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奥沙丽水 文档编号:237880 上传时间:2025-07-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创新教案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会写“稚、避”等15个字,会写“埋头、幼稚”等20个词语。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能说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事。3 .关注文中对人物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结合资料,体会李大钊同志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二)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的行文特点。能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三)教学过程一、审读课题,铺垫背景1.结合回忆,初识人物师:(课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一生:(齐读)十六年前的回忆。师:(在“回忆”下面画上三角符号)注意看!你们知道该怎么读。今

2、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一(生齐读课题,将“回忆”读成重音。)师:回忆谁?生:回忆李大钊。师:打开语文书,请把李大钊的名字端端正正地写在课文题目的下方。(板书:李大钊)(生书写“李大钊”)师:谁回忆?生:李星华回忆。师:请把李星华的名字也端端正正地写在题目的下方。(板书:李星华)(生书写“李星华”)师:一起看黑板。李大钊和李星华是什么关系?生:(齐答)父女关系。师:李大钊是李星华的一一生:(齐答)父亲。师:李星华是李大钊的一一生:(齐答)女儿。师:课前,我请你们查过资料,对李大钊你有哪些了解?来,简单汇报一下。生:李大钊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师:非常好!继续交流。生: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师:是

3、的。继续。生:他是共产党创建者之一。师:没错。孩子们,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资料,一起看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是怎么评价李大钊的一一(出示)李大钊同志是我真正的老师。一一毛泽东李大钊同志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一一江泽民李大钊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浩然正气。一一胡锦涛李大钊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一一习近平师:毛泽东主席这样说一一(生读相关评价)师:江泽民总书记这样说一一(生读相关评价)师:胡锦涛总书记这样说一一(生读相关评价)

4、师: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一一(生读相关评价)师:孩子们,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对李大钊同志的评价。那么,你们想过这个问题吗,为什么党的几代领导人都会这样高度评价李大钊同志呢?2.结合时间,了解背景师:让我们回到课题,(在“十六年前”下面画上双横线)你们应该知道该怎么读。请再读一遍一一(生齐读课题,将“十六年前”读成重音。)师:“十六年前”是哪一年?生:1927年。师:(板书:1927年)回忆十六年前的又是哪一年?生:1943年。师:(板书:1943年)从1927年到1943年,过去了多少年?生:十六年。师:课前,我也请你们查过资料,对1927年的中国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你们应该也有所了解。来

5、我们继续交流,每人只说一件。生:1927年发生过秋收起义。师:谁领导的?生:毛泽东。师:对,最后创建了什么根据地?生:最后创建了师:没事,忘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Q好,继续交流。生: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师:是的,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第三件谁来说?生:1927年还发生了南昌起义。师: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好,继续。生:1927年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师:汪精卫发动反共政变,也是屠杀共产党人,导致国民革命失败。孩子们,这就是1927年的中国。1927年,是中国革命史上最血腥的一

6、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年。十六年前的回忆所写的,就是这样一个血雨腥风的历史背景。二、紧扣回忆,梳理结构1.切入回忆,梳理节点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随着李星华的回忆走近1927年的李大钊。我们都知道,从1927年到1943年,过去了整整十六年。十六年啊,192个月,5840个日子。这要是换了一般人,别说十六年前的回忆,就是六年前的回忆,都可能会怎么样?生:都可能会遗忘。生:可能会淡忘。生:会记不清楚。师:但是,孩子们,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对李星华来说,十六年前的回忆,是记不清吗?是模糊吗?是混乱吗?是全忘了吗?她的回忆是一一生:对于十六年前的回忆她记忆深刻。师:记忆犹新,太

7、好了,就像在昨天。生:历历在目。师:历历在目,清清楚楚,就像在昨天。没错,这是我们共同的感受。李星华对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非常清晰的。(板书:清晰的回忆)师:我们先来看看她对时间节点的回忆。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李星华的回忆中清晰地记住了哪些重要的时间节点。用双横线画下这些时间节点,然后把这些时间节点填到表格上。请开始一一(出示)(生默读,画出时间节点的词语,并填表。)师:好!我请一个孩子来交流他找到的时间节点。生:我找到的第一个时间节点是“那年春天师:“那年春天:我们知道“那年”是哪一年?生:是1927年。师:1927年的春天,李星华记得清清楚楚。那么,这个时间节点在哪一段?生:第2自然段。师:好,

