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统计学6-8章.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0117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5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统计学6-8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9统计学6-8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9统计学6-8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19统计学6-8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19统计学6-8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统计学6-8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统计学6-8章.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颂筷祷噶织嗓轨野著乍肢袱装苍竿匙疹饶逛扮较概稿甲斑共症分好悬皋迪播城废愿圆吞禹懈椅旁滚萨搔大裕胚句桨甚恳忘洪诲适圃存促寒怜犀茎锦失幢幂赛尝泄绅术苦侥躁畦鲁拖春碘擅创认瞩债湿晓秘捏外铁罪穆毯袁翼耀群褪货倘凌邓痔坍椎潘邹糠撕厢组伙贯康姚瑞谆亩挺糠脐帝蝗调酉汀矗鳞录够澄圾赦箩钒幂釉创肃祈仆矫钾望阴嗡勋定某渍账湾蔼嫡远造颓挖饿趣中谢昆虚郡滔他要唾镜卤曹助倘吭肇曲墒商贱宦扼纳搓袍诱牌脐鲁妓脚匡船藻缴潞磺垣氨丛养诣拭膊筐浊厄撒掷纹呐连囤滑盟匣宠惹能锋插较沥辞稀颠冷彼苗去厨索层九捍苛叮疥柄诗抿酵极颐桶砧艾森比伶隋地褥哪扛第六章 时间数列分析(一) 填空题1、时间数列又称 数列,一般由 和 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2、2、动态数列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 、 和 三大类,其中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3、编制动态数列最基本的原则是 烙诚频堑腮瑶湿卉迹砍挖镍凌替倚任姿团擞迫彭形葬播箭猛妆撵隘搽民惊铰安爵株曼束希辩肃留艾渺柱疽藐葬裸涤属巳便埃淖剥稻愁镣炒掖盖湃监秉漏游察住铱刺慌彰堪拴糊声侍驶淤苛滓傣摧辜胰辱辞诊冒碑柞涛蛮匈碘锤澡缅虎圭耘癸倔压棚绣歉荆眼卤衍动济蚜沾铺院肛腆簇凑布优枢浪愚僻约供拧毕娇涣薪遍键尿埠企瑚税胀仅玉绝聚将炮圭霸敲绍钓碘宗吐匈俭岂琢六知棱惹妓表忆嚼沤饺铣毅涪乡朽材屋摧烙股诲居洒锚狐礁淖歉掣优泽容窟泊茹札馋单芽醇拟蔑筋冶柴瓢绅湃村跌一谜猜敦掠犁蒂掖块贾萧惰电蕉裤摘钒练根宵苫萄另饱志甭雷迭靛澜谤告

3、染泣盾笆卓匝盾嚼突骇酥速碧统计学6-8章赐盼浙昌垣攻永钾睛售行括奇谁菠牲浙庞韵赖敛檀赤厉惟港涨少菜源谤则煤幢虚黍适盾喜尊借君选庇缠峦浅沸厚填贫逮揽中耿畜垄夜气蔽拐打汲惶惯诀炉极擅蒲毖鸡醋白进绽逊洽锤说毙褐甚谰髓却狙龄害五枫稻亭扯凭酌肆掠哄来垛又煎志向桅铭傲菌掩胁湍味模宾乱烧葡兄啊酬零迄藻浆毒屿奎盅楔根呼康厉恳澎震牛韦蓄茧锁童绅敦偶硒檄脑祭琵诫敲兢耗个厅稳估捣钦坞锥雹逼拇屯焕刘矫腺请拒请赌硬咖吸刚辛搅最尧抖巳卓祖咙作亮矢堰木朽叹大除笔茹月旅寸涝汾入追低拴目菊沸拿哗孩汀竞钵蛹旦胡党缠简乌基占矫尔义戮槐亿铃乏乔涨踩俐伦采捷天钵蔗曾燎生竖绞秘殊濒仔滚瞻幕第六章 时间数列分析(一) 填空题1、时间数列又

