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缝合新技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0470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阴缝合新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会阴缝合新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会阴缝合新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会阴缝合新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阴缝合新技术ppt课件.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会阴缝合新技术,简 史,1742年首先对难产者自阴道口向肛门方向切开 1799年设计出正中切开术 1857年会阴切开术由Braun命名,并延用至今 1851年传入美国,但直到20世纪初才被逐渐接受; 1920年后,美国妇产科学界颇有影响的Delee和 Williams 发表文章,提倡采用会阴切开术分娩,尤其是 中侧会阴切开术,会阴切开术的目的,以一个直的、整洁的外科切口代替经常发生的不整齐的撕裂,更易于修补 防止盆底组织松弛,避免发生膀胱膨出、直肠膨出及尿失禁 避免盆底组织的严重撕裂伤及减轻受压胎头的碰撞伤,会阴切开术的适应证,正常分娩:早产儿、巨大胎儿、胎儿宫内窘迫 估计会阴裂伤不可避免时

2、 需缩短第二产程者 需阴道助产者,会阴切开术的禁忌证,不经阴道分娩者 难以控制的出血倾向 拒绝接受手术干涉者 相对禁忌证为: 胎儿较小,前次分娩会阴完整的经产妇,会阴切开术的时机,切开时机取决于宫缩强度、产道及盆底软组织的弹性和产程进展情况 最好是在胎头拨露3-4cm、会阴明显膨隆时,且于宫缩时切开,之后12次宫缩即能娩出胎儿 若行胎头吸引,产钳助产或臀牵引术,则于施术前切开,外生殖器的解剖,y,盆底的解剖,女性会阴的血管和神经,正中切 侧 切 手术修补 容易 困难 愈合不良 极少 常见 术后疼痛 轻 常见 解剖复位 很好 偶有不良 出 血 少 多 性交困难 极少 偶尔 切口延长 常见 不常见

3、,会阴侧切与正中切,会阴侧切开,会阴直切口,阴道粘膜组织缝合方法比较,间断缝合 连续缝合 连续扣锁缝合,外阴缝合方法比较,皮内缝合 8字缝合 全层缝合 改良式会阴缝合,影响会阴切口愈合的技术因素,会阴侧切及缝合技术不过关 组织对合不良 留有死腔或缝合过密 伤口暴露时间过长 术前正确消毒,术后正确护理,提高会阴切口缝合技巧,严格无菌操作 恢复正常解剖结构,确切对合受损组织 有效止血,防止会阴血肿形成 松紧适度 消除死腔 运用连续缝合阴道壁的方法减少缝合线头,影响会阴切口愈合的技术因素,缝合技术不过关,一边多一边少 留有死腔 解剖位置不清 暴露时间过长 术前正确消毒 术后正确护理,伤口感染易感因素

4、及预防,内在因素: 机体抵抗力低下,切口部位选择不妥 手术止血不彻底 ,存在血肿或无效腔。 外源性因素: 通过皮肤、物品的接触及空气传播,外源性因素引起感染的途径,工作人员的手和臂 病人手术区的皮肤 空气中的细菌 外科器械、物品上的细菌,伤口感染的预防,工作人员手和臂的消毒 暂存菌存在于皮肤的表面、皱褶处和指甲下,常住菌大多深藏在毛囊、汗腺、皮脂腺等处 病人手术区皮肤的消毒 空气的消毒 空气中的细菌主要来自天花板未经防尘处理,墙面不平、工作人员流动频繁,室内人员走动太多。 外科器械物品的消毒灭菌,小 结,会阴侧切的发展历程、目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方法的比较 复习盆底的解剖,会阴血管神经的分布 比较几种缝合方法的优劣 分析影响会阴切口 愈合的相关因素,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