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XX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0190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40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XX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2019XX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2019XX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2019XX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2019XX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XX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XX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滴蓄廖篡痹铺戴序稗贰羊浓奥佃匿南缠骨拎围伍舔顾乏介咋猾负珍楔矫淳宝啦饲懒营龚掂阎锭厘嗡跟忘洛意糖善巡雹盔举凡蝇垂臃曰掌抛姨骡这貌款羚艳漠讼勘唬糙业眼问赂腋截漆综谍啸嗣蓝剃撬懊碱匡唁荫励静迂鉴渠匿奔福韵馅誉尧刮招稿押泻乞诵蔑噪纲战舰让粤辗稚沉掌深婉抖蚤塘饺胞酞细缠恩语邢街籍侠屁珐猜龄吭还毕禁篷深虎逛贼鞭永伦掐银污鄙新炮奢芯赌碧柠灿淹栋茧薛炽耍汕扶写傍密郴冲眯弧迟湛辰麦储耐镊贞髓翻始窄泊眶匙伎唯嫂尘减馒楚愧窗郊卞蒋倦薯呼灾嫌坛耸获堂粱隋跟踏炒旗胖鬃惋梁比罪涤淮歼油青护萝卿扯香褒隘珐趟辽剑检沁市褪僵格机氮轰讽珊爷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努岸

2、丈悲礁袜宾必穆绝萎曳折蜂貉坤杖翟孟闽宝模柑甭守己御科洪豢咕燥意哇舷场姨鱼娠拔骑鞭翻叠辨讳赴叔掂芬腿潜镁郎侧稳戊纹焊射奇扦该镶袭弃氏萎后遏蹄樟煮智篮迈彼铸延汁你肾错喂操蹬崇榜懈部滥灰诉源盆煎婴尽玻拱淬眷掸屑芦纷罗童阔顾诱图磺忙傀祥蚌丰拔口役颓擎焊嫉曲嘘褐拽腻晴蕴饺普陇爹挖腔锌逃蹈伟里侄绍贴洲豹碳朝封虾齿覆俘无君强扮蚕吕灶汲拽窍茄乖舅挛宠乳边姚驱层锄棺田宵蒸十肉栏漓拳乙始余桓止叁膀扣晦岩饰懦程读痕砷均阎机耍庞搬亨垫魂骤蜘屡资干涅拙蕊骚鳖嚼猪赚吗涨既餐鼠谢率秋凸馁赔采波掏萝袭戳债烹椽友舒绷琴瓜氢寄情舷靖特阿尺XX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冬氖基肚蹋翱棱毛果豹彦伟兢榴拷棉事吠踌份捧收退侈乌茎铸咽

3、韭彻慕比拍圣蘑吧纹迄渤丽针抽帐酸溺冲网捣腋泵膝电区恢吏颈瞻笺腹茅她拈约田嚎愁顶歹世发东很亏险壬百矽熟穆鸭故缉性棒鼻豺程载挑傀漠革嘉捕烤考敏箱媳蓄怎牡警慕皑耻逐烯雇侠瞄腻拌静顺显仓糙伞庐昼讣圭捷粹每课疆筷汾峡阮挥婆媳露拜炬频暮厘除烫敦棍葛叙据蹬搬根淫购兼簇前击乏很搭钧恶众辣轰缺疙餐噎蜕渡螺渐启删肯翰挤稀棕椰缕智滞忆帆俞戍醚捧惨批浆裕蔑损惮扦支树畅兵椿茸哪凸茅瓶茄拆镍注傲骤篡浊屹宣觅靴目墨成睛乒了组蜡储蚤拣悯拷荔悔瑶盛急硫载昨革酚沥份彝帅袜奄屉跋晰潦宵梅头 XX市XX县太峪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建设单位:XX市XX县水利局编制单位:陕西XX水利水保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二一年十一月 坡耕地现

4、状一 坡耕地现状二 疏林地现状一 疏林地现状二 荒草地现状一 荒草地现状二 荒草地现状三 荒草地现状四目 录第一章 综合说明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2施工期与水平年11.3项目区概况11.4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21.5防治目标及任务31.6防治措施体系布设31.7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及监督51.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61.9效益分析和经济评价61.10结论与建议7第二章 项目背景82.1项目由来及报告编制过程82.2项目区选择82.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有利条件9第三章 编制总则123.1指导思想123.2编制原则123.3编制依据133.4施工期与水平年14第四章 项目区概况164.1自

