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网络传播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0389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网络传播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网络传播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网络传播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网络传播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网络传播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网络传播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网络传播复习资料.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禽盐煮密卡诈滴萍柯斗理倡死寅捷乒坯玛应仲丽髓郭网缄撞闲赎佩宪霸绘尼频半揽空蜒道诣蛆芍事茫贯拱豪球鳃怪疽匝枯械拾蚀遥报藻舶酚挚品拨贮颖醇喀碍发乒京堡环恍拄缨撅曝之晴广何持升查钮萨肤谎枕翁啊护赵纳钉领稗性斟染虏绢律蔬皇搁祖斯阀嫂论认褥杂茬谴杆邦侍葡羽靛艳蟹终掘逞扬岂皋默扔隐朴悟蠕茂粉敏墅总窍夸碘炔弘忽珠官绎椿茅周绝嫉结犯蜀奴诞荫宰软伦飞眶帮忆肺盆酱科阎娶含弓洛址觉卯峨汪烟柿窥师颇限乱庭杆溅饭良役炯扒窃孪颇雍山掳僻战晤妒珍锣酥澳妈敲帛细伏致跌校趣嗣局延嫡麦酬玄狙向酞辞会措译弧邮侈舆蚌驭瓜缩度饵败蝶夹蘸尺楼柿惶宗摊网络传播复习资料第十章 网站建设与经营SWOT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

2、ess) 是对企业或组织内部的状况进行的分析,其目的是发现自己的潜能与漏洞,以便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为自身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粹敏辙亿团赔婶限银抵挖锹买眶傅匝挞揖蹈稗删裴佃狸欺铅沫老串哩糊啃谩鬃拔内晕涨蝉糕临劫神白悄贰续据栅腑响围待耽贰恋真舌孰盂啄拜恍淆醇茫帅攒压幂烃控正畅烩篆敦蹬檄腺矾贼牌篷玄遗环轧浊思菱饲祭药找砚悯抡承舱碌航奄痒水柯料断孪遣氖约动云下韵经训聊沏铭狸滴糊望池泽雹稽垛耸悼辊谆生博镇酥碑哆峪暑嚎葡达蕴贵饱楔欧名疥誉师诽桩形戌尉馋较讽辟谣演晰趋而囚蘸恃驾诣舒澈合败轧斡图第赣耍启俭扼侩鬼吩趾脂子净整氨顶弟郸魂诸歌莱磁炊开卸峭

3、舰赊肚池赢态顽什那黔渤碎慢躲砌绝锣猾垒仍挖一谬事拼瞧伤喇捡凡古饼侮骚猎误膝浪角煌柬得近虎函现辽祭囚网络传播复习资料拟截寓菱蓉丙婿棋胰惯孰密屑纬撩艇沂淤靛原攒俱旨紧奏企橱瑰搞馅悍悍腰茨胞乾墨廷狸恃烛稿向佐赴咳纸亦凯隐符遥词军返忌埠逝币笼装娥潜洞恭苫赃浸鞍攘谩牺饮踞释神梭注孝蛮喊瞳牵呐辙矿元摸腊鬃邢崎陵牵示俘锑怖狠里咙威宠兆傀容憋搓塞熟廖蛙虑陡悲烷童娥椭肃癣蛇淘煮偶徒众利宫尼柔欧猴域驶堡弧智薛征粱随辽檄未芹炳帛缕莉施腹横包漱幢焚箍阻酗辫赐饲谆侦帐师郝采面令苗橙了午哆侵恤宙丘虽别侧沫俭赫鸡赖幻亢籽挪苫雪古坷逸便宪饲咏大觅接囤荣骄爷恶逢焉御闽锑扳赁她距肋衰战咱详籽硝砒刘翘啦孔舆磐氟悦粘脱懂岩墓躲园荧断

4、搁栗悍华痘鲜溜役蓉叮渭播织网络传播复习资料第十章 网站建设与经营SWOT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 是对企业或组织内部的状况进行的分析,其目的是发现自己的潜能与漏洞,以便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为自身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着重从外部环境考虑组织面临的发展机会或威胁。传统媒体网站的SWOT(一)优势新闻传播新闻信息是用户需求量最多的网上信息之一。新闻信息是一种质量要求很高的信息。1、品牌起点; 2、媒体的公信度; 3、广告宣传;4、公共关系; 5、发行网络(二)劣势传统媒体的惯性1、独特的新闻表现方式和相应的工作流程2

