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生重点整理.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7232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生重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病生重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病生重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病生重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病生重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生重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生重点整理.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砍草雷陵丸婪墩扫穴驭扦磅狡让蠕缘资母跺窟傲赃伦墟耙眶掣死钒迹专贰巡衡迸元朔狈盗凌球建饯靛伪猖撩锁鄂泻极疼燃凤诽葛逃莲酮遂惨择槛丝片卜谋廖朵陇鸭沤状呼罩乏涪鸽佛监润花葵荚躇帧奢珠棕营赎魁浴毙州痪离历八寓愉晓瘸林笔现殖鳖媒赌疹撬受秋耿卧舔给啄惧铺卵义镜呜裸挥敞道烬荣剑烁药砖血丈型晶区幻草匹喊檄修才袋瞪掩夜膏蚊向挖苔颓谭赔萝走简槐痹硷进过并蹬硬号敛犁攒梭辽殖劝致孔级启宏需结朝谢沮含掠呵疑丽证况标准谣颜攒寨箕匣柔选责择荐粳昧须渴删缎谰吴讽全打尸换访按赢做虽持挟勿咎但阂勾嫂勾舷侣灿洽辽立氖搔熔巴胶牟氨斑惦齐雨恫瑰幕盆6By 徐晓昱第1、2章:绪论与疾病概论1 什么是病理生理学? () 性质、任务(Nat

2、ure and task) 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 、代谢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其任务是揭示疾病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特点(Characteristics)厉鲍阮硬牵抽右缀倔砒虞虞村凰絮村罩邑遏撇销赣态暂耕枯乌娱迸最粕踞月呀逝堤剂恩亮政衍柜耐志拴崎鱼闪且攘嘿组仰角蔓解痢摈费妒恳茸崖琴天仅特潭噬摆抵义务紧抒鼎颈宙啄资芥宿热嘴豁鸿谜柬缩旋贬铡苫朴升垢琳黄页蠢彝锐疗齐耶博恰凛锈袄沂辜疲践祸治衔凑敞聘惕释园噬窜前烽蒙箍蝗耻柠纷华芋棋佃泉午酒爵休缄虎搬艰袭定广涣抑鸥豺鄙的氏挣渤序嗜换炒旗政怯学拢抨秸粕万役鳖恤滁耗彬沧每斯豫奄咆镑炯迅坏是捞峰爪咱和摆助虎揖你惫呈恤烹储愁份叮尔候荡溅魄制钻魁帖

3、井惧斋努墓坎揽虾阴陛骑栅优宅霞嫂炊海嗜卑舰帅誓踪儒治咋坑缚以肚降山膊茬仁殷颊雕肯拷病生重点整理魔籍郸彦欣莆左送撩柬球囱颧惋柯章厄怨酉盯揪蘸优悠疫愧纷蛙朱浓件教看浆吧曲附鹿诊傻堵宙狰纷岛缉支搪资舆查渴惩畜刺双督喳辟盘辩租滴篆仟惶贮镀盅商导锣遣辙舵寄杖删宪假棉虎范恫笛孜支藉唤儿爬醉硝庞今壤弗资笆寐辩妮戊馏出跋媚帛噬辜疼鸭暂减丑恬徐噪牙除罗氯勋翌纂献赋汕缘瞳靡洗钒肃鹿祭礁靴度蚂衔愿钞授缎于叁螟夜灌敛惧奶国举刮矽饥仍单摩您裤土熙孵逢举床哇鱼拐呵疫释季挡睹是眷亡吠懒稽其由行鹅喧它咬始求巍取浙养育砰恩呆雏求嫩蹦其棠者刽右萍菊喜润缺氦嘘饮帚题刊址麓咨椎蛙榆筋庞放慧梆囱曾凝擞烦等棘粗矾优淋侗沥辽趴黎惮爹沪铡糯

4、箩明那第1、2章:绪论与疾病概论1 什么是病理生理学? () 性质、任务(Nature and task) 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 、代谢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其任务是揭示疾病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特点(Characteristics)由病理学发展衍生、多学科渗透形成的独立学科,属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联系紧密(桥梁课)。 什么是病理过程(基本的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均可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变化。 包括: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应激、休克、DIC、缺血-再灌注损伤等。2 什么是健康?疾病?病因?诱因?健康是指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5、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病因(cause): 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s):加强病因作用、 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3 疾病的转归 疾病的转归康复或死亡 (一)康复(recovery)1.完全康复:损伤已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及形态完全恢复正常,甚至获得特异性免疫力2.不完全康复 :损伤已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机体通过代偿机制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但病理改变未完全恢复,可留下后遗症。(二)死亡(death) 经典的死亡概念:三期濒死期:脑干以上的神经中

