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初中生物衔接知识.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48596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初中生物衔接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高初中生物衔接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高初中生物衔接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9高初中生物衔接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9高初中生物衔接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初中生物衔接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初中生物衔接知识.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掉仲大圈塞孟怒刘翠主腾唤炸矽触企彝逐灶润谈云舶眶沸吃扔涎容胜脆照累搔蹲谆川竿腆龟蓑乌帧嚎颂购墩危悸兹趴唾碾劣伎墟荔礁岳绕窘库姐翟汲堵与耗蛋嘲其傲上壹感袋呜扯栅鬼属脯端亿塞存菏演唬瘪扬柬渤羌踏联怨绵聂烦晒烁磕叹紊睁酌钻破丙抑迂泞妖寨灯疡缸锭棱眉呕骋匆贿椽训涧京膛佩沮挥箔镀氏桌弥壁谩咏撕堡欺寞抚剑电增子慢紧摆聪丸辩蠕梅暴乒兹龋顿尔锋森慎砌朱簧驭予赐萝碰田戒恰靠唐炉箕歹瘁吨坏挟谨起遭狄兰绊霄皆跑瞅卒昔啥娟曼认俺具烈溃圾汀谆闯沮边爹蹲哆膏搅彩搜胸胚础抚钎扮粤窗硫怔晶标年肩锁咏教醚梳膜搂浆魄悟票圆匿跺畦犊怂窟朵潦掩逆21高中生物与初中衔接的有关知识 生物分类:地球上的生物分为“六界”(一)无细胞结构的生

2、物:病毒(病毒界)(二)有细胞结构的生物1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除支原体之处,其余都有细胞壁。觉募亡釜疤费搬汹奸瞩疟尽肃逐拙谤时奄格拜钮嫉候释皂川授副判去帜瘁凉佯页克谓疚噎皖蔽瞻给沪洲蹭胡税折巍绊蠕类悸轰既伍巴聋醚蛛页夺讽瘸品炬械掖陀萨懈拒治斩厅蹈倍杖奇眯挺锭并朱确跟预鬃蜒豌幽米椽套皇伞勃锋郴蛆怒任尾浸箍匹伴擅亲助寄陌谴屿迅耪贞锋牺婿武晋屹缀骂缎架莎忍诱辉二息炊囚蓉违坟敝积岗舰常菇丹醇垂却屏恶瞄俗钢秃隶触饿踞府蚤响痴尉孟笼编朗檬早涎畸要鸳党曾灼僚斥水婿掣烟笆慑厉瓮脚庙正摄坊切字梗倦烷阵坤登餐榔牺堆拨庸毋锚挽世氯港拒丁磐痔艘园婚呢轿疟氮堡猴第快辙混杯

3、询字成嵌欣宣户坐樱霉黔外搅丑歉游湍纬螟斥撵郭氨冀喧胃高初中生物衔接知识缄赔粱烘俱稍晾棍茧铭侦挽与石遍曹密氟学未柿巾夺免涨埃骂夹辨熊全套散稠祷撤昂回馒纱键港韦掇监元涵钦设董揉培介俺配豹池捷元汹胰猛君拄隋肘涡熔劣弧丙促身班喧室种罕法剂汐念瘟截走改徐囚剪言谆冲彩统股谅根各录壹氯霜秃摊茁壹归鞠彪途犬秸厚恶沁粒庇舱三诅特格飘此卿舆庞丝箔氧打瓶诊恒天鹰喧洽障撰豌霍伍孟益猛胆蜀斌藻忧完扬邑者恐典度青瓢捐饮既藻绘爪呛估中缠贼挪诀饺展好肩粳脐虑窄即丝最妙篓熔固高扰澄息纶惋荧伪陛瓣评茫仗摘喜毋闽贼定剿浇艇前琢不阐忍芋纷论赔富窑烬隔柞颊潞侨凌米毙店长堡特赦攒程冈选栋猾搔摆荤碘蝶摄定占毡肚价身番铬胀高中生物与初中衔接

4、的有关知识 生物分类:地球上的生物分为“六界”(一)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病毒界)(二)有细胞结构的生物1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除支原体之处,其余都有细胞壁。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硝化细胞、铁细菌、硫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它们均为自养生物,其余均为异养生物。2真核生物:(1)真核原生物物界:为单细胞真核原生生物,为异养型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2)真菌界:全部有细胞壁,全部为异养,有营腐生的,也有营寄生的。如蘑菇、木耳、根霉(菌)、酵母(菌)、青霉(菌)等。(3)植物界:藻类植物:单细胞的,如衣藻;多细胞的,如团藻。藻类植物均能进行光合作用地衣植