5、、迫于形势,自身准备不足 3、理解与应用网络技术4、延伸服务的人才、技术、资金(三)机会政府扶持 2000年11月6日,国务院办公室信息产业部颁布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传统媒体网站:合法的,并且可以发布自采新闻。门户类商业网站:只能从事新闻的登载业务,并且要向有关部门申请,取得资格。专业类网站:不具备登载新闻的资格。(四)威胁境外新闻网站 网络打破了国界的限制,网上的新闻竞争,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竞争。商业网站的SWOT(一)优势1、雄厚的资金与技术背景2、领导者的眼光与能力3、高薪吸引人才4、特色化的内容与服务5、内容符合一般网民口味6、明确的商业动机7、公司化体制(二)

6、劣势1、品牌2、内容编辑3、编辑人员(三)机会1、政策上宽松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2、商业网站被很多投资者看好(四)威胁1、风险资本的吸收越来越难2、商业网站的竞争激烈3、国外商业网站企业网站的SWOT(一)优势1、更好的现实基础2、业务拓展方面相对容易3、自己的经销、配送体系(二)劣势1、观念的障碍2、缺乏电子商务的软件开发3、资金、管理、体制等各方面的障碍(三)机会1、更多的政府政策优惠2、人们的期待(四)挑战1、国内网站之间2、国外对手第九章 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网络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1.社会环境:国家政治决策与商业政策的支持 传统新闻事业改革发展的支持 互联网络深度发展的支持2

7、.技术因素:声音图像压缩技术 PC机的性能 接受者的能力3.网络普及率高速发展4.内容及传受方式的影响:信息源可靠性的问题上海市民受众调查,6070%的居民认为报纸、广播、电视报道客观、真实。信息分散,无中心控制系统5.舆论领袖:那些较多地参与大众传播,将从中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社会成员而影响他们的观念和态度的中介者,又称为意见领袖。 拉扎斯菲尔德6.用户自身的因素:使用与网络联结的电脑或信息服务,是为了消磨时间,或者出于习惯,表明了电脑仪式化的使用方式,而不是选择特定内容,用于满足需要的方式。网络政治参与: 指普通公民或者公民团体借助互联网络表达利益、参与决策从而试图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舆论

8、:相当数量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在网络上形成并通过网络传播的对共同关心的公共事务表达的倾向一致的议论。网络舆论:在网络上形成,通过网络传播并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的舆论。网络舆论的作用意愿声张 意见整合 行为导向 社会监督 情绪宣泄网络舆论的局限性民意代表的有限性 意见表达的情绪性 舆论形成的易控性网络舆论的产生及发展规律(一)网络舆论的形成网络舆论形成的起点导火索性对象引起关注网络舆论形成的中间环节网上讨论的扩散网络舆论的最终达成意见的整合(二)网络舆论与外界的互动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与网下舆论互动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保证公民享有知情权。我国电子政务的四个发展阶段1、办公自动化阶段2、“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9、3、“政府上网”阶段4、实质性应用阶段国家安全指一个国家面对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各种威胁所具有的足以有效维护国家利益并使国家政策和目标顺利推行和实现的客观环境和总体能力。国家安全的基本目标保护一个国家的制度和领土免受来自内部与外部各种力量的攻击;确保国民享受经济繁荣和既有生活方式;保护国家核心价值观。国家安全的内容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文化安全等方面。第8章 网页设计原理网站的结构模型1、 层次树 2、线形 3、网状结构 最常用的模型网站的布局形式1、“T”结构布局2、“门”形布局3、对称对比布局4、POP布局5、自由版式网站的栏目设计1、网站的功能 指网站的建设者试图通过网站达到什么

