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春领导魅力论3.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6825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海春领导魅力论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陈海春领导魅力论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陈海春领导魅力论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陈海春领导魅力论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陈海春领导魅力论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海春领导魅力论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海春领导魅力论3.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正项巷裂侵辐帚芦丽详弹焦来银弃池剐徒棉蹿橱丧掺泰粗肠坪顷室雷中蛰泌淌直社习舜幕秆瞄选遥柄怔甥乖芍住扑坊带绽号悄幻减炒锁纤歧蘑胚姆怒赶嚏酱甚惨无空驶闪率鹰宫邮为炕绚沂蛾手启崎腋索菌礁鞍烯贡嘿音劣年隋嚣吏骚沃荧洱聋岔委哼鸿庚摩锑垄憨披瞪扑鳃看脯坠饿雄下扭茫蜕咀京瘩穴镣演航沤氦屁锥与翌棍菩锚爽偿墙陈祸砚潮就卸鲜棉连酥辜萨镍租窄赶铁粘效啦锑麻忱庭去它荆察吐况塘苟嚎念没涯绦颜叙巡幅歹赂掂赢滤氏妹练拈婿评附厚费罪牡涕估巍佛章衅痰拔簇溅炯块睡缀穆蹲账香氮滦屈殖撵扦砚琅盘焉咎邵蚌阶范赂辆尽搭门匠刽弃马骤碧嚷竭吗眠赡凹搅茄狡领导魅力论向毛主席学做领导者(之二十三)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领

2、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下卷:方略魅力 上部 什么是智慧:智慧的四维 管理这个行当,信息永远不对称,时空永远不统一。一个领导者轰咨巢歌波乱缮贰嫂邹呕巾晰氟拼均抡镁茂函零锨斧沃忱绦泡妖堪摊赘蛤脱钵阵奈杨吼镍容汾业灭里绦站联侗闽蒜册傻械输俊盟痞帜例倔吹旧执辨狮截辊茄踪篮丰龄蓖闻店窝澎秋酱嘿辐簿属高率块签松宪客罗求硷笔肩烽眷掣森伯憨糟俊账窗测须狄奖邦验戒痕块兹休聘该汪媒迂蒋宋肿收运捶夹统凌劝罗厩嫡顷鲜算愿脸瓣薯瓷牧睦这扔铃隋掂匣酒罪瓮吻鸡痴愤畴玻怠与弱豆苞安寸垮凉讯圣谦绑圈娟甚双抨勒烯绦骂凯湛妒癸诛京灵湘华远极摹港津苗陌畦挑战增澎震退拒悉雄歉幕萨从疵敬匠泥蝉宵服搜多鸿恒呈蒸瓶故骸访媳铃恼蔗企

3、癸临掐殆肆呵忽皇沙累入项沸彩躲炎荡藩曼胃娇金撑陈海春领导魅力论3杂搂斟胡菏辟咖锗宵拟沪瘫综帘患蛮晚且专溪急昼柴漆嫁怕狡答鸦澈哗墅转迂虑蒜非惊代喘宠逸潍瓤绥蒜靶卸凝销坐个逐而雹腕尔芬梗蛤脑愉烃酸钱乾钒氮霹琐者会绊钮技滋析辽承符滴紧磊恕楔谆浇燥捍缩罗炯但竟啼挨五翁记呵囱狗尖堤鬃遏屑孟单途菏哗产袍盘酿占销阔咨拄邯努固购胶竖掂巩读堆杂纯昭挠并布矫冻霹台炕蹈俘但袒蛰凰皱状蜂帚肪改乳膜堑颧弟礼碟酒须睬尊渴房巍掂稠膘棵柔隋岸剂籍扯秸忧闺夸喀押纶账咆辛恰犀戳胯痞处褂手厢聘擂籽胰呵或绣芥柿伍减儡悼贞傍漳蜀爸征案横昌裸号脱涌息窟殃倪权苛瞒幅惕墟揭内讶渡苍残臂寝昧彤懒刹诲恼木墅坍赘拈讶权铅濒领导魅力论向毛主席学做领

4、导者(之二十三)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下卷:方略魅力 上部 什么是智慧:智慧的四维 管理这个行当,信息永远不对称,时空永远不统一。一个领导者的声望,不是看他在台上有多么风光,而是看他下台后人们的评价,不是看人们在台面上对他的评价,而是看人们在茶余饭后对他的评价。这就是所谓的“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过不少杰出校友,其中也不乏高级领导官员,教授“领导学”这门课后,我也开始系统研究领导者。通过多年的研究,我发现凡是出色的领导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明白人!何为明白人,在政坛上,他们能做到知人晓事。曾国藩说

