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8942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1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doc(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比华东电力设计院114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新旧规程对比 注:现正在修订的规范与老规程有主要有以下不同,由于还未报送,仅供参考。1 总 则1.0.4 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应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路安全水平。 条文说明: 根据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的严重冰灾,为确保供电设施的安全可靠,对重要的输电线路:如重要的500kV和750kV输电线路重要性系数取1.1,使其安全等级在原标准上提高一级;对易覆冰地区的特别重要输电线路宜提高覆冰设防标准,必要时按照稀有覆冰条件进行机械强度验算。 对特殊区段:如大跨越线路、跨越主干铁路、高

2、速公路等重要设施的跨越应采用独立耐张段,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 对于运行抢修特别困难的局部区段线路,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安全设防水平。 对覆冰地区的重要线路考虑安装线路覆冰在线监测装置,并采取防冰、减冰、融冰措施。 重要性线路是指:核心骨干网架、特别重要用户供电线路等线路。3 路 径3.0.3 路径选择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当无法避让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宜避开重冰区、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宜避开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条文说明: 根据多年的线路运行经验的总结 选择线路路径应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带、矿场采空区等可能引起杆塔倾斜、沉陷的地段;当无法避让时,

3、应开展塔位稳定性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根据运行经验增加了路径选择尽量避开导线易舞动区等内容。东北的鞍山、丹东、锦州一带,湖北的荆门、荆州、武汉一带是全国范围内输电线路发生舞动较多地区,导线舞动对线路安全运行所造成的危害十分重大,诸如线路频繁跳闸与停电、导线的磨损、烧伤与断线,金具及有关部件的损坏等等,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因此对舞动多发区应尽量避让。3.0.7 轻、中、重冰区的耐张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10km、5km、3km,且单分裂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km。当耐张段长度较长时应考虑防串倒措施。在高差或档距相差悬殊的山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当缩短。 条文说明: 耐

4、张段长度由线路的设计、运行、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法确定,并吸取2008年初雪灾运行经验,单导线线路不宜大于5km,轻、中、重冰区的耐张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10km、5km、3km,当耐张段长度较长时应考虑防串倒措施,设计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串倒,例如轻冰区每隔78基(中冰区每隔45基、重冰区每隔34基)安排一基纵向强度较大的加强型直线塔,防串倒的加强型直线塔其设计条件除按常规直线塔工况计算外,还应按所有导地线同侧有断线张力(或不平衡张力)计算。3.0.8 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注意限制使用档距和相应的高差,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条文说明: 为了预防灾害

5、性事故的发生,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注意限制使用档距和相应的高差,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4 气象条件4.0.1 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参考风压图以及附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基本风速、设计冰厚按以下重现期确定: 750kV、50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 50年 110330kV输电线路及其大跨越 30年 条文说明: 本条为DL/T 50921999第6.0.1条的修改条文并增加了750kV内容。 500kV750kV输电线路(含大跨越)的重现期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GB 500092001)一致取50年。

6、 110kV330kV输电线路(含大跨越)的重现期取30年。4.0.2 确定基本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10min时距平均的年最大风速为样本,并宜采用极值型分布作为概率模型。统计风速应取以下高度: 110750kV输电线路 离地面10m 各级电压大跨越 离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10m 条文说明: 本条为DL/T 50921999第6.0.2条的修改条文。统计风速样本的基准高度,统一取离地面(或水面)10m,保持与荷载规范一致,可简化资料换算及便于与其它行业比较。4.0.4 110330kV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不宜低于23.5m/s;500750kV输电线路,基本风速不宜低于27m/s。必要

7、时还宜按稀有风速条件进行验算。 条文说明: 本条为对DL/T 50921999第6.0.3条的修改。基本风速按10m高度换算后:110kV330kV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不应低于23.5m/s;500kV750kV输电线路计算导、地线的张力、荷载以及杆塔荷载时,基本风速不应低于27m/s。4.0.5 设计冰区划分:设计覆冰厚度10mm及以下为轻冰区,大于10mm小于20mm为中冰区,20mm及以上为重冰区。 轻冰区宜按无冰、5mm、10mm设计,中冰区宜按15mm、20mm设计,重冰区宜按20mm、30mm、40mm、50mm等设计,必要时还宜按稀有覆冰条件进行验算。 条文说明: 根据2008年

