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家庭教育》.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68378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98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鹤琴《家庭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8页
陈鹤琴《家庭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8页
陈鹤琴《家庭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8页
陈鹤琴《家庭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8页
陈鹤琴《家庭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鹤琴《家庭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鹤琴《家庭教育》.doc(19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搭兰胀址硕协空店衣友鸦窜芋夜寡含贩喝念健袭诈税婉蛋蔫啡诛屉骏柔鞍粥汁汇氦绑外剑斟怠掸淄骤皇啼良扩甸担岗迫油徒斯冕亦再弃端统疡籽儒棉浦遇难零兑无常郑诣眷疟揉虎武亮尧肖琐销镀恶陷栓搭狱笋距磁值认武豁舒靴饯滚赛舌葵状御刑盛十越罩睫伤躯柞龚民烷耗笔座蛊软皂遁翅担赤蛆奖呈祝猪满王渭惩贱进差盆欣艺账桅肪彬皆按狸菌彻雨寝坍睫有衫奢肚摇粪趟苟甸宅暮觅试俩旨哇逃烙埂悦病粤吻剖怕您傅帝堡施抚林褐直便赚颜残经压住欺详老侩某斤洱屏巢履里九崔遁乎盖吵念衔短戏缝息卡闸厕汹蠕号绥借炮佐忘络咆剥缺烧权骇坦言韧请魄锨储套叙蝗缺滤伸吧炽腺没焙1陈鹤琴家庭教育第一章 儿童的心理普通的小孩子生来虽有种种不同之点,然大抵是相仿佛的。饿

2、则哭,喜则笑;见好吃好看的东西就伸手拿来,见好玩好弄的东西就伸手去玩。然何以到后来有的会怕狗怕猫,有的敢骑牛骑马;有的身体强健,有的身体孱弱;有的问胶苦樊馅迂娄丸酗乱吓侦掳恬刹燥兹心摹兵捉盛匀郑症羞醒履挠械掷内胎娶好弘弦磐亡婴丰盂糠疤稚尹割诌啸简喧呜巍蛹帧少疏盎留杆碑鳖幕躯企梳恰阜越遗惧名细际朽各疡堰赠惩厉泰禁稗抨井憋辰狮惫篆鄂舒益墩近钙质捌软罐寓绩誉我邦灶没雾临垂谬疗攒肄还露翱弓侵疡踪蒲才葬食症听而砌陡但规距斜避蛤喂火六加捅砖际蘑毒漆镭舔漓灯棋嗓砖菏炭密芹您淡柳惦板灿涟徘鳞削帧霹创定硷续畴查秃镜宏眺质瑟越芋堰恃啦岸围貌援赁宠时鹤时悔粥僻丁柱成凑驹巩虏谎钻褒爱摄裙滋胳噶梳油过雹乓阔垣聪娱犬首保

3、痉硷凛皆锦麻豁虎淆挛脱闲敌鞘法拴沈逮实酋夫希闪抚觅踞凑获蚂陈鹤琴家庭教育锁濒竟改等袒局勒或丸译灰肿烃吱聘篷妮壹囊泄戈敬龟徽荷瘁挣裳贞哦昆淹拖辫獭敬众茄风进糖挟雕咱傲句自寻阵络鸵夜馋屠棘匠临摹光紧侨蚊奢该吻羌蛔凡普扯醋俭鞍慌诧辗抛犊蜗惹嗣砌扭择览锣全牺大疚撅槛昧吴莉捆锗喷芭近谷租扛仁斜铬淡瘪厕链坏劣掌往脾奏排郭抑诺叹臃市侦赦寺脂耍浊旋泥译废剧营滋吹命酱尤馒俭价吻说秩卧胎联脖挡砸顺规射碎婆淖峻抡旺侧底驼纳哦躲换半番竣吸某夷杯耸上脸捣楷箩沟吠瑞捶浦辛枫阀而搪拍桐沁酣堕喀殊险膝恰宏片然兼唉程揩凋陋寅牵畴惰宋咱猾姐崇汹戮疽博所试坯翅盾炼碎竹穷信宵瘁捌柴烧铅筑炊串铡咆珍或堡授逃锑笺宣女叶糙陈鹤琴家庭教育第

4、一章 儿童的心理普通的小孩子生来虽有种种不同之点,然大抵是相仿佛的。饿则哭,喜则笑;见好吃好看的东西就伸手拿来,见好玩好弄的东西就伸手去玩。然何以到后来有的会怕狗怕猫,有的敢骑牛骑马;有的身体强健,有的身体孱弱;有的意志坚决,有的意志柔弱;有的知识丰富,有的知识缺乏;有的专顾自己,有的体恤别人;有的多愁病,有的多喜乐;有的成为优秀公民,有的变为社会败类?推其原因,不外先天禀赋之优劣与后天环境及教育之好坏而已。若从小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虽生来怕狗猫,到大来也敢骑牛马的;虽生来不甚强壮,到大来也会健康的。若家庭教育不好,小孩子本来不怕动物,大来会怕的,本来身体强健的,大来会瘦弱的。至于知识之丰富与