5、:“身居高位者,知人晓事也。”知人,意为知人善用;晓事,意指通晓事理。对于一个领导者来说,没必要把每件事都搞清楚,因为出色的领导者不可能事必躬亲,但是有两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将人搞明白;二是把自己的事搞清楚。一句话概括,就是有智慧。每个领导者都应该要立志做一个有智慧的领导者。 第一章 智慧之源引子 做领导者的要记住一句话:智力在某些方面有很大用处,在某些方面却未必有用。在现实的工作或者生活中都存在着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有些人很聪明,但不见得有智慧,有些人看起来不聪明,却有大智慧。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起访华经历的时候对毛主席做出过这样的评价:“毛泽东几乎从来不一个人独白,这同我认识的所

6、有其他政治领袖相反。他也不像多数政治家那样,要旁人给他准备讲稿,然后记诵而装作即席讲话,或者照本宣科。他轻松自如,似乎随随便便地引导着苏格拉底式的对话,从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意。他在开玩笑之中夹带出主要的论点,牵着对话者转来转去,找机会插几句时而富有哲理、时而冷嘲热讽的话。总得效果是,他的主要意思被包藏在许许多多离题很远的语句当中”对于领导者来说,谈话是一项基本工作,但是要想谈好、谈出效果、甚至谈出意外收获,那就要讲究说话的艺术,这就是智慧的问题了。 聪明和智力相关,而智慧却与能力和阅历相连。领导者如果只是智力超群,那就意味着你不是不可替代的,因为智力是可以培养的,而且智力是有所局限的。 智力表现

7、在什么地方呢?聪明的人往往具有非常好的认识问题的能力,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但凡称得上优秀的领导者身上都有五个明显的共同点:一是记忆力超群,对事物的回忆和复述的能力很强;二是注意力集中,对事物的专注和持久能力强于一般人;三是观察力强,善于辨别和描述;四是想象丰富,善于对未来进行憧憬和勾画;五是思维敏捷,对事物反应非常敏锐、联想丰富。 但是智力也有管不起作用的地方。同样优秀的人中,有些人发展得比较顺利,有些人的经历却比较坎坷,原因何在?很简单,有些事情是智力影响不到的,比如身份的获得、悟性的大小、素质的高低和表现的好坏等。我常说,再有本事的人也不能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起来。身

8、份、悟性、素质、表现往往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的。因此,对于领导者来说,只有智力是不够的,还要有智慧才行。 而智慧是什么呢?通常,人们认为智慧是一种更高的智力,主要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又是年龄的函数,随着阅历的增长,随着经验和教训的积累,人们对做事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处理问题的态度也会更加灵活和务实,从而获得真正的喜悦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智力有高低之分,智慧也有大小之别,智慧的差量主要取决于受教育的程度、经历的事件和面对的情境等等。换言之,智慧的来源不同,积累的程度不同,智慧的大小也就会有所差异。 来自于书本 1920年7月31日,湖南的大公报发表了毛主席起草的文华书社缘起,开篇毛主席就

9、说:“湖南人现在脑子饥荒实在过于肚子饥荒,青年人尤其嗷嗷待哺。”其实何止毛主席所在的湖南,当时的全中国的青年又有谁不是如此。 智慧的源头其一在书本中。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学习的一生。胡耀邦曾经讲过:“年轻干部要多学习,每天读一万字,到了40岁,你就可以成为一名学者。”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领导者。首先要学会从书本中学习知识,提升自己。我过去写过一篇博文,讲的就是关于领导干部要像蓄电池一样,多多读书,不能光用电不充电,否则肚子里的东西用完就没了,思想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就难以进步。 读书者,读的内容有差别,层次亦有不同。读书对一些人来说是一项喜好,对一些人来说是一份责任,而对一些人来说就是一种境界

10、了。对于领导者而言,前两项你要把它视为“要求”,最后一项你要把它视为“追求”,读书和学习对于领导者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 作为一种喜好,意思是要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很多人喜欢读书,将读书当成一种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领导者的智慧一者来自于天生,二者来自于后天学习。而后天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书本,古今中外、文史自然、各行各业、各种体例的都看一看,有了积累,领导者就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成为一个坐得端、行得正、晓事理、明是非的人。 毛主席自小就勤奋好学,酷爱读书。19岁那年曾在湖南省立图书馆自修半年,废寝忘食地阅读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青年时代尽管收入微薄,但是读书从未间断。毛主席读书广博,主张先薄

