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法学各专业.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1331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4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法学各专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苏州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法学各专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苏州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法学各专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苏州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法学各专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苏州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法学各专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州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法学各专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法学各专业.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州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查大纲(法学各专业方向)030101法学理论笔试科目现代西方法理学现代西方法理学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一、 现代分析法学(一)概述1、现代分析法学的产生和主要代表2、现代分析法学的主要特点(二)凯尔森的纯粹法学1、纯粹法学的对象、性质和方法2、作为规范和作为技术的法律3、法律和国家的一元论(三)哈特的新分析法学1、哈特法学的基本立场和理论基础2、对法律命令说的批判3、法律规则理论4、法律和道德的关联(四)拉兹的现代分析法学1、法律的体系分析2、法律的作用理论3、形式法治理论二、社会法学派(一)概述1、社会法学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2、社会法学的主要派别3、社

2、会法学的特点和地位(二)韦伯的法律思想1、法的本质和作用2、法的合理性(三)狄骥的社会连带主义法学1、社会连带关系和社会规范2、法律规范及其特点3、社会连带关系和国际法(四)庞德的实用主义法学1、法的概念和构成2、法律的功能社会控制工程3、法的价值(五)美国的现实主义法学1、主要代表2、主要法律思想三、现代自然法学(一)概述1、自然法复兴的历史背景2、现代自然法学的主要代表3、现代自然法学的特点(二)马里旦的新托马斯主义法学1、人和国家2、自然法及其要素(三)菲尼斯的新自然法学1、自然法和自然权利2、实在法和法治(四)富勒的新自然法学1、法律的概念2、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五)罗尔斯的新自然法学1

3、、正义的概念2、社会正义原则3、正义的种类(六)德沃金的新自然法学1、认真对待权利2、法律的构成3、法的解释理论四、其它法学流派(一)存在主义法学1、社会背景和主要代表2、主要法律思想(二)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法律思想1、西方自由主义思想2、哈耶克的理性观和知识论3、哈耶克的法律思想(三)博登海默的综合法学1、综合法学的主要代表2、博登海默的法律思想(四)经济分析法学1、产生背景和主要代表2、科斯的法律思想3、波斯纳的法律思想(五)哈贝马斯的法律思想1、交往理性与法律2、法律的合理性3、法律与合法性030102法律史复试笔试科目西方法律思想史考查的内容范围一、绪论(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学

4、科定位 (二)西方法律思想的主要理论特色二、古希腊法律思想(一)柏拉图的法律思想(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三、古罗马的法律思想(一)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二)罗马法学家的法律思想四、中世纪西方法律思想(一)基督教和圣经(二)阿奎那的法律思想五、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法律思想(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概述 (二)格老秀斯的法律思想(三)霍布斯的法律思想(四)洛克的法律思想(五)杰斐逊和汉密尔顿的法律思想(六)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七)卢梭的法律思想六、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律思想(一)边沁的功利主义法学(二)奥斯丁的分析法学(三)梅因的历史法学(四)萨维尼的历史法学七、西方当代法律思想(一)新自

5、然法学(二)哈特的新分析法学(三)社会学法学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复试行政程序法(笔试)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一、行政程序法基本理论(一)行政程序与行政程序法的涵义1行政程序的涵义2行政程序法的涵义及其功能(二)行政程序法的历史发展1域外行政程序法的历史发展2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发展进程二、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一)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涵义1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涵义2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类型及其比较(二)我国行政程序法目标模式的确立三、 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一)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的涵义1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的涵义2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二)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方式(三)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比

6、较1主要国家和地区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比较2我国行政程序法基本原则及其确立方式四、 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一)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涵义1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涵义2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法律价值(二)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内容(三)我国行政程序法基本制度的确立五、行政程序法立法模式(一)行政程序法立法模式的涵义1行政程序法立法模式涵义2行政程序不同立法模式比较(二)我国行政程序立法模式选择六、违反行政程序法的法律责任(一)违反行政程序法的表现形态(二)违反行政程序法的法律责任比较(三)违反行政程序法法律责任的正当设计030104刑法学812专业课D复试科目刑事政策学考查的内容范围目录第一章 刑事政策学概