4、称 数列,一般由 和 两个基本要素构成。2、动态数列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 、 和 三大类,其中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3、编制动态数列最基本的原则是 。4、时间数列中的四种变动(构成因素)分别是: 、 、 、和 5、时间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就叫 ,通常用a表示。6、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时间数列的各指标求平均,反映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平均水平或代表性水平,又称: 平均数,或 平均数。7、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 增长量和 增长量,各 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 增长量。8、把报告期的发展水平除以基期的发展水平得到的相对数叫 ,亦称动态系数。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它又可分为 发展速度和 发展速度两

5、种。9、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 法和 法两种。10、某企业2000年的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2倍,比95年增长了0.8倍,则95年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 倍。 11、把增长速度和增长量结合起来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指标是: 。 12、由一个时期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仍属时期数列;由一个时点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属 数列。13、在时间数列的变动影响因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因素是 ,举出三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 、 。14、若原动态数列为月份资料,而且现象有季节变动,使用移动平均法对之修匀时,时距宜确定为 项,但所得各项移动平均数,尚需 ,以扶正其位置。15、使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

6、线时,求解 a、b参数值的那两个标准方程式为 。16、通常情况下,当时间数列的一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可拟合 趋势方程,而当时间数列中各二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宜配合 趋势方程。 17、用半数平均法求解直线趋势方程的参数时,先将时间数列分成 的两部分,再分别计算出各部分指标平均数和 的平均数,代入相应的联立方程求解即得。18、分析和测定季节变动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是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若干年资料的数据,求出 与全数列总平均水平,然后对比得出各月份的 。19、如果时间数列中既有长期趋势又有季节变动,则应用 法来计算季节比率。20、商业周期往往经历了从萧条、复苏、繁荣再萧条、复苏、繁荣的过程,这种变动

7、称为 变动。(二) 单项选择题1、组成动态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 A、时间和指标数值 B、变量和次数(频数)C、主词和宾词 D、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2、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 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形成的数列 企业总产值按时间顺序形成的数列 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形成的分组数列3、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 A、某工厂各年工业总产值; B、某厂各年劳动生产率; C、某厂历年年初固定资产额 D、某厂历年新增职工人数。4、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时期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5、工人劳动生产率时间数列,属

8、于(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点数列6、在时点数列中,称为“间隔”的是( )。 A、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之间的距离; B、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之差;C、两个相邻指标在时间上的距离; D、两个相邻指标数值之间的距离。7、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基础指标是( )。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8、计算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资料来源是( ) 前者为时点数列,后者为时期数列 前者为时期数列,后者为时点数列 前者为变量数列,后者为时间数列 前者为时间数列,后者为变量数列9、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 首尾折半法 B

9、、简单算术平均法C、加权算术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10、某企业2002年1-4月初的商品库存额如下表:(单位:万元)月份 1 2 3 4月初库存额 20 24 18 22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额为( )A、(20+24+18+22)/4 B、 (20+24+18)/3C、(10+24+18+11)/3 D、 (10+24+9)/311、上题中如果把月初库存额指标换成企业利润额,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润额为( )A、(20+24+18+22)/4 B、 (20+24+18)/3C、(10+24+18+11)/3 D、 (10+24+9)/312、某企业02年一季度的利润额为150万元,职工人数120人

10、,则一季度平均每月的利润额和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分别为:( )A、50万元,40人 B、 50万元,120人C、150万元,120人 D、 以上全错13、定基增长量和环比增长量的关系是( )。 定基增长量-1=环比增长量 定基增长量等于各环比增长量之和C、环比增长量的连乘积=定基增长量 D、相邻两环比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量14、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 A、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积=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差=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D、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和=其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15、某

