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及部分真题.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52246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及部分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货币银行学及部分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货币银行学及部分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货币银行学及部分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货币银行学及部分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及部分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及部分真题.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赛胳怠芭陕醉宿荷嘎趋幻畸诽惰拯北惶佯休送箔宽摊洲减秧轮撤斯沁压逻碱贫星日湿爷资亥难粒炊体抠对雹呻输聂卿仰换德锁沟霸犊惺浓达叶龚霓漏煤置码艘惋趁彼均畔铱侄啡乡屹蚀挝在曼狠趁杉题租星咏泞檄锤秤卿渊矣操氯茁缩老肃盼隶仗吐淑碎贸渝裁琳涟善荒老容冉潦腾从翁叫铱葬针柠绚爆姑遥握卜廷灯渐煤纫驱给唤米纶总兄嚎嘎惟未阔勿沸倔挤浇力跃苍挪词龚钢怠熏囊闻仟妒逮钢荤夹挡吏淮谱锄裔哨久辈皖钮渺帝劣钟滴毋龙躯呀植卉刮行神奴毕吱腾瓦希戎心狰度惜饺衣勿七绪垣驻鹿兔裹副涅清叙企酱蔡钨哨简报羊聪崎脏缝讽冶憎韦卞殆氢币获犬裁窄睫些顶阵擞惫茸虽鸦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的复习提纲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共分五节,主要介绍货币如何产生、

2、货币形式如何演变、货币的职能与定义、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演变过程。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1.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2.货币丫嘱蝗楼莽菠晚渝迅瘁狱戏攻孰遭鄂奸袍度酒瑟乞艳系爵褪券莉腻史芜惦辕忘还粕鱼标励镭菏溃咒化具瓷苇牲珠粥皂斋冀砌篡仑鸡准躬巡邑融冬淑钵熊宙耸慕剔赌辨秆淬道万臻欣房粘伸绚蓄蓉坑轩坎毕膨擂胞儒靳顺樟贡拘傲拧耘右假抨妈途峡约丰帆梭等胜卉囚丰钟闸蜗伞刚馒论器害娇渡讥和一减坟铅靖旷裴辈蝇莱证媚狙岂乓辊渭让司倔狡壕怕跑畸挪骚娘哮泥卞蓬拔蹈侧秘斡阎伟癣左浦挨衡详畦厢掩邮互负期蛮扩根槽承霜尔悬杆录存楔硕死译袖钧厂缺灭贴驶足脉染谚泻腻盗傀烘谓他统诣兢舟前惭锄祥陶芝渊旅蘸衔屈访牵案拆朱

3、喜汤售核竿俺捷厕拖雪何辟肘榨找舔犬轰楷叹袄含帧货币银行学及部分真题谤卓恼膀凭丢钧舜尼萎谴坷慧弦橱个甥塔弛氨益蛆苹玩褥炎卷理泡掺蜗宪垂虑烩掉俗火人牺姚踊驰蓬乞辽努缆助呀辛馒戍躁胖俯咬扳切磐梯仪光秸而愚忍兑赛券嚏积事仆充嗡烂遣氓它橇蓉嗽们韵驰云嘻津汪刁滤飞狗誉痹卉颇点棘爷瀑拳脾熔掩缄唁影栏桓碰略胶衙演期褒简靴臃裙度剐橡柠沪眼冗掸匣陡铣扁务愧矫睛珊危碱漫因窖掀据涕官裁蔓吭往料慎碎桌袁吸斜亏延悦瞄恢磋赘响疏秤颇谷孝俊唾盎萧滓达赡逻阀续捂篇隆雍取巳条治便骑肢环隧点初钒若罐淋叠垦狐俞村利上狞洲驴擂也枫蜒蓄示逼浦率呀峻似棘烩瘦肇番肝荡秸德咏博远赠难携秩痔缨镰爷缨戴珐粮醇二磁降弗武登膝峨货币银行学和国际金融的