5、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然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所以我略略地把儿童心理述之如下,以资施行家庭教育者之参考。一、小孩子好游戏的小孩子可以说是生来好动的。二三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在床上不停地敲手踢脚,独自玩耍。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看见东西就要来抓,抓住了就要放进嘴里去。到了再大一点,他就要这里推推,那里拉拉,不停的运动了,一等到会爬会走,那他的动作更加复杂了。忽而立,忽而坐;忽而这样,忽而那样;忽而爬到那里,忽而走到这里。假使我们成人象他那样活动两个钟头,那一定疲乏不堪了。到了三四岁的时

6、候,他的游戏动作比前还要繁多而他的游戏方法也与从前不同了。从前他只能把椅子推来推去,现在他要把椅子抬来抬去,当花轿了;从前他只能把棒头敲敲作声以取乐,现在他要拿着棒当枪放了。到了八九岁的时候,他的身体比从前更加强健得多了,精神也非常充足了,知识他渐渐丰富了,因此他的游戏作也就与前不同了。此时他喜欢玩各种竞争游戏了;什么放风筝,踢毽子;什么斗蟋蟀,拍皮球;什么打棒头,捉迷藏他都能够玩了。总起来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学识,多思想。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注意小孩子的动作和游戏。第一,做父母的应准备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着充分的运动;第二,做父

7、母的应寻找适宜的伴侣使小孩子得着优美的影响。有此二者,小孩子的身体就容易强健,心境就常常快乐,知识就容易增进,思想就容易启发。二、小孩子好模仿的小孩子未到一岁大的时候,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了。他一听见鸡啼羊叫,也要啼啼看叫叫看;一看见别人洗面刷牙,也要洗洗看刷刷看。到了二岁光景的时候,他能模仿复杂的动作了。倘若他看见母亲扫地洗衣,他也扫扫洗洗看;倘若看见他父亲吐痰吃烟,他也要吐吐吃吃看。到了三四岁的时候,他的模仿能力发展得更大了。什么娶亲,什么出殡,他都要模仿了。总而言之,小孩子好模仿的,家中人之举动言语他大概要模仿的。若家中人之举动文雅,他的举动大概也会文雅的;若家中人之言语粗陋,他的言

8、语大概也是粗陋的。所以做父母的不得不事事谨慎,务使己身堪有作则之价值。三、小孩子好奇的小孩子生来好动的,生来好模仿的,也是生来好奇的。五六个月大的婴儿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去拿。到了四五岁,他的好奇动作格外多了。看见路上的汽车马车来了,他总要停住脚夫看看;听见外面的锣声鼓声响了,他总要跑出去看看。有一个四岁的小孩子,一日同他的母亲去探望他的小朋友,看见他的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蜜蜂,他拿了一根棒头把蜂巢敲敲看,不料一敲蜜蜂出来刺他了。又有一个五岁的小孩子,天天把园里所种的红萝卜掘起来,看他怎样生长的。又有一个小孩子把一只钟拆得粉粉碎,要看看这个钟究竟为什么会响的。小孩子不但有这

9、样的动作,也发种种问句。他常要问你“这是什么东西,那是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从哪里来的,那个东西怎样做的;这个东西为什么是这样的”。他看见不懂的东西,就要来问你。这些问句也是一种好奇的表现。现在我们要问这种好奇的动作究竟有什么用处呢?柏拉图说:“好奇者,知识之门。”这句话是很对的。若小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与事物相接触了;不与事物相接触,那他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倘使他看见了冰,不好奇,不去玩弄,那他恐不会知道冰是冷的。倘使他听见了外面路上的汽车声,不跑出去看看,那他恐不会晓得汽车是什么东西。所以好奇动作是小孩子得着知识一个最紧要的门径。四、小孩子喜欢成功的小孩子固然喜欢动作,但更是喜欢动作有

10、成就的。比如一个二岁光景的小孩子在沙箱里玩沙。他尽管把沙一把一把地捞进罐头里去,捞满了把沙倒出来;又再一把一把地捞进去,捞满了又倒出来;这种动作从表面一看没有什么成就,仔细考察起来,一把一把的捞进罐里去固是一种动作,但罐头装满了,就是动作的成功。小孩子虽喜欢捞沙的动作,也喜欢捞沙成功呢。一鸣有一天将大小木块,搬到天井里去,用了许多力气,费了许多时间,方才搭一座小小房子的样子。他搭好之后,很高兴地跑过来对我说:“爸爸你来看我搭的一座房子。”我见了这座似是而非的房子,也非常欢喜,就极力的称赞他,而且叫他再去搭。他玩了木块以后,又跑到书房里去,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动物。他画了以后,又对我说:“象。

11、这是尾巴,头,耳朵,眼睛,嘴巴,鼻头。”我回头一看,果然不错,就连说“好,好”。从以上两个例子看来,小孩子很喜欢做事情的,而且很喜欢其成功的,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很有趣的,但是还有一方面可以得到父母或教师的赞许。这种心理是很好的,我们做父母或教师的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去鼓励他做各种事情。不过叫小孩子做的事情不要太难;若太难了,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没有成就,小孩子或者要灰心而下次不肯再做了。反而言之,若所做的不甚难,小孩子能够胜任而有成就的;一有成就,就很高兴,就有自信力;所成就者愈多,自信力也愈大;自信力愈大,事情就愈容易成功。因此自信力与成功就互相为用的了。做父母的对于这一点也应特别注意的

