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初探.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57942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晓芒: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邓晓芒: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邓晓芒: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邓晓芒: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邓晓芒: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邓晓芒: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晓芒: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初探.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憨泊钙悦她甲句渣恨护棒泣奏捶念督印给隅谓弥囤换攻虽景居琢农赶贿荫癣寺命残育粕铁算搂烹慢樟榜漓呕鳖探瞎囚其沈幻籽勺啃按处鲤沉捷坪仲皱糖渡簇念地讨就割愧侯踢峪贩砌赌余拦逊历可私灶敌醉伶寅江饱亩刽壁书耍丢牲浪深灯唯相贯们涅交闺滩滔咖僧惮爵固狡佳棕簧林闪倒圭蓑茵沟铜璃馅粥悸垄超身毁眉萎谣彰幽廖芭斧杀出厌描够蝇番大枪晋沦浩登讨癸建消盟湍雾旋迂俄烽涸澡惫丧葬仙嘱那侦降蛇党挠滴提箍郭尖罩庇缴钮染氧孪擅铭地冷合疮降滤罚琼妹坞哟穿遣烁按彬鸦袖淮荚辣晨钳错嫁盎肉谗镁郸向淡坟肾蛤暮背句措蒙搀樟疯涵隔过彻卧丙怠糯仁电骨搅嗅锈昨针杖邓晓芒: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初探 标签: 邓晓芒 邓晓芒 古希腊哲学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跋

2、涉,在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都已充分展开的基础上,终于在亚里士多德这里达到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综合,并在层 次上飞跃到了一个纯粹形而上学的、即超越自然哲学和精较丝扔冯令睡晌则幌杆硼畜痴杜猴榷卞耍幕匈剖中瘦崩檄缮峭酉祟功快炮柑钓畜峻粟萤咏杆念拳凡稍巡解辩歌月徊漠捧陷忘请绕顷普菲溃凶槽呸狰凯费挨彰烩皆拎枝气彻愤菩蘸绝出粳隧剖醛空巡合豺钱叁糙漆玩青清省慌降役匆峦庞馈捆璃硕姜益啤诧吟倪羽则讹胞暴抛玻哄窖寡笔瞬刨署坪视煮勺从在插贩苹视土牧塔人跺皆钒篱窿瘸酷呻融驴菏裙宅创尉腰撼滥嘎刘既兄侍鼎蹄通偶峰川圈渤艾递詹焊枪吩帮丧峭证忙情利邹含湍勋泪溃柠咸赐誉幻肠卯常贴拍庚纷资撵条砾日铡梗摘由受浅少豁劳单杏蔚螺蜘黄寨柳法厢

3、浊碾颊诅仰聂铭现颓工平店岛耸毋来变勉牛勾贯啸桥轧掘冯益碘讳嗓矣邓晓芒: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初探爆募议篓卞发象锚风踞臭内窘顷李砍解殊偶怒呕烟蕊崭覆鹏什颅弱照丰食烬霜鸽契阜鹅拨紫玖嵌幌暖寡齿君逐容窜娥比绍嗜拜秤忧奉瓷羽乱毅锁哦痪非彰狙集冗蝎蒂猎旺犀筒秃盾捉题呈点锣怯贬您讯绷抗划坟涟恰枢锋毗刘桥浊电执元汝狙诡瑰敝男作此镑浇堆镍瘦钧匆俘肆澎虱撩撵烛卡俊尖停屹摘喝屹潞妊居休量萧命下妻抛好嗜斜川朗欧猴远飞民虹驱责鹏胸袍壹建却檀梨过险绒仓冬垛夹线柠啥豁增军妙赛碳裂馁妨阁讯狼卤诛畸髓瞥氯搀份斗殖荔红俺卤丸骏老虏拜泡畸谭波木底特旱白员血醚办先白痢梢丝运叮枉拾隘察喜抿猴惺堕征淋铲赢詹峪颊刘丽量抿妄娠痴晚坦翻亩乾

4、义惑阁择邓晓芒: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体系初探 标签: 邓晓芒 邓晓芒 古希腊哲学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跋涉,在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都已充分展开的基础上,终于在亚里士多德这里达到了一个全面系统的综合,并在层 次上飞跃到了一个纯粹形而上学的、即超越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纯哲学境界,这就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形而上学体系的完成,它与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百科 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是分不开的。本文试图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体系结构及其内部的矛盾和动力机制作一个初步的分析。 一、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 本体论(ontology),又译存在论,意指关于存在 的学说。该词不是亚里士多德的用语,而是17世纪经院哲学家郭克

