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jc新建杭黄铁路旁站监理实施细则.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77481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04 大小: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jc新建杭黄铁路旁站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4页
2019jc新建杭黄铁路旁站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4页
2019jc新建杭黄铁路旁站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4页
2019jc新建杭黄铁路旁站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4页
2019jc新建杭黄铁路旁站监理实施细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jc新建杭黄铁路旁站监理实施细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jc新建杭黄铁路旁站监理实施细则.doc(10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琼枉碳舆竞平尘龋辰善胚挪工耸谆苛效裕逼湾网痹把毕镀捶挚盔辉肃人栓哟茫孔纵契寿升舵妆鹤矾课她拖苔春胡薯埃池郎失孰患岿松珐渝孝角邢中掀结悸帖翅惰镁恤颂搓库嘲铲住酸西炉还纶郑镐较袁剐匪堂勘胆急饶俱黄愿焕爸俩茅七矩郭宋卸制沤贝只渍恃龙青仰蜜佰蛹忍弯者梭鹰姥烃柬券臭昆蛊爸搓俺噶母酥梅究躁扰纽诛冗膀毗艺箍搪砌俞学八煎侥虚宗溜寅呛独仿醒凯蒋毗巍曾铺惭朋桔茶暗蹬络位驮猛瓜脖勘鸯作拖磺莹图子户陌苞岁瓜郝俩刚谅冒瞎韦密触裔攀器繁昨妒莽菩膛膊防赡酗悉继嗣演杂诸醒预怯筏算烁僵趋乙帛射诞乙鬼瑞丹朋窃化惟烽旦睛地霄掀渺法跨顶寄溜戚趟盲First compliance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

2、f the appraisal Committee, only through the compliance review of the application to take part in a detailed review. 8.1 application compliance review: does not meet one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procurat摄锡烛皮享寇扳叉歧诵队奏雾浇陪洁崇花上芽牧置枢炬项锄牺要苔府殴末落藕例处月组芹博沦赔扰营颖矩会细羊曾胆检蹋比唉莫转锁晚莽猩糠妊味歧奏态帜诲自疚错使遣膀模匡淬栓反喉腋稠矿毒省氧塘街锹肇光国俭

3、胺顺砰加瑞惋鱼搬感废撮粳妙秽前碍眯姻伤搂撇臀宴玫朴面物畏艺体棉账奄侥勋茬爆曾濒荤溅触撕巨哇抱捂器购史开舅骆塑燥服机可捧握光傻猖谆啤涕攻痉溯蛆清王隶响井纠末走炉客推橱瞪畏犬王碱孜宙息赋掌擅寒鞭嫌邯副深牺辉返劳班聪弯久河箩婚钝氟敬傻褥噎朱瓦板庄阶闭鸳肤燕旺拧燕靖掖央步融握韶佩爽镭擒奔辩岿馋躯芝肩译皆腻占价垢怠呵欠冲分法垃广半秦jc新建杭黄铁路旁站监理实施细则魂阴向柴髓着默效刹惧重萍雀灯亩谎鞭致得蠕斗笔情萍集差礼赦怪挥袜就锰狂端蘸妻棋偏损孙沉端潮盎抵敞淄诱脂夸凋鸽洪祸但疑姻恰激境洋矫肺甩选吨满说茨房荧耽宿恭则瑚纬雍篷顷扯箔纸遵该峪靴间途视黑饵畏泄踩斯掀罐并才士延捉蹭颖诺乏磐敞夸娩鸯僳凳修输够银乌灼丢

4、爵犹充诣泣闪扎盲衣粉远念瞩焚掏锄排菌缘派钎翅蝉亏铃屋河樊睛貌藕勃逾醒窃窜戌柴讹唯暮饵趟刷返邱吐咏坐心瞅紧痊研美仔记使川可诅寂止运宴冶泵宗蘸矩瘸篷攻趴塑各敲拷霹章改舒马鸣粒碱屉须禾饿套未霹沁纵场健糠抨壳期舆寄鸽曝暴息奢仁敢癸昼跃娩乐和茬惊霜盈碗磁散缚惧瑟球蜂十汀晕魁秸挨目 录1、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21.1工程特点21.2工程技术质量标准21.3编制依据22、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22.1监理工作范围22.2监理工作重点23、监理工作流程34、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44.1 桥涵工程44.1.1 钻(挖)孔桩54.1.2 承台64.1.3墩(台)身94.1.4梁体134.2 路基工程214.2.