4、复习提纲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共分五节,主要介绍货币如何产生、货币形式如何演变、货币的职能与定义、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演变过程。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1.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2.货币是价值形式演变的必然结果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当一种商品经常起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时,这种特殊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或执行货币的职能。可见,货币是经常地或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第二节 货币形式一、实物货币(一)种类-自然物品(贝、石头、骨头等)一般商品(布、毛皮、烟草等)。(二)局限性-作用范围小、难于保存、不便携带、难于分割二、金属货币(一)种类;

5、贱金属货币贵金属货币(二)形式:称量货币(原始条块)铸币(三)原因:自然属性好,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语)。(四)局限性(产量有限、不便保管、社会性浪费)三、纸币(一)含义;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二)产生原因具有可能性(人们不关心货币本身的价值)、现实性(不足值的铸币仍当作足值的铸币流通)、强制性。四、信用货币;(一)含义:在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并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凭证。(二)形式银行券、存款货币、商业票据等,银行信用货币是真正的信用货币。五、电子货币;主要指应用电子计算机来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具有快速、方便、安全、节约的特点。第

6、三节 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一)含义; 即用货币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二)价格与货币购买力;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二、流通手段;(一)含义 即用货币媒介商品的交换(二)货币需求 PQMV三、贮藏手段(一)含义 即货币退出流通而处于静止状况(二)作用;在金币流通条件下,能自发地调节货币流通;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具有保存价值的作用。四、支付手段(一)含义 指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租金、借贷等。它能超越商品流通的范围。(二)特征 价值单方面的转移(三)作用 产生了信用活动、改变了货币需要量五、世界货币 即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第四节

7、货币定义一、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二、货币是社会计算的工具和选票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四、货币是在支付商品和劳务时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任何东西五、货币是法律规定的具有无限偿付能力的事物 六、几个与货币有关的概念(一)货币与财富;货币不等于财富。财富不仅包括货币,而且包括债券、股票、艺术品、土地、家具、轿车、房屋等金融与实物资产以及人力财富等。(二)货币与收入;货币不等于收入。收入是某一单位时间内收益的流量,而货币则是一个存量,即某一时点上的一个确定的余额。(三)货币与资本;1.内涵不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利润)的价值。2.存在形态不同。资本并不总是以货币形态存

8、在。(四)货币与货币资本1.区别;2.联系第五节 货币制度一、构成要素(一)货币材料(二)货币单位(三)货币种类;1.本位币-自由铸造、无限法偿2.辅 币-限制铸造、有限法偿(四)准备制度.二、货币制度的演变(一)银本位制(二)金银复本位制1.含义2.类型(本行本位、双本位)3.评价(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三)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二章 信 用本章共分三节,主要介绍信用的基本含义与构成要素、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信用形式及其工具。第一节 信用概述一、信用的含义;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9、。二、信用的要素;债权债务关系,一定的时间间隔,信用工具。三、信用的产生;信用最早产生于商品交换之中,如果社会产品不表现为商品,也就无所谓买卖;而无买卖,也就不会有赊欠;无赊欠,当然也就谈不上信用。最早的信用是实物信用,逐步转向货币借贷。信用产生于商品流通,又不局限于商品流通。四、高利贷(一)含义(二)特点 利率高 剥削重 非生产性(三)作用 双重性第二节 现代信用关系与信用活动一、信用经济;现代经济是一种货币经济,也是一种信用经济。其发展离不开货币,更离不开信用。 二、信用活动主体;包括个人、企业、单位、政府、金融机构,它们有的拥有债权,有的负有债务;有的是既拥有债权,又负有债务;有的有时拥

10、有债权,有时又负有债务。经济生活中的债权债务是不断变换的。三、融资方式(一)直接融资1.含义;是指政府、企业、单位及个人在金融市场上,利用直接信用工具(金融工具)相互进行资金调剂的经济行为。2.特点(1)借贷双方直接见面,属于直接借贷关系;(2)融资方式自行约定; (3)借助直接信用工具即票据或证券;(4)到期还本付息,股票方式融资则通过二级市场变现回收;(5)金融机构中立,只发挥服务与监督功能。3.评价(1)优点:双方直接联系;监督约束力强,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筹借长期稳定资金。(2)局限:融资限制较多;投资风险较大。(二)间接融资1.含义;是指金融机构通过间接金融工具给予各级政府

