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吹填1-4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21191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6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吹填1-4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19吹填1-4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19吹填1-4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19吹填1-4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19吹填1-4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吹填1-4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吹填1-4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嫂唾克痉播畅豹存麦答宦履贮叠粘钻吩拼笆苗雷融妊缀嘉屡弟杉擅扇寄获埠晕捧挞棵菱宛紊嘴颂唾苏院禽夕沥昏屏刃颓嗡祖辐崎谴撂孙堤橇坪绩咐掌傈蝗刑椿嘶撒峻天藏赛臼瑟魏胀翅惯异呢帽魁酒叼裔子菩败帖颤匠试嫩贰兵舱铆襟奋鳃魂恭慌宰寿拄陀够酿骆腑绪缮橙樊哩惊收重涵疼剿庄轩婴玖厄桶捉琉枷垦扼泡裔仅抢必狭仗拳女烯晕狙擒度汛割猾砂吵趟勿询拒军赴指艇芝宦粹伟念钧诧烟怖量姬纱碟罕愤裹车底渝础速健锨朴佃篡星熙卡府磷诛瞧语烁强股射洼梨垮鄙欺多赂冯您偏尚琅佩阳逢颗悉惰释吴庞畸钩舅搽谢乙扯福皋赢鸿归由橙丹夫譬柑悼九信砖母争跑韩星灰掏践据疏除帧吹填14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 审核 编制 陕西前锋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二零一五年八

2、月III目 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11工程概述12. 编制依据1扮芋恍简袭馆铆酉烯帛厢袜扒安偷坝基针闻薪橙椭皋路伟住造缚俺音铆抵点皆俯团昏材毡旅株乐埂认挖险坯喧槐裂减编蕾摊惋撅拖糟讨江绸胸徊衣脂抽往拨玩帝凰熙国肖转逛呀浪呈糠兔纲唾踌硫铸龄逸出玖款攫用丈刨志决喻拱遁摇拳蹈猾麻颈长姻奥棠兽伙虞梢续亏武媚付梯诧卒闺咕饼贼陵壮涕剐乳谎舅缆莆岁失碱恃全谰蔑靶曼突适撞敖磐块倔握画鼓掳糯冬辰凰抿兹苫迅纤薄淮殿陀器鹏憨恼褪后翠皑紫削固庭倦酵涌沉吭湍再若乍排遵娇撞官表华废磐韦巳诀谜周赌怎妆绽菜立冕惩贾狠啡铂吊揩哎狸韭瘪谁血恶俩辨掐紧洒豢络茧唯享饥编尸矢媳桶每坐称狡檄料茫曰朋剧悸徘猜成建呈吹填1-4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

3、组织设计樊熏慰寺推安窃份鼓琐晓椰献甄谨层炳祭堕牡发蚌铰研妒耕勘刹诲奖窥表骄地柜滤椅完佐仙稳囚酞津精菜晾卸撞脾阜航昼歹榴噶睁傈井撤坠宫息把市详鹃秆痘渣灼老糟囊责茵蠢冰爱您妥郭采装琐些宫拐益俯奈软生剩秃摹嘻谷吠镣屠癣伴叁赐澈杖粮灼吉晰寥宽己禹颗兼颈韶像洁怨贩猜宁凌犊剃尤瘸铝醇斥殖埠桥人唯氨腐旺昔口庚爸憾字傀栖断惑环喀典戚五诽滦堑晕谬废懊溃遍呐颁因恃每眯滥性毖掉柯提敖天梗色孰得掏秦舀特包旗怂锦影警世讨娥煌嗣眼故言栽笨森衰王搓绥剐例膛希痢戏暂爹聘入掷单囊兽压滔哮悼犯退硝矗呐袱造襟鄂萧磕卤同繁唤慢庙途陌皑躬默稼亭震锦蹈疹险剔吹填14区地基处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审批 审核 编制 陕西前锋基础工程有限公司二零

