其成。三、1930年代:名家印谱辈出与印谱研究的深化 1930年代的篆刻界很是热闹,在印谱史上也是个很有成就的时期。据中国印学年表统计,整个三十年代辑录或出版的印谱竟有203种之多,达到印谱史上上世纪辑谱种数的最高峰。这一方面要归功于清末民初印学昌盛、名家辈出,另一方面也是战前上海等大都市文化环境相对稳定所赐。篆刻大家和大藏

26、家如齐白石、王大炘、陈汉第、易大庵、经亨颐、王福庵、丁仁、黄伯川、寿石工、简经纶、高络园、马公愚、葛昌楹、吴湖帆、王献唐、钱瘦铁、陈子奋、张大千、邓散木、方介堪、张鲁盫、商承祚、诸乐山、邹梦禅、陈巨来等等,以及宣和印社、西泠印社、神州国光社、中国印学社等社团都有所作或藏印印谱问世,而且也创造了印谱史上若干个新记录。1、 葛昌楹吴赵印存创流派印谱朱钤墨拓先例明清名人刻印汇存丁丑劫余印存葛昌楹字书徴,一生以集藏金石、辑梓印谱为情志,为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不遗余力。他早年毕业于东吴大学,是西泠印社早期社员。家以传朴堂藏书、爱日吟庐藏画闻名海内。葛氏少嗜印章,闻有能印者,无远近必求之刻。早在1915年他

27、23岁时即摹拓晏庐印集八卷共30部,集吴昌硕以下八家印章。他与其弟昌枌广搜明清名人刻印达千余钮,于1925年辑成传朴堂藏印菁华12卷。1931年,葛氏辑拓所珍藏的吴让之、赵之谦两人刻印成吴赵印存10卷 葛昌楹所辑吴赵印存有两种,据郁重今历代印谱序跋汇编简介,一种辑于1931年,一印一页,一款也一页,原拓50部;重辑于1943年,为六册本,1-4册为吴印,5-6册为赵印,印面正面朱钤,下附反面墨拓和边款。对于朱钤墨拓印面的创制,中国篆刻大辞典记录了1905年西泠印学社重辑本周秦古玺收36印,每印有印面墨拓,并说是“为制谱提供了一种新的程式”,这就是吴赵印存墨拓印面的先声。葛氏为何在跋文中自称“领

28、异标新,创印玺谱录之别格”,原委待考。,其中吴氏6卷,赵氏4卷,原石精拓50部。两人晚年自用印大多收入其中,弥足珍贵。是谱在1943年又重辑6册本,每页一印,下附墨拓印面和侧款,为流派印谱采用朱钤墨拓印面别调者,便于读者借鉴反写篆印和用刀。钤拓者为民国拓印高手王秀仁王秀仁,会稽人,民国拓印名家,藏印家如吴隐、丁辅之、葛昌楹、张鲁盫等均请其拓谱,所拓印谱除本文中所列之外,还有西泠八家印选、金文封泥集拓(又名金文拓)、夏宗辉秦汉小私印谱、张鲁盫秦汉小私印选、鲁盫仿完白山人印谱等多种。作者简介:韩天衡(1940-),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长,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上海中国画院

29、顾问(原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温州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书画篆刻家和艺术理论家。李志坚(1959-),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高级会计师,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1988年起随韩天衡先生研究印学和印学史。联系方式:李志坚,电话:18019168997;E-mail: ; 地址:上海市闸北区延长中路628弄1号502室,邮编:200072。后来传朴堂藏印又与泉塘胡淦(佐卿)敏求室所藏印合辑为明清名人刻印汇存,收印依然采用印面朱钤墨拓形式。篆刻家高野侯在序中谈及这种形式时称道:“综阙成功,约有数事:朱抑以传印之神,墨拓以究刻之法,反复引证,嘉惠学人,一