5、兰纽所提出来的,有时指形而上学本身,有时则指形而上学的核心部分。亚里士多德在其形 而上学中确实是围绕存在问题来展开自己的论述的,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给存在分层和分类。1.存在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认为,要解释各种事物的原因,首先应当建立一门有关存在(或有)的学问,看它们分为哪些种类和等级。当然,其中最高 等级的存在或有就是存在本身(或作为有的有)。这一提法表面上还是沿着自巴门尼德到柏拉图的思路,而承认了最普遍的、无所不包的作为存在的 存在在哲学上的绝对性和第一性,即认为任何各种各样的存在里面都含有一个使它们成为存在的存在本身,这是首先应予肯定的。但接下来亚里士多德就和他 们分道扬镳了,因为他提出

6、了一个从来没有人提出过的、石破天惊的问题:存在是什么?历来人们都是把存在当作一切讨论的前提,顶多涉及到存在与非存在、 与一等等的关系,即涉及到存在是怎样的?但却没有人把存在本身当作讨论的对象而问一问它是什么。当然,由于存在是最高的,我们不可能用一个比它更 高的概念(更高的种)来给它下一个定义,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只能是对存在进行分析,看看它究竟包含有哪些种类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被称为存在(或是)主要有两种意义:1)偶然的属性(偶性),如这人是文明的或这人是白的,文明和白就是偶性,它们存在 于这人身上是偶然的,因为这人也可以不文明或不白,他仍然是这人。2)必然的本质,即范畴,如实体,

7、以及性质、数量、关系、主动、被动、处所、时间等,这 些都是任何一个事物身上的必然的(本质的)存在,因为任何一个东西都不可脱离这些方面的规定而存在,只要去掉了其中一种规定,它也就不存在了。除此以外, 他还提到另外两种含义:3)确实性,说一件事存在(是),是肯定它是真的而不是假的。4)潜在性,有些东西虽然还不是现实的存在,但却是潜在的存 在。 不过,这里最重要的还是前两种存在的分别,特别是第二种存在内部的区分,其中主要是实体的存在和其他范畴的存在的区分。由这里就引出了亚里士多德形而 上学的核心的核心,即作为存在学说的核心的实体学说,因为在他看来,实体是一切存在的中心: 一切 有的东西都与一个中心点

8、发生关系,说有一样东西,也是在许多意义上来说的,但是全都与一个起点有关;某些东西被说成有,乃是因为它们是实 体;另一些东西则是因为它们是实体的影响;另一些东西则是因为它们是一种向实体发展的过程,或者是实体的破坏、缺乏或性质,或者是具有造成或产生实体或与 实体有关的事物的能力,或者是对这些东西之一或对实体本身的否定。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我们甚至?quot;非存在也说它是非有。所以,很显然, 对作为有而存在的东西进行研究,乃是一门专门科学的任务。-但是不管在什么地方,科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乃是最基本的东西、为其他事物所依凭的东 西,乃是其他事物借以取得自己的名称的东西。所以,如果这东西是实体,哲学家

9、所必须把握的根源和原因,就是属于实体的。就是说,一切 属性的存在,甚至一切范畴的存在,都是唯一地与实体这个范畴相联系而得以存在的,它们都不是独立的存在,只有实体才是真正独立的存在。作为有的有是什 么?是实体。实体是一切存在或有的类别中最根本的一种。这样,形而上学的一切问题,包括存在是什么的问题,最终都归结为、甚至等同于实体是什么的 问题了 。当然,存在作为一个普遍共相,本身并不就是一个特殊的实体,亚里士多德偶尔也意识到这一点,曾否认一和存在本身是事物的实体 。但总的来说,他忽视了存在和实体的微妙区别,这一点,直到两千年后的海德格尔才明确指出来。不过在当时,这一有意无意的忽视却造成了西方哲学史上

10、一种具 有巨大意义的飞跃,即西方思维从此能够在坚实的哲学基础上以一种科学、客观的态度来考察一切存在物了,西方科学理性由此而得以定型。 根据科学所研究的对象即实体的不同,亚里士多德把哲学、即第一哲学(又称之为神学)与物理学(自然哲学)和数学(这两门有 时也被划归广义的哲学之列)区别开来了。他认为,第一哲学是专门研究作为有的有即一般实体的,其对象是既独立存在又永恒不动的;物理学则只研究其 中的一个种,即只研究本身包含着运动和静止的根源的那种实体,其对象独立存在,却并非永恒不动的;数学的对象是永恒不动的,但却并非独立存在的 。这就使哲学与物理学和数学处在一种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合理关系中,一方面

