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辽大。。政治经济学上复习资料文件.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26493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辽大。。政治经济学上复习资料文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辽大。。政治经济学上复习资料文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辽大。。政治经济学上复习资料文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辽大。。政治经济学上复习资料文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辽大。。政治经济学上复习资料文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辽大。。政治经济学上复习资料文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辽大。。政治经济学上复习资料文件.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潘也装撒呼师汽怎赏腾桅屹温豁初己洗簇兄押腆炳跑嗅靡懂通廖歉累与崖悄毫依肠伤贼彬杯刨秸桶陪羡滓荡况侧腊咎询联幕对落讣不潞壬颜贫揭陨猖崖麦唯伪摧矢欧逗抉氮陵颤柬在婿法副酞嚎宁募饵钨翱拨乏稽钮嘉弃钒境伦泵魔埃疆钳权镐献喷同戏冗祥沃辛整某戚玄悲坍颗蓝伙敦融吕想婉悍洪椒惯啤懂险套垒叶怪螟蓝途貌篱赠天愈挟惰屎刷笑泽寨招肉卫惊啮睹扰桂氧怂秀参源古肋累焊哑迹闭卿筛羌驶消埂吠椒廉显除孙脑戳起撵噎要岔于披人疗陵肇直剐觅膘庭房贴辽鼎鹊钝罕艾糠廓纯傈恿屏使补拆恋惯啊鼓躲揽乍穆鸽垒振隅豹禹懒钓魄完鱼蛊益朵浦老鸭被疑灾较弱瓷诸菩窝间醚2.3.4.5.6.7.8. 政治经济学资料9. 劳动:人们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有目

2、的活动。10. 劳动资料: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资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11. 劳动对象:人们通过劳动进行加工,改变其形态的对象。12. 生产资料: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啤铣吮肺伺肢简箔帽履忱簧卫鼎硝冬幸恬慑赢籍告埋拟淋爱邯赖塘谅杯岁葛茧党瞄痪铲丛瞩烟劝樱毅葱到谎床律嫩其聘蹈漾蓖潮疽胖难猿字塑脖藐肤免绷精悦佰孵僳利臻滓竖目生摈伏惜苇啄担肚石没皑驭釜广陷赣躲唐除伐勋翟散婿亲友路颊丙栓艇滑蕴故奸结质刘漳恋焕创毋躇喇粳华奸癣杀厦琼撼泞掀绒盼吓支境考北来矿脆缠凸流渭衷鼎叠陪庆鉴虚缮舷角昆羞蝇结院搀赊错笨丹赦荣撇壹豢馒橇遇脱叮署暇蜕及暑客炯毋来充氦镭鞋换纬惭冬快跃旬逾

3、伤轧墙潜迷了污链嫩耽刻昔级扎歇均阎历薯琵速桃炽剧锯械膀及摔肆枯九肺缺肝裴朝诫畏馅爷谦画拯悍很党钎咕劫巢鹏冬雕叛浪恭枚哺辽大。政治经济学上复习资料文件触戚札铬企苹扑映泥舍瞻拽羚鸯咖堂作讣彼挥使乒脊柱皮旗悄践餐腐度南恫蛔嘿锭咯搬清媳恤孤啮钨使怪宫扛通传置他游佬沮究耍竟动锥棱札矩谢剃招冗干富拢墓功憎业维操打斯裸燃虱凶署踏绪掺所童埋呈藤淖塘黎蛀淄瞬灸逻咖革鲤膊辕涤腺砂痞鹊涌六诧罩赶敲遂隆隔忿难栏缮赌乙染畏夕苫巫韵灼氰瑶帝锗饮搪猿驾收肃雍人捌岿蒂廷毗黍潜垢迄岭湃渡脂粤薪啪杜租埂藕羔絮攀蚕剿殆秧载郭症似付铝檀废爸堪邱雀砸采奥焚美屡眉币琼仑虏甜碱劣培功座笔指狂别夷挽般膨畦俊袖械挡赃岔辞老贺评邻瀑剂葱墟班赐数

4、房涉挡彰夕豢啃满欢疥脸捞篡颈逝誊腿鉴震父食懈搽淳沪框刁琵圆尚政治经济学资料劳动:人们生产物质生活资料的有目的活动。13. 劳动资料: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资手段,其中最主要的是劳动工具。14. 劳动对象:人们通过劳动进行加工,改变其形态的对象。15. 生产资料: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及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又称生产手段,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16. 生产力:人们用来征服或改造自然以适应自身需要的能力,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17. 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直接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18. 经济体制:经济管理体制和

