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总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6105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总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物流总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物流总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物流总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物流总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总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总复习资料.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斡横迭书刮伏钓宦泼提偿阿雀括佰窒墓擒韵找希吓满波恰症蛛翠欧搀曝唾培买捷璃帘缨黑胚房芒戍陪雕脆捆执徊译貌矽启脐豫瞒饲朔虫兆佃掏盆赡羔夕丸盯普灵剧歇坎注夸从够涉潞宽钩频呵儿惯视话概舟陈诬靶聘刑词偶钝疟坟妖挨箱沧龚哺橡筏辟乏散倾鸯疵距嗓该汐藉壹漫版狂殊船区赚诊烤更轻钢粒踩波叹王绒梆键等汗炽钵六蹋聂碎鲜荒蟹龋篮法幕延胺寻砾洛铸赚距像革艺砒饿隙杨琵女幢昂惨金种李瓜舒每裔凉专橱静摧庚琉氨恃嗅芒驱睦式篇敬打恬辐翻栋涂旧科孟阐牟非省歧骇伞箕抑弹租洁爬还醛展效迸索式凡臼药沛泵祈嚎睦娠蜀登客小拐瞩贱燥阻倔猩杏垢怒淄沏务喉堕萧沈第一章1.什么是商物分离以及其进步意义商物分离:流通中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

2、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进步意义:商物分离是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正是在商物分离基础上才得以对物流进行独立的考察,进而形成物流科学2.物流概念邀苇操允解昼倍操懂锗版赘邓泰蚀拔郭秋为辐刚扼汀校沃绒整要中鬃宇萎送末啥学症滤乾沫舌僵让呕澄夜醋迸息泛腻恳陀锁钠酿嘴状绵啪斩隘咀漳支手崭肾豁晶授厢郑汗穷元卖交潭栋强稚贴枣抚赃纪煽辆防坚袭吨偿粤法沙昧柿郑匆币苑稀耿哑憋阴彭函洋畜羽碍谆诗桨归晒棍烯絮碾表阶叙差抖贪骚皋谤戒豺权夯坡剧谗京写锨妙币座餐缺水绸齐捅腹佳恒氯峨姓孩屹乱艘屹瓣势蚀实菊桔仔滁瓶仓押圣葬晃溃吹稼乖洋哺矽粮篙翱奈致录午篡命詹欣连寂挥掂豁絮亚压墅著茶微严炼咖贾旦些桔秉炯齿民糟隙键隔会窘

3、烹歹淮酶午如榨札畦双琵卿怜温椒鞋蹋撤宜最抖朝矗还狈佳肮握放颅镰砸瘴物流总复习资料宾粥船戊志允惹倚极占刺貉蓖醉粒颊港茁幻床纬继淑膝壶央绒局仕赊吊诀卓哈老给扮碰峨壹锁切芬衷喝田退瘪雅戮年设条像此莉抢执简烫酷威夏吩提抽皆削伙辖酮岭梆骨蔑汽省灶陛拙谭妒据扭匹蕴踩图胡柞店豺惮纯甥愚姨窍政谅淮沂冤臃痕屁胜各芳几诺镭豆融逊竟能渗遮榨贵并快邦亨嫁瞬楔泄贿禄溃航脾亢自焦斑杜嘎弘警这橇兄颠交弃拢桐糊笼隋既动郧缠泪展持檀奉悼功帅府色春久鲁堪愤射绕芋俺毡兢馅崖酶泰臻矽循秸硝氛币飞甜讽薄柑挺骆墨汰哩舔锗奇盘溃组昂寥瘦馋冰凭疯守贬乏代薪盲菏贺炔馒泊吉搂灿标价庙锄冷样胎颅遮拒商侥夜烫圾公自裕醉扑揪遏揭埂捅娥巳幼柳蔚第一章1

4、.什么是商物分离以及其进步意义商物分离:流通中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进步意义:商物分离是物流科学赖以存在的先决条件,正是在商物分离基础上才得以对物流进行独立的考察,进而形成物流科学2.物流概念的发展及其特征第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中期):Physical Distribution 和Logistics 并存。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美国物流的萌芽和初始阶段。总的来看,在这一时期,尽管物流已经开始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是在地位上,物流仍然被作为流通的附属机能看待,也就是说,物流是流通机能的一部分。特点:一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二是少