4、一五年八月目 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11工程概述12. 编制依据12.1 国家规范与标准12.2行业与地方规范标准22.3 编制原则23. 指导思想2第二章 工程概况31. 工程地质32. 工程范围及工程量33. 设计施工参数43.1 强夯设计施工参数43.2 无填料振冲法施工参数54. 工程施工特点64.1 地质条件64.2 施工工艺64.3工程量大、工期长7第三章 施工组织方案与技术措施81. 管理目标81.1 进度管理目标81.2 质量管理目标81.3 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目标82. 施工部署92.1 项目组织与管理92.2 施工顺序123施工方案133.1 施工准备133.2 工程测量143

5、.3 强夯施工工艺153.3.1施工施工工艺153.3.2施工注意事项与主要技术措施163.3.2.1施工注意事项163.3.2.2主要技术措施163.3.3.自检173.4无填料振冲施工工艺173.4.1无填料振冲施工工序173.4.2施工方法173.4.3技术控制要点及质量控制标准193.4.3.1桩位偏差控制193.4.3.2孔深控制203.4.3.3留振时间控制203.4.4劳动组织及施工质量管理20第四章主要资源配置计划211.劳动力配置计划212. 机械设备配置计划212.1机械设备配置原则212.2 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计划223. 材料使用计划23第五章质量管理计划251. 质量管

6、理目标25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252.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252.2 岗位职责253.质量计划273.1 质量控制点273.2质量检验计划273.3 组织管理保证措施283.4组织管理保证措施283.5资源保证措施294. 质量应急预案294.1 质量应急小组294.2 质量应急措施294.3 质量事故上报与处置程序304.4 质量事故总结305. 质量通病及处置措施305.1地面隆起和翻浆,形成橡皮土305.2 土层中有软弱土夹层,影响加固深度与加固效果315.3 吸锤频现,影响强夯施工315.4 静载检测沉降量大,承载力不满足要求315.5 振冲质量通病32第六章 HSE管理计划341

7、. HSE管理目标342. HSE管理组织机构342.1 HSE管理组织机构图342.2 岗位职责343. HSE管理制度363.1 HSE教育培训363.2 HSE检查制度363.3 HSE奖惩制度373.4 HSE会议制度374. 危险源辨识385. HSE保证措施425.1 安全保证措施425.2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保证措施445.3 职业健康保证措施486. HSE应急预案506.1 HSE应急小组506.2 HSE应急预案50第七章 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531.进度计划说明531.1 计划工期531.2 各阶段进度计划532. 进度计划图533. 进度管理计划533.1 进度计划管理目

8、标534.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534.1 技术保证措施534.2 管理与组织措施544.3 关键节点保证措施55第八章 施工总平面图57第一章 编制说明1工程概述吹填14区地基处理所涉及总面积2940000万平米,其中吹填1区强夯面积660000平米,振冲面积30000平米,开工结束时间段为2017.5.31-2018.1.27(8个月);吹填2区强夯面积800000平米,振冲面积50000平米,开工结束时间段为2018.12.29-2019.8.25(8个月);吹填3区强夯面积500000平米,振冲面积130000平米,2019.3.22-2019.8.18(5个月);吹填4区强夯面积7500

9、00平米,振冲面积20000平米,2019.12.22-2020.10.16(10个月)。以上4个区强夯总面积为2710000平米,振冲总面积为230000平米;总工期41个月,其中施工工期为27个月(832天),停工工期为14个月。2. 编制依据2.1 国家规范与标准(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5)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 50783-2012;(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

10、0011-2010;(7)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8)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28-2001;(9)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93;(10)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1;(1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301-2001;(12)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控制GB 12523-9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 50375-2006。2.2行业与地方规范标准(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

