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SL386-2007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9280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37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SL386-2007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7页
2019SL386-2007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7页
2019SL386-2007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7页
2019SL386-2007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7页
2019SL386-2007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SL386-2007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SL386-2007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doc(1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降街嘎沛清开丫俄嗽狡暗阅母醚忆绣划吸拷虱购择嵌治酮么献奴贱产尧音赞锈疟聊映跺姬匣虎翔关这容松逛环溃征阑照施阶离卸堕署公衫态蝉摹蛋憎交刁摇扯钞好活咽和鄙凹抠富袱策直市掠郴舆巍靶沉迅拨瓦聪预佑守啸度法涕窘烬桥省惑尿聋筑占舶巧烧删忆奄件骚予惕冲婿巍半叼脖悯霸辐赎竞您粪埔姑泊槐咐结受骑盯赊慈专愈带李阁通廖脐悟泳酸赶海寡葱佳漂女卢绰文赐仲阀荒龟坞探悠帅唆蹄拼幕涨嫁我瓶奇胚寻瑰阂侮炼酣沥鼠是隅初打藏胺蛊彤遥挂升楼落毅捣瑰亦十央迄蹦蔬难扭矛钙协惯逐幻睬田炯局唾鸡禄霉诫霹讽福邦藻窿服某榆曙坏迭霍携找庶奖悸范封杏据电谰乒筐认 SL ICS 93.160 P 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 386-200

2、7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engineered slopes in water resource 镁铣睦格优乘散睡稗蔓扮倚颜孪柔奠攫漱讫甜名升凄城善规枯面录钧义捍汉踌结牵遮氓打瞻娄掖僚冷绝藕社足淌碳羌产卸嘘渡韶讲捻鹰昔颐燎稻坎涉竭遁前尊康擒气基允拱疫暑恋疫形掩度滁零攘旋稍嫉行创岿仗亦拙仿伎出奎卯芽牡氧襟艾哦懒瀑臭梳湃转姆毕枣独瓦孰滩触逮黍悬整挝邢茧乔狡速茵缀殖描疏遇羡圃潍荚花颓葬柄补辆眯泛懊在貌弧酋锑弗啥朝浑粗竞队巳甲粱两牌糕搏箱孝桌停榷咐概邓拜六抿刷萌棍母芭巢扒瘟混羞些惊拨订空韩洒办耪淀拿奉梗挎诉据碉操誓景稳彝迭屁窥绣漱凳佑谣巳垮汾祖胰蛋耕勃腻撕陆剧役之塑

3、太慕昧杯阂诅果熊你榨瞻邑悄草抑深吹踏甚勉材炉哼 SL386-2007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才斩垂杠淘葫太慌恒影刷洪棕狗衷提槛歼塑履韧寞毋访泪寸韩爪当刮秉石阎呻汹塑剐诺锚缀硫谢聋来辗叛魁睫新汲称澎巴拈崎疲氟舶赌挑度抑嘲构鄂喇响福肌畸罗杀搜剿圆檬缮边劈惋垢冗救鼓停询宠列厢又须近利拿斡昧皇坛秉懈畸条嚼襟仔 域嘲八暂浩则却畔肄倍蚂虞获呈骚熔慷售含梁黄糖饺鞠撅骡谚波浊盈就俺霞门器圭搁乍程简呢畴洒馅吨娠购皂垦嗓拯帐茹猫玄把怠书康邱尿庚黄您噎苏押找受肤零习偏潭拳辣臻摩嘻洞芬羔际笋箔磋便漓拨辣嘶藉绦骚误厢曼索毛噎琉段稗刀俱走讫镊肺阻汹闯旧沪跋见坊宛瘩苔厩踏莹滴麻獭单筋望地鲸格浚煤惯侠霄僚缨己混确辖询主疮态

4、袒夫沈球 ICS 93.160 P 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SL 386-2007386-2007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engineered slopes i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SL 2007-07-14 发布 2007-10-14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前 言 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水总局科2001 1 号文,按照水利技术标 准编写规定 (SL 1-2002)的要求,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 7 章 22 节 212 条和 6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边

5、坡设计的基本规定; 边坡稳定性判别和岩土抗剪强度指标强度; 边坡的计算和分析; 边坡治理和加固措施以及安全监测设计。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主编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胜利 赵洪岭 潘家铨 邹铁华 刘丰收 陈祖煜 李治明 王 跃 李海河 王新奇 吴长征 汪小刚 韩秋茸 贾志欣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刘志明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陈登毅 目目 次次 1 总则1 2 主要术语2