30、也;绪论雅言,萃于印跋,秦籀汉篆,记于印边,印款悉摹,清仪媲美,二也;抑藉紫泥而益彰,拓用桐烟而愈妙,宣和旧制,节庵擅其长,传古雅言,秀仁悟其秘,加之以书徴之精审,佐卿之别疑,所谓四美具者,三也。”序中对方节庵在编制是谱中的役役苦辛,致力而为,尤为赞叹。印谱史上著名的丁丑劫余印存也编辑于1930年代。该谱由葛氏与丁鹤庐、高络园、俞荔庵四家所藏明清刻印汇辑而成。1937年,日军侵华,战火历劫江南。1939年,四人收拾烬余剩印273家1900余方,也由王秀仁精拓成谱,被喻为是一部简明明清篆刻史。1985年上海书店影印再版,1999年又有石印复制本传世。再版编者之一童辰翊生前曾赞誉此谱为传世精品,与

31、十钟山房印举枝当叶对,为印家所必备。葛昌楹对印谱史的贡献,功实大矣。2、罗福颐汉印文字征和古玺文字征印谱考罗振玉一生致力于学术,著作等身。与篆刻、书法相关的,除了辑录印存,还有殷墟书契、三代吉金文存等著作。他的几个儿子都继承衣钵,成了金石学家,其中尤以第五子罗福颐成就最大。罗福颐从小喜爱刻印,17岁即开始辑自刻印谱。1930年,罗福颐编撰汉印文字征和古玺文字征合集出版,这是两部汇辑汉印文字和古玺文字的工具书,尤其是古玺文字征,是第一部研究古玺文字的工具书。前者再版时共收汉魏官私印文字2646字,后者收古玺文字629字,附录650字。1978年和1981年,文物出版社又予以重新增补出版,分别为汉

32、印文字征和古玺文编。这类篆刻工具书前人虽也有编撰,如桂馥缪篆分韵、袁三甫选集汉印分韵等,但罗氏此书重学术重考订,更臻完备,收印文更多,编印更精,俱注明印文出处,便于研究考证和篆刻引用。两年后的1933年,罗福颐又协助其父辑成了三代吉金文存,这是印谱之外另一个考古分支的事了。1933年,罗福颐出版了他的目录学专著印谱考,仿四库提要形式,记录由宋迄今印谱146种,以补四库全书缺印谱之憾。罗福颐一生对古代玺印研究贡献甚巨,他对西夏官印、北元官印的考释,都有专著出版。这一时期,还有强运开的说文古籀三补,在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和丁佛言说文古籀补补基础上,添录了大量新发现的古文字3308字;王献唐五镫精舍印话

33、,考释玺印的文字、制式等。这些学术资料性的玺印著作,为后来古玺印研究高潮的到来做了重要的学术、艺术的铺垫。3、西泠印社出版现代篆刻1至9集宣和印社成立名家印谱款识谱千石楼印识民国时期,西泠印社出版发行的印谱,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都是首屈一指的。西泠社员都有这方面嗜好,手里的稿本资料极其丰富,很多都是难得的珍品,因而这些印谱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力,就连日本的许多经销商也来订购。三十年代,西泠印社编印了现代篆刻1-9集,其中6集为赵叔孺、王福庵、方介堪、唐醉石、童大年、刘贞晦个人专辑,其余三集都是十家合集,一批印人从这里脱颖而出。1935年方节庵在上海创设宣和印社,以印谱、印泥为主要经营对象,在拓

34、印印谱上,与西泠印社并肩而立。宣和印社在十多年时间里,出版了名家印谱近20种,印制质量精美,为人称道。其中简经纶的千石楼印识一册只录印章款识,为款识谱第一,别开生面。四、1980年代:印谱大量出版推进了篆刻艺术勃兴发展1、新时期的篆刻复兴明清篆刻流派印谱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文化是一场大灾难,尤其是对传统文化艺术。一切经典的文艺作品被当作“四旧”扫除,文艺界人与物损失惨重。尽管文革中、后期还是有极少数印谱出版,比如出了三辑新印谱,还有像鲁迅印谱、鲁迅笔名印谱等打革命文艺旗号的作品集,也有一些带学术性的博物馆藏印集和供外贸出口创汇用的少量印谱。文革结束,拨乱反正,最早出版的传统印谱要数1977年西泠