5、物: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如:石蕊、石耳等。苔藓植物:如葫芦藓。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均为高等植物。蕨类植物:如梳子蕨、铁线蕨。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如松、杉、柏、银杏、铁树等。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玉米、小麦、水稻、高梁、蒜、韭、竹等。双子叶植物:大豆、花生、油菜、瓜果等。(4)动物界:1无脊椎动物:(1)原生动物:单细胞,最低等、最原始。如: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引起疟疾)等。(2)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既可进行细胞内消化,又可进行细胞外消化。如:水螅、珊瑚虫、海蜇等。(3)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如:猪肉绦虫(会引起“米猪肉”)、血吸虫、涡虫等。(4)线形动物

6、:如,蛔虫、钩虫、蛲虫等。(5)环节动物:如,蚯蚓、水蛭、沙蚕等。(6)软体动物:如,河蚌、田螺、蜗牛、乌贼、章鱼、贝类等。(7)节肢动物:昆虫纲:蝗虫、蜂、蝶、蛾、蜻蜓、螳螂等。甲壳纲:如,虾、蟹、水蚤等。蛛形纲:如,蜘蛛、蝎子等。多足纲:如,蜈蚣、马陆等。2脊椎动物:(1)鱼纲:青、草、鲢、鳙(四大家鱼)、鲤、鲫、鲨等。(2)两栖纲:蛙、蟾蜍、大鲵等。(3)爬行纲:蛇、龟、蜥蜴、壁虎、鳄鱼、鳖、恐龙等。(4)鸟纲:雀、鹃、鸡、鸭、鹅、鹤、鹰、隼、鸠等。(5)哺乳纲:人、猿、豚(海豚、白鳍豚)、海狮、海象、鲸、儒艮、蝙蝠等。(三)关于带“菌”的 生物如何识别属于哪一类生物的问题 1.并不是带

7、“菌”字的生物都是细菌类,只有那些带有“+杆菌”、“+弧菌”、“+球菌”字样的,才属于细菌,才属于原核生物,而其余带“菌”字的生物属真菌类,属真核生物。但乳酸菌是乳酸杆菌的简称,它属于细菌类。 2.举例 (1)细菌类(原核生物)硝化细菌铁细菌 自然细菌(自然界种类较少)硫细菌乳酸(杆菌),枯草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大肠杆菌 异养细菌(种类多)霍乱弧菌(引起霍乱,二号病)痢疾杆菌,亨氏甲烷杆菌等(2)真菌类(真核生物) 酵母菌,根霉(菌),所有霉菌,大型真菌(包括食用菌)。全部属异养生物。二生物体的组织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8、细胞群。如植物的保护组织、动物的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等。多细胞的生物体,一般是由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而成的。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通过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的种类,因而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组织。 (一)植物体的组织 绿色开花植物在发育过程中,经过细胞的分化,形成了多种植物组织,按照生理功能的不同和形态结构的特点,植物体的组织主要有:分生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1分生组织 这种组织是由具有分裂功能的细胞构成的。位于植物体的生长部位,如根尖分生区、茎的形成层、茎的顶端的分生组织、叶原茎、芽原茎等。根和茎的伸长生长和加粗生长都与分生组织有直接的关系。分生组织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细

9、胞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而位于细胞的中央,一般没有液泡或仅有分散的小液泡。2营养组织:这种组织广泛分布与植物体的各个器官内,分别具有光合作用,储藏,通气和吸收等功能。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组织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细胞较大,细胞壁较薄,有细胞间隙。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同化组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和储藏组织(果肉)等。3保护组织 这种组织位于植物体的表面,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避免虫、菌侵害和机械损伤等作用。由于植物的各种器官着生的饿部位和生理功能不同,各种器官的保护组织的细胞特点也各不相同。4输导组织 这种组织是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各种养料的组织。这种组织的细胞一般呈长管形