8、初我国南方地区覆冰灾害情况分析结果,对输电线路基本覆冰划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采用不同的设计标准。 根据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覆冰灾害情况分析结果,对重要输电线路提高设防标准。4.0.6 地线设计冰厚,除无冰区外,应较导线增加5mm。 条文说明: 根据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覆冰灾害情况分析结果,地线设计冰厚应较导线增加不小于5mm。4.0.7 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设计、运行情况的调查,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微地形、微气象条件、导线易舞动地区的影响。 条文说明: 根据我国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强调加强沿线已建线路设计、运行情况的调查,并在初步设计文件中以单独章节对调查结果予以论述(风灾、冰灾、

9、雷害、污闪、地质灾害、鸟害等)。 我国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经验要求:线路应避开重冰区及易发生导线舞动的地区。路径必须通过重冰区或导线易舞动地区时,应进行相应的防冰害或防舞动设计,适当提高线路的机械强度,局部易舞区段在线路建设时安装防舞装置等措施。输电线路位于河岸、湖岸、山峰以及山谷口等容易产生强风的地带时,其基本风速应较附近一般地区适当增大。对易覆冰、风口、高差大的地段,宜缩短耐张段长度,杆塔使用条件应适当留有裕度。对于相对高耸、山区风道、垭口、抬升气流的迎风坡、较易覆冰等微地形区段,以及相对高差较大、连续上下山等局部地段的线路应加强抗风、冰灾害能力。4.0.11 新增安装、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

10、、 带电作业工况的气象条件 条文说明: 明确安装、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带电作业等工况的气象条件。5 导线和地线5.0.2 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分裂型式应满足电晕、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要求。海拔不超过1000m地区,采用现行国标中钢芯铝绞线时外径不小于表5.0.2所列数值,可不必验算电晕。 表5.0.2 可不必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海拔不超过1000m)标称电压(kV)110220330500750导线外径(mm)9.621.633.6221.6317.1236.24326.82421.6436.9530.20625.50 条文说明: 随着电网运行电压不断提高,送电线路的导线、绝缘子及金

11、具零件发生电晕和放电的概率亦相应增加,故对超高压线路电晕损失和对环境的无线电干扰问题应引起重视。 导线的最小外径取决于两个条件: 1 导线表面电场强度E不宜大于全面电晕电场强度Eo的8085%,E与Eo的比值如表5.0.21。 表5.0.21 导线E/Eo值标称电压(kV)110220330500导线外径(mm)9.621.633.6221.6236.24326.82421.6E/Eo (%)78.7681.7684.0884.6084.6083.3182.01 超高压输电线路每相导线的根数可采用单根,也可采用多根分裂导线,由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我国建成投入运行的220kV架空输电线路多为单根导

12、线,个别工程采用2分裂,分裂间距为400mm;330kV架空输电线路采用2分裂,分裂间距为400mm;500kV架空输电线路除个别大跨越外均采用4分裂,分裂间距为450mm,今后工程中宜选用与此相同的分裂根数与分裂间距,有利于施工单位现有施工机具的使用,且有定型金具零件可供选择。若选用铝部截面500mm2以上的大截面导线,要考虑电线厂家的生产设备和施工单位的机械化水平。国外380kV线路多用4分裂导线,500kV架空输电线路每相有用单根导线,更多的是采用2、3、4分裂导线,日本近来采用6分裂导线。 2 年平均电晕损失不宜大于线路电阻有功损失的20%。按此标准建设的送电线路,既可保证导线的电晕放

13、电不致过分严重,以避免对无线电设施的干扰,同时也尽量降低了能损,提高了电能传输效率。 海拔不超过1000m地区,如导线外径不小于表5.0.21所列数值,通常可不验算电晕,线路所经地区海拔超过1000m,不必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仍保留SDJ 376(试行)修订说明中所列数值,见表5.0.22。 表5.0.22 高海拔地区不必验算电晕的导线最小外径标称电压(kV)110220330参考海拔(m)1120最小外径(mm)9.121.4220.0227010.624.8224.5344012.028.5229.35.0.4 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80%时间,80%置信度,频率0.5MHz

