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0502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1、简要分析: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会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P175)故选B2、简要分析: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P177)故选A3、简要分析: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P177)故选A4、简要分析:火灾分类(GB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4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是指液

2、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是电气火灾等。5、简要分析:火灾分类(GB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4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

3、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是电气火灾等。F类火灾,是烹饪器具内烹饪食物火灾等。(P177)故选A6、简要分析:火灾分类(GB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4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4、。E类火灾,是电气火灾等。F类火灾,是烹饪器具内烹饪食物火灾等。(P177)故选DF类火灾,是烹饪器具内烹饪食物火灾等。(P177)故选B7、简要分析: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P177)故选D8、简要分析:火灾分类(GB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4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

5、,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是电气火灾等。F类火灾,是烹饪器具内烹饪食物火灾等。(P177)故选D9、简要分析: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P177)故选B10、简要分析: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P177)故选B11、简要分析:建筑火灾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

6、。初起期是火灾开始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满足时间平方规律,即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平方非线性发展,轰燃就发生在这一阶段;最盛期的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火势的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熄灭期是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至熄灭的阶段,熄灭的原因可以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的作用等。由于建筑物内可燃物、通风等条件的不同,建筑火灾有可能达不到最盛期,而是缓慢发展后就熄灭了。(P177)故选B12、简要分析:建筑火灾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初起期是火灾开始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

7、程至关重要,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满足时间平方规律,即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平方非线性发展,轰燃就发生在这一阶段;最盛期的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火势的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熄灭期是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至熄灭的阶段,熄灭的原因可以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的作用等。由于建筑物内可燃物、通风等条件的不同,建筑火灾有可能达不到最盛期,而是缓慢发展后就熄灭了。(P177)故选A14、简要分析:紫外火焰探测器适合有机物燃烧区域的。如油井,液化气罐等(P205)故选A15、简要分析:感光式探测器可以在离起火点较远的位置进行探测,适宜探测没有阴然的火灾。(

8、P205)故选A16、简要分析:泡沫灭火剂由于含有较多水分,如化学泡沫是利用硫酸铝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作用,产生C02泡沫,因此,不宜扑灭遇水燃烧物质(如碳化钙等)的火灾。(P203)故选A16、简要分析: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灭火不留痕迹,并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等特点,一般氧气含量低于12%或二氧化碳含量高于30%35%,燃烧中止,因此更适宜于扑救600V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即其适用范围是A、B类火灾和E类低压带电火灾。(P202)故选A18、简要分析:泡沫灭火

9、器适用于扑灭A类(木材、棉麻等固体物质)和B类(石油、油脂等自然液体)的初起火灾,是目前国内外油类火灾基本的扑救方式。(P203)故选D27、简要分析: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灭火不留痕迹,并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等特点,一般氧气含量低于12%或二氧化碳含量高于30%35%,燃烧中止,因此更适宜于扑救600V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即其适用范围是A、B类火灾和E类低压带电火灾。(P202)故选A29、简要分析:干粉灭火器以液态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将灭火器内干粉灭火剂喷

10、出进行灭火。它适用于扑救石油及其制品、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等。由于干粉有5万v以上的电绝缘性能,因此也能扑救带电设备火灾。这种灭火器广泛应用于工厂、矿山、油库及交通等场所.30、简要分析:干粉灭火器以液态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将灭火器内干粉灭火剂喷出进行灭火。它适用于扑救石油及其制品、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等。由于干粉有5万v以上的电绝缘性能,因此也能扑救带电设备火灾。这种灭火器广泛应用于工厂、矿山、油库及交通等场所.33、简要分析:爆炸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归根结底必须有一定的能源。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以分为三类:物理爆

11、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P180)故选C34、简要分析:物理爆炸是由系统释放物理能引起的爆炸。例如,高压蒸汽锅炉当过热蒸汽压力超过锅炉能承受的程度时,锅炉破裂,高压蒸汽骤然释放出来,形成爆炸故选B35、简要分析:化学爆炸是由于物质在瞬间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甲烷、乙炔等)爆炸。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煤粉、面粉等)以一定的比例与空气混合时,在一定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爆炸也属于化学爆炸.故选D36、简要分析: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P184)故选D37、简要分析:把能够爆炸的最低

12、浓度称作爆炸下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作爆炸上限。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越大。(P184)故选B38、简要分析: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越大。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时,由于在混合物中含有过量的空气,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及可燃物浓度的不足,导致系统得热小于失热,反应不能延续下去;同样,当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的浓度大于爆炸上限时,则会有过量的可燃物,过量的可燃物不仅因缺氧而不能参与反应、放出热量,反而起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爆炸下限越小(如乙炔为22,车用汽油为089等)。只要有少量可燃物从容器或管