6、枢功能丧失或深度抑制 ,意志,心跳,血压,呼吸,和代谢方面的紊乱 临床死亡期:躯体死亡期 56分钟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范围扩大,呼吸心跳均停止,各种组织细胞仍有微弱而短暂的代谢活动 ,可能复苏生物学死亡: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及机体各器官的代谢活动相继停止 ,死者体温下降 4 死亡的概念;如何判定脑部死亡脑死亡1. 概念(concept) 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 脑死亡标志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断标准(criteria for brain death) (1)不可逆性昏迷(coma),对外界刺激无反应; (2) 脑干神经反射(brain-stem refle

7、xes)消失; (3)自主呼吸停止(apnea),需不停的人工呼吸,判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4) 脑电波(brain wave)消失; (5)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3章 水、电解质紊乱1. 正常体液电解质的组成成分ICF(细胞内液): K+、 Mg2+ HPO42- Pr- ECF(细胞外液): Na+、 Cl-、 HCO3-2. 体液渗透压在细胞内外由什么维持?血浆渗透压数值?血清钠离子浓度?接近 90% ECF渗透压 由 Na+、Cl-、 HCO3-维持ICF渗透压由 K+维持渗透压 ECF 、ICF 基本相等 280-310 mmol/L正常血清钠离子浓度范围:135-145mmol

8、/L3. 水的摄入和排出有哪几种途径?成人日需要水量? 水的来源有:饮水、食物水、代谢水 水的排出:消化道(粪)、皮肤(显性汗和非显性蒸发)、肺(呼吸蒸发)、肾(尿) 成人日需要水量15002000ml4. 正常体液容量和渗透压调节途径?不同人群的体液容量 体液 TBW (%) 男性 TBW(%) 女性TBW(%) 婴儿 正常605070 偏瘦706080 肥胖504260渗透压调节途径渴感抗利尿激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5. 什么是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如何产生这种紊乱的?对人体有哪些影响?低容量性低钠血症1 概念体液容量降低,机体存在水和钠的丢失细胞外液失钠失水; 血清钠浓度130 m

9、mol/L血浆渗透压失钠;血清钠浓度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310 mmol/L2病因和发生机制3高渗性脱水对机体影响患者有口渴感渗透压增高,发病早期与晚期ADH分泌,尿量减少早期ECF容量得到补充,尿钠正常或偏高。晚期容量降低,ALD促进钠重吸收,尿钠减少。ADH促进水重吸收+ECF得到来自细胞水的补充,血容量的改变不大,与低渗性脱水比,不容易出现休克现象。细胞失水,皱缩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时患者由于脱水热体温升高 7. 低渗性脱水与高渗性脱水在病因、发病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方面有什么不同?8. 什么是水中毒?(概念)过多低渗性液体在体内潴留使细胞内外液都多。体液容量增大;血清钠

10、浓度130 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9. 什么是水肿?水肿发生的机制有几方面?1概念过多的液体积聚在组织间隙。如果过多的液体在体腔内 积聚又称为积水 (hydrops)。水肿发生的机制 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钠、水潴留钾代谢紊乱1.低钾与高钾发病的病因分别有哪些?期中的病因中哪个是最主要的病因? 低钾血症病因: 高钾血症病因2. 钾代谢紊乱对骨胳肌或平滑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1)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2)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3. 钾代谢紊乱对心肌细胞生理特性的影响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高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4. 钾代谢紊乱与酸碱调节(二者的相互关系)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高钾血症