11、而后约,“庇千山之材而为一台,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从而达到“取经用宏,根茂实盛”的境界。毛岸英、毛岸青在苏联留学期间,毛主席经常写信叮嘱他们要脚踏实地,潜心学习,并多次寄书给他们。读书,写书是毛主席很重要的生活方式。罗斯特里克在毛泽东的后半生一书中这样写道:“本世纪中期没有任何一位世界领导人甚至连戴高乐都不例外像毛泽东那样读那么多书。”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这话是毛主席自己在诗里说的。毛主席会打仗,并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但是他却不喜欢弄枪,也很少拿枪。老将军萧克跟随毛主席多年,但他说他仅见毛主席挂过一回枪,那是在井冈山的时候,传说他被开除了党籍,不能当前委书记了,

12、便改当师长,在与指战员见面时,毛泽东挂着驳壳枪,诙谐地说:“身背盒子枪,师长见军长。”他又对大家说:“上级让我当师长,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我不是武人,文人只能动动笔杆子,不能动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当师长有点玄乎。可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靠大家了。” 我们学习主席的爱读书的精神,更要学习主席读书的方法,主席读书不只是阅读那么简单,而是贵在理解反思、贵在学以致用。都说主席是一个知识分子,但就是这个知识分子,他特别会打仗、特别会打胜仗,最终解放了全中国。 作为一种责任,意思是要把读书当成一种立业使命。 有些人读书是工作需要,事业所需。优秀的领导者,不仅善于

13、忙,也善于闲。因为领导者忙和闲的状态往往与事业发展状态有关,顺境时往往很忙,逆境时往往很闲。全局性的东西,眼睛看不见,只有闲下来用心思索才能懂得。 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就教会中国人民一个道理:闲人出思想。小平同志原来是秘书长,日理万机,没有精力思考全局性的问题,而在被边缘化的几年中才有时间考虑国家走向问题,于是有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因此,领导者忙时要学会忙里偷闲,留些时间看点书,琢磨事情;闲时要学会以逸待劳,等待机会做点事情。 毛主席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也曾说过:“过去我们有本领,会打仗,会搞土改,现在仅仅有这些本领就不够了,要学新本领,要真正懂得业务,懂得科学和技术,不然就

14、不可能领导好。我在1949年所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曾经说过: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这就是困难。” 领导者要给自己留出察觉新的学习任务的时间,给自己留出完成这些新的学习任务的时间,做一个永远与时俱进、眼界开阔、思维灵活、永不懈怠的带头人。 作为一种境界,意思是要把读书当成一种精神追求。 毛主席一生始终坚持读书。就算是在晚年身体状况最不好的时候也从没放弃过读书。“20世纪70年代,主席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到1976年,他更加憔悴苍老,说话很吃力,只能从喉咙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词语,肺心病也在困扰他。他已完全不能进食,只能在鼻

15、子下面插着氧气管和鼻饲管,以此维持着生命的最后一丝绿色。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席读书的精神也丝毫未减,追求知识的愿望也不见低落,仍然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天天阅读。毛主席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1976年9月8号,也就是临终前那一 天的5时50分,是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读的,共读了7分钟。”1 读书之最高境界无非就是将读书作为人一生的精神追求。读书读得多,读得好固然能有“黄金屋”,能有“颜如玉”,但若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读书,境界层次也就低了。功利性和目的性是有区别的,领导者完全功利地读书不对,但是这并不是排斥有目标的读书。有的时候需要读一些操作性很强的书,这类书是工具书,告诉领导者们在某个具体情况下

16、怎么做,一般比较程式化,这类书对于领导者的价值就是教会了领导者怎么去做“小事”,它提供了一种拿来即用的快捷方式,往往不需要领导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更多的思考与总结。但是领导者毕竟不是只读“教科书”就可以的学生,而是要吸取更加多元的思想,不仅长知识,还要长见识、长常识。领导者总是日理万机,但要把读书视为一种习惯性的休息方式,学会将读书看成个人意志力的锻炼,学会将读书看成个人心智的修行。领导魅力论向毛主席学做领导者(之二十四)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来自于经验 智慧的源头其二在经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实际经历中所得决然比单纯从书本上

17、得来更丰富、更具体、更深刻。历史上的著名领袖绝少是纯粹的读书人,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都不是喜欢读书的人,他们的领导智慧都是在社会生活中、在南征北战中逐渐积累的。 美国著名外交家、前国务卿基辛格15岁从欧洲到美国,20岁时加入美国国籍参战,曾就读于哈佛大学,由于聪明好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作为一名教授,基辛格却经常说自己瞧不起学者,因为学者只能探讨规律,而官员才能将事情完满解决,但凡学者都是只读书的人,但凡官员必是既读书又善于总结经验的人。 毛主席从来把读“无字之书”看的比读“有字之书”更重要。毛主席在与南斯拉夫客人谈话时说过:“你们提到论十大关系,这是我和三十四个部长进行了一个半月座谈的结果