7、述第一节 刑事政策历史与现状概述一、 近代西方国家刑事政策二、 近现代西方国家刑事政策三、 现代西方国家刑事政策四、 我国的刑事政策第二节 刑事政策学的概念、对象与范围一、 刑事政策学的概念二、 刑事政策学的对象与范围第三节 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一、 系统科学二、 政策科学三、 研究方法第四节 刑事政策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一、 刑事政策学与刑法学二、 刑事政策学与刑事诉讼学三、 刑事政策学与监狱学四、 刑事政策学与犯罪学五、 刑事政策学与刑事侦查学第二章 刑事政策的概念第一节 刑事政策的概念一、 各种刑事政策概念的主要分歧二、 刑事政策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节 刑事政策的范围一、 广义与狭义刑

8、事政策二、 刑事政策的进一步分类三、 刑事政策的边界第三节 刑事政策的渊源、特征和功能一、 刑事政策的渊源二、 刑事政策的特征三、 刑事政策的功能第三章 刑事政策与刑事政策学的体系第一节 刑事政策的体系一、 刑事政策的动态体系二、 刑事政策的静态体系第二节 刑事政策学的体系一、 现有的刑事政策学体系)二、 构建科学的刑事政策学体系第四章 社会变迁与刑事政策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刑事政策概述一、 社会变迁的内涵二、 社会变迁与刑事政策的关系第二节 中国古代社会演变与刑事政策的调整一、 西周时期刑事政策的调整二、 春秋战国时期刑事政策的调整三、 秦汉时期刑事政策的调整四、 魏晋南北朝和隋朝刑事政策的调

9、整五、 唐朝刑事政策的调整六、 宋和明清刑事政策的调整七、 清末刑事政策的调整第三节 西方国家历史上的社会变迁与刑事政策一、 中世纪的刑事政策二、 近代的刑事政策三、 现代的刑事政策第四节 人类社会前景与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一、 对人类社会前景的预测二、 刑事政策的发展趋势第五节 刑事政策运动的规律一、 刑事政策运动规律概述二、 相互作用律三、 趋于缓和律四、 反复波折律五、 地区差异律第五章 刑事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第一节 刑事政策的指导思想一、 刑事政策指导思想概述二、 我国刑事政策指导思想的具体内容第二节 刑事政策的价值目标一、 价值目标之一自由二、 价值目标之二正义三、 价值目标之三

10、秩序第六章 刑事政策的制定第一节 制定刑事政策的基本原则一、 科学原则二、 法治原则三、 人权原则第二节 影响刑事政策制定的因素一、 社会治安形势和犯罪态势二、 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三、 理论学说四、 民意五、 领导人的意志六、 国际组织第三节 刑事政策制定的程序一、 发现问题二、 议程设立三、 分析问题四、 确立目标五、 方案设计六、 方案论证七、 方案选择八、 方案合法化第四节 我国刑事政策制定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一、 我国刑事政策制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 改进我国刑事政策制定的几点建言第七章 刑事政策的执行第一节 刑事政策执行的一般理论及其意义一、 刑事政策执行的一般理论二、

11、刑事政策执行的意义第二节 刑事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一、 目标与手段相统一的原则二、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三、 监控与执行相同步的原则第三节 刑事政策执行的过程一、执行前的准备二、执行中的活动三、执行后的工作第四节 影响刑事政策执行的因素一、 刑事政策自身二、 刑事政策资源三、 刑事政策执行者四、 刑事政策对象五、 外界环境第五节 我国刑事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一、 存在的主要问题二、 改进建言第八章 刑事政策评估第一节 刑事政策评估概述一、 刑事政策评估的概念二、 刑事政策评估的类型三、 刑事政策评估的意义第二节 刑事政策评估的标准一、 刑事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二、 刑事政策评估的具体