8、继续。第二个时间节点是一一生:“4月6日二师:“4月6日”。我们当然知道4月6日是哪一年?生:1927年。师:1927年4月6日,李星华的记忆非常清晰。这个时间节点从哪一段开始?生:第8自然段。师:从第8自然段开始。好,请继续。第三个时间节点是一生:“十几天过去了二师:“十几天过去了二从哪一天算起,十几天过去了?生:4月6日。师:从4月6日算起,十几天过去了,记得清清楚楚。那么这个时间节点在哪个自然段?生:在第19自然段。师:第19自然段。最后一个时间节点,请继续说。生:“28日黄昏”。师“:28日”。是哪个月的28日?生:是4月的28Ho师:是哪一年的4月28日?生:是1927年。师:记得非

9、常清晰。1927年4月28日,那么这个时间节点又出现在哪一段?生:出现在第30自然段。师:第30自然段。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事情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六年,但是,所有重要的时间节点,李星华都记得非常清晰。大家看,第一个时间节点是生:(齐读)“那年春天”。师:第二个时间节点是一一生:(齐读)“4月6日二师:第三个时间节点是一一生:(齐读)“十几天过去了”。师:第四个时间节点是一一生:(齐读)“28日”。师:我们可以根据这四个时间节点,把回忆的部分分成几大段?生:四大段。师:四大段。(指着课题)我们知道,这四大段的回忆,都是一生:(齐读)十六年前的回忆。师:过去了整整十六年,李星华的回忆依然是生:(齐

10、读)清晰的。2.扫描回忆,梳理事件师:是的,整整十六年。十六年,会经历多少人、多少事,又会忘记多少人、多少事。但是,对于1927年,对于李大钊,李星华的回忆是多么清晰啊!我们知道,事情总是在时间中发生,尤其是在时间的节点上发生。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李星华回忆的这些时间节点中,都发生了哪些事情。请你从“李大钊”的角度,试着用最简练的文字来概括这些事情。请开始一一(出示)(生默读,概括与时间节点相对应的事件,并填表。)师:咱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第一个时间节点,那年春天,李大钊怎么样?生:李大钊烧掉文件和书籍。师:有没有不一样的概括?生:李大钊早出晚归。生:李大钊拒绝离开北京。生:李大钊

11、跟李星华对话。师:孩子们,你们都抓了一些很关键的信息。但是你们想过吗?所有的这些信息都在告诉我们,那年春天的形势已经非常一一生:(齐答)严峻。师:李大钊之所以要烧掉文件、烧掉书籍,就是因为那年春天的形势非常一生:严峻。师:李大钊之所以含糊地回答李星华的问题,就是因为那年春天的形势非常一一生:严峻。师:李星华的母亲几次劝李大钊离开北京,就是因为那年春天的形势非常一一生:严峻。师:但是,面对严峻的形势,李大钊选择离开还是坚守?生:李大钊选择的是坚守。师:李大钊坚守。我们继续看,第二个时间节点,4月6日,李大钊生:被捕。师:李大钊被捕。非常准确,非常简练。我们再来看,第三个时间节点,十几天过去了,李

12、大钊一一生:李大钊被审。师:李大钊被审。我们来看最后一个时间节点,28日,李大钊生:李大钊被害。师:李大钊被害。虽然李星华知道消息是在29日,但是通过报纸,她知道父亲被害是在28日。我们一起看大屏幕。已经过去整整十六年了,但是李星华清晰地记得,那年春天一一生:(齐读)李大钊坚守。师:4月6日生:(齐读)李大钊被捕。师:十几天过去了一一生:(齐读)李大钊被审。师:28日生:(齐读)李大钊被害。师:(指着课题)而我们知道,所的这些关键事件都是一一生:十六年前的回忆。三、聚焦人物,体会品格1.扫描细节,形成印象师:其实,清晰地留在李星华记忆中的不仅有时间节点,不仅有关键事件,还有李大钊的言行、李大钊

13、的外貌、李大钊的神态。来,再一次扫描课文,找一找,对李大钊外貌、神态和言行的回忆是不是同样非常清晰,就像在昨天。(生默读课文,寻找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师:我们一起来交流。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六年,然而李大钊的外貌、神态和言行,李星华却清晰地记得,就像在昨天。比如一一生:(朗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师:是的,李大钊说过的这番话,李星华清晰地记得,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六年。那声音,就像在昨天。又比如一一生:(朗读)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