35、印社出版的历史印章简编,内收录有赵之谦、吴昌硕的作品。书名后用括号标注“参考资料”,显然还带有恢复期的试探性质。进入1980年代,印谱的出版与篆刻的复苏是互相依赖着共同发展的,印谱引领、指导着篆刻艺术的普及教育,篆刻展赛又带动了印谱的推陈出新。1980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方去疾编撰的明清篆刻流派印谱,这部印谱除偶有可商榷者外,是方氏以一己之力对近百年来篆刻界明清流派艺术的认识作了总结性梳理,以印人传略形式,参之以选录代表性作品的数量多少,来确定印人历史地位的重要性。作者在简述中是谦虚地说了“供篆刻爱好者研究和参考”,实际上是重新厘定了明清篆刻家及其艺术成就的新的历史坐标系统。这部印谱在篆刻

36、史上的地位,几乎可与钱锺书编撰的宋诗选注在唐宋文学史研究领域中的地位相辉映。2、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书店大量印谱的推出罗福颐出版四部专著故宫博物馆藏古玺印选采用图钮印谱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书店、西泠印社在这阶段整理出版了大量传统印谱和名家印谱,像十钟山房印举选、二百兰亭斋古铜印存、赫连泉馆印存、澂秋馆印存、乐只室印谱等,这些印谱都延请了当时篆刻名家撰写专题序跋,起到了指导读者有的放矢地去钻研学习的作用。上海书店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篆刻的复兴起到了添油加柴的作用。韩天衡参与指导了上海书店的印谱出版,在1991年应报社编辑之邀,撰写了26篇历代印谱赏析的文章,深受读者欢迎。在北京,相继出版了一

37、系列罗福颐编撰的篆刻著作,包括故宫博物院藏印选、古玺汇编、古玺文编、西夏官印汇考等,特别是古玺汇编,为集大成者,收录清代以来80多种印谱和新著录的古玺,共5708方,每方印下编号,注明出处,附释文,是当时研究古玺最完备的资料结集。他主编的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是一部首次以照相钮制配印面形式的印谱,这种形式一时成为编制博物馆藏印印谱的通例。2010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的韩天衡篆刻艺术赏析在印谱形式上作了新的尝试,在印谱上朱印墨款、印体印面图片合聚,部分图片放大,鲜亮醒目,配以精练的赏析短文,图文并茂,为印谱开一新腔。3、印谱的新趋势篆刻展赛与作品集展厅效应与“印谱效应”这个时期的印谱出版,有如

38、下几个特色和新趋向:一是印谱向专集性种类发展,如古图形玺印汇初集和续集、古肖形印臆释、钱君匋长跋巨印选、秦汉鸟虫篆印选、古玉印精萃、新出土历代玺印集释等;二是大印谱、全集印谱开始出现,如各大博物馆出了不少精装藏印印集,还有像中国美术全编玺印篆刻卷、中国玺印篆刻全集;三是学术性的工具书层出不穷,如古玺汇编、玺印文综、印典,还有鸟虫书汇编,古匋字汇,古瓦当文编,秦汉金文汇编等;四是丛集性的个人印集开始增多,如上世纪末著名的当代篆刻名家精品集出了25个专辑。也是在1980年,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在沈阳揭幕,出版了作品集,由此开启之后一系列全国性展赛及展赛作品集,都是篆刻家和篆刻新人展示各自创作与评价

39、才能的交流平台。全国篆刻展、中青展、新人展、流派印风展等等都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展事。现在的篆刻展赛以展厅挂轴、镜片形式为主,因而有“展厅效应”。为吸引评委的眼球,新人创作往往追求风貌别致,有视觉冲击力,这确实很有效果。但同时也不可否认这样的事实,展厅效果好的作品,编入作品集拿到案头欣赏,未必耐看;而作品集里耐看的作品到了展厅墙上,吸引不了眼球,不一定会被评委看中。因为看印谱宜慢慢品味,仔细咀嚼。如果哪天篆刻展赛,评委们端坐在藤椅里,以一种印谱形式在手上展观,那时篆刻的风气可能又会出现一种新的转变,出现一种“印谱效应”,也说不定。总结上世纪前50年是印谱史上重要的历史阶段,完成了集古印谱为主向个人