12、标准第三节 刑事政策评估的方法一、 刑事政策评估方法概述二、 比较分析法三、 历史分析法四、 价值分析法五、 成本效益分析法第九章 刑事政策的法律化第一节 刑事政策法律化概述一、 刑事政策法律化的意义、条件和程序二、 刑事政策与法律的联系与区别三、 刑事政策与法律的实质关系第二节 刑事政策在刑法方面的法律化一、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在刑法条文中的删除及其意义二、 刑事政策在刑法适用范围问题上的法律化三、 刑事政策在犯罪方面的法律化四、 刑事政策在刑罚方面的法律化第三节 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法方面的法律化一、 党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二、 依法从重从快三、 少捕政策四、 重证据,重调查研

13、究,,不轻信口供,严禁刑讯逼供五、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第四节 刑事政策在监狱法和行政法方面的法律化一、 改造第一,生产第二二、 区别对待三、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四、 “给出路”政策五、 教育、感化、挽救第十章 我国的刑事政策第一节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一、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概念二、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制定的根据三、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基本刑事政策的历史发展四、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内容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刑事政策一、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策的提出、形成和完善二、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概念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刑事政策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四、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刑事政策的基本内容五

14、、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政策的具体实施六、 综合治理政策的任务、目标第三节 我国团伙犯罪的刑事政策一、 我国团伙犯罪的概念二、 团伙犯罪的刑事政策第四节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一、 青少年犯罪的概念二、 我国青少年犯罪状况和原因分析三、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刑事政策第五节 我国毒品犯罪的刑事政策一、 毒品的概念二、 毒品犯罪及其对策第十一章 主要国家的刑事政策第一节 德国的刑事政策一、 刑事政策的界定二、 刑事政策的任务三、 刑事政策的基本原则四、 刑事政策的贯彻执行五、 刑事政策与犯罪的控制和预防第二节 法国的刑事政策一、 法国刑事政策概述二、 犯罪网的扩张与紧缩犯罪化与非犯罪化三、 刑罚网的宽

15、缓轻刑化与社会化第三节 美国的刑事政策一、 美国刑事政策概述二、 美国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三、 当代美国刑事政策的司法实践四、 美国刑事政策的制定五、 美国刑事政策的执行机构六、 美国犯罪范围的界定政策七、 美国刑事政策施行的诉讼模式八、 美国的量刑政策九、 美国的行刑政策十、 美国当代刑事政策的评估及预测第四节 日本刑事政策一、 刑事政策概述二、 犯罪对象030105民商法学复试商法(总论公司法破产法)(笔试)科目大纲一、 总论第一章 商法第一节 概述 一、商法精神的时代价值 二、“商”的意义 三、商法的概念 四、商法的特征 五、商法的原则第二节 商法调整的对象第三节 商法的体系和渊源 一、商

16、法的体系 二、商法的渊源第四节 商法与其他部门法律的关系一、商法与民法二、商法与经济法三、商法与行政法四、商法的独立性问题 第五节 商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商法的起源二、欧洲早期商事立法三、现代商事法的发展与当代主要商法法系的形成 第六节 中国商法的演变及制定中国商法典展望 一、近现代中国商法体系的形成二、大陆法系对中国商法的影响三、当代中国制定统一商法典面临的难点和问题第二章 商主体 第一节 概述 一、法律主体与商主体二、传统商法中商主体的概念与特征三、我国商法理论关于商主体概念的界定四、商主体的分类五、当代商主体观念之变更:从商人到企业 第二节 商法人 一、商法人的概念二、商法人能力的限制三

17、、商法人的分类 第三节 商合伙 一、商合伙的概念和特征二、我国商合伙的类型 第四节 商个人 一、商个人的概念和特征二、我国商个人的类型 第五节 商中间人 一、商中间人概述二、商中间人类型 第六节 商辅助人 一、商辅助人的概念和意义二、经理人三、代办人第三章 商行为 第一节 概述 一、商行为的概念二、传统商法之商行为的特征三、我国商法上的商行为特征四、商行为的分类 第二节 一般商行为 一、一般商行为概述二、一般商行为的种类 第三节 特殊商行为 一、特殊商行为概述二、特殊商行为的种类第四章 商事登记 第一节 概述 一、商事登记的概念和特征二、商事登记立法三、商事登记立法原则的历史考察四、商事登记的