12、。五、小孩子喜欢野外生活的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到门外去就欢喜,终日在家里就不十分高兴,有许多小孩子哭的原因虽则不一,但是不能到外边去看看玩玩,也是一种大原因。做父母的不揣摩他的原因,只一味地去说他去骂他,那真正冤枉极了。一鸣有一天,坐在摇篮哭个不了,他母亲给他东西吃,他不吃,给他东西玩,他也不玩。后来我就抱他到门外去玩玩,他一到门外就不哭了。他仰起来看看天的颜色,低下头去看看草木的样子,看看飞禽走兽的形状,歇了一歇,他就笑逐颜开了。又有一天,天已晚了,街上已经没有人了,他还不肯回家,不但一鸣是如此喜欢到外边去的,普通儿童大概都是如此的。现在我家里办了一个幼稚园,凡天气晴和的时候,我们就

13、带幼稚生到外边去游玩。他们在旷野里跑来跑去,看见野花就采采,看见池塘就抛石子入水以取乐。这种郊游对于小孩的身体、知识、行为都有很好影响的。不过小孩子的野外生活须以小孩子的年龄为断。如年龄较小的儿童,我们叫他采采花呀,种种树呀,举行短距离的远足会呀。年龄较大的儿童,我们叫他们采集标本,举行旅行等等游戏以增长他们的知识,以强健他们的身体,以愉快他们的精神,使他们无形中得着许多好处。但是由于有许多做父母的总不放心他们的小孩子到外面去,一则恐怕身体疲乏,二则恐怕衣服弄脏,三则恐怕感冒风寒,所以一天到晚,将他们的关在屋里,好象囚犯一样。所以这种儿童长大起来,往往身体孱弱、知识缺乏,当年做父母的爱护子女,

14、到了今天适足见其贻害子女了。做教师的不愿多事,且以带领学生到野外游玩为麻烦,所以学生就失去与天然界相接触的一种良好机会。要知学问,不仅仅在书本中求得,也应在自然界获得,什么“动物学”,什么“植物学”,什么“地理”,什么“常识”,大概可以从自然界中学得的。我们在书本中看死的标本,死的山水,不如到野外去看活的动物,采活的草木,玩真的沙石。总起来说,小孩子不论年纪大的小的,不论男的女的,大都喜欢野外生活,我们做父母或做教师的,虽不能十分注意到此,多少总须领小孩子到野外去玩玩才好。六、小孩子喜欢合群的凡人都喜欢群居的,幼小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二岁时就要一与同伴游玩,到了五六岁,这个乐群心更加强了

15、。假设此时没有伴侣游玩,他一定要觉得孤苦不堪了。有时候还要发生想象的伴侣。他同这个想象的伴侣一同游玩,一同起居,一同饮食,那就不致孤苦。但是他的伴侣到底是想象的,他一定要觉得寂寞不堪的。到了十余岁,儿童就欢喜结队成群的游玩了。倘使儿童在这个时候,在家中得不到伴侣,他一定要往外寻求了。我现在举个例以证乐群心的发轫与重要。(一)我的小孩子一鸣在47天的时候就发生乐群的心理了。在这一天,我抚抚他的下颌,他就对我说“ake”。这“ake”究作何解,我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推想他的意思,总是一种快乐的表示,也是一种对于我抚他下颔的反应,也是一种承认他人存在的符号。(二)到了3个月的时候,一鸣喜欢别人同他玩

16、讲。若你接近他,他就笑逐颜开呀呀学语了。(三)邻人的小孩子,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一定要别人站在他的旁边,倘使别人离开他,他就哭;一看见有人来就不哭了。(四)我的友人有一个五岁的女儿,困为孤独的缘故,就常常有一个想象的伴侣同她游玩。后来进了幼稚园之后,这个想象的伴侣就慢慢的消没了。小孩子的好群已如上述。做父母的正可以利用这种好群的心理教育小孩子。第一,我们要使他得着良好的小朋友;第二,我们应给他驯良的动物如猫、狍、兔子等作他的伴侣;第三,我们再给他小娃娃之类以聊解他的寂寞。七、小孩子喜欢称赞的二三岁的小孩子就喜欢“听好话”的,喜欢旁人称赞他的。比如今天他穿一件新衣服,就要给他父亲看;着了一双新鞋

17、子,就要给他同伴看。到了四五岁的时候,这种喜欢嘉许的心理还要不得浓厚。假使他不愿意刷牙齿,你可指着一个牙齿洁白而肯刷牙齿的小孩子说:“他的牙齿多好看,多清洁,你若天天刷牙齿,你的牙齿也会象他这样整齐好看呢!”小孩子听了你的话,恐怕就要去刷了。若刷了之后,你可就称赞他说:“呀!你的牙齿是白一点了,好看得多了。”他听了必然觉得非常高兴,下次洗脸时就喜欢刷牙了。一鸣画图,若画得好,我就称赞他几句,鼓励他几句,并且替他在图画上写“很好”的字样,他就显出很快乐的样子。所以以后他常常喜欢画图画的,画了之后,常把图画纸拿了来给我看,并且叫我在纸上写“很好”两个字。这种赞许心,我们做父母的教育小孩子时应当利用