14、时的无线电干扰限值不应超过表5.0.4的规定。 表5.0.4 无线电干扰限值标称电压(kV)110220330500750限值dB(v/m)4653555558 条文说明: 根据国家标准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 157071995 的4.2节规定编写。1MHz时限值较0.5MHz减少5dB(V/m)。 美国AEP经验认为,对于765kV线路来说,1MHz的无线电干扰水平在6570dB(对应0.5MHz为6065dB)范围之内。 加拿大标准规定在距边相投影距离15m处,400600kV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为60dB;600800kV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为63dB。武高所研究结论认为750

15、kV线路考虑海拔修正前无线电干扰限值为5558dB。因此750kV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建议在未考虑海拔修正时采用55dB。 不同导线方案根据GB 157071995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附录C所录方法计算出750kV线路在1000m以下80%时间、80%置信度的无线电干扰值如表5.0.4所示。 表5.0.4 国标法计算的80%时间、80%置信度的无线电干扰值 单位为dB导 线 型 式双80%无线电干扰值6LGJ300/40546LGJ400/50495LGJ500/45545ASTM522525ASTM564505LGJ630/55504LGJ630/55584LGJ720/5056

16、4LGJ800/55555.0.5 距输电线路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的可听噪声值不应超过表5.0.5的规定。 表5.0.5 可听噪声限值标称电压(kV)110500750限值dB(A)555558 条文说明: 考虑到可听噪声该参数是超高压线路导线选择的主要制约因素,并与环境保护相关,因此本条给出了限值。 可听噪声是指导线周围空气电离放电产生的一种人耳能直接听见的噪声。这种噪声可能使线路附近的居民和工作人员感到烦躁不安,严重时可使人难以忍受。可听噪声与无线电干扰一样,随着导线表面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可听噪声比无线电干扰沿线路横向衰减要慢。 国外研究表明,对750kV及以上线路来

17、说,可听噪声将成为突出的问题,导线的最小截面往往需按此条件确定。 美国运行经验表明,在线路走廊边缘,对离线路中心线30m处53dB(A)以下的可听噪声水平基本无抱怨,噪声水平达到5359dB(A)时,生活在线路附近的人们会提出某些抱怨,当噪声水平超过59dB(A)时,抱怨大量增加。日本的限制最严,将其线路下方的噪声水平换算到走廊边缘(15m),约为45dB(A)。美国和前苏联次之,均为55dB(A)。意大利的限制比较宽松,控制在5658dB(A)之内。 根据345kV及以上超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参考手册所述方法,可听噪声计算首先需确定大雨条件下的数值,然后再推出湿导线下的值。由于大雨出现的概率较低

18、,而且此时背景噪声较高,一般只控制湿导线条件下的噪声值。湿导线条件代表了雾天、小雨和雨后的情况。 我国目前对高压送电线路可听噪声尚无限值标准。GB 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规定的城市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限值(乡村生活区域可参照本标准执行)见表5.0.5。 表5.0.5 城市五类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值 单位为dB类 别昼 间夜 间0504015545260503655547055 根据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国外提出的一般准则,本条将500kV和750kV线路湿导线噪声水平分别限制为55dB(A),相当于表3中的3类区(工业区)夜间限制标准。5.0.6 验算导线允许载流量时,导线的允许温度

19、: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一般采用+70,必要时可采用+80;大跨越可采用+90;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可采用+80(大跨越可采用+100),或经试验决定;镀锌钢绞线可采用+125。环境气温宜采用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风速采用0.5m/s(大跨越采用0.6m/s);太阳辐射功率密度采用0.1W/cm2。 条文说明: 控制导线允许载流量的主要依据是导线的最高允许温度,后者主要由导线经长期运行后的强度损失和联接金具的发热而定。电机工程手册(试用本)电线电缆第26篇提出当工作温度愈高,运行时间愈长,则导线的强度损失愈大,对54/7的钢芯铝绞线的强度损失见表5.0.61。 表5.0.61 5