18、限制五、商事登记的意义六、商事登记与商主体成立之关系 第二节 商事登记的对象与登记管理机关 一、商事登记对象二、商事登记管理机关 第三节 商事登记的种类 一、开业登记二、变更登记三、注销登记 第四节 商事登记的程序 一、申请二、受理三、审查四、核准发照五、公告 第五节 商行是登记的效力与监督管理 一、对商事登记效力的规定二、商事登记与公示对第三人的法律效力三、商事登记的监督管理第五章 商号 第一节 概述 一、商号的概念与法律渊源二、商号的法律特征三、商号与其他商事标记的区别四、商号的起源与立法体系 第二节 商号的种类 一、简单商号与组合商号二、独资商号与公司商号三、人名商号、物名商号、混合商号

19、四、原始商号、派生商号、继获商号 第三节 商号的取得与废除 一、商号的选定二、商号选定的限制 第四节 商号的登记与废止 一、商号的登记二、商号的废止 第五节 商号权 一、商号权的概念与特点二、商号权的保护 第六节 商号的转让与出借 一、商号转让二、商号出借第六章 商事账簿 第一节 概述 一、商事账簿的概念与特征二、商事账簿设置原则三、商事账簿立法四、商事账簿的意义 第二节 商事账簿的分类 一、会计凭证二、会计账簿三、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节 商事账簿法律关系 一、商事账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点二、商事账簿法律关系的种类 第四节 商事账簿的制作、保管和法律后果 一、商事账簿制作的作用二、商事账簿的保管

20、三、违反商事账簿制作义务的法律后果二、 公司法公司与公司法概述第一节 公司的概念与特征一、 公司的概念二、 公司的特征第二节 公司法的概念与性质一、 公司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二、 公司法的性质与特征第三节 公司的分类与我国公司的种类一、 公司的分类二、 我国公司的种类公司的设立第一节 公司设立概述一、 公司设立的概念二、 公司设立的原则三、 公司设立的方式四、 公司设立的条件五、 公司设立的效力第二节 公司章程一、 公司章程概述二、 公司章程的制订三、 公司章程的记载事项四、 公司章程的变更第三节 公司的住所一、 公司的名称二、 公司的住所公司的人格与能力第一节 公司的人格独立与人格否认一、

21、公司人格的独立二、 公司人格的否认第二节 公司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一、 公司的权利能力二、 公司的行为能力三、 公司的侵权行为能力公司的资本制度第一节 公司资本制度概述一、公司资本的概念及意义 二、公司资本的原则三、公司的最低资本额四、公司资本制度的类型 第二节 公司资本的构成一、 现金二、 实物三、 无形财产第二节 股东的出资 一、股东出资的方式 二、股东出资的撤销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民事责任四、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 第四节 增资与减资一、 增加资本二、 减少资本 第五节 股份与股票一、 股份二、 股票第五章 股东与股权 第一节 股东一、 股东概

22、述二、 股东的法律地位三、 股东的权利与义务第二节 股权 一、股权的概念与种类 二、股权的性质 三、股权的行使 四、股权的转让第六章 公司的治理结构 第一节 公司治理结构概述一、 公司治理结构的含义二、 确立公司治理结构的原则三、 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式 第二节 股东会一、 股东会的概念和股权二、 股东会的种类三、 股东会的召集四、 股东表决权及其行使五、 股东会决议第三节 董事会一、董事会的概念与职权二、董事会的产生与组成三、董事会会议四、董事的义务与责任 第四节 监事会一、 监事会的概念与职权二、 监事会的组成三、 监事的任免四、 监事的义务与责任第五节 经理一、经历的概念和职权二、经理的

23、选任与解聘三、经历的义务与责任第六节 股东诉讼股东诉讼的概念与种类股东诉讼制度的作用股东诉讼的依据与条件股东派生诉讼的结果归属第七章 公司的合并与解散第一节 公司的合并与分立一、 公司的合并二、 公司的分立三、 公司组织的变更第二节 公司的解散与清算一、 公司的解散二、 公司的清算三、 破产法第一章 破产法概述 第一节 破产的概念与破产法律制度的构成一、 破产的概念及其演变二、 破产法律制度的构成第三节 破产法的概念与立法体例一、 破产法的概念二、 破产法的立法体例 第三节 破产法的立法目的与破产程序的启动机制一、 破产法的立法目的二、 破产程序的启动机制第四节 企业破产法(试行)与新企业破产