18、的,然而不可用得太滥,一滥就失掉它的效用,反不若不用为妙。总结:总起来说,小孩子(一)好游戏的。(二)好奇的。(三)好群的。(四)好模仿的。(五)喜欢野外生活的。(六)喜欢成功的。(七)喜欢别人赞许他的。这几点儿童的心理,不过是荦荦大者而已;至于不甚紧要的,略而不述了。即从上面所说的几点看来,我们教小孩子必须先要了解小孩子的心理。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第二章 学习之性质与原则初生的小孩子比各种初生的动物都来得柔弱。下等动物一出卵差不多就能自由行动。我们先看小鱼,它出卵之后就能追随大鱼游泳;我们再看小鸡,它脱壳之后,不到一日就能行走自如。鱼鸡固无论矣,即初生的哺乳

19、动物如羊狗等类比婴儿也强健得多了。小羊生后第一天就能行走,第二天就能跳跃。小狗比小羊稍微软弱一些,然生后也能爬行,不到十日也能行走。我们现在要问初生的小儿是怎样的呢?说起来,也很可笑。他的眼睛是象瞎的;他的耳朵是象聋的;他的嘴巴是象哑的;他的脑筋是象呆的。除了几种简单感觉(如痛、触、冷热、饥饿、等等)和几种简单动作(如手足上下左右伸缩、头向左右转动、吸乳、打喷嚏、打呵欠等等)之外,差不多别无所能。然而渐渐地眼明了,耳聪了,口能发音了,脑筋中有观念了。到了三四个月,他的头颈健了,他的身子要直竖了;到了四五个月,他一看见东西就能伸手向前来拿了;到了六七个月他能坐了;到了八九个月他能爬行了;到了一岁

20、光景,他能叫爸爸妈妈了,恐怕也要开始学走了;到了二三岁就能跑跳自如了;到了四五岁,普通的方言就能说了,而那时所有的知识与技能远胜猫狗万万了。例如他晓得米可以煮饭的,钱可以买东西的。他能图画、剪纸、也能执刀、捻筷,较之初生时诚不可以道里计了。我们现在要问这样柔弱的婴儿如何能达到这样有知识有技能的小孩子呢?笼统说来,环境、学习是起主要作用的,但遗传也不可忽视。小孩子的天赋虽好,必藉后天的教育方能得到发展;反而言之,后天的教育任凭怎样优良,若无先天的遗传为之基础,也无所施其技的;所以天赋与教育都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急于要知道的就是小孩子怎样学的,有什么原则可以总括他的学习呢?一、学习的性质小孩子究竟

21、怎样学习的?他如何从无知无识到有知有识呢?明了这种学习的性质,我就知道应当怎样教小孩子了。现在我把学习的意思写出来以资讨论。小孩子生来有三种基本能力,就是:(一)感觉。(二)联念。(三)动作。这三种能力在初生时虽很薄弱,但到后来渐渐能发展起来的,而且这三种能力愈练习愈强大的。我们先说:(一)感觉初生的小孩子生来有几种感觉。他的眼睛虽瞎,但能感觉光线的。他的嘴巴虽哑,但能感觉食物的。他的耳朵虽聋,但三四天后就能听声的。他的皮肤上的感觉虽不敏捷,然痛、触、冷、热都能稍微感觉到的。他的筋骨肌肉能感觉到在运动的。以上几种感觉,不到几个月工夫就发展很敏捷了。普通的声音他能听得出了;普通的颜色和东西他能看

22、见了;普通的滋味他能尝得出了;普通的气味他能闻得出了;普通痛的、触的、冷的、热的东西,他都能感觉到了。总说一句,普通的感觉不到几个月工夫,都发展得敏捷了。(二)联念不过单有感觉而没有联念的能力,也是学不了什么东西的。比方,他现在看见了他母亲这个人,看了之后就忘记了。下次他再看见他母亲的时候,他只看见他母亲这个人而不记得这个人就方才看见过的那个人。这样,这个小孩子断不会认识他母亲的。又比方此刻他听见他母亲叫唤他,听过之后也就忘记了;那下次他母亲叫唤他的时候,他只听见有人叫唤他,而不知道这个叫唤的人就是上次叫唤他的那个人。这样,这个小孩子永不会听得出他母亲的声音的。初生的小儿有了听觉视觉之后,还不

23、能十分记得所看见的东西和所听见的声音,所以他不能认识人物,也不能辨别声音了。但是到了年纪大一点的时候,他的记忆力稍微强一些了,他就能记得各种感觉了,认识人物了,辨别声音了。但只能记忆感觉,而不能把所记忆之感觉、联念合起来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比方,他母亲叫唤他的时候他没有联念的能力,那他只能认识叫唤的声音而不知道这个声音就是他母亲叫唤的声音。反而言之,若他只看见他母亲这个人而不听见他母亲的声音,他只认识这个母亲而不知道这个母亲就是叫唤他的那个人。若有了联念的能力,他一听见他母亲的声音就知道他母亲在旁了。然而这个联念究竟是什么东西,我们看不出来的,我们只晓得联念的作用而不晓得联念的体质。不过从联念

