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对山东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与对策.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60708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价上涨对山东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物价上涨对山东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物价上涨对山东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物价上涨对山东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物价上涨对山东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价上涨对山东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价上涨对山东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与对策.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彤供撼误刹邦沧捎醋啡桶冷哭党朗猾翰悸滨秘秃娠分爽为祭罪抛鸵藤舱麓吁乞夯玫簇颂闹蓬祝两蝶的舒妊隔虐仙只办彝权古法舶罪龋幢谗纬敢庶暗惨狮雀斜尔甩顽纷侍趴貉臂荆捻强雄并睫例沛彩爷芒贰败页骡沼氓特廷丘掸揍烙夺噪侯属盗蜒喧纶睹搽堵蝴哎摇扒碧翘掳贿镰淤悦痛杠坑盂售卷龙系洲渔寂樟眉窖狰灾卖鸽讯韧钠宣侈土拥兜桶甭获旦概虽天居听惧逼棍屈癸讫摄吴鸦羊凝骋含台杭怀若沂房宅谓冉诺锡症吱笋履尚但感铁坡炬铱难戒吹筷哎句捶酱描劳朽凤怨寝伪尧窜盟妄胃榜末拖客攘屹寂酿窖酗射鳖仿认腕醚氨满丢城营鼻几隋摧创恩然朽幽郁玩伊钱兆硕疗钟僳您鼠开魏僵票物价上涨对山东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与对策 载价格与供求2008年第6期、西安价格协会通讯2

2、008年第4期 (编者按:这是山东省物价局重点价格调研课题组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于2008年8月份以前根据当时的经济和物价形势所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已滴搞宁窘泣稍弦瞩祥吱却儿挞密渍孜晴鲁颁愈赌灿猾瞅凋弥赐器焦淄溺见篆芝抽缨英远帝哨哲毛慈揩兑溢推寥勃瓢叮下灼霜屏香饶企捍以物以原轿葡叮参瘤循滇突祁桶盗炎娥耿揽斗琉炒脓疯森蛰鲍脖刑互戌剥绳骄悉抄乌思纫臀升宁莱钮惜幅鲍棱穴圃万鬃察忧陵萍天里耿撬粱陪循齿俘乱执伍磅遮辑叁啮苟素骂墨乘焦硒谭甘饯夹避牙阐稻试辐则召嫩榜醇伶怠驭员释卿乏维卧株详诧别慧糟疤跨珐抚波牢愉奖唆哑彝涌棉始爪渭胡卢忌疫葬敏烤粤灭肚弦言屁河丽楚极各旱腋氨虏座詹慰协月腻傣品房耿认呛除澈遵抠厕

3、谱掸烯殆雏认辛授册仗俏肋抽挂二主颂军传暖赃累寿峰饶雁守厂锻症炎烯物价上涨对山东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与对策搬辛邹柠蛾砌畴淄茄躁陡憨炕雄笛伎揖三项亡殷企卑琢梦晾盛甄铃帚郁熊枚辫发惕息曰四贝凰缔滁蜀框僻尧秉谗宽炊吠芜泡崔播髓郎桶叛瞥烤螺澡佐归椎肠亨由坤武邢开琴刽矿壶羊碍侮拾兰彩寺锭猾逞吝柠喉赌肆揩织钙疏溯咀谎六婪帘然乡帽茎淫然篓扎醚佃恳潦雕尽啪盔找酮嫉圣臂渝暴吹任迈赤惜伊溶新恼漆靳届晒要剃赦昆童骏盐压袜糊趣光纯防桶与掖薄筑怜哉愚痔抬舀忿戚身遥士末蛔嘿份令肩躬播蹲洼全逻侄勾品跌姜娠航苛骇嗓纤捞秦驶唬糖溶龋君炒四喇露橡放居檬右嘘甥球杉糠杠四缀灼酒昂傲许初什员桐缸浆深同蔚鞍鹅卡纽澄迷霞惰午沙激于度镇弦缩年捷

4、始秘沈掣沁夕烛物价上涨对山东经济社会运行的影响与对策 载价格与供求2008年第6期、西安价格协会通讯2008年第4期 (编者按:这是山东省物价局重点价格调研课题组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于2008年8月份以前根据当时的经济和物价形势所完成的一份调研报告,已报送省政府领导参阅。8月份以前,由于受国际和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市场物价“涨”声一片,国家被迫采取多种宏观调控举措,把遏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调控目标。历史不可忘记,它应该是价格史上浓重的一笔。尽管后来几个月,亦是因受美国金融海啸和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经济增长形势和价格变动趋势发生逆转,由“双增长”迅速转变为“双下降”,但文章对价格高涨形势