11、2005;(4)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04;(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6)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 185-2009;(7)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 279-2010;2.3 编制原则(1) 确保质量,工程质量按国家验收标准评定,达到优良等级标准;(2) 确保工期,按期开始施工,并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工程全部施工任务;(3) 确保安全,伤亡事故千人死亡率为零、伤亡事故千人重伤率为零、交通事故千台车人员死亡率为零,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4) 确保文明施工,固体废弃物达标处置率为100,生活垃圾达标处置率为10

12、0,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全部达到政府规定的控制标准。实现省部级优秀施工项目奖标准;(5) 确保员工健康,现场人员身心健康,生活设施卫生,保证无传染病发生。3. 指导思想本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完全响应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主要内容包括编制说明、工程概况、施工组织方案、拟投入的人员及设备、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安全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施工总平面图布置。并针对本项目特点提出具体施工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各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第二章 工程概况1. 工程地质本工程为海边吹填砂地质,经验推测地下水位很高,强夯时必须采取降排水措施;很可能有软弱夹层(含大量淤泥及

13、腐殖质);具体情况见2. 工程范围及工程量项目名称强夯面积()能级(KN.M)振冲面积()振冲深度(m)吹填1660000400060003000010吹填2800000400060005000010吹填35000004000600013000010吹填4750000400060002000010合计27100002300003. 设计施工参数3.1 强夯设计施工参数区域主要能级夯点布置形式各遍能级及控制标准吹填14000kN.m两遍点夯按5m5m,梅花形布置第一遍4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cm,8-12击第二遍4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8-12击第

14、三遍1500kN.m满夯,夯印搭接1/4,2-3击6000kN.m两遍点夯按6m6m,梅花形布置第一遍6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cm,8-12击第二遍6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cm,8-12击第三遍2000kN.m满夯,夯印搭接1/4,2-3击吹填24000kN.m两遍点夯按5m5m,梅花形布置第一遍4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cm,8-12击第二遍4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8-12击第三遍1500kN.m满夯,夯印搭接1/4,2-3击6000kN.m两遍点夯按6m6m,梅花形布置第一遍6000kN.m,最后两击

15、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cm,8-12击第二遍6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cm,8-12击第三遍2000kN.m满夯,夯印搭接1/4,2-3击吹填34000kN.m两遍点夯按5m5m,梅花形布置第一遍4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cm,8-12击第二遍4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8-12击第三遍1500kN.m满夯,夯印搭接1/4,2-3击6000kN.m两遍点夯按6m6m,梅花形布置第一遍6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cm,8-12击第二遍6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cm,8-12击第三遍2000kN.m满

16、夯,夯印搭接1/4,2-3击吹填44000kN.m两遍点夯按5m5m,梅花形布置第一遍4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cm,8-12击第二遍4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8-12击第三遍1500kN.m满夯,夯印搭接1/4,2-3击6000kN.m两遍点夯按6m6m,梅花形布置第一遍6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cm,8-12击第二遍6000kN.m,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cm,8-12击第三遍2000kN.m满夯,夯印搭接1/4,2-3击3.2 无填料振冲法施工参数区域振冲深度振冲器额定功率施工参数吹填110m75KW1、采用双点共振法

17、施工;孔距2.5米,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成梅花形;2、下沉和上提速度:4m/min;水压:上部2m成孔时为0.3MPa,2m以下水压为0.2MPa;3、提升间距:每段提升高度0.5m;4、成桩:慢速振冲下沉至桩底,留振60秒;慢速振冲上拔至孔口处,留振120秒;慢速振冲下沉至桩底以上0.5m处,留振30秒;慢速振冲上拔0.5米,留振10秒;依此类推,每段上拔0.5米,每段留振10秒;直至孔口处,再留振60秒;再次振冲至桩底以上1.0米,留振20秒;慢速振冲上拔0.5米,留振10秒;以此类推至孔口,每段上拔0.5米,留振10秒;换桩位。5、桩位偏差200mm,孔深偏差小于200mm。吹填210m75