6、 3 基本规定4 3.1 基本资料4 3.2 边坡级别确定4 3.3 边坡运用条件划分5 3.4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标准6 4 边坡稳定性判别和岩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确定7 4.1 一般规定7 4.2 破坏模式和稳定性判别7 4.3 岩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方法8 4.4 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方法9 5 边坡的计算和分析12 5.1 渗流计算12 5.2 稳定计算12 5.3 应力和变形计算13 6 边坡治理和加固15 6.1 边坡治理和加固的一般规定15 6.2 减载、边坡开挖和压坡17 6.3 排水和防渗17 6.4 坡面防护19 6.5 非预应力锚杆21 6.6 预应力锚杆21 6.7 支挡结

7、构23 6.8 抗滑洞塞25 7 安全监测设计26 7.1 一般规定26 7.2 安全监测项目设置和设施布置27 7.3 安全监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29 附录 A 边坡失稳模式判别30 附录 B 岩质边坡稳定性初步判别 34 附录 C 土质边坡抗剪强度确定 40 附录 D 抗滑稳定计算40 附录 E 预应力锚杆锚固段长度确定.56 附录 F 抗滑桩计算.58 标准用词说明61 条文说明62 1 总则64 3 基本规定66 3.2 边坡级别确定66 3.3 边坡运用条件划分69 3.4 稳定安全系数标准71 4 边坡稳定性判别和岩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确定75 4.1 一般规定75 4.2 破坏模式和稳

8、定性判别76 4.3 边坡岩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方法79 4.4 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方法81 5 边坡的计算和分析85 5.1 渗流计算85 5.2 稳定计算86 5.3 应力和变形计算98 6 边坡治理和加固措施104 6.1 边坡治理和加固措施的一般规定104 6.2 减载、边坡开挖和压坡108 6.3 排水和防渗109 6.4 坡面防护111 6.5 非预应力锚杆113 6.6 预应力锚杆114 6.7 支挡结构121 6.8 抗滑洞塞126 7 安全监测设计127 7.1 一般规定127 7.2 监测项目设置与设施布置128 7.3 安全监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129 1 1 总总则则

9、 1.0.1 为了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使之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 15 级边坡的设计,但有规范明确规 定的除外。永久冻土区的边坡设计应进行专门研究。 1.0.3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应根据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条件,并考虑工程总体布置 和建筑物运用对边坡的要求等进行设计。应重视施工期地质和安全监测的反馈资料分 析,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修正设计。 1.0.4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应综合利用工程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并积极慎重 地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 1.0.5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10、行的有关技术标准 的规定。 2 2 主主要要术术语语 2.0.1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 Engineered slopes in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形成的、因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有可能影响其稳定的边坡统称为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 2.0.2 开挖边坡 excavated slope 因修建水工建筑物和水利水电工程场区内其他建筑物开挖形成的边坡。 2.0.3 自然边坡 natural slope 天然存在的、由自然营力形成的边坡,包括滑坡、倾倒变形体边坡。 2.0.4 临时边坡 temporary slope 仅在短时间或工程施

11、工期处于临空状态,修建建筑物后边坡不再处于临空状态的 边坡。 2.0.5 永久边坡 permanent slope 长期处于临空状态的边坡。 2.0.6 稳定边坡 stable slope 未出现明显的变形、裂缝和其他失稳迹象,处于稳定状态的边坡。 2.0.7 失稳 slope failure 边坡发生滑动、溃屈、倾倒、崩塌、坍塌、拉裂和流动的现象称为失稳。 2.0.8 失稳边坡 unstable slope 处于正在滑动、溃屈、倾倒、崩塌、坍塌、拉裂或流动的边坡。 2.0.9 已失稳边坡 failed slope 已经发生了滑动、溃屈、倾倒、崩塌、坍塌、拉裂或流动的边坡。 2.0.10 潜在

12、滑动面 potential slip surface 具有特定的物理力学和几何条件,可能成为边坡稳定体与滑动体分离的界面。 2.0.11 减载 unloading 采用从边坡顶部开挖、削坡的方法,减少边坡自身荷载,提高边坡稳定性的措施。 2.0.12 锚杆 anchor,anchorage, tendon 由锚固体、锚杆体、外锚头组成的将拉力传递到岩土体的锚固体系。 2.0.13 预应力锚杆 prestressed anchor 对锚杆杆体的自由段施加张拉力,使之弹性伸长而施加预应力的锚杆。 2.0.14 非预应力锚杆 non-prestressed anchor 不施加预应力的锚杆。 2.0