24、法的制定颁布一、企业破产法(试行)二、破产法的重新制定和颁行三、企业破产法的新突破第二章 破产申请与破产案件的受理 第一节 破产程序开始的要件一、 破产程序开始的要件概说二、 破产能力要件三、 破产原因要件 第二节 破产申请与破产案件的管辖一、 破产申请的主体二、 破产申请的形式三、 破产案件的管辖 第三节 破产申请的受理及其法律效力一、 破产申请的受理二、 破产保全与破产冻结三、 破产债权的申报四、 破产案件受理的其他法律效力第三章 破产管理人概说第一节 破产管理人概说一、 破产管理人的概念二、 破产管理人的法律地位第二节 破产管理人的任职资格与选任方式一、 破产管理人的任职资格二、 破产管

25、理人的选任方式第三节 破产管理人的职责与监督一、 破产管理人的之责二、 破产管理人的义务与报酬三、 破产管理人的监督第四章 破产财产、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制度 第一节 破产财产制度一、 破产财产的概念与破产财团制度二、 破产财团的分类与构成三、 企业法人破产时破产财产的范围 第二节 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制度一、 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的概念与特征二、 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的范围构成三、 破产费用与共益债务拨付和清偿的规则第五章 债权人会议 第一节 债权人会议制度概说一、 债权人会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二、 债权人会议的组成三、 债权人委员会 第二节 债权人会议的召集及其职权一、 债权人会议的召集二、 债权人

26、会议的职权 第三节 债权人会议的议决规则及议决效力一、 债权人会议的议决规则二、 债权人会议的议决效力第六章 破产重整 第一节 破产重整制度概说一、 破产重整的概念和作用二、 破产重整的目标三、 破产重整和破产和解的关系 第二节 重整程序的启动一、 重整程序的启动要件二、 重整程序的开始及重整人的确定 第三节 重整计划的制定、表决、批准与执行一、 重整计划的制定二、 重整计划的表决、批准与执行第七章 破产清算 第一节 破产宣告及其法律效力一、 破产宣告的程序二、 破产宣告的法律效力 第二节 破产债权一、 破产债权的构成要件二、 破产债权的范围 第三节 破产别除权一、 破产别除权的概念、特征与权

27、利基础二、 破产别除权的行使第四节 破产抵消权一、 破产抵消权的概念与设定依据二、 破产抵消权的适用范围及其限制第五节 破产取回权一、 破产取回权的概念与性质二、 一般取回权三、 特别取回权第六节 破产撤销权一、 破产撤销权的概念与构成要件二、 破产撤销权的适用范围第七节 破产财产的分配与破产程序的终结一、 破产财产的分配二、 破产程序的终结第八章 破产犯罪及处罚第一节 破产犯罪概述一、 破产犯罪的概念与特征二、 破产犯罪的立法概况第二节 破产犯罪的种类及处罚一、 欺诈破产罪二、 过怠破产罪三、 第三人欺诈破产罪四、 破产贿赂罪五、 破产义务违反罪030106诉讼法学复试强制执行法(笔试)课程

28、考试大纲第一章 民事强制执行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民事强制执行法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一、民事强制执行的含义; 二、民事强制执行的历史沿革;三、民事强制执行权的性质; 四、民事强制执行权的法律特征。第二节 民事强制执行法的任务及调整对象一、民事强制执行的目的; 二、民事强制执行的功能。第三节 民事强制执行法的基本原则一、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 二、优先清偿原则;三、财产执行为主,人身执行为辅原则;四、当事人主义为主,法院职权为辅原则;五、人道主义原则;六、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结合原则。第二章 民事强制执行法律关系第一节 民事强制执行法律关系概述一、民事强制执行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民事强制执行法律关