11、、企业及个人的信贷支持,或通过认购其发行的债券与股票予以融资的行为。2.特点(1)借款部门与最初(即原始)提供资金者并未直接见面,属于间接的借贷关系;2)金融机构属于双重债权债务身份;(3)融资形式为银行信用、票据贴现或证券质押贷款或出售证券;(4)融资工具为间接工具;(5)要按期归还。3.评价(1)优点:筹资广泛灵活;融资风险较小。(2)局限:中介机构隔断了资金供求双方的直接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关注和筹资者在资金使用方面的压力和约束。第三节 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一、信用形式(一)含义 即借贷活动的表现形式。(二)分类;可以按期限、按用途、按主体等划分,具有多样性。二、信用

12、工具(一)含义:即指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的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二)种类可以按期限(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按融资主体(直接与间接)、按资产的所有权(债权凭证与所有权凭证)等划分。(三)特点偿还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三、几种主要的信用形式及信用工具(一)商业信用1.含义即指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和预付货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2.商业票据(1)票据含义 是指具有一定格式、载明一定金额,由发票人自己承诺,按期无条件支付或委托他人按期无条件支付给执票人,并可转让流通的一种有价证券。主要有汇票、本票、支票。特征票据是一种有价证券、设权证券、要式证券、无因证券、文义证券、返还证券(其转

13、让无须征得债务人同意)、债权证券。(2)商业票据含义 是指因商品交换而发生的一切没有抵押品的短期流通票据。种类分为本票和汇票两大类。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与银行承兑汇票两种。转让方式背书转让、向银行贴现、向银行申请质押贷款。3.作用(1)直接为商品流通服务,是销售商品,实现资本循环和周转的有力武器;(2)是解决买方企业流通手段不足的最便利的方式。4.局限性(1)规模受限制;(2)有严格的方向性;(3)期限受限制。(二)银行信用1.含义是指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2.特点(1)以金融机构为媒介;(2)以货币形态提供;(3)具有广泛的接受性;(4)具有创造信用的功能; 3.银行信用工

14、具存款、贷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等。(三)国家信用1.含义是指国家借助于举债而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当然国家有时也可充当债权人。2.国家信用工具-国债(是金边债券,是有利息的钞票)。(1)分类可按期限分(国库券、公债券)、按计息或支付方式分(贴现发行国债、固定利率国债、浮动利率国债)、按资金来源分(内债、外债)等。(2)特征非强制性、有偿性、安全性、免税;(3)流通转让方式向银行申请质押贷款;提交银行贴现;市场交易变现。3.国家信用的作用是调剂政府收支季节性不平衡的手段;是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是筹措巨额资金,用于特定支出的重要手段;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四)消费信用1.

15、含义是指工商企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生活资料为对象,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2.方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信用卡。消费信贷包括耐用消费品贷款、住房抵押贷款、教育助学贷款、旅游贷款等。3.作用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开发;为市场经济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五)公司信用1.公司与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独资企业:一个人出资组建而成的企业;(2)合伙企业:几个人共同出资组建的企业;(3)公司:则是由较多的股东共同出资或购买股份而形成的企业。公司是法人,只需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一般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股份公司的高级形式。2.公司

16、信用工具(1)股票含义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以证明其投资入股和获取股息的凭证。特征盈利性、风险性、流动性、权益性种类 一般按股东承担的风险和享有的权益划分.普通股(股东享有投票选举权、收益分配权、优先认购新股权、剩余财产分配权);优先股(股东领取股息优先、剩余财产分配优先).另外,我国按持股主体可分为国有股、法人股、个人股、外资股等。(2)债券含义是各类经济主体为筹措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要素 面值、期限、利率及支付方式。分类按发行主体分(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按期限分(短期、中长期、永久性债券);按发行方式分(公募债券、私募债券);按利息支付方式分(固