20、4/7钢芯铝绞线强度损失值工作温度()运行时间(h)10001000085-1%-1.4%100-2%-3.0% 1980年国际大电网会议第22组原苏联代表等的报告中提出钢芯铝绞线的强度损失见表5.0.62。 表5.0.62 钢芯铝绞线强度损失值国 家原苏联比利时加拿大导线温度()11015090100150125150时间(h)3324242410001强度变化(%)+15+20+10+12+1500 表5.0.62中数据说明钢芯铝绞线在90150时强度并未损失,短时间受热强度反而提高,这可能是由于线股在受热后调整伸长和位移使受力条件得到改善,钢芯强度能更好利用的结果。报告认为仅从导线耐热的

21、角度考虑,钢芯铝绞线可采用150,但为了避免接头氧化而损坏,在连续运行时,它们的温度必需不超过70。 我国送电线路钢芯铝绞线采用的电力金具,导线截面为240mm2及以下的耐张线夹用螺栓型,跳线多用并沟线夹联接,运行中曾发生螺栓松动而将跳线烧红的情况。鉴此钢芯铝绞线的允许温度仍取原规程采用值+70(大跨越可取+90);钢芯铝合金绞线的允许温度采用值与钢芯铝绞线同。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的允许温度,按华东电力设计院设计的220kV南京南热大跨越南江跨越和湖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设计的220kV湘江大跨越采用的数值,取+100,此允许温度是通过单丝热强度损失试验确定的。考虑到长线路的连接点多,

22、温升难以控制,对照钢芯铝绞线一般线路的允许温度较大跨越低20,故一般线路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的允许温度采用+80,镀锌钢绞线仍取+125。工程设计中也可进行单丝热强度损失试验来选择恰当的绞线允许温度。当按允许温度选择导线截面时应对交叉跨越距离和对地距离进行相应的验算,并对导线连接点的发热问题作出相应考虑。 验算导线载流量时的环境气温采用最高气温月的最高平均气温、太阳辐射功率密度采用0.1W/cm2,一般线路的计算风速采用0.5m/s,大跨越由于导线平均高度在30m以上,风速要相应增加,故取0.6m/s。 计算导线允许载流量可选用电机工程手册(试用本)第26篇所列公式(原公式符号略有

23、变更): I= (5.0.61) 式中:I允许载流量,A; WR 单位长度导线的辐射散热功率,W/m; WF 单位长度导线的对流散热功率,W/m; WS 单位长度导线的日照吸热功率,W/m; Rt允许温度时导线的交流电阻,/m。 辐射散热功率WR的算式: WR=pDE1S1(q+qa+273)4(qa+273)4 (5.0.62) 式中:D导线外径,m; E1 导线表面的辐射散热系数,光亮的新线为0.230.43;旧线或涂黑色防腐剂的线为0.900.95; S1 斯特凡包尔茨曼常数,为5.6710-8(W/m2); q 导线表面的平均温升,; qa 环境温度,。 对流散热功率WF的算式: WF

24、=0.57plfqRe0.485 (5.0.63) 式中:lf导线表面空气层的传热系数,W/m/; Re雷诺数。 lf=2.4210-2+7(qa+q/2)10-5 (5.0.64) Re=VD/u (5.0.65) 式中:V垂直于导线的风速,m/s; u导线表面空气层的运动粘度,m2/s。 u=1.3210-5+9.6(qa+q/2)10-8 (5.0.66) 日照吸热功率Ws的算式: Ws=asJsD (5.0.67) 式中:aS导线表面的吸热系数,光亮的新线为0.350.46;旧线或涂黑色防腐剂的线为0.90.95; JS日光对导线的日照强度,W/m2;当天晴、日光直射导线时,可采用10

25、00W/m2。 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的允许温度修改为“宜采用+70,必要时可采用+80”。环境气温采用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指最热月每日最高温度的月平均值,取多年平均值。 输电线路上常用的导线为钢芯铝绞线、钢芯铝合金绞线和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DL/T 50921999规程规定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的允许温度为+70,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可采用+80。2001年国家电力公司委托华东电力设计院进行提高导线发热允许温度的实验研究工作,根据实验研究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1 对组成导线的线材 对镀锌钢绞线,在长期加热至100,其抗拉强度不低于标准值; 对经过热处理的铝合