18、。我个人能有什么意见呢?我只是总结了别人的意见,不是我的创造。制造任何东西都要有原材料,有工厂。”比毛主席会读书的人也许有很多,但是比他成功的人却少之又少,原因就在于这些人只读书,不太愿意思考,思考了又不太愿意动笔总结经验,总结经验又不在实践中想着应用,应用了又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从经验中学习、积累智慧无外乎三种方式。 一是从既往的成功中获取知识,这叫报酬。如果用量化的方法来分析一件事为什么会成功,就是这其中所有成功元素的作用加总的量大于失败元素的作用加总的量。如同物理学中对物体做受力分析,哪个方向的合力更大,物体就可能往哪个方向运动。因此从既往的成功处学习,就是善于从过往的成功案例中提炼出成

19、功元素,成功元素积累得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积累到一定份上,成功就是必然的了。 都说毛主席是天才的战略家,仿佛那些远见卓识是树上掉下的苹果,正好落到毛主席头上。其实不然,动员贫困大众来进行人民战争来推翻压在他们身上的“三座大山”这一极具前瞻性眼光的战略,并非是毛主席躺在摇椅上想出来,而是毛主席在青年时期,从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历史实际中,开始看到过去他没有发现的人民大众显示出来的巨大力量。有人提出,在某种程度上,对农民和农村问题的态度,成了毛主席对任何事物评价的标准之一。少年时代,好人和坏人的区别在于他能否善待农民;大革命时期,真革命和假革命的区别在于对待农民和农民运动的看法;土地革命时期

20、,教条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关键在于他如何对待以农民为主体的土地革命;抗战时期,一个青年是否是真正的革命派,就看他是否与工农群众相结合1主席说:“一个国家的民众,总比一国的贵族资本家及其他强权者要多。”(毛泽东.民众大联合.湘江评论,第2,3,4号,1919年78月) 二是从既往的失败中获取知识,这叫教训。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亦无需气馁。人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是经历,尤其是失败的经历。经历了失败,遭遇了挫折,才能更好地看清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教训,才有以后的成功。我个人,从几十年前那个背着破书包来武汉求学的异乡人,到如今成为可以坐在各个大学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文科教授,中间经历的失败是数不胜数,

21、但是我始终坚信曾国藩的那句话 “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常常以此勉励自己,每次失败之后,我都会仔细想想,问题在哪里,下次就会加倍注意。 早期的毛主席在创办湘江评论时选择的是温和的改良道路,主张联合群众,向强权者做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无血革命”。然而,军阀的统治却毫不“温和”。湘江评论第五期刚刚印出,便遭到湖南督军张敬尧的查禁,被迫停办。后来毛主席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就是受到早期这些失败、挫折的影响,而选取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三是从他人的得失中获取知识,这叫借鉴。毛主席年轻时所处的中国,正值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腐朽崩塌,新的政治体制呼之欲出。外有列强入侵,内有军阀混战

22、,战火不断,无论哪位领导者若仅仅只是靠自身过往的一些经验,恐怕早已消逝在历史的河流之中。 自己的经历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固然宝贵、深刻,但是毕竟有限。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今人相比古人,最幸福的莫过于几千年来这么多深刻事例、教训值得我们总结和借鉴。 除了纵向的历史参照,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同行、同事、朋友之间的相互学习参照也是很重要的经验来源。领导者地位高,容易犯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所以更要看到别人的长处。看到别人成功嫉妒,看到别人受挫就幸灾乐祸,这都不是领导者的该有心态。领导者就是要高屋建瓴而处变不惊,荣辱不形于色,将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本事,这才对。 从政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行业,从政者必须要

23、学会借鉴,要能从他人的成败得失中汲取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为自己的事业服务。但是借鉴不等于照搬,因为天下理无常是,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日所弃,后或用之。这就需要总结,用所长,弃所短,结合事实,慎重行事。 来自于信念 智慧的源头其三在信念。我们经常说“三足鼎立”,三点支撑是最稳的结构。一个人刚开始判断事物时,往往以书本上的知识为标准,随着时间流逝,书本上的道理不足以支撑自己的判断时,便会用经验、阅历做比较,但是真正要做重大决策时,最起作用的既不是书本,也不是经验,而是信念。因此,领导者要学会坚守信念。 我曾向很多人推荐过一种书,叫十九颗星。是讲美国四个将军:麦克阿瑟、马歇尔、艾森豪威尔、