13、道里泄漏(跑、冒、滴、漏)出来,就很容易与车间或库房的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使建筑物处于发生爆炸(一触即发)的危险之中。(P184)故选A39、简要分析:提高氧含量,会使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上限显著提高,而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如氢与空气(含氧21)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75,而氢与氧(一级纯氧为992,二级为985)混合时,爆炸极限为495。这是因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超过爆炸上限的浓度时,因氧气(氧化剂)不足,而不会发生爆炸,随着氧含量的提高,爆炸上限也随着提高,而在爆炸下限的浓度时,氧已经过剩,所以,提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氧含量,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P184)故选A40、简要分析:混合气体

14、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较复杂。在0.12.0MPa的压力下,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当压力大于2.0MPa时,爆炸下限变小,爆炸上限变大,爆炸范围扩大。这是因为,在高压下混合气体的分子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加快,放热量增加,且在高气压下,热传导性差,热损失小,有利于可燃气体的燃烧或爆炸。(P185)故选B41、简要分析: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减小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到某一数值时,则会出现下限与上限重合,这就意味着初始压力再降低时,不会使混合气体爆炸。把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为零的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P186)故选A42、简要分析:若在混合气体中加人隋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

15、水蒸气、氩、氦等),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惰性气体的浓度增加到某一数值时,爆炸上下限趋于一致,使混合气体不发生爆炸。这是因为,加入惰性气体后,使可燃气体的分子和氧分子隔离,它们之间形成一层不燃烧的屏障,而当氧分子冲击惰性气体时,活化分子失去活化能,使反应键中断。(P186)故选A44、简要分析:爆炸容器的材料和尺寸对爆炸极限有影响。若容器材料的传热性好,管径越细,火焰在其中越难传播,爆炸极限范围变小。当容器直径或火焰通道小到某一数值时,火焰就不能传播下去。这一直径称为临界直径或最大灭火间距。如甲烷的临界直径为0.40.5mm,氢和乙炔为0.10.2mm。目前一般采用直径为

16、50mm的爆炸管或球形爆炸容器。(P187)故选B45、简要分析:点火源的活化能量越大,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爆炸极限范围也越大,当火花能量达到某一值时,爆炸极限范围受点火能量的影响较.(P187)故选A47、简要分析: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dP/dt)主要受粉尘粒度、初始压力、粉尘爆炸容器、湍流度等因素的影响。粒度对粉尘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比粉尘爆炸压力大得多。当粉尘粒度越细,比表面越大,反应速度越快,爆炸上升速率就越大。随初始压力的增大,对密闭容器的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也增大,当初始压力低于压力极限时(如数十毫巴),粉尘则不再可能发生爆炸。(P198)故选A48、简要分

17、析:当粉尘粒度越细,比表面越大,反应速度越快,爆炸上升速率就越大。随初始压力的增大,对密闭容器的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也增大,当初始压力低于压力极限时(如数十毫巴),粉尘则不再可能发生爆炸。(P198)故选B49、简要分析:粉尘爆炸极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粉尘粒度、分散度、湿度、点火源的性质、可燃气含量、氧含量、惰性粉尘和灰分温度等。一般来说,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高,可燃气体和氧的含量越大,火源强度、初始温度越高,湿度越低,惰性粉尘及灰分越少,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粉尘爆炸危险性也就越大。(P197)故选B50、简要分析:控制产生粉尘爆炸的主要技术措施是缩小粉尘扩散范围,消除粉

18、尘,控制火源,适当增湿。对于产生可燃粉尘的生产装置(如Al粉的粉碎等),可以进行惰化防护,即在生产装置中通人惰性气体,使实际氧含量比临界氧含量低20。在通人惰性气体时,必须注意把装置里的气体完全混合均匀。在生产过程中,要对惰性气体的气流、压力或对氧气浓度进行测试,应保证不超过临界氧含量。(P197)故选A52、简要分析:起爆药最容易受外界微小的能量激发而发生燃烧或爆炸,并能极迅速地形成爆轰。工业炸药属猛炸药,这类炸药在一定的外界激发冲量作用下能引起爆轰。(P237)故选D53、简要分析:火炸药爆炸影响因素。影响火炸药爆炸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炸药的性质、装药的临界尺寸、炸药层的厚度和密度、杂质及含

