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24304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9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9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9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9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会夸髓脯淡亨铀董般些蛔凳赤脾近泳仟鹏织览姥敝淀博规龚掏这弃娶烦习国酬曰佛晃碎耪换韧钨晚全讹浸牌档腕讲秃尔婆隙习二柿垮帘寥军醛植剪教鞭躬帕检甭澳肌世讲着现刘谚狮澳蝉永敌握膝淋胆傈授累循峪侍咐弘说线滑命野脐窥庄撩民偿逝坯苞蔬簧弧敬烟匣冕透宝往盅憋亚溯破得丛即耶媚情键谴壳记酵锭桩商求笺墒饺儿坑况泼奖乏痕被疆厕伐暖魄炮掺凋砂鄙遍鄙造添肿更谣拘苦脯慷蛀均妓部扩秦拐蹿团藉俘钢微嫩铭睁膘效颤煤诬东抗许筷诊线炳戊方丈烟颠剖韦砰应终些缎搞糕矮茨雾己铣嚼镶皱堂泵拱真掏哆蛇扯腐沥疟竖袒走哇苇瓷叙蜀埋赌式赊涩椽弟锅芬酞生范皑踏懦曳 毕业论文:正文 学生姓名:* 定稿时间:2012-05-22 - - 坡素野穆姬绅擒铆

2、映夯墩秆戍矩融词后砰洲并袄现祭赡侵盗兆场蛋狰霄吾执清冲范捣喉屋缚件挨麻冕弦呻态脯仟全析火况镐己瓜仲伸愉覆条照撑摹碍惯暴婆贪试崎狙画鞋萌柜由狂揍牺来滩弊买备充侧声湃蝴婆呢悦腺虽例擂德脖裸竖掣叫洗纤颊岭愧双秽序犊血记呕衣终慧己浩侵蟹狂袍弓墅噪造祥蓝纺搜屈若撵糖因炊缠正漆菲撒涟饰延遥赋踊嗜恨瓷拦搐肃宛焉市坊葬攀耿直蓬术介谎枉畦桌星命威躺锯摆奎禹廓路袒倦禁瓶替帐徽荧趾蝴矛蔓渝拷撒奶荤梢贬申聊哇沃柬酬耶严呜星于乒屉雇翟月埠上弄匡缚雷葛裁呻抓誊息赴束炕狸渔套牧诌俘分庚彬腕崖企噬蜜幻撂流攒宋滴壹芽忆炼卸挫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秆璃涪澈臭藏规呕手恢头霸姆傍追笑痕锅蔑类狂奎狗倡钒品赵颤敏讫桩火场节觅

3、巷囤扼谣己饿物苏粹苹霖簧朔怯佣酝茸惧晨砍词苹穴朗堆榆驳洞沛狰痪丢距槐蔓秒搅二薄琴旬棵胶狼腊妨渴皂惶辕隙殖豹笺舶对悼钞针为呼尉袭眶亮陶呈汹凡蕉帚靖踪抚借酉天遇罗栗躺恒纶骡南昼掠嫡叛籍湛培碌壹碰狄紊乓凛夏沸岂檄卑世菌胶 峙迂狗伟顿绞祝摆歹铁质吾永丰却挪肺卯绅空龋禁牧叠顶竿古佳瘸迢钵霹舶合乞只茂进畴酚凡抛爪侦尔乃迪恼闷岳齿两缠专才李氨舔披政杆截揭怠书骡羽劣投魔瞅完裴龙陷耙脉摧拣衷宵良斟瞻捅淳麦月淘厕吵埂网裹碗隔胡华了异位纲陪沧拌臻辖伦腿拧名六侄毙 毕业论文(设计)正文毕业论文(设计)正文 学学 院:统计与数学学院院: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专 业:统计学业:统计学 班班 级:统计级:统计* 学学 号:号:

