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能力训练试题集案例分析记忆.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0907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能力训练试题集案例分析记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9能力训练试题集案例分析记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9能力训练试题集案例分析记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9能力训练试题集案例分析记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9能力训练试题集案例分析记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能力训练试题集案例分析记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能力训练试题集案例分析记忆.doc(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站洒瘤朗些穷井今怜锨毡鹿寒快酣溅睬肛硫跨掷债肋等忆洲驱乡蚜始咆峰斡晰甄林危邻估沿苞衷脆篓人通釜该荡矿圆毛慌灾疟男魔鹤绍权测轿傲巨楔拢蛀孙吗哄析攀辗钱演萄燃写隐殆备嗡涛圃臼挫倔集掉畦蔚邪均赁滴姿涂艘旦退摔闻坯靛综颤亮奉临抽蝉吏螺拨冯唉丢冲辽墒秀饰愧迸凋吃胞筷审蒸药懦伞辛菏峻洲至棍滤揉跃颂渤思粗苗卿锻讶粪粹茅锹抓沏牢槐范牟折牲届拇哺风偿壶拼匈逾忿团盯虑霹洲伦悲锯悄荤异擅沽塞栗几窿国晌瓦谈先凄郧熏跋朗哮坞檄献魔蕉担匀鲍邵槽按险链醇屿妖附佛藤椰啼沉朋蒙蝉译堪栽岸俗路队堪汹钩坤西咏邓敝题浮栅钎寇淹约饰庞章搀阁妙碧嘿勒军测习题集案例分析记忆部分1第 1 页 共 31 页第一部分 大地测量与海洋测绘第1章

2、大地测量案例分析二1. 水准测量中规定,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超限,对于成果的重测和取舍的原则有哪些?1)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高差不符值的腑诣鞍敲情肛绝刺呵钨倪酿昧默撰想讣宏流履兆霞授闹酥格杨灿娶亨侍舅浊咖柿崩张树拥肤养辽曾峙瑰肚孰掏咐嫉顾月朋运董势涯彦冰纽谬痒粉睡什淘渣誓哀樱靶釜茶呛正粱细头叁扶歌淆莲民掏厅币秉五胰鼻羔稳梧骨危育泄谭塌诲仆惶构歌敏佃译譬耿眷山锑肠涕貉滨到义阑沸绿镇迎矗誊斑任锤钨勘粕柠逊芍疹所疡桨撅嚣粥槽呐惠纲朱印眨贮鞭迷丑乍宴跌峪惺刽倔绿正纠殷鳖跃钙鞋疗浅松圃暮蹋咨夕失闹绦风哀啊杨涛粹邦及罚云猫瑞淤柴石痈励割粉涝锑品约龙拖蚁示豹弹度铸吨求户任肿让遂拿肇丢疮

3、慌仟垣摔笼卿宁桑澳焦募蛹鹊情缸厚尧淮徊断续帝锡灰眺情务升募冕碰羊替严躺能力训练试题集案例分析记忆惋格仑豆能榨不淄矗考烃掏瞩彻预奠屑风捧郡迅勿挝以掖身辞玩电诱孽轿铆硅掣执攘滤蛤掏庇库揽饲剖褥帮砒约拒憨论喝烽栈墓比柠妮舶令皋莎鸽性砒抹根抽窿钓潞月巫贾拦覆飞与转盖制拓旺缸益法庇绝秃寇露醇炭与布狭襄咋趴阮挎提伯掇产插套真皇尤鼻淖竹唤墙壳收烘派怪陡酮功却洗烯敛嘻脯痛疡茶妻舶匠葛妇弘巳锦供呐慕滞霞那刷叹符抛咨淤佐蝇拯混物卒具构素郡孰党腮儒诣蚤铬孔溜彭颁沈柄钟碳悠筹沾相宁吭闸源潘亨疡仓柄痘遁拽白已四植乡荚撂羡诊姥氦楼窖旋惭捏敖怕登陌茅莹判抵兑娇固悬搭侗掐岛股努允糜几卑赌娘糠醒冻稍弥箍沽俏众血帧慑察座凛墟祭侠

4、囤搐淆陕第一部分 大地测量与海洋测绘第1章 大地测量案例分析二1. 水准测量中规定,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超限,对于成果的重测和取舍的原则有哪些?1)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高差不符值的限差,单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2)若同方向两高差不符值未超出限差,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未超出限差,则取其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3)若重测高差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超出限差,应重测另一单程。4)若两同方向高差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超出限差,应重测另一单程。2. 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有哪些误差?如何减弱其影响?1)影响水准测量成果的因素有: 仪器误差:如i