14、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师:一向慈祥的父亲,这一次的回答竟然是含糊的,李星华记得清清楚楚。那神态,就像在昨天。又比如一一生:(朗读)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师:父亲的神态是平静而慈祥的,父亲戴没戴眼镜,父亲的头发怎么样,李星华都清晰地记得。那外貌,就像在昨天。又比如一一生:(朗读)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师:父亲瞅了瞅我们,父亲的神情非

15、常安定,非常沉着。都已经过去整整十六年了,李星华却依然记得清清楚楚。那神态,那言行,那外貌,就像一一生:(齐答)在昨天。师:孩子们,其实还有很多,你们找到的所有这些关于李大钊的神态、言行、外貌,(指着课题)都是一一生:(齐读)十六年前的回忆。2.锁定反常,阅读思考师:为什么十六年前经历的外貌、神态、言行,李星华的回忆竟然如此清晰呢?有人说,这跟李大钊在当年的反常表现密切相关。什么是“反常表现”?比如,按照常态,李大钊的外貌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实际上他的外貌却不是这样的,这就叫一一生:(齐答)反常表现。师:再比如,按照常理,李大钊的神态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实际上他的神态却不是这样的,这就叫一一生

16、齐答)反常表现。师:又比如,按照常情,李大钊的言行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实际上他的言行却不是这样的,这就叫一一生:(齐答)反常表现。师:现在,请你默读课文,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一一(出示)(1)找一找:在李星华的清晰回忆中,李大钊身上有哪些反常表现。(2)想一想:联系上下文分析一下,为什么李大钊有这些反常表现。(3)写一写:从这些反常表现中,你体会到李大钊有着怎样的品格。师:谁来读一读这项学习任务?(指名朗读)师:明白了吗?请开始一一(生默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3.反常神态,体会品格师:孩子们,刚才在静静的默读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了李大钊身上很多的反常表现,是吗?是的。来,你发现了李大钊的哪处反

17、常表现?生:(朗读)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师:这是他找到的反常表现。其实,你们应该有补充,就在他找到的这一处,谁还有补充?生:(朗读)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师:你的补充非常重要。你是从哪儿发现李大钊的反常表现的?生:因为前面说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但是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却是含糊地回答“我二师:非常敏锐,她在“慈祥

18、与“含糊”之间发现了李大钊的反常表现。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一一(出示)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师:这是李星华的回忆中,李大钊的一次明显的反常神态。(板书:神态)1927年的春天,李星华清晰地记得,自己的父亲有过这样的反常表现一一(生齐读)师:孩子们,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父亲一向是慈祥的?生:(读)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师:谁还有补充?生:(读)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

19、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师:是的,孩子们,父亲从没有骂过我们,因为,父亲一向是一生:(齐答)慈祥的。师:父亲更没有打过我们,因为,父亲一向是一一生:(齐答)慈祥的。师:当“我”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时,父亲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因为,父亲一向是一一生:(齐答)慈祥的。师:对“我”的问题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因为,父亲一向是生:(齐答)慈祥的。师:然而,这一次父亲的神态竟然是一一生:父亲很含糊地回答“我”。师:一向的慈祥和突然的含糊,这是多么反常的表现。由这一处反常的表现,你体会到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身上有着怎样的品质?生:不希望孩子受到牵连。师:心里装着孩子。继续一一生

20、他对自己的孩子不会那么严厉。师:即便当时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李大钊的身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对孩子的反应也只是含糊地回答,而不是怒气冲天、破口大骂。足见他对孩子多么一一生:慈祥。师:是的。这就是作为父亲的李大钊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品质。这样的反常表现,给16岁的李星华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好,还有哪位同学也找到了李大钊的反常表现?生:(朗读)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师:你从哪儿感受到了李大钊的反常表现呢?生:她说乱蓬蓬的长头发,我会感到一种慌乱。但是长头发下面却是平静而慈祥的脸,说明李大钊一点儿都没有慌乱。师:体会得真好。我们一起看

21、一一(出示)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师:这是李星华的回忆中,李大钊的一次明显的反常外貌。(板书:外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一一(生齐读)师:4月6日被捕,已经过去十几天了。十几天没有见到自己的父亲,今天是第一次见到。如果你是李大钊的女儿,你在法庭上一眼看到父亲这样的穿着、这样的外貌,你难道就没有什么疑问吗?生:父亲到底经历了什么?头发乱蓬蓬的,为什么没戴眼镜?生:父亲被捕后,被带去了哪里?师:看着李大钊的外貌,谁还有疑问?生:那些可恨的敌人究竟对父亲做了什么?生:父亲经历了什么?为什么他的脸还是