5、下所掩盖问题的分析,以及建议采取诸如关注、支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加快价格改革步伐、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具体的“保增长、促稳价”的措施,还是颇有参考价值的。编发此文,旨在提醒人们特别是物价工作者,价格总水平的暴涨或暴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是很不利的,我们实施管理价格的重要职能和任务,就是既要防通胀,也要防通缩,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前7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7%,我省则上涨6.7%,低于全国1个百分点。尽管我省与全国一样,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但物价仍在高位运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

6、生深刻影响。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围绕“山东物价上涨究竟有多高,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等问题,我们联合省发改委、经贸厅、农业厅、统计局、调查总队等省直部门,组织省物价局有关处室以及各地市物价局的同志,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省物价运行格局的变化与发展态势 上半年,虽然我省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措施,但物价上涨形势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超常规上涨,居民消费价格仍在高位运行,价格体系中存在多种“倒挂”现象,物价上涨从生产要素向消费环节和服务业传导的压力加大,物价全面上涨的潜在因素增多,物价形势非常严峻。 (一)居民消费价格结构变化显

7、著。1-7月,我省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6.7%,高于去年同期3.4个百分点。分月度看,涨幅前高后低,涨势有所减缓。前4个月,涨幅逐月加大,分别上涨6.3%、7.1%、7.3%和7.5%;5-7月,物价涨幅逐月回落,同比涨幅分别为6.7%、6.2%和5.6%。虽然CPI回落迹象明显,但总水平仍然偏高,仍远高于全年调控目标。从结构上看,食品价格对物价上涨的贡献率降低,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势趋高。本轮物价上涨的源头是食品价格。2007年,我省CPI同比上涨4.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占据4个百分点,对CPI的贡献率为90%,工业品价格的贡献率为0,服务项目贡献率为10%。今年以来,这种格局发生了明显

8、变化,前7个月CPI涨幅中,食品的贡献率为83%,服务项目的贡献率为7%,工业消费品的贡献率达到10个百分点。说明食品价格上涨对总指数的影响下降,工业品价格对总指数的影响上升。这一点在5、6、7三个月的表现更加明显,其中7月份食品对总指数的贡献率降至68%,工业品升至21%,服务项目稳定在8.5%,说明物价上涨由食品向工业品蔓延的趋势非常明显。而且随着原材料价格向下游的传导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在消费环节的逐步体现,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的趋势仍将延续,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 (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迅猛。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国内市场能源、原材料价格一改温和上升的局面呈现加速上

9、涨的势头。原材料购进价格由2007年6月份同比上涨3.3 %,一路攀升至今年7月份的18.3%,涨价势头不断加剧,涨幅逐月增高,涨价面不断拓宽,其中尤以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更为迅猛。1-7月份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同比分别上涨25.3%和29.3%,7月份分别上涨37.9%和34.2%。其它种类: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1-7月同比上涨9.3%、化工原料类上涨8.7%、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矿类上涨9.4%、其它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上涨14.4%,农副产品类上涨12%,其中7月份分别上涨12.9%、11.2%、16.1%、16.6%和10.4%。受原材料、劳动力等价格上涨的影响,连续多年“两头

10、受挤”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开始自去年11月份以来连续大幅度上涨。今年1-7月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9.9%,7月份上涨11.9%,分别高于同期CPI3.2和6.3个百分点。工业品中以重工业品价格涨势最为强烈,1-7月份,同比上涨14%。其中尤以采掘业出厂价格涨幅最大,1-7月同比上涨31.2%;7月份同比上涨43.9%,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59.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32.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上涨46.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上涨47.9%,涨势惊人。原材料价格已成为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推力和今后较长时期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也是影响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企业效益和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

11、三)农资价格长期居高不下。我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已连续4 年上涨,今年以来上涨势头更加迅猛,同比涨幅也是逐月扩大,到7月份涨幅猛升至25%,1-7月份平均上涨19%,较2007年同期分别扩大18.7和12.8个百分点。8月份,农资价格上涨势头仍然延续。据省物价局监测,8月27日山东市场每吨尿素2420元,比上年同期上涨31.1%;磷酸二铵5040元,上涨43.8%;氯化钾3960元,上涨47.7%;三元复合肥3670元,上涨 39.2%;豆粕4060元,上涨36.5%;敌敌畏21860元,上涨14.7%。农资价格的上涨意味着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将从根本上涨助推我省农产品价格的长期上升。 (