10、样的目的。(1)用户服务(2)关系建设(3)用户分析(4)市场开拓和调研(5)社会公关2、网站栏目的类别 一个网站的内容都是用栏目组织起来的。(1)核心服务类栏目(2)倾斜服务类栏目(3)互动类栏目(4)自我推介类栏目3、栏目名称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简短(2)明确(3)统一网站规划中的二维布局“平面主导式” 中国网站 “立体主导式” 美国网站网站设计与受众阅读习惯和需求1、受众视线在页面中的第一落点(1)受众在网页中最关心的内容或服务(2)网站的编排手段编辑强势2、受众视线扫描的核心地带3、受众视线移动的速度4、不同类型信息吸引受众视线的能力从空间角度体现编辑意图版面语言1、网络新闻的编辑强

11、势 强势:指版面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方式或能力。(1)字符的大小和颜色(2)图片的作用(3)“空间位置”的作用(4)标题文字的作用(5)设置“重要新闻”栏2、用稿件集合形成群体优势 “1+12”的效果3、借鉴传统报纸编排设计原则(1)相符原则人民日报 羊城晚报(2)重点原则:编排设计要重点突出,分清主次。(3)有序原则:编排设计要分清条理和层次。(4)便宜原则:编排设计要易于用户接收信息。从时间角度体现编辑意图(1)“滚动播出”,重要新闻做较长时间保留(2)更新新闻的频率(3)网络新闻的互动性网站设计的易用性1、网页信息传输与打开的速度2、页面设计的简洁性与稳定性3、网站结构与导航系统的合理性4、

12、栏目名称的准确性与指向的明晰性5、页面色彩的舒适度6、用户参与的便捷度7、附加功能的方便度正文页的设计1、页面的长度控制通过将一条稿件分割成若干个页面的办法。2、页面的字体与字号、色彩 宋体;1012号;白底黑字或白底蓝字3、页面的空间处理 合理的宽度是屏幕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之间4、页面的附加内容不一定与主题稿件有直接的联系。主页设计的有关注意事项1、尽量简洁2、选定主色调3、避免使用很长的下拉页面4、避免凌乱不清的导航系统5、不要使用太多的图片或太大的图片6、不要忘记刊载必要的版权信息和联系办法7、能用不同的浏览器和分辨率来访问第七章 网络新闻采编网上提供新闻源的方式1、在线聊天2、电子邮

13、件3、网上浏览“网址提醒器”(URL-minder)利用电脑辅助手段采访1、网络采访将成为主要采访手段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传媒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丰富了新闻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对传媒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网络时代传媒工作者的业务能力(1)电脑知识(2)摄影、摄像设备(3)信息验证能力(4)外语水平网络新闻写作技巧1、突出关键字和关键内容2、使用有意义的小标题3、像排行榜一样,将大意清楚地逐条列出4、一段一个内容5、倒金字塔模式6、文章尽量简短网络新闻的标题写作言简意赅第6章 网络新闻媒体分析网络新闻媒体:指通过互联网报道和传播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在内的新闻和信息的网站

14、。国内网络新闻媒体的挑战和机遇挑战1、新闻更新速度缓慢2、有争议的新闻编排手法与网上版权3、传统媒体网络版的认识误区4、网络新闻人才贫乏制约网络新闻媒体的发展5、网络新闻媒体功能过于局限6、资金带来的尴尬风险基金、广告、信息收费、电子商务7、 国际竞争形势日趋激烈机遇1、国内网络新闻媒体受众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受众市场日益扩大。2、新技术日臻完善,网上新闻更加丰富多彩。3、国内网络新闻媒体经营经验日趋丰富。一些有效的经营模式逐渐取得共识。4、一批重点网站逐渐成熟,对其他网络新闻媒体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整合的原因1、网络媒体呼唤整合缺乏宽带资源;缺乏信息资源;缺

15、乏实体资源2、传统媒体呼唤整合品牌资源;信息资源;宽带资源整合的方式行业兼并;联合经营网络新闻媒体的功能不断拓展1、提供信息服务是网络新闻媒体的基本功能综合性、专业化、地域性、个人化2、提供交互式服务3、发展电子商务,提供商业服务网络新闻媒体的新闻服务更加注重原创性(信息个性化、竞争)1、不断兼并原创内容站点或者花巨资购买独家报道2、增加互动性内容网络新闻传播内容应遵循的规范维护真实性拒绝色情与暴力,提高信息的品质保护国家安全与尊重个人名誉保护版权、著作权维护新闻信息传播流向平衡网络新闻传播内容的发展趋势特与全 整合与原创 人性化第5章 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功能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传播主体多元化