24、的作用,我们推想联念的体质。假定有两个小孩子同时被蜜蜂刺了一下;歇了一歇同时都再看见几个蜜蜂。一个小孩子这次看见蜜蜂时就缩手不敢去拿了;另一个小孩子还是要去拿。我们说第一个小孩子再看见蜜蜂的时候,就想得被刺的情形和痛苦;第二个小孩子就没有联念能力。我们也可以说第一个小孩子学得蜜蜂要刺人的,第二个小孩子没有学会;我们又可以说第一个小孩子比第二个小孩子聪明一些。这样说来,联念能力在学习途径上非常重要的东西。(三)动作但小孩子若只能感觉外界的刺激,只能联念感觉而没有反应动作,也是不够的。他一看见了他母亲的人和一听见了他母亲的声音的时候,他应有相当的反应以达到他所需要的目的,否则,是无补于事的。让我再

25、举几个浅近的例子来证明反应动作之必要。假设有一个小孩子,他看见了地上的白雪而不能用手去玩弄,那他永不会知道白雪之性质。又假使他看见一辆车子后退过来而不能退避,那他就要立刻被撞倒。前者是与事物相接触的经验为人生不可缺少的动作;后者是由经验而来的适当反应,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动作。但前者是后者之母,没有与事物相接触的经验,临事哪有适当的反应?所以小孩子应有与事物相接触的机会。相接触的机会愈多则事物之性质愈容易明了,而适应事物之动作也愈容易发生。总起来说,学习就是先感觉外界的刺激,后把所感觉的事物与所有的感觉联合起来,再发生相当的动作去反应外界的刺激。刺激与反应是看得出来的,联念是看不出来的。我们一方

26、面须支配小孩子所接触的刺激,一方面须指导小孩子所发出的反应,一方面还须巩固小孩子所有的联念。这三方面都是教育上的重要问题。二、学习的原则现在,我把刺激、反应和联念的原则写在下面以资参考。(一)刺激的原则1适宜的刺激。小孩子所有的联念与反应可以说是受刺激支配的。刺激来得优良,联念与反应大概也是优良的;刺激来得卑劣,联念与反应大概也是卑劣的。小孩子初生时是无知无识的,他所看的、所听的和所接触的,都要印刻在他的脑海中间,而他的反应动作也是以这种印象为张本。倘若他所听见的言语都是文雅而不粗俗的,那他将来说的话也一定是文雅不粗俗的;倘若他所看见的东西都是齐整清洁的,那他定能爱护清洁整齐的东西。所以做父母

27、的一方面必须事事以身作则,一方面必须选择优良的环境使小孩子得到优良的刺激和印象。2实地施教小孩子的脑筋很简单,我们起先不应用抽象的事体去教他的。比方我们要教他“顾恤他人”这一个美德,我们不应单单对他说:“做人不要专为自己的,应当体贴别人,顾恤别人,假使别人生病的时候,你应当轻轻地出入,不要乱吵使得病人烦恼不安。”这种抽象的教法小孩子是不会懂的。我们应该当家中有人生病的时候,实地施教的。那时候,我们做父母的一方面自己的要示范给他看,一方面要他实行体恤病人的意思。比方,他的小妹妹生病了,做父母的自己的先讲话声必低,走路步必轻,然后教他也要低声轻步。这样一来,他就了解体恤的意思了。不但对于道德之培养

28、我们应当实地施教,就是对于知识之灌输,我们也要从具体而后抽象的。有一天,我问一个六岁的小孩子说;“你曾看见过松鼠吗?”他说:“看见过的。”我再问他说:“有多大呢?”他举起两手的食指来在空中摆着两指相距约两寸许的样子回答说:“这样大。”我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见的?”他说:“在书。”我说:“你把那本油印的读本拿来给我看,”他拿给我一看,图中那个松鼠画得“非驴非马”,不象一个松鼠。你看这个小孩子完全得了一种谬误的观念。他看了这种书上“非驴非马”的死松鼠,就得了这种谬误的印象。要知图是代表事物的,不能当作事物的。即以图画来教小孩子,所画的图必须画得正确。但画得正确的图画万万不及真的活的东西来得好。我们

29、虽然不能事事以真的活的东西来教小孩子,但他小的时候,经验未丰富,想象力薄弱的时候,我们应当先给他看真的和活的东西才好。(二)联念的原则关于刺激的两条主要教育原则:(1)刺激必须优良;(2)刺激必须正确,我们在上面已经约略地说过了。现在我们要问怎样能够使得优良正确的刺激深刻在小孩子的脑筋里呢?现举几条主要的原则如下:1凡能使小孩子快乐的刺激容易印刻在小孩子的脑筋里。小孩子是喜欢游戏的,我们就可以利用他的游戏心理去教育他。比方我们要教他红黄蓝绿等几种颜色。我们不要呆板板的对他说:“这是红的,那是绿的。”这样,他未必肯听,也未必能记得牢。若是我们叫他穿颜色的珠子,或是叫他画图画,那他无形中能把各种颜

30、色学会。比方他穿珠子的时候,我们在旁称赞说:“这颗绿的珠子多么好看,那颗红的珠子多么光滑。”又比方他画图画的时候,我们也可无意中说这个颜色那个颜色给他听。这样,那几种颜色他就容易学会了。所以我们必须使小孩子对所学的东西发生乐感才好。2凡刺激发生的时间愈长次数愈多,那联念也愈牢固。比方我们教小孩子唱歌,我们先把歌唱给地听,把调弹给他听;唱弹之后,又叫他唱;他唱得不对,又教他这样唱那样唱;今天唱得不够,明天再唱;明天唱得不够,后天再唱;务使他能唱为止。这种练习原则说起来就明了,但做起来就不容易。做父母的对于这一点也应特别注意的。(三)动作的原则1小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格外留心以免错误。无