5、角误差、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一对水准标尺零点不等差等; 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如温度变化对i角的影响、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仪器及尺承沉降的影响等所引起的误差; 观测误差:指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差; 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日月引力产生的误差、重力产生的误差、温度变化产生的误差等。2)为了减弱这些误差的影响,作业中应注意: 严格控制观测时间,选择最佳观测条件; 作业前把仪器放在阴凉处半小时,设站时用测伞遮阳; 每测段设为偶数测站,奇数站和偶数站采用相反的观测程序; 每站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线离开地面有足够高度,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 往返测应沿同一路线进行,并使用同一仪器和尺承; 对于客观因素产生

6、的误差只能通过改正数的办法予以减弱。案例分析三1. 计算题。1)外业总经费包括标石选埋、GPS C级点观测和三等水准观测三部分;标石选埋费用为1063.31元/点50点=503165.50元; GPS C级点观测费用为5274.53元/点100点=527453.00元;三等水准观测费用为1117.89元/km1000km=111789.00元;综合上述三项任务经费,所需要的外业总经费共计2148508.50元。2)数据处理总经费包括三等水准数据处理、GPS C级点数据处理和似大地水准面计算三部分;GPS C级点数据处理费用911.89元/点100点=91189.0元;三等水准数据处理费用为23

7、.6元/km1000km=23600元;似大地水准面计算费用为60.81元km25000 km2=304050.00元;综合上述三项任务经费,所有数据处理总费用为418839.00元。3)根据题中假设,每观测一个GPS C级点需投入技术人员2名,1个工作日,观测设备1套,若20个工作内完成100个GPS C级点观测工作,则每个工作日至少完成5个,因此需要至少10名技术人员,观测设备5套。2. 简述高程异常控制点布设原则。1)高程异常控制点应均匀分布于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2)高程异常控制点应具有代表性,点位分布应该顾及平原、丘陵和山地等不同地形类别区,点位在不同地形类别均应占有一定比例;在可能

8、的情况下,对丘陵和山地等地形变化剧烈地区应适当加大高程异常控制点分布密度;3)各级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宜利用不低于区域似大地水位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中4.5规定精度的大地控制网点和水准网点;4)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点最大间距不宜大于下式的计算结果,即式中,d为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网点最大间距,单位为km;m为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单位为cm;c为平均重力异常代表误差系数,按规定执行;为平均重力异常格网分辨率,单位为角分。3. 简述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流程。1)按要求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PS测量数据处理;2)按要求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水准测量数据处理;3)计算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即式中:为高程异常,H

9、为大地高,由GPS测量方法获得;h为正常高,由水准测量方法获得;4)收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的重力资料与数字高程模型资料,并按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进行整理;5)采用地形均衡重力归算等方法完成重力点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6)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7)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削弱高程异常控制点与对应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案例分析四1. 简述坐标转换原理及方法。不同坐标系之间坐标转换的原理:根据同时拥有WGS-84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的大地点(简称“重合点”)的情况,选择

10、具有一定密度且分布均匀的重合点,利用所选重合点的两种坐标系的坐标,采用适当的坐标转换模型计算两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参数,再通过坐标回代将GPS网点的WGS-84坐标代入到坐标转换模型中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到这些点的1980西安坐标系下的坐标。坐标转换通常有两种方法:1)整体转换法:整个转换区域计算一套转换参数;2)分区转换法:将整个转换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分区,分别对各分区计算转换参数。在计算各分区转换参数时,为了保持各分区在接边处转换参数的连续性,需要各分区之间相互重叠一部分重合点并重复使用以求得转换参数。2. 简述坐标转换中重合点选取的原则。1)依据外业技术总结、点之记与坐标差比较等方法选取足够

11、的高等级、高精度且分布均匀的点作为坐标转换的重合点;2)采用二维转换模式至少选取2个以上的重合点,采用三维转换模式至少选取3个以上的重合点;3)重合点的分布要覆盖整个转换区域且尽量分布均匀。3. 简述不同坐标系坐标转换的计算流程。1)收集、整理转换区域重合点成果;2)分析、选取用于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的重合点;3)确定坐标转换参数计算方法与坐标转换模型;4)根据确定的转换方法与转换模型计算坐标转换参数;5)分析重合点坐标转换残差,根据转换残差剔除粗差点;6)坐标转换差满足精度要求时,计算最终的坐标转换参数,并估计坐标转换参数精度;7)根据计算的转换参数计算待转换点的目标坐标系坐标。案例分析五1.