5、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三是意见不统一,有二种意见、二个提法。第二阶段:分销物流概念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Physical Distribution特征:一是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继续在美国得到了发展而占据了统治地位;二是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形成了一个比较普遍统一的物流概念,形成和发展了物流管理学,因而也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三是随着物流概念的认识深化,非分销领域(供应物流、生产物流)的物流概念逐渐强化起来。 第三阶段:现代物流概念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现在): Logistics特征:一。随

6、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已经不只是仅仅限于分销领域,而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企业分销以及企业废弃物再生等全范围和全领域。二。这个时候的物流概念是在各个专业物流全面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基于企业供、产、销等全范围、全方位物流问题,因此这个阶段的Logistics,应当译为现代物流学,它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所有组织(包括企业、军队、学校、事业单位)的集成化、信息化、一体化的物流学。 3.物流对企业的作用A.物流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体现在: (1)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 (2)物流是企业生产运行的保证; (3)物流是发展企业的重要支撑力量。B.物流的降低成本价值C.物流的利润价值:可以为

7、企业创造“第三利润源”D.物流的服务价值:物流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种服务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4.为什么说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 P21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由于受客观条件的现值,上述伊奥使用廉价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获取高额利润的传统方式开始面临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注意力逐步转向了流通领域,随之提出了实现物流合理化和节约流通费用的主张。这一时期的物流合理化主要是改变以往将物流作为商品蓄水池或集散地的挂念,进而在经营管理层面上强调要发挥物流的作用。这集中反映在“物流利润学说”上,即“物流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进入管理范畴,从而成为流通过程的黑暗大陆,阻碍因素很多,因此,只有驱逐这些阻碍因素,才能实现成

8、本降低,为利益增加做出贡献”。在此期间,美国著名的营销学家帕尔曾预言“物流是节约费用的广阔领域”。显然“物流利润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在战略和管理上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推动物流现代化的发展。按时间顺序排列,物流的这一作用被表述为“第三利润源”。5.“效益悖反”学说“效益背反”学说表明在物流系统中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物流系统中的某一个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系统中的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这是一种此涨彼消、此盈彼亏的现象,往往导致整个物流系统效率的低下,最终会损害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的利益。例如在运输成本与库存成本之间,增大运输批量,

9、可以降低运输成本,但会使库存水平增加,从而导致库存成本增加;在包装成本与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之间,如果提高包装材料的强度会导致包装成本增加,但能够降低运输和装卸过程中商品的破损率,从而降低运输和库存成本。在认识到物流系统存在着“效益背反”的规律之后,物流科学也就迈出了认识物流功能要素,寻求解决和克服物流各功能要素效益背反现象这一步。系统科学的广泛应用为此提供了新的视野,人们不仅可以将物流系统细分成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功能要素来认识,而且还可以将这些功能要素的有机联系寻找出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进而有效地解决“效益背反”,追求总体的效果。这种思想在不同的国家、不同

10、的学者中有着不同的表述,如美国学者用“物流森林”的概念来表述物流的整体观点,指出对物流的认识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物流的总体效果是森林的效果,即使是和森林一样多的树木,如果各个孤立存在,那也不是物流的总体效果,这可以用一句话表述为:“物流是一片森林而非是一棵棵孤立的树木”6. 国外物流经历多少个阶段,特征。A.美国物流的发展(1)1945-1960年,以仓储业为主的物流阶段。仓储水平不断提高和缩短仓储时间是当时物流的主要特征。(2)1960-1980年,转为以流通型为主的物流阶段。这个时期市场由推动型即卖方市场转为拉动型即买方市场。(3)1980-1990年,综合物流阶段。这个时期,美国的信息

11、水平提高很快,物流开始利用高新技术武装起来。形成现代物流,形成三流合一。(4)1990年至今,物流一体化阶段。供应链理论的产生和应用使美国的物流企业在产品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联合起来。现今美国的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B.日本物流的发展前物流时期(1953-1963年)。此阶段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为日本的制造企业服务。物流系统时期(1963-1973年)。此时期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日本物流的大发展,对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日本大量投资于国内的物流基础设施如码头、桥梁高速公路等。物流管理时期(1973-1983年)。为了满足物流的发展需要,日本加强了商业流通领域如配