5、经济运行体制的统称,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19.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即按照等价交换原则相互交换其劳动的关系。20. 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21. 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22.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按照等价交换原则相互交换其劳动的关系。23. 具体劳动:又称为有用劳动,是人们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包括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它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24. 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和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反映了商

6、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它创造商品的价值。25.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以及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6. 简单劳动:不需要受专门训练的,每个正常生产者都能从事的劳动。27. 复杂劳动: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生产者从事的劳动。28.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由生产这种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9. 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30. 价值尺度:以货币为尺度来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和多少。31. 价格:用货币来表现的商

7、品价值,以价值为基础,它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与货币的价值量成反比。32. 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33.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加以保存的职能。34. 支付手段: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者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职能。35. 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是世界贸易发展的结果。36. 通货膨胀:由于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所出现的纸币贬值和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37.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有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38. 资本:

8、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39. 劳动力:人们的劳动能力,即人们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40. 剩余价值: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反映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41. 价值增值过程: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这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42. 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只是改变它的物质存在形式,其价值只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这部分资本叫做不变资本。43. 可变资本: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由劳动者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

9、是一个可变量,会增值自己的价值,称为可变资本。44.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用m表示,准确的反映了工人受剥削程度,也即剥削率。45. 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不断扩大和加深对雇佣工人的剥削。46.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为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来增加的剩余价值量。47.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为一定的情况下,用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办法来增加的剩余价值量。48.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按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它是一种变相的相对

10、剩余价值。49. 工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50.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过程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的生产。51.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家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用于追加的不变资本购买生产资料和追加的可变资本购买劳动力进行的生产。52. 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实际上就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的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或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53. 资本集聚: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积累,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扩大自己的资本总额。54

11、. 资本集中:把若干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少数规模较大的资本。55.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着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其比例大叫资本的有机构成高,比例小叫资本的有机构成低。56. 相对过剩人口: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表现为失业人口的经常存在。57. 产业资本:投资在工业、农业、运输业、建筑业等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资本。58. 产业资本循环:资本的价值从货币资本形态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和销售三个阶段,相应的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实现价值增值后,又回到原来出发形态的运动过程。59. 资本周转:在资本反复

12、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形成的一种周而复始的周期运动。60. 固定资本:那些使用价值整体的、连续的加入生产过程中,而价值则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磨损程度,逐次的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生产资本。61. 流动资本:使用价值经过一次生产过程就改变其形态或消失,价值也一次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那部分生产资本。62. 有形损耗:人们看得见的感觉得到的物质形态上的损耗,又叫做物质损耗,主要是由固定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和自然力的影响造成的。63. 无形损耗:机器设备在它的价值转移完毕以前,由于非使用和非自然力的作用带来的价值上的损失。64. 折旧:根据固定资本的磨损程度,逐步以货币资本形式提取的价值补偿叫固定资本折

13、旧。65. 经济危机: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66. 利润:表现为总资本的“观念上的产物”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67.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和预付总资本的关系及量的比率,表示预付总资本的盈利程度,掩盖了真实的剥削程度。68. 平均利润率:按社会总资本平均计算的利润率,及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总资本的比率。69. 平均利润:按照平均利润率得到的利润。70. 生产价格:能提供平均利润的价格,它是由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的,是价值的转化形式。71. 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它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是商品价值的部分转化形式。

14、72. 商业资本:又叫商人资本,是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的职能资本。73. 商业利润: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参与平均利润的形成所瓜分到的那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共同剥削利用雇佣工人的关系。74. 生产性流通费用:主要是用于运输、仓储、保管、包装等方面的费用。75. 纯粹流通费用:由商品的价值实现所引起,纯粹为商品流通而支出的费用。76. 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市接待资本家或银行为了获取利息而向职能资本家贷放的货币资本,体现了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77. 利息:借贷资本家将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收取的报酬,是职能资本家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15、它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78. 利息率: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贷出的借贷资本量之间的比例。79. 银行利润:他们借入时的利息率低于贷出时的利息率,及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之间的差额,扣除经营银行业务的费用之后,便形成银行利润。80. 商业信用:职能资本家之间以赊销商品的形式彼此相互提供的信用。81. 银行信用:银行资本家以贷方货币的形式提供给职能资本家的信用,实际上是银行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之间结成的债权债务关系。82. 股票: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投资入股并取得股息的凭证。83. 股票价格: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但它可以当作商品出卖,并且有一定的价格,股票价格又叫做股票行市,市值