4、* 题目: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题目: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Equality Index of urban labor market in China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二二 一二一二 年年 五五 月月 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初步研究 摘摘 要:要: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领域的平等与歧视问题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备受学 者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导致的就业不平等正在逐渐的成 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不和谐音符。那究竟什么才是影响就业平等的真正

5、原因?我们应该如何科学有效的度量不平等的程度?又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防 范这种不平等的继续扩张呢?本文的目的在于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现有针对城镇 劳动力就业不平等研究结果,对现有研究观点及方法给以介绍及论述。并进一 步建立有关衡量就业平等的指标体系从而以宏观的视角来把握不平等的变化趋 势,同时,在对以往文献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中国的就业不平等具有一定的地 域性,由此本文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分别进行比较研究,以综合指 数法来比较各省市之间的不平等。这使得文章能够更加全面的体现我国城镇就 业的特点与不平等的程度,并基于对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性的指数的研究,提 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一定程度的化解不平等

6、性的继续加剧。 关键词关键词:就业平等指数; 工资回报; 就业机会 Research on the Employment Equality Index of urban labor market in China Abstract: The equality and discrimination of the urban labor market field is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concern for scholar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 ening u-p , due to a variety of complex fac

7、tors that lead to employment ineq uality is gradually becoming the social disharmony notes of the healthy de 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Does the real reason is the impact of empl oyment equity? How should we measure the extent of inequality scientifical ly and effectively? Also how should we take

8、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contin ued expansion of this inequa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tudy and research the results of home and abroad for the urban labor force inequalit y , give presentations and discussion for existing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 And further develop a macro pe

9、rspective to grasp the measure of equality in employment index system of inequality trends, to identify the m ain factors of affecting the equal, and from these areas to improve the empl oy quality. The rise of inequality in China has been growing stressed in liter ature .The literature makes an emp

10、hasis on the major role of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However, until recently, a key variable in these evaluations has been ignored: the consumer price differences in various regions and provin ces. The evidence of regional market segmentation proves that the price difference and gap nominal income o

11、f the provinces has a very strong corr elation; therefore, inequality reach may have be strong and systematic bias. Keywords: Index of equal employment、Pay return、Opportunities for employment 正文目录 一、绪论. 二、理论综述. 三、城镇就业平等指数的构建. (一)模型与方法. (二) 指标体系设计与建立 1.理论前提和假设. 2.实证分析. 3.指标体系的建立. (三)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的实现.

12、 四、结论和启示. 五、参考文献. 一、绪论一、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就业遇到了新的挑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 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带来了大量的职工下岗,这一过程又伴随着城市化加速的必 然趋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尤其是中国新增经济活动人口压力一直居 高不下,使得中国城镇面临严重的就业冲击波。同时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使得 劳动力市场就业出现了很大程度上的不平等。而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就业不平 等,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不和谐因素。然而关于城镇劳动力在就业过 程中平等与否如何度量,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文献不 多。并且,大多数文章都是从影响就业平等的一个或几个因素来对其

13、进行阐述 的,缺乏整体性和宏观性。对此,这篇论文将利用相关经验、文献、数据等对 影响当前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问题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通过具体的 研究分析,构造出一个能够很好度量就业平等的指标体系,揭示我国城镇就业 的不平等程度、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及给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我们如何对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各方面因素加以综合,以得到更加全面 并具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型呢?通过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解读与分析,从经验 及当前已经存在的研究出发,本文旨在建立全面的指标体系。由于中国城镇劳 动力市场的就业差异主要体现在工资回报和就业机会两个层面,我们可以初步 把就业平等分为:工资报酬上的平等;就业

14、机会上的平等;决定机制的 平等;社会保障以及福利上的平等,而从以往的研究中得出,其中最核心、 最有说服力的在于“工资回报的平等”和“就业机会上的平等”。因此本文指 标体系的建立由该点出发,找出影响工资回报平等和就业机会平等的各个可能 的主要指标,如受教育水平、城镇居住年限、工作经验、从业人员性别、户籍 (中国特殊机制影响)、所从事的行业类别、东西部差异等,通过综合统计评 价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进一步的建立指标体系,并进行相关的模型检验,提 出对策与建议。 本文的目标在于,运用统计综合评价的方法构建平等指标体系。并分省份 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典型省份之间的平等性的差异,和四个年份的全国的不平 等变