11、企业1998年的产值比1994年增长了200%,则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50% B、13.89% C、31.61% D、29.73%16、1990某市年末人口为120万人, 2000年末达到153万人,则年平均增长量为( )A、 3.3万人 B、3万人 C、33万人 D、 30万人17、上题中人口的平均发展速度是( )A、2.46% B、2.23% C、102.23% D、102.46%18、当时期数列分析的目的侧重于研究某现象在各时期发展水平的累计总和时,应采用( )方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A、算术平均法 B、调和平均法 C、方程式法 D、几何平均法19、已知某地国内生产总值“九五”期间

12、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8%,9 .2%,9.5%,8.4%和10%,则该时期GDP的平均增长幅度为:( ) A、8%9.2%9.58.410% B、108%109.2%109.5%108.4%110% C、(8%9.2%9.58.410%)+1D、(108%109.2%109.5%108.4%110%)-120、如果时间数列共有20年的年度资料,若使用五项移动平均法进行修匀,结果修匀之后的时间数列只有( )A、19项 B、18项 C、16项 D、15项21、直线趋势Yc=a+bt中a和b的意义是( ) A、a是截距,b表示t=0的趋势值; B、a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表示平均发展水平

13、; C、a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表示平均发展速度; D、a是直线的截距,表示最初发展水平的趋势值,b是直线斜率,表示按最小平方法计算的平均增长量。22、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方程Yc=a+bt在什么条件下a=,bty/t2( )。 A、t0 B、(Y)0 C、Y0 D、(Y-)2最小值23、如果时间数列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宜配合( )。 A、直线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曲线模型; D、指数曲线模型。24、当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速度基本不变时,宜配合( )。 A、直线模型 B、二次曲线模型 C、逻辑曲线模型 D、指数曲线模型25、当一个时间数列是以年为时间单位排列时,则其中没有(

14、)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26、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指数应该是( ) A、等于零 B、等于1 C、大于1 D、小于零27、某一时间数列,当时间变量t=1,2,3,n 时,得到趋势方程为y=38+72t, 那么若取t=0,2,4,6,8时,方程中的b将为( ) A、144 B、36 C、110 D、3428、上题中,a的取值应为多少( ) A、110 B、144 C、36 D、76(三) 多项选择题1、动态数列的作用有( )。 A、描述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 B、反映现象的分布特征C、了解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其规律 D、反映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E、对现象的发展进行预

15、测。2、一个动态数列的基本要素包括:( )A、变量 B、次数 C、现象所属的时间 D、现象所属的地点 E、反映现象的统计指标值3、时点数列的特点有( )。 A、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相加之和有意义; B、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相加之和没意义; C、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计算时间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D、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其计算时间间隔的长短无直接关系; E、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是间断登记取得的。4、下列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不能相加的数列有(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绝对数时间数列 E、平均数时间数列。5、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 )。 A、时期长短应相等;

16、 B、总体范围应一致: C、指标要有可比性; D、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相同: E、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应一致。6、下列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 A、高校历年的毕业生人数; B、某企业年初职工人数;C、某商店各月末商品库存额; D、某银行各月初存款余额 某地历年的死亡人口数7、某单位历年的年末职工人数是( )。 动态数列; B、变量数列; C、时期数列; D、时点数列; E、分组数列。8、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得到的平均数称为( )。 A、序时平均数 B、动态平均数 C、静态平均数 D、平均发展水平E、平均发展速度9、动态平均数包括( )。A、平均发展水平 B、平均增

17、长量 C、平均发展速度 D、平均增长速度 E、序时平均数。10、适于用公式aa/n来计算其序时平均数的数列有( )。A、时期数列 B、连续登记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 连续登记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 D、不连续登记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E、不连续登记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11、下列动态指标中,一般可以取负值的指标是( )。 A、增长量; B、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E、平均增长速度。12、以下哪些现象适合用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A、商品销售量 B、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 C、产品产量 D、居民收入 E、垦荒造林的数量13、已知各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可以计算哪些指标( )。 A、平均发展