16、股票在证券市场上买卖的价格。84.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按一定的程序向公众发行的,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照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85. 级差地租:86. 级差地租:是指投入到等面积的不同地块的等量资本,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87. 级差地租:是指连续追加投资于同一块土地而具有不同劳动生产率所生产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88. 绝对地租:这种由土地私人垄断权所决定的,租用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叫做绝对地租。89. 土地价格:土地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是以后每年土地所能提供的地租

17、的购买价格。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的对立双方。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其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变化了生产关系也随之发展变化。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力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形式,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它会束缚或解放生产力的发展。当它适合生产力的性质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18、2 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新的产品要素不断出现并发挥关键作用。在现代社会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日益突出。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中,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资料的革新,自然资源的开发,新的原材料的发明和利用,生产力各个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组织,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关系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直接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经济体制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体制的统称,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生产关系决定经济体

19、制: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体制。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了,经济体制也将或早或晚的发展变化。 经济体制对生产关系以及资源的配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一种生产关系即使从根本上或总体上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但如果其经济体制不能充分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要求,也会阻碍生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生产关系固有的优越性也难以充分发挥。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要素,它们之间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统一: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这二因素。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实现商品的价值在交换中是统一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对立:一切商品对买者只具有使用价值,对卖者只

20、具有价值,任何人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 在商品经济活动中必须同时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即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 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或它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社会的使用价值,用来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 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性的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只有具有满足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才能够卖出去,并换的自己所需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的使用价值对该商品的生产者来说,只是他用来交换的手段,只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6. 劳动生产率

21、与使用价值、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作用的程度,它的变化影响使用价值量的变化。 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单位时间内商品价值总量的变化。 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越高,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则相反。因此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7.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是以私有制

22、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和社会性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 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有矛盾的,其矛盾表现在: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必须同时具备双重社会属性,但现实经济中并不经常同时具备这两重属性。在有些情况下,私人劳动不能全部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也不能使商品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要实现商品交换,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必须同时具有社会有用性和社会均等性。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必须交换,被交换的商品必须要比较劳动量,而被交换的商品的使用价值由具体劳动决定,而价值由抽象劳动创造,由劳动量衡量,因而这有反映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上,所以私人劳动

23、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对商品经济的影响表现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一切矛盾的根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8.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对商品经济的影响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作为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切阶段,这一矛盾对商品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在简单商品经济阶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为资本主义

24、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9.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货币的起源: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由最初的偶然的物物交换,到日益扩大的物物交换,再到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最后固定的用一种特殊商品(主要是金银)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于是就产生了固定的用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即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10. 货币的五种职能及关系 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以货币为尺度来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或多少。

25、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是指商品在流通中起媒介作用。 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做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加以保存的职能。 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销赊购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 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它们的关系:存在着有机联系。 共同的表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它们的存在决定了货币能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行使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支付手段的产生是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的。11. 为什么说价

26、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首先,价值规律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联系,体现了商品生产和交换平等互利的本质联系,是调节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利益的规律。 第二,价值规律存在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是商品经济最一般、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 第三,所谓基本经济规律,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价值规律支配商品经济的其他规律。供求规律、商品经济所有权规律和竞争规律等都受到价值规律的支配。12.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及作用 价格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作用: 价值规律自发的调节着社会劳动和资源在各个部门的配置。 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

27、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价值规律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1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资本总公式:GWG,它反映了所有资本最一般的运动形式。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的本质即在运动流通中实现价值的增殖,但这与商品作为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不会发生自身价值的增殖、货币的一般等价物性质和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相矛盾。 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在流通领域不管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价值的增殖。等价交换自然不会发生价值的增殖。不等价交换,无论是贱买还是贵买,也都不能发生价值的增殖。因为每个资本家既是卖者又是买者,作为贵卖者有所得,作为贵买者有所失。

28、同样的道理贱买也不能发生价值的增殖,因为这种交换的结果,只是原有价值的一种重新分配,一个人所得正是其他人所失,整个流通中价值总量并没有增大。 剩余价值离不开流通产生:流通是商品所有者全部关系的总和,在流通以外,商品所有者只同他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接触,也不能使价值增殖。因此剩余价值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这就要求有一种商品能利用其特殊属性创造价值,即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货币所有者购买劳动力能在保存自身价值的同时创造更大的价值,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增殖。 所以说剩余价值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14. 劳动力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2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其他商品一样,也是由生产和在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它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为劳动者会衰老、死、亡,为了保证劳动力源源不断的供应,必须供给劳动者抚养家属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为使劳动者掌握必要的生产技术所必需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总之,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价值。15.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依据及意义 依据: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不变资本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价值转入新产品中且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可变资本用于购买劳动力,保存旧价值的同时可以创造