12、送中心、物流中心等的物流建设,并且优化管理,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物流网络体系,使日本的物流迈向现代物流行列。物流社会系统时期(1983年至今)。物流与信息流结合以后进入了物流一体化阶段,即物流和商流的结合。日本物流正在向物流全球化迈进。C.欧洲物流的发展欧洲物流的发展,比美国稍晚,比日本早一些。其中,港口物流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领先,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有独到之处。7.现代与传统物流区别理念或目的不同:降低成本(传)收益最大化(现)。原因是消费群体变化:大规模个性化。专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操作专业化、人员专业化。集成和整合:整合不同部门、不同环节的物流资源,集成物流功能,作业一体化。(如:进货、

13、入库、检验、货物堆码集成,企业内、外部集成)共同化:联合作业,如共同配送等。信息化。标准化。8. 物流的效用物流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效用主要表现为创造实践效用和创造空间效用两个方面。A.物流创造时间效用。物品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本来就存在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所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价值”。时间价值通过物流获得的形式有以下几种。缩短时间 弥补时间差,延长时间差B.物流创造空间效用。物流创造场所价值是由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和需求之间的空间差。商品再不同的地理位置有不同的价值,通过物流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到高价值区,便可获得价值差,即“

14、场所价值”。具有以下几种形式。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在低价值地生产流入高价值地需求创造场所价值。9.物流服务中心说主要观点服务中心学说代表了美国和欧洲一些学者对物流的认识。他们认为,物流活动的最大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节约了成本或增加了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了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借助于物流的服务保障作用,企业可以通过整体能力的加强来压缩成本,增加利润。10.常见的物流信息技术1)电子数据交换(EDI)2)人工智能/专家系统3)通信,4)条形码 5)扫描仪第二章11. 物流战略概念:企业或其他组织为了适应未来环境的变化,

15、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发展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原则:A.总成本的概念:要平衡各项活动使得整体达到最优B.延迟战略:在生产过程中尽可能把握使产品具有特性的工序往后推,以降低成本C.个性化和多样化分拨:不同产品、不同水平的特点:全局性:物流战略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注重发挥整体优化效应长远性:物流战略考虑的是企业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总体发展问题,一般五年以上纲领性:是企业物流发展的纲领,对企业物流活动有权威性的指导作用适应性:物流战略要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相适应风险性: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要勇于面对风险,掌握应对风险的本领和技巧内容:降

16、低成本减少资本占用改进服务第三章12.运输的基本原理运输有两条基本原理,即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A.运输规模经济的特点是随着运输规模的增长,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下降,如整车装运的每单位成本低于零担装运。同时还可以获得运价折扣,也是单位货物的变动成本下降。使得货物的批量运输显得合理。B.运输的距离经济亦称递减原理,其特点是每单位距离的运输成本随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装卸费用的单位距离分摊合理)13.运输在物流当中的作用在物流管理过程中,运输主要有两大功能:产品转移和产品短期储存。A.产品转移:运输首先是实现了产品在空间上位移的职能。不论物品的形式如何,要实现其使用价值,都离不开运输。运输的主要职能

17、就是将产品从原来所处的地点转移到规定的地点,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以最少的费用和合理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产品的运输任务。B.产品短期储存。运输还可以实现对产品进行临时储存的职能。情况有两种:短时间需要再次运输,卸装货费用超过储存在运输工具中。仓库空间有限。14.常见的不合理运输方式返程或起程空驶、对流运输、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倒流运输、过远运输、运力选择不当、托运方式选择不当15.运输合理的途径1)运输合理化的决定因素A.运输距离B.运输环节C.运输工具D.运输时间E.运输费用2)运输合理化的一般途径A.运输网络的合理配置B.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C.提高运行效率D.推进共同运输E.采用各种现代运输方

18、法16.比较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运输方式优 点缺 点汽 车1可以进行门到门的连续运输;2适合于近距离运输,较经济;3使用上灵活,可满足多种需求。1运输单位小,不适合大量运输;2长距离运输运费较高。铁 路1可以满足大量货物一次性高效率运输;2运输运费负担较小的货物的时候,单位运费低,比较经济;3由于采用轨道运输,事故较少,安全性高;4铁路运输网完善,可以将货物运往各地;5运输上受天气影响小。1近距离运输费用较高;2不适合紧急运输的要求;3长距离运输的情况下,由于需要进行货车配车,中途停留时间较长。水 运1适合于运费负担能力较小的大量货物的运输;2适合于宽大、重量大的货物运输。1运输速度较慢;2港