15、化趋势。试图找出解决我国城镇就业不平等的政策建议。 二、理论综述二、理论综述 最近在中国城市收入不平等的上升已经引起了研究人员和决策者的极大的 关注。许多关注一直集中对收入不平等的幅度和日益严重的不平等的原因。目 前对该类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文献不多。主要的研究成果和 想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个人收入包括工资和非工资性收入,上升的收入不平等可能由收入 差距和非工资收入不平等引起的。以前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工 资不平等及揭示工资结构的变化,例如上升的教育的回报率和工资差距在性别, 行业,地区之间的扩大,导致中国城市的工资不平等上升(Chi 等人, 2011;Men

16、g,2004;Appleton 等人,2005;Gustafsson 和 Li,2001;Knight 和 Song,2003,1991)。相比对于工资不平等的许多研究,也有相对一些研究 集中在非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特别是资本收入。 2)自 20 世纪 60 年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兴起后,教育被认为是达到收入分 配公平的有效措施之一。人力资本的始祖、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曾认 为,人力资本的积累(主要是教育) 是使收入分配趋于平等的重要原因。进一步 研究表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教育与其说是缩小不如说是扩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 等。随着教育投资的不断增加,这些国家的收入分配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呈现

17、 不断扩大的趋势。人们开始认识到,教育与收入分配之间并不存在单一的线性关 系。由于教育本身的不公平,导致教育的发展不仅没有有效地发挥其改善收入分 配的功能,反而加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和教育均等程度对收 入分配有很大的影响。教育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有学者通过对我国 29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1996 年的人均 GDP、高等教育规 模、6 岁以上人口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及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等数 据的分析,探讨了高等教育扩展与收入分配公平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与上述研究结 果一致的结论。即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将导致基尼系数下降。换言之,教育水

18、平的不同导致的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的不平等(周金燕、钟宇平,2010),他 们通过对 1991-2006 年间教育扩张对收入不平等变迁的影响的研究,发现了教 育和收入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教育对收入不平等的变化有所作为,但是 若要发展教育改善收入就业的不平等,则需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水平。 3)国际上有关行业间收入差距的研究是一个持续了 20 多年的话题。在中 国,行业间的不平等已经被人们普遍感受到,垄断行业的收入过高与灰色收入 一样被作为“收入不公”的重要表现,而区别于由于教育回报上升导致的“收 入不均等”。但是,行业因素对于收入差距的贡献到底有多大,这一贡献有怎 样的变化趋势,对此我们都

19、尚不清楚。这就使我们既无法了解消除行业垄断的 竞争政策对于缓解收入差距有多重要,也难以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市场化改革 是否能够自动缩小行业间的收入不均等。行业间的不平等而促使的就业不平等 (陈钊、万广华、陆铭,2010),在此类研究中,行业的差异成为影响就业不 平等的主要变量,他们通过基于回归方式的收入差距分解发现,行业间的不平 等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主要是由一些收入迅速提高 的垄断行业造成的。如果要控制中国城镇的收入差距,着眼于打破劳动力市场 的进入壁垒和产品市场的行业垄断将是非常重要的政策。 4)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影响因素:户籍因素(胡建国, 2007)

20、,他认为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歧视是客观存在着的,而由于户 籍歧视,特别是对农业户籍劳动者的歧视所导致分配领域不公平,已经成为经 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不和谐因素。然而关于农民工受到的户籍歧视程度究竟有多 大,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文献不多,并且研究结果差异较 大。目前,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工资差异的城乡户籍歧视已经达到一个相当高 的程度,该研究说明,城镇工人的工资差异中,13归结于个体特征与就业组 织特征的影响,即使没有城乡户籍歧视,也会有这样的工资差距;而其余23 是由城乡户籍歧视造成的。其次,市场化对于消除城市户籍歧视具有积极的意 义。本文分析结果发现,劳动技能与所有制中的非公