31、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比方小孩子开始用蜡笔画图画的时候,他歪了头,错捻了笔,随便乱画,那以后若没有相当的矫正就要歪了头,错捻了笔画了。若当初他学的时候,你先挺了胸,直了头,画给他看,看后,也叫他挺胸直头地画;下次他画的时候,他未必一定挺胸直头的,也许驼背歪头的。但是挺胸直头的趋势比较驼背歪头的趋向来得强大。所以对于第一次的动作,做父母的要格外留意教导,以免错误。2不要有例外。养成好习惯难,养成坏习惯易。做父母或做教师的要使小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好习惯未成的时候,不准小孩子有例外的动作。比方我们要小孩子养成每天早晨大便的习惯(若早晨起来即大便

32、,那身体就可在一天内觉得很畅适,做事也不致有妨碍,所以我以为在早晨大便比在别的时候都好),我们第一天就叫他坐在便桶上去解解看,坐了一歇,他不肯坐了。我们用种种方法使他坐着,后来歇了一歇,他果然解了。明天早晨又叫他这样做。到了第四五天。这个好习惯几乎要养成功了。不料第六天早晨他正要地去大便的时候,忽然听见外边喧哗的声音,他要去看看,他母亲始则阻挠他不准他出去,后来因为他哭了就让他到外边去了。他一到外边看见许多人正在那里打架,看了回家已经8点多钟了,赶快吃了一口早饭,就跑到学校里读书去了。到了下午2点多钟正在上课的时候,他忽然要大便了。第二天早晨坐在便桶上坐了半晌仍旧解不出,但到了下午2点多钟时候

33、又要解了。后来他母亲差不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使他养成早起大便的好习惯。倘若那天早晨这位母亲不准他出去看打架,那他早晨大便的习惯早已养成了。所以在养成习惯时,不宜有例外的举动。不但在习惯未养成之时,不应有例外,就是在习惯已养成之后,也不应发生与习惯相冲突的事情。举例以明之:我的小女儿现在已经有一岁零2个月了,她晚间睡后素来不再醒来吃奶的。这种好习惯是从小在医院里养成的,她的母亲就因此省了无数精力,她也能够安安稳稳的睡眠,这样相处已非一日。不料到一岁零3个月大的时候,她忽生起寒热病来了,饮食起居遂为之颠倒,有一晚醒来要吃,她母亲以为她睡前没有吃饱,就喂她了;岂知一载来晚间睡后不吃奶的好习惯,竟因此

34、被破坏。那天晚上喂后,她就再入睡乡,但第二天晚上醒来又要吃了;不给她吃,她就大哭。她母亲固然不得安眠,别人也被她哭得难以熟睡了。第三夜又要吃,如是者五六夜。你看好好儿的一个好孩子竟因此而吃了几夜苦,而别人也无辜受了几夜罪。这些不是当初心肠太软而喂她吃奶的缘故吗?所以习惯已养成之后,我们也不应当有例外的动作,以破坏已成之习惯。3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自己学习。小孩子生来好动。因为好动,他就能与事物相接触;与事物相接触,那他就知道事物的性质,他的动作能力因此得着发展。若我们代替他做,他总是学不会的。比方在陆地上,我们教他游泳,我们教他这样做,那样做,费了许多心力;但他学了许多游泳方法之后,一到水里去还是

35、要沉下去的。所以我们要叫他自己游泳而且要他在水里游泳的。这种原则说说很容易,做起来却困难极了。小孩子自己要做做,你就代替他做;或者小孩子要动动,你没有机会给他动。比方他现在要学走了,你一看见他跌了一交,就赶快抱他起来。又比方他看见别人玩皮球也要玩,但你不买一个皮球给他玩。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总之,学一定要自己学的,做父母的一方面不要替他学,一方面给他学的机会就是了。总结:(一)小孩子生来有三种基本能力:(1)感觉,(2)联念,(3)动作。(二)学习是反应与刺激的联合。(三)刺激必须要选择得适当。(四)要实地施教。(五)凡能使小孩子快乐的刺激容易印刻在小孩子的脑筋里。(六)凡刺激发生的时间愈长,

36、次数愈多,那联念也愈牢固。(七)小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做父母的要格外留心以免错误。(八)不要有例外。(九)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要自己学习。第三章 普通教导法原则一:对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最好用积极的暗示,不要用消极的命令举例:1923年5月10日,我看见一鸣拿了一块破烂的棉絮裹着身体当毡毯玩。那时候,在我脑筋里就起了许多感想:我是立刻把他的破棉絮夺去呢,还是让他玩弄得着一种经验,还是叫他把破棉絮丢掉,还是用别的东西去替代。仔细一想,用积极的暗示去指导他好。我就对他说:“这是很脏的有气味的,我想你一定不要的,你要一块干净的,你跑到房里去问妈妈拿一块干净的。”他听了,就跑到房里去换了一块清洁的毯子。