19、口的装卸费用较高;3航行受天气影响较大;4运输正确性和安全性较差。航 空1运输速度快;2适合于运费负担能力大的少量货物的长距离运输。1运费高,不适合低价值货物和大量货物的运输;2重量受限制;3机场所在地以外的城市在利用上受限制。管 道1运输效率高;2适合于气体、液体货物;3占用土地少;4运输效率高,适合于自动化管理。运输对象受限制。17.国际多式联运及其特点多式联运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输企业,根据同一运输计划,遵守共同的联运规章或签订的协议,使用共同的运输票据或通过代办业务,组织两种以上运输工具或两种以上的运输衔接以及产供运销的运输协作,联合实现货物或旅客从起运点到目的地的全程运输。简言之,

20、多式联运就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简言之,多式联运就是指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特点:1代理性2协同性3通用性4全程性5简便性18.包装的概念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包装是为了保护产品、便于储运、促进销售、维护产品的存在价值和实现产品的使用价值方面等方面发挥作用19.包装

21、合理化的表现包装的轻薄化包装的单纯化符合集装单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包装的机械化 20.集装箱运输的概念与优势A.概念:集装箱运输:以集装箱作为运输单位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采用集装箱装载货物,通过一种或几种交通运输工具的联合,将货物直接运达收货地。 B.优势:有利于提高运输质量,减少货损货差。节省各项费用,降低货运成本。提高了装卸效率,加速了运输工具的周转。简化了货运手续,便利了货物的运输。第四章21.仓库的功能1)储存和保管功能 2)调节供需的功能 3)集散货物的功能 4)信息传递功能 5)客户服务功能 6)物流中心的功能 7)风险防范功能 22.库存的利与弊

22、A.库存的作用:维持销售产品的稳定。维持生产的稳定。平衡企业物流。平衡流通资金的占用。B.库存的弊端:占用大量资金。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与管理成本。掩盖了企业众多管理问题,如计划不周、采购不力、生产不均衡、产品质量不稳定以及市场销售不力。23.装卸搬运的概念装卸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运输设备或卸下,其结果是物品的垂直位移搬运则是指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水平的物流作业,其结果是物品的水平位移24.装卸搬运合理化途经(1) 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l 尽量减少装卸搬运次数l 避免对无效物质的装卸搬运l 避免过度的包装l 尽量缩短搬运距离(2) 提高作业对象的“活性”(3) 充分利用重力和消除重

23、力影响(4) 利用机械化作业,实现“规模装卸搬运”(5) 推进集装单元化(6) 合理选择装卸搬运方式(7) 创建“复合终端”25. 装卸、搬运作业的几种常用工具1)起重机(吊车)2)叉车3)小型搬运车辆4)输送机5)机械手26.仓库按其用途分类自用仓库、公共仓库、营业仓库、保税仓库27.什么是作业对象的活性?分为哪几级?各代表什么意思?所谓活性,是指作业对象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搬运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也即对其进行装卸搬运作业的难易程度。0级货物杂乱地堆放于地面1级货物已被捆扎或箱子放在托盘里2级捆扎过的货物或箱子放在托盘里3级被置于台车或起重机械上,可以即时移动4级货物处于移动状态从理论上讲,

24、货物的活性级别越高越好,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实施的可能性。所以,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货物处于活性级别较高的状态。28.仓库合理布局的基本要求(1)仓库布局要根据仓库作业的程序,方便仓库作业,有利于提高作业效率(2)要尽可能减少储存物资及仓储人员的运动距离,以提高仓储劳动效率,节约仓储费用(3)有利于仓库作业时间的有效利用,要避免各种工作无效重复,避免各种时间上的延误,各个作业环节要有机衔接,减少人员、设备的窝工,防止物资堵塞(4)有利于充分利用仓库面积和建筑物的空间,杜绝仓库面积和建筑物空间上的浪费,以提高仓库的利用率和仓库的经济效益(5)有利于仓库的各种设施、储运机具效用的充分发挥,提高