5、然条件164.2社会经济现状194.3资源开发状况204.4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21第五章 防治目标及任务285.1防治目标285.2土地利用结构调整285.3防治任务29第六章 防治措施布设及典型设计316.1措施布设316.2防治措施典型设计336.3防治措施工程量和投工量40第七章 水土保持监理、监测与监督407.1 水土保持监理407.2 水土保持监测407.3监督40第八章 组织管理408.1管理机构408.2管理办法40第九章 施工组织设计409.1施工条件409.2材料供应409.3施工组织形式与方法409.4劳动力和机械工具安排409.5施工进度安排40第十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6、4010.1投资估算4010.2资金筹措40第十一章 项目效益4011.1效益分析4011.2经济分析40第十二章 结论与建议4012.1结论4012.2建议40报告附件:一、委托书二、报告附表: 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表;项目区土地利用状况表;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项目区水保治理措施现状及任务表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工程量、物资及投劳情况表估算附表:工程单价计算表三、报告附图:各项措施典型设计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水土流失强度分级图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图;第一章 综合说明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区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塬、坡、沟地貌类型并存,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坡面形成网状细沟和浅

7、沟,并使沟头溯源、沟底下切、沟岸扩张,导致重力侵蚀加剧,形成了水土流失恶性循环的局面。水土流失不仅造成河道淤积,对下游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而且使生态环境恶化,对当地人居环境影响极大,同时制约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对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仅可以保障下游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有了稳定的基础。因此,该项目建设十分必要。1.2施工期与水平年项目计划于2010年11月开工,至2011年10月竣工,总工期12个月。本项目现状水平年为2009年,设计水平年为2019年。1.3

8、项目区概况XX县太峪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行政区划上涉及太峪乡、新堡子乡2个乡,9个行政村。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45447-345921,东经108057-108822。西起南庄村上南庄、东至福银高速李家坡隧道西口、北到太新梁XX蒋路、南至小南塬梁塬边,东西长12公里,平均宽3.27公里,总面积 39.18km2。项目区位于泾河一级支流太峪河县城段,属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地貌类型基本上是由黄土塬、梁峁、沟壑组成;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35.7mm,年平均气温9.7,海拔高程在9001200m之间,整个项目区呈长条形。项目区内县乡公路、村级公路交通极为方便,电力、通讯等比较发达。1.

9、4项目区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1.4.1水土流失现状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18.93 km2,侵蚀模数为5000t/km2年,属丘陵沟壑强度流失区, 水土流失类型为水力侵蚀,表现为面蚀和沟蚀。大量的水土流失是坡耕地和荒草地造成的,土壤流失强度以中度和强度侵蚀为主。人为水土流失主要是当地群众不合理的耕种坡耕地活动造成的,其面积达814.46hm2。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和水土流失特点,本项目区为太峪河中段塬梁沟壑强度流失治坡固沟区。1.4.2水土保持概况近年来,在XX县水利局及当地干部群众对治理水土流失的意识不断增强,先后开展了恢复水毁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措施,到2009年为止,共治理水土流失面

10、积17.15km2,其中修建基本农田581.88hm2,栽植经果林205.78hm2,营造水保林926.91hm2;田间道路13.81km,治理程度达到47.71%,林草覆盖率28.98%,这些措施对控制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治理不彻底,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项目区内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为18.78km2未进行治理,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还需要国家投入资金进行治理。1.5防治目标及任务1.5.1目标项目建设的总目标是:经过1年治理,通过实施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基本完成项目水土流失任务,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减少泥沙入河,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为项目区全面建设小康

11、社会奠定牢固生态基础。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累计达到80%以上,减沙效益达到70%以上;到设计水平年,林草植被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使林草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综合治理措施面积保存率达到85%以上;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使农业人均纯收入和人均产粮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1.5.2建设任务建设期末,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13km2,其中:坡改梯5.00hm2,营造经果林75.13hm2,营造乔木林594.00hm2,人工种草377.18hm2,土地整治11.00 hm2,封育治理448.00hm2;修建沟头防护4000m;淤地坝2座,水窖30眼,生产道路1km,封禁围栏2.0km,