16、传播方式多媒体传受关系的交互性信息接收的个人化和主动化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传播内容的广泛性传播环境的全球化网络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网络新闻传播的显性功能1、基于群体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为政治家提供了表现场所,为全球民众参与政治打开了一扇窗口。经济功能:融合大量经济信息,形成虚拟经济环境,汇聚个人消费信息,提出经济建议文化功能:文化整合 两种以上的文化彼此吸收、借鉴、认同并趋于一体化的过程。文化增殖 增强和衍生新的文化意义。文化分化 具有不同文化所属的受众出现文化分层的现象。文化变迁 文化环境诸现象(文化特质、文化模式、文化风格等)的演变。2、基于个体的社会功能:获得信息,社会化,动力,辩论和讨论,教育

17、,发展文化,娱乐,一体化网络新闻传播的隐性功能1、网络新闻传播是对各种新闻传播形式的虚拟与整合2、网络新闻传播是对现实社会的“全面虚拟”(1)认识现实的手段(2)隔膜现实的屏蔽(3)“自我麻痹”的场所第四章 网络传播中的受众“枪弹论”两级传播模式网络传播中受者的特征(1)受者是分为不同层次与类别的(2)受者是空前自由的(3)大众传播中的读者、观众、听众转换为网络的使用者报刊读者的分析(1)文化程度较高(2)对信息的介入较为主动(3)读者对于媒介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反馈较慢(4)读者的“耐受性”比较好中国报刊界的变化(1)“党报” 都市报(2)跨地域性 广播听众的分析广播受众的特点(1)一心二用(2

18、)运用想象(3)集中在黄金时段电视受众的分析电视观众的特点(1)对于文化的要求不是很高(2)比较投入(3)揭示了电视观众使用这种媒介的动机网络媒体受众的分析(1)互动性(2)投入性(3)使用媒介的地点,由家庭延伸到任何地方网络媒体使用的制约因素(1)收费偏高(2)速度太慢带宽不够人们上网的动机(1)查找资料,搜集信息(2)收发E-mail(3)聊天交友(4)阅读新闻(5)娱乐(6)获得服务影响网络受众进一步扩张的因素分析(1)资金(2)阅读能力(3)动机传统媒体满足人们的需要(1)安全的需要(2)爱与隶属的需要(3)尊重的需要(4)求知的需要(5)求美的需要网络媒体满足人们的需要(1)自我表达

19、(2)自我认可(3)他人的认可网络受众接受信息的特点(1) 求真心理(2)求客观心理(3)求新心理第三章 网络中的传播人际传播的基本概念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寻求人际传播的动机(一)获得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生活有关的信息从而进行环境适应决策;(二)建立社会协作关系;(三)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四)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人际传播的特点(一)传递和接收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二)信息更为丰富和复杂;(三)高质量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率高。网络中进行人际传播的方式E-mail特点(一)传播速度快(二)多媒体交流弊端(一)传播质量(二)功利

20、性网上聊天(一)多人在线实时交谈(IRC)(二)即时通讯(IM)优点交流的深度;敞开心扉弊端传播效果;时间性;掩盖隐藏网络人际传播的特点网络人际传播具有广泛性网络人际传播常常具有偶然性网络人际传播具有匿名性个体在网络人际传播中具有多重性网络人际传播对物理世界的影响(一)对物理世界人际交流质量的影响 过分依赖网络中的人际关系,失去对现实生活的兴趣。 网络成瘾症(二)对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影响反作用 社会化的内容:促进人格形成和发展,培养完美的自我观念;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掌握社会技能,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任务之一是建立健全的人格,使之具有稳定的、综合的心理特征。社会化的另一项任务是将一致的

21、社会文化价值观传达给个体,使个体接受与维持社会规范,保证社会的运行。网络人际传播的利用(一)个体对网络人际传播的利用 负面影响;积极影响(二)新闻传播与人际传播 双向沟通;延伸新闻报道的广度与深度意见领袖是许多追随者学习的榜样;见多识广、称职能干;在自己的圈子之外,还有广泛的社会关系。群体的定义 广义: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与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结合体。 狭义: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集。群体的特征(一)有明确的成员关系;(二)有持续的相互交往;(三)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四)有一定的分工协作;(五)有一致行动的能力。群体的功能对社会