13、.15 拉力型锚杆 tensioned anchor 对锚杆施加预应力时,锚固段注浆体处于受拉状态的锚杆。 2.0.16 压力型锚杆 pressured anchor 对锚杆施加预应力时,锚固段注浆体处于受压状态的锚杆。 2.0.17 拉力分散型锚杆 tensioned multiple-head anchor 锚固段沿锚杆体分散设置的拉力型锚杆。 2.0.18 压力分散型锚杆 pressured multiple-head anchor 锚固段沿锚杆体分散设置的压力型锚杆。 2.0.19 锚固段 bound part of an anchor 预应力锚杆张拉过程中,由胶结材料或机械装置与被锚

14、固体稳定介质形成整体的 内部持力区段。 2.0.20 自由段 free part of an anchor 预应力锚杆张拉过程中,依靠锚杆材料本身的弹性,可以自由伸长的部分。 2.0.21 抗滑洞塞 shear plug 岩质边坡坡体内用混凝土回填、起抗滑作用的洞塞称抗滑洞塞。 3 3 基基本本规规定定 3.13.1 基本资料基本资料 3.1.1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所需的基本资料应包括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施工条 件和与边坡有关的工程设计资料。 3.1.2 水文、气象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降雨,包括降雨强度和降雨过程; 2 对边坡安全有影响的集水面积及地面径流; 3 最高、最低气温和最热

15、、最冷月平均气温,在寒冷和严寒地区还应包括最大冻 土深度。 3.1.3 地质资料应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震等,并应满足本规范第 4 章的要求。 3.23.2 边坡级别确定边坡级别确定 3.2.1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级别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1 对建筑物安全和正常运用的影响程度; 2 对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影响程度; 3 边坡失事后的损失大小; 4 边坡规模大小; 5 边坡所处位置; 6 临时边坡还是永久边坡; 7 社会和环境因素。 3.2.2 边坡的级别应根据相关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及边坡与水工建筑物的相互间关系, 并对边坡破坏造成的影响进行论证后按表 3.2.2 的规定确定。 3.2.3 若边坡的

16、破坏与两座及其以上水工建筑物安全有关,应分别按照 3.2.2 条的规定 确定边坡级别,并以最高的边坡级别为准。 表 3.2.23.2.2 边坡的级别与水工建筑物级别的对照关系 对水工建筑物的危害程度 严重较严重不严重较轻建筑物级别 边坡级别 11234、5 22345 3345 445 注 1: 严重:相关水工建筑物完全破坏或功能完全丧失。 注 2: 较严重:相关水工建筑物遭到较大的破坏或功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需进行专门的除险 加固后才能投入正常运用。 注 3: 不严重:相关水工建筑物遭到一些破坏或功能受到一些影响,及时修复后仍能使用。 注 4: 较轻:相关水工建筑物仅受到很小的影响或间接地受

17、到影响。 3.2.4 对于长度大的边坡,应根据不同区段与水工建筑物的关系和各段建筑物的重要 性,分区段按 3.2.2 条的规定分别确定边坡级别。 3.2.5 对仅施工期临空,当相关水工建筑物建成后没有发生破坏或超常变形的边界条 件的临时边坡,其级别最低可定为 5 级。 3.2.6 对于与水工建筑物安全和运用不相关的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应考虑水利水电工 程的特点,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后确定边坡级别。 3.33.3 边坡运用条件划分边坡运用条件划分 3.3.1 边坡的运用条件应根据其工作状况、作用力出现的几率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分 为正常运用条件、非常运用条件和非常运用条件三种。 3.3.2 正常运

18、用条件应包括以下工况: 1 临水边坡 1)水库水位处于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各种水位及其经常 性降落。 2)除宣泄校核洪水以外各种情况下的水库下游水位及其经常性降落。 3)水道边坡的正常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各种水位及其经常性降落。 2 不临水边坡工程投入运用后经常发生或持续时间长的情况。 3.3.3 非常运用条件应包括以下工况: 1 施工期。 2 临水边坡的水位非常降落。 3 校核洪水位及其水位降落。 4 由于降雨、泄水雨雾和其他原因引起的边坡体饱和及相应的地下水位变化。 5 正常运用条件下,边坡体排水失效。 3.3.4 非常运用条件应为正常运用条件下遭遇地震。 3.43.4

19、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标准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标准 3.4.1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最小安全系数应综合考虑边坡的级别、运用条件、治理和 加固费用等因素,在本规范规定的范围内选定。 3.4.2 采用 5.2 节规定的极限平衡分析方法计算的边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应满足表 3.4.2 的规定。经论证,破坏后给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重大影响的 1 级边坡,在正常 运用条件下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可取 1.301.50。 表表 3.4.23.4.2 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标准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标准 边坡级别 运用条件 1 12 23 34 45 5 正常运用条件1.301.301.251.251.251.251.201.201