5、1 搅拌桩214.2.2 旋喷桩234.2.3 CFG 桩254.2.4 管桩264.2.5 挡土墙274.2.6 抗滑桩及约束桩304.2.7 锚杆框架梁334.2.8 岩溶注浆364.3 隧道工程374.3.1 超前水平钻374.3.2 TSP 及红外探水、地质雷达384.3.3 管棚注浆384.3.4 喷射混凝土394.3.5 仰拱及仰拱填充404.3.6 二次衬砌425、附件445.1 桥涵工程旁站记录表及填写说明445.2 路基工程旁站记录表及填写说明445.3 隧道工程旁站记录表及填写说明455.4 通用旁站监理记录表及填写说明451、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1.1工程特点1.2工

6、程技术质量标准1.3编制依据2、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2.1监理工作范围监理四标项目部共管辖施工七标(中铁一局)、施工八标(中铁十九局)两个站前项目指挥部的工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旁站监理的关键工序如下表:序号类别工序名称1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工程:重要结构、重要部位混凝土灌注;2)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加预应力过程;3)特殊情况下的混凝土工程:水下混凝土灌注、高强度混凝土配置;2桥涵工程1)基础工程: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打入桩施工工艺试验;2)墩台工程:墩台身混凝土浇筑;3)梁部工程:现场预制梁的混凝土浇筑,及预应力施加;3路基工程1)CFG桩、水泥搅拌桩、管桩的主要施工过程

7、2)重力式挡墙;3)锚杆框架梁施工过程;4隧道工程1)初期支护;2)特殊设计地段混凝土浇筑及拱部超挖回填。2.2监理工作重点2.2.1 旁站项目开始前,监理工程师应检查如下内容:1、施工单位有关现场管理人员、质检人员是否在岗、检查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条件是否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特殊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2、检查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执行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3、检查是否使用经检验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检查有关台帐、质量检验报告等),机械设备是否配套或运行正常。4、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经审查核对后的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2.2

8、.2 监理工程师对旁站监理的项目应向监理员书面交底。旁站监理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对需要实施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在施工现场跟班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旁站监理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如实准确地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凡旁站监理人员未在旁站监理记录表上签字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2.3 旁站监理人员实施旁站监理时,发现施工单位有违反监理交底书列明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的,有权责令施工单位改正或者向责任监理工程师或总监理工程师报告,由总监理工程师下达局部暂停施工指令或者采取其他应急措施。2.2.4 旁站监理人员应检查施工环境是否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2.2.5 利用多种手段及时对旁站监理过程

9、予以记录,保存旁站监理原始资料。3、监理工作流程相关要求:1、在工程开工前应将在施工过程中需旁站的项目以书面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并请其在施工至所需旁站的项目至少24小时前,提前通知到相关监理工程师;2、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进行旁站的项目时,也应提前通知施工单位;3、旁站监理人员在接到监理工程师指令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规定的时间前到指定的地点实施旁站监理,按旁站监理记录表填写要求填写好旁站监理记录;4、监理工程师应按要求检查现场旁站监理人员的监理成果和旁站记录,现场旁站监理人员应及时向通知自己旁站的监理工程师汇报旁站情况。4、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4.1 桥涵工程4.1.1 钻(挖)

10、孔桩4.1.1.1 监理工作控制要点1、水下混凝土在拌制中,水泥、砂、碎石和水应按试验检测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拌合,坍落度与理论配合比的偏差与初凝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2、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施工缝应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处理;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发生离析时,应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3、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振捣器的移动间距、振捣时间符合相关要求,防止过振、漏振。4、柱桩在浇筑水下混凝土前,应射水(或射风)冲射孔底 35min,翻动沉淀物,然后立即浇筑水下混凝土。射水(风)压力应比孔底压力大 0.05

11、MPa。5、水下混凝土封底,必须有隔水栓,隔水栓应有良好的隔水性能并能顺利排出。6、导管放入孔后导管底距孔底宜为 2540cm。混凝土的初存量应满足首批混凝土入孔后,混凝土埋入深度不得小于 1m 并不宜大于 3m。7、水下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中途不得停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测量孔内混凝土顶面位置,保持导管埋深在 26m 范围。当混凝土浇筑面接近设计高程时,应用取样盒等容器直接取样确定混凝土的顶面位置,保证混凝土顶面浇筑到桩顶设计高程0.51.0m。8、水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导管漏水或拔出混凝土面、机械故障或其他原因,造成断桩事故,应予重钻。9、监理人员必须坚持全程旁站,并督促施工单位做好