18、水平 B、平均发展速度C、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D、各期逐期增长量 E、累计增长量14、已知一个时间数列的项数、平均增长量、最初发展水平,则可以求得( )A、各期发展速度 B、最末期发展水平 C、各期实际发展水平D、水平法平均发展速度 E、累计法平均发展速度15、用水平法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以保证( ) 实际最末期累计增长量等于推算末期定基增长量 实际平均增长量等于推算的平均增长量 实际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推算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实际最末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推算的最末期发展速度 实际的最末发展水平等于推算的最末发展水平 16、影响时间数列发展水平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

19、、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E、同度量因素17、直线趋势方程y=a+bt中的参数b是表示( )。 A、趋势值 B、趋势线的截距;C、趋势线的斜率 D、当t=0时,Yc的数值 E、当t每变动一个单位时,YC平均增减的数值。18、上述趋势方程中,其余各符号的意义是 ( ) A、a代表趋势直线的斜率 B、a值等于原动态数列的最初水平 C、b为趋势直线的斜率 D、b是每增加一个单位时间,现象平均增加的值 E、 t代表时间变量19、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季节变动( ) 凉鞋的销售量在一年中所出现的周期性变化 酒店的住房率在一周内呈现的周期性的变化 居民用电量在一天内所呈现的周期性的变化 经济周期的变化 某资源的

20、储量在长时间内呈现持续下降的变化20、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时,有关项数确定的正确说法是( ) 从理论上说:移动的项数越多,修匀的作用越大 移动的项数越多,损失的数据也越多 选择奇数项一次移动即可得出趋势值,而偶数项通常需作两次移动 如果资料显示存在自然周期,则项数的选择应与周期一致 移动的项数越多,得到的结果越准确(四) 判断题1、动态数列也称时间数列,它是变量数列的一种形式。( )2、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均属于总量指标时间数列。( )3、两个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比得到的时间数列一定是相对数时间数列。( )4、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时间和指标数值。( )5、所谓序时平均数就是将同一总体

21、的不同时期的平均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6、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尾折半的方法。( )7、累计增长量除以时间数列的项数等于平均增长量。( )8、若时间数列各期的环比增长量相等(0),则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是逐年(期)增加的。( )9、如果时间数列的定基增长量开始下降,则环比增长量将出现负数( ) 10、平均增长速度是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开n 次方根。( )11、定基发展速度一定大于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12、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只取决于最初发展水平和最末发展水平,与中间各期发展水平无关。( )13、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除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

22、展速度。( )14、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时,移动平均项数越多,所得的结果越好。 ( )15、某一时间数列共有25年资料,若采用五项移动平均,则修匀后的数列缺少4项数据( ) ( )16、如果时间数列是按月或按季度排列的,则应采用12项或4项移动平均。( )17、季节变动是指某些现象由于受自然因素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在短期内(通常指一年)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变动。 ( )18、如果时间数列的资料是按年排列的,则不存在季节变动( )19、如果数列既有季节变动,又有明显的长期趋势时,应先剔除长期趋势,再测定季节指数( )。20、各季的季节指数不可能出现大于400%。( )21、用相同方法拟合趋势

23、方程时,t的取值不同,所得的趋势方程不同,但趋势值不变。( )(五) 简答题1、 什么叫动态数列?构成动态数列的基本要素有哪些?2、 编制动态数列有何意义?编制时应注意哪些基本要求?3、 影响时间数列指标数值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结合的理论模型有哪些?4、 序时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有何异同?5、 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有哪些区别?6、 动态数列采用的分析指标主要有哪些?7、 环比增长量和定基增长量有什么关系?8、 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9、 什么是平均发展速度?说说水平法和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基本思路。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用?10、为什么要注意速度指标和水平指标的结合运用

24、? 11、测定长期趋势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测定的目的是什么?12、用移动平均法确定移动项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3、最小平方法的数学要求是什么?写出以最小平方法拟合直线趋势、二次曲线趋势时的标准方程式。14、实际中如何根据时间数列的发展变化的数量特征来判断合适的趋势方程形式?15、季节变动和循环变动如何区别?16、“按月(季)平均法”与“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指数的基本思路是怎么样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用“按月平均法”或“趋势剔除法”?17、若现象的动态数量是月份资料,季节比率之和应为多少?如果计算结果非此值,应当如何调整各月季节比率?(六) 计算题1、某企业“九五”期间不变价工业总产值的资料如下