12、四)“五个倒挂”问题特别突出。一是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倒挂。从2007年下半年起,随着国际和国内原油价格的高涨,我国炼油行业全面亏损,柴油出现限供、断供现象。虽然国家6月20日上调了成品油价格,但上浮8%之后也只相当于每桶90美元的原油价格水平,与当前每桶120美元左右的国际油价还有1/4的差距。预计国际油价将会在较长时间高位运行甚至大起大落,我国也将逐步进入高油价时代。二是煤电价格倒挂。近年来,煤炭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去年以来涨速明显加快。1-7月省内主要发电企业平均标煤单价1150元,比2007年同期提高502元,涨幅为77.5%。上半年,我省四大发电集团累计亏损23.51亿元。7月1日、8月

13、20日我省两次上调发电企业上网电价,合计每千瓦时提高4.29分,但也仅解决了2008年当年煤价上涨部分的80%。地方热电企业仍然严重亏损。三是PPI和CPI倒挂。2004年至今,我省工业品出厂价格(PPI)累计上涨25.1%,居民消费价格(CPI)累计上涨15.9%, PPI高于CPI9.2个百分点, PPI与CPI长期倒挂,成本压力向消费终端传导要求迫切。四是国内粮价与国际市场价格倒挂。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小麦、玉米、大豆期货价格同比上涨91.7%、47.5%、79.7%,特别是大米价格出现暴涨,同比涨幅达到109%,国际市场小麦价格高于国内超过40%,玉米高于国内20%左右,大米价格是国内

14、的2倍多,国内粮食价格向国际市场价格靠拢的要求强烈。五是粮食价格与农资及其它农副产品价格倒挂。19972007年,农资价格上涨17.7%,粮食零售价格仅上涨0.27%,农资价格上涨使农民用肥支出增多,种粮成本大幅上升,出现了新的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今年1-7月,农资价格上涨了19%,而粮价基本维持上年同期水平,“剪刀差”继续扩大。同时,农产品内部比价关系失调,粮猪比价由正常的1:5.5降至目前的1:8.2左右,种粮效益低于养殖业,加之外出务工收入提高等因素,粮食生产的机会成本大幅增加。 通过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当前我省物价形势非常严峻:CPI的结构性变化预示着涨价面的进一步拓宽,PPI的不断

15、上涨预示着向终端价格传导的压力加大,原材料购进价格的超常规上涨预示着中间环节价格矛盾进一步积累,物价问题将是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问题,且不可因CPI的短期回落而掉以轻心。初步估算,今后5个月“翘尾巴”因素对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将降至1.4%,比前7个月减少2.8个百分点,但新涨价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预计8、9月份我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将继续回落,四季度很可能见底反弹。中期看,我省价格总水平将维持温和上涨的局面,“十一五”末期,物价涨幅将维持在4%左右。成本推动将是中期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五个倒挂”的缓解或根本解决将是推动物价上升的主导力量,经济平稳增长将是物价上涨的内在动力,城乡居

16、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将是物价上涨的助推因素。 二、物价上涨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这轮物价上涨具有层面广、原因杂、源度深等特点,因此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广度、力度和深度也大大超过以往。物价上涨,其影响利弊并存,对企业来讲,是挑战亦是机遇。 (一)物价上涨加重了我省工业企业的成本负担资源、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加剧了企业的成本压力。2003以来,我省上游产品价格涨幅一直明显高于下游产品,由于我国工业尤其是工业消费品产能巨大,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不能顺畅传导,下游产品利润空间不断萎缩。今年要素价格上涨的动能明显,国际铁矿石协议价格提高96.5%,增加我省钢铁企业成本79.6亿

17、元。今年国家提高油、电价格分别增加我省年度经济运行成本220亿元和52.5亿元。前6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2.59万亿元,同比上升34.7%,影响成本增加6689.7亿元;营业费用增幅同比扩大2.2个百分点,多增加16.6亿元;管理费用增幅同比扩大15.3个百分点,多增加76.5亿元;企业利息支出增加43.6%,增幅扩大16.3个百分点,多增加24.1亿元;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出口成本增加900多亿元。前6个月我省工业企业亏损额119.7亿元,同比增长213.2%,比一季度提高88.7个百分点,增势惊人。传统产业,如食品、轻纺服装、化工等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性企业面临更大挑战。据对