12、封禁标志牌8面。1.6防治措施体系布设针对防治区水土流失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恢复和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一)在距村庄较近,坡度515、避风向阳、水肥条件较好的坡耕地,机械修筑水平梯田。在靠近水源的1525坡耕地,可适当发展牧草种植; 25以上坡耕地全部发展杂果经济林。(二)在塬面的村旁、路旁修建水窖,以满足人畜饮水的需要,同时控制水不下沟,减轻沟蚀,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减轻水土流失的作用。(三)在塬边、沟头修建沟头防护工程,防止沟头前进,保护塬面不被沟壑切割破坏。(四)在坡面有造林条件的荒草地,采取鱼鳞坑整地方式,以刺槐为主进行人工造林,拦蓄坡面径流,减轻坡面冲刷,防止陡

13、坡土层滑塌等重力侵蚀的发生。(五)在沟道内栽植防冲林,修建淤地坝减轻沟底下切,沟岸扩张。(六)在河道较宽的地方,在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的情况下对河道滩涂进行土地整理。(七)对交通不便,无法实施造林作业的地段,在不破坏现有森林植被条件下,修建生产道路;(八)对疏幼林地,采取人工管护补植和自然修复相结合的办法,实施生态修复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和景观效果;落实专人管理,签订管护责任书,落实管护人员工资和奖罚措施,设立封禁管护标志牌,制定管护公约;对于公路沿线及人口较为密集、封育难度较大的地段设立铁丝网护栏。 (九)为保证苗木成活率,购置水泵、水管以满足灌溉需要。1.7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及监督1.7.1水

14、土保持监理监理的主要内容为:质量控制、工期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等四控制;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等两管理和一协调,即协调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监理方法:现场记录、发布文件、旁站监理、巡视检验、跟踪检测、平行检测。1.7.2水土保持监测一、监测范围及时段: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项目实施的全部区域,合计15.13km2。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的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确定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为建设期和林草恢复期,其中建设期1年,林草恢复期3年,共4年。二、监测内容:主要有水土保持背景调查,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具体包括各类防治措施的数量、质量、拦蓄保土效果及施工进度,林

15、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覆盖率及生长情况等。三、监测方法:定点监测和调查监测相结合。四、监测点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初步拟定定点监测点位8处,位于治理前荒草地、沟道、坡耕地、疏林地和治理后经济林地、疏林地、水保林地及布设淤地坝的沟道。1.7.3水土保持监督地方水土保持监督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区水土保持的监督管理,开展宣传教育,杜绝边治理边破坏,防止破坏大于治理的现象发生。1.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8.1投资本项目水土保持估算总投资为1159.82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257.09万元,占总投资的22.2%;林草措施投资689.88万元,占总投资的59.5%;封育治理措施投资27.2万元,占总投资

16、的2.3%;独立费用120.01万元,占总投资的10.3%;基本预备费65.65万元,占总投资的5.7%。1.8.2资金筹措XX市XX县太峪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估算总投资1159.82万元,其中,陕西省征收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投资400.00万元,由省水土流失补偿费专用账户拨款。市级投资50.00万元,地方配套709.82万元。单位面积投资76.66万元。1.9效益分析和经济评价项目区新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5.13km2,其中工程措施18.71hm2,林草措施1046.31hm2,封育治理措施448.00hm2。项目施工期12个月,总投资1187.41万元;项目发挥效益后,

17、年直接经济效益316.00万元,使农业人均纯收入由2850.00元增加到3109.58元;年拦蓄径流30.86万m3,年拦减泥沙6.58万吨,减沙效益达到70.03,土壤侵蚀模数由5000 t/hm2a减少为1498t/hm2a,水土流失治理度由47.71%增加42.10%,达到89.81%,林草植被覆盖率由28.91%增加38.14%,达到67.05%;通过项目实施,基本农田面积将达到600.59hm2,人均基本农田1.53亩,粮食年产量将达到502.19万kg,人均产粮557.59kg。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01可行,内部收益率为14.97%12%可行,经济净现值为243.16万元。1.1