11、纯化了哲学本身,另方面克服了哲学与现实世界的分离。这样,以纯粹哲 学(形而上学)为核心,亚里士多德的整个哲学便以前所未有的条理性建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完整的世界观体系。 那么,究竟什么是实体呢? 2.对实体的一般规定 实体()与即存在一词出于同一字根,是存在着的东西或存在者(存在物)的意思。亚里士多德认为,要了解 一个事物,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然后才能了解它怎样,怎样(如有几个,在何处,大小如何,颜色如何等等)是依附于什么才能得 到了解的。所以这?quot;什么东西即实体应当是第一存在。他先从外延上列举了各种实体,如各种物质元素(水火土气等),以及它们所构成的个别事 物,包括运动物体(地上的

12、动物和天上的星体)和物体的各个部分;然后,他从内涵上提出,实体就是一个东西中使它成为这个东西的最内在、最本质的原因,或 定义(逻各斯),它有两层意思:1)凡属于最底层而无由再以别一事物来为之说明的;2)那些既然成为一个这个,也就可以分离而独立的 。这两层意思相当于个别事物的质料和形式。在另一处他说,实体就是质料、形式以及由上两者所合成的个体,例如苏格拉底或加利?quot; 。质料和形式的关系下面再谈,现在的问题是:何以见得实体必须是个别的个体,而不可能像柏拉图等人所主张的是一种共相(普遍的东西)呢?为什么实体就 是这个、并且是使一个东西成为这个的原因呢?亚里士多德首先是从逻辑上来说明这一点的。

13、在他看来,我们平时说话,最基本、最常用的句子结构就是S 是P,其中S是主词或主体,P是宾词或用来述说主词的。他在范畴篇中通过对句子的分析,找到了实体的逻辑定义: 实体,就其真正的、第一性的、最确切的意义而言,乃是那不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又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面的东西,例如某一个别的人或某匹马 说,某一个别的人,如苏格拉底,就是一个实体,因为他不能用作述说任何其他主词的宾词。我们可以说苏格拉底是白的、胖的、有理 性的,但不能说任何别的东西是苏格拉底(除非说苏格拉底是苏格拉底、这(或这个人)是苏格拉底,但这不是述说,而是指认、命名,实际上是同一性命 题),他是最底层的。其次,他也不存在于一个主体里

14、面,因为他自身就是主体,无需依赖任何别的主体而存在,他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这一定义总的来说是两条, 即逻辑上的基础性(底层性)和独立性(分离性),两者缺一不可。某些个别的性质(如这里这种白色)虽然也不能述说一个主体(即它本身是不可言喻的), 但它不能独立存在,只能存在于一个物体里面,所以不是实体。至于属和种,它们虽然可以独立存在,但却也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所以它们只有在第 二性的意义之下才被称为实体。例如,个别的人包括在人这个属中,人又包括在动物这个种里,人和动物都可以用来述说个别的人(如苏格拉底是 人、是动物),因此它们不是第一性的实体;但是人和动物并不依赖任何其他主体而存在,只依赖它们自身

15、中的第一实体而存在,因而也有其个别性,只是其 个别性比第一实体要次一些(种又要比属更次一些),所以它们都被称为第二实体 。 ( http:/ ) 可见,所谓实体,也就是指的某种个别的东西、这一个(),唯有个别的东西才是独立存在的、分离的(即不存在 于任何别的主体里面的),也是一切命题和命题中一切其他成分赖以生根、得以获得存在意义的基础。所以,对实体的逻辑意义上的规定包含着本体论上的意 义,对此,亚里士多德主要提出了两点:1)第一实体之所以是最得当地被称为实体,乃是由于这个事实,即它们乃是其他一切东西的基础,而其他一切东西或者 是被用来述说它们,或者是存在于它们里面。 属和种在较弱的程度上也是如

16、此。这个规定是从实体的一般逻辑规定中不可以用来述说一个主体这一部分直接得出来的,基础可以同时理解为事物存在的基 础和逻辑层次的底层。2)实体的最突出的标志似乎是:在保持自己的单一性前后不变的同时,实体却能够容受相反的性质。 这一点实质上还是实体的独立性和这个性的表现,即它独立于一切物的变化,在各种变化中它仍然是这一个,因此可以看作是从实体的逻辑规定中不存在 于一个主体中(意味着其他东西可以存在于它之中、为它所容受)这一部分引出来的。然而,这一规定已经与一般逻辑规定相偏离了,是一个纯本体论的规 定。因为,语言在逻辑上是不能自相矛盾的,但实体在时间过程里却可以先后把相反的宾词结合在同一个自身中,这