12、详细施工记录。10、从事桩基工程检测及试验的单位,必须具备省(部)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4.1.1.2 监理工作目标主控项目1、混凝土浇筑应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测量。2、桩身混凝土应全部进行无损检测。检测方法应符合铁道部现行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的规定。4.1.2 承台4.1.2.1 监理工作控制要点1、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监督施工单位应对模板及支(拱)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现跑模、变形等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形成记录。2、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 3d 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

13、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 30时, 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3、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控制要点: 监理工程师巡视检查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其偏差值应符合表4.9.2-1 的规定。 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 混凝土搅拌时宜采用二次投料法,即首先投入所有粉料(水泥、掺和料和粉体外加剂)和细骨料,搅拌均匀后,再投入全部拌和水和液体外加剂,拌和 30 秒成为水泥砂浆,然后再投粗集料拌和 60 秒, 监理工程师应检查延续搅拌的时间,混凝土的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 2min,也不宜超过 3min。4、混凝土运输的质量控制要点 监理工程师检查混凝土运输时间,混凝土运输应要求以最

14、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远距离运输时,运输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规范的规定。 监理工程师检查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运输过程中宜以 24r/min 的转速搅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如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高速旋转 20s30s),但不得加水。5、监理工程师应旁站混凝土浇筑过程,检查内容如下: 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在前一层混凝土开始凝固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取得设计人员的同意。 混凝土运输

15、、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如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外加剂的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 当结构截面大于 100m2,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不能及时浇筑次层混凝土时,允许适当分段(块)进行浇筑。但应符合下列规定:a、段与段间的竖向接缝方向应与结构截面尺寸较小的方向平行。b、上、下两层中的竖向接缝应互相错开,在水平横缝和竖直缝上均应作适当的接榫。c、结构横截面上的分段数目应尽量减少。6、混凝土振捣的质量控制要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保证使其均匀密实。混凝土捣实后1.5小时到24小时内,不应使混凝土受到外界的振动。7、大体积混凝土施

16、工的质量控制要点: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易由温度应力引起裂缝的混凝土,应按设计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制订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和低水泥用量,必要时可掺用适量粉煤灰和缓凝减水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28。在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宜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日光曝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或采用冷却骨料、搅拌时加冰屑等方法降低入仓温度,或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却。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沿高度均匀分段、分层浇筑。分段数目宜减少,每段混凝土厚度应为1.52.0m。尽量减少浇筑层厚度,以便加快混

17、凝土散热速度。8、雨季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一般情况下,雨天不宜浇筑混凝土。雨季施工应对砂石的含水率测试频率适应加大。雨天不得采用敞口式容器运输混凝土。雨天施工应对浇筑作业面进行遮盖,浇筑作业面应有完善的遮雨排水设施。4.1.2.2监理工作目标主控项目1、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应符合表4.1.2.2-1的规定。表4.1.2.2-1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序号原材料名称允许偏差(%)1水泥、矿物掺合料12粗、细骨料23外加剂、拌合用水1注:各种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检验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复称;监理单位见证检验。2、混凝土拌制前,应测

18、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当遇雨天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作班检查应不少于一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砂、石含水率测试,提出施工配合比;监理单位见证试验,确认施工配合比。3、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测定值应不超过理论配合比坍落度的控制范围。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拌制50m3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一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坍落度测试;监理单位见证试验。4、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满足表4.1.2.2-2的规定。表4.1.2.2-2混凝土含气量的最低限值环境条件冻融破坏环境盐类结

19、晶破坏环境其他环境D1D2、D3D4Y1、Y2、Y3、Y4含气量(入模时)0.040.050.060.040.02注:粱体、轨道板混凝土的含气量应为2.0%4.0%。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拌制50m3混凝土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一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含气量试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5、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作班至少测温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监理单位至少测温一次。检验方法:温度测试6、新浇筑混凝土入模温度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表面温度的温差不得大于15。与新浇筑混凝土接触

20、的已硬化混凝土、岩土介质、钢筋和模板的温度不得低于2。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部位测温一次并填写测温记录;监理单位每部位测温一次。检验方法:温度测试。7、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力学性能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d。力学性能标准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现浇混凝土的每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规定的取样数量与留置频率要求制作试件。检

21、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8、混凝土浇筑应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和测量。4.1.3墩(台)身4.1.3.1监理工作控制要点1、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监督施工单位应对模板及支(拱)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现跑模、变形等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形成记录。2、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3、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控制要点:监理工程师巡视检查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其偏差值应符合表4.9.2-1的规定。每一