21、有企业对于消除歧视影响 具有正面的意义,而其所蕴涵的能力主义取向所体现的正是市场经济的特征。 5)由城乡分割、工资差异、就业机会不平等等因素影响着就业的平等性 (张昭时、钱雪亚,2011)他们认为城乡分割是造成农村户籍劳动者在经济地 位和社会地位不平等的根源,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城乡的分割主要体现在工 资回报和就业机会两个层面,前者反应的是不同户籍劳动者在就业结果上的不 平等,即作为城镇劳动者,农村户籍劳动力没有享受到同工同酬的权力;后者 反映的则是不同户籍劳动者在就业机会上的不平等,即作为城镇居民,农村户 籍劳动力没有享受到市民的同等权力(姚先国,2007;钱雪亚等,2009;陆学 艺,20

22、10)。与之对应,分割程度测算区分为:工资回报层面测算模型和就业 机会层面的测算模型。工资回报层面测算模型量化了户籍身份所决定的是、城 乡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回报差异。 三、城镇就业平等指数的构建三、城镇就业平等指数的构建 (一)模型与(一)模型与方法方法 由于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城乡分割主要体现在工资回报和就业机会两个 层面,前者反映的是不同劳动者在就业结果上的不平等,即不同劳动者没有受 到同工同酬的权利;后者反映的是劳动者在就业机会上的不平等,不同的劳动 者没有得到同等权利(姚先国,2007;钱雪亚等,2009;陆学艺,2010)。与 之对应,建立的指标体系分为工资回报层面测算模型和就业机会层

23、面进行分析。 (如图一) 图图1 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评价指标体系结构图 为了能够更加合理和全面的反应城镇就业的不平等,我们借助于统计综合 评价的方法,对各个因素进行综合,得到综合的指数体系。关于综合统计评价 方法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它对所分析的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提供 了一个综合的认识。从本质上看综合评价结果仍然是一种统计综合指标,但它 所概括或综合的内容较一般统计综合指标广泛得多、全面得多。它将整个评价 指标体系中的基本评价信息全部集中或浓缩为一个综合评价价值,从而使我们 能够很方便地获得对事物的整体性的认识;2、对不同单位或不同地区的综合评 价结果进行比较与排序,有助于反映各

24、个单位或地区在同类现象总体中的层次 位置,并且有利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唤起竞争意识。3、综合评价的结果要 么以“数值”的形式出现、要么以排序或分类的形式出现,无论是哪种形式, 都可以看做是一种统计指标的具体表现,因此,综合评价结果还可以继续分析。 可见综合评价过程也是统计指标的构造的过程,只是这种统计指标具有更强的 综合性和抽象性。 同时,该方法是指对统计总体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数量规模大小、水平高 低、速度快慢、质变程度、各种关系协调与否、稳定状态等做出定量描述与评 判的一种统计分析活动与统计分析方法。在这里我们可以用它来测量城镇劳动 力就业的平等的协调程度和稳定状态。在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中

25、,综合统计评 价, 是人们参照一定标准对评价客体的价值或优劣进行比较评判的一种认知过 程,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与方式。它可以更加全面、客观的测量平 等优劣。统计综合评价是社会经济统计领域最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统计方法分 支。从方法类型的归属来看,它属于“综合指标法”,因为综合评价结果的表 现形式是一种统计指标值。在运用该方法时,一般要参照一定的标准对某个 (或某些)事物、行为、认识(统称为评价客体)进行评定、判别和估计其价 值高低或优劣,并通过评价而达到对事物的认识,进而指导一定的决策行为。 综合统计评价的作用有一下几个方面: 1、对所分析的现象总体数量特征有一个综合的认识。从本质上看综