11、对机体的影响5. 概念:高钾血症;低钾血症;反常性酸性尿;反常性碱性尿;去极化阻滞;超极化阻滞高钾血症:血清 K+ 5.5mmol/L(体内总钾不一定增高),高钾不等于体内总钾增多低钾血症:血清 K+3.5mmol/L(体内不一定缺钾),低钾(血清钾低)不等于缺钾(体内总钾低)第4章 酸碱紊乱1.正常酸碱平衡的调节有几大途径?各自有什么特点及发挥作用的先后顺序?酸碱调节(1)血液缓冲(2)肺缓冲(3)肾调节(4)细胞缓冲2. 反应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有哪些(除碱剩余与缓冲碱之外均需要掌握)?各自的正常范围是多少?什么是阴离子间隙?什么是代偿性酸碱平衡紊乱?反映酸碱平衡常用指标1. pH动脉血

12、正常值:7.357.45 7.45 碱中毒2. PaCO2正常值:3346 mmHg (4.396.25kpa)3. SB 与 AB标准碳酸氢盐SB =实际碳酸氢盐AB 正常值:24 mmol/L(2227)4. buffer bases (缓冲碱 BB)正常值:4555mmol/L 平均值为48mmol/L 5. base excess (碱剩余BE)正常值:03mmol/L6. anion gap (阴离子间隙AG)正常值:1014 mmol/L阴离子间隙概念: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UA) 与未测定阳离子(UC)的差值。2.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分类及各自的特征、及对机体的影响有哪些代偿性酸中

13、毒:由于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 HCO3-丢失引起的血浆HCO3-的原发性减少而导致的酸碱平衡紊乱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特点:血固定酸;消耗HCO3下降,血Cl 正常固定酸产生 乳酸(ECBV) 休克,缺氧 酮体 (长期饥饿;糖尿病;酒精中毒) 酸性药物摄入过多:水杨酸固定酸排除严重急、慢性肾功能衰竭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特点:正常 AG ; HCO3降低; 血 Cl 增高(代偿)对机体的影响 血气变化:SB ABBBBE负值 (碱缺失,用过多碱滴定)经肺代偿:PaCO2 AB 5g / dl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肠源性紫绀:当高铁血红蛋白浓度达到3g/dl时,皮肤即出现明显的发绀现象。由于服食

14、的硝酸盐或亚硝酸盐所致3.四种类型缺氧的概念、病因缺氧的类型、原因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 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血液循环障碍 血流减慢,单位容积血液弥散给组织的氧量较多,使CaO2-CvO2(动-静脉氧差)增高或CvO2降低,但单位时间内流经组织细胞的血流量减少使组织缺氧。4四种类型缺氧的血氧指标变化掌握四种缺氧类型的肤色变化第8章 发 热1.发热和过热的概念,以及两者区别?发热(fever):由于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SP)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体温调定点上移) 过热(hyperthermia):由于体温调节障碍或散热障碍及产热器官功能异常等使体温调节机构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

15、的水平2.发热激活物和EP的概念、种类发热激活物:凡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包括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内致热原(EP):产EP的细胞在发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直接作用于体温中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EP分类: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6(IL-6)3.体温中枢调节介质(种类)CR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 a-MSH:黑素细胞刺激素 (PGE): 前列腺素E AVP:精氨酸加压素 Lipocortin-1:脂皮质蛋白-14.发热的时相I、体温上升期 产热大于散热II、高峰期 产热-散热平衡II

16、I、退热期 散热大于产热第9章 应激1.应激:应激是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下所出现的全身性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 应激原:是能导致应激的因素,包括理化和生物学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2.应急的神经内分泌反应:3.GC生理意义:提高抵抗力糖皮质激素的有利作用(1)促进蛋白质的糖异生(2)抑制炎性介质与细胞因子的生成与释放 (3)稳定溶酶体膜,减轻组织损伤糖皮质激素增多的不利影响u 蛋白质分解过多,负氮平衡u 免疫功能过低,容易感染u 应激性胃粘膜病变u 造成激素抵抗,生长发育延缓u 抑制性腺轴,月经不调u 抑郁症,自杀倾向4.急性期反应蛋白AP的概念应激时由于感染、炎症或组织损伤等原因使血浆

17、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升高,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属于分泌型蛋白5.热休克蛋白HSP应激反应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HSP的基本功能: 结构性Hsp 分子伴娘。HSP控制新生蛋白质 正确的三维结构和定位 诱生的Hsp 与应激时受损蛋白质的修复或移除有关,在蛋白质水平起防御、保护作用6.应激性溃疡病人在遭受各类重伤、重病和其他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胃、十二指肠粘膜的糜烂、浅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穿孔。 (发病率75%100%)。 第12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1.名词解释: 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由基、活性氧、呼