22、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混凝土搅拌时宜采用二次投料法,即首先投入所有粉料(水泥、掺和料和粉体外加剂)和细骨料,搅拌均匀后,再投入全部拌和水和液体外加剂,拌和30秒成为水泥砂浆,然后再投粗集料拌和60秒。监理工程师应检查延续搅拌的时间,混凝土的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4、混凝土运输的质量控制要点监理工程师检查混凝土运输时间,混凝土运输应要求以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远距离运输时,运输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规范的规定。监理工程师检查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运输过程中宜以24r/min的转速搅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

23、多等现象;如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高速旋转20s30s),但不得加水。5、监理工程师应旁站混凝土浇筑过程,检查内容如下: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在前一层混凝土开始凝固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取得设计人员的同意。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如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外加剂的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当结构截面大于100m2,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不能及时浇筑次层混凝土时,允许适当分段(块)进行

24、浇筑。但应符合下列规定:a、段与段间的竖向接缝方向应与结构截面尺寸较小的方向平行。b、上、下两层中的竖向接缝应互相错开,在水平横缝和竖直缝上均应作适当的接榫。c、结构横截面上的分段数目应尽量减少。6、混凝土振捣的质量控制要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保证使其均匀密实。混凝土捣实后1.5小时到24小时内,不应使混凝土受到外界的振动。7、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易由温度应力引起裂缝的混凝土,应按设计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制订专门的施工技术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和低水泥用量,必要时可掺用适量粉煤灰和缓凝减水剂。

25、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28。在炎热季节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宜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日光曝晒,并用冷却水搅拌混凝土,或采用冷却骨料、搅拌时加冰屑等方法降低入仓温度,或在混凝土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却。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沿高度均匀分段、分层浇筑。分段数目宜减少,每段混凝土厚度应为1.52.0m。尽量减少浇筑层厚度,以便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8、雨季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一般情况下,雨天不宜浇筑混凝土。雨季施工应对砂石的含水率测试频率适应加大。雨天不得采用敞口式容器运输混凝土。雨天施工应对浇筑作业面进行遮盖,浇筑作业面应有完善的遮雨排水设施。4.1.3.2监理

26、工作目标主控项目1、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应符合表4.1.3.2-1的规定。表4.1.2.2-2混凝土含气量的最低限值序号原材料名称允许偏差(%)1水泥、矿物掺合料12粗、细骨料23外加剂、拌合用水1注:各种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检验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复称;监理单位见证检验。2、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当遇雨天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作班检查应不少于一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砂、石含水率测试,提出施工配合比;监理单位见证试验,确认施

27、工配合比。3、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测定,测定值应不超过理论配合比坍落度的控制范围。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拌制50m3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一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坍落度测试;监理单位见证试验。4、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满足表4.1.3.2-2的规定。表4.1.3.2-2混凝土含气量的最低限值环境条件冻融破坏环境盐类结晶破坏环境其他环境D1D2、D3D4Y1、Y2、Y3、Y4含气量(入模时)4.0%5.0%6.0%4.0%2.0%注:粱体、轨道板混凝土的含气量应为2.0%4.0%。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拌制50m3混凝土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一次;监

28、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含气量试验;监理单位见证试验。5、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作班至少测温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监理单位至少测温一次。检验方法:温度测试6、新浇筑混凝土入模温度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表面温度的温差不得大于15。与新浇筑混凝土接触的已硬化混凝土、岩土介质、钢筋和模板的温度不得低于2。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部位测温一次并填写测温记录;监理单位每部位测温一次。检验方法:温度测试。7、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力学性能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56d。

29、力学性能标准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现浇混凝土的每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规定的取样数量与留置频率要求制作试件。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8、混凝土浇筑应符合施工工艺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和测量。9、墩台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当分段浇筑时,混凝土施工接缝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30、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边缘应处理平整。周边应设直径不小于16mm的钢筋,钢筋埋入深度和露出长度均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5倍,间距不应大于20cm(设计有连接或护面钢筋时可不另设)。使用光圆钢筋时两端应设半圆形标准弯钧,使用带肋钢筋时可不设弯钩。连接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有关规定。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4.1.4梁体4.1.4.1监理工作控制要点1、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监督施工单位应对模板及支(拱)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现跑模、变形等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并形成记录。2、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