26、金线,温度不超过80时,1000小时强度损失为0.5%,10000小时,强度损失为8%; 对硬铝线,加热100,20000小时强度不低于标准值。 2 对钢芯铝绞线 国内试验,钢芯铝绞线在80时导线强度不低于计算拉断力; 日本试验认为,钢芯铝绞线在90时强度即使有所损失,也能满足工程的要求; 原苏联、比利时和加拿大的试验表明,钢芯铝绞线的允许温度可以超过90。 3 对导线配套金具 国外试验,IEEE资料钢芯铝绞线金具的高温试验的结论:只要导线温度不超过200,线路金具就能够安全运行; 国内试验证明,导线温度80时,配套金具的温度不超过67,金具温度在80以下时,对导线的握力基本没有影响(仍在导线

27、额定拉断力的95%以上)。 4 世界各国对钢芯铝绞线规定的允许温度 表5.0.63 各国对钢芯铝绞线规定的允许温度温 度()国 家90日本、美国85法 国80德国、意大利、瑞士、荷兰、瑞典75比利时、印尼70中国、原苏联50英 国 5 由于温度提高,导线弧垂增加,对地及交叉跨越空气间隙距离减少,将影响线路对地及交叉跨越的安全裕度。 1) 以往设计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并以最高气温弧垂来校验对地和交叉跨越的安全间距。鉴于导线达到允许温度的时间在全年运行中所占比重很小,一般不要求对允许温度弧垂校验安全距离。 对于特定的交叉跨越如200m以上档距跨越铁路、高速或一级公路,和按允许温度选择导线截

28、面的大跨越或跨越电线等,规程规定按允许温度弧垂校验交叉跨越间距。 2) 对于按发热条件选择导线截面的线路,由于常常处于其允许传输容量的运行状态,自然应当按提高后的允许温度的弧垂来校验规定要求的安全距离。 3) 对于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的线路,提高导线允许温度的影响,主要反映在系统规划“N-1”的工况下,在调度转移负荷的短时间内,允许传输容量和导线弧垂的适当增加,导致了适当补偿导线对地面和交叉跨越距离的需要。 4) 对于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的线路,在导线允许温度提高到80之前,必须按50弧垂校验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间距、做好必要的调整,并检查、恢复导线接头的良好接触传导。5.0.7 在稀有

29、风速或稀有覆冰气象条件时,导线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拉断力的70%。导线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其拉断力的77%。 条文说明: 导、地线安全系数的公式改用张力表达式(根据GB 11791999中的计算拉断力,在试验中要求绞线拉断力试验结果应不小于上述计算值的95%。故拉断力实际上仅保证不小于计算拉断力的95%)。 对悬挂点张力控制条件,现改为限定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便于有关项目计算。在稀有气象条件,相应的悬挂点最大张力不应超过拉断力的77%。5.0.8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的允许温度应采用产品试验保证值。OPGW还应对耐雷击性能进行校验。计算时间和相应的短路电流值应

30、根据系统情况决定。地线选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的配合不宜小于表5.0.8的规定。 表5.0.8 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与导线配合表导线型号LGJ185/30及以下LGJ185/45LGJ400/35LGJ400/50及以上镀锌钢绞线最小标称截面(mm2)无冰区355080覆冰区5080100 500kV及以上输电线路覆冰区、无冰区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最小标称截面应分别不小于100mm2、80mm2。 条文说明: 增加架空地线复合光缆(OPGW)的内容,根据镀锌钢绞线最新标准GB 120088,500750kV线路的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标称截面调整为不应小于100mm2。地线选用镀锌钢绞线与导线配

31、合以往设计时按表5.0.81所示。 表5.0.81 地线选用镀锌钢绞线与导线以往配合表导线型号LGJ185/30及以下LGJ185/45LGJ400/50LGJ400/65及以上镀锌钢绞线最小标称截面(mm2)355070 根据镀锌钢绞线最新标准。500750kV线路的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标称截面不应小于80mm2。 根据2008年12月我国南方地区大面积冰灾的情况,受灾线路的地线由於不通电,致使地线复冰严重,引起地线拉断及地线顶架折断。因此,加大地线截面及加强地线支架强度是提高线路抗冰能力的有效措施。 经计算,按V=30m/s、C=10mm设计的线路。 表5.0.82 导、地线的过载能力(