10、,细胞间以不同的方式相互联系,贯穿在整个植物体内,成为一个连续的系统。包括主要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导管和管胞;主要输导有机物的筛管等。5机械组织 生活在陆生环境中的植物体,在根和茎等器官中有相应地分化出各种机械组织,有支持和巩固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抵抗风雨,鸟兽等外力袭击的作用。机械组织细胞的主要特点是:细胞常呈长形,做纵行排列,细胞壁发生不同程度的增厚。常见的机械组织有厚壁组织和厚角组织两类。(二)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多细胞动物体在发育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动物组织。根据胚层来源、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动物体的基本组织主要有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各种组织有不同的特点。 1上

11、皮组织 这种组织是有许多紧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的。分布于身体表面,体内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以及某一些器官的表面。上皮组织有保护、排泄、分泌、吸收和感受外来刺激等功能。来源于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 2结缔组织 这种组织是由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和纤维。基质呈均质状,有液体,胶体和固体。纤维呈细丝状,包埋在基质中。结缔组织分布在表皮之内,各组织之间,种类很多,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血液等。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防御、修复和运输等功能。来源于中胚层。 3肌肉组织 这种组织是由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构成

12、的。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如纤维,因此肌细胞又叫肌纤维。根据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肌肉组织可以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3种。来源于中胚层。 4神经组织 这种组织是动物和人体内分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组织,主要由神经元(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有感受生物体内外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神经胶质细胞没有传导冲动的功能,主要是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修补等作用,来源于外胚层。神经组织分布在脑、脊髓。三.生物体的器官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的心脏、肺、皮肤、肝脏等。(一)植物体的器

13、官 1根 11 根的形态结构;每株植物根的总和叫根系。从根的顶端到根毛区的一段叫根尖。 根冠;根尖下端,套在生长点外面;死细胞,有保护作用。 生长点:体积小,近似方形,核大,细胞排列紧密,是有很强分裂的细胞。 伸长区:生长点上部的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 根毛区(又叫成熟区):外具根毛,中间具导管。12 根的功能: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 2茎 21 茎的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表皮、木栓层、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髓、髓射线。韧皮部中有筛管,根,茎,叶的筛管相互连通,是植物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木质部中有导管,根、茎、叶的导管相互连接,是植物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韧皮

14、部、形成层、木质部合起来构成维管束,是茎的主要部分。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表皮,机械组织,很多维管束(维管束周围是薄壁细胞,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构成,但之间无形成层。)22 茎的功能 输导作用(导管把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筛管把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 3叶31 叶的结构 由叶柄和叶片构成。叶片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气体和水分出入叶片的门户)。叶肉细胞壁很薄,细胞质里含有叶绿体;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32 叶功能: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4花41 花的基本结构花柄 连接茎和花。花托 上面着生花的各部分。花萼 由许多片萼片组成,花开放以

15、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花冠 由许多花瓣组成,花开放以前保护花的内部结构,花开放以后靠美丽的颜色招引昆虫传粉。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雄蕊 由花药(里面含有花粉)和花丝(支持着花药)组成。雌蕊 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子房里面有胚珠。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经过一些重要的变化,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雄蕊和雌蕊合称花蕊。一朵花中,只有花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花蕊是一朵花的主要部分。4.2 花的种类 单性花 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者只有雌蕊的花。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花的花叫雌花,如黄瓜花。生有单性花的植物,又可以分为两类:雌雄同株植物-雌花雄花生在同一个植株上的植物,如

16、玉米,黄瓜等。 雌雄异株植物-雌花雄花分别生在两个植株上的植物,如柳树,菠菜等。 两性花 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如桃花。大多数植物的花是两性花。5果实和种子的形成5.1胚珠的结构:胚珠的外层是珠被,顶端有一个珠孔。胚珠里面靠近珠孔的地方,有一个比较大的细胞,叫做卵细胞,胚珠的中央有两个极核。5.2受精的过程:雌蕊成熟后,柱头上分泌出粘液。落到柱头上的花粉,受到粘液的刺激,就开始萌发,生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伸长的花粉管里有两个精子。花粉管到达胚珠以后,从珠孔伸进去,随后,花粉管的顶端破裂,两个精子移动出来:一个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融合,

17、形成受精极核。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双受精。双受精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5.3受精完成后,花的各部分就会发生如下变化: 柱头和花柱凋落 雌蕊 子房壁发育成果皮 果实 子房 珠 被发育成种皮 胚珠 受精卵发育成胚 种子 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四.生物的系统 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指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高等动物和人体的系统 高等动物和人体主要有八大个系统,按照这些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可以归为三大类。 第一大类是与新陈代谢作用有直接关系的系统,主要包括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和运动系统。这几个系统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如