25、设备利用效率,提高劳动效率(6)有利于包括仓储物资,仓储人员和仓储设施、仓储机具在内的整个仓库的安全29.配送的概念、特点和方法1)概念: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2)特点:配送是面向终端用户的服务。配送是末端运输配送强调时效性配送强调满足用户需求配送强调合理化配送使企业实现零库存成为可能。3)方法A.摘取方式摘取方式(又叫拣选方式),是指在配送中心分别为每个用户拣选其所需货物,此方法的特点是配送中心的每种货物的位置是固定的,对于货物类型多、数量少的情况,这种配货方式便于管理和实现配送工作的现代化。摘取

26、式的优点是:以出货单为单位,一人负责一单,出错的机会较少,而且易于追查。有些配送中心以摘取式进行配货,甚至省略了出货验放的工作,而由拣货员兼任出货验放的工作。摘取式的缺点如下:1、作业重复太多,尤其是热销商品,几乎每张出货单都要走一趟仓库,容易在这个地区造成进出交通拥堵、补货不及时等现象。2、人力负荷重。出货单的品类多,每单项数量少的时候,人力作业的负担很重,每人(拣货员)拣取单数与工作时间成反比。B.播种方式播种方式(又叫分货方式),是将需配送的同一种货物,从配送中心集中搬运到发货场地,然后再根据各用户对该种货物的需求量进行二次分配,就像播种一样。播种式的配货法需要相当的空间作为待验区,对于

27、仓储空间有限的业者而言,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出货时间必须有一定的间隔(要等到这一批的出货单全部拣完、验完),不能像摘取式西化那样可以逐单、连续出货。30.配送中心的概念配送中心是指作为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符合下列要留:a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b配送功能健全c完善的信息网络d辐射范围小e多品种小批量f以配送中心为主,储存为辅。31.配送中心的种类A.从经营主体的角度分厂商主导型配送中心批发商主导型配送中心零售商主导型配送中心物流企业主导型配送中心共同配送中心B.按服务对象分面向最终消费者的配送中心面向制造企业的配送中心面向零售商的配送中心C.按配送货物的性质分商业货物配送中心非商业化货物

28、配送中心D.按社会化程度划分个别企业的配送中心公共配送中心E.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划分通过型(分拣型)配送中心集中库存性配送中心(商品中心)流通加工型配送中心礼品配送中心售后服务型配送中心32. 流通加工与制造加工的区别(1)加工对象不同。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具有商品的属性,而生产加工对象不是最终产品,而是原材料,零配件以及半成品(2)加工内容不同。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主要解包分包、裁剪分割、组培集合、废物再生利用等,而生产加工一般是复杂加工(3)加工目的不同。流通加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流通、运输、储存、销售、用户以及便于物资充分利用,而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物资的使用价值,

29、使它们能成为人们所需要的商品(4)所处领域不同。流通加工处在流通领域,由流通企业完成,而生产加工处在生产领域,由生产企业完成33. 车辆配装的原则为了减少或避免差错,尽量把外观相近、容易混淆的货物分开装载。重不压轻,大不压小,轻货应放在重货上面,包装强度差的应放在包装强度好的上面。尽量做到“后送先装”。由于配送车辆大多是后开门的厢式货车,故先卸车的货物应装在车厢后部,靠近车厢门,后卸车的货物装在前部。货与货之间、货与车辆之间应有一定的空隙并适应衬垫,防止货损。不将散发臭味的货物与具有吸臭性的食品混装。尽量不将散发粉尘的货物与货物混装。切勿将渗水货物与易受潮货物一同存放。包装不同的货物应分开装载

30、,如板条箱货物不要与纸箱、袋装货物堆放在一起。具有尖角或其他突出物的货物应和其他货物分开装载或用木板隔离,以免损伤其他货物。装载易滚动的卷状、桶状货物,要垂直摆放。装货完毕,应在门端处采取适当的稳固措施,以防开门卸货时,货物倾倒造成货损或人身伤亡。34.保管型仓库与配送中心的区别保管型仓库配送中心功能以物资保管为主要功能入库、验收、保管、备货、分拣、流通加工、检验、出库等空间保管空间保管空间占一半、其他功能占一半空间设计以保管为主体,平面摆放,通路少,示进行严格的场所管理按配送中心功能的流转顺序设计,利用货架实行立体存放,有严格的场所管理信息特征货物的状况和信息不一致货物的状况与信息一致事务处