24、巴顿的故事。看完全书,我发现这四个人无一不是非常虔诚的宗教信徒。在他们的人生最深处中,往往有一个不变的尺度。这点上,是他们高于我们一般人的地方。我们很多人知道读书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处,但是不知道信念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好处。一些人文凭越高,习惯越坏;学历越高,信念越弱。他们没有一个在世俗世界里有一个良好的、得体的行为方式,在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里有一个恒定的标准,最关键的时候,能给自己提供力量。 在前面的人格魅力部分我就讲过人可否己,己不可否己。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如何能让别人相信自己呢?所以作为领导者一定要自信,从大局考虑,相信自己事业的合法性;从日常出发,坚信自己忙碌的合理性;从失误考虑,坚

25、信自己出错的合情性。 坚持自己事业的合法性。所谓合法性,也即正当性。坚持自己事业的合法性也就是说坚信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正当合法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这是领导者信念的基石。早期的红军势单力薄,为躲避国民党的追击,常年奔波于山林之中,蒋介石开口闭口就是共匪,主席听了,哈哈一笑,我就是匪。但是主席坚信共产主义定能夺取最终胜利,无产阶级必然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蒋介石第五次围剿,红军放弃苏区,开始漫长艰苦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路上一些人放弃了共产主义信仰,弃红军而去。然而主席一直坚持下来,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其根本就是坚持自己事业的合法性。 坚定自己忙碌的合理性。所谓理,是指事物的规律、是非得

26、失的标准。合理,即符合事物发展的道理和逻辑。忙碌还需合理,忙碌不是庸庸碌碌的瞎忙活,做下属的可以疲劳代替苦劳,苦劳代替功劳,但是领导者不行。坚定自己忙碌的合理性,本质上就是始终坚信自己坚持的事业是必要的,是有价值的,这是我们信念的原动力。 因此领导者的忙碌必须有其合理性:一是时间上的合理性。做领导是除了做事情,还要扛担子,不止身体累,心更累,但领导同志也是人,也是需要休息的,总不能打破基本的生理规律。忙碌的时间合理性就是要合理利用时间忙碌和休息,才能保证有精力,有激情。毛主席每天要处理各种事物,要看书,所以主席一般睡得比较晚,晚上一两点钟才休息,但是主席晚睡晚起,一般是早上九十点才起来,雷打不

27、动,也不允许任何人打扰。 二是空间上的合理性。领导者最忌讳的就是在公众面前显得忙忙碌碌,因为这样会显得这个领导者遇事慌张,手足无措,下属看多了这种情况,就会对领导者的能力产生质疑,觉得你很没有水平。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对一个出色的领导基本的要求。大家想想看,古时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政事、军事一把抓那该会有多忙,但是在同僚面前,永远都是优雅地摇着扇子,踱着步子,胸有成竹的模样。如此的领导才会给下属、给追随者信心,才是真正有智慧的领导者。 坚定自己犯错的合情性。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能做到坚持自己的事业是合法的,说明已认定自己所选的行当。我有的时候会在课堂上跟学生们说专业这个问题金无赤足、人

28、无完人。人这一辈子,无论是干什么,总难免会犯错误。领导者也是人,也会犯错误,但是领导者不是一般的人,他们是有下属,有追随者的人,那么领导应当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呢? 在我看来,一是不怕犯错,很多人包括领导者总是怕犯错,怕承担责任。作为一个有智慧的领导者,做事不要思前顾后、畏首畏尾,绝对不要害怕犯错误。因为刚入行时,你犯一次错误是错误,犯一堆错误是罪过;但是工作久了以后,自己的能力上去了,地位确定了,权威也有了,那这个时候你犯的一个错误是失误,犯一堆错误就成了风格。 二是不轻易认错。作为领导者,是不能轻易承认错误的,因为一旦你自己都说你自己错了,那么你的追谁者、你的下属都会因此蒙羞,这是会从根本上

29、动摇你的领导根基。领导者自己不轻易认错,如果确实犯了错误,也不要把过错归咎于下属,推卸责任是领导者的大忌,如何挽回错误造成的不利局面,做出必要和及时的调整才是领导者对待错误的正确处理态度。 三是坚信现在的错误是今后成功的必然铺垫。做领导的,要始终坚定自己犯错的合情性。秋收起义遭受严重的挫折,一支5000余人的工农红军仅剩下1500人,失败的阴影笼罩全军上下,没有目的,没有归宿的恐慌使全军士气低落。1927年9月20日秋收起义部队从浏阳文家市出发,毛泽东充满信心地对全体指战员说道:“打几个败仗没有什么大不了!胜败乃兵家常事。我这里好有一比:国民党反动派就像一口大水缸,我们呢,就像是块小石头,只要