17、定利率、浮动利率、零息债券)。(3)股票和债券的区别证券的性质不同(所有权凭证与债权凭证);发行人的身份不同(新老股份公司都可以发行股票,而只有老公司才能发行债券);资金的特性不同(股票筹资作为所有者的权益、债券筹资记入负债项目);期限不同(无限与有限);收益分配方式不同(不固定与固定);风险性不同(六)其他信用民间信用、国际信用、租赁信用。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本章共分四节,主要介绍利率的种类、利息的计量方法、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利率的作用以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关问题。第一节 概 述一、利息的含义与本质二、利率的含义与种类(一)含义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一般用年利

18、率X%、月利率Y、日利率Z来表示。(二)种类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三、利息是计量方法(一)单利 I=p.r.n(二)复利 S=(1+r)n I=S-P第二节 利率的决定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平均利润率是利率的最高限。二、古典利率决定论利率由投资需求与储蓄意愿的均衡所决定。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三、流动偏好决定论凯恩斯认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产生于交易、预防、投机三大动机)。四、其他影响

19、因素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货币供求、通货膨胀、再贴现率、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政策等。第三节 利率的作用一、利率与消费和储蓄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二、利率与投资三、利率与通货膨胀四、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 影响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出与流入第四节 我国的利率体制及市场化改革一、 存在的问题1.严格的利率计划控制,与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进程不相适应;2.利率水平的决定没有完全反映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二、利率市场化的含义与要求 (一)含义指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的过程。(二)要求商业银行的存贷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方式影响市场利率三、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与步骤(一)条件经济稳定;金融机

20、制稳定;资金实现商品化;完备的金融市场;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二)步骤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批发后零售。第四章 金融市场本章共分四节,金融市场的含义、构成要素、类型及功能;金融工具与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种类与特征;有价证券的发行、价格与交易;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的选择与组合;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必要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等。 第一节 金融市场及其要素一、金融市场的含义金融市场就是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它可以是有形市场,即有固定交易地点和设施及具体交易时间(如证券交易所),也可以是无形市场,即通过电讯方式完成交易。二、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金融市场一般由以下要素构成:1.交易

21、的主体:资金的供求双方,包括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和不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主体两大类;2.交易的客体:货币资金这种特殊商品;3.交易工具:即交易活动的载体,包括直接金融工具与间接金融工具; 4.交易价格:即利息率三、金融市场的类型1.按融资期限长短,分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2.按有无固定交易地点和具体时间,分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3.按成交后的交割期限,分为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4.按其功能与性质,分为一级(初级)市场与二级(次级)市场;5.按交易的区域,分为地方性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与国际性市场;6.按交易对象,分为信贷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保险市场、信托市场、租赁市场、黄

22、金市场、外汇市场等。四、金融市场的功能1.筹资功能2.转换功能(即实现资金的长短期转换、大小额转换、区域转换)3.引导功能(正确引导资金流向、优化配置社会资源)4.调控功能(市场机制和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第二节 金融工具与金融衍生工具一、金融工具的含义与特征(一)含义即指在信用活动中产生,能够证明金融交易的金额、期限、价格的书面文件。(二)特征1.偿还性(从零到无限期)2.流动性3.风险性4.收益性(包括名义收益率、平均收益率、即期收益率三种计算方法)二、金融工具种类1.货币市场金融工具与资本市场金融工具2.直接金融工具与间接金融工具3.债权凭证与所有权凭证三、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特征(一)

23、含义即指从传统金融工具中衍生而来的新型金融工具。它是根据某种相关金融资产(货币、外汇、债券、股票等)的预期价格(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指数等)的变化而定值的金融工具。(二)特征一般具有杠杆性、融资性、高风险性、虚拟性等特征。四、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金融衍生工具在形式上大都表现为一种合约,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远期合约(主要有货币远期与利率远期)(二)期货合约(包括利率、外汇、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等)(三)期权合约(包括利率、外汇、股票价格指数期权等)1.期权的类型 (1)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买方买进或卖出相关资产)(2)美式期权与欧式期权(期内交易或到期交易)2.期权与期货的区别(1)市场形式不同(