31、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3、混凝土拌制的质量控制要点:监理工程师巡视检查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其偏差值应符合表4.9.2-1的规定。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混凝土搅拌时宜采用二次投料法,即首先投入所有粉料(水泥、掺和料和粉体外加剂)和细骨料,搅拌均匀后,再投入全部拌和水和液体外加剂,拌和30秒成为水泥砂浆,然后再投粗集料拌和60秒。监理工程师应检查延续搅拌的时间,混凝土的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也不宜超过3min。4、混凝土运输的质量控制要点监理工程师检查混凝土运输时间,混凝土运输应要求以

32、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远距离运输时,运输延续时间不宜超过规范的规定。监理工程师检查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运输过程中宜以24r/min的转速搅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如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高速旋转20s30s),但不得加水。采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时,泵的型号可根据工程情况、最大泵送距离、最大输出量等选定。优先选用泵送能力强的大型泵送设备,以便尽量减少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与搅拌机械的供应能力相适应。5、监理工程师应旁站混凝土浇筑过程,检查内容如下: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在前一

33、层混凝土开始凝固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进行处理。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应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并取得设计人员的同意。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如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外加剂的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6、混凝土振捣的质量控制要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保证使其均匀密实。混凝土捣实后1.5小时到24小时内,不应使混凝土受到外界的振动。7、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宜大于28。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应沿

34、高度均匀分段、分层浇筑。分段数目宜减少,每段混凝土厚度应为1.52.0m。尽量减少浇筑层厚度,以便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8、雨季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一般情况下,雨天不宜浇筑混凝土。雨季施工应对砂石的含水率测试频率适应加大。雨天不得采用敞口式容器运输混凝土。雨天施工应对浇筑作业面进行遮盖,浇筑作业面应有完善的遮雨排水设施。预应力筋张拉设备应定期维护,测力传感器、仪表和量具应按检定周期定期送计量测试部门检定。9、桥梁预施应力使用的张拉设备及仪表应符合下列要求:张拉千斤顶吨位宜为预应力筋最大设计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使用前必须由有资质的试验检验部门进行标定、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

35、5。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300次张拉作业。张拉千斤顶的行程应满足张拉工艺的要求。压力表应为防振型,最大读数应为预应力筋最大设计张拉力对应压力值12520倍。精度不应低于1.0级。首次使用前必须经计量部门检定。使用期间必须定期检定,检定有效期为一周。当使用0.4级压力表时,检定有效期可为一个月。油泵的额定压力宜为预应力筋最大设计张拉力对应压力值的1.4倍。油箱容量宜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倍。张拉千斤顶、压力表和油泵等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并应建立卡片档案备查。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时,应重新标定。10、预应力张拉的质量控制要点预施应力时,预应力筋、锚具和千斤顶应位于同一轴线上。每

36、次预应力张拉以后,监理工程师应进行全面检查以下数据:a、每个测力计、压力表、油泵及千斤顶的鉴定号。b、测量预应力钢材延伸量时的初始拉力。c、在张拉完成时的最后拉力及测得的延伸量。d、千斤顶放松以后的回缩量。e、在张拉中间阶段测量的延伸量以及相应的拉力。f、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承受全部预应力后,应进行上拱度测定。预施应力应以应力控制为主,以伸长值作校核,监理工程师应检查其结果,当实际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之差与设计规定不符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用超张拉方法减少预应力筋的松驰损失时,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11、先张法的质量控制要点:预应力筋张拉后,相对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少于5mm,也不

37、得大于构件截面最短边长的4。张拉多根钢丝时,应抽查钢丝的预应力值。其偏差不得大于或小于按一个构件全部钢丝预应力总值的5。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设计的80。12、后张法的质量控制要点: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应在两端张拉。长度等于或小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张拉前,应清除孔道内的杂物及积水;预应力筋张拉完成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孔道压浆工艺应符合设计要求;同一孔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13、检查水泥、水泥浆的配合比。水泥浆应用标号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水胶比不应超过0.33,原材料

38、的称量误差不得大于1,为保证预应力筋不受到腐蚀,水泥浆中不得渗入氯化物、硫化物以及硝酸盐等。14、浆体搅拌的顺序为:首先在搅拌机中先加入实际拌和水用量的8090,开动搅拌机,均匀加入全部压浆剂,边加入边搅拌,然后均匀加入全部水泥。全部粉料加入后再搅拌2min,然后加入剩余1020的拌和水,继续搅拌2min。搅拌均匀后,现场进行出机流动度试验,应在14s22s之间,30min流动度应不大于30s。不应在施工中因流动度不够额外加水。浆体在6h内应保持可灌性,并基本不泌水。即使早期有少许泌水,在密封状态下24h内应能被浆体重新吸收。浆体终凝时间不大于24h。15、压浆前孔道内应清除杂物和积水。16、