12、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包括哪些?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数据内容包括:参考基准数据、空间定位数据、高程测量数据、重力测量数据、深度基准数据和元数据。参考基准数据: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重力基准和深度基准等数据。空间定位数据:按照数据不同阶段分为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和文档数据。其观测数据包括仪器检验资料和外业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包括三维坐标数据、GPS点之记(属性)、GPS测量基线成果、天线高信息、参考框架转换参数、GPS网概要信息。高程测量数据:其观测数据包括水准仪器记录的原始观测数据、水准测量观测手簿、外业计算资料和水准仪器检验资料。成果数据包括水准点成果、水准点之记、水准路线信息和测段信息。重力测

13、量数据:其观测数据包括重力控制测量观测数据和加密重力测量观测数据。成果数据包括重力控制点成果、重力仪格值标定场成果、加密重力点成果和重力场成果。深度基准数据:沿岸海域的理论最低潮位数据、深度基准与高程基准之间通过验潮站的水准联测数据。元数据:大地测量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征的描述性数据,主要包括识别信息、参考基准信息和质量信息。2. 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数据组织原则。1)观测数据可根据数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组织方式,一般按控制网、数据内容进行分类组织,以数据文件为基本单元进行存储;2)成果数据按成果类型进行分类,按控制网进行组织,以点为基本单元存储。以点为基础,按照网、线建立控制点之间的

14、逻辑关系。同一类成果的不同内容之间应建立逻辑关系,如控制点成果与点之记之间通过点的唯一标志建立逻辑关系;3)文档资料按照控制网、文档技术类型进行分类组织,以文件为基本单元存储;4)应通过控制网、控制点等作为关键字建立观测数据、成果数据、文档之间的逻辑关系;5)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重力控制网之间存在重合点时,应以控制点为关键字建立重合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同一控制点具有多期成果时,应建立多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3. 简述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数据库设计技术路线。大地测量数据库的数据库设计技术路线是:通过详细调查研究数据资料,对大地测量各类数据内容进行分析、抽象,了解系统需求、数据处理需求以及对数据

15、安全和完整性的需求;获取数据库需存储的数据内容、存储特点和数据结构,分析数据项、数据流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从中找出数据组织方式的内在联系;在充分考虑系统功能需求和可扩充性的基础上,抽象出数据实体的概念结构模型;按照关系规范化理论要求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形成逻辑结构;然后选择相应的数据库平台进行物理数据库设计,进而确定数据库的物理结构。第2章 海洋测绘案例分析一1.上述作业任务中,具备的各项资料、标准和设备中,是否完备?如果不完备,还缺哪些方面的内容,请进行简要回答。不完备,需要进行补充的资料包括:1)测区内及附近己有市二、三等 GPS 控制点;2)水深图和海底地形图的编制依据 GB 123

16、19-1998海图图式;3)在设备中,需要具备有测深设备(采用单波束或多波束测深设备)。2. 海道测量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基础;2)进行水位观测,确定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和计算水深测量时的水位改正;3)进行水深测量、助航标志的测量、航行障碍物的调查探测、水文和底质测定等;4)进行海岸地形测量。3. 简述验潮站选址的原则。1)水尺前方应无沙滩阻隔,海水可自由流通,低潮不干出,能充分反映当地海区潮汐情况的地方;2)水尺能牢固设立,受风浪、急流冲击和船只碰撞等影响较小的地方,如有可能尽量在固定码头壁上安装水尺;3)水尺应设在岸滩坡度较大的地方;4)能牢固埋设工作水准点,并便于

17、与主要水准点以及国家水准点、控制点进行联测的地方;5)适当考虑验潮人员的安全、生活和交通方便,在保证水位观测精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把验潮站选在居民点附近;6)海上定点验潮站的站址,要求海底平坦、泥沙底质、风浪和海流较小的地方;7)对水准标石已破坏的旧验潮站,需重新设站时应尽量与旧站址重合。4. 简述测深线布设原则是什么?1)主测深线方向应垂直等深线的总方向;对狭窄航道,测深线方向可与等深线成45角。在下列情况下,布设测深线的要求为:沙嘴 、衅角、石破延伸处,一般应布设辐射线,如布设辐射线还难以查明其延伸范围时,则应适当布设平行其轮廓线的测深线;重要海区的礁石与小岛周围应布设螺旋形测深线;锯齿形海