17、就是实体?quot;变化,实体本身则是变 中之不变。相反,言语是真的还是错误的,取决于事实如何,而不是依靠言语本身能够具有相反性质的能力 。在这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和本体论开始有了一种相互分裂的倾向,这种倾向有利于他一方面在逻辑领域里贯彻逻各斯精神,从而建立起严格规范的形式逻辑,另 方面在本体论领域里贯彻努斯精神,发挥出个别实体的辩证的能动性。但同时也就导致了他的体系的一种深刻的矛盾(详后)。当然,他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这一 点,在他看来语言、逻辑和本体论根本上还是一致的,所以尽管有一些区别,从语言和逻辑中去发现存在的事实是顺理成章的。(从语言和逻辑中去发现存在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定之后,亚里士

18、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进一步对实体进行了本体论上的具体的分析和规定。 3.实体的具体规定 亚里士多德对实体的具体规定,是与他对事物的原因的追索分不开的。本来,他提出实体就是要用来解释万物的原因,现在则必须进一 步寻求实体自身的原因。但实体的原因与其他事物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它只能由自己内在的本质来解释自己,这本质就是该实体的怎是 。所以,实体的原因就是实体的本质。那么,什么是实体的本质呢?前面说过,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已揭示出实体的逻辑意义底下的本体论意义,一是其他事物的基础,一是变中之不变,即对一切 相反性质保持其独立性与这个性。的是实体的质料(又译物质),只有它才是一切其他 事物都述说它、而它却不

19、述说任何其他事物的,是一切都剥除了以后剩下的,按照实体的这第一种意义、也是范畴篇中明确提出的逻辑意义,则质料就应当 是实体;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实体主要地是具有独立性与个别?quot; ,而这一点只有形式才能体现出来。现在,亚里士多德对实体的两个本体论的规定就处于冲突之中:实体的本质规定究竟是质料还是形式? 首先应注意的是,亚里士多德对实体的基本规定是个别实体,这一点不论是早期的范畴篇还是后来的形而上学都并未否定。但进一步的考察表明,个别实体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质料和形式。而质料和形式都各有自己的个别性和普遍性:从逻辑上来看,质料是形式的承载者和基础,是个别 实体之所以存在的最起码的前提,

20、所以它是个别实体作为一个既存的事实(存在者)的个别性的体现,形式则和柏拉图?quot;理念一样,具有对这一事 实加以概括的属和种的普遍性;但这种看法是静止的,比较表面的,停留于现象的层次 ;而在更深入的对个别实体的本质的追寻中,亚里士多德发现质料虽然是存在者的这一个,但却不是这一个之所以成为这一个的原因,当我们把这一个当作一个 运动变化的主体而不是一个既成事实来看待时,我们就看到真正的这一个不是它的作为存在者的质料,而是它的怎是,即对这些质料进行规定、使之形成为这 一个的形式了。换言之,个别实体的质料虽然对自己的一切规定具有独立性,就此而言它代表个别实体本身,但也正因此它没有任何规定,本身无法

21、与其他的 个别实体的质料相区分,因而成了普遍的无定形之物;个别实体的形式则虽然对个别实体内部的质料而言是普遍的规定,但对外部的其他个别实体而言,它却是 唯一能使这一个个别实体得以成形、定性,因而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本质根据。所以,孤立起来和静止地看,质料是个别实体(形式则是普遍的规定);而从事 物的联系、运动和形成过程来看,形式是个别实体(质料则是无规定或待规定的普遍之物)。 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是前后一贯的,个别实体始终是他的出发点,他只是要探讨:个别实体中是什么决定它成为个别的?或个 别实体的本质是什么?这就发现,个别实体其实只不过是形式和质料相结合的特殊现象,真正的个别实体是包含普遍

22、性质料并将其统摄、扬弃于自身的能动的形 式。因此亚里士多德的三种实体即质料、形式和由质料与形式结合而成的个别实体就构成了一个辩证系统,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其中,个别实体是总体构架,质料 正是由于它构成个别实体不可缺少的材料才获得了实体之名;形式虽然是个别实体内部的异化倾向,即个别中的普遍、共相,但本身仍然具有个别性并且是真正 的个别性,因为它表达了个别实体的能动性、主体性本质。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个别实体是存在?quot;作为存在的存在,但在体现为质料时,还是一个存 在者,还未展开其本质;形式则是存在的本质,是一切存在的创造原则,体现了个别实体内在能动的努斯动力。总而言之,对实体的本体论的意义的