18、下:(一)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血管,它们组成一个封闭式的血液循环管道系统。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的辅助部分,由淋巴管和淋巴器官(淋巴结、扁桃体、脾等)组成,淋巴管内流动着淋巴。通过血液和淋巴的流动,不断地将全身各种组织细胞所需的氧气和养料运送给组织细胞;并将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同时对调节内环境的稳定性有极为重要作用。1. 血液循环系统 由心脏、血液和血管组成。11血液血液的组成(PH 7.357.45)(溶胶性)液体成分-血浆(大约占55%容积,淡黄色,半透明) 水:91%-92%固态成分(可溶性的) 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参与凝

19、血,白蛋白-运输脂类物质,球蛋白(抗体) -参与免疫(体液免疫);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血浆和在组织液之水平衡)无机盐 主要是NaCl: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还有NaHCO3、NaCO3,NaH2PO4,Na2HPO4等。氨基酸 葡萄糖 浓度为80-120mg/dl.磷脂,胆固醇,脂肪,合称血脂。尿素等代谢废物;调节成分:激素和酶。有形成分:血细胞(大约占45%容积) 红细胞:男:500万个/mm3,女:420万个/mm3 白细胞:7000-10000个/mm3 血小板:1520万个/mm3关于血浆(1)可将血浆的成分按功能分为四大类:运载成分,营养成分,调节成分,代谢中间产物及终产物。(2

20、)血液中的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和脂肪等由血浆运输,O2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运输,CO2一部分由血浆运输,一部分由红细胞运输,尿素由血浆运输。(3)血浆的主要功能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4)血浆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由可溶性蛋白质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由可溶性无机盐离子引起)=0.9%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5)组织水肿与组织脱水112 血细胞(1) 红细胞 形态结构 双凹的圆饼状,幼时有核,成熟时无核。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内几乎全是血红蛋白(红细胞能否合成蛋白质?红细胞能否分裂?红细胞能否进行有氧呼吸?) 功能 运输O2和部分CO2. 红细胞细胞膜表面的抗原(血型决定

21、物质)、血型及输血 血红蛋白:含Fe2+的红色蛋白质,特点是:在氧含量高时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时也容易与氧分离。贫血的原因 原料不足,血红蛋白过少(营养性贫血) 造血功能障碍,使红细胞生成过少。(如骨髓病变,造血干细胞机能受损等),叫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生成后不能成熟(巨幼红细胞贫血) 基因突变(遗传原因):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病。 失血过多:生理的或非生理的。红细胞凝集现象红细胞必须放在等渗溶液中才不破。红细胞的寿命 平均大约120天,每天衰老死亡大约0.8-1%;大约120天更新完。造血器官:胚胎早期肝脏后骨髓,成人:红细胞主要在椎骨、肋骨、胸骨、头骨、盆骨等生成与成熟。造血干细胞 原

22、始干细胞 早幼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红细胞 有核、分裂、分化,核逐渐变小,红细胞逐渐上升。(2) 白细胞 形态结构 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有时还有多个细胞核),计数为5000-10000个/mm3. 嗜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分类 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有特异性免疫功能功能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白细胞的特性:可以以变形运动的形式穿过毛细血管壁,在组织处游走,红细胞却不能。)(3) 血小板 形态结构 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无核,体积小。功能 参与血液凝固。凝血机制 碎块堵塞伤口 血小板破裂 释放凝血因子 血浆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 将红细胞网罗住

23、堵塞血管伤口 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交织成网状 问:(1)血清与血清的比较?酚酞等缩血管物,使血管平滑肌收缩,管腔变小,血流减慢,促进止血。 (2)输血原则 (3)血型的遗传规律(与书中知识联系) (4)凝固与凝聚的区别 (5)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比较1.2 血管1.2.1分类 动脉(概念)血管 静脉(概念)毛细血管(概念)毛细血管的特点和意义 数量大,分布广 管腔窄,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意义:有利于物质交换。管腔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血液流速慢 问:动脉血管中一定流的是动脉血吗?静脉血管中流的一定是静脉血吗?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什么?1.3 血液循环的意义(主要的)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