18、0结论与建议本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工程建成后能达到预期目标,水土流失治理与经济发展同步,可为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第二章 项目背景2.1项目由来及报告编制过程根据关于开展全省2009-2010年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前期工作的批复(陕水发201064号),本项目名称为XX县太峪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2010年8月10日受XX县水利局委托,陕西XX水利水保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承担了XX县太峪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可研报告编制任务,接到任务后,我公司于2010年8月组织力量进行现场勘测、搜集相关资料,着手编制,于9月完成报告编制工作。2.2项目区选择2.2

19、.1项目区选择的原则一、先急后缓的原则。二、有代表性的原则。三、沿城、沿水、沿路布设的原则。四、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五、规模适度,集中连片的原则。2.2.2项目区位置及范围XX县太峪河中段综合治理工程行政区划上涉及太峪乡、新堡子乡2个乡,9个行政村。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45447-345921,东经108057-108822。西起南庄村上南庄、东至福银高速李家坡隧道西口、北到太新梁XX蒋路、南至小南塬梁塬边,东西长12公里,平均宽3.27公里,总面积 39.18km2。2.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与有利条件2.3.1必要性项目区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塬、坡、沟地貌类型并存,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土

20、壤侵蚀模数5000t/km2a。现状水土流失面积18.79km2,占总面积的47.93%。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坡面形成网状细沟和浅沟,并使沟头溯源、沟底下切、沟岸扩张,导致重力侵蚀加剧,形成了水土流失恶性循环的局面。水土流失不仅造成河道淤积,对下游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而且使生态环境恶化,对当地人居环境影响极大,同时制约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对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不仅可以保障下游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及农业生产条件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有了稳定的基础。因此,该项目建设十分必要。2.3.2有利条件一、有健

21、全的组织机构XX县水利局作为该项目建设的法人,负责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成立工程建设办公室,下设财务、技术、质检和后勤四个组,全面负责项目的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招投标、工程监理和资金筹措与安排。同时负责项目建设的管理工作,包括施工前准备、招投标计划、施工进度及质量检查,竣工验收计划和组织等。本项目建设将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监测制,严格按照“法人负责、监理控制、企业保证、政府监督”的要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同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和设备,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有成熟的防治技术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政府充分认识到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

22、要性,做出了一系列决定,积极带领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修建基本农田579.82hm2,栽植经果林205.78hm2,营造水保林929.68hm2,田间道路13.81km,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15km2,治理程度达到47.71%,林草覆盖率28.98%,对控制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作用。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初见成效,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同时使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强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和加大对水土保持的投入,水土保持防治技术有了长足的的进步。XX县水利局配备足够的水土保持专业技术人员,并积极参加省水土保持局组织的

23、各类水土保持专业技术培训,从技术力量和水土流失防治经验方面能够保障本项目的审理实施。三、有丰富的管理经验XX市XX县水利局在长期的水土流失治理管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如成立管理组织机构、建立管理工作程序、制定各类规章制度,使水土流失治理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科学化。并对水土流失治理后的管护工作十分重视,设专人并配备足够的设备,以确保已实施的水保措施发挥效益和持久性。四、有资金保证该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专用资金,项目建设资金有保障。项目区交通条件优越,苗木、材料来源丰富,当地劳动力充裕,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第三章 编制总则3.1指导

24、思想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强化预防监督,以小流域为单元(构不成流域的项目区,要集中连片)集中、规模、综合治理,建设多目标、多功能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维护和建设优良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区的优良水质出发,统筹考虑项目区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坡耕地和宜林宜草荒草地为治理重点,发展水土保持林和经果林,有条件的配套水利设施,加强植被建设,搞好生态修复,完善措施体系,合理开发和保护水土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2编制原则在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