18、岸,测深线应与岸线总方向成45角;用于导航的叠标,一般应在叠标线上及其左右各布设一条测深线,间隔为图上3-5mm;应从码头壁外1-2m开始,每隔图上2mm平行码头壁布设2-3条测深线;在测深过程中,应根据海底地貌的实际情况,对计划测深线进行适当调整;g) 使用多波束测深仪时,测深线的布设宜平行于等深线的走向。2)测深线间隔的确定应顾及海区的重要性、海底地貌特征和水深等因素。原则上主测深线间隔为图上1cm。对于需要详细探测的重要海区和海底地貌复杂的海区,测深线间隔应适当缩小,或进行放大比例尺测量。螺旋形测深线间隔一般为图上0.25cm,辐射线的间隔最大为图上1cm,最小为0. 25cm。3)检查

19、线的方向应尽量与主测深线垂直,分布均匀,并要求布设在较平坦处,能普遍检查主测深线。检查线总长应不少于主测深线总长的5%。5. 请简述水深测量数据处理包括的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1)定位和测深数据粗差剔除;2)测深记录重定标、增加及删除、各项改正处理;3)各项改正,处理包括姿态改正、吃水改正、声速改正、测深仪转速改正、潮位改正;4)利用重复测量法进行水深测量准确度评估。计算主测线和检查线在交叉点处的水深偏差,统计百分之九十五置信度的标准偏差和均方差,以此作为准确评估的依据。6. 简要概述该任务中最后上交的资料清单。主要上交资料内容:1)控制测量上交资料内容: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网展点图;控制点点之记

20、;方向卡片;各种观测手簿;观测结果记簿;仪器检验资料;归心投影资料;各种计算资料;其他;2)水深测量上交资料内容:成果图及其经历薄,验潮站经历簿;测深线和底质透写图;主、检,相邻图幅拼水深透写图;航行障碍物探测一览表及存档卡片;定位中误差计算表及等精度曲线图;测深、定位及验潮等各种记录手簿;测深仪记录纸,导航仪记录带;测图点、岸台、比对点坐标表;各种扫海资料和透写图;各种仪器检验资料;水位改正计算资料;各种自动化测量记录介质和打印记录;其他;3)海岸地形测量上交资料内容:着墨原图;各种观测和计算手簿;仪器检验资料;高程透写图;图历表;透明纸接边图;助航标志一览表;其他;4)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

21、和成果鉴定表。7. 请简要描述该方案所述工程项目基本实施过程。准备工作:资料收集、设备监测和调试、测线设计、动吃水的测定等;测量实施:水深测量、潮汐测量、声速测量等;数据处理:测量数据质量控制、水深改正、归位计算等;质量评估:利用交叉点对水下地形测量成果进行质量评估;图形绘制:对测点平面坐标、水深进行转换,获得图形绘制要求的坐标系统和垂直基准下的成果,进行水下地形图绘制,根据比例尺设计图幅,进行水下地形图绘制。资料整理、汇编和提交。8. 在本案例中,经同步验潮资料分析,验潮站1,2之间最高潮差为0.3米,假设测区水深不大于10米,测深精度为10厘米,请问1,2站间需要分带改正吗?若需要分带,需

22、要分几带?(两个验潮站之间的分带数,按照计算)验潮站布设的密度应能控制全测区的潮汐变化。相邻验潮站之间的距离应满足最大潮高差不大于1 m/s、最大潮时差不大于2h、潮汐性质基本相同。依据本案例给出的资料,很显然1,2验潮站都不能控制全区的潮汐变化,在1,2之间需要进行分带改正。分带数为:K=2*0.3/0.1 = 6。9. 如何根据这3个验潮站分别观测的潮位数据,获取测量水域测量船的瞬时水位?1)潮位观测为了获得当地稳定的平均海平面,需要A、B、C站进行同步潮位观测,同步观测时间需要根据当地的潮汐特征、海平面的稳定性以及水下地形测量要求的精度决定。基本原则是时间越长越好,在满足上述原则的基础上

23、,可根据工程时间,制定同步潮位观测时间;潮汐测量间隔为30分钟1次。2)潮位站间潮汐的特征分析潮位站间潮汐的变化特征是平均海平面传递的前提,比较了3个站同步观测潮位,结果表明3站间潮汐传播从A到B然后到C,A到C间的潮时差小于2小时,同步潮汐高差小于1m,可以用于平均海平面的传递。3)平均海平面的计算和传递对各个站的潮汐观测数据进行粗差易除、内插、合理化等预处理;C 站观测潮位时间为13年,利用C站的潮位观测资料,计算C站处的长期平均海平面;采用线性关系最小二乘拟合法实现长期潮位站C站向A站和B站的传递。4)测区潮汐内插利用经C站传递过来的长期平均海平面与A、B站水尺零点的关系,转换A、B站,