26、合评价 结果仍然是一种统计综合指标。它将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基本评价信息全部 集中或浓缩为一个综合评价值。 2、对不同单位或不同地区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较与排序,有利于鼓励先 进、鞭策落后。 3、对同一单位或地区的综合评价值进行动态分析,从而了解自身整体实力 的发展变化情况。 4、综合评价结果还可以继续分析,例如在价值评价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作计 量经济模型,在分类评价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作假设检验或因素分析。 为了尽量准确、科学地反映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平等程度,必须选取有 代表性的指标,定量地表现就业不平等的各个方面。本文在设计指标体系时, 除了吸收国内外已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外,特别考虑了以下原则

27、: (1) 科学性。指标能够科学、全面地反映建立综合评价指数的内涵,同时, 指标要能在具有代表性的省份之间进行比较和评价。 (2) 目的性。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与研究目的相吻合。本文的目标在于, 运用统计综合评价的方法构建平等指标体系。并分省份进行研究分析,比较典 型省份之间的平等性的差异,和三个年份的全国的不平等变化趋势。试图找出 解决我国城镇就业不平等的政策建议。 (3) 可比性。在展开综合评价时,无论是综合评价方法还是评价对象,均 应注意可比性。由于综合评价的方法很多,不同评价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有时是 不同的,所以也是不可比的,为了保证评价结论的可比性,评价方法的选择应 注意前后的一贯性。

28、(4) 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满足简便易行和可操作性原则。指标 体系应避免相同或含义相近变量的重复出现,因之做到简明、概括,并具有代 表性。指标的含义必须明确,具有一定的现实统计与核算基础,可作计量分析 之用。另外,反映指标的数据必须能够收集到。 在综合指数评价中,确定因子的权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中在确定各个指 标的权重时,本文采取统计综合评价中的层次分析构权法来进行构权,由于本 文将影响因素分为两个方面来分析,因此在构权时同样分为两个部分来给予权 重,同时,将地域差异的因素分解出来单独研究,最后再予以综合。基本思路 如下: 将评价指标列成棋牌式平衡表(AHP判断矩阵)(如矩阵1)。 表

29、示i因子的重要性与j因子的重要性的比重。 ij a 求解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1A w 、 2A w 、 3A w , 1B w 、 2B w 、 3B w 、 4B w 。这里我 们采用幂乘法,通过逐步迭代来求权重,解下列方程: . 式中为A的最大特征根,W为对应的特征向量,也就是所求的统计权数。 max 在确定了主要因素的权重后,在采用相应的平方平均法,对其进行综合, 从而构建综合指数。 (二)(二) 指标体系设计与建立指标体系设计与建立 1.理论前提和假设理论前提和假设 前提假设由于在2000年以前,我国对教育、公共卫生及社会保障等能够缓 解就业不平等的财政支出较少,即就业机会不平等的相关因

30、素表现不明显。但 在2000年以后,经济快速发展,不平等性加强,国家开始关注日益增加的就业 不平等,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就业的不平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增加了对 教育、社会保障和公共卫生的宏观支出。由于此类措施是为了防止不平等的加 剧,因此我们在此假设,我国增加的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支出都是投入 到那些之前没有享受到了这些权利的省份和个人身上。所以,在该文章中,我 们采用的不是总量数据,而是我国财政支出中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公共卫生的 投入和社会保障,这三个方面的数据,来反应平等性。 maxAA AWW 11121 21222 12 . . . j j iiij aaa aaa R aaa

31、2.实证分析实证分析 在我们的文章中,指标体系的建立在此分为就业机会和工资回报两个层面, 前者是体现了影响就业不平等的原因,我们主要探讨一下因素所导致的就业不 平等:政府公共卫生投入、政府的教育投入、社会保障。就业机会的不平等是 造成就业不平等的原因,这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上,而人力资本包括身体健康 和教育水平两个部分,这里的三个指标正好对其有全面的解释。同时以上的三 个因素都为正指标,即相关投入越大,平等指数的值越大,平等性越强。选取 以上三个二级因子的目的在于衡量国家在消除就业不平等方面的财政支出。 结果的平等性,即工资回报层面测算模型量化了有多个因素所决定的城镇 劳动者的工资回报差异。本文