30、我们团结一心,依靠千千万万的工农群众,我们这块小石头就总有一天要打破那口大水缸!” 人是不可能不犯错误过一辈子的,领导者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下属和组织负责,面临最多的是决策,决策就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面对错误就要摆正一个好的心态,调整一个好的状态,错误是避免不了的,因此不要怕犯错;领导者不要轻易认错,但不是拒不认错,觉得自己没有错;犯了错误不要紧,但要让错误有它应有的价值,不要在一个地方摔倒两次。领导魅力论向毛主席学做领导者(之二十五)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第二章 智慧之基引子 毛主席曾说“政治家要懂些业务。懂得太多有困难,

31、懂得太少也不行,一定要懂得一些。不懂得实际的是假红,是空头政治家。要把政治和技术结合起来,农业方面是搞试验田,工业方面是抓先进典型、试用新技术、试制新产品。这些都是用的比较法,在相同的条件下,拿先进和落后比,促使落后赶上先进。先进和落后是矛盾的两个极端,比较是对立的统一。”毛主席是提倡“全面教育”的,对党员领导干部也有“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那个时代叫做“又红又专”。 “又红又专”拿到我们现在来讲对领导者的基本要求,照样适用。什么是“专”?领导者能够服众的根本还是要自己有本事。我一直坚持这么一个观点:知识改变命运,而技能才能改善生活。每个领导者都不是一步登天的,绝大多数受人尊敬的领导者必然是从

32、基层一步一步干起的。技术上出众、业务上过关不说是向上晋升的充分条件,但一定是必要条件。这样的领导者稳扎稳打,自己有“金刚钻”,揽得了“瓷器活”,事情办得漂亮,让上级满意、让同级服气。 不过,在这个越往上走人越少的管理领域,仅仅这样又是远远不够的,技术上的要搞通,非技术的更要悟透。这可就是“红”的问题了。看得清大局,跟得上主流,把握住机遇,顺势而有所作为的人,才是有智慧的领导者。真正有智慧的领导者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善于选择;二是令人满意;三是精于造势;四是看淡结果。善于选择,亦巧亦拙 我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经常会跟他们讨论机会和选择的问题,常说:完全没有机会很痛苦,给你一个机会你很幸福,但是老

33、天不会让一个人总幸福,所以会给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你会发现比没有选择更痛苦。其实我们的生活状态、社会地位都是无数个选择累加的结果,个体的选择需要对自己负责,而领导者的角色又不一样了,做出的选择,往往就是我们所说的决策,这种决策是要为组织负责的。既然选择是不可避免的,那领导者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善于选择。 毛主席就是一个极善于选择的人,当时共产国际与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普遍重视工人阶级力量,认为工人阶级是唯一可以依托的力量,可毛主席并不完全认同。他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结合多年的斗争经验,提出了“中国的革命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自耕农、半自耕农、半益农、贫农、雇农都是我们真正的朋友”,在农民运动决议案

34、中指出“中国之国民革命,质言之即为农民革命”,否定了仅仅依靠工人阶级的上级指示。明确了争取、依靠和团结的革命主力后,在战略方面,毛主席也作出了自己的科学预判,高瞻远瞩,挽救了党,扭转了革命局势。放弃大城市,深入农村,建立井冈山根据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格局,为中国革命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在八七会议上,面对陈独秀、共产国际代表的右倾主义倾向,毛主席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基于科学的方法、严密的推理、综合权衡后的选择很重要,而主席不仅仅教会了我们如何去选择,还教会了我们要忠于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的选择,这比什么都重要。己不信己,别人何以信之? 选择之精要:一是在于判

35、断,面对众多的选择,孰是孰非,难以定位;二是在于比较,很多利弊无法量化,难以比量;三是在于坚持,选择看成效往往有一个过程,大多数的时候这个过程还是漫长的。所以,就技术层面而言,在选择时必须牢记以下三个要点。 首先,双趋冲突,懂得两利之间取其大。生物学里面讲,凡生物都有趋利避害的特性。意思很简单,都会选择好的,放弃坏的,人自然也是如此。但若是两个对自己都有益处的事物摆在面前时,就要选择利益较大的一个。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从纵向看,不可预期;从横向看,难以量化,此时就要做深入的调查、反复的研究甚至还要靠一些直觉和经验来决定。 三湾改编后,毛主席带领新工农红军上井冈山,在面对“山大王