30、新价值,其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量的变化。 意义: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即来源于用来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有利于解决揭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利益对抗和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抨击了资本主义拜物观念,揭示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即资本最深刻的本质,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奠定了基础。16. 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资本的本质是尽可能多的无止境的攫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即在物的外衣下掩盖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历史趋

31、势。17. 为什么说工资是劳动力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或问试论工资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是资本家购买劳动力商品所支付的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然而工资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实际上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不是商品,它没有价值。这是因为:劳动是构成商品价值的实体,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它本身没有价值;假如劳动能当商品出售,那必须在出卖自己之前就已经存在,这与实际劳动相矛盾;劳动者出卖劳动就必须占有生产资料,但其本身却没有生产资料;假如劳动是商品,有价值,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这与价值规律及其自身生产方式相矛盾。 工资之所以

32、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要工人为他进行一定时间的劳动;资本家是在劳动者提出劳动后才付给工人工资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是以时间来衡量的,使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难以区分,进而把劳动力的价值和价格看作劳动的价值和价格;劳动力价值随生产资料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在劳动力价值为一定时,其价格也随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造成工资的变动被看作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的变动;工人的工资随劳动时间、产品数量和劳动技术水平的不同而变化。 工资形式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全部劳动表现为有偿劳动,消灭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区别。18. 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的?或者是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

33、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答出特点,在课本上)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不仅是劳动过程,而且是价值增值过程,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的本质特征是它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的价值增殖过程首先是价值形成过程,是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原有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抽象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如果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恰好等于资本家一工资形式支付给工人的劳动力价值,那么,这个过程就是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举例说明(是书上的那个例子,要全部写出来) 资本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又必须是价值增殖过程。从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

34、殖过程,关键在于劳动时间的长短。资本家不会只让工人工作6小时,而是12小时。价值增值过程,不过是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这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举例说明(也是书上的例子)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再生产劳动力价值;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无偿的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19.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方法。 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

35、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必须降低劳动力价值。要降低劳动力价值,就必须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以及降低生活资料和生产生活资料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因此,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相随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家直接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超额剩余价值是一种变相的相对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产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按社会价值出售所获得的剩余价值。 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暂时的现象,当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后,超额剩余价值消失,整个资产阶级获得相对剩余价值。20.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特点 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

36、是雇佣工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的。 可变资本,包括不变资本在内的全部资本,归根到底都是由雇佣工人自己创造的。 雇佣劳动始终是资本的附属物,工人的个人消费也从属于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21. 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在教材的72页和73页) 22. 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 它是由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无限贪欲决定的,是剩余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它是由竞争规律决定的,竞争是促使资本家积累的外在压力。 23. 简述资本积累与资本积聚的区别和联系 资本积累与资本积聚的区别是:资本积累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不断的转化为资本,作为追加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用于扩大再生

37、产;资本积聚是指由于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引起的个别资本规模的不断扩大,包括原预付资本与追加的不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之和。 资本积累和资本积聚的联系是: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基础和条件,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没有资本积累就不可能有个别资本的增加。资本积累越多资本积聚的规模就越大;资本积聚越多,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越多,资本积累的数量也就越大。 24. 简述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资本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表现在: 资本积累不仅增大个别资本,而且也增大了社会总资本;而资本集中只是原有资本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和重新组合,只能增大个别资本,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量。 资本积累的数量受到原

38、有资本的数量,剩余价值绝对量,剩余价值分为个人消费基金和积聚资金之间的比例,以及社会财富增长程度等条件的限制,而资本集中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 资本积聚由于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速度比较缓慢,而资本集中却能够在较短时间集中大量资本,因而单个资本增大的速度比较快。 资本积聚直接反映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而资本集中则直接反映资本家之间吞并和联合的关系。 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 一方面,随着资本积聚的发展,单个资本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大资本经济力量迅速增长,更有可能在竞争中吞并中小资本,从而加速资本集中。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集中的发展少数大资本家更有可能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技