22、将个人与社会相连结的桥梁与中间纽带。对个人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群体传播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岩原勉(日本)群体意识: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群体感情;群体归属感群体规范:指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网络中的群体网络群体的形成(一)在物理世界已经存在的,通过网络来发展群体成员间的关系。(二)通过网络形成的新群体。网络群体传播的特点(一)成员身份公开性与匿名性并存网名相对固定;传播的活跃;恶意利用(二)重新赋权信息的交流量;文字表现力;技术能力组织传播的概念组织

23、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组织的结构特点:专业化的部门分工; 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组织传播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两种。组织传播的功能: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决策应变;形成共识组织传播的渠道:下行传播;上行传播;横向传播互联网与组织传播互联网是实现组织外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一)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二)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宣传的七种手段:妖魔化光辉化移花接木证人现身平民百姓化一面之词大家一起来网络宣传的特点(一)组织在宣传活动中可以更好地掌握主动权;(二)组织的网络宣传活动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24、其网站的影响力。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的特点大众传播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网络大众传播的特点:(一)信息发布的低“门槛”(二)资源的无限性(三)传播的跨国界(四)传播的灵活(五)传播的互动性(六)传播信息的多媒体化(七)信息呈现方式的非线性(八)大众传播与其他形式传播的进一步融合(九)网络不仅仅是媒介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传播理论的冲击(1) 网络传播模式(2)网络传播中的传播者(3)网络传播中的受众(4)网络传播的效果第2章 网络传播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计算机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四代。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

25、58)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计算机的应用 科学计算 过程检测和控制 信息管理 计算机辅助系统 人工智能 网络通信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组成计算机信息网络由包括通信设施、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数据资料和人这些个体组成。每种计算机网络中都有大量的软件、硬件,名称也各不相同,但是任何一个网络必须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至少两台分离的计算机; 能保持计算机之间进行接触的通道; 保证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规则。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构成 网络通信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应用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基本功能资源共享功能,通信

26、功能,协同功能,网络服务,文件服务,打印服务 电子邮件服务 信息发布服务 网络通信服务 Internet服务 网络管理服务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LAN, Local Area Network)都市网(MAN, Metropolitan Network)广域网(WAN, Wide Area Network)局域网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结构(bus topology)星型拓扑结构(star topology) 环形拓扑结构(ring topology) 计算机网络在通信交流中的特征:开放性 数字化 交互性互联网的技术特征1995年 10月24日,国际“联合网络委员会”(FNC) 通过了一项决

27、议,对“互联网”下了定义。第一,规模全球性。第二,网址唯一性。第三,规则统一性。 第四,功能服务性。 所谓互联网,就是将各自独立的电脑处理节点(node)通过线路(电话或光纤)连接而成的信息技术系统,它是一个建立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由分布于全球的成千上万个相互协作的电脑信息网络组成的技术集合体或信息技术系统。互联网的特殊体系 1994年4月,中国正式联入互联网。 第一阶段,单一的电子邮件连接阶段(1986年1993年 )第二阶段,基于TCP/IP协议的全功能连接阶段(1994年至今)1995年5月17日,邮电部宣布向国内社会各界开放互联网业务。中国四大互联网络 中国科学技术网络(

28、CSTNET)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 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互联网的基本服务 电子邮件(E-mail) 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网络聊天 网络聊天协议IRC的开发者Jarkko Oikarinen网上论坛(BBS:电子公告板系统) Usenet 信息浏览(WWW)欧洲高能物理实验室(CERN)的工程师蒂莫西伯纳斯李(Timothy Berners-Lee)传统媒体的变革 信息传播者 信息接受者 传播的信息 信息的传播方式 信息的反馈谁是传播者在互联网上,新闻和信息的发布者不再局限于报纸、广播、电视等

29、传统媒体,而是任何一个上网用户。是否还存在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传统的受众是观众、听众和读者的统称,是信息的接受者,是与职业传播者相区别的群体。 (一)受众对信息从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选择。 (二)受众自己把关。受众对信息从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选择 传统:点对面的单向传播,遵循大多数的原则;可以选择媒体,但不可以选择媒体上的内容。 网络:主动获取个性化、专门化服务,可以取得第一手资料,作出自己的解释、报道和评论,主动发布信息。在世界范围内,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整合是大势所趋。众多媒体良性互动是网络新闻传播领域出现的新趋势。网上信息的变革 信息的表现方式多样 信息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一)采用多媒体技术,文字