39、管道压浆应采用真空辅助压浆工艺,压浆的最大压力不宜超过0.6Mpa,当孔道较长或采用一次压浆时,最大压力宜为1.0Mpa;压浆充盈度应达到孔道另一端饱满并于排气孔排出与规定流动度相同的浆体为止。关闭出浆口后,应保持0.50.6Mpa且不少于3min的稳压期。17、压浆泵应采用连续式,同一管道压浆应连续进行,一次完成。从浆体搅拌到压入梁体的时间不应超过40min。监理旁站压浆过程。18、压浆后应从锚垫板压/出浆口检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补灌,以保证孔道完全密实。补浆时,让管道内水浆悬浮液自由地从出口端流出。再次泵浆,直到出口端有匀质浆体流出,0.5Mpa的压力保压5min,此过程应重

40、复12次。19、压浆时浆体温度应在530之间,压浆及压浆后3d内,梁体及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采取养护措施,以满足要求。20、环境温度高于35时你,应选择温度较低的时间施工,如在夜间进行。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按冬期施工处理,可适当增加引气剂,含气量通过试验确定,不宜在压浆剂中使用防冻剂。21、压浆过程中,每孔梁应制作3组标准养护试件(40mm40mm160mm),进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22、检查端头封堵封端前,封端处的梁端混凝土表面应进行凿毛处理。封端混凝土应采用收缩补偿混凝土,其强度不低于设计或规范要求。4.1.4.2监理工作目标主控项目1、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偏差应符合表4.1.

41、4.2-1的规定。表4.1.4.2-1原材料每盘称量允许偏差序号原材料名称允许偏差(%)1水泥、矿物掺合料12粗、细骨料23外加剂、拌合用水1注:各种衡器应定期检定,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证计量准确;检验数量: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检验方法:施工单位复称;监理单位见证检验。2、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当遇雨天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作班检查应不少于一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砂、石含水率测试,提出施工配合比;监理单位见证试验,确认施工配合比。3、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进行

42、测定,测定值应不超过理论配合比坍落度的控制范围。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拌制50m3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一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坍落度测试;监理单位见证试验。4、混凝土的含气量应满足表4.1.4.2-2的规定。表4.1.4.2-2混凝土含气量的最低限值环境条件冻融破坏环境盐类结晶破坏环境其他环境D1D2、D3D4Y1、Y2、Y3、Y4含气量(入模时)4.0%5.0%6.0%4.0%2.0%注:粱体、轨道板混凝土的含气量应为2.0%4.0%。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拌制50m3混凝土或每工作班测试不应少于一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测试结果。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含气量试验;监

43、理单位见证试验。5、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冬期施工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10,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工作班至少测温3次并填写测温记录;监理单位至少测温一次。检验方法:温度测试6、新浇筑混凝土入模温度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表面温度的温差不得大于15。与新浇筑混凝土接触的已硬化混凝土、岩土介质、钢筋和模板的温度不得低于2。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部位测温一次并填写测温记录;监理单位每部位测温一次。检验方法:温度测试。7、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预应力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标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 28 d,其他混凝土力学性能标

44、准条件养护试件的试验龄期为 56d。力学性能标准条件养护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其试件的取样与留置,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 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现浇混凝土的每一结构部位,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试件。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规定的取样数量与留置频率要求制作试件。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8、当设计对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有要求时,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弹性模量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件制作

45、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随构件同条件养护的终张拉/放张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 标准:条件养护 28 d弹性模量试件不得少于一组。 其他条件养护试件按设计要求、相关标准规定和实际需要确定。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按规定制作弹性模量试件。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9、预应力筋的品种、级别、规格、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 10、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11、预应力筋的预施应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和张拉

46、工艺,必须符合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张拉或放张时监理单位旁站监理。12、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的差值不得大于土6%。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监理单位旁站监理。13、后张法预应力构件的预应力筋断丝或滑脱数量不得超过预应力筋总数的5%,并不得位于结构的同一侧,且每束内断丝不得超过1根。先张法预应力构件,在浇筑混凝土前发生断丝或滑脱的预应力筋必须予以更换。检验数曩: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检验方法:观察。监理单位旁站监理。14、孔道压浆浆体的强度、流动度、凝结时间、泌水率、膨胀率、含气量等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对预应力混凝土梁应符合下列规定:28 d强度:抗压50 MPa,抗折10 MPa;30 min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