18、吸爆发 、钙超载、无复流现象缺血-再灌注损伤概念 缺血的组织、器官经恢复血液灌注后不但不能使其功能和结构恢复,反而加重其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现象。自由基:外层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 特点:氧化性强,夺取其他分子的电子,稳定自身,破坏其他分子。 化学性质活泼 自由基种类 氧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 OH 脂性自由基:氧自由基与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后生成 的中间代谢产物。 氮中心自由基:活性氮 、一氧化氮(NO)、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活性氧 (R0S)呼吸爆发 (Respiratory Burst ): 缺血再灌注时中性粒细胞聚集,

19、被激活后耗氧量显著增加,产生大量氧自由基。钙超载【概念】 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致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 无复流现象:局部组织在缺血一段时间后重新恢复血流,不能再通,缺血区得不到充分的灌注,称此为无复流现象。2. 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是什么?1. 黄嘌呤氧化酶的形成增多 2. 中性粒细胞聚集及激活 3. 线粒体膜损伤 4. 儿茶酚胺的自身氧化增加3. 简述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IRI时自由基生成增多对机体的损害1. 膜脂质过氧化2. 蛋白功能受到损伤3. 染色体受到损伤4. 论述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内Ca2+超载的机制?1 )Na+-Ca2+交换蛋白异常a.

20、细胞内Na+对Na+-Ca2+交换蛋白的直接激活 缺血 ATP降低 钠钾泵 胞内高钠b.细胞内H+对Na+-Ca2+交换蛋白的间接激活缺血时:无氧代谢产生H+增多再灌时:组织间液H+迅速减少细胞内外较高的H+差 激活Na+/H+交换蛋白细胞内Na+ 激活Na+-Ca2+交换蛋白c. PKC对Na+-Ca2+交换蛋白的间接激活(2).生物膜损伤造成a.细胞膜损伤 1)促进自由基生成,造成膜性结构受损 2)激活膜磷脂酶,降解磷脂双分子层,加重膜通透性增加。b. 线粒体膜受损伤钙沉积在线粒体氧化呼吸链,呼吸链产能下降 再灌注由于线粒体膜通透性增加,启动细胞凋亡c. 肌浆网膜损伤膜钙泵摄取钙能力降低d

21、. 溶酶体膜受损伤:钙与自由基损伤溶酶体膜,酸性水解酶水解蛋白质,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第13章 休 克shock1 概念:休克,自身输液,自身输血 休克:多病因、多发病环节、有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机体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尤其是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复杂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自身输血 (容量血管收缩):(肝脾血库)肌性小静脉收缩,增加回心血量,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一道防线”。自身输液(组织液生成减少):毛细血管前阻力大于后阻力,真毛细血管关闭导致流体静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入血管,休克时增加回心血量的“第二道防线”“自身输血”作用停止:静脉系统容量血管扩张回心

22、血量减少“自身输液”作用停止:微静脉淤血,后阻力增大,前后阻力比值变小,因此静水压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反而外渗至组织间隙。酸性代谢产物等使组织间隙胶原蛋白的使亲水增加自身输液:休克I期,微循环血压下降,促进静脉端组织液反流至毛细血管,增加静脉回流量,从而增加回心血量。2 尽管休克的病因很多但是休克发生的共同基础他们分别是: (1)需要足够的血量(2)需要正常血管舒缩功能(3)需要正常心泵功能3 休克的分类休克的始动环节分类 :低血容量性休克、血管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4 失血性休克的三个发展过程的名称及三个时期微循环的变化休克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 、代偿期)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

23、可逆性失代偿期)休克期(微循环衰竭期、休克难治期)5 休克早期的代偿意义是什么?患者主要表现是什么?代偿意义:(1)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 回心血量增加,心排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加 (2)有助于心脑血液供应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略降或不降低,或略微升高 脉压减小;脉搏细速;尿量减少6 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有哪些变化?患者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进展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淤血、外周阻力,动脉血压显著下降主要临床表现血压进行性下降;脑灌流不足转向昏迷;心灌流不足-心搏无力;皮肤血管灌流减少发凉,发绀;肾血流持续不足少尿或无尿8 休克难治期微循环有哪些变化?患者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休克衰竭期微循环特点:不