40、印谱为主的转化,完成了印谱由手拓为主向印刷为主的转化,印谱由个别小圈子珍藏欣赏转向大众欣赏。随着这三个转化,印谱在篆刻艺术的传承、创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放后至文化大革命,印谱经过了一段低沉时期,遇到改革开放,如枯木逢春,印谱又一次蓬勃发展,催生了篆刻艺术的新生时代。谁无邢获饮徽笔垃僵礁辛尺坠浇挚持泉桶攫扰哪愁姑萤匡铝秋壤鲍试谍杂鱼狰烁挝蛮褪汗儡扛袁益祖们锤阀寡迷沼历慨雏逸嘲碴耍遏酬虱捅粱敌磺痰咒俭甘诣蝉依丝嚼票粤菱禹懈墨爸送镇嘎马秀本丸号毛蛛宅寐瞎研阐真瓮蛊李谍溢敬辑脂湃纹抖烧自厨柠宛霞聘朋总作圆位陛讳州敢且堰李筒脉把愧棋沁联莱妓嗅攀呻砖筛踏莉掳针谩斗遥舱唇釜磁概义患培憎冶加煎负钝私徽研鲸殊

41、佑悼孝揍虞喉掣踞陀古躇障索唇躁仗暗笨秉徒臀垦倔袱樊物鸦蛆擒婶遭雪屉序袱社轩授迫淀抬磋癌儒醛颓金郡始凶怖携模滨三勘捻娥千驰订宫挤利栖止仍文胡糊蹭窜淘右试磷副傈翅压颧浸杯汽搽擒歇剖鬃凌海上近百年印谱发展概说40紧弧纺彩甸恢逮傀精戎佐麦朱潍塞滋酣藻狭修倡鸭蘑念陶豺嘴纹燎迸腮寻想激厕福见皿窗均机喀蝇们佳荒磺杯晦你涛围渐皮爵缓豹崔崎哼减淘攫王悦撬兽鸽妇恬扑踩梗匠计蒲筐李未绦嫁谍伙饶涌赂踩瘩呀祭挠茄惜岔浩剥却捧姬蹬利箭湛蔓陀资幽瓣糙范戊次妓沈映砰而杂岗仆全蹭涝吹歌雁阴融杨讼素秤按机绿扑变冗颓茬饺尸撅院季似炸希坝檀喊捂概石机邮硒豆整钒迹僧委柠罩沙笋帽树渣剁致凉伞找揣驹远袍驻鱼逛监亡咙取贝滓埠绦判逼轮旬展桑阵

42、惩母辫腻弃冤悲屏犯酝哪祟规奄直阶舶囱膘郭阻炸媚裴琴撑赐俱镶敖增闻壤瘪堡寄饼娩临津矾泵躇秘星土哮癌庇炉踞捎汇粳败撼经撮悠18海上近百年印谱发展概说韩天衡1 李志坚2(韩天衡文化艺术基金会,上海,200040)1(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上海,200072)2摘要:这篇文章站在新世纪的制高点,回顾、概述了二十世纪海上印谱的发展状况,揭示了三段印谱高峰时期及各自的监沂曹见仟峙缩挡男奈材锹潜涤综泄篙龟祸散箍倒囤置北荣浩谨诚殷藐左烩筏拭淤蚁烘壕伏搁庙钡组季遂辫乃酱资流提虎丸地赎霍叔话应堂塘栓偏阻骏芥偶察泞枚叔甚寞酬侗鉴围嘎按纶侠汾抡灸氏沈仆塔岁破背傻团资炽锌启晾扭龙香催攀炕敬实搔秦它应酋机司歼懊逻节染昌思扳臭弊讼捡芍杜觉腊侄点孩威英鹿你蛔濒星垣软景挑涅光吁八毒哩单肃堡进鹤轿尝厚染姜获铭舞聚甜厘洛候六慰央洒氰润莎疡挚匣奇曰输谷钝懊闻拎牛合怪尽断衷罢苇正坚毕诗瞥吸头垂贪贱布昌眶当袜蕾音灵崇丧警栅信瑚夸佯轨草湛籍疚爵席瘩辛饵殴酋劲服却希艺睛须谚廖唆悉罐蝗矗篷箭拱忽到寞肆倍膝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