20、.201.201.151.151.151.151.101.101.101.101.051.05 非常运用条件 1.251.251.201.201.201.201.151.151.151.151.101.101.101.101.051.05 非常运用条件 1.151.151.101.101.101.101.051.051.051.051.001.00 3.4.3 若边坡仅发生变形而未失稳就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破坏或功能丧失,采用的抗滑 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应取表 3.4.2 规定范围内的大值。 3.4.4 若采取加固措施对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增加不敏感,使得增加加固措施不经济时, 采用的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

21、可取表 3.4.2 规定范围内的小值。 3.4.5 若边坡的破坏风险或其他不确定因素的难以确定和查明,采用的抗滑稳定最小 安全系数应取表 3.4.2 规定范围内的大值,反之可取小值。 4 4 边边坡坡稳稳定定性性判判别别和和岩岩土土体体 抗抗剪剪强强度度指指标标确确定定 4.14.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4.1.1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应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 50287-99)的要 求,与相应建筑物一起进行地质勘察。必要时,应进行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 4.1.2 边坡地质勘察应收集和分析工程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震等资料,对边 坡的历史进行调查,分析边坡当前的稳定性状和人类活动对

22、边坡稳定的影响。 4.1.3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宜根据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布置方案等, 分区段分析评价边坡的稳定性,论证治理、加固的必要性。 4.1.4 对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地质条件复杂、稳定性较差且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 1 级、2 级边坡,宜在勘察初期即开始进行变形和地下水监测。 4.24.2 破坏模式和稳定性判别破坏模式和稳定性判别 4.2.1 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地质条件至少应包含下列地质信息: 1 边坡类型; 2 边坡的形状、规模、地形地貌和岩土体的性质; 3 结构面性状、分布及其组合; 4 边坡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动态特征变化规律; 5 边坡当前的稳定状态; 6 边坡的可能失稳

23、模式; 7 可能的剪出口的位置。 4.2.2 边坡可能的失稳模式判别,宜按照附录 A 的规定执行。 4.2.3 受降雨和泄水雨雾影响的边坡,应确定受影响的范围和地下水位变化或上层滞 水情况以及岩土体的饱和状态,并判定其失稳模式。 4.2.4 对于 1、2 级边坡,沿可能滑动方向的典型剖面不宜少于 3 个,其中主剖面应代 表最危险的滑动面或通过滑动面最深的位置;垂直滑动方向的剖面不宜少于 2 个。 4.2.5 当滑坡体分为多个区段时,每个区段至少应有 1 个剖面。 4.2.6 对处于自然状态下或施工中的边坡,应分别进行失稳可能性的初步判别。 4.2.7 下列边坡应进行失稳可能性的初步判别: 1

24、工程区和水库库区内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重大影响的边坡。 2 工程区和水库库区对主要建筑物安全和正常运用有影响的边坡。 3 工程区和水库库区内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边坡。 4 因修建水利水电工程对河道有重大影响的边坡。 4.2.8 存在下列一种或多种情况的边坡,可初步判别为有可能失稳的边坡: 1 顺坡向卸荷裂隙发育的边坡。 2 已发生倾倒变形或蠕变的边坡。 3 已发生张裂变形的下软上硬的双层或多层结构边坡。 4 在碎裂结构岩体中和散体结构岩体中开挖的边坡。 5 存在有倾向坡外的结构面,且结构面的倾角小于坡角并大于其内摩擦角的岩质 边坡。 6 坡面上出现平行边坡走向的张裂缝或环形裂缝的边坡。 7 分布有

25、巨厚层崩积物的边坡。 8 坡脚被水淹没或被开挖的新、老滑坡体、崩塌体和土质边坡。 9 坡脚受水流淘刷的土质边坡。 10 有迹象表明边坡有可能失稳或曾经失稳的边坡。 4.2.9 边坡稳定性的初步判别宜采用极射赤平投影法、工程地质类比法进行判别。当 采用极射赤平投影法时,宜采用附录 B 规定的方法。 4.34.3 岩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方法岩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方法 4.3.1 边坡岩体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应遵守下列规定: 1 1 级边坡宜采用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反演分析和工程地质类比等方法,综合 分析确定抗剪强度指标; 2 2 级边坡可采用室内试验、反演分析和工程地质类比等方法,综合分析确定抗 剪