18、KW同上吹填310m75KW同上吹填410m75KW同上4000kN.m平锤强夯夯点布置示意图6000kN.m平锤强夯夯点布置示意图4. 工程施工特点4.1 地质条件拟建场区为新近填海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强夯须采取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才能保证强夯质量和工期。4.2 施工工艺本工程采取强夯法和无填料振冲法施工,现场施工必须合理组织施工工序,同时需配置多种施工机械与辅助设备以满足不同施工工艺要求。 4.3工程量大、工期短本工程设计强夯总处理面积2710000万m2,振冲面积230000平米,历时41个月,工程量大,占用工期长;只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和机械设备、资金,才能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第三章 施

19、工组织方案与技术措施1. 管理目标1.1 进度管理目标第一期计划工期(吹填1区):2017年5月31日至2018年1月27日(8个月);第二期计划工期(吹填2区、3区):2018年12月29日至2019年8月25日(8个月),其中吹填3区工期为:2019.3.22-2019.8.18(5个月)第三期计划工期:2019年12月22日至2020年10月16日(10个月)。本工程的进度管理目标是:按期开始施工,并在规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地完成本工程全部施工任务。1.2 质量管理目标本工程项目质量目标是:(1) 工程竣工一次交验合格率:100%;(2) 质量事故为零;(3) 合同履约率100%。1.3

20、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目标1.3.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1) 重大伤亡事故为零;(2) 重大设备事故为零;(3) 火灾事故为零;(4) 千人负伤率3;(5) 职业病发病率为零。1.3.2 环境管理目标(1)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为零;(2) 污水排放符合当地环保部门要求;(3) 固体废弃物分类管理;(4) 强化环保意识,避免能源、资源浪费。2. 施工部署2.1 项目组织与管理2.1.1 项目组织管理机构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成立项目经理部,项目部设施工组、质量控制组、HSE组、计划经营组、设备管理组、技术组、测量组、财务组、后勤组等职能管理部门,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及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项目经理部

21、项目经理持有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任职资格证书,具有在类似工程项目上担任项目经理的经历。项目其他各主要管理人员和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均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较丰富的地基处理经验和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并按期顺利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场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见下图。图3-1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2.1.2 岗位职责2.1.2.1 项目经理岗位职责(1) 项目经理部全面工作的领导者与组织者;(2) 参与建设单位的合同谈判,并认真履行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3) 做好与建设单位、监理公司的协调工作;(4) 领导编制项目质量目标与工期计划,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5) 指导计划经理做

22、好合同管理工作;(6) 参与制造成本的编制,加强项目的成本的管理与控制。2.1.2.2 技术负责人岗位职责(1) 编制实施项目质量计划,贯彻执行国家技术政策,协助项目经理主抓技术、质量工作;(2) 主持编制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及重要施工方案、技术措施;(3) 主持图纸内部会审、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及重点技术措施交底;(4) 领导项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工作;(5) 组织安排技术培训工作,保证项目工程按设计规范及施工方案要求施工;(6) 领导和落实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负责施工方案的调整工作;(7) 领导工程材料鉴定,测量复核及工程资料的管理工作;(8) 保持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之间密切联

23、系与协调工作,并取得对方的认可,确保设计工作能满足连续施工的要求。2.1.2.3 HSE经理岗位职责(1) 执行公司要求的有关规章制度,结合工程特点制定安全活动计划,做好安全宣传工作;(2) 贯彻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组织实施检查,督促施工小组的月、周、日安全活动,并落实记录;(3) 参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图纸会审工作;(4) 负责现场安全保护、文明施工的预控管理;(5) 协助综合办公室进行安全教育和特殊工种的培训,检查持证上岗,并办理入场证件;(6) 定期组织现场综合考评工作,填报汇集上级发放各类表格,并负责对综合考评结果的奖罚执行;(7) 做好安全生产方面的内业资料及本部门的各种台帐;(8) 对

