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联2022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36883 上传时间:2025-07-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社科联2022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省社科联2022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省社科联2022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省社科联2022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省社科联2022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省社科联2022年度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省财政厅:按照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甘财绩20227号)文件要求,现将2022年度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甘肃省社科联,是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的学术性人民团体,是省委、省政府联系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部门,是全省社会科学界的联合组织和协调服务机构,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甘肃特点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依据省委批准的“三定”方案、省政府授权文件和省社科联章程,省社科联的

2、主要职能是:依法依规对全省性社科类社会组织、社科工作者履行团结引导、组织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基本职能,对团体会员实施业务指导和业务管理。加强对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指导和协调;依照有关规定,对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实施指导和管理;组织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围绕中心工作,加强新型智库建设,为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组织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和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推进全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社会科学立法工作,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组织实施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定工作,组织鉴定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成果;开展评选表彰全省

3、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组织开展省内、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编辑出版社科纵横杂志和社会科学参阅等社科类书刊资料,加强理论陇军在线网站建设,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共振效应,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承办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它任务等。机关内设办公室、学会管理部(加挂“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公室”)、学术部(加挂社科纵横编辑部)、机关党委。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二、绩效自评工作组织开展情况省社科联严格按照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情况绩效自评工作的通知(甘财绩20227号)文件要求,认真开展项目自评。我单位纳入自评范围的项目为社科事业费和第十七次社科评奖经费

4、以及由省委宣传部调剂的陇右文库编纂出版项目经费和由省委组织部调剂的甘肃革命老区乡村人才振兴与人才培养项目经费。此次自评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自评采取打分评价形式,满分为100分,一级指标分值统一设置为:预算执行率10分、产出指标50分、效益指标30分、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10分,二、三级指标权重分值根据指标重要程度、项目实施情况等因素综合确定。经过自评,2022年度,我单位部分达成预期目标。三、部门预算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情况分析2022年,省社科联项目支出4个,分别为社科事业费和第十七次社科评奖经费以及由省委宣传部调剂的陇右文库编纂出版项目经费和由省委组织部调剂的甘肃革命老区乡村人才振兴与人才培养项目经

5、费,全年预算数为792.22万元,实际支出468.98万元,执行率为59.2%。通过自评,有2个项目结果为“优”,2个项目结果为“中项目自评情况分析如下:(一)社科事业费1 .项目完成情况。当年财政拨款256万元,全年支出207.77万元,执行率81.16%o产出指标方面,各项指标基本完成,一是深入推进社科普及工作。开展了2次科普活动,社科工作普及率达待了90%,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加强对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的支持和管理,组织对各社科普及示范基地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补助经费52万元,激励保障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切实发挥作用。推选5人参加全国各

6、省(市、区)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二是深入开展社科研究及应用转化。紧紧围绕“三新一高”、乡村振兴等全局性重大问题和构建“一核三带”、实施“四强”行动等全省性重大部署组织开展社科研究,立项省人文社科项目年度课题104项、专项课题107项,从63项结项成果中择优筛选16项向省委和省委宣传部报送,其中7项获省领导批示,特别是破解我省乡村动能转换难题的对策建议同时获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省长肯定性批示,并由省政府专门组织召开讨论会,研究转化应用的相应对策。在社科纵横开设了“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文旅融合”栏目,推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

7、持续推进与上海外语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项目一甘肃省高等院校外语教师发展研究项目研究工作,完成2020-2022年的结项工作和2022-2024年的立项工作。规范鉴定评估社科研究成果,组织开展应用型研究成果鉴定工作,全年共鉴定相关成果8项。三是加强社科系统宣讲培训。开展1次网络培训和1次宣讲报告会,有效推动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二十大精神传播,社科联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网络培训。四是加强刊物出版工作。出版期刊社科纵横6期,共6000本,刊物质量稳中有进;五是抓好社会组织日常管理,加强沟通协作。依规依章审核新成立社会组织2家。配合省民政厅开展主管社会组织第三方检查评估,深入8家社会组织走访调研

8、依托主管社会组织举办“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新时代古籍工作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等学术活动,产生了良好社会反响。引导主管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服务全省工作大局,捐赠防疫物资、开展心理疏导、防疫知识宣传辅导等。六是提升学术交流,加强社科联动。与有关单位、主管社会组织和兄弟省市社科联联合开展多项学术活动,社科联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与有关单位联合完成“秦文化与中华文明探源”“弘扬甘肃精神奋力争先进位”等有较大影响力的论坛承办任务。加强与山西、陕西等省外社科界的交流合作,向“第四届沿黄九省区黄河论坛”承办方山西省社科联推荐参会论文54篇。与陕西省社科联协调,推动宝鸡、天水、陇南“两省三地

9、共同筹备了第二期“秦文化论坛”。效益指标方面,一是通过开展社科普及,形成宣传普及的强大声势,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科普基地建设不断规范,通过加强对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的支持和管理,激励保障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切实发挥作用。二是社科研究及应用取得较好成效,围绕全省性重大部署组织开展的社科研究成果,有7项成果获省领导批示,特别是破解我省乡村动能转换难题的对策建议同时获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副省长肯定性批示,并由省政府专门组织召开讨论会,研究转化应用的相应对策。三是与主管社会组织沟通协作不断强化。依托主管社会组织举办了多项学术活动,产生了良好社