23、具体探讨 及对个别实体的理解的这种自我否定的转向,与柏拉图后期对理念论的自我批评和改进在方向上是一致的,这就是将能动的努斯精神纳入到和渗透进理性的逻各斯精神中来;但在柏拉图那里,这是十分外在的、不成功的,而在亚里士多德这里,问题得到了极其深入的探讨,他由此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以努斯精神的合目的性为 归宿的宇宙论体系。 二、目的论的宇宙体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之所以巍峨屹立、影响深远,除了他的本体论的实体学说极为细密和深刻之外,还在于他将这种本体论运用于解释宇宙万 物,而获得了在当时可说是不可企及的极大成功。这种研究从性质上说仍属于自然哲学的范围,但由于有了一个纯粹哲学即形而上学作为其高层次的理

24、论根据,它的 意义已经远远不是单纯的自然哲学,而应当看作一种宇宙论的神学,因此也属于第一哲学的范围,它是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的自然的延伸。所以,尽管亚里士多 德在物理学中已对自然哲学的基本原理有清楚的说明,他仍然要在形而上学中多次加以论述,但角度显然不同。物理学(及数学)只假定这些原理,哲学则 对它们的来由和本质加以探讨。 ( http:/ ) 1.宇宙的等级结构 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已经探讨了万物构成的基本成分,现在就要用这种基本成分来解释万物的构成方式了。实体的本质是形式(形状),它给 一个个别实体定形。但事物的形成单有形式也是不行的,从实体内部来说,它必须有提供出来的质料,从外部来说,它必

25、须有一种推动力,而从形式自身来说, 它必须有一种目的来利用这种动力以对质料进行安排。于是,亚里士多德提出,万物形成的原因有四种: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和目的因。这就是 他?quot;四因说。他举例说,一栋房子的质料因是砖瓦,动力因是建筑师的技艺,形式因是它的建筑式样,目的因则是为了盖房子出租,有了这四种原因, 房子就盖起来了。万物都是如此产生和形成的。 ( http:/ ) 但亚里士多德又认为,在这四种原因中,动力因和目的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形式因 。这一点在无机物和人造物(如房子)的情况下还不很明显,用有机物来说明就清楚了。如一棵橡树,它的种子是它的质料因,阳光雨水等等是动力因,如此长成的 橡

26、树是形式因,而要长成这样的橡树则是目的因;但其实,真正的动力因、即动力后面的动力正是目的因,因为只有要长成这样的橡树的那个目的,才吸引着或推动 着橡树去吸收阳光雨水,而这个目的也正是以橡树的这样的形式为目的。这样一来,事物运动的四种原因就被简化为质料和形式两种了,更重要的是,外部的原因就 被归结为实体内部的原因了,而实体由此也就成了解释整个宇宙的唯一的原则。当然,外部的原因(如阳光、雨水等等)本身仍然还是外在的,它们还有待于解释。 亚里士多德是通过把这些外部原因追溯到一个最高造物主、并把造物主当作最高实体,而使那些外部原因重新被归入到(最高)实体的内部来的。在这种意义上,有 机体(包括以上帝为

27、主体的整个世界)的内在目的论原则最终也都可以用来解释作为外部原因的一切无机物。不过,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整个宇宙必须有秩序地被 安排在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目的系统之中。亚里士多德通过对事物的质料和形式的结合方式进行分层而做到了这一点。 前面说过,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质料和形式都各有其普遍的一面和个别的一面,在静止地孤立地看待一个个别实体时,质料以其存在者的个别性体 现出个别实体;当在联系和运动中看待个别实体时,形式以其本质的个别性代表个别实体。但放眼宇宙万物,一切都既是确定地存在着的东西,同时又在联系和运动 中展现出自己的本质,这种联系和运动不仅在个体之间,而且在不同种、属之间。于是,每个实体就处于

28、一个多层次的自然之网中,其中的最低层次就是最 底层的个别实体(如苏格拉底或这匹马等等),其余各层次则发生一种相对性的关系:每个实体的质料对于较低层次的实体来说却是形式,每个实体的形式对于 较高层次的实体来说又成了质料,或笼统地说,高级事物是低级事物的形式,低级事物是高级事物的质料。例如泥土是砖瓦的质料,砖瓦是泥土的形式;但砖瓦本身 又是房屋的质料,房屋则是砖瓦的形式;而房屋对于街道来说又是质料,如此等等。作为底层的个别实体的质料下面再没有更低的事物了,所以这种质料就是纯质 料,它本身不再是形式,没有任何规定性(无定形);相应地,作为最高实体即神的形式上面也再没有更高的形式了,这种形式就不再是别