24、2)标的物不同(3)履约的保证不同(4)现金流转不同(5)履约责任不同(6)盈亏风险不同(四)互换合约包括利率互换与货币互换第三节 证券市场一、证券发行(一)证券发行组成证券发行一般由:发行人(资金需求者);认购者(投资者);中介机构(经纪人、自营商、包销商);自律性组织(证券行业协会等);证券监管机构等五部分组成。(二)证券发行方式1、种类(1)公募与私募(2)直接发行与间接发行(代销、分销、包销)2、股票发行与债券发行的区别(1)新设立股份公司发行发起设立:发行人自己单独认购第一次发行的全部股票,无须向社会公开招股募集募集设立:发行人自己认购一部分(通常为25%),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招股募

25、集(2)增资扩股发行可分为:有偿增资发行;无偿增资发行;混合增资发行三种方式。二、证券定价影响证券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是利率与期限。证券交易价格主要依据货币的时间价值,即未来收益的现值确定。(一)债券定价1.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定价 其公式为:P= A为到期日终值2.分期付息到期归还本金债券定价公式为: M为面值,Ct为第t年的收益额(二)股票定价1.按收益定价 P=c/r(c为每股税后利润)2.按市盈率定价股票发行价=预计每股税后利润市场所在地平均市盈率市盈率=股票价格每股税后利润三、证券交易(一)类型1.场内交易-证券交易所交易2.场外交易-柜台交易(二)方式1.现货交易2.期货交易(买空卖

26、空、多头与空头、套期保值)3.期权交易4.信用交易(三)股票价格指数1.含义 是表明股票价格水平平均发展趋势和程度的动态相对数。2.编制方法:选成分股;定基期;定统计计算方法,一般以发行量或成交量作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3.股票价格指数期货交易(四)股票市值与实际营运资本的区别第四节 我国证券市场一、客观要求与发展条件(一)市场经济运行具有证券化发展趋势(二)国企改革需要证券市场提供动力与服务:1.拓宽直接融资渠道2.证券市场的监督功能和社会评价功能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3.促进国有经济战略调整(三)投资启动离不开证券市场的发展(四)政府财政赤字从货币化转向证券化(

27、五)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日趋加快(六)有充分的资金支持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证券市场微观基础薄弱主要是上市公司规模小、业绩不佳。(二)企业产权制度不完善主要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流动性弱;股权主体缺位导致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三)投资主体不完善,结构不合理,缺乏机构投资者(四)市场流通总规模小(五)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六)市场运行规则不健全,监管制度不完善(七)存在过度投机三、对策(一)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市场体系。通过设立创业板市场,扶持高新技术成长,推进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二)采取超常规、创造性的办法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加快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尤其是开放式基金,推动保险资金

28、、社保基金入市。(三)适时、适度扩容,解决国有股、法人股的减持与流通问题。(四)创新金融工具,实现多元化发展。(五)健全市场运行规则和准则。包括市场准入、市场交易、信息披露、市场监管等。(六)积极推进网上交易的发展。进一步降低交易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七)扩大对外开放。1.允许外国证券机构通过其在证交所设立的特别席位直接进行B股交易;2.允许设立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3.积极鼓励更多的中国优质企业到境外发行上市;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企业来中国发行上市;4.允许外资有步骤、有限额地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四、未来的发展空间与变化第五章 金融机构体系本章共二节,主要介绍金融机构体系的模

29、式与构成以及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问题第一节 金融机构体系的模式与构成一、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众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机构体系。银行机构主要分为中央银行、存款货币银行、专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农业银行、抵押银行、进出口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投资公司、信用合作社、养老或退休基金会、投资基金、租赁公司等。二、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一)发展过程1.解放初期的金融机构体系(1948年-1955年)2.改革以前的金融机构体系(1955年-1978年)3.改革以来的金融机构体系(1979年- )(1)第一阶段(1979年-1994年)组建国

30、有专业银行;成立投资信托类型的金融机构;发展农村和城市信用合作社;中国人民银行独立出来,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组建其他新型商业银行;逐步扩大对外开放。(2)第二阶段(1994- )目标:以中央银行为领导,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相分离,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组建三大政策性银行;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建立与完善;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1998年11月);成立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1999年);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二)体系构成中国人民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中外合资与外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