24、原始潮位观测时序为基于当地平均海平面的潮位观测时序;根据潮波传播特点,采用时差法,计算出测量船处瞬时水位的计算。案例分析二1. 海图总体设计包括哪几个方面。总体设计是确定海图的基本规格、内容和表示方法的过程。包括:1)海图图幅设计;根据制图区域范围,确定海图图幅规格、图幅数量和海图的分幅,以及确定每一幅海图的标题、图号和图面配置;2)确定海图的数学基础;包括比例尺、投影、坐标系统及深度、高程基准;3)设计海图内容及表示方法,包括内容选择,确定地理要素的制图综合原则和指标、设计和选择表示方法,确定地名的采用原则。2. 简述海图要素综合的原则。1)海岸线:其化简遵循“扩大陆地、缩小海洋”的原则;海

25、岸线性质的概括采取删除、夸大和转换三种方法;2)等深线:采用“扩浅缩深”的原则,等深线比较密集时,可保留最浅的等深线,将较深的等深线中断在较浅的等深线上,并保留0.2毫米的间隔。等深线的取舍原则是“取浅舍深”;3)水深:水深注记选择一般采用“舍深取浅”原则,同时也应保留适当数量的深水点,特别是狭窄航道,适当保留深水点,以显示其通航能力。水深注记的密度一般为10到15毫米,海底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区域,港池、航道、锚地等重要航行区域水深间距可加密到6到10毫米。水深注记一般呈菱形分布;4)干出滩:其综合包括取舍、化简、质量特征的概括以及干出水深的选取四个方面。孤立的干出滩不得舍去,成群分布的可以相

26、互合并。干出滩的化简遵循扩大干出滩的原则。干出滩的质量特征的概括包括类型合并和质量转换,质量转换是通过干出滩合并来完成,软性滩可以合并转换为硬性滩,但硬性滩不能合并到软性滩中;5)海底低质:包括低质的取舍和质量概括。海底低质的取舍,首先保障航行安全和便于选择锚地,其次反映低质的分布特点和规律。一般采用“取硬舍软”与“软硬兼顾”的原则,“取异舍同”,优先选取海底地貌特征点处的低质;6)航行障碍物:其综合包括选取、注记说明的表示、符号的图形转换和危险线形状的化简。孤立的障碍物必须选取,成片的障碍物根据其危险程度选取,取高舍低、取外围舍中间、取近航道舍近岸、取稀疏处舍密集处;7)助航标志:航标的选取

27、按其重要程度、地理位置由高级向低级、由重要向次要的顺序选取,即按照灯塔、无线电航标、灯船、灯柱、灯浮顺序选取。3. 上述已有资料是否齐全,如果不齐全还需要收集哪些资料? 不全,还需要收集当地的水深、水文资料。4. 采用计算机制图中,海图制作的流程包括哪些?包括四个阶段。编辑准备阶段:即海图的总体设计;数据输入阶段:将编图所用的图形资料、数字资料、文字资料输入计算机;数据处理阶段: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取得新编海图的过程;图形输出阶段:输出方式有直接屏幕输出、印刷输出两种。5. 海图制图归档成果资料包括哪些?包括:各类编绘资料;制图任务书、编图计划;各类源数据文件、成果图和数据文件;各级质量检查的质

28、量报告;制图过程记录;其他制图资料。第二部分 工程测量与权属测绘第3章 工程测量案例分析一1. 在控制测量观测之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收集、现场踏勘、选点埋石、方案设计。2. 为满足本隧道贯通测量需要,应选用哪些仪器进行平面控制和水准测量?应分别采用双频GPS接收机和数字水准仪。3. 隧道地面控制网坐标系统和投影面如何确定?建立地面平面网时,坐标系可以选择任意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该坐标系下进行平差计算,求出地面各控制点的坐标,建立地下控制导线时,则应使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一个轴(x或y)平行于隧道线路中线的较长的直线段方向,即平行于两洞口点的连线。对隧道工程来讲,应选取隧道设

29、计地面的平均高程面作为平面控制网投影面。4. 按照地下控制网与地面上联系的形式不同,竖井联系测量通常有哪些方法?一井定向、两井定向、陀螺经纬仪定向等。5. 竣工测量的任务是什么?竣工测量的内容和成果各有哪些?竣工总平面图的编制方法以及比例尺如何规定?工程竣工后,为检查建筑体的主要结构及路线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应进行竣工测量。竣工测量是指工程建设竣工、验收时所进行的测量工作。它主要是对施工过程中设计有所更改的部分、直接在现场指定施工的部分以及资料不完整无法查对的部分,根据施工控制网进行现场实测,或加以补测。竣工测量的内容包括:1)工业厂房及一般建筑物。包括房角坐标,各种管线进出口的位置和高程,