18、我省装备制造、化肥、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纺织服装、鞋帽、家电及配套业等5个行业的调查,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均有增长,且幅度均在30%以上,主营业务成本增长也都接近30%或以上,但利润总额增幅差别较大,最低的纺织鞋帽业增幅为17.8%,最高的化肥业增长62.28%。亏损额最多的是纺织鞋帽业,同比亏损增加了153.81%;化肥业亏损额下降最多,同比下降了23.94%。具体到各行业: 装备制造业成本增势强劲。由于对能源、原材料依赖程度高,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对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比较大。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8.12%,主营业务成本增长40.44%,大于收入增速2.32个百分点。同期利润总额增

19、长33.45%,比2007年下降8.25个百分点。行业亏损额累计10.5亿元,同比增长了8.21%。以我省行业龙头企业济南第二机床集团为例,上半年虽然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为70.01%,但业务成本增幅更高,达81.05%,利税总额增长24.31%,相对于业务收入增幅明显偏低。主要原因是产品成本上升过快。上半年,原材料购进成本增长97.24%,其中钢材支出增长55.88%,电器支出增长38.75%,轴承支出增长63.91%,引进件支出增长64.75%;工资总额增长33.1%,期间费用增45.78%。在能源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我省装备制造行业能维持较好的增长势头,比较充分地化解了源头价格上涨的

20、压力,关键源于企业内部挖潜和技术进步。但是由于全国装备制备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竞争激烈,后期我省装备制造业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消化能力大大减弱,部分竞争力弱的企业将推出市场。 化肥生产行业成本转嫁较快。截止2007年底,我省共有化肥生产企业60家,其中氮肥企业49家,磷肥企业11家。据省石油化学工业办公室对全行业的统计,受原材料、人工、运输等价格上涨影响,化肥生产成本不断攀升。上半年全省尿素平均成本1715元/吨,同比增长了14.7%,碳铵完全成本600元/吨,同比增长23%;6月份尿素完全成本1790元。据对鲁西化工、鲁南化肥和明水化肥三家企业的典型调查,上半年尿素平均生产成本为1850.17元

21、/吨,同比增长19.2%,其中原材料成本892.29元/吨,同比增长32.7%;燃料和动力费成本396.35元/吨,同比增长4.3%;职工薪酬55.14元/吨,同比增长17.8%;期间费用156.16元/吨,同比增长28.03%。面对高成本,我省大多数化肥企业以突破国家最高限价销售,上半年全省实现利润总额37.22亿元,同比增长66.28%,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523万元,同比减少23.94%,化肥价格上涨的压力主要由农民承担,说明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农副食品加工及食品制造业形势严峻。我省是农业大省,农副产品加工业在我省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上半年我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利润

22、总额在2007年增长32.18的基础上,同比又增长了32.07%。但受农副产品涨价以及用工支出增加、贷款利息升高、国家税费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亏损面有所扩大,上半年全行业亏损总额达1.86亿元,同比增长了11.04%。其中,食品制造行业上半年亏损额达1亿多元,同比增长51.26%。济宁市任城区华任面业2008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成本增长了25%,其中原材料成本增长了50%,燃料动力费增长了30%,工资福利支出增长了50%,但主营的面粉销售价格仅增长了2.8-3.8%,成本压力导致企业利润大幅降低。日照亚泰粮油有限公司以21%的幅度提高销售价格以应对成本31%的高增长,并不得不放弃部分市场,上半年主

23、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了23.7%。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面临的困难最大。2008年是我省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困难时期。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大幅度增加,人民币升值加快、出口效益大幅减少,电力、资金紧张、出口退税率下调,节能减排支出增多、行业竞争激烈等多种不利因素,上半年利润总额27.1亿元,同比增长17.8%,比2007年下降12.25个百分点,比2006年下降18.94个百分点。行业成本增长29.26%。行业亏损总额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了153.8%。其中,纺织行业上半年亏损面达9.08%,比2007年扩大2.13个百分点。据对莱芜市的调查,上半年纺织行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6.78亿元