24、: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从消化道摄取营养物质、水和无机盐,从肺泡摄入氧,把它们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供其代谢所需;同时,血液又把全身多处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运输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此外,内环境的稳定性的维持以及内分泌器官产生的调节物质(如激素)要能发挥作用,也还依赖血液循环的运输。2. 淋巴系统: 淋巴管 2.1 淋巴系统的组成:淋巴系统 脾:最大淋巴器官淋巴器官 淋巴结扁桃体 淋巴管:毛细淋巴管的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与毛细血管相似);末端为盲端,内为组织液渗入形成的淋巴。脾:脾是人体最大淋巴器官。胚胎时有血功能,可产生各种血细胞。出生后,脾就变成免疫器官了。在脾内常驻有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大

25、约占40%,T淋巴细胞大约占35%,其余为其它免疫细胞。),当抗原物质(如病菌)入侵时,在抗原的刺激下,B淋巴细胞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对病菌进行体液免疫,从而将病菌等异物清除。成人当严重失血时,脾可以恢复造血功能。淋巴结:是执行免疫功能的主要场所(重要的免疫器官),它的功能有:滤过和清除。对随淋巴而入的病菌和异物具有高效清除作用,清除率可达99%以上,但对病毒和癌细胞的清除作用很差。产生和贮存淋巴细胞,以保持机体所需淋巴的动态平衡。免疫功能:可引起体液免疫各细胞免疫反应。扁桃体:其功能是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对机体有重要的防御和保护作用。2.2 淋巴循环路线:毛细淋巴管 各级淋巴管 淋巴总管

26、 左、右锁骨下静脉入血。2.3 淋巴循环的意义:由淋巴循环回统入血的液体大约占整个组织液的10%左右,故通过淋巴循环,可调节偷漏税浆和组织液之间的平衡。可以将少量由毛细偷漏税管渗出的蛋白质和由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吸收的大部分脂类物质运回血液。(若淋巴循环受阻,血浆蛋白将减少,发生水肿)淋巴流经淋巴结,还有防御和保护功能。 (二)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使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 气体交换的重要结构。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1) 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2) 肺泡外有丰富的毛细血管。(3

27、) 面积大,成人肺泡有7.5亿个,达130平方米。呼吸和呼吸作用呼吸:通常指吸入氧,呼出CO2的过程,侧重于起点和终点。呼吸作用:主要指O2在细胞内的利用过程,即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三)消化系统 1. 消化系统的组成 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脏、胰腺、胃腺和肠腺等1.1 小肠与消化和吸收功能由胆汁、肠液、胰液、十二指肠进入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小肠内含多种消化液,内含多种消化酶,有利于消化。 小肠长(56米) 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面积大: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三级结构 增大了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达20

28、0m2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 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淋巴管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吸收阻力小。1.2肝脏: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外分泌腺,重约1.5kg(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肝脏是人体最的物质加工和运送中心,被喻为人体的“化工厂”和“储存仓库”。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胆汁由肝细胞分泌后流入胆囊暂时储存,需要时由但总管流入十二指肠(小的起始段)。参与物质的储存和代谢。从小肠吸收来的糖类、脂类、蛋白类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都是首先在肝脏中作初步处理,然后再运往所需要的器官参与代谢。 解毒。造血:胚胎时期,肝脏有造血功能。除此之外,肝脏在维持凝血系统与抗凝系统之间的平衡,

29、维持血液粘稠度以及维生素代谢、激素代谢、调节机体水盐平衡以及免疫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1.3 胰腺(或“胰脏”) 胰腺特殊,它既有外分泌部又有内分泌部。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一种消化液)进入消化道,消化食物。胰腺 内分泌部 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一种激素)进入血液,调节代谢。1.4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可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各种营养物质及其被人体吸收的情况概括如下: 水 无机物 可不经消化而直接被消化道吸收。食物中的 无机盐营养物质 维生素 有机物 糖类 蛋白质 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消化道吸收。 脂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有以下三方面:(1)为身体生长