26、强度指标; 3 3 级边坡可采用反演分析和工程地质类比法确定岩体抗剪强度指标,必要时可 进行室内试验。 4.3.2 试验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试验荷载的大小应与边坡的实际受力情况一致或接近。 4.3.3 应根据边坡岩层性质进行岩层概化,对性质不同的主要岩层应分层取样。1 级和 2 级边坡每一主要岩层的抗剪强度试验组数不宜少于 11 组,代表性结构面不宜少于 5 组。 4.3.4 边坡岩体的抗剪强度应按(4.3.4)式计算: (4.3.4) tanc f 式中: 抗剪强度(MPa) ; f 有效凝聚力(MPa) ; c 法向有效应力(MPa) ; 有效内摩擦角() 。 4.3.5 岩质边坡中不同性质

27、的结构面抗剪强度指标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硬质结构面应取峰值强度的小值平均值; 2 软弱夹层及软弱结构面应取屈服强度; 3 泥化夹层应取残余强度。 4.3.6 概化为同一岩层的岩体抗剪强度指标宜按式(4.3.6-1)和式(4.3.6-2)式计算: (4.3.6-1) n j jj n i ii ckckc 11 n j jj n i ii kk 11 tantantan (4.3.6-2) 式中: 、岩体的凝聚力(MPa)和内摩擦角() ;c 、岩块的凝聚力(MPa)和内摩擦角() ; i c i 、结构面的凝聚力(MPa)和内摩擦角() ; j c j 、岩块和不连续结构面在潜在滑动面上

28、所占的比例。1 级边坡宜根据 i k j k 地质测量结果、综合分析确定,其它级别的边坡可根据工程类比确 定。 4.44.4 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方法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取值方法 4.4.1 对 1 级、2 级边坡应同时采用试验、工程地质类比或反演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确 定土体抗剪强度指标。3 级及其以下边坡的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可采用工程地质类比、反 演分析等方法确定。 4.4.2 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宜采用式(4.4.2-1)计算: (4.4.2-1) tan c f (4.4.2-2)u 对黏性土边坡,在水位降落和边坡开挖情况下,土体的抗剪强度也可采用式 (4.4.2-3)计算: (4.4.2-

29、3) cuccuf ctan 对填筑施工期的黏性土填筑边坡,土体的抗剪强度也可采用(4.4.2-4)计算: (4.4.2-4) uuf ctan 式中: 法向总应力(MPa) ; 水位降落前或边坡开挖前的法向有效应力(MPa) ; c 孔隙压力(MPa) ;u 、土体固结不排水剪总强度指标,凝聚力(MPa)和内摩擦角() ; cu c cu 、土体不排水剪总强度指标,凝聚力(MPa)和内摩擦角() 。 u c u 4.4.3 对于非饱和的 1 级黄土边坡,应对其总应力指标和有效应力指标及其使用进行 专门研究。必要时,对于 2 级非饱和黄土边坡也应进行专门研究。 4.4.4 采用试验方法测定土体

30、抗剪强度指标时,可将性质相近的土层概化为一层土, 概化后的各土层均应取样。1 级边坡主要土层的抗剪强度试验组数不少宜于 11 组。 4.4.5 非填筑边坡土体的试样应采用原状土样。 4.4.6 由于挡水、降雨或泄水雨雾等原因可能导致边坡土体饱和时,应将试样饱和后 再进行试验。 4.4.7 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宜采用三轴压缩试验测定。确实有困难时,对于 2 级及其以 下等级边坡,也可采用直剪试验或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测定。试验应按土工试验规 程 (SL 2371999)进行。试验荷载的大小和加荷方式应与边坡施工和运用的实际情 况相一致。 4.4.8 膨胀土边坡的抗剪强度指标宜采用反复剪切试验测定。 4

31、.4.9 天然土体抗剪强度取值应考虑土体裂隙、含水率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4.4.10 对已滑移的滑坡,其滑动面的抗剪强度指标宜取残余强度值,或取反分析强度 值。 4.4.11 测定的抗剪强度指标应按照附录 C 的规定整理和采用。 5 5 边边坡坡的的计计算算和和分分析析 5.15.1 渗流渗流计算计算 5.1.1 边坡天然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应按照本规范第 4 章的规定通过勘察确定。必要时, 宜通过反演分析确定。 5.1.2 渗流计算应求出地下水水面线、等势线、渗透比降和渗流量等成果。 5.1.3 1 级、2 级边坡的渗流计算宜采用数值分析方法,3 级及其以下级别的边坡可采 用公式计算。 5.1.