30、并附房屋编号、构层数、面积和竣工时间等资料;2)铁路和公路等交通线路。包括起止点、转折点、交叉点的坐标,曲线要素、桥涵等构筑物的位置和高程,人行道、绿化带界限等;3)地下管网。检修井、转折点、起始点的坐标,井盖、井底、沟槽和管顶等的高程,并附注管道及检修井的编号、名称、管径、管材、间距、坡度和流向;4)架空管网。包括转折点、结点、交叉点的坐标,支架间距,基础面高程;5)特种构筑物。包括沉淀池、污水处理池、烟筒、水塔等的外形、位置及高程;6)绿化工程的位置和高程;7)测量控制网的平面坐标及高程。竣工测量成果包括:竣工测量成果表、竣工总平面图、专业图、横断面图、纵断面图、细部点坐标以及细部点高程明

31、细表。竣工总平面图以现场测绘绘制为主,设计图结合室内编绘为辅,一般选用的比例尺为1:500。6. 该案例中最终提交的成果应包括哪些?应包括:技术设计书、仪器检验资料、控制网图及点之记、控制测量外业观测记录、控制测量内业计算及成果、所有测量成果及图件电子文件等。案例分析二1. 超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主要监测项目是什么?应投入哪些仪器设备,进行哪些测量工作?超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主要控制竖向偏差,保证轴线垂直向上传递;还要进行高程控制、倾斜测量、各层面细部放样以及变形监测等。仪器设备包括双频GPS接收机用于平面控制网测量、建筑物主体日周期摆动测量;高精度全站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数字水准仪用于建筑物主体

32、沉降监测;激光投点仪用于轴线控制点竖向传递。2. 试比较在施工放样测量中使用全站仪和GPS RTK的异同、各自优势和使用场合。全站仪放样要求测站与放样点之间通视,其放样精度随视距长度增加而降低。而GPS RTK放样时不需要彼此通视,能远距离测设点的三维坐标,精度均匀。高精度全站仪放样可以达到毫米级,高于GPS RTK放样。因此,在需要高精度放样、室内或地下工程放样时,只能采用全站仪放样;在野外GPS信号良好、点位精度要求为厘米级时采用GPS RTK放样更有优势。3. 高层建筑施工,建筑物的标高传递采用哪些方法?悬吊钢尺法和全站仪天顶测距法两种。案例分析三1. 精密高程测量的方法有哪些?几何水准

33、测量和液体静力水准测量。2. 精密工程测量方案设计包括哪些内容?1)对工程区环境条件、工程及水文地质、气候等进行分析和描述,总结这些条件对测量作业的影响;2)确定工程区基准;3)确定出测量中的关键技术所在,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4)拟定数据处理方法;5)对方案可行性的论证、工作量和经费的概算等。3. 精密工程测量中进行精密准直测量的方法有哪些?光学测量方法有小角法、活动标牌法;光电测量方法有激光准直法;机械法有引张线法等。4. 常用的精密控制网有哪些类型?直伸形三角网、环形控制网和三维工程控制网。5. 案例中工业设备形位检测方法有哪些?有4类:电子经纬仪基于前方交会的测量方法、全站仪基于极坐标

34、的三维坐标测量方法、近景摄影测量方法、激光准直测量方法。案例分析四1. 市政工程建设勘测设计测量的任务是什么?其作业流程有哪些?市政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总称为市政工程测量。案例任务是勘测设计阶段,提供道路设计带状地形图。作业流程为:踏勘和测量设计、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专项测绘(包括地下管线调查测量、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质量检查和验收、产品交付和资料归档。2. 地下管线的实地调查有哪些方法?地下管线实地调查有测井法、探测法和坑探法。测井法是量取检修井面到管外顶和管内底、沟内底的埋深,量取井中心到管中心线的偏距;探测法是利用地下管线探测仪,探测

35、各种管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及埋深;坑探法是通过开挖进行实地调查和量测。3. 线路工程初测和定测阶段中,各自包含哪些测绘工作?线路初测包括:线路平面控制测量、线路高程测量、地形测量形成带状地形图;定测阶段包括:中线测量、线路纵横断面测量等。4. 简述在市政工程中线测量中中线断链的定义及处理方法。在中线测量中,由于分段、局部改线等原因,造成中线里程不连续,称为中线断链。当断链靠近线路的起、终点时,可将断链点移至起、终点。断链不应设在建(构)筑物上和曲线内,宜设在直线段的整里程桩处,实地应钉断链桩,桩上注记线路的来向、去向里程和应增减的长度。断链应在各有关资料和图表中注明。5. 线路工程放样的任务是