19、量、周围介质的气体压力和壳体的密封、环境温度和湿度等。 (P237)故选A54、简要分析:炸药的爆炸是一种化学过程,但与一般的化学反应过程相比,具有三大特征:1)反应过程的放热性。在炸药的爆炸变化过程中,炸药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热的释放是爆炸变化过程的发生和自行传播的必要条件。爆炸变化过程所放出的热量称爆炸热 (或爆热),常用炸药的爆热约在37007500 kJ/kg。2)反应过程的高速度。炸药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事先充分混合和接近,许多炸药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共存一个分子内,能够发生快速的逐层传递的化学反应,使爆炸过程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通常为每秒几百米或几千米。3)反应生成物必定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20、(P237)故选D55、简要分析:为保证爆炸事故发生后冲击波对建(构)筑物等的破坏不超过预定的破坏标准,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区域内的建筑物之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称为内部安全距离。危险品生产区、总仓库区、销毁场等与该区域外的村庄、居民建筑、工厂、城镇、运输线路、输电线路等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称作外部安全距离。 (P238)故选A56、简要分析:电气设备防爆1)对于I类(F0区)场所,即炸药、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的储存场所,黑火药、烟火药制造加工、储存场所,不应安装电气设备;烟火药、黑火药的I类危险场所采用的仪表,应选择适应本场所的本质安全型。电气照明采用安装在建筑外墙壁

21、龛灯或装在室外的投光灯。2)对于类(Fl区)场所,即起爆药、击发药、火工品制造的场所,电气设备表面温度不得超过允许表面温度(有140、100等),且符合防爆电气设备的有关规定:应优先采用防粉尘点火型,或尘密结构型、类B级隔爆型、本质安全型、增安型(仅限于灯类及控制按钮)。当生产设备采用电力传动时,电动机应安装在无危险场所,采取隔墙传动。3)对类(F2区)场所,即理化分析成品试验站,选用密封型、防水防尘型设备。(P238) 故选C 57、简要分析: 1)领药时要按照少量、多次、勤运走的原则限量领药。2)装、筑药应在单独工房操作。装、筑不含高感度烟火药时,每间工房定员2人;装、筑高感度烟火药时,每

22、间工房定员1人。半成品、成品要及时转运,工作台应靠近出口窗口。装、筑药工具应采用木、铜、铝制品或不产生火花的材质制品,严禁使用铁质工具。工作台上等冲击部位必须垫上接地导电橡胶板。3)钻孔与切割有药半成品时,应在专用工房内进行,每间工房定员2人,人均使用工房面积不得少于3.5m2,严禁使用不合格工具和长时间使用同一件工具。4)贴筒标和封口时,操作间主通道宽度不得少于1.2m,人均使用面积不得少于3.5m2,半成品停滞量的总药量,人均不得超过装、筑药工序限量的2倍。5)手工生产硝酸盐引火线时,应在单独工房内进行,每间工房定员2人,人均使用工房面积不得少于3.5m2,每人每次限量领药1kg;机器生产

23、硝酸盐引火线时每间工房不得超过两台机组,工房内药物停滞量不得超过2.5kg;生产氯酸盐引火线时,无论手工或机器生产,都限于单独工房、单机、单人操作,药物限量0.5kg。6)干燥烟花爆竹时,一般应采用日光、热风散热器、蒸气干燥,或用红外线、远红外线烘烤,严禁采用明火。(P226) 故选D 58、简要分析: 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和维持,因此火的三要素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在火灾防治中,如果能够阻断火三角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59、简要分析: 根据GB 4968-1985火灾分类,A类火灾为固体火灾,因此,木材、棉麻和纸张,属于A

24、类火灾。91、简要分析:碳化钙与水作用产生乙炔并放出热量,钠、钾与水作用产生氢气并放出热量,磷化钙与水作用产生磷化氢并放出热量,所以它们属于与水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92、简要分析: 相互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通常是一种强氧化剂,而另一种是强还原剂,两者混合后由于强烈的氧化反应而自燃着火。93、简要分析:影响轰燃发生最重要的有两个因素,即辐射和对流,也就是上层烟气的热量得失关系,如果接收的热大于损失的热量,则轰燃可以发生。95、简要分析:反应过程的放热性、高速度和释放大量气体是炸药爆炸的三要素,是炸药爆炸时之所以能产生巨大压力(威力)的原因。炸药爆炸属于化学性爆炸,因此,亦是化学性爆炸的三要素。96、简要分析:题中A属于传爆器材,E属于工业炸药。97、简要分析:题中B和E属于民用爆破器材的起爆器材。98、简要分析: 为避免超量领药造成零散堆积等事故隐患,应按照少量、多次和勤运走的原则限量领药。99、简要分析:火药的相应强度属于力学特征,满足在高温下保持不变形,低温下不变脆;火药的物化性质相对稳定属于火药的安定性。100、简要分析: 题中C、E属于四不准,则不准在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和不准混用工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