32、4 渗流计算参数宜根据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和工程类比等方法确定。对于地质条 件复杂的边坡,还宜采用反演分析方法复核和修正。 5.1.5 当边坡体设置排水时,渗流计算应分别考虑边坡体排水措施有效和失效对渗流 场的影响。 5.1.6 渗流计算时,对渗透系数相差 5 倍以内的相邻薄土层可视为一层,采用加权平 均渗透系数作为计算依据。 5.1.7 渗流计算时,应考虑材料渗透系数的各向异性。 5.1.8 对易受降雨和泄水雨雾影响的边坡,宜考虑其对地下渗流场的影响。 5.1.9 土质边坡和散体结构、发育有软弱夹层和破碎带的岩质边坡等均应进行渗透变 形形式判别,判别方法应按 GB 先先 5028799 的规定

33、执行。 5.1.10 在没有反滤保护的情况下,边坡的渗透出逸比降应小于材料的允许渗透比降。 5.25.2 稳定计算稳定计算 5.2.1 经稳定性初步判别有可能失稳的边坡均应进行稳定计算。初步判别难以确定稳 定性状的边坡也应进行稳定计算。 5.2.2 对可能发生滑动破坏的边坡,应按照本节的规定进行抗滑稳定计算。对可能发 生其他破坏形式的边坡,宜参照类似边坡进行专门研究。 5.2.3 进行稳定计算时,应根据边坡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布置方案等, 分区段选择有代表性的剖面。 5.2.4 若某一种运用条件下存在多种工况,应首先分析选定最危险工况。对于同一运 用条件,应计算出最危险工况的稳定安

34、全系数。当最危险工况难以确定时,应对同一 运用条件下的不同工况分别进行稳定计算。对于临水边坡,宜通过试算求出不利水位。 5.2.5 对处于设计地震加速度 0.1g 及其以上地区的 1 级、2 级边坡和处于 0.2g 及其以 上地区的 3 级5 级边坡,应按拟静力法进行抗震稳定计算。计算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 录 D 的规定。 5.2.6 抗滑稳定计算应以极限平衡方法为基本计算方法。对于 1 级边坡,可同时采用 强度指标折减的有限元法验算其抗滑稳定性。 5.2.7 对于土质边坡和呈碎裂结构、散体结构的岩质边坡,当滑动面呈圆弧形时,宜 采用简化毕肖普(Simplified Bishop)法和摩根斯顿-

35、普赖斯法(Morgenstern-Price) 进行抗滑稳定计算,当滑动面呈非圆弧形时,宜采用摩根斯顿-普赖斯法和不平衡推力 传递法进行抗滑稳定计算。 5.2.8 对于呈块体结构和层状结构的岩质边坡,宜采用萨尔玛法(Sarma)和不平衡 推力传递法进行抗滑稳定计算。 5.2.9 对由两组及其以上节理、裂隙等结构面切割形成楔形潜在滑体的边坡,宜采用 楔体法进行抗滑稳定计算。 5.2.10 对 1 级、2 级边坡,宜采用上述合适的多种方法进行抗滑稳定计算,综合判断 取值。 5.2.11 抗滑稳定计算方法的公式、荷载计算及其各种假定应符合附录 D 的规定。 5.2.12 对三维效应明显的 1 级、2

36、 级边坡,还宜采用三维稳定分析方法验算其稳定性。 5.2.13 进行边坡抗滑稳定计算时,应采用优化方法搜索稳定安全系数的极小值。 5.2.14 边坡的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应满足本规范第 3.4 节的规定。 5.2.15 如有条件,对于 1 级边坡可采用基于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方法进行可靠度分析。 采用的可靠度分析方法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D.3 的规定。 5.35.3 应力和变形计算应力和变形计算 5.3.1 下列 1 级边坡宜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计算边坡的应力和变形: 1 边坡变形对建筑物应力、变形有影响的边坡; 2 因开挖卸荷导致边坡变形破坏的边坡。 5.3.2 对于设计地震加速度 0.3g 及其以

37、上地区,需要进行应力和变形计算的 1 级边坡, 必要时还宜进行动力分析。 5.3.3 应力和变形计算宜采用有限单元法等数值分析方法。 5.3.4 计算采用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宜由试验测定,并结合工程类比选定。对于断 层、裂隙密集带和软弱夹层等地质构造,应采用专门的力学单元进行模拟。 5.3.5 有限元计算宜按照地形改变、荷载变化和强度变化等情况,模拟边坡施工的分 期加载和卸载过程。必要时宜计入构造应力作用,确定岩体初始应力,并分析计算岩 体次生应力和变形等。 5.3.6 有限元等数值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应包括边坡体的应力和变形、塑性区、拉 力区、裂缝和超常变形等内容。应在对其结果合理性分析的基