29、的东西的质料,而是 纯形式,它包含一切规定性(绝对的定形)。 ( http:/ ) 这样,整个宇宙就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上升的等级系统,这个系统的顶点就是神,即纯形式,正是神把一切事物安排得井井有条,合乎理性 的逻各斯,因此可以用定义和三段论式来把握和认识这个合理的世界,亚里士多德由此就建立起了一整套形式逻辑的规则。然而,对宇宙系统的这种描述还 只是就其所展示出来的结果而言的,至于这个系统的内在的动力机制到底如何,是什么原因在促使整个系统在从低级向高级上升,不断去追求自己的最终目的 (神),则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的分析和说明。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所独创的关于潜能和现实(实现)的辩证学说。2.潜能

30、与现实的辩证法 宇宙的等级结构从其结果方面来看还只是一个静止的、固定的系统,或者说,还只表达了这个系统的确定性的方面。但亚里士多德决不是静止而 固定地获得这个系统的,他实际上把这个系统看作质料和形式相互的辩证关联的产物,这种辩证关联是能动的,它使整个体系都处在指向某个统一目的的运动中。所 以,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发现和摆出这个宇宙的等级结构,而是指出使这个结构运作起来的最内在的动力源。这个动力源,就是既作为动力因又作 为目的因的形式本身。 )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s)是从柏拉图的理念改造而来的,它本来意味着形相(形状)、共相、种属和普遍的东西。但在四因 说中,他把努斯精神渗透进这种

31、只有逻各斯意味的形式中,把它解释为由于求完善的目的而能现实致动的原因,这就使它成为了真正现实的主体。柏拉图对努斯 (灵魂)的定义:永远的自动性,在亚里士多德这里第一次得到了现实的理解。柏拉图的理念并不能真正成为能动的努斯,因为他只考虑了目的因,而没有考虑 致动因,一切运动变化在他那里都被贬为不真实的东西,因而理念失去了把自己的目的实现出来的现实的手段,它的目的只能是架空的;相反,亚里士多德的形式本 身把作为现实手段的致动因和目的因结合在自己的个别性中,这就使努斯的目的性活动落到了实处。在这种意义下的形式就是纯粹的能动性、积极主动 性?quot;产生一个过程的能力。它也被称之为实现(,就其作为过

32、程而言)和隐德莱希(,即现 实、圆成,就其效应而言)。 但亚里士多德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决不以为一种纯粹的能动性单凭自身就能够起作用。在他看来,主动性和被动性是分不开的,没有被动性, 主动性无法施展其作用。所以,质料虽然是被动的、消极的,但它作为形式的主动性作用的对象也是必不可少的。非但如此,他还认为,尽管静止地看质料和形式似 乎是一个实体内部的两种成分、两个东西,但在运动中它们实际上是同一的,质料并不是和形式不同的东西,而就是处?quot;潜能(s)状态 的形式,形式则是实现出来了的潜能。所以,我们说质料是被动的、消极的,这只是相对而言的,就实质而言,质料是潜在的能力,形式的能动性就蕴含在其

33、中,只 是还需要一个过程展示出来而已。根据这一点,亚里士多德为运动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正是那潜在的东西,并且作为潜在的东西,其完全的现实性才是运 动 。运动包括质料和形式在内,它不是由形式外在地加于质料之上,而是就潜在地(作为潜能)蕴含在质料之中,是质料的某种尚未实现出来的本性。这样,整个宇 宙,一切实体,不论是形式还是质料,从本质上看都处于永恒不停的运动之中,处于从潜能到实现的能动过程之中,所以,有有多少种,运动和变化就有多少 种 ,没有任何死角和渣滓余留下来,一切都是透明的、鲜活的。这是一种生气勃勃的辩证法的宇宙观。 ( http:/ ) 不过,我们在这里必须注意两点。第一点是,亚里士

34、多德的这种辩证法在此并不是与他的形式逻辑相冲突的,而是在不同层次上并行不悖的。在 上述对运动的定义中,作为潜在的东西一语是不可省略的,因为潜在的东西是质料,而质料若不是作为潜在的东西,而是作为它本身的含义来看,它并不是能动 的,而是与形式相反的被动的东西。亚里士多德举例说,铜潜在地是一个雕像;但并非作为铜的铜的完全的现实性就是运动。因为,是铜和是某一种潜能,这并不 是一回事。如果在定义上完全是一回事的话,铜的完全的现实性就会是一个运动了 。显然,尽管万物都在流变之中,但通过作为质料的质料来保持事物相对的稳定性,以便有可能凭借形式对事物作出确切的定义,还是很有必要的。这 就为他的形式逻辑的建立保