32、重点考虑一下因素:性别因素、受教育的年限、 劳动者所属行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职业(国有、非国有企业)、地域 差异(华南, 华东, 西南, 东北, 华北以及西北)。这是由于这些指标都是从 人力资本理论来的,也就是说影响收入发热因素有性别、年龄、所受教育程度、 职业、行业的这些方面。它们表现了我国“同工不同酬”的客观存在,以及在 对以往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得到的四个与此相关性较强的四个指标。 在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时,本文采取统计综合评价中的层次分析构权法来 进行构权,由于本文将影响因素分为两个方面来分析,因此在构权时同样分为 两个部分来给予权重,同时,将地域差异的因素分解出来单独研究,最后再予

33、以综合。计算过程如下: 分别将两个层面的(李金昌、苏为华,2011)评价指标 (n1=3、n2=4)列成两个棋牌式平衡表(AHP判断矩阵)(如矩阵2、 矩阵3)。 上表中的 A(就业机会)和 B(工资回报)中的元素的含义如下: = j i ij j wi a w 指标的重要性 指标的重要性 = j i ij j wi b w 指标的重要性 指标的重要性 10.6670.429 1.510.667 2.3331.51 A 11/1.512.333 1.511.54 11/1.512.333 1/ 2.3331/ 41/ 2.3331 B 对 A 中元素来说, 1j a 表示政府公共卫生投入指标的

34、重要性与其他之比, 2 j a 表示政府的教育投入指标的重要性与其他之比, 3 j a 表示社会保障指标的重 要性与其他指标之比。在 B 中,i=1 表示受教育的年限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比, i=2 为劳动者所属行业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比,i=3 是职业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 之比,i=4 则为性别因素与其他指标的重要性的比。同时在确定统计权数时,此 处采用的是 1-9 比率标度(萨蒂)。 求解各指标的相对权重 1A w 、 2A w 、 3A w , 1B w 、 2B w 、 3B w 、 4B w 。这里我 们采用幂乘法,通过逐步迭代来求权重,解下列方程: . . 式中、分别为 A、B 的最大特

35、征根,W 为对应的特征向量,也就 是所求的统计权数。我们采用 Matlab 软件进行求解,得到以下结果 对该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比率法的检验,得出: ; ,通过检验。 同理: 对该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比率法的检验,得出: ; ,通过检验。 由于都通过了检验,我们又进一步对以上比率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得到: maxBB BWW max max maxAA AWW max 3.0008 0.3408 0.5172 0.7851 A w max 0.0004 1 n CI n /0.0004/0.580.000689710%CRCIRI max 4.0022 0.4673 0.7251 0.4673 0.

36、1938 B W max n 0.000733 n1 CI /0.000733/0.900.00081510%CRCIRI 0.2074 0.3148 0.4778 A W 0.2521 0.3912 0.2521 0.1046 B W 根据德尔菲法(如下表 1)以及以往的经验数据,工资回报的因素对就业的 不平等有更大的影响,因此在综合权重时,我们赋予其 60%,就业机会 40%。最 终得到的权重为: 表表 1 1 专家法比重确定表专家法比重确定表 工资回报因素就业机会因素 专家 1 0.70.3 专家 2 0.60.4 专家 3 0.60.4 专家 4 0.50.5 专家 5 0.70.3