29、系的特点。第二节 民事强制执行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一、民事强制执行法律关系主体; 二、民事强制执行法律关系内容; 三、民事法律强制执行关系客体。第三节 民事强制执行法律关系的启动一、 执行行为; 二、 执行事件。第三章 民事强制执行机构第一节 国外民事执行机构概览一、执行机构的法院内设型; 二、执行机构的法院外设型。第二节 民事强制执行机构的性质一、民事强制执行权的性质; 二、民事强制执行行为的性质。第三节 民事强制执行机构的设置一、 我国机构设置存在的问题;二、 民事强制执行体制重构。第四章 执行管辖第一节 执行管辖制度概述一、职务管辖;二、特殊管辖;三、选择管辖。第二节 我国执行管辖制度重构

30、一、改造现行执行管辖制度的必要性;二、执行案件管辖原则的完善;三、执行管辖制度的重构。第五章 民事强制执行的根据第一节 执行根据概述一、执行根据的含义; 二、执行根据的作用; 三、执行根据的审查。 第二节 民事强制执行根据的构成要件一、 实质要件; 二、 形式要件; 第三节 民事强制执行根据的种类一、民事强制执行种类的划分; 二、民事强制执行根据的形式。第四节 民事强制执行根据的法律效力 一、民事强制执行根据法律效力的来源; 二、民事强制执行根据法律效力的表现形式; 三、民事强制执行根据法律效力的运用范围; 四、民事强制执行根据法律效力的限制; 五、民事强制执行根据法律效力的消灭。第六章 民事

31、强制执行程序第一节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启动 一、民事强制执行程序启动的概念;二、民事强制执行程序启动的原因; 三、民事强制执行程序启动的条件; 四、民事强制执行程序启动的法律效力; 五、民事强制执行主体的法律责任。第二节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中止 一、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止的概念; 二、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止的事由;三、民事强制执行程序中止的法律效力; 第三节 民事强制执行程序的终结 一、执行程序终结的含义; 二、执行程序终结的原因; 三、执行程序终结的法律效力。第四节 再执凭证 一、再执凭证的法律含义; 二、再执凭证与执行债权物权化; 三、再执凭证与“一事不再执”; 四、再执凭证与执行根据; 第七

32、章 执行标的第一节 执行标的概述 一、执行标的的概念; 二、执行标的与民事实体权利;三、执行标的与民事诉讼标的; 四、执行标的与执行标的物;五、执行标的物与强制执行内容。第二节 执行标的的特征一、范围的限定性; 二、执行标的的确定性; 三、执行标的的非抗辩性。第三节 执行标的的内容 一、执行标的内容概述; 二、财产;三、行为。 第八章 执行措施第一节 查询、冻结与划拨 一、查询; 二、 冻结;三、 划拨 四、错误划拨、冻结的救济。 第二节 查封与扣押一、查封、扣押的含义; 二、查封、扣押的构成; 三、查封、扣押的程序;四、查封、扣押的方式;五、查封扣押的限制。 第三节 扣留与提取一、扣押、提取

33、的含义; 三、 扣留、提取的方法;四、 扣留、提取的限制。第四节 搜查一、搜查的含义; 三、 搜查的范围;四、 搜查的程序五、 搜查与强制开启。第五节 拍卖与变卖一、 拍卖;二、 变卖第六节 交付与转交一、 交付二、 转交第七节 强制迁退一、 强制迁退的含义;二、 强制迁退的程序;三、 强制迁退与动产交付、行为完成;第八节 以物抵债一、 以物抵债的含义;二、 以物抵债的条件;三、 以物抵债的程序。第九节 托管制度一、 托管制度的含义;二、 托管制度的形态;三、 托管制度的实施。第十节 迟延履行利息与迟延履行金一、 迟延履行利息;二、 迟延履行金。第九章 妨害民事强制执行的法律后果第一节 妨害民