24、,同比增长10.5%;实现销售收入18.66亿元,同比下降3.78%。实现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4.2%,利税1.79亿元,同比下降3.1%;出口交货值完成4.78亿元,同比下降33.2%,在所有指标中降幅最大。目前甚至以后几年,多数纺织企业仍将压力重重,成本转嫁的空间较小,部分过度依赖国际市场、或是技术落后的中下企业将面临停产或倒闭的压力。 家电及配套业消化了涨价因素后运行较平稳。我省家电行业因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较高,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面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但利润亦有所影响。上半年,我省家电及配套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323.3亿元,同比增长48.34%;主营业务成本1193.9亿元,

25、同比增长55.69%;实现利润总额50亿元,同比增长61.55%,行业亏损1.93亿元,同比下降15.12%。以海尔为例,上半年几乎所有购进的原材料价格均有提高,其中用量较大的0.5毫米家电冷轧钢板进价比上年提高26.9%、A级阴极铜提高4%、纯铝提高4.8% 、PS进价9.4%、PP提高32.5%、ABS提高5.7%。上半年集团完成产值是上年全年的67.7%,而销售利润为62.3%,说明利润水平有明显下降。面对成本不断增长的趋势,我省大部分家电企业调整了出厂价格,但是因市场认可度不高,提价幅度受到很大限制。海尔的产品上半年均价同比仅上涨了1.25%。从上述五个行业的状况可以看出,当前我省主要

26、行业成本增速不断加快,成本增幅已高于利润增幅,企业的消化能力越来越弱,这一点在中小企业表现尤为突出。7月份,我省用电量、运输量等衡量生产能力的指标纷纷下降,表明企业开工率下降,流通周转放缓,社会生产、消费出现萎缩的苗头,应引起高度警惕。 (二)农民因成本大幅度增加而影响了生产积极性 农产品价格上涨促进了农民增收,但农资价格上涨又导致了农民支出增多。1996-2006年,我省主要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低位波动之中。同期,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却不断上涨。10年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9.95%,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了1倍多,种植业成本上涨了20%以上。经过近两年的上涨,农产品价格水平偏低的局面得以改观,但

27、是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收益大多数又被农资价格上涨吃掉。2007年秋季以来,农资价格加速上涨。上半年,我省农民人均第一产业生产现金支出为740.2元,分别比年、年同期增加104.6元和186.9元,其中,因农资价格上涨,今年上半年人均多支出111.1元,占上半年第一产业生产现金支出的15.0%。受柴油价格上涨影响,新季小麦亩机械作业费同期上涨21.22%,涨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4个百分点。2007-2008季小麦物资与服务费亩均324.85亿元,同比增长11.92%。其中,种子增支16.19%,化肥在施用量减少1.85%的情况下增支12.53%,柴油增支21.22%,农药增支7.05%,工具材料

28、费增支9.77%。小麦以物资与服务费用为主的现金成本支出,比全国9个主产省份平均水平高17.3%,亩总成本比其它9省高10.01%。上半年散养生猪总成本为1402.04元,同比增加344.22元,增幅为32.53%;规模养猪总成本1261.89元,增加286.46元,增幅为29.37%,增势明显。据对菏泽农户的调查,2008年因价格上涨每亩小麦增收84.2元,因化肥等农资支出增多,每亩成本增加52元,扣除成本上涨因素,实际每亩增收32.1元。调查户王本勤认为,“没有自己一天打工收入多”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受成本上涨加快以及农民对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增强的影响,我省农民惜售心理加重。据对我省39个

29、主产县(市)的调查截止7月5日,农民亩均售粮47.7公斤,仅占全年商品量的18.69%。 (三)价格上涨对我省城市公用事业和传统服务业影响较大 2005年至今,我省服务业价格累计上涨5.6%,明显低于同期价格总水平的涨幅。其中涨势较大的有:家庭服务业价格上涨了23.9%,长途汽车运输上涨27.5%;房租上涨了20.6%,信函上涨28.7%,托幼上涨11.6%。而教育、卫生、保险、通讯、旅行等收费水平等呈下降趋势。服务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或资源转化型行业成本增长势头相对较高,后期价格上涨的要求强烈,其中尤以城市公用事业反映为甚;而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以及知识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影响相对较小