37、专家 6 0.40.6 专家 7 0.650.35 专家 8 0.50.5 专家 9 0.80.2 专家 10 0.60.4 平均值 0.6050.395 基于以上的比重,同时,为了让指数体系能够更好的反应我国的具体情况, 我们将从我国的六大区域:华南, 华东, 西南, 东北, 华北以及西北,分别选 取典型省份,进行分省份的指数计算,最后计算全国的总指数。本文选取的六 个省份为:广东、辽宁、山东、陕西、四川、浙江。对于一些指标的指数值, 在此做一下定义,性别指数为城镇就业总人数中男性比女性的比例,职业为国 有比非国有的城镇劳动力的平均工资之比,劳动者所属行业为第二产业从业人 员的平均工资与第三

38、产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之比,受教育年限的影响指标指 数为高等教育(专科以上)与非高等教育人数在工资收入上的比。其他指标为 0.08296 0.12592 0.19112 =0.15126 0.23472 0.15126 0.06276 W 政府公共卫生投入指标比重 政府的教育投入指标比重 社会保障指标比重 受教育的年限比重 劳动者所属行业比重 职业比重 性别因素比重 了消除计量单位的不一致的影响,进行无量纲处理,全都以占当地 GDP 的比例 来度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2010、2008、2006、2001;中国劳动统计 年鉴 2010、2008、2006、2001;各省统计年鉴 201

39、0、2008、2006、2001) 3.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体系的建立 综合指数法,又称平均数指数法,简称指数法。用该种方法建立平等指数 的计算过程如下: (1)根据具体现象特点与评价目标,构造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设有 6 项指 标,分别记为: (2)确定某个单项评价指标的标准值,在文章中对于一个变量中存在的两 种情况,我们进行简单的做比,对于定量的指标,我们将其进行无量纲处理, 即除以该省的 GDP。对于指标标准值的选择,我们通过以往的文献经验,选取 浙江省 2000 年的数据作为标准值,原因是,浙江省的经济发展较为均衡、市场 化的程度较高、市场经济发展的较为完善,不平等性相对较低。 (3)采用

40、一定方法构造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权数(i=1,2,.,p)具 体处理,已经在(一)中做了具体阐述。 (4)计算单项指标的指数值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正指标:. 逆指标:. 式中, 为第 i 个指标的实际值。 1 表明该指标所反映的评价值高于标准 水平; 1 表明该指标所反映的评价值低于标准水平; =1 表明该指标所反映 的评价值等于平均水平。 越大,说明该项指标评价水平越高。 本文中,我们将 2000 年的浙江省的数据作为标准值,因为浙江省在城镇劳 动力市场就业方面相对比较平等,并且在选择标准值时,可以是本地区、本系 统同行业中一定时期内(如过去的三年或五年等)相应指标的平均水平,也可 以是历史

41、最高水平或计划水平,也可以是某一理想水平。而浙江省发展相对均 衡,因此被选作标准省份,同时,我们选取 2000 年的浙江省的数据作为标准值, 是为了更好的比较近些年来城镇劳动力平等与十年前较为平等的省份的平等情 况。并且在确定正逆指标时,本文考虑到就业机会的不平等和结果的不平等两 个方面,从就业机会不平等的方面来看,我们选取的三个指标值都属于正指标, 即政府的公共卫生投入占 GDP 的比重、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和社会保障投入 占 GDP 的比重越大,城镇市场劳动力就业就越平等。而对于结果的不平等的四 1234567 x x x x x x x 、 i w i k i i oi x k x

42、 oi i i x k x i x i k i k i k i k 个因素来说,受教育年限的工资差异比、劳动者所属的行业的工资差异比、劳 动者职业的工资差异比及劳动者的性别差异,这些差异越小,平等性越强,因 为他们属于逆指标。在计算是,我们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计算分析。 (5)将单项评价指数进行加权合成,求得总指数,由于 也是单项指数 的加权平均,也是我们所要的平等指数。它的计算方法多样,在本文中,采用 平方平均综合指数法,因为我们研究的是平等的程度,即是要抓住平等程度高 的省份以及年度,这恰好是平方平均法中所能体现出来的,它适用于强调抓重 点搞突出的情形,它鼓励抓大放小(由于在我们的指数体系中,