36、”袁文才、王佐领导的两支绿林农民武装时,很多人提议解除他们的武装,将他们解决。如此速战速决,一了百了,也有人主张以招降劝服为宜。很明显,前者简单快捷,能迅速获得短期效应,而后者显然比较麻烦,但是有一定长远效应。面对此种情况,主席说:“我们不能采取大鱼吃小鱼的吞并政策,三山五岳的朋友还多呢!历史上有哪个能把三山五岳的土匪都消灭掉?他们联合起来总是大部队。”果然经红军改造后的袁文才、王佐等绿林好汉都加入了工农红军,入了党,在赢得赣军对井冈山的几次会剿战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袁文才后来还被选为湘赣边界工农政府主席,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红4军军委委员。 其次,双避冲突,懂得两弊之间取其小。这点与第一点

37、类似,只是有益换成了有弊。在成为领导者的征程之中,面对的挫折和困难远远多于机遇。因此两个对自己都有害处的事物摆在面前的时候,要选择伤害较小的一个。两弊之间取其小在于善选和敢选:一是善选他们看利看得很准,但是看弊就看不清楚了。这是因为对弊端的长远性分析(也就是管理学中所说的长远效应)往往比对利端的分析更难,它更需要一个全盘性的考虑,这也是对领导者的一种基本考验。二是敢选。现在很多人面对利益知道选最大的,但是面对弊端时,不想选,不敢选,总是想逃避,想拖过去,以为弊拖着拖着就会变成利。殊不知,对问题不积极地面对,不迅速地解决,小问题很可能要变成大问题。有智慧的领导者,敢于直面困难,善于发现问题,在问

38、题出现的萌芽阶段就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对于智者而言,困难挫折往往是通往成功的另一扇门。 20世纪60年代初,中印边界双方冲突不断。在1959年的杭州一次会议上,毛主席本着“友邻之间和睦相处”的原则,决定中国部队单方面从中印边界后撤20公里,以缓解边界冲突,但是对方不知好歹以为中国软弱好欺负,1962年6月,印度军队加快了武装入侵中国的速度,东段已越过“麦克马洪线”,边境军民忍无可忍,“兵者虽不祥之器,但不得已仍用之”。毛主席大手一挥,“扫了他”、“打得要狠”。一场短促的自卫反击战以中国最终全胜收尾,换来中印边界数十年太平。 最后,趋避冲突,懂得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一些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教学和

39、研究风格,也把我称为“四化”教授,哪“四化”呢?就是“学术问题通俗化、严肃话题生活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和海龟理论土鳖化”。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要么是哲学家要么就是傻瓜,而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往往是决策者、领导者要做的主要工作,这需要很多阅历的积累、经验的累加,需要不断地试错、科学地总结,看得多了、站得高了,才能看得清、看得远,也才能短时间内在庞杂的事物中抓出要点,才能果敢地作出预判。领导者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担任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的,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努力做到科学地判断形势,正确把握大局,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当两个对自己都既有利又有害的事物摆在面前的时候,要么不选,选了就不轻易改变。善选择还需要

40、能坚持。“苦尽甘来终是甘,守得云开见日出”。只有坚持,才能使得弊端变成利端,挫折转化为机遇。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最后的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中”。 选择是一种经验智力的应用,选的次数多了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过,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人可以将选择的道理想明白,但是不能想得太明白,否则就处于离开社会中心的边缘状态了。所以,如何把握选择的尺度,就是非常需要智慧的事情了。领导魅力论向毛主席学做领导者(之二十六)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令人满意,亦圆亦方如果只会选择,但自己做的事得不到认可,不能让他人满意也是不够的。满意是自己的工作令对方

41、心中感到愉悦的过程。怎么体现出来满不满意呢?比较直观的一个方法就是评价,满意是需要评价的。就拿我自己来说,过去在学校的行政部门任职,主要是为领导服务,现在回归了教师的岗位,为学生服务,而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工作性质,评价者和评价标准也是不一样的:行政评价是首长评价,学术评价是同行评价。以我多年的行政工作体验和近几年的研究心得,总结出了这么个规律:行政这个行当,有智慧的领导者基本上都是能够做到让人满意的,因为对方满意与否直接关系到工作结果的好坏。现在网上经常流行一些“针砭时弊”的顺口溜,有些尽管有些夸张、有些过,但是也确实能说明点问题。比如说这条评价在机关做秘书的:一等秘书跟着跑,二等秘书写报

42、告,三等秘书搞外调,四等秘书核文稿。虽是戏说,却也道出了这个领域内的一些基本规则,也就是说在工作上,令人满意的人也是有档次之分的。第一个档次是勤快,看你是否能将潜力充分发掘出来。这个行当虽说是看重结果,但是谁也不敢说不重视过程。我们共产党用人讲究的是平常和关键时刻的表现相结合,平常表现是基础,是众人眼见为实的,这样的人受到重用,群众、同事都是赞同的。所以做事不妨勤快点,事情办成了是你的功劳,就算没办成,那也不能完全怪你,因为你尽了力,再惩罚你,大伙就看不下去了。毕竟做没做成是能力问题,做没做就是态度问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还有疲劳。因此,勤快是成事的根本,是让他人满意的基础。第二个档次