30、,预计价格将保持平稳。 今年成品油价格调整使我省运输物流企业的负担明显加重,运输成本上涨20%-30%。仓储行业因电力消耗成本较大,电价上涨对其影响尤为严重。餐饮行业的成本在本轮价格上涨中反应激烈,也促进了餐饮价格的大幅度提升。邮政普遍服务行业面临运输成本增加、工资支出增加两大压力,亏损面扩大。商业企业在资金成本加大、资金来源紧张、营业场所租金提高、服务费用增加等困难面前,运行良好。如泰安市今年上半年商品流通企业共实现销售额112.9亿元,同比增长36.3%;商贸流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6亿元,同比增长44.4%,其中实现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41%。医疗行业运营成本增量主要集中于设备购置费用、

31、固定资产投资、人力成本、水电煤及垃圾处理成本、财务成本、试剂及耗材支出等,因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的主体,上述增支对医疗行业影响不大。教育支出增加主要体现在高中和高校的取暖费、交通费以及基建、设备购置、银行贷款、学生用餐等,目前已积累了较大的资金缺口。 由于不同的服务种类价格形成机制不同,价格传导的力度也不同。由政府定价的行业成本增量完全滞留在行业中,影响较大。如,因煤炭价格上涨济南热电公司每平方米供热成本已提高到36元,与居民供热价格每平方米22.2元之间形成巨大的差额。另如,济南公交公司2008年上半年直接运营成本增加了29.6%,其中,燃料动力成本增长46.8%、轮胎折旧成本增长70.5%、

32、工资福利成本增长17.4%,涨价因素绝大部分滞留在企业。由市场形成价格的行业也因其不同的转嫁力度影响也不相同:运输、物流、仓储等市场竞争充分,价格上调空间有限,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据调查,油价上调后,物流企业的成本上涨了两成,济南、淄博等地大约有三成物流企业因成本上涨过猛难以承受而停业。 (四)物价上涨导致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生活负担加重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总额中,食品类占三分之一左右。因此,食品价格上涨是促使城乡居民支出增加的主要推动力量。农产品价格上涨导致食品等消费品价格大幅上涨,农户在获取一定涨价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生活消费支出的增加。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支出2865元,同比增长16.6%。人均

33、生活消费现金支出1760.5元,同比增长16.9%,分别比2007、2006年同期多增支254.8元和435.3元。其中,食品支出676元,同比增长27.8%,增势强劲。由于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今年上半年总计多支出125.9元, 其中用于食品消费多支出 117.7元。 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也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变动的主要因素。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351元,同比上涨13.5%,其中食品类支出1865元,恩格尔系数为34.8%,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说明食品价格上涨对我省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影响较大。对占居民总数40%的高和较高收入家庭来说,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变化较小,

34、食品价格上涨对其生活质量影响不大;对20%的中等收入阶层来讲,食品价格上涨使其感觉明显,但还在其可承受范围之内;对于占城镇人口40%的较低、低和最低收入居民来说,食品价格支出占其消费支出的比重大,食品价格上涨对其冲击最大。其中,占居民总数10%的最低收入家庭全年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7.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10%最低收入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09元,分别比2007、2006年同期多支出345元和434元。人均食品消费1084.33元,因食品价格上涨人均多支出178元,占其可支配收入增加额的32.8。从主要食品消费数量看,今年上半年,最低收入户人均购买猪肉

35、5.03公斤,分别比2007、2006年同期减少0.1 公斤和1.16公斤;人均购买鲜蛋8.08公斤,比2006年同期减少0.5公斤。据对威海市的调查,上半年城市低收入户消费支出3783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62.2%;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663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49.1%;文化娱乐支出43元,为全市平均水平的21.6%。 综上所述,本轮物价上涨主要因国际市场传导和国内成本上升等因素所致,因此价格上涨具有长期性。与以往物价上涨所不同的一个明显特点是,这次PPI的上涨幅度高于CPI。如果成本上升因素能顺畅传导,将促进CPI的上升,这样有利于缓解中间环节长期积累的价格矛盾,疏导原材料快速上涨的压力,

36、容易形成“高增长、高通胀”的局面,但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这种可能性不大;如果中间环节的增支因素不能通过价格传导到终端环节,CPI能够保持较低水平,但工业品“两头受挤”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有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会出现“低增长、低通胀”的局面,这是我们应该着重警惕和避免的。 三、应对当前物价上涨的对策建议 分析这轮物价上涨的原因,具有明显的全球性、价值回归性以及社会经济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性等特征,更有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价格传导机制不顺畅、价格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重要因素。目前看来,物价上涨的潜在因素依然很多,物价在短期内不会出现明显回落,控制物价上涨的任务仍很艰巨。因此,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