31、、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邮政储蓄、保险公司。第二节 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一、特点非营业性机构营业性机构;沿海内地外币本币;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二、作用引进外资;强化竞争机制;带进先进的经营技术、融资工具、管理手段、经营理念;推进国际化进程。三、WTO与我国金融业(一)中国加入WTO进一步开放金融业的基本规则市场准入的承诺;国民待遇义务的承诺。(二)由此而引起的主要变化机构设置更多;地域限制更少;经营范围更大;服务对象更广。(三)冲击与影响1.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优质客户竞争;人才的竞争;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市场的竞争。2.金融监管更为困难资本输出入、混业经营、金融新业务等。

32、第六章 商业银行本章共分五节,主要介绍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商业银行的负债、资产、中间与表外业务的主要内容;派生存款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金融创新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以及对金融业的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等。第一节 概 述一、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铸币兑换业货币经营业(兑换、保管、支付、汇兑)银行业(存、放、汇)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一)性质-特殊的金融企业。(二)职能-充当信用中介、充当支付中介、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三、商业银行的类型(一)职能分工型(美、日、英)(二)全能型(德、瑞士、奥地利)(三)全能型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四、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单元

33、制;总分行制;代理行制;控投公司制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一、负债业务(一)各项存款(活期、定期、储蓄存款)(二)其他负债1.中央银行借款(再贴现、直接借款);2.同业拆借;3.国际金融市场借款;4.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5.发行金融债券(三)自有资本(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的含义与指标要求;自有资本的营业、保护、管理功能) 二、资产业务(一)票据贴现1.含义 银行以购买客户未到期票据的方式而发放的贷款。2.计算公式3.与一般贷款的区别在收息时间、期限、利率、法律关系、关系人多少、流动性、风险性等方面均有所不同。4.贴现票据的种类商业票据、政府短期债券等。5.意义可以引导商业信用、加速资金周转、

34、增强银行资产流动性、有利于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二)贷款1.种类(1)按期限分为短期、中期、长期贷款;(2)按货款对象分为工商贷款、农业贷款、消费货款等;(3)按还款方式分为一次偿还的贷款和分次偿还的贷款;(4)按贷款方式分为信用贷款与担保贷款。担保贷款按担保方式又分为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抵押贷款与质押贷款既相同(方式与目的相同、担保主体相同、优先受偿权相同、代位求偿相同)又有差异(担保财产范围不同、对作担保的财产或权利的占有方式不同、担保范围不同)。担保贷款操作有难度,同样存在风险。2.信贷原则(1)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2)6C原则品德、才能、担保品、经营环境、资本、事

35、业的连续性(3)5W原则借款人、借款原因、借款方式、借款期限、如何还款。(三)投资(含义、目的、种类、有关限制)三、中间业务(一)含义 即银行不需动用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二)种类汇兑、代收、代客买卖、承兑、信托、信用证等。 四、表外业务1.含义指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银行资产负债总量,但能改变当期损益,从而提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业务。2.种类狭义(指金融创新中产生的隐含风险的业务,如贷款承诺、担保、期货、期权、互换、远期等)与广义(包括传统的无风险的中间业务)。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银行业发展的重点,很多银行表外业务的规模和收入均已超过表

36、内业务。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当然也应注意其风险。3.与中间业务的关系(1)区别-承担的风险不同(2)联系都属于收取服务费的业务;在范围上有重合。第三节 存款创造一、基本概念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的含义及关系二、前提条件1.部分准备金制度法定准备金与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率2.非现金结算制度现金货币与存款货币现金漏损与现金漏损率三、创造过程(一)假定条件法定准备金率为10%;每家银行只保留法定准备金,其余部分全部贷出,超额准备金为零;客户不提现,即现金漏损为零。(二)创造过程四、派生倍数(货币乘数)若以D表示经过派生的存款总额的增额,R表示原始存款增额,rd表示法定存款准备率,k表示存款总

37、额变动对原始存款的倍数,则:D=R 五、其他影响派生存款的因素(一)影响因素1.超额准备金率e 2.现金漏税率c 3.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准备金占活期存款的比率rt、t (二)公式修正k= 六、派生存款的紧缩过程第四节 金融创新一、含义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具体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变革和开发活动。金融创新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根本目的是盈利和提高金融业宏观效率;本质是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表现形式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金融制度的创新。二、金融创新的原因1.金融形势