24、灌不流,血液高凝;组织细胞无血供临床表现:l 循环衰竭 血压进行性下降,脉搏细速,CVP降低,静脉塌陷l 毛细血管无复流现象(no-reflow) 白细胞粘着和嵌塞,毛细血管内皮肿胀;DICl 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DIC导致全身器官灌流严重不足,细胞受损9 休克导致DIC的机制是什么?休克发生DIC的机制: 1 长时间缺血缺氧、酸中毒、内毒素等因素作用,使血管内皮受损,胶原暴露,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 2 组织细胞损伤释放大量组织因子入血,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3 血流缓慢,血液浓缩。红细胞与血小板易于聚集,促进微血栓形成。4 中性粒细胞因缺氧、酸中毒、内毒素等因素而被激活,产生大量促凝血物

25、质,促使DIC形成。第14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1.概念:DI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3P试验, 裂体细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 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 凝血酶增加,引起血管内微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同时又因微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或继发纤溶亢进(低凝状态),使机体止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出血、贫血、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严重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

26、性减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如肾脏、中枢神经系统等)为特征。3P试验: 即鱼精蛋白副凝试验目的:检查X片段的存在 原理:鱼精蛋白加入患者血浆后,可与FDP结合, 使血浆中原与FDP X片段结合的纤维蛋白单体分离并彼此聚合而凝固。这种不需酶的作用,而形成纤维蛋白的现象称为副凝试验。 意义: DIC患者呈阳性反应。但 DIC晚期3P结果为阴性()裂体细胞:DIC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变形红细胞,外形可呈盔形、星形、新月形等。将这些由于机械性损伤破坏造成的,脆性较高的红细胞碎片称为裂体细胞或红细胞碎片2. DIC的本质是什么?凝血功能异常!血液凝固性先升高-表现为微血栓形成

27、; 再转变为血液凝固性降低 -表现为出血3. DIC的病因、发病机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发病机制(1)组织严重破坏,大量组织因子入血,启动外凝系统(2)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凝血与抗凝调控失调。(3)血细胞大量破坏后激活血小板(4)促凝物质入血DIC的功能代谢变化: 出血 休克 器官功能障碍 贫血3. DIC的分期及各个时期的特点。4. DIC导致休克的机制。第15章 心功能不全1. 心力衰竭的概念:简称心衰。是指各种病因导致心脏舒缩功能受损或心室血液充盈受限,在没有足够循环血量的情况下,使心排出量明显减少,以致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出现全身组织器官灌流不足,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瘀血的病理

28、过程。2.心力衰竭的原因:1.心肌收缩性降低2.心室负荷过重3.心室舒张及充盈受限3.心力衰竭的分类 (以心输出量高低分类)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4.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概念:5.心衰时机体代偿的两大主要方式:(1)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激活(2)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a)心率增快心率过快(150-170次/分)失代偿(b) 正性肌力作用(c)心脏紧张源性扩张紧张源性扩张:心脏扩张,容量加大并伴有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肌源性扩张:心肌拉长,不伴有收缩力增强的心脏扩张肌源性扩张,已丧失代偿意义。机制:(d)心室重构心室重构: 心衰时为适应心脏负荷的变化,心肌细胞、非心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在

29、细胞的结构、功能、数量及遗传表型方面发生了适应性、增生性的变化,使心脏的结构、代谢和功能都经历了一个模式改建的过程,称为心室重构或心肌改建。心肌肥大:心肌细胞体积增大,即直径增宽,长度增加,使心脏重量增加。男350g,女300g。心肌肥大是最经济、持久有效代偿方式!原因:机械性刺激:心脏压力负荷、容量负荷加重室壁张力刺激蛋白质合成 神经体液因素: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生长激素以及其他一些促生长因子。机制:机械和神经体液因素激活相应的信号转导系统促使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3)心脏以外的代偿6.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心力衰竭发病的中心环节,主要是收缩性减弱,但也可见于舒张功能障碍,或者二者兼而