10、会反响。引导主管社会组织发挥作用服务全省工作大局,助力全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四是与有关单位、主管社会组织和兄弟省市社科联联合开展多项学术活动,社科联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满意度方面,一是积极采纳基层社科工作者意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科活动,并加强对社科普及基地的经费支持,与有关单位、主管社会组织和兄弟省市社科联联合开展多项活动,省社科联的影响力实现了有效提升,各项工作都得到了服务对象的支持和认可。二是网络培训班顺利举办,培训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网络操作简便易行,得到了参训学员的认可。2 .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及改进措施。主要原因一是因疫情影响,原定于下半年开展的省社科联主管社会

11、组织意识形态培训班、赴外省开展社科工作调研等工作未能组织开展;二是在全省开展的科普活动因疫情影响规模变小、形式减少,导致项目资金未能及时使用,绩效目标发生了偏离。按照省社科联工作安排,意识形态培训和调查研究工作已列入本年度重点事项,制定了工作方案,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计划有序高效推进相关工作,加快项目支出预算执行进度。(二)第十七次社科评奖经费1 .项目完成情况。当年财政拨款240万元,全年支出5万元,执行率2.08%。根据中央、省委有关政策规定,按照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和党组安排部署,第十七次社科评奖年初就及早着手、制定计划,筹备评奖相关事宜,为确保评奖工作顺利进行,认真总

12、结以往评奖经验,充分借鉴兄弟省份做法,结合我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形势任务需要和省情实际,广泛征求和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召开修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分参考表咨询论证会,优化了评奖评价体系和分项设置,制定了甘肃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实施细则。为了进一步体现评奖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高效性,开展网上申报评审系统研发使用。9月15日,召开了甘肃省第十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动员会,评奖工作正式启动。按照实施细则,2022年10月-2023年1月将完成初评、复评和终评,但是由于10月起,全省疫情严重,评奖工作被迫中止。2 .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及改进措施。社科评奖工作涉

13、及全省各高校、社科研究单位,各市、州社科联,社科类社会组织,参评成果需提交申报表、成果材料、佐证材料等纸质资料,评审过程需邀请专家学者进行集中评审。因疫情影响,评奖工作启动后就被迫中止,导致绩效目标发生了偏离。2023年1月,评奖工作已重新启动,目前已完成了初评小组设立、成果申报、资格审查与初评评审、成果公示和成果传输、成果复核等相关工作,复评工作将于5月启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做好绩效运行管理,提高项目执行效率,确保高质量完成评奖工作任务。(三)陇右文库编纂经费1.项目完成情况。当年财政拨款200万元,全年支出162.52万元,执行率81.26%,各项指标基本完成。根据文库编委发(20

14、20)1号文件关于印发陇右文库编纂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编委办关于印发陇右文库2022年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2022年度绩效目标完成著作库101册和民间宝卷库51册的编纂出版任务。实际完成著作库151册和方志库(二)I(H册的编纂出版任务,完成民间宝卷库51册的采集、整理、编纂任务。总体上,陇右文库项目自启动以来用了不到2年半时间完成了404册的古籍文献整理编纂出版任务。2.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存在偏差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编纂整理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珍稀历史文献被新发现,陇右文库原规划10个子库,现已增加到了12个子库。各子库体量也比原规划体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如方志库原计划编纂出版101

15、册,实际是253册;著作库原计划编纂出版101册,实际是151册,导致个别子库在启动的当年难以形成全面系统的编纂出版成果。下一步将对海量的甘肃历史文献,严格按照“版本最稀有、底本最原始、出版价值最高”的原则筛查,尽可能控制各子库的编纂出版体量。对于底本征集范围广、所涉专业深、整理难度大的个别子库,如:金石文献库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库简牍文献库敦煌文献库等,提前1年甚至2-3年时间启动,以实现编委会下达的每年形成1个子库的目标任务。(四)甘肃革命老区乡村人才振兴与人才培养项目1 .项目完成情况。当年财政拨款40万元,全年支出0万元,执行率0%,未完成指标。2 .偏离绩效目标的原因及改进措施。存在偏差

16、的主要原因是,该项经费在2022年下半年完成调剂后,按照甘肃革命老区乡村人才振兴与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该项目计划于2022年78月选择甘肃庆阳市、平凉市、白银市三市的典型县域、乡村开展实地预调研,2022年911月开展正式调研和深入访谈,2022年12月调研总结和定量测算,2023年12月进行项目总结,有针对性地提出革命老区乡村人才振兴的具体路径、措施与建议,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形成项目总报告,2023年35月开展集中和分层分区域培训。但是由于疫情影响,计划于2022年7月T2月开展的预调研和调研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该项目各项工作被迫中止。2023年1月,该项目已重新启动,调研工作有序开展,目前已在通渭、会宁、静宁、华亭开展了培训,其他培训也在陆续组织开展中,项目预算支出已过半,省社科联也将继续推进项目实施,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3年4月28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