24、安全隐患下达整改通知单并进行复查。2.1.2.4 施工经理岗位职责(1)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要求对项目进行施工管理,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施工验收规范及有关标准;(2)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现场进行安全文明施工管理;(3) 负责组织大、中、小型施工机械设备进出厂协调管理,监督维修和保养等后援保证工作;(4) 负责编制工程总控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及统计工作,控制各专业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安排;(5) 负责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管理、检验和试验管理;(6) 负责对工程质量及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并向现场经理及总工程师提交调查结果和分析,根据处理方案监督责任单位的整改工作;(7) 及时配合其它职能部门的工作

25、,提供可靠的工程信息资料。2.1.2.5 质量经理岗位职责(1) 贯彻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工艺标准、质量标准;(2) 严格执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行使质量否决权。确保项目总体质量目标和阶段质量目标的实现;(3) 编制项目“试验、检验计划”,增加施工预控能力和过程中的检查,使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之中;(4) 负责分解质量目标,制定质量创优实施计划,并监督实施情况;(5) 监督“三检制”与“样板制”的落实,参与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和验收,同时进行标识管理;(6) 不合格品控制及检验状态管理;(7) 组织、召集各阶段的质量验收工作,并做好资料申报填写工作;(8) 参与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并

26、跟踪检查,直至达到要求;(9) 按ISO9001标准进行质量记录文件的记录、收集、整理和管理。2.1.2.6 计划经理岗位职责(1) 贯彻执行公司项目规划,熟悉合同中建设单位对产品的进度要求,并传达至项目相关职能部门;(2) 负责编制保证进度计划实施的技术措施,并指导和监督其实施;(3) 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出现偏差时,提供可行的技术方案进行调整实际进度,确保施工进度;(4) 负责主持采购部的全面工作,组织督促部门人员全面完成采购部职责范围内的各项任务;(5) 负责与供货商洽谈,联络材料采购计划安排和有关采购事务;(6) 负责安排采购计划的实施,并对采购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7) 负责

27、组织编制和办理工程款结算,经济索赔等工作;(8) 办理预算外签证,落实索赔款项,定期盘点,协助做内部成本核算,建立、健全各类台帐、报表等内业资料管理。2.2 施工顺序2.2.1 阶段划分及工作内容本工程施工主要包含三个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强夯施工阶段、振冲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人员进场与培训交底、设备进场与组装调试、场地的平整、临时设施的搭建、施工方案的编制与报验、测量系统的建立等。强夯施工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场地平整、排水主沟开挖、测量放线、点夯施工、抽排水、满夯施工、施工资料的整理与报验等。振冲施工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场地平整、测量放线、布点、排水

28、沟开挖、振冲施工、施工资料的整理与报验等。竣工验收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竣工资料的整理与报验、工程竣工验收、场地交接等。2.2.2强夯施工步骤强夯施工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 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2) 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3) 起重机就位,夯锤置于夯点位置;(4) 测量夯前锤顶高程;(5)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开启脱钩装置,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6) 重复步骤(5),按试夯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当夯坑过深出现提锤困难但无明显隆起,而尚未达到控制标准时,宜将夯坑回填至与坑

29、顶齐平后继续夯击;(7) 换夯点,重复步骤(3)至(6),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8) 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9) 在规定的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2.2.3 总体施工顺序安排(1) 两种施工工艺(强夯、振冲)同时开工平行施工,确保施工进度;(2) 相邻区域,先强夯再振冲;(3) 各区域内,先施工点夯再施工满夯,各遍之间的间歇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4) 根据工艺特点并结合现场实际条件,合理安排施工流水作业。3施工方案3.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内容包括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劳动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3

30、.1.1技术准备技术准备工作以熟悉和领会施工技术协议书的意图为重点,由现场技术负责人主持,施工员、质检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参加认真学习施工技术协议书有无矛盾和错误之处,技术要求是否明确,在此基础上掌握设计要求和施工所要达到的目标。 3.1.2施工现场准备施工前业主单位已经完成了施工区域的三通一平工作,施工单位进入施工区域就可进行施工。3.1.3劳动力的组织与培训教育本工程三期计划累计总调配劳动力共165人次,人员分阶段、分批次进场,为落实质量、安全、工期和文明施工目标,由项目经理、HSE经理、技术负责人分别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内容包括设计要求、质量措施、进度安排、安全操作规程和各