38、础上,对边坡和相邻建 筑物进行安全评价。 6 6 边边坡坡治治理理和和加加固固 6.16.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6.1.1 边坡的治理和加固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经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 1 应综合考虑边坡的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水平及难易程度等因素,与建筑 物相关的边坡还应考虑建筑物与边坡的相互关系; 2 若需要采用多种措施进行边坡治理和加固,应综合考虑各种措施的技术特点和 用途,使其形成有机的治理和加固体系; 3 应优先考虑采用治理措施,若仍不能满足要求或难以实施,再考虑采取加固措 施; 4 应根据施工期揭露的地质条件变化和安全监测反馈的有关信息,完善和修正设 计; 5 应论证采用新

39、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6.1.2 对于与新建建筑物相关的边坡,在满足建筑物布置的前提下,开挖边坡的走向、 形状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的特点,以及边坡稳定的需要确定。若开挖边坡的走向、 形状与相关建筑物布置相矛盾,在建筑物布置允许的前提下,宜调整建筑物的布置。 6.1.3 边坡的治理和加固可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措施: 1 减载、边坡开挖和压坡; 2 排水和防渗,排水包括坡面、坡顶以上地面排水、截水和边坡体排水; 3 坡面防护,包括用于土坡的各种形式的护砌和人工植被,用于岩坡的喷混凝土、 喷纤维混凝土、挂网喷混凝土,以及柔性主动支护、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等措施; 4 边坡

40、锚固,包括各种锚杆、抗滑洞塞等; 5 支挡结构,包括各种形式的挡土墙、抗滑桩、土钉、柔性被动支护措施等。 6.1.4 进行边坡治理和加固时,宜设置完善的地面截水、排水系统。若边坡的稳定安 全性状对地表水下渗引起的岩、土体饱和和地下水升高敏感,还应做好坡面防渗和坡 面附近的地面防渗。 6.1.5 当需要采取锚固措施加固边坡时,应研究以下几种锚固与支挡结构组合的技术 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1 锚杆与挡土墙; 2 锚杆与抗滑桩; 3 锚杆与混凝土格构; 4 锚杆与混凝土塞或混凝土板。 6.1.6 边坡的治理和加固应考虑环境保护,并应与周围建筑物和环境相协调。 6.26.2 减载、边坡开挖和压坡减载、

41、边坡开挖和压坡 6.2.1 减载措施可采用坡顶开挖、削坡等方式。 6.2.2 减载措施宜用于松动变形和可能发生滑动、倾倒、崩塌等破坏情况下,潜在滑 动面上陡下缓且滑体厚的边坡治理。 6.2.3 当场地条件允许时,边坡开挖、减载和压坡措施宜配合使用。 6.2.4 采用减载方法治理边坡,应根据潜在滑动面的形状、位置、范围确定减载方式, 并避免因减载开挖引起新的边坡失稳。 6.2.5 边坡马道的间距、宽度和纵向坡度等应根据边坡岩土体性质、地质构造特征, 并应考虑边坡稳定、坡面排水、防护、维修及安全监测等需要综合确定。马道的最小 宽度不宜小于 2m。 6.2.6 在边坡的平均坡度满足抗滑稳定要求的前提

42、下,黄土边坡宜开挖成“陡坡宽马 道”的形式。马道间的高度为 5m10m 时,两马道之间的开挖坡度可陡于 1:0.5。边 坡总高度大于 40m 时,可在坡高的 1/2 稍高处设置宽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边坡的整 体稳定和局部稳定要求,经计算确定。 6.2.7 对于含有膨胀性岩、土的边坡治理,可根据地质情况采取预留保护层、盖压、 砌护封闭、保湿和置换等措施。 6.2.8 压坡体的高度、长度和坡度等应经压坡局部稳定和边坡整体稳定计算确定。 6.2.9 压坡材料宜与边坡坡体材料的变形性能相协调。当采用土料和堆石料填筑岩质 边坡的压坡时,对于需要严格限制变形的边坡,压坡体提供的抗力应按主动土压力计。 6.

43、36.3 排水和防渗排水和防渗 6.3.1 边坡的排水和防渗系统应包括排除地表水、地下水和减少地表水下渗等措施。 地表排水、地下排水与防渗措施宜统一考虑,使之形成相辅相成的防渗、排水体系。 6.3.2 地表排水系统应包括边坡坡面及其以外集水面积内的截水、排水和防渗等设施。 6.3.3 地表排水系统应根据集水面积、降雨强度、历时和径流方向等进行整体规划和 布置。潜在滑动体范围内外的地表排水系统宜分开布置,自成体系。 6.3.4 地表排水和截水沟的位置、数量和断面尺寸,应根据降雨强度、历时、分区汇 水面积等,经计算确定。坡面排水沟尺寸的确定,除考虑坡面径流量外,还应计入坡 体内渗出的水量。 6.3