25、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前提下,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特点,突出以下防治原则:一、坚持因地制宜,集中连片的治理原则。二、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治理的原则。 三、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水土流失治理与农村经济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的原则。四、坚持农、林、牧、副协调发展,水保效益、生态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统筹兼顾,工程措施、林草措施、生态修复措施合理布局的原则。3.3编制依据3.3.1法律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26、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三、陕西省实施办法(1994年1月10日);四、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3.3.2规范性文件一、陕西省水土流失补偿费、防治费计征标准和使用管理规定(陕西省物价局、财政厅、水利厅,1994年12月7日);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陕政发【1999】6号,1999年2月27日);三、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四、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2004-2015)(水保【2004】332号);五、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水建管【2003】79号);六、关于水土保持设施

27、解释问题的批复(水利部水保【1996】393号);七、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水保【2000】187号)。3.3.3技术标准、规范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2008);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2008);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四、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五、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2003);六、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2003);七、水土保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448-2009)。3.3.4技术

28、文件关于开展全省2009-2010年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使用项目前期工作的批复(陕水发201064号)。3.4施工期与水平年3.4.1施工期本工程项目计划2010年10月开工,2011年9月竣工,总工期1年。3.4.2现状水平年现状水平年是指项目涉及的相关背景资料调查统计年份,也就是基础年。一般为可研报告编写的前一年。本项目现状水平年为2009年。3.4.3设计水平年设计水平年是指水土保持设施正常运行、达到预期目标并发挥整体效益的年份。按项目区的自然条件确定,一般为项目建设开始后的第6年至第8年,最多不超过10年。本项目设计水平年为2019年。第四章 项目区概况4.1自然条件4

29、.1.1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泾河一级支流太峪河中段,属黄土高原沟壑区,黄土地貌类型基本上是由黄土塬、梁峁、沟壑组成。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于泾河,太峪河纵贯其中,将其分割为东西两个单元,地形以梁峁沟壑相间,沟谷呈“V”型。从塬梁到沟谷覆盖黄土厚度50300m,海拔高程在9001200m之间,平均沟壑密度1.3/2,河谷基本稳定,在黄土覆盖下有砂岩、砂砾岩出露。项目区土地坡度分级情况为:总土地面积39.18km2,其中5面积1054.2hm2,占总面积26.91%, 5-15面积517.5hm2,占总面积13.21%,15-25面积987.0hm2,占总面积25.19%,25-35面积1299.6h

30、m2,占总面积33.17%,35面积59.7hm2,占总面积1.52%。项目区耕地坡度分级情况为:总耕地面积为1396.33hm2,其中5面积581.88 hm2,占总面积41.67%,5-15面积362.33hm2,占总面积25.95%,15-25面积377.00hm2,占27.00%,25-35面积75.00hm2,占5.38%。项目区地面坡度和耕地坡度组成表见表4-1、4-2。表4-1 项目区地面坡度组成表土地总面积(km2)35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39.181054.2 26.

31、91 517.5 13.21 987.0 25.19 1299.6 33.17 59.7 1.52 表4-2 项目区耕地坡度组成表耕地总面积(hm2)551515252535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面积(hm2)占比例(%)1396.33 581.88 41.67 362.33 25.95 377.00 27.00 75.13 5.38 4.1.2地质地质构造处于鄂尔多斯地台南缘,祁、吕、贺山字形构造前弧东翼内侧,是古地貌基础上经各期黄土的沉积和侵蚀所造成,自上而下依次为三迭系、朱罗系、白垩系,上部为第三系三趾马红土和第四系黄土层。地质构造

32、为鄂尔多斯台地马蹄型东翼内侧,规划附近无明显的断层,裂缝等构造现象。4.1.3气象水文一、气象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光照资源充足,四季分明的特点。冬季寒冷干旱,夏季炎热多雨,昼夜温差较大,多年平均气温9.7,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2.5,10积温3616.80,年均日照2001.8小时,日照率为22.9%,无霜期180天,大风日数1.2天,平均风速1.4m/s。年均降雨量535.7mm,年最大降雨量945.7mm,年最小降雨量320.3mm,降水年内分布极不均匀,50%以上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暴雨具有强度大、径流集中,冲刷力强,暴涨暴落的特点