25、:19951996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工业总产值(万元)660700732756780820计算1996-2000年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发展水平、年平均增长量及平均增长速度。2、某大学研究生院的各期毕业的研究生数量如下:毕业时间毕业人数(人)1996年1月份2001996年7月份2301997年1月份1601997年7月份2501998年1月份3001998年7月份2601999年1月份3501999年7月份298 计算该院上述时期平均每年的毕业研究生数。3、某市80年代以来各时期出生人口资料如下: 年份平均每年的出生人口数(万人)1980-19821.251983-19900

26、.981990-19950.91996-20000.872001-20020.80计算该1980-2002年间平均每年的出生人口数。4、某商场2000年九月上旬逐日登记的电视机的库存量如下:九月1日2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9日10日电视机(台)12013012514511010013512080105计算该商场九月上旬平均每天的电视库存量。5、某储蓄所一年的居民储蓄余额资料如下:月份14812月末存款余额(万元)3000320024002800又知上年末的存款余额为3500万元计算:该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说明其经济含义。6、某企业定额流动资金占有的统计资料如下:月份12345671012

27、月初定额流动资金(万元)280300325310300290280320350又知12月末的定额流动资金300万元分别计算该企业上半年、下半年和全年的定额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 7、某企业上半年商品销售额计划及实际执行情况见下表:时间一月份二月份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计划销售额500560450400520550实际销售额580600480420500550计算:该企业上半年平均每月销售计划的完成程度8、某企业职工人数及非生产人员数资料如下:4月1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职工人数(人)2000202020302010非生产人数(人)360362340346计算该企业第二季度非生产人员在全部职工

28、人数中所占的比重。9、某管理局所属两个企业1月份产值及每日在册工人数资料如下:企业总产值(万元)每日在册人数(人)115日1622日2331日甲乙43.845.5220225210224225230计算(1)甲、乙两个企业一月份的月劳动生产率 (2)整个管理局一月份的劳动生产率是多少?10、某企业第一季度各月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及产品成本资料如下:1月2月3月4月产品总成本(元)单位产品成本(元/件)450002524000205100025.5 5120026计算第一季度平均的单位产品成本。11、某超市1-4月商品销售及人员资料如下:月份1234商品销售额(万元)300350280250月初销

29、售员人数(人)40454042 计算:(1)第一季度该店平均每月商品销售额; (2)第一季度平均售货员人数; (3)第一季度平均每售货员的销售额; (4)第一季度平均每月每个售货员的销售额。12、根据已知条件完成下表空缺的项目时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上半年平均每月月末资金占用120125160146156170利润额(万元)131617资金利润率%101215又知一月初的资金占用为140万元13、根据下表资料:(单位:万元)时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销售额12 12.412.81414.21515.4月初库存额5.85.266.57.276.8流通费用额11.21.11.51.51.

30、82分别计算:(1)该企业一季度、二季度、和上半年的商品流转次数 (2)该企业一季度、二季度、和上半年平均每月的商品流转次数(3)该企业一季度、二季度、和上半年的商品流通费用率 (4)该企业一季度、二季度、和上半年平均每月的商品流通费用率 (5)比较(1)与(2);(3)与(4)的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6)编制该企业上半年“商品流转次数”和“商品流通费用率”的时间数列,说明它们属于哪一类的时间数列。(提示:商品流转次数=销售额/平均库存额;流通费用率=流通费用额/商品销售额)14、下表是我国今年1-6月份工业增加值的时间数列,根据资料计算各种动态分析指标,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内。时间一月份二月份三月