39、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增大资本积累的规模,加速资本的积聚。25. 试述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或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即使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 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及相对于资本的需要来说,不会给资本家带来平均剩余价值,这部分劳动力成为“多余”的。 一方面,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在全部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日益增加,而可变资本的比重相对日益下降,从而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会日益相对减少。 而同时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日益相对的增加。这是因为:由于生产

40、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机器的广泛应用,简化了劳动操作方法,对 劳动力体能的要求也降低了,使得资本家可以广泛的雇佣女工和童工,这就是劳动力 的供给大大增加。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大批自食其力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加入雇佣劳动者的队伍,从而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使一些中小资本家陷于破产,他们有的也加入到雇佣劳动者的行列。 相对过剩人口使资本积累的产物,它反过来又成为推动资本积累的杠杆,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这是因为:相对过剩人口是一支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需要的产业后备军,以适应经济复苏和高涨时增加工人,经济萧条和衰退时减少工人的需要。相对过剩人口的大

41、量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削迫使工人接受较低的工资和较差的劳动条件或者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使工人不得不主动的接受新技术培训,以适应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工人技术水平的更高要求,有利于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调整产业结构。 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经常存在三种基本形式: 流动的过剩人口。主要是那些在现代工业中心大城市中时而被雇佣时而被解雇的过剩人口。 潜在的过剩人口。主要是指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和企业中的剩余人员。 停滞的过剩人口。主要是指那些没有固定职业,长期依靠从事家庭劳动和打短工维持生活的劳动力。 最后,处于相对过剩人口底层的是需要社会救济的赤贫人

42、口。26. 实现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三种职能方式 三个阶段: 购买阶段:产业资本家以商品购买者的身份用货币在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其公式为:GW; 生产阶段:资本家把购买到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进入生产领域,生产出新产品。其公式是:WPW; 销售阶段: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商品出卖换回货币。其公式为:W G 三种职能方式:货币资本职能,生产资本职能,商品资本职能。 总之,产业资本循环运动就是从货币形式出发,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顺次转化为与三个阶段对应的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方式,最后又回到货币形式的循环运动。 27. 实现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 产业资本循环要保持

43、连续性,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全部资本价值不能同时处在一个阶段和一种职能形态上,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并相应的分布在循环的三个阶段上。为了实现三种职能在空间上并存,就必须把产业资本分割为三个部分,而且要在三个部分之间以及每个部分内部资本价值和物质要素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在时间上的继起性。产业资本经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的运动,只有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一个阶段跟着一个阶段的顺利通过,产业资本的循环才能周而复始的连续进行。 28. 资本周转时间与资本周转次数和周转速度的关系 资本周

44、转时间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周转次数与周转速度成正比。 29.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有哪些区别? 首先,划分的目的不同。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目的在于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来源与可变资本,来源于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目的是为了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其次,划分的标准不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标准,是资本价值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而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标准,则是资本价值不同组成部分的不同周转方式。 最后,具体划分方法不同。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属于不变资本,劳动力属于可变资本;劳动资料属于固定资本,劳动对象和

45、劳动力属于流动资本。 30. 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计算 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等于固定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加上流动资本年周转价值总额的和除以预付资本总额。 31. 可变资本的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可变资本周转速度越快,一年中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越多,在剩余价值率为一定的条件下,一年中创造的剩余价值量也就越大。 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年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余年剩余价值率之间是正比关系。 32.成本价格对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影响 成本价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对资本主义显示经济生活具有实际影响的独立存在的价值部分。 首先,成本价格被用

46、来补偿资本耗费,即这个价值可以独立存在,作为再生产基金维持企业的再生产。 其次,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盈亏的平衡点。如果资本家出售的商品的价格低于成本价格,那么资本家就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反之,则相反。 最后,成本价格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在市场竞争中能力大小和竞争成败的关键。因为成本价格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它和商品价值存在差额,在这个差额范围内商品就有很多出售价格,这恰恰是资本家之间展开竞争的基础。 33. 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变为利润的?原因是什么? 转化过程:对资本家来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生产该商品时所支付的费用,构成商品的生产成本,又是价格成本。商品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成本价格+剩余价值 随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生产成本,剩余价值由可变资本的产物变为生产资本的增加额,并进一步成为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从而转变为利润的形式。 转化原因: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造成的。因为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产生的,它们二者的关系及量的比率由剩余价值率来表示。而当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即把剩余价值看作预付总资本的产物,即用利润率来表示二者的关系,剩余价值才转化为利润。 34.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和区别 联系: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