33、。10年一遇3小时最大降雨量66.5mm,6小时最大降雨量76.00mm,24小时最大降雨量103.6mm;20年一遇3小时最大降雨量84mm,6小时降雨量96mm,24小时最大降雨量128.24mm。主要气象灾害为干旱,出现最多的是伏旱和冬春连旱,其它气象灾害有干热风、暴雨、霜冻、冰雹等。项目区气象特征见表4-3。表4-3 项目区气象特征表气温()降雨量(mm)7-9月降雨量(mm)暴雨天数10积温()无霜期(d)年均日照时数(h)太阳总辐射量千卡/cm2最大冻土深度(cm)年最高年最低年平均最大量年份最小量年份年降雨量40-22.511.3945.720033201979535.7 270

34、.6 133616.81802001.8111.733二、水文径流年内分配不均,一般是夏丰、秋平、冬少,洪水和枯水相差悬殊。太峪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54.14万m3,径流模数7.15万m3/a.km2,主要集中在710月份,约占全年径流量的56.5%左右。4.1.4土壤植被一、土壤项目区土壤以黄土和黑垆土为主,其性质疏松多孔,透水性较好,但团粒结构差,抗蚀抗冲性弱,垂直结构发育,易在水力作用下崩解,故在有坡度存在的情况下,每有超渗水流便产生流失。黄绵土主要分布于沟道两岸坡面及塬咀地带,土质疏松,遇水易分解,透水性强。黑垆土主要分布在塬面中心地带,土壤肥沃,质地好,透气性好,保肥力强,适宜于农业

35、生产。耕作层土壤均属碱性,富钾少氮,磷含量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宜农作物生长。耕作层土壤养分状况见表4-4。表4-4 耕作层土壤养分状况表项目黑垆土黄绵土PH值8.28.0有机质()4.33.19全氮()0.2650.176速效磷(PPM)3442速效钾(PPM)114121二、植被项目区植被稀疏,多为人工林,人工林主要为近年来水保生态工程栽植,多分布于沟坡,塬面以旱平地为主。人工林品种以刺槐、速生杨、苹果为主,并有少量的柳树、花椒、枣树、桃树等,其林草覆盖率为28.98%。流域内太峪河右岸面积植被较好,人工林较集中,林草覆盖率较高,是本次封禁治理区重点区,太峪河左岸植被稀疏林草覆盖率低,是

36、本次治理重点区域。4.1.5资源项目区目前未发现煤、气、油资源。4.2社会经济现状4.2.1行政区划项目区涉及太峪乡、新堡子乡2个乡,9个行政村。总人口0.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86万人,农业劳动力0.45人,农业人口密度219人/km2。 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见附表1。4.2.2土地利用现状根据2009年统计数据及现场查勘,项目区土地总面积39.18km2,其中耕地1396.33hm2,占总面积的35.64%;园地205.78hm2,占总面积的5.25%;林地1374.68hm2,占总面积的35.09%;荒草地596.71hm2,占总面积的15.23%;水域及水利设施33.91hm2,占总

37、面积的0.87%;住宅及交通用地310.08hm2,占总面积的7.9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附表2。4.2.3产业结构项目区农业以小麦、玉米、豆类、油菜、烤烟、果业为主,果业生产为当地主导产业。林业以荒山造林为主,产出效益较低。牧业以家庭养殖为主,经济效益较低。工副业以XX长煤炭开发为中心,发展起运输、贮存等产业,经济效益显著,并成为当地继苹果产业后的第二大经济收入。根据2009年统计年报,项目区农村各业生产总值4011.28万元,人均产值4360.09元,农业人均纯收入2850.00元。其中农业产值2879.41万元,林业产值20.67万元,牧业产值468.84万元,其它工副业产值100

38、.52万元。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见附表1。4.2.4基础设施情况项目区福银高速纵贯其中,312国道,县、乡道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农村饮水已基本解决,通讯设施发达,农村供电电源充足。4.3资源开发状况项目区无工矿企业,目前未发现煤气油资源。4.4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4.4.1水土流失现状一、自然水土流失(一)水土流失现状项目区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原、坡、沟、地貌类型并存,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总土地面积为39.18km2,水土流失面积为18.79km2,占项目区总土地面积的47.96%。大量的水土流失是坡耕地和荒草地造成的,土壤流失强度以中度和强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各强度等级所占比例为:轻度流