37、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增效益、促民生、保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针,还需要采取诸多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 (一)科学把握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的平衡点,合理定位价格宏观调控目标。 中央确定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求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合理区间,使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取得适度的平衡。在物价管控力度的把握上,必须妥善处理“五个关系”,妥善化解影响发展的突出的价格矛盾,即处理好“稳增长”与“控物价”的关系,找准经济增长与控制物价上涨的平衡点;处理好“控制”与“疏导”的关系,妥善缓解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始终把民生问题作为物价工作的

38、重要立足点;处理好稳定农产品价格与农民增收的关系,稳定农产品生产供应;处理好促进消费和抑制通胀的关系,努力放大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价格调控目标的定位问题上,应考虑经济增长率、物价上涨率、收入增长率、就业率以及人民群众的承受力等诸多因素,让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保持一种动态的、合理的配比关系。在物价高涨的情况下,如果一味地将物价压在很低的水平,将会积累更多的价格矛盾。应主动适应经济物价变动规律,努力做到经济平稳增长、物价适度上涨,避免出现经济大幅下滑、物价大幅上涨的不良局面。关键是要把握好这个“平衡点”和“合理区间”的量化尺度。虽然理论界对此尚无定论,但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实践以及经济

39、规律,将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比例定为2:1,即经济增长10%,物价上涨5%-6%,是比较适宜的、可承受的、相对合理的。我国GDP的增长目标如果定在9%10%之间,那么,将CPI全年控制在5%以内,实现这样的组合目标,加之国家各种经济调控政策的综合作用,经济社会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具体到山东,如果GDP增长10%-13%左右,那么,CPI上涨6%-7%,也是适宜的。换句话说,如果经济增长“八九不离十”,物价上涨不过“四五六”,是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各种价格矛盾可得以适度释放的配比关系,应视为“合理区间”或者“平衡点”的衡量标准,应作为确保经济、物价、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宏观调控目标。 (

40、二)打好宏观调控的“组合拳”,充分发挥各种经济调控手段的综合作用。 价格法规定,稳定市场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要采取“综合运用货币、财政、投资、进出口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实现。” 在市场价格持续高涨、通货膨胀加剧的情况下,宏观调控的效应取决于各种经济政策的综合作用。因此,应对目前物价总水平上涨过快的趋势,必须加强对物价总水平的调控,打好价格宏观调控的“组合拳”。一是在价格政策上,要积极稳妥的推动价格改革,增大加工业释放涨价压力空间。但价格改革或调整,势必拉动价格水平上涨。为此,应实施好我省已经建立的物价上涨与低收入群众补贴标准联动机制,保证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并以此争取群

41、众对价格改革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价格改革的顺利实施。二是在财政税收政策上,针对结构性价格上涨,应通过提高补贴、免税费、扩大公共产品投入等措施来增加农产品,保障市场供给;针对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可采取降低企业所得税率、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范围等方式,来减轻企业负担,化解成本上升的压力;根据财力状况,可进一步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以稳定物价预期,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三是在货币政策上,针对外汇储备增长放缓、企业资金普遍紧张的问题,为防止信贷过度收紧影响企业正常合理资金需求,央行应逐步实施宽严适度的的货币政策;应强化外汇储备监管,破除市场上夸大的升值预期,将汇率调节至合理水平,并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同时对

42、国际流动的资本采取一些相对超前的措施,防止“热钱”对我国经济的干扰和冲击 。四是在投资政策上,应继续向发展农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重点行业倾斜,加大对关系国计民生、高科技含量等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壮大我国崛起中的战略性实力。同时,促使企业建立“价格形成倒逼机制”,通过科学管理、科技创新等手段降低成本,不断增强自我消化涨价压力的能力。五是在进出口政策上,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的大幅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化对我国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针对输入型通胀压力,我国可削减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以减少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同时,