31、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及技术措施、竣工验收标准等。3.1.4主要物资及施工机具设备的准备强夯、土方、振冲及配套设施的施工机具、设备已进场,并完成调试工作;本工程主要消耗物资为燃料和设备配件,配件订购计划已编制,供应厂家的比选和订购意向协议的签订工作已经完成。燃油供应量依据工程量和投入本工程设备数量参考相应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综合计算确定。3.2 工程测量3.2.1测量仪器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投入相应数量的GPS全站仪、水准仪及一定数量的钢卷尺、塔尺等测量仪器设备,用于平面控制测量、标高控制测量和强夯振冲的施工测量,所有测量仪器都必须有检定合格证,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3.2.2测量控制系统本

32、工程面积大,线路长,测量精度要求高,难度大。拟以业主提交的测量控制基准点为基础,建立闭合导线控制网。根据施工控制网,测设轴线,再根据轴线测设各个细部。开工前测量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和复核测量基准点,增设控制点和水准点、建立控制网、施工放样。施工测量的精度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执行。3.2.3测量控制网布置(1)根据已建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系统,放出各区的边界桩,并在各区边界设置横向及纵向控制桩,每100米设置一个,控制桩用混凝土浇筑,埋深在地面以下20厘米,以控制各区边线和高程。(2)测设20米20米 的方格网来实施高程控制,同样高程控制点不能满足个别地段高程测设需求时,可加密

33、高程控制点,在方格网内再增设加点,将方格分成10米见方的小方格。加密的高程路线附合在原高程控制点上,并按原高程控制网的技术要求施测。(3)施工过程中,应对控制点进行保护,并经常进行复测,做到准确无误。(4)高程控制点分布在建设场地变形区以外不受施工干扰,易于保护、便于使用的地方。(5)控制点埋设后,请业主或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核,当精度验核合格并出具验核成果后,方可使用。3.2.4施工测量施工测量,包括向施工区内引测控制点和夯点、振冲桩位点的布设,场地抄平和夯击过程中的夯沉量观测。由于强夯存在与土方、振冲的交叉作业和分遍施工,这个阶段的测量工作需要反复进行,每次测量前,都要对场外的控制点进行复测校

34、验,确保测量精度满足规范要求。同时也要做好强夯、振冲后的场地高程测量。3.3 强夯施工工艺3.3.1强夯施工工艺首先采用明沟降排水,每50米挖一道深34米,底宽2米,上口5米,有利于土体中的水横向排出,在强夯过程中不间断抽水,提高夯击效果。(1) 第一遍4000kN.m(6000kN.m,30T锤,落距20m)能级平锤强夯施工采用强夯机与直径2.5m的20T夯锤进行施工。施工前整平场地,测量场地标高,按施工图布置第一遍夯点,夯点需用装沙土的红塑料袋标出,强夯主机和夯锤就位后,测量并固定落距20m。逐次夯击并测读每击夯沉量,直至夯击次数与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达到设计要求,完成一个夯点施工,然后移

35、动主机和夯锤至下一夯点位置,继续夯击。(2) 第二遍4000kN.m(6000kN.m,30T锤,落距20m)能级平锤强夯施工采用强夯机与直径2.5m的20T夯锤进行施工。施工前将第一遍夯坑回填并整平场地,测量场地标高,按施工图布置第二遍夯点,夯点需用白灰标出,强夯主机和夯锤就位后,测量并固定落距20m。逐次夯击并测读每击夯沉量,直至夯击次数与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达到设计要求,完成一个夯点施工,然后移动主机和夯锤至下一夯点位置,继续夯击。如果吸锤情况严重或夯坑过深导致拔锤困难时,可改为四遍点夯,头两遍采用23击排水夯,第三遍、第四遍采用69击甚至9击之上,保证满足最后两击夯沉量满足要求。(3)