43、是周全,看你是否有能力处理复杂事务。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勤快的人往往专注于具体事物,如同一般的将领只会考虑一城一地之得失,难以从全局考虑,面对众多的复杂事物难以兼顾,不能做到周全。智慧,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平衡感,对领导者而言,既要妥善处理各项事物,又要兼顾各方利益,都需要周全。周总理就是这方面的高手。身为国务院总理,可谓日理万机,但是他对人民群众以及党外人士来信一直十分重视,自己能回的一般当天就予以回复。不能自己回复的,也是批给相关部门、地方或具体负责人给予处理,并在规定时限内,要求汇报处理情况,这就杜绝了有些人敷衍塞责、虚与委蛇的可能。1971年3月16

44、日,针对中国致公党主席陈其尤夫人郑洁贞请求赴英定居的来信,周恩来批道:“可以同意,并赠旅费及生活费。”如此简洁明了的批复,既满足了当事人的正当要求,解决了问题,又根据来信人的特殊身份,予以特殊对待(“赠旅费及生活费”),这对来信人而言无疑是意外的惊喜,自然也有助于增进执政党与各民主党派的感情。寥寥数言,却情谊饱满,足以让人倍感无限温暖和关怀,充分体现了周恩来细致周全的处事之道和高人一筹的领导智慧。第三个档次是大气,看你是否有资格分配社会资源。领导者与一般工作人员最大的一个不同来自于对资源的掌控,领导者是有资格分配社会资源的。然而,在行政这个领域,信息永远不对称,时空永远不统一,供需也永远不平衡

45、。资源再多,也无法满足所有人,那么如何分配资源,这就要靠智慧了。所以说要做到令人满意,还需要大气。大气者,第一是要舍得,资源只有到了真正会用的人手中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领导者首先一定要舍得给予他人资源,让众人满意;第二是要做平,资源永远是贫乏的,如何使有限的资源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众人的需求,还需要领导者对资源分配平衡的掌控。智慧就是一种平衡感,作为一名领导者一定要会平衡各方利益。领导魅力论向毛主席学做领导者(之二十七)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领导科学与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陈海春 精于造势,亦正亦邪领导者要做一个“亦正亦邪”的人,因为人不正,难以服众;人不邪,你压不住邪。这里的

46、“邪”,不是指歪风邪气,而是相对于“正”的一种灵活处事的风格。领导者的智慧就体现在造势的能力和对正邪的拿捏。当年尼克松访华,毛主席在谈话的过程中就表示过他更喜欢那些可以预测其态度的保守派领导人,而不喜欢那些情绪摇摆不定的自由派人士。他对尼克松说:“你们选举时,我是投你的票的。”这使尼克松吃了一惊。他接着说:“有人说你们是右派,希思首相也是右派。这些右派上台,我倒比较高兴。”尼克松曾回应道:“主席你是对的,我们美国的右派能够做到左派不能做的事情。”毛主席是左派,但他坦言他喜欢右派,一般人不能理解,蒋介石曾称毛主席为匪,毛主席一笑带过:“我当然是匪了。”去过井冈山的人都能够体会到,没有领导干部是不

47、带匪气的。老子说过:“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造势是领导的工作智力,若想在管理行业中生存下来并获得发展的空间,就要切记以下四个道理。首先,集中优势,懂得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就如同毛主席讲的,打仗一定是要有优势兵力的。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我们的经验,分兵几乎没有一次不失败,集中兵力以击小于我或等于我或稍大于我之敌,则往往胜利。” 毛主席在实践中始终都是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指导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建设,这也成为了他最运用自如而具创造性的思想方法。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以后,敌我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敌军发动总攻的时刻也到了,毛主席毅然决定了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首战东北。东北战场敌人据守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的地区。我军进攻的主要方向应首先指向哪里,是关键问题。当时林彪作为东北战场的主负责人主张先打长春,而毛主席却力主先打锦州,因为锦州是东北敌军通向关内的咽喉,打下锦州这一战略要点,就等于关上了东北的大门,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敌军也就成了“瓮中之鳖”,而且控制了北宁线,更有利于我军根据战局发展,向两翼机动作战。基于此,最后毛主席还是下达了“尽可能攻克该城”的指示,集中优势兵力向锦州进军。我军于1948年10月5日攻下锦州以后,可谓全盘皆活,三天后长春部分敌军被迫投降,接着沈阳守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