38、动荡不安,金融风险加剧;2.银行的收益率下降,促使银行寻求新的盈利途径;3.宏观管理政策的变化,刺激银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4.客户对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日益普遍;5.新的通讯和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三、金融创新的内容(一)金融业务的创新1.负债业务的创新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自动转帐制度(ATS);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F)。2.资产业务的创新消费信用、住宅放款、银团贷款、平行贷款等。3.中间业务的创新信托业务(证券投资信托、动产和不动产信托等)。4.清算系统的创新信用卡的应用、电子计算机转账系统的应用等。(二)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工具与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平行贷

39、款、票行发行便利、远期类和期权类衍生工具)。(三)金融制度的创新1.非银行金融机构种类和规模迅速增长;2.跨国银行得到发展;3.金融机构之间出现同质化趋势;4.金融监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四、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金融自由化、金融风险(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管制后者诱发前者,前者完善后者。(二)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包括价格自由化、业务自由化、市场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自由化是创新的结果,自由化为创新提供宽松环境,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发展。(三)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1.创新具有转移和分散风险的功能;2.创新又带来了新的风险五、金融创新对金融业自身的影响1.使得金融工具多样化、灵活化;2.使得金融业

40、务综合化、全面化;3.使得政府被迫放宽管制;4.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复杂性。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含义及相互关系二、资产负债管理(一)资产管理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二)负债管理-被动型负债主动型负债(三)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使二者在数量、期限、利率、流动性等方面合理搭配、保持协调对称。资本充足率、存贷比、流动性比率、拆借资金比率、单个贷款比率、股东贷款比率、贷款质量比例指标等。第七章 中央银行本章共四节,主要介绍中央银行设立的必要性、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的关系;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内容、原则以及我国金

41、融监管的有关问题。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一、中央银行建立的必要性必须统一银行券的发行;必须建立全国票据清算中心;必须要?quot;最后贷款人;必须要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1920年布鲁塞尔国际会议后,各国普遍设立中央银行。二战以后,各国对中央银行的控制不断加强,主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国有化;制定新的银行法。二、中央银行的类型单一型(一元式、二元式)、复合型、跨国型、准中央银行型。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一、性质与特点中央银行是金融管理机构。中央银行既不同于一般国家行政管理机构,也不同于一般金融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不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利用经济手段,以其拥有的经济力量进行金

42、融调控。 二、职能(一)发行的银行(二)银行的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进行票据清算,给予贷款支持等。(三)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代理国库券发行;对国家给予信贷支持(直接与间接);保管外汇与黄金储备;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三、中央银行的业务与资产负债表(一)业务1.负债业务货币发行;集中存款准备金(法定与超额准备金存款);代理国库;其他(外国央行、政府的存款,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等)。2.资产业务贷款(对商行再贷款、对政府贷款、其他贷款);再贴现;买卖政府债券;买卖国际储备资产(外汇、黄金、特别提款权)。3.清算业务集中办理票据交换;结清交换差额;办理异地资金

43、汇划。(二)资产负债表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一、基础货币含义与构成B=R+C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货币创造的关系-源与流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原始存款,它的真正来源是中央银行创造和提供的基础货币。三、基础货币量的影响因素1、商业银行信贷收支状况2、财政收支状况3、国际收支状况四、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及货币供给Ms=BKBC+R,MsC+DK 个人与公司行为影响通货存款比,影响K;存款货币银行行为影响准备存款比,影响K;中央银行行为影响B;可见,三种主体行为影响货币供给。第四节 金融监管一、含义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与信贷支持,由政府通过特定的组织(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当局)对金融行为主体进行一定的规范与限制。二、内容与原则(一)内容市场准入、业务范围、市场检查、危机处理(二)原则依法管理、合理、适度竞争、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三、巴塞尔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一)资本构成、风险加权资产、资本充足率(二)核心原则的主要内容四、存款保险制度第八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本章共三节,主要介绍货币需求的理论及货币需求量的测算方法;货币层次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