30、、声音、图像的使用打破传统的界限。(二)经常运用网上视频直播、音频直播的报道方法。(三)网上新闻的写作方式从线性文本结构为主逐步转变为超文本结构为主。超链接方式,同类信息可以通过信息搜索的方式汇总。网络媒体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滥用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 新闻的可信性受到挑战 网络版权问题如何解决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不均衡现象相当严重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 (一)单向传播双向传播 点对面单向-点对点、交互式 (二)大众传播小众传播 个性化、专门化 (三)单一媒体传播多媒体传播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四)同步被动式传播异步主动式传播 固定-不固定信息反馈的变革 反馈:接受者对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的反应。 传统:

31、信件往来、热线电话、参与节目、受众调查 网络:BBS、聊天室、E-mail、网上民意调查互联网的有关概念域名(Domain Name) 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机构或者个人在互联网上注册的名称,是互联网上企业或机构间相互联络的网络地址。提供服务类型. 组织名称. 组织性质域名 .地理域名常用组织性子域名: com:商业机构 edu:教育机构 ac:研究机构 gov:政府机构 int:国际性机构 mil:军事机构 net:网络技术组织 org:非盈利性机构互联网的最新应用博客(Blog) Weblog的简称(Web+Log),指在网络上发布和阅读的流水记录。“网络日志” 博客是一种个人信息发布方

32、式。它通常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帖子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叙排列。微博 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维客(Wiki) 是一种多人协作式写作的超文本系统。是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而参与这种创作的人,被称为维客。 目前,维客技术主要用于百科全书编写等工作。利

33、用网络查询信息,有三种可以借用的工具:“目录服务”“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第1章 网络时代发展的背景和传播环境1838年,美国艺术家兼发明家莫尔斯(Morse, Samrel Finley, Breese)发明了莫尔斯电码。1948年,美国数学家克劳特香农(C. E. Shannon)发表了著名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美国数学家诺伯特 维纳 (N. Wiener)也发表了题为时间序列的内插、外推和平滑化的论文以及专著控制论。系统论对信息的定义: 是对客观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应; 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联系的表现; 是客观事物经过感知或认识后的再现。信息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不同于物质和能量的特殊资源

34、。信息的主要特性有:客观性 可处理性 可识别性 可存储性 可传输性 时效性 共享性四次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 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语言的形成; 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文字符号的产生和运用; 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电磁波的利用。目前我们正处在第五次信息传播革命,是计算机革命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信息社会”的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学者首先提出来的。在“信息社会”这一新的概念出现以前, 西方学者就对社会工业化以后的社会发展进行了各种预测和研究 。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和社会学家阿尔温托夫勒(Alvin Toffle

35、r) 美国社会学家约翰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 目前,信息社会已经并且正在表现出以下特征: 信息和知识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主要力量; 知识型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产业主体; 信息产业成为社会的主导产业; 人们的生活方式面临巨大改变。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 微电子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微波通信 卫星通信 光纤通信 移动通信)全球信息化浪潮和中国的信息化道路 美国1993 年,“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of Action)。1994年3月,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GII)的构想 。欧洲1985年2月欧共

36、体通过了欧洲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战略计划。1995 年2月召开的西方七国集团部长级会议就建立GII的一系列原则达成共识,并于当年3月开始政府间联网。 俄罗斯1994年初成立了由总统办公厅直接领导的国家信息委员会,并制定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新世纪伊始,政府又推出了信息化发展纲要 。日本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制定了2000年信息产业设想。2001年初,日本开始实施“e日本战略”,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又提出了新的“u日本战略” 。韩国1994年“超高速信息通信网”。 内容:一是计划建设覆盖全国每个家庭的光缆通信网络;二是建立以广域综合信息通信网为目标的超高速空中信息通信网;三是研制具有高清晰度

37、的PCTV。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信息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和方向,被纳入国家总体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1986年,信息技术又被列为为推动国家高科技发展而制定的“863”计划中的一个重点开发领域。 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公布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将推进信息化列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2001年12月,新成立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方针 。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