35、证了自己的合法层次。但反过来也可以说,正因为形式逻辑被限制在这种为事物下定义的层次上,所以它并不干预事物的客观的辩证 法,相反,它给这种事物的辩证法的清晰的表述提供了严格的规范和概念。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恩格斯却仍然把他归入带有流动范畴的辩证法派 ,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说,柏拉图主要是在概念的辩证法方面卓有创见的话,那么亚里士多德则主要在事物的辩证法以及这种辩证法的严格清晰的表达方面提供了典 范。 ( http:/ ) 第二点是,亚里士多德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这种不彻底性表现在它最终是以神学为归宿和终点的。世间万物都在运动中,唯独神是不动的推 动者或第一推动者;世间万物都是质料和形式的

36、统一体,唯独神是没有质料的纯形式;世间万物都是质料先于形式、潜能先于现实,唯独神是形式先于一 切质料,现实先于潜能 。这个凌驾于世界之上,使整个世界成为现实的,使万物的能动性能够实现出来或正在实现中(而不仅仅是潜在的)的神,就是理性、努斯和思想。显然,辩证法的 不彻底性必然导向有神论和唯心论,在这一点上,亚里士多德向他所严厉批判的柏拉图唯心主义复归了。在谈及神、努斯和纯思想时,特别是在涉及到善、理想和价 值时,他便和柏拉图?quot;分离说和分有论完全一致了 。这就是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的神学特征。 ( http:/ ) 3.神学目的论 亚里士多德把自己的形而上学称之为神学不是没有原因的。实际上

37、,他的整个第一哲学体系,离开了神的第一推动力,都将毁于一旦。 不过,亚里士多德的神已不是以往的宗教的神,而是哲学的神,理性的神。在古希腊谈到神的哲学家中,像这样用哲学的语言将它概括起来,说明神-理性的内 容,亚里士多德是最早的人 ,这对西方后世的神学思想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要言之,神在亚里士多德抢锞褪峭瓿闪说呐梗创看獾睦硇曰蛩枷搿沟暮遄钪匾木褪且恢帜芏 某叫?阿那克萨哥拉所谓在整个世界之外,柏拉图所谓分离)。在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那里,已经体现了这种超越性。形式的本质就是对质料的超 越,就是从潜在状态中超越出来而成为现实的,但仍然受到质料的束缚,仍然总是有些潜在的能力没有实现出来(所以这时只有

38、与具体事物分离的倾向,而没有柏拉 图那种绝对的分离)。人类的理性和思想则开始从具体事物中超越出来了,本身已经不再受到质料的束缚(思想本身没有质料),感觉的机能是依赖于身体的,而 心灵按?quot;努斯则是和它分开的 ;但它所思想的对象还限于具体事物,因而它还处于和这些具体事物同样的层次,它在性质上必定潜在地与它自己的对象完全一致,虽然它不就是那个对象 。真理就是观念和对象的符合,因此,没有感觉印象,人们不能知道或理解任何东西。人类理性在这个层次上还是一种被动的理性,一本没有写字的书,因而凡 在理智中的,没有不是先在感觉中的。但即便如此,它里面已经潜在有主动的理性了,因为理性在思维对象的同时,理

39、性也在思维它自身,在不牵涉到质料的 东西方面,思维者和被思维者是同一的 ,而这种对思维的思维(ss)就是理性的最纯粹的本质,最终追求的目的,也是人的最高美德、最高幸福和善,因为它直接与神相 通。但人只是偶尔达到这样的境界,这在他的整个人生中都只是一个企求的目标,只有神的努斯才是永远单纯地自己思维自己(s s) 。所以,神就是真正的至善。 ( http:/ ) 由这种神的立场来反观世间万物,就可以看出无论草木虫鱼皆各有其秩序,互相联系,一切悉被安排于一个目的,因而都分有最高的理性即 善 。整个宇宙都被组织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生命体,它的灵魂就是神,神永恒不动而推动万物,也就是推动自己?quot;机体

40、,使它们都以神的共同的善为向往和 追求的目的。宇宙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的观点在柏拉图那里已经提出了,但由于柏拉图分离了两个世界,他无法真正完成世界的有机化;亚里士多德则只是在 善的价值层面理解分离,而在宇宙论的层面,他却把努斯的能动作用自上而下地通过形式对质料的层层超越贯彻到一切事物本身之中;他不是把自然目的论建 立在善的价值论之上,而是把善建立在自然目的论之上,他的善更多地具有完善、完备无缺的意思,因而具有最高存在(全在)的含义:神就是全部的 实现或现实性(隐德莱希、圆成)。生命固亦属于神。生命本为理性之实现,而为此实现者唯神;神之自性实现即至善而永恒之生命。因此,我们说神是一个 至善而永生的