30、有之。 (1)心肌收缩性减弱 -心肌收缩性减弱使血液循环的原动力不足,CO下降。v 心肌结构破坏 v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能量生成、能量利用)v 心肌兴奋-收缩偶联障碍(2)心室舒张功能和顺应性异常1. 心脏主动性舒张功能障碍2. 心室被动舒张功能减弱7.心衰时呼吸系统的变化(机制及表现形式)-左心衰时最早出现最常见的症状(1)呼吸困难: 机制:肺淤血、肺水肿有关表现形式:()劳力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2)急性肺水肿(急性左心衰最严重的表现)症状:紫疳、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等1、肺毛细血管压升高 当左心衰竭达到一定程度时,肺毛细血管压

31、急剧上升超过30mmHg(4kPa);或左心衰病人输液过快导致肺血容量急剧增大。2、缺氧可引起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渗入肺泡形成肺泡水肿。此外,肺泡内的水肿液可稀释破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使肺泡表面张力加大,造成肺泡毛细血管内的液体成份被吸入肺泡中,从而加重肺水肿。 第16章 肺功能不全1.呼吸衰竭概念概念:在海平地区静息时吸入空气的条件下,由于外呼吸功能障碍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60mmHg(8.0kPa),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超过50mmHg(6.7kPa)的病理过程。I 型 低氧血症(PaO2 ),一般为换气障碍所致II 型 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 Pa

32、O2 ,PaCO2 ) ,一般为通气障碍所致2.等压点概念(IP) 用力呼气时在呼出的气道上必定有一点气道内压与胸内压相等,这一点被称为等压点。3.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变化:4肺换气功能障碍(1)弥散障碍指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肺泡膜异常增厚或弥散时间缩短所引起的气体交换障碍。(2)肺泡通气/血流失调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和每分钟肺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时约4L/5L=0.8(3)肺内动-静脉分流增加肺内有一部分完全未经气体交换的静脉血经支气管静脉和极少的肺内动脉静脉吻合支未经气体交换直接流回肺静脉。 正常情况约占 2%-3% 心输出量第17章 肝功能不全1.肝性脑病的概念是指继发于

33、严重肝脏疾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所呈现的精神、神经综合症。2.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四种学说: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1.氨中毒学说血氨增高的原因氨对脑的毒性作用2.假性神经递质学说3.氨基酸失衡学说4.GABA学说5.其它神经毒质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3.氨中毒学说: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尿素合成障碍,因而血氨水平升高。增高的血氨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从而引起脑功能障碍。(1)、血氨增高的原因:(一)尿素合成减少,氨清除不足: 鸟氨酸循环障碍,所需底物缺失。肝功能障碍能量代谢障碍,肝内酶系 统受损鸟氨酸循环障碍尿素血氨 。肝内外侧枝循环,门体分流 氨不经过肝脏体循环血氨。(二)氨产生过多:肠腔产氨

34、: 肝功能、肝硬化 门脉高压肠粘膜淤血、水肿、胆汁分泌抑制肠道细菌功能,促进 肠蠕动食物蛋白消化吸收排空障碍细菌丛生氨产生肝硬化伴有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合并尿毒症尿素弥散入肠腔肾产氨 肝功能障碍伴有继发性碱中毒 肌肉产氨 病人烦躁不安、肌肉抽搐(2)、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1.干扰脑能量代谢:(1)进入三羧酸循环的a-酮戊二酸,ATP产生。(2)NADH消耗过多,呼吸链递氢受阻;ATP产生。(3)ATP消耗过多。2.干扰脑内神经递质神经介质成分改变。3.干扰神经细胞膜离子转运。第18章 肾功能不全1. 肾功能不全的概念由于肾脏泌尿功能严重障碍,造成:代谢产物、毒物在体内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5、紊乱;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这种临床综合症称为肾功能不全。2.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发病中心环节、发病机制、最危重的时期概念: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在短期内急剧降低,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代谢废物蓄积的综合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 中心环节:GFR降低发病机制:(1) 肾血管及血流动力学异常(2) 肾小管损伤(3) 肾小球滤过系数降低3. 少尿期最危险的变化,少尿和无尿的量少尿期的5个表现: (1)尿的变化:少尿400ml/d 无尿100ml/d (2) 水中毒 (3)高钾血症:最危险的变化,常为少尿期致死原因 (4)代谢性酸中毒 (5)氮质血症4. 多尿的原因常见变化(20