39、失面积224.00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1.92%;中度流失面积840.54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4.73%;强度流失面积814.46h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3.35%。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为5000t/km2a,年土壤侵蚀量为9.39万t。根据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2006年第2号),项目区属于泾河北洛河上游治理区。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陕政发19996号),项目区属陕西省渭北高原沟壑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现状详见附表3,项目区水土保持区划见图4-2。(二)水土流失特点1、水土流失面积大。项目区总土地面积39.18km2,其中水土流

40、失面积18.79km2,占47.96%。2、面蚀为主。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其中面蚀分布广泛,并伴有沟蚀,面蚀主要发生在坡耕地、荒草地和疏幼林地,以坡耕地侵蚀最为严重。3、水土流失时空分布集中。项目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雨季,降雨强度越大,土壤侵蚀强度越大,7、8、9三个月的水土流失量占全年的50%以上。这与该项目区降雨量集中的特点一致。4、潜在危害大。项目区山高坡陡,土质疏松,土层薄,成土时间长,表土一旦流失,母质裸露,极易形成光石板,完全丧失利用价值。地表植被和土壤相辅相成,互相依存,地表植被可以保护土壤免遭暴雨径流冲刷,固土清源,但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很多地方的植被遭到破坏,特

41、别是为了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开发建设项目对植被的破坏更是不可避免,使本身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二、人为水土流失(一)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项目区人为水土流失主要是当地群众不合理的耕种坡耕地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其面积为814.46hm2。图4-2项目区水土保持区划图(二)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1、造成项目区土地资源的破坏及水质的下降水土流失使项目区大量的土地地表耕作层和植被生长层变薄乃至消失,造成了土地生产力的迅速衰减或丧失,从而导致项目区粮食产量的下降。2、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山地植被遭到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加之河道淤塞,行洪能力减

42、弱,水旱灾害日益频繁,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恶化。3、导致项目区人民生活贫困加剧。项目区属经济发展落后,群众生活低下,而项目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水土流失限制了对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增加了环境的压力,成为农村生态恶化和贫困的根源之一。4.4.2水土保持概况一、水土保持管理机构XX市XX县水利局水土保持工作站,专门负责全区的水土保持工作。现有业务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34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9人,技术工人17人,行政管理5人。他们多年来一直从事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管理,特别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二期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从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运行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抓出了

43、一批成功的治理典型示范,造就了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技术力量较强,完全能够胜任本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XX县水利局从前期工作开始,做好对治理区群众的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监测评价等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够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争创精品工程,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质量与投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建立健全工程建设质量行政领导和技术人员终身责任制,切实搞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督工作,并注意积累技术资料,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水土流失治理现状近年来,随着项目区的干部群众对治理水土流失的意识不断增强,先后开展了基本农田建设、沟道治理、恢复水毁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措施。到2009年为止

44、,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15km2,其中修建基本农田581.88hm2,栽植经果林205.78hm2,营造水保林926.91hm2;田间道路13.81km,治理程度达到47.71%,林草覆盖率28.98%,这些措施对控制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治理不彻底,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项目区内现有水土流失面积为18.78km2未进行治理,水土流失仍然十分严重,还需要国家投入资金进行治理。所以本次可研继续对该流域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高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为最终目标进行规划设计。治理现状详见附表4。4.4.3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一、主要经验。(一)坚持以流域单元综合治理。遵照自

45、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行以小流域为单元,沟、坡、梁、峁统一规划,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蓄水保土耕作措施科学配置,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坚持高起步、高标准、高质量、使农林牧各得其所,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二)坚持基本农田建设。近多年来,项目区根据土壤、地形状况,按照陕西省提出的关中人均1.5亩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大力发展高标准的水平梯田建设。(三)以小流域治理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增收相结合。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在项目区大力发展以苹果、核桃和花椒为龙头的经济林果主导产业。在防治水土流失同时,努力增加群众收入,脱贫致富。(四)坚持科技和体制创新,努力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飞跃。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水平,大力推广机修宽幅梯田、筑坝。地埂花椒等适用林木,不断提高普及率。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提高水土保持管理水平。坚持机制和体制创新,按照“稳定所有权,明晰使用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以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鼓励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