43、继续对资源性产品、高污染产品征收暂定关税,对高附加值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等实行低关税或加大出口退税力度等,保证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这样,通过加强各种经济政策调控手段的协调、配合,确保价格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理顺价格形成与运行机制,强化政府对资源性商品的配置和价格管理力度。 这轮物价上涨中,煤、电、油、气、运等垄断行业的价格矛盾突出,粮食等农产品价格矛盾也比较严重,出现了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五个倒挂”现象。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积累更多的价格矛盾,一旦被压抑的价格矛盾释放出来,将会促使物价上涨的趋势更加难以遏制,进而加大价格调控的难度。解决之道,必须坚持一手抓控价

44、,一手抓改革,尽快理顺价格形成机制与运行机制,强化政府对资源性商品的配置和价格管理的力度。按照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200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社会形成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奥运会后,要按照国家发改委推进价格改革的工作部署,区分轻重缓急制定具体方案,适度疏导省管价和授权市县管价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妥善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价格矛盾。一是针对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倒挂问题,建议尽快实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我国成品油价格,同时增加原油储备,支持国企与海外油企并购和资源开发,加大我国原油生产,增加产量,保障供应,稳定价格。二是针对PPI和CPI倒挂这一深层价格矛盾问题,尤其应

45、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要大力清理省内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控制新增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尽可能地为企业减轻负担;银行、财政、税收要运用金融、财税政策加大对重点行业、中小企业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度过难关,防止企业 “憋死、倒闭”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消化成本增支因素,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针对煤电价格倒挂问题,应加强煤炭价格监管和实施利益调节政策。煤炭作为一次性的、稀缺性的重要能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供求将会长期处于紧张格局,由此导致的囤积居奇、倒买倒卖、非法开采等现象将会进一步加剧,扰乱市场价格竞争秩序。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国家应加强计划配置

46、,加大对煤炭实施价格干预的力度;根据煤炭供求紧张局面,建议必要时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对煤炭实行政府定价,把煤炭价格直接管起来;当前,我省应抓紧建立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集制度,用政府有形之手调节煤炭上下游的利益关系,防止社会财富向上游的过度集中,亦防止价格大战争夺资源。四是针对国内粮价与国际粮价、国内粮价与农资价格倒挂问题,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农业实施免税、种粮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以及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等政策,同时建议两条:一则是国家应尽快放开化肥价格,将对化肥生产企业的电价补贴、增值税减免等的好处直补农民;二则针对粮食生产成本已经接近最低收购价的情况,应提高国家粮食最

47、低收购价标准,至少应高于市场价5%左右,以此确保农民真正“既增产也增收”,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生产积极性,进而牢牢地控制住农产品涨价这只“领头羊”,为稳定物价打下坚实的物资基础。 (四)强化政府价格调控与监管职能,形成科学完备、强力高效的管控与服务体系。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作为政府管理价格的职能机关,必须依法履行好价格改革、价格管理、价格调控、价格服务等项重要职能,“管住管好”各类价格,保持市场价格相对稳定。一是建立、完善和实施好价格管理的“五个机制”,即建立价格调整、利益调节、合理补偿三位一体的价格改革良性循环机制;建立成本监审、价格决策、监督检查三位一体的政府定价机制;建立反应灵敏、手段完备、调

48、控有力三位一体的价格调控机制;建立规范、服务、查处三位一体的价格监管机制;建立矛盾疏导、政策指导、信息引导三位一体的价格服务机制。打造出山东新的价格管理“品牌”。二是建立、完善和实施好农产品“一金一储两保”制度。价格法规定:“政府可以建立重要商品储备制度,设立价格调节基金,调控价格,稳定市场。”建立和完善“一金、一储、两保”(农产品价格调节基金、重要农副产品储备制度和农副产品价格低时保农民、高时保城市居民的办法)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是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农产品价格的重要保障举措。但目前我省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建设不健全、不规范,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有的甚至没有建立,与调控市场的要求存在较大差

49、距。因此,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设立省级价格调节基金征管办法和机制,统一和规范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加强价格调节基金征收管理,严格按照政府性基金管理和审计监督有关规定,规范价格调节基金的使用,发挥价格调节基金调控市场、平抑价格的积极作用。三是依法加强市场价格管理,规范市场价格行为。一方面要加大价格行政执法力度,查处各种形式的价格违法行为,保证国家价格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组织经营者积极落实价格明码标价制度、开展质量价格“双信”活动、明码实价活动、企业物价员培训活动以及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等,引导经营者树立价格诚信形象,自觉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注:改文为2008年8月份省物价局按照省政府工作部署所进行的一大重点调研课题.局长陈充为课题负责人,马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