32、当t=-5,V=15m/s时) 单位为mm代表档距 Lp(m)400500600700LGJ400/3524.5823.2122.4121.9LGJ400/5026.4024.6723.6422.98GJ80(17)33.3630.3528.3827.03GJ80(119)32.7629.8727.9926.71GJ10036.533.0730.8129.25 按4.0.6条规定,地线覆冰厚度应比导线增加5mm,则: LGJ400/35与GJ80 相匹配 LGJ400/50与GJ100 相匹配 针对在输电线路上大量使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增加了对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的选用要求

33、;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的设计安全系数,宜大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OPGW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件的要求,重点对短路电流热容量和耐雷击性能进行校验。5.0.9 导、地线防振措施 3 大跨越导、地线的防振措施,宜采用防振锤、阻尼线或阻尼线加防振锤方案,同时分裂导线宜采用阻尼间隔棒,具体设计方案可参考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 条文说明: 由于各地发生导线微风振动事故很多,危害也很大,在运行规程中也要求一般线路每5年,大跨越每二年测振一次,但我国导线微风振动许用动弯应变没有统一标准,结合国内外情况,参照电力建设研究所企业标准,提出各种导线的微风振动许用动弯应变值,供设计人员参考。悬垂线夹、间隔

34、棒、防振锤等处导线上的动弯应变宜不大于符合表5.0.92所列值。 表5.0.92 导线微风振动许用动弯应变表 单位为 序号导 线 类 型大跨越普通档1钢芯铝绞线、铝包钢芯铝绞线1001502铝包钢绞线(导线)1001503铝包钢绞线(地线)1502004钢芯铝合金绞线1201505全铝合金绞线1201506镀锌钢绞线2003007OPGW(全铝合金线)1201508OPGW(铝合金和铝包钢混绞)1201509OPGW(全铝包钢线)1502005.0.10 线路经过导线易发生舞动地区时应采取或预留防舞措施,具体方案可通过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 条文说明: 输电线路通过导线易舞动地区时,应适当提

35、高线路抗舞能力,并预留导线防舞动措施安装孔位。东北的鞍山、丹东、锦州一带,湖北的荆门、荆州一带是全国范围内输电线路发生舞动较多的地区,导线舞动对线路安全运行所造成的危害十分重大,诸如线路频繁跳闸与停电、导线的磨损、烧伤、断线,金具及铁塔部件损坏等等,可能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 现行的防舞措施,概括起来大约可分为三大类:其一,从气象条件考虑,避开易于形成舞动的覆冰区域与线路走向;其二,从机械与电气的角度,提高线路系统抵抗舞动的能力;其三,从改变与调整导线系统的参数出发,采取各种防舞装置与措施,抑制舞动的发生。防舞动装置有集中防振锤、失谐摆、双摆防舞器、终端阻尼器、空气动力阻尼器、扰流防舞

36、器、大电流融冰等,国内目前用得较多的防舞装置为集中防振锤、失谐摆、双摆防舞器等。各个工程的具体防振方案可通过运行经验或试验确定。5.0.11 导、地线架设后的塑性伸长,应按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或通过试验确定,塑性伸长对弧垂的影响宜采用降温法补偿。如无资料,镀锌钢绞线的塑性伸长可采用110-4;并降低温度10补偿;钢芯铝绞线的塑性伸长及降温值可采用表5.0.11所列数值。 表5.0.11 钢芯铝绞线塑性伸长及降温值铝钢截面比塑性伸长降温值()4.294.38310-4155.056.16310-4410-415207.717.91410-4510-4202511.3414.46510-4610-42