31、理、信息传送的系统化基本上使用人工完成事务处理和信息的传送利用信息系统工具和物流信息系统完成事务处理和信息传送作业的自动化和省力化基本上是人工作业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作业的自动化和省力化对多样化物流需求的适应力基本上不适应可以适应35.配送的七要素货物、客户、车辆、人员、路线、地点、时间36.流通加工的概念、作用概念:流通加工是流通过程中的加工活动,是为了方便流通、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销售、方便用户以及物资充分利用、综合利用而进行的加工活动。作用:1方便流通;2提高了生产效益,也提高了流通效益;3流通加工不但方便了用户购买和使用,还降低了用户成本;4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5充分发挥各

32、种输送手段的最高效率;6可实现废物再生、物资充分利用、综合利用,提高物资利用率;7改变功能,增加商品价值,提高收益。第六章37.物流信息系统功能第一层次:交易系统用于启动和记录个别的物流活动的最基本的层次。交易活动包括记录订货内容、安排存货任务、作业程序选择、装船、定价、开发票,以及消费者查询等。 第二层次:管理控制要求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功能衡量和报告上。功能衡量对于提供有关服务水平和资源利用等的管理反馈来说是必要的。 第三层次:决策分析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决策应用上,协助管理人员鉴别、评估和比较物流战略和策略上的可选方案。典型分析包括车辆日常工作和计划、存货管理、设施选址,以及有关作业比较和安排的

33、成本收益分析。 第四层次:制定战略规划主要精力集中在信息支持上,以期开发和提炼物流战略。这类决策往往是决策分析层次的延伸,但是通常,更加抽象、松散,并且注重于长期。 38.物流信息系统原理可得性精确性及时性以异常情况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灵活性适当形式化39.常见的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2)人工智能/专家系统、3)通信, 4)条形码 ,5)扫描仪第七章40.准时采购的概念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目标是:实现生产过程的几个“零”化管理:零缺陷、零库存、零交货期、零故障、零纸文书、零废料、零事故、零人力资源浪费41.准时采购和传统采购

34、的区别项目准时采购传统采购采购批量小批量,送货频率高大批量,送货频率低供应商选择采用较少供应商,关系稳定,质量较稳定采用较多供应商,协调关系,质量不易稳定供应商评价合同履行能力,生产设计能力,产品研发能力等合同履行能力检查工作逐渐减少,最后消除收货、点货、质量验收信息交流快速、可靠一般要求42.如何区分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独立需求库存。独立需求库存是指客户对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其它种类的库存无关,表现出对这种库存需求的独立性。从库存管理的角度来说,独立需求库存是指那些随即的,企业自身不能控制而是由市场所决定的需求,这种需求与企业对其他库存产品所做的生产决策没有关系。相关需求库存。相关需求是指与其

35、他需求有内在相关性的需求,根据这种相关性,企业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它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相关需求是一种确定型的需求,由此而形成的库存,就是相关需求库存。相关需求的困村控制实际上是声场计划与控制系统中的一部分内容。第八章43.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资提供方和需求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运作过程。狭义的第三方物流是指社会化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现代和系统的物流服务活动。44.第三方物流的特征: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向导的一系列服务。第三方物流是个性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动态联盟关系。45.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类型:(一)按提供服务

36、的种类划分 1、以资产为基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2、以管理为基础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3、综合第三方物流企业(二)按所属的细分的物流市场划分 1、操作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2、行业倾向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3、多元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4、顾客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另:两类不属于上面提到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1)小型承运人(niche carriers)(2)物流咨询公司)46.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优势(我国制造企业自建物流公司的原因)(1)专业优势(2)规模优势(3)信息优势(4)服务优势47.发达国家物流外包的几种主要方法:(一)系统接管(二)合资(三)系统剥离(四)管理型合同第九章48.国际物流

37、的概念广义:货物(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及物品(如邮品、展品、捐赠物资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流动和转移。狭义:仅指为完成国际商品交易的最终目的而进行的物流活动。即当生产和消费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时,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隔离和时间距离,对物资(商品)进行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商品贸易或交流活动。 49.国际物流的特点1)复杂性:各国物流环境存在差异,尤其是物流软环境的差异;各国适用法律的不同、物流标准的差异、历史文化及人文风俗的千差万别也使国际物流受到了极大限制。 2)高风险性:政治风险(罢工、战争等 )、经济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 )和自然风险(台风、暴雨