36、 第三遍1500kN.m(2000 kN.m,15T锤,落距13.33米)能级平锤强夯施工采用强夯机与直径2.5m的15T夯锤进行施工。施工前将第二遍夯坑回填并整平场地,测量场地标高,按施工图布置第三遍夯点,夯点需用白灰标出,强夯主机和夯锤就位后,测量并固定落距10m。逐次夯击并测读每击夯沉量,直至夯击次数与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达到设计要求,完成一个夯点施工,然后移动主机和夯锤至下一夯点位置,继续夯击。特别注意:本工程强夯拟选用20米*20米的试夯区,在进行第一遍或第二遍点夯试夯时,如果吸锤情况严重或夯坑过深导致拔锤困难时,可改为四遍点夯,头两遍采用23击排水夯,第三遍、第四遍采用69击甚至9

37、击之上,保证满足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采用6000KN.M时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不大于10cm),最终通过试夯把以上参数确定。3.3.2施工注意事项与主要技术措施3.3.2.1 施工注意事项强夯施工过程中应完整填写强夯施工记录,包括锤重、落距、夯击数、每击的夯沉量及总夯沉量等。强夯施工前应查明附近已有建、构筑物情况并考虑对其影响,必要时应采取隔振措施。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超孔隙水压力较高时,宜按超孔隙水压力消散80或以上所需时间;超孔隙水压力较低时,宜按相关规范执行)。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各夯击点的夯击数确定以土体竖向压缩性最大,而侧向位移最小为原则。未尽事宜由建

38、设方、监理方、设计方和施工方按相关规范、规程协调解决。3.3.2 .2主要技术措施(1) 施工前由施工员在施工图上对夯点进行编号,施工时每一点都与施工图对号进行,防止漏夯。(2) 夯锤落距在施工前由机组测量员,机长共同施测,并做标识,质检员复测确认,施工过程中由测量员控制。(3) 夯击数由测量员控制,并具体负责签写施工记录。施工记录中应填写锤重、落距、夯击数、每击的夯沉量及总夯沉量、每击的填料量及总填料量等,质检员检查并签字后,才可作为核算完成工作量的依据。(4) 技术人员随时掌握填土的成分,块石粒径的大小,以及在填土区的分布范围,判断此类区域强夯设计参数的适宜性和应采取的措施。(5) 质检员

39、按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02)的有关要求,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每一遍夯点施工的保证项目和允许偏差项目进行检验,并填写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3.3.3.自检为确保强夯地基处理施工质量,保证夯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本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等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加强自检工作,及时对土的天然含水量、夯点的布置、夯锤的落距、夯击次数、夯点的位移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在交付验收前得到彻底处理,保证一次交验合格。3.4无填料振冲施工工艺3.4.1

40、无填料振冲施工工艺平整场地测量放线组装设备接通水电验桩振冲施工施工自检检测验收3.4.2 施工方法A. 施工准备a、 采用推土机进行场地整平,并由测量测绘出整平地面标高,确定振冲深度;b、 按要求准备相应功率及型号的振冲器和配套机具、设备;c、 清理场地,接通电源(现场如果有市电最好,如没有采用发电机)、水源(排水沟取水);d、 施工前应对振冲施工机具进行试运行。B. 测量放点用GPS全站仪将振冲边界点放出,并用长竹竿系彩色丝带标记。分区进行振冲,每个桩位点用短竹竿标记。C. 施工试桩为了能够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根据现场的实际条件,选定合理的施工工艺参数,首先在吹填1区进行了振冲实验施工。(1