34、事强制执行行为 一、妨害民事强制执行行为的含义; 二、妨害民事强制执行行为的种类; 第二节 妨害民事强制执行的法律责任一、妨害查查询、冻结、划拨的法律责任; 二、妨害查封、扣押的法律责任; 三、拒不交付和妨害交付的法律责任; 四、妨害迁退的法律责任。第三节 妨害民事强制执行的制裁措施一、 拘传;二、 罚款;三、 拘留。第十章 民事强制执行竞合第一节 执行竞合概述 一、执行竞合的含义; 三、 执行竞合的成因;四、 执行竞合的构成条件。第二节 执行竞合的种类 一、终局执行与终局执行竞合; 二、保全执行与终局执行竞合; 三、保全执行与保全执行竞合。第三节 民事强制执行竞合的解决 一、执行竞合的成因;

35、 二、执行竞合的解决。 第十一章 民事强制执行救济第一节 民事强制执行瑕疵 一、民生强制执行瑕疵的含义和特征; 二、民事强制执行瑕疵的形态; 三、民事强制执行瑕疵的法律后果。第二节 民事强制执行救济 一、执行救济的概念和特征; 二、民事强制执行救济的方法; 三、执行救济制度的特点。第十二章 执行主体的变更与追加第一节 执行主体的变更 一、执行主体变更的含义; 二、执行主体变更的事由。第二节 被执行主体的追加一、被执行主体追加的含义; 二、被执行主体变更与追加的关系;1、 三、追加被执行主体的法定事由。第十三章 执行担保与执行和解第一节 执行担保 一、执行担保的概念; 二、执行担保的构成要件。第

36、二节 执行和解一、执行和解的概念; 二、执行和解的构成要件;三、执行和解的法律效力。第十四章 民事强制执行中的国际司法协助第一节 对外国法院判决的司法协助 一、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 二、外国法院判决的执行;三、执行外国法院判决应注意的事项。第二节 对外国仲裁裁决的司法协助 一、外国仲裁裁决的执行含义; 三、 我国对国外裁决执行的审查;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应注意的事030107经济法学复试竞争法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一、 竞争法基本理论(一)竞争法的概念和内容1、竞争法的概念2、竞争法的基本内容和立法模式(二)竞争法的立法宗旨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宗旨2、反垄断法的立法宗旨(三)竞争法的地位和作用1、

37、竞争法在经济法中的地位2、竞争法与私法二、反不正当竞争法(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1、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界定2、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二)仿冒行为1、仿冒行为概述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行为3、其他仿冒行为(三)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和商业诋毁行为 1、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的构成要件 2、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主要表现形式3、商业诋毁行为(四)商业贿赂和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1、商业贿赂行为的构成要件 2、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及其界定 3、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五)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1、商业秘密的概念和特征 2、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三、反垄断法(一)反垄断法概述 1、反垄

38、断法基本概念和理论 2、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二)禁止垄断协议 1、禁止垄断协议概述2、禁止垄断协议原则及其例外3、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1、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2、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四)经营者集中控制 1、经营者集中的涵义 2、经营者集中的申报和审查 3、经营者集中的控制标准(五)禁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 1、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概念和特征 2、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 3、我国对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的规范(六)反垄断执法机构和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 1、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特征 2、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现状 3、反垄断法的法律责任030108环境与资源保

39、护法学环境污染防治法和自然资源法(笔试)科目考查的内容范围 一、环境污染防治法(一)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1、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述2、环境污染防治法的概念和特征3、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体系(二)环境影响评价法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大气污染防治法1、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概况2、我国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四)水污染防治法1、水污染防治立法概况2、我国防治水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五)海洋环境保护法1、海洋环境保护立法概况2、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法律规定(六)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概况2、我国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

40、治法1、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立法概况2、我国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二、自然资源法(一)自然资源法概述1、自然资源的概念及特点2、自然资源法的体系(二)土地资源保护法1、土地资源的概念2、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法律制度(三)陆地水资源法1、水资源的概念2、陆地水资源管理的主要法律制度(四)矿产资源法1、矿产资源的概念2、矿产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度(五)森林资源法1、森林资源的概念2、森林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六)草原资源法1、草原资源的概念2、草原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度(七)渔业资源保护法1、渔业资源的概念2、渔业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制度030109国际法学复试课目经济法考试内容和范围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 第一节经济法的概念 第二节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第三节经济法的特征第二章 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实行市场经济是一项宪法原则 第二节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章 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