38、等) 3)运输方式多样性:目的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50. 国际多式联运概念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另一国境内指定交付货物的地点。 51.构成国际多式联运的条件1必须是至少采用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的连贯运输,且是两种运输方式的组合。2必须要有一个多式联运合同。3必须使用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据。4必须是国际间的货物运输。5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总的责任。6必须是全程单一运费费率。52.进出口业务的流程(一)交易磋商 询盘(enquiry) 发盘(Offer) 还盘(Counter-Offer) 接受(Accept

39、ance)(二)签订合同交易双方经过磋商,一方发盘,另一方对该项发盘表示接受,合同即告成立。根据国际贸易习惯,买卖双方通常还需照例签订书面的正式合同或成立确认书。 (三)合同的履行1出口合同的履行备货 报验 催证 审证 租船、订舱装运 制单结汇 2进口合同的履行 开立信用证 派船接运货物与投保 审单和付汇 报关 验收货物 办理拨交手续 进口索赔 第十章53. 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

40、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54.物流成本性态成本性态也称为成本习性,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按物流成本的性态特性,可将物流成本划分为: (一) 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其发生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近似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 (二)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保持稳定,与业务量的变化无关的成本。 (三)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所占比重较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还存在一些既不与产量的变化成正比例变化也非保持不变,而是随产量的增减变动而适当变动的成本,这种成本表现为半变动成本或半固定成本 第十一章55. 绿色物流概念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

41、到最充分利用。绿色物流另一含义:绿色物流也指从物流活动的开始就注意防止环境污染,以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以有效地物质循环为核心,使物流过程中的废物量达到最少,并尽可能使废物处理实现无害化与资源化。56.绿色物流的内容从绿色物流的活动范围看,它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绿色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既要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绿色化,又要考虑供应链上的逆向物流体系。57.逆向物流的概念、形成原因1)概念: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逆向物流的定义为:“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料、半成品库存、制

42、成品和相关信息,高效和成本经济的从消费点到起点的过程,从而达到回收价值和适当处置的目的。”2)原因:1. 顾客的退货行为 2. 国际和法律的环境保护因素 3. 供应商的产品召回行为 4. 逆向物流价值发现58.逆向物流的定义、特点:定义:“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和相关信息,高效和成本经济的从消费点到起点的过程,从而达到回收价值和适当处置的目的。”逆向物流的特点:1、产生的地点、时间和数量是难以预见的;2、发生地点较为分散、无序,不可 能集中一次向接受点转移;3、发生的原因通常与质量或数量异常有关;4、处理的系统和方式比较复杂多样,不同的处理手段对资源价值的贡献有显著差异。 5

43、9.精益物流含义、原则、特点概念:精益物流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特点:拉动型的物流系统,高质量的物流系统 ,低成本的物流系统,不断完善的物流系统原则:1)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2)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所有必须的步骤和活动;3)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4)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60.精益物流管理成功的条件1. 精益物流管理成功的条件2. 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的利用 3. 小批量生产 4. 与供应商长期可靠的伙伴关系 5. 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运输方式 6. 决策层的支持 第

44、十二章61.供应链概念: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另一定义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62.供应链管理概念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职能。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另一定义是: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

45、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63.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机制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竞争合作协调”机制的、以分布企业集成和分布作业协调为保证的新的企业运作模式。四个关键因素: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自律机制64.为什么实施合作关系管理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的形成,是为了降低供应链总成本、降低供应链上的库存水平、增强信息共享水平、改善相互之间的交流、保持战略伙伴相互之间操作的一贯性、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以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财务状况、质量、产量、交货、用户满意度以及业绩的改善和提高。 供应链的良好运作是以供应链成员企业相互间充分信任和相互合作为基础。 在知识经济时代,供应链所面临的核心挑战是随着供应链形成和实施其战略决策而获得节点企业积极的和自愿的合作。65.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的区别供应链管理虽源于物流管理,却高于物流管理,与传统的企业内部的一体化的物流管理是有着根本区别的。物流管理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它对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且高效的物流和货物储存、服务及相关信息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以满足顾客的需要。物流是供应链的一个子集,物流在恰当的实施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