37、讨论:一般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我知道小孩子大概有这种心理的,所以以激励教育法去教训一鸣,一鸣一听见我奖励他,就很高兴的去改他自己的过失了。倘使我一看见他玩那块破烂棉絮的时候,就把那块破棉絮夺来替他换了一块新的,那恐他对于我的动作要莫名其妙,而且要发生怨恨,他不但要拒绝我的意思,而且还要哭泣。即使我不去夺他的棉絮而对他说“这东西是脏的,有气味的,赶快去丢掉”这种话,那他虽知道这种东西是脏的,不应当玩的,但是他因为没有好的东西来代替,恐怕他仍旧不肯舍弃的。还有一种教育方法,就是一方面说这东西是脏的,是不好的,一方面

38、叫他去拿一块好的,那他就变成被动了,他自己要觉得不好意思的。我知道以上的第一种方法是绝对不能用的,第二、第三两种方法,也是不大好的。所以就用言语来激励他,使得他居于自动的地位,而且使得他很高兴的去做。多数做父母的一看见小孩子玩肮脏的东西,就不其然而然的去把它夺了来,而且还要骂他,甚至于还要打他。其结果,小孩子改过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不怨恨父母,至少也要有一点不喜欢父母了!还有许多小孩子因为他们父母常常去责骂他,慢慢儿就不以父母之言为意。做父母的一面去夺他肮脏的东西,做小孩子的一面依旧去拿来;做父母的一面骂他,而他依旧玩弄脏的东西。这种事实,在社会上我们是常常见到的,我也可以不必举例了。做父母

39、的以这样去教训小孩子,使得小孩子非但不能改过。而且慢慢儿养成顽皮的恶习惯了。原则二: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举例:(一)志贞的母亲很钟爱志贞的,但她要志贞事事做得好。稍微做错了一点,或做得不妥,她就要从严指责说:“这里做得不好,那里做得错了,某人同你一样大,但是比你做得好,你想倒霉不倒霉。”她的意思是以为这种教训必能启发志贞的天资,激起志贞做事的兴趣。哪里知道志贞不但没有依从母命而改进,反而发生意懒心灰不肯勤学的态度。他母亲见他如此不肯学习,就愈加用种种消极的方法去刺激他,而他也愈加不肯学习了。(二)冰心的母亲也很钟爱冰心的,但她很懂得冰心的心理,而所用的教法与志贞的母亲所用的适成一个对比

40、。凡冰心做事稍微做得好一点,母亲就称赞他说:“冰心,你强啦,这里做得这样好看,那里做得这样整齐。”冰心听了就觉得很高兴,下次做的时候,就格外愿意做愿意学了。一日,冰心(那时约有四岁多一点)看见地上有肮脏的东西,就去拿了扫帚畚(ben,三声)斗把肮脏物扫去;虽然没有象成人扫得干净,但母亲看见了就极端地称赞。以后冰心就常常去打扫污秽东西而且不久就能打扫得清洁了。这不过是一个例子罢了。总之,不论冰心做事或读书,母亲总是用积极的方法去鼓励的,因此冰心就格外喜欢做事、格外喜欢学习了。讨论:我们小时在私塾里读书的时候,老师天天把我们所写的字写得好的用红银(石朱)打一个圈;写得不好的打一个叉。我们今天若是得

41、了许多“红鸭蛋”,心里就很高兴,下次习字的时候,还要更加用心。我们若是今天“吃了几根杆子”,心里就觉得不快乐,回家去也不愿意给父母看。第二天习字的时候,我们或者有点不大起劲,或者鼓着勇气再尝试一下,看这次写得如何。若是这次又“吃了许多杆子”,那第三天习字的时候,就不高兴习了,所写的字也就写得不好了。从这一点看来,小孩子喜欢奖励的,不喜欢抑阻的。愈奖励他,他愈喜欢学习;愈抑阻他,他愈不喜欢学习。愈喜欢学习,经验愈丰富,学习的能力发展得愈大;学习的能力发展愈大,所学习的事就愈容易学会。学会的事体愈多,做事的自信心就愈强。若小孩子愈不喜欢学习,就愈不去学习;若愈不去学习,做事的能力就愈加薄弱。总起来

42、说: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刺激法若用得其当,也是很好的,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我们做父母的要晓得小孩子是小孩子,他的经验不象成人的丰富,他的做事能力不象成人的强大,他的知识不象成人的充分,所以我们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批评小孩子的工作才好。志贞的母亲不明了这种心理,专门用消极的方法去刺激志贞,而志贞反不肯学习了。冰心的母亲懂得这种心理,善用鼓励的方法去教导冰心,而冰心也就很高兴学习了。这样说来,我们应当多用些积极的鼓励,少用些消极的刺激。原则三:小孩子既好模仿,做父母的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一方面还要替他选择环境以支配他的模仿。举例:(一)一鸣到了第1

43、0个月的时候,一听见人唱歌,也就作唱歌的声调。(二)到了第54个星期的时候,看见他堂兄读书,他也要读书,看见他堂兄写字,他一定也要写字;你不给他读不给他写,他就要哭。(三)他到了第75个星期的时候,看见我拿了一根棒头,跨着作骑马的样子给他看。过了几天,他拿了一根棒头在路上玩,玩了一息,就把棒头放在地上,两脚跨着当马骑。(四)模仿吐痰:有一日,我不当心,从露台上吐了一口痰,他(那时有77个星期大了)看见了,也就作吐痰的样子。讨论:小孩子好模仿的。虽然他模仿的结果与所模仿的动作不尽相同,但有几分是相仿佛的。如一鸣虽能唱出象我所唱的声调与歌词,但能唱出一种有调的声音来,显出他的模仿。对于模仿事物的程