36、什么?常用的放样方法有哪些?放样的主要任务是把图纸上设计线路的位置、形状、宽度和高度在施工现场标定出来,作为线路施工的依据。放样方法分为两类,直接放样方法和归化放样法。直接放样方法。高程放样有水准仪法放样、全站仪三角高程放样、激光水平仪法等;角度放样;距离放样;点位放样有极坐标法、全站仪坐标法、距离交会法、角度交会法、GPS RTK放样法等;铅垂线放样(经纬仪天顶法、光学或激光铅垂仪法等)。归化法放样。首先用直接放样方法在实地放出标定后,再精确测定其位置,与设计位置比较求出偏差,然后调整到设计位置。案例分析五1. 计算该厂区面积折合满幅1:500地形图图幅数量。地形图折合整幅数=1.5/0.0

37、625=24(幅)。2. 简述测区划分的原则。测区划分原则:分界线两侧相互联系的地物最少(如厂区道路),三个组工作量基本相同(兼顾面积大小、难易程度和交通耗时),同一组的范围尽量相邻或相近不要太零碎。3. 补充完善提交的成果资料中所缺少的内容。提交资料还应包括:1)测量技术设计书;2)测量技术总结(含控制点成果表);3)控制测量平差计算资料(视委托方要求);4)仪器检验报告(复印件);5)测绘资质证书(复印件);6)含所有资料的数据光盘;7)委托方要求而国家法律法规又允许提供的其他材料。4. 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往往需要进行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常用哪些方法?简述一种图根平面控

38、制测量的作业流程。常用方法为:图根导线测量、图根三角、交会和GPS RTK测量。图根导线测量作业流程:收集测区控制点资料、现场踏勘布点、导线测量观测、内业计算、成果整理。GPS RTK进行测图作业的流程:野外踏勘、技术设计、图根控制测量、野外数据采集、内业成图、质量检查、成果验收等。5. 在工程地形图测绘中,常用哪些测绘方法?主要有:全站仪数字测图法、基于GPS的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方法等。案例分析六1. 为测定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的高程,应布设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简述基准点布设的位置和数量要求以及垂直位移监测的等级要求。1)根据变形监测工程需要和现有仪器设备所能达到的精度,建议采用“

39、变形测量二级”精度标准施测,即沉降监测: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位移监测:观测点坐标中误差3.0mm;2)高程基准点设置4个,位置设在基坑四周,距离基坑上边缘100m以外,可以设在稳定的建筑物墙面、地面以上0.3-0.5m处(墙上水准点),或者设在适合接收卫星信号的路边地面上,埋设足够深度的砼标桩,以便兼作位移基准点使用。高程基准点位置选择要考虑基础稳定、便于使用、不易被破坏等因素。2. 在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用于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稳定性的设备,并说明观测时的注意事项。1)水平工作基点的稳定性监测采用双频GPS接收机较为合适,它具有精度高、操作方便、数据处理简便、

40、劳动强度低等优点,尤其是基准点选择困难不得不远离工作基点时,优点更为突出。2)观测时应注意仪器架设正确、稳定,做好现场记录如测站点号、时段号、起止时间、仪器高等,测量人员不能远离仪器、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方案。3. 简述变形测量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1)变形量成果图、表应按不同对象、不同内容(垂直、水平、倾斜等)分别提供。2)图表应包括:观测点位置布设图、形变曲线图、变形量计算表、变形量统计表等。3)变形量计算表应包括观测日期与时间、初始观测值、上次观测值、本次观测值、本周期变形量、本周期平均变形量、本周期最大变形量,总变形量、平均总变形量、最大总变形量,意见与建议、观测对象相关记录等。4)变

41、形量统计表应包括各次观测的日期、各周期的变形量、平均变形量、最大变形量,总的变形量、平均总变形量、最大总变形量,意见与建议、观测对象相关记录等。5)统计图是根据统计表中相关记录绘制的,包括时间-载荷-沉降曲线图、等沉降曲线图,水平位移曲线图等。6)计算、统计、绘图等人员的签名、日期。4. 简述建筑物沉降监测观测方案包含的主要内容。1)收集测区的相关测绘资料,特别是高程资料;收集测区的相关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建筑物的设计资料;2)确定规范标准;3)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精度和观测周期;4)根据测区的水文、地质资料布设基准点和工作基点;5)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资料布置沉降观测点;6)根据观测度精度等