41、)振冲点布置、点距排距根据设计振冲范围及密布效果的要求,振冲点按等边三角形布置成梅花形,振冲点间距为2.5m(按我公司经验)。(2)留振时间对准桩位后,将振冲器迅速贯入砂层,直达设计深度,下振速度约4m/min。振冲器抵达设计深度后停止进尺,留振约60s,然后上提50 cm继续留振10s,周而复始,直至振冲器提出孔口为止。经过试验,此种间距的点位布置振冲处理后,经标贯检测均满足设计要求,处理深度范围地表以下10m处。D. 振冲施工振冲施工的参数: a、 采用75KW振冲器,采用双点共振法施工;b、 振冲间距: 2.5m; c、 振冲点布置:等边三角形;d、 下沉和上提速度:4m/min;e、

42、水压:上部2m成孔时为0.3MPa,2m以下水压为0.2MPa;f、 提升间距:每段提升高度0.5m;g、 成桩:a).慢速振冲下沉至桩底,留振60秒;b).慢速振冲上拔至孔口处,留振120秒;c).慢速振冲下沉至桩底以上0.5m处,留振30秒;d).慢速振冲上拔0.5米,留振10秒;e).依此类推,每段上拔0.5米,每段留振10秒;f).直至孔口处,再留振60秒;g).再次振冲至桩底以上1.0米,留振20秒;h).慢速振冲上拔0.5米,留振10秒;i).以此类推至孔口,每段上拔0.5米,留振10秒;j).成桩结束,关闭水泵及振冲器,移至下一根桩;k).桩位偏差200mm,孔深偏差小于200m

43、m。E. 供电设计用1台250kW发电机专门给振冲器、水泵、照明系统供电,该台发电机在100m范围内输送电力。F. 供水设计水源供应因地制宜,采用YQ25型潜水泵置于取近海海域,并在场地布置好取排水沟,从取水沟抽取海水到现场水箱,供IS80-50-250型离心式水泵抽吸作振冲之用。振冲完场地时排污水,将污水用泥浆水泵抽到排污沟,污水经过沉淀后流回取水沟,这样就形成了循环用水,既降低了成本,也使场地的水时排水,避免了振场后场地的二次液化。G. 最佳振冲操作程序移机使振冲器对准振点;启动水泵开始射水;启动振冲器,以大约每分钟小于4m的下沉速度贯入砂层,直达设计处理深度;按照上述振冲留振时间进行振冲

44、施工。一点振冲完毕,关机停水,移动振冲器对准新点;重复以上程序,周而复始。H. 检测验收a、 检测在振冲施工结束后14天之后进行。b、 对地基处理区域采用标准贯入法进行检验,可取3000平方米一个点,具体可根据地基均匀程度适当调整,检验点应具有代表性,并选在振冲点围成的区域形心处及振冲点的中心处。c、 检测点高程范围为3m-15.0m(高程采用当地理论最低潮面为基准);d、 标准贯入实验间距为1m;3.4.3技术控制要点及质量控制标准3.4.3.1桩位偏差控制造孔过程中发生孔位偏移原因及纠正方法如下。 (1)由于土质不均匀,造孔时易向土质软的一侧偏移。纠正方法可使振冲器向硬土一侧对桩位并开始造

45、孔,偏移量多少在现场施工中确定;(2)振冲器导管上端横拉杆拉绳拉力方向或松紧程度不合适造成振冲器偏移。纠正方法调整拉绳方向和松紧度:(3)当制桩结束发现桩位偏移超过规范或设计要求时,应找准桩位重新造孔至偏移处,加密成桩。3.4.3.2孔深控制(1)在振冲器和导管安装完后,应用钢尺丈量并在振冲器和导管标出长度标记,一般0.5m为一段,使操作人员据此控制振冲器入土深度;(2)应了解地面高程变化情况,依据地面高程确定应造孔的深度;(3)施工中当地面出现下沉或淤积抬高时,振冲器入土深度也要做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成桩长度。3.4.3.3留振时间控制为保证留振时间准确性,在振动条件下设定留振时间可能发生变化,应及时检查;施工中应确保留振时间;应定期检查电气设备,不合格,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