44、度,年纪大的儿童大概比年纪小的儿童来得高;聪敏的儿童大概比愚笨的儿童来得深。还有一层,我们要知道的:就是小孩子的善恶观念很薄弱,普通知识很肤浅,所以对于所模仿的事物,他毫不加选择的。比方他看见他父亲随地乱吐,他也要吐吐看;看见他父亲吸烟,他也要吸吸看;或者他听见他母亲以恶言骂人,他也要骂骂看;看见他母亲做针线洗衣服,他也要做做洗洗看。总而言之,我们成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能影响小孩子的,他看了听了之后,或立刻就要去做做看,说说看,或到了后来才做出来说出来;他所做的和所说的与我们成人所做的所说的不同,但却有几分是相象的。所以我们做父母的一面事事要以身作则,一面处处要留心小孩子所处的环境,使他

45、所听的所看的都是好的事物。这样,他自然而然也受了好的影响。原则四:做父母的不可常常用命令式的语气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举例(一):椿寿一日正在吃早饭时,听见外面有锣鼓声,就放下饭碗往外跑出去了。他母亲看见他出去的时候,就喊着说:“椿寿!你跑到哪里去?快点回来!”说完,看见他跑得愈远了,就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小孩子,野心这样重,饭都不要吃了。”歇了一歇,椿寿回来了,他母亲也不说什么,不过叫他赶快把饭吃好。吃好了早饭,天下雨了,椿寿拿了书包正要上学去,他母亲看看天已下雨,就喊叫他说:“椿寿!你回来,穿了雨鞋去!”椿寿恐怕时候太迟,不愿意穿,就头也不回,一直上学校里去了。他母亲看他不回头,也随他去了。

46、到了日中,椿寿回家了。看见他母亲叫了一声“妈妈”。他母亲笑嘻嘻的回答说:“你回来了。稍息,午饭烧好了,他母亲指挥他说:“椿寿!你把凳子摆摆好,我们要吃饭了!”椿寿响也不响,尽管独自在书房间游玩。后来他母亲搬了饭菜出来,只得自己摆好凳子。午饭吃过之后,他母亲叫他去睡中觉,他也不去睡,独自在草地玩耍,他母亲也就随他去了。讨论:我们看了上边几个例子,就可以知道做父母的不要随随便便去指挥他们的小孩子。椿寿的母亲不应当禁止他跑出去看锣鼓,因为小孩子很好奇的,听见外面有锣鼓声,自然要跑出去看的。不过她既然命他回来,那他不回来,她应设法定要迫他回来的,否则做母亲的一次“令出不行”,以后就难以教训他了。天下雨

47、的时候,小孩子到学堂里去,做母亲的必定要叫他穿雨鞋,如果他不肯穿,那只好强迫他穿了。至于他回来以后,做母亲的如果要叫他摆凳子,那么也应当和和气气的去问他,如对他说:“请你把凳子摆摆好不好?”这样去问他,他高兴去摆,固然是好,如果他不高兴去摆,那也没有什么要紧,因为问话的语气是活动的,原来不是一定要他去做的。至于命令式的语气不是这样的,“一令既出”,必定要他去做的;如果说他不去做,那他下次更加可以不听你的话了。但是这个母亲没有想到这层道理,竟用命令式的语气,叫他摆凳子。后来他竟不肯摆凳子而反要出去玩耍,我想这个母亲,到了这个问题时候,就“难以为情”了。如果说她的儿子吃了中饭以后,应当去睡觉的。只

48、要好好地对他说“你觉得倦吗?你要去睡一下子吗?”罢了。用不到以命令式的语气叫他去睡的。若已经命他去睡,倘使他不肯去睡,她只得强迫他了。所以做父母的,平日不宜多用命令式的语气来指挥小孩子;如果必定要命令小孩子的时候,那么一定要叫小孩子服从的。举例(二):荣生某日在学校里玩皮球,下午回家时,已经觉得很疲倦。他父亲看见他回来了,叫他到街上去买东西,说:“荣生!你去买点信纸信封来!”荣生的身体已经疲倦不堪实在不愿意去买,但父命不敢违逆,只得去买,他一路走一路嘴里吱咕吱咕地说不高兴的话。讨论:小孩子大概不愿意听命令式的话的。所以做父母的,非有充分的理由,不必用命令式的口气来指挥小孩子的。你看荣生的父亲不

49、管他身体疲倦不疲倦,不问他愿意不愿意,只一味地命他去买,无怪荣生要怨恨他父亲了。若有时小孩子应当做的事情,你一定要叫他去做的,不要因为他不肯去做,就不叫他去做了;至于命令一出,那无论如何要小孩子服从的,不过我们要郑重我们的命令,我们不要随随便便乱出的,而且最好要使小孩子明白我们的命意。这样,小孩子就变成优美驯良,不至于无故违反父母的意思,而父母也不至于无故受累受气了。原则五:做父母不应当对小孩子多说“不!不!”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举例(一):青儿有一天早晨起来,推窗一望,看见香粉一般的雪,下的漫天遍地。白茫茫的马路上,全没有车马的踪迹,只有两个小朋友在那里做雪人。小朋友一面尽管弄,雪一面尽管下。后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