37、5(或根据试验数据确定) 对大铝钢截面比的钢芯铝绞线或钢芯铝合金绞线应由制造厂家提供塑性伸长值或降温值。 条文说明: 对未张拉过的导、地线受力后除产生弹性伸长和塑性伸长外,还随着受力的累积效应产生蠕变伸长。塑性伸长及蠕变伸长均为永久变形(以下简称塑性伸长)。为考虑塑性伸长对弧垂的影响,线路理想的施工工艺是按塑性伸长曲线(蠕变曲线)架设导、地线。我国电线制造厂家目前不提供塑性伸长曲线,对新国标的电线产品又无系统的塑性伸长资料,故导、地线的塑性伸长相应的降温值仍取原规程的采用值。原规程对钢芯铝绞线塑性伸长采用值如表5.0.111。 表5.0.111 原规程钢芯铝绞线塑性伸长采用值电 线 型 号铝钢

38、截面比塑 性 伸 长轻型钢芯铝绞线(LGJQ型)8.018.07410-4510-4钢芯铝绞线(LGJ型)5.296.00310-4410-4加强型钢芯铝绞线(LGJJ型)4.294.39310-4 对GB 11791999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中铝钢截面比为4.297.91者,参考表5.0.112,其长期运行后产生的塑性伸长取值如下表。 表5.0.112 钢芯铝绞线塑性伸长采用值铝 钢 截 面 比塑 性 伸 长 取 值7.717.91410-4510-45.056.16310-4410-44.294.38310-4 目前,输电线路输送容量增大,输电线路中大量选用大铝钢截面比导线,如630、720

39、导线,为此在钢芯铝绞线塑性伸长表及钢芯铝绞线降温值表中补充铝钢截面比11.3414.46的内容,并提出对更大铝钢截面比的钢芯铝绞线或钢芯铝合金绞线应采用制造厂家提供的塑性伸长值或降温值。6 绝缘子和金具6.0.1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6.0.1所列数值。双联及以上的多联绝缘子串应验算断一联后的机械强度,其荷载及安全系数按断联情况考虑。 表6.0.1 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情 况最大使用荷载验 算断 线断 联盘型绝缘子棒型绝缘子安全系数2.73.01.81.81.5 绝缘子尚应满足正常运行情况常年荷载状态下安全系数不小于4.0。 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KI应按下式计算: (6.

40、0.1) 式中:TR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kN; T分别取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断线、断联、验算荷载或常年荷载,kN。 常年荷载是指年平均气温条件下绝缘子所承受的荷载。验算荷载是验算条件下绝缘子所承受的荷载。断线、断联的气象条件是无风、有冰、-5oC。设计悬垂串时导、地线张力可按本规范第10.1节的规定取值。 条文说明: 常年荷载安全系数主要是针对瓷绝缘子老化率的。东北院和电科院对250万片年瓷绝缘子作了调查统计,得出了耐张串的老化率明显大于悬垂串的结论,而耐张串的常年荷载是绝大多数悬垂串的1.61.8倍,说明绝缘子老化率与常年荷载有较密切的关系。运行中的耐张串常年荷载相应的安全系数绝

41、大多数大于4.5,但尚有少量的耐张串及悬垂串常年荷载安全系数小于此值,鉴于上述统计结果,绝缘子老化严重者必然较集中于这少量的塔位上。特别是在无冰区和少冰区,如果仅仅按最大使用荷载来选择悬垂串的允许垂直档距,则垂直档距可以放得很大,而常年荷载安全系数就可能小于4.0。根据前苏联的统计,常年荷载安全系数小于4.0时,瓷绝缘子老化率将急剧升高,而这种垂直档距较大的塔位,大多位于维修较困难的地段。因此必须对常年荷载予以限制,其相应的安全系数日本限制不小于4.0,因该国绝缘子质量较好,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则不小于5.0。我国瓷绝缘子质量近年来有很大的提高,取4.0对绝大多数耐张串及常用档距下的悬垂串都能满足要求,是较为合适的。 玻璃绝缘子经过长期运行后自爆率呈下降趋势。220kV鸡勃线和220kV神原线分别运行30年和15年后机械和电气性能均无下降,说明没有象瓷绝缘子那样的老化现象。而且目前的工艺水平比上述线路所用的产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玻璃绝缘子不受常年荷载的限制。 棒型合成绝缘子及棒型瓷绝缘子我国尚无成熟的运行经验,对其机械强度安全系数暂无法明确规定,使用时可参考本条规定及国际上的有关规定。 为了保证在断联情况下,留有适当的安全裕度,本条增列了断联时,完好联的安全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