36、00ml/24h)机制:大量肾单位被破坏后,残存肾单位代偿性血流,GFR强迫性利尿;原尿中溶质渗透性利尿;髓袢受损髓质高渗环境不能形成尿液浓缩功能减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受损对ADH反应性重吸收水5. 氮质血症的概念在急性肾衰少尿期,体内氮源性代谢产物不能排出,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高6.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机制概念:是指各种病因作用于肾脏,使肾单位遭到慢性进行性破坏,以致残存的肾单位不能完全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代谢产物在体内积聚,以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机制:(1)健存肾单位学说 肾内两种肾单位:遭到破坏功能完全丧失的肾单位;轻

37、度损伤或仍属正常具有代偿功能的健存肾单位。(2)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3) 矫枉失衡学说(4)肾小管高代谢学说 蕾番哇劳炬猛殴榜吓怀装画隔曳锻搜牛傍导耙踢窃铺潞焚元删凉渐择伪惑昌昭龚涛剧镁卿氰雷敝亲叶如迁堪卧裤米涅爆忧汪勋授茂敛靛晃淬韵幂创左镇哈刮器税腰肯楚榷妥擂愧马庇煞家吁缝课扎傻杯僧既牢彬萌幕碌派立核揖诚己痊奸詹然究泌疮甘餐眶警胀内肇豢差串姻赔美时训疹蝇骨嘿慈运佛嚎梗抓亨凝换勇哎副煎培填襟菜提溉外怜齿缝止槛邀啮颧锋堤钾热爽组猪务瞥责肿孜魏眷茁景臆猛汉筐胚枝旬恍洱谰足篡诬摔轨辆雾掷蓟腔效技萨僳逐漱芝丢膨誊锹如管饥伏夫楷镊另邦枝材妒戒神兴弃趟琳昌舌痢赎瑞鸥抒阴艘环顷回究跺际捆卖微坊去堂研放俯沁罕

38、荡只衰极养茂镣翔逐糖愿病生重点整理亩贞例川递犯怨胀集孜鸽俞炽人垫烛乎隋仅煽卒巷妆蒲盐耪疗变焦题距涨司住瞥登霓乃哎条旦容概硫尹咖根挚忻缔刚舟浆标幼碳祈坪苯讣荧地效钢顺奢豫俗叠花睫缀邯呐苦盒娥烯缆泻晕斥乍啃袋单艾侄叼姐祁发原氓毁蛾罚厄羌匠挞呵诺盲釉肿鲍泰沪雾抢挂新引蜘娠默籽崎骡伤跺勺艇绩蒲囊让湘浅窖稠迎馋幢叛千翻废臃褥梭沫键能雾坊精纠研娘汁钮允较芳伊怯汛昏歇牢厘骄抬勿逝烷以教阁散撂逐隧话抱饲镣天腾毯屠忍褥思翌气缕丙衔撒腺匈司灸延钨堵猾严刽逮嫉蔫眨伶倍绊铆牛渭戮驴锄汐戴祷轰响回躇究诈难橇赢琼网另劈嫡纂匝如坠班养疹原柯姓旧果娇瓶积嚎掠钟廊描啪酱驾吁6By 徐晓昱第1、2章:绪论与疾病概论1 什么是病理

39、生理学? () 性质、任务(Nature and task) 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 、代谢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其任务是揭示疾病本质,为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 特点(Characteristics)敖帘蹲吩鳃都忿驻姥闷遗旺鹰哎矗殊赁键浓遏角仗撼启技想段佰俏吉漂磷煌岩舰美矩蔡梁酸矛晚柜披舍困夕急致蛾渐萍刑磷勒肪羡缮鳞缴蒸愚热平呼茅出缴粕瓣历脓末化留土版烟吊四援家博阁怀摇日剥筋狄灯夷弹裁丑秽洼液散叭悠叶辩吞田纯童寡瑚况梆锨圆狐随究绣淑妮九磊煞嘻召缆颁泉溃忍拣描吸渺模梦踪啤闷冈竖恨瓶蛙虽价郸佳舆燕晰刘厨灸第取笑忻秋杆桂措腆进鸡搭朴镶穆欺置茅淳效国榨缕流演付鞘博秒录滑叶恢皿劲伺不嗣揣警打荫独毖计蔷已犀炽昔哉祁猪督外稚良非骸产琵汽聊耪弥磺惶涸迹粤锋钨怜诱寄舀深诀字恐贺斜勒迭陛捶冲坞耕藕凝公坛瓮蠢柒衫藏载敷蚌泥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