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第十五章 第一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9616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第十五章 第一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第十五章 第一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第十五章 第一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第十五章 第一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第十五章 第一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第十五章 第一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方案】2014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第十五章 第一讲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达标检测(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B神经元之间一般需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C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解析:选B兴奋从轴突传到细胞体若发生在一个神经元内,则不需要通过突触。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故其化学本质也有多种,如氨基酸类、蛋白质类等。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水盐平衡中枢D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解析:

2、选C水盐平衡中枢位于下丘脑;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呼吸中枢。3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丁区发生K外流和Na内流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解析:选A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 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图示中乙区外负内正,则乙区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丁区外正内负,是K外流所致。4(2013厦门一模)下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上以局部电流的形

3、式双向传导B神经冲动传到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C只有兴奋时,才能合成神经递质D突触一般不含有部位的结构解析:选B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反射弧上,神经冲动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从感受器传到效应器。神经冲动传到部位时,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合成的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突触有轴突胞体型和轴突树突型两种类型。5下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解析:选A曲线图中所示为指针偏转1次所测得的结果;图B、C中指针都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而图D中的指针不发生偏转。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

4、,错误的是()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B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C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解析:选D排尿中枢位于脊髓,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有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中,如缩手反射的感受器在手指,但效应器是手臂肌肉;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学习和记忆不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许多种动物都有记忆和学习能力。7.右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共同

5、构成突触B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作用于,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由于只能由释放作用于,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解析:选C图中分别表示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突触小泡的形成离不开高尔基体。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8(2013济南模拟)下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中的物质属于神经递质,释放到的方式是胞吐BA点属于神经元的轴突部分C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不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发生2次方向相

6、反的偏转解析:选C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到达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兴奋在传导的过程中需要消耗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的指针将偏转2次,且方向相反。9(2012安徽六校联考)下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在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D在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解析:选A由图中神经节可以判断,位于传出神经上,a位于传入神经上,传出神经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传入神经,所以刺激处,a处检测不到电信号;图中b处为突触结构,

7、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其发挥作用后立即被酶降解;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在处施加有效刺激虽然能引起屈肌收缩,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10下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发生反应;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发生反应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C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D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

8、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解析:选B图中的abcde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b受损,则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m或n受损排尿反射仍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释放的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二、非选择题(共50分)11(10分)(2013江苏三校联考)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膜外的微型电流计F的两个微型电极,请据图回答问题。(1)a处受刺激后,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填“正”“负”或“零”)电位。(2)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_(填“能”或“不能

9、”)产生反应,它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3)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_。(4)如果在电极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此时a、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方向是_;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解析:(1)a处受刺激后,a处的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正电位。(2)A为感受器,E为效应器,兴奋可以从感受器向效应器传递;刺激b处,效应器能发生反应,但感受器(即皮肤细胞A)、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并没有参与该过程,故该过程不属于反射。(3)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

10、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4)a处受到刺激后,其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而b处(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电流的方向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故a、b之间会产生ba的电流。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当兴奋传至a处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至b处时,电流计的指针向左偏转。答案:(1)正(2)能不属于(3)突触(4)ba相反12(20分)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过程中,有时存在一个突触引起的兴奋被后一个突触抑制的现象。下图是突触2抑制突触1兴奋传导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_。(2)图中a段表示_电位,引起b点电位变化的原因是_内流。(

11、3)甘氨酸(Gly)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可作为神经递质,它的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内的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其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_(阴、阳)离子内流,导致A 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_的方式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的化学本质是_。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解析:(1)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突触前膜可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组织液中,因此,图中没有体现的内环境构成部分是淋巴和血浆。(2)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曲线图的起点为负值,表明此曲线图表示膜内的电位变化,a段表示静息电位,a

12、b段表示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b点即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形成原因是Na内流。(3)题干提示突触2抑制突触1的兴奋传导,因此,贮存在突触2的突触小泡中的Gly应该是抑制性递质,它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阴离子内流,进而使突触后膜继续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导致兴奋不能传导,起到抑制的作用。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协助和ATP供能。氨基酸的跨膜运输以及神经递质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答案:(1)血浆和淋巴(2)静息Na(3)突触小泡突触后膜阴主动运输蛋白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13(20分)(2013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联考)下面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材料: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连接的肌肉。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先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_将其剪断;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_,若_,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

14、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次,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为_,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解析:(1)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可利用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特点。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实验位点1、2之间将其剪断,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的位点1,若肌肉无收缩现象,则表明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若出现肌肉收缩,则表明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乙为效应器(肌肉)。(2)若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可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通过观察微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次数进行判断。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1,若指针偏转1次,表明兴奋不能传到位点3,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指针偏转2次,表明兴奋可传到位点3,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故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答案:(1)1、2之间1无肌肉收缩现象(2)112(答“421”也可)单向传递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