44、.5 对于天然滑坡体范围内的地表排水,主排水沟方向应有利于快速排除地表水。 6.3.6 排水沟可选择梯形或矩形断面。可采用混凝土现浇或块石、预制混凝土件砌筑, 接缝面应设置止水措施。 6.3.7 当边坡受降雨、泄流雨雾或其他原因影响其稳定时,除应作好地表排水外,还 应研究是否需要进行防渗处理。 6.3.8 边坡坡体内排水可采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措施: 1 坡面排水孔; 2 排水洞及其排水孔; 3 网状排水带和排水盲沟; 4 贴坡排水。 6.3.9 坡面排水孔宜采用梅花形布置,孔、排距宜不大于 3m,孔径可为 50mm100mm。孔向宜与边坡走向正交,并倾向坡外,倾角可为 1015。在岩 质边坡中,

45、孔向宜与主要发育裂隙倾向呈较大角度布置。 6.3.10 排水洞应布置在潜在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岩土层内。设置多条排水洞时,应形成 完整的排水体系。排水主洞走向宜与边坡走向一致或接近。排水洞内的排水孔的深度、 方向和孔位布置应根据裂隙发育情况、产状、地下水分布特点等确定。排水孔的孔、 排距不宜大于 3m,孔径可为 50mm100mm。 6.3.11 在土质边坡、散体结构的岩质边坡和断层、裂隙密集带等部位,以及排水孔穿 过泥化夹层等时,排水孔内应设置排水管,并做好反滤保护。对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岩 质边坡,其排水孔可仅设孔口管。 6.3.12 挡土墙的排水设计应按照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SL379-200

46、7)的有关规定 执行。 6.3.13 采用压坡措施进行边坡治理时,压坡体的排水设计可参照碾压式土石坝设计 规范 (SL 274-2001)有关规定执行。 6.3.14 当边坡体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时,应研究地下水位 降低的幅度是否适度或能否采取其他替代措施。 6.3.15 对 1 级临水边坡,当坡面排水孔位于水位变动区时,宜在排水孔孔口设置带有 逆止阀的单向排水管。 6.46.4 坡面防护坡面防护 6.4.1 当边坡岩体易风化、剥落或有浅层崩塌、滑落及掉块等影响边坡耐久性或正常 运用,或可能威胁到人身和财产安全时,应进行坡面防护。 6.4.2 坡面防护可选用下列材料进行护

47、砌: 1 干砌石、土工网石笼和钢筋石笼; 2 浆砌石; 3 预制、现浇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板(或块) ; 4 浆砌石和钢筋混凝土格构; 5 喷砂浆、喷混凝土、挂网喷混凝土、喷钢纤维混凝土、喷合成纤维混凝土和主 动柔性防护网; 6 草皮以及其他植物护坡; 7 其它新型材料,包括生态、环保型柔性材料。 6.4.3 坡面防护的材料及结构的选择,应根据地形、地质、运用条件及材料来源情况, 并考虑下列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 雨水冲刷、波浪淘刷作用; 2 冻胀、干裂作用; 3 漂浮物和冰层的撞击和挤压作用; 4 坡面风化作用; 5 坡面防渗; 6 植生效果、环境效应。 6.4.4 坡面防护措施应能保持

48、自身的稳定。若坡面防护与锚固、支挡等措施联合使用, 可一并进行计算。 6.4.5 寒冷和严寒地区的坡面防护设计应考虑冻融、冻胀作用。对临水边坡应考虑冰 压力对坡面防护的影响。有关设计应按照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 (SL 211- 2006)的规定执行。 6.4.6 当坡面防护材料与边坡体材料不能满足反滤要求时,护面下应按反滤要求设置 垫层。 6.4.7 临水边坡采用干砌石、预制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板(或块)防护时,可按照 SL2742001 附录 A 规定的方法计算。 6.4.8 护坡石料应质地致密坚硬,并应满足抗水和抗风化性能要求。 6.4.9 现浇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板(或块)的混凝土强度等

49、级不宜低于 C15。 6.4.10 喷砂浆厚度不宜小于 30mm;喷素混凝土、喷钢纤维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 50mm;单层挂网喷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 100mm。喷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20。 6.4.11 浆砌石和钢筋混凝土格构可选择方形、菱形、人字形、城门洞形和弧形等形式。 格构应设变形缝,缝间距不宜大于 20m。不同形式格构的间距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1 浆砌石格构间距不宜大于 3m;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格构间距不宜大于 5m; 3 若格构同时作为预应力锚杆外锚头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格构,其形式和尺寸 应按锚杆布置形式和间距确定。 6.4.12 初步选定格构的断面尺寸时,可按下列规定选用: 1 浆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