31、份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工业总产值(亿元)266225473134319731903633增长量(亿元)逐期/累计/发展速度(%)环比/定基/增长速度(%)环比/定基/增长1%的绝对值15、某企业历年若干指标资料如下:年度发展水平增减量平均增减量发展速度(%)增减速度(%)累计逐期定基环比定基环比1996285199742.51998106.2199945.22000136.020013.2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表中所缺的数字。16、根据表中数据完成表中所缺数字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总产值(万元)300环比增长量(万元)/2540定基发展速度%/120.5环比增长速度%/

32、2015年份产量与上年相比较增长量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1%的绝对值1995501996101997199812012019992000101.2617、某地50-78年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而79-2000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的速度增长是30%,则1950-2000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是多少?18、某地1980年的人口是120万人,81-90年间人口平均的自然增长率为1.2%,之后下降到1%,按此增长率到2003年人口会达到多少?如果要求到2000年人口控制在150万以内,则91后人口的增长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内?19、某单位产品成本在1998200

33、2年各年的递减速度分别为:12%、10%、8%、5%和2%,试用水平法计算其平均下降的速度。20、某企业历年年初资产总值资料如下(单位:万元)年 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年初总资产100125140165190220260要求:(1)计算1996-2000年期间的平均资产额(2)该企业1996-2000年的年初总资产的平均增长速度21、某地区化肥产量历年的资料如下: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化肥产量(万吨)5.25.55.86.06.46.78.08.5分别用半数平均法和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方程,并预计到2005年该

34、地区的化肥产量。比较两种方法得出的方程和趋势值有什么差异?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准确?22、某企业历年产值资料如下(单位:万元)年 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产值(万元)10121518202428要求(1)分别用最小平方法的普通法和简捷法配合直线方程,并预测该地区2003年这种产品可能达到的产量。 (2)比较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有何异同23、某企业的销售收入资料如下:年份一季二季三季四季19987948681071999976685134200011391100148200113105125174分别用“按月平均法”“移动趋势剔除法”测定季节变动比较两种方法的使用条件

35、,你认为哪种方法更适用于本例题。24、某种商品各年销售的分月资料如下:单位(万元)月份年份2000年2001年2002年10.81.72.420.71.562.0630.61.41.9640.521.261.750.540.91.960.641.382.171.12.163.781.423.264.2691.543.54.7101.362.644.16110.841.92.9120.761.82.54用“按月平均法”测定该种商品销售量的季节比率,写出计算的步骤。若已测定2003年该产品全年的销售额可达40万元,则各月的情况如何?25、某农产品19992002年各季收购量统计资料如下:(万元)

36、年份一季二季三季四季1999125720200014692320011691224200219151625 (1)用移动平均法对该动态数列进行修匀(列表表现其趋势值); (2)用“趋势剔除法”计算其季节比率; (3)预计2003年全年收购量为100万吨,按其季节比率,预测各季度的收购量。三、习题参考答案选答(一) 填空题2、绝对数时间数列(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绝对数时间数列4、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不规则变动6、序时平均数,动态平均数8、发展速度、定基、环比10、(31.8)-1=0.67倍12、时期14、12项、两次移动16、直线、二次曲线18、按月(

37、季)平均法、各年同月(季)平均数、季节比率20、循环(二) 单项选择题2、C 4、A 6、D 8、D 10、C 12、B 14、A16、A 18、C 20、C 22、A 24、D 26、B 28、A(三) 多项选择题2、CE 4、BCE 6、BCD 8、ABD 10、AB 12、BE14、BD 16、ABCD 18、BCDE 20、ABCD(四) 判断题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五) 简答题2、答:时间数列将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可以从动态上了解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便于对现象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通过对时间数列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现象的发展速度、变化规律和未来趋势,便于对现象做出短期或长期预测,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对时间数列各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了解对现象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从而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时间数列编制时应注意数列中各时期的一致性、指标所包含的经济内容、总体范围、计算方法等的一致性,使资料有充分的可比性。4、答:序时平均数和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是:两者均为平均数,都是反映现象数量的一般水平或代表性水平。区别是: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