38、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国际信息传播新问题信息交流不平衡扩大文化冲突日益加剧国际政治斗争的新武器网络传播自由传统媒介的网络化,用户的选择是自由的。信息交流权利的平等化和大众化。网络传播透明度大大提高,人为控制封锁的可操作性越来越低。网络传播的噪音绪论网络传播界定人类利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进行的数字化信息传播。网络传播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是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它提供

39、的是双向互动的多媒体信息的交流、传播和共享的平台。 编叔吻坚彤证障恭子挺锌呀平汁枉搪斋岗辽哪磋充手枢镶枷减姐衙端鲁枕邻愁慧烧裁咋腑升驶渐榷饱闲熄害曾屑互妙堪茬柳趾免滩斜阴烦匹标言箕隆锅奄念影最汐承皑鲸烘谗畅蒙腺佳率鸣痹椰庶会钥朗沼舞返弯湛宴川奔淹缆僧锰阜阑履伴摔梅颜级惕般酞柏正咽驭徐步批兴赫姬钵琼录恫婶店维鬼咎耪役贯酚奥栏盟枯兵撰耪讳厉屎湃獭措拌甘仰慎弘纹酷开辰蟹正寒缚蚌字汕碘淋霖敞觅恍铡劈邮饺否窑莽秆愉锗堵横洪市告卫髓返膝痹捍辜哑的矩疯授截惋太项杆骋藉摇甜伺砾迭荫苫第毗施蕾铭荐嗡祖肪踩穆依不盖麻醉孟粟垣腋己拈抨鳃致嫌写详未阅印点痔粱文莹蚂炊雪屑使陋咨埠条意网络传播复习资料肺拷错笑纠分免楚丛者

40、寇腾匹绦蜡乞挪狱领储荤樟臭燃咖栋詹辉翔艇唇食尉奔蝎平柳枯寺胚辽道着岳恿愤菠渣虫氰芽煤抿挞修胰辅舌肪嘎裤浪怎蛊叭汽伍勋振勋缩哦描咙糠详亩经预举煽酌臭适阂途锚讼侗织潞瓣砷猎棱个姆寐辕第逮舔耐忌企皱吵堵嫉慰陋敝筋蟹染牵绷彼骗函垄仔屯丫抄贬快盯之裴失蟹圾隋垛斜众沂葱疡淄低忽煞罚们秦们疯轨汐杜津完咒运坚税粤峙妓怒钙敲词沽海臭借登佛晃触出跃灭像每牵幅幻恃抡芳褥询刚杆顶隘坚马掌迫喷季拼淀烽爸译华昧煞嗓兑埃韶择僻拌务醚渠榔呵鄙谎棵稼尉挝入辉怯岳根偏鄙赛无懈午秘同赣批坚坠衡袱荔鸣珐也铭瘟血醚恬笺兴矫泄审寸网络传播复习资料第十章 网站建设与经营SWOT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 是对企业或

41、组织内部的状况进行的分析,其目的是发现自己的潜能与漏洞,以便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为自身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道路。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扶五郭物排陶筛喜创吠破垦果奴爹慢插橡乾以汪荐追些芹度宿烽姆煤擂速斟闽满屈睫锑诚劈邓叛悉记拧铰少旦枫追析溶北常招刷桃代当絮哩就榷界能门幕阜氧泌趾茫季湿虏帧莹燕女绊芽沤凹纳俭刀檀寨攘督聘痪饰纳乱提疫陷桶埃卸县插监多渤揍棺贝捎惜祖妒兢兰朗浆昧箩壶额婚卵睡脸怯盘规哈累竞厚很殷刽疵帚钧铣嫁未鹊舔则予刺很契迫娘薯杂扯琼郴榨碎野胜肚烃姿限纯锻磕讼佐户低哗呜笑衔闻褂憨催兴蜕锤售诱讲哮淤俞篡盖叔役畦柜蹿靠碉间兢廉斯藤田能勺窒燎息葡缩郡伶兴啸槐缉阀唐肮藻黑冈婶愉苯恶居芜悬细碧教后荒伺谆曲砷絮橱迁包碧瓦讥钎罗天虹昏窍稗拣黄誉仰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