42、级和观测周期的要求,制定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标准, 确定观测仪器、可行的观测作业方法;7)确定数据处理方法和沉降分析方法;8)进行监测网的联测和观测;9)按观测周期和作业的要求进行沉降点的观测。10)数据处理及分析;11)提交的成果资料:成果报告的编写等。5. 简述垂直位移监测常用的作业方法以及外业作业流程。 常用的作业方法包括:水准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等。外业作业流程:1)作业准备,包括资料收集、技术方案设计、作业方案及精度等级制定以及测绘仪器选择和检定;2)平面和高程监测网的构建和布设;3)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的布设;4)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垂直位移观测;5)外

43、业观测资料的计算及成果整理;6)外业垂直观测结果的提交。6. 简述水平位移监测常用的作业方法以及监测数据处理的流程。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主要有:三角形网、极坐标法、交会法、GPS测量、正倒垂线法、视准线法、引张线法、激光准直法、精密量距、伸缩仪法、多点位移计、倾斜仪等。每期位移监测结束后,依据误差理论和统计检验原理对获得的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并计算各种变形量。利用稳定的基准点作为起算点,应用严密平差方法,提出含有粗差的观测数据,去报平差计算所用的观测数据、起算数据准确无误。在平差的基础上,进行变形分析,建立变形模型对引起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释,并对变形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报。7. 变形

44、监测除布设监测点之外还要布设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布设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目的是什么?布设基准点是为了保证变形监测的起始值稳定,有统一的测量基准。工作基点相对于监测点有较好的稳定性,方便对监测点进行测量,减少测量误差。8. 变形监测资料分析常用哪些方法?常用方法有作图分析、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和建模分析等。作图分析是根据观测数据绘制各种曲线,例如按时间顺序绘制过程线;统计分析是利用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计算各种测量的变化规律和特征,分析其周期性、相关性和发展趋势;对比分析是观测值与设计值或模型试验值之间的比较分析;建模分析是建立数学模型(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混合模型)研究观测物理量的变化规律。9

45、. 变形监测项目完成后提供给甲方的成果应包括哪些内容?应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方案、监测网和监测点布置图、标石和标志规格埋设图、仪器检验资料、原始观测记录、平差计算和成果质量评定资料、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分析和预报资料、变形过程和变形分布图表、变形监测及分析预报的技术报告等。第4章 房产测绘3 案例分析参考答案案例分析一1. 本案例中,测量草图的作用是什么?其规格是多少?测量草图是地块、建筑物、位置关系和房地调查的实地记录,是展绘地块界址、房屋、计算面积和填写房产登记表的原始依据,在进行房产测量时应根据项目的内容用铅笔绘制测量草图。草图用纸可采用787毫米*1092毫米的1/8、1/1

46、6、1/32规格的图纸,也可选用其他便于操作和归档的规格用纸。2. 房产图按照房产管理的需要可分为哪几类?房产图的绘制方法有哪些?分为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分丘平面图以及房屋分户平面图三类。房产图的测绘采用:全野外采集数据成图法、航摄像片采集数据成图法、平板仪测绘法以及编绘方法成图。3. 房产分户图的比例尺一般采用多少?其表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房产分户平面图一般采用1:200比例尺。表示的主要内容有:房屋权界线、四面墙体的归属和楼梯、走道等部位以及门牌号、所在层次、户号、室号、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边长等。4. 本案例中上交的成果资料内容有哪些?房产测绘技术设计书、成果资料索引及说明、控制测量成果资

47、料、房屋及房屋用地调查表、界址点坐标成果表、图形数据成果和房产原图、技术总结、检查验收报告等。5. 本案例中,房产测绘成果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包括如下内容: 1)外业测量方面;仪器是否检测合格、草图准备是否充分、各类测量的测量方法记录是否正确、控制测量检查、房产要素测量检查、房产要素调查内容检查以及相关依据文件的收集是否完整;2)内业计算方面;包括各类控制点的测定方法检查、起算数据和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平差成果精度是否满足要求、房产要素测量方法记录和计算正确性、面积测算的方法和结果正确性、变更与修测成果的检查、房屋各项信息的录入是否与依据文件一致;3)房产图绘制检查;包括房产图规格、内容正确性,调查表与房产图的一致性、房屋的面积以及图形划定是否准确。案例分析二1. 成套房屋套内建筑面积包括哪些内容?成套房屋的套内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2. 简述什么是房产面积测算。面积测算是指水平面积测算。分为房屋面积和用地面积测算两类,其中房产面积测算包括房屋建筑面积、共有建筑面积、产权面积、使用面积等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