22、平静而慈祥的?生:父亲过了这么多天,为什么仍旧穿着那件灰布旧棉袍?师:孩子们,这些问题都是真实的问题,都是当时李星华心里会冒出的疑问。在这里,老师必须给大家提供一段真实的历史资料一一(出示)李大钊从被捕到被害,在狱中度过了22天非人的生活。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各种酷刑,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然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全部指甲。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为了保护同时被捕的其他同志,李大钊甚至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了狱中自述。师:请大家静静地、郑重地默读1分钟。师:孩子们,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过去了十几天,父亲仍然穿着那件灰布旧棉袍了吧?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一向戴着眼

23、镜的父亲这次却没戴眼镜了吧?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父亲的头发是乱蓬蓬的吧?师:按照常态,这个时候父亲的脸最有可能是怎样的?生:是无精打采的。生:非常憔悴。生:是很痛苦的神态。师:因为,李大钊遭受了非人的折磨。但是,孩子们一起看,十六年以后的李星华清晰地记得,那天在法庭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生:(齐读)灰布旧棉袍。师:可是,一向戴眼镜的父亲这次却一一生:(齐读)没戴眼镜。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那张一一生:(齐读)平静而慈祥的脸。师:孩子们,这又是一次反常的表现。李大钊的肉体遭受了非人的折磨,痛苦和煎熬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但是,出现在法庭上的父亲,却是一张平静而慈祥的脸。他希望自己的亲人

24、一一生:不要担心他。生:不要害怕。生:不要难过。生:不要悲伤。师:这就是爱,无私的爱!而这样一张平静而慈祥的脸,这样一种极其反常的外貌,又让我们看到了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身上闪耀着什么呢?生:坚贞不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生:意志坚定。生:忠于革命。生:无私无畏。师:孩子们,这些反常的言行,反常的神态,反常的外貌,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无私的爱;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党的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心。师:事实上,李大钊身上的反常表现又何止这几处。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反常神态,这样的反常外貌,这样的反常言行,背后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在支撑着他?生:这种

25、伟大的力量是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师:在法庭上,李星华清晰地记得一一(出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师:一次又一次的反常表现,让李星华终于明白,他的心一一生:(齐读)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师:李星华知道,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一生:(齐读)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师:毫无疑问,这样的信心是坚定的,这样的信心是强大的。来!用你的声音,读出坚定与强大。李星华终于明白,他的心一一生:(大声齐读)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师:李星华知道,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一生:(大声齐读)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师:孩子们,注意到“平日”这个词

26、语了吗?什么是平日?生:就是他平常每天都在跟我们讲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师:平常不一定是每天,但一定是经常。平日,平时的日子。从这个平日,我们有理由相信,那年春天,当形势非常严峻的时候,他的心生:(齐读)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师: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一生:(齐读)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师:从这个“平日”,我们有理由相信,4月6日那天,他的心生:(齐读)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师: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一生:(齐读)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师:此刻,就在法庭上,李星华终于明白,他的心一一生:(齐读)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师: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一生:(齐读)他对于革命

27、事业的信心。师:在李大钊送葬的路上,遇到了一辆紧跟队伍的骡车,后来人们才知道,这车上装着革命组织为纪念李大钊镌刻的石碑一一(出示)“碑头上镌刻着鲜红的镰刀斧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碑文的下款署名革命群众团体”一一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李星华师:碍于白色恐怖,这块石碑当年没法光明正大地立起来,只能埋在荒草堆下,“当年安葬父亲时只能埋在地下的党和人民送给父亲的墓碑,也该是从荒草下站起来的时候了。父亲,您安息吧!您的崇高理想和愿望已经和正在变成现实,您安息吧!”一一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李星华李大钊在反动派看来,是眼中钉肉中刺;在保守派看来,是激进、不知变通的人;但在女儿的眼中,他是一位慈爱体贴的父亲;在革命后辈的眼中,他是值得追随的人生导师。他用短短38年的生命奠定了中国革命的百年基业,他为心中的理想世界,献上一生,如今,他想见到的世界,我们帮他看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一一李大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