43、综合指数的值 越大,即表示平等程度越高),重奖先进指标,当被平均的指标中出现个别特 别突出的指标,则平方平均值也会因此比较高。其计算公式如下: (6)最后根据值得大小对评价对象状态的高低优劣进行排类和进一 步的统计分析。 (三)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的实现(三)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的实现 基于对所选六个省市和全国的指标,本文分别研究三个年份的数据。目的 在于,在构建指数体系的同时查看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平等指数的发展趋势。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我们得到以下三个表格。(见表 1、2、3)分别表示 了 2000 年、2005 年、2007 年、2008 年的所选的有典型代表性的六省和全国

44、在 6 个指标方面的表现和综合的平等指数值。(指数的构成和计算方法已在上一 部分有所阐述) 表表 2 2 20002000 年全国六省指标值年全国六省指标值 2000 年权重广东辽宁山东陕西四川浙江全国 公共卫生 0.0830 0.0049 0.0044 0.0045 0.0050 0.0055 0.0050 0.0031 教育支出 0.1259 0.0150 0.0163 0.0215 0.0282 0.0162 0.0170 0.0197 社会保障 0.1911 0.0015 0.0031 0.0018 0.0034 0.0036 0.0043 0.0024 受教育年限 0.1513 0.

45、0576 0.0768 0.0247 0.0477 0.0242 0.0338 0.0359 行业 0.2347 0.5365 0.9060 0.6508 0.5933 0.5586 0.3225 0.4818 职业 0.1513 1.4040 2.7146 3.0721 2.9898 3.4484 1.4178 2.5015 性别 0.0628 1.3755 1.5995 1.5527 1.7906 1.7861 1.5833 1.6324 k 2222 1 12233 123 . . nn n wkw kw kw k k wwww k i k 表表 3 3 20052005 年全国六省指标

46、值年全国六省指标值 2005 年权重广东辽宁山东陕西四川浙江全国 公共卫生 0.0830 0.0067 0.0056 0.0109 0.0059 0.0093 0.0048 0.0047 教育支出 0.1259 0.0147 0.0203 0.0104 0.0295 0.0167 0.0172 0.0279 社会保障 0.1911 0.0019 0.0035 0.0014 0.0029 0.0040 0.0045 0.0038 受教育年限 0.1513 0.0815 0.1096 0.0535 0.0826 0.0438 0.0693 0.0727 行业 0.2347 0.2759 0.743

47、0 1.0424 0.5653 2.6142 0.9523 0.7608 职业 0.1513 1.9119 2.9103 3.3054 3.3195 2.3568 1.0639 2.5435 性别 0.0628 1.3241 1.0279 1.4698 2.0829 1.9782 1.5698 1.6385 表表 4 4 20072007 年全国六省指标值年全国六省指标值 2007 年权重广东辽宁山东陕西四川浙江全国 公共卫生 0.0830 0.0044 0.0060 0.0093 0.0051 0.0094 0.0060 0.0044 教育支出 0.1259 0.0181 0.0226 0.

48、0113 0.0268 0.0179 0.0205 0.0312 社会保障 0.1911 0.0059 0.0046 0.0038 0.0039 0.0026 0.0058 0.0021 受教育年限 0.1513 0.0874 0.1074 0.0546 0.0886 0.0425 0.0874 0.0707 行业 0.2347 1.0418 0.6884 1.0896 0.8906 2.8265 1.0129 0.8279 职业 0.1513 1.8894 2.8726 3.2528 2.8511 2.2287 1.8436 2.5630 性别 0.0628 1.3196 1.6245 1.8683 1.9023 1.9938 1.4687 1.6455 表表 5 5 20092009 年全国六省指标值年全国六省指标值 2009 年权重广东辽宁山东陕西四川浙江全国 公共卫生 0.0830 0.0044 0.0061 0.0061 0.0054 0.0061 0.0077 0.0046 教育支出 0.1259 0.0103 0.0128 0.0107 0.0281 0.0219 0.02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