41、实是按即存在,所以生命与无尽延续以至于永恒的时空悉属于神;这就是神。 宇宙万物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而由自身内部自发地趋向于整体的完善(神),这样一种自然目的论就不再只是外在的目的论,而是一种内在的目的论了。它把一切 看起来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在运动中的事物,以及那些似乎只有外在目的的事物,看作是同一个巨大的生命有机体(宇宙)从潜能到现实的成长发展的各个层 次,使之成了内在目的(神的至善)实现自身的阶段;而那个巨大的生命体就是一个最高的个别实体。当然,神作为一种最高的纯形式,对于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这个 宇宙及其中的万物来说是最高的普遍性;但由于他是独一无二的,由于他不能用来表述任何主体、又不存在于任

42、何主体里面,由于他是纯粹的这一个,更由于他 是永恒的对思维的思维、无限的努斯,所以他又具有绝对的个别性(能动性、创造性)。 ( http:/ ) 三、形式逻辑的建立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被后人称之为工具论,其实这种称呼是片面的。人们形式主义地把逻辑当作思维的单纯工具或形式技巧,而与其内容 割裂开来,但亚里士多德的本意却是把逻辑看作与认识论和本体论相同性质的科学,因而它不仅是论证第一哲学的工具,而且具有与第一哲学相同的原则 。当然,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这三者在他那里已有了一定分化,否则他的形式逻辑也无法建立起来了。在他看来,(认识上的)真与假不在于(本体上的)事物, 而在于思维和事物(存在)的符

43、合;(逻辑上的)肯定意味着把相互适合的主词和谓词结合起来,否定则意味着把相互不适合的主词和谓词分离开来,两者都是使判 断符合于事物的情况,所以是真;反之则是假 。因此真和假、是和非(肯定和否定)、存在和非存在都有一种对应性和一致性。所以亚里士多德把考察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及其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 律)归于研究实体(本体)的第一哲学的任务。 ( http:/ ) 三段论推理是亚里士多德对逻辑学的最为重要的理论贡献,但它的前提是关于概念和判断的学说,这三个层次构成其逻辑的一个严密的系统。 ( http:/ ) 1.概念论:宾词和范畴 亚里士多德在实体学说中所集中讨论的是那种只能作主词而不能

44、作宾词的第一实体或个别实体,这是从逻辑进入到了本体论;但现在要讨论的则 是对实体(第一实体和以之为基础的第二实体)应如何来表述,即讨论各种宾词的分类,这就又从本体论回到了逻辑学(其实在他那里,这两者并无明确的区分)。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宾词都可以分为四类,即:定义(或本质)、特性、种属、偶性。就是说,对任何一个实体,我们都可以问:1)它(本质上)是什么?这就 要给一个东西下定义,也就是揭示其本质。下定义必须采取种加属差的方式,如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动物是种,有理性的是属差。他指出,定义不 可过宽或过窄,既不能适用于别的对象,也不能漏掉要说明的对象;应当清晰和精确,不能有多余的东西;不应当是否定

45、性的,也不能循环定义;定义必须是唯一 的。在这样的定义中,主词和宾词是可以互换的,如我们也可以说有理性的动物是人。2)其特性是怎样的?一物的特性,是指该物所专有的特性,如人是能 够学习语法的。这种命题中主词也是可以和宾词互换的,如也可以说能学习语法的就是人。3)它是(或属于)何种?表明一物的种属,这是下定义的第一 步,如人是动物;但由于还不是完整的定义(没有加进属差),它不能和主词互换(不能说动物是人)。4)它有时会怎样(或与他物发生怎样的关系)? 如人是坐着的,但人也完全可以不坐着,所以坐着的只是人的一个偶性(偶然的、临时的特性);还有任何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的、可以二者择一的性质 (因而成对

46、成偶的性质)。它们涉及的只是主词和与它没有本质关联的事物(或概念)的外在的偶然连系,因而是不能和主词互换的。 ( http:/ ) 很显然,上述四宾词的核心是关于定义(逻各斯)的问题,因为它最具有认识论意义。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实体可作定义 ,其他东西(如雌等等)虽然也可定义,但不能离开实体(如动物)来定义。这里面已不知不觉地潜伏着分裂的种子,即逻辑学和认识论分裂的种子了,因 为他毕竟承认了定义不一定要指向实物,也可以指向一个非实体性的概念。况且他自己常举出一些非实体的概念来作定义,如睡眠、视力、白等。应当 说,这种分裂对于逻辑的精密化是有好处的,它导致了用变项来说明逻辑关系,而把变项引入逻辑是亚里士多德的最伟大的发明之?quot; ,这使得逻辑的形式化、数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