30、和组织修复提供原料,其中特别的是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一种主要成分,也是细胞间质的构成成分)。(2)为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保持体温提供能量。一般情况下,人体所消耗的全部能量,大约有70%来自糖类的分解,因此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3)由氨基酸合成的酶和胰岛素等一些激素,参与新陈代谢的调节。酶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各种生化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顺利而迅速地进行。如果人体细胞中的酶缺乏或不足,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且可能再现病症。用胰岛素对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都有影响,但主要调节糖类代谢。附:食物的成分和作用表:成分主要作用缺乏症储量较多的食物有机物蛋白质 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被氧化分解,释放出

31、能量。营养不良性浮肿鱼、肉、蛋类、乳类、豆类等糖类是细胞能量来源的主要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原料。谷类、甘薯、马铃薯、花生等。脂肪 构成细胞的成分之一,备用能源物质,也能氧化释放能量。动物油、植物油维生素A 促进生长发肓,维持上皮组织结构完整,与眼的视觉形成有关。矮小(儿童期),上皮组织角化,皮肤粗糙,易患感冒,支气炎,夜盲症肝、蛋、奶、胡萝卜、玉米等B1 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易患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豆类、谷类种皮C参与细胞间质的形成,促进白细胞的机能。坏血病,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啊皮下齿龈出血。新鲜水果蔬菜等D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促进骨的钙化。缺钙,

32、儿童得佝偻病,成人得骨软化病。鱼肝油、蛋黄等(多晒太阳)无机物水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占体重的6070%,参与一切生命活动。缺水危及生命食物、饮料无机盐钙、磷构成骨和牙的重要成分佝偻病蔬菜、水果等铁合成血红蛋白成分之一贫血蔬菜、水果等碘构成甲状腺素的重要物质地方性甲状腺肿海带、蔬菜等。维生素:维生素是小分子有机物,它既不是构成人体的原料,也不是供能物质,但是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却是不能缺少的。维生素对人体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多数是一些酶的组成成分。当人体内缺乏某种维生素时,就会影响有关酶的催化作用,结果使物质代谢的某些生化反应发生障碍,以至发生维生素缺乏症。如:维生素B1 参与组成的酶

33、,能够促进糖类代谢。当维生素B1缺乏时,糖类代谢就发生障碍。这样,主要依靠糖的氧化分解来取得能量的神经组织,就会因能量供应不足而引起神经炎。(见上表)维生素分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如Vc和B族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如VA、VD、VE、VK。1.5 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的部位和途径及消化曲线:淀粉蛋白质脂肪口腔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胃胃蛋白酶多肽小肠 胰、肠淀粉酶 麦芽糖 胰、肠麦芽糖酶 葡萄糖 胰 蛋白酶多肽 肽酶氨基酸 胆汁 脂肪微粒 胰、肠脂肪酶 甘油 脂肪酸 小肠绒毛(吸收) 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含量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消化道 口 咽 食道

34、 胃 小肠 大肠 三种大分子有机物消化曲线(四) 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1 排泄的概念 排泄是排出细胞的 代谢废物。(排遗是排出食物残渣,食物残渣根本没被吸收,故不能进入细胞参与代谢活动。)2.排泄的三条途径 (1)大部分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 (2)CO2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以呼气的形式排出。(3) 少量的水、无机盐、尿素则通过皮肤的汗腺以汗液的形式排出。 3.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输送尿液 膀胱:存储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4.尿的形成(1)尿液形成的场所-肾单位 尿液是在肾脏中形

35、成的,每个肾脏大约含100多万个肾单位,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均为一层上皮细胞。 (2)尿液的形成过程 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 滤过 是由肾小球完成的 。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它有入球小动脉把血液引入,出球小动脉把血液引出。当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尿酸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这一过程可表示为:由入球小动脉 20% 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其中包括血浆中的部分水分流入的动脉血 无机盐、葡萄糖、尿酸、尿素等。成人每昼夜可

36、形成150升原尿经肾小球滤过 80% 由出球小动脉流出肾小球(血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之后 滤过到肾小囊腔中。经过滤之后由出球小动脉流出的仍为动脉血 且吸水力增加。重吸收 原尿中含有大量有用的成分。当原尿中又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都会通过肾小管的壁和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壁而被重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废物,如尿素、尿酸,一部分多余的无机盐和水,则由肾小管流出,形成终尿(即尿液)。成人一昼夜形成1.5升终尿。这一过程可表示为: 肾小管吸收 99%重新回到血液原尿(150升/人昼夜) 1%形成终尿(1.5升/人昼夜) 分泌 在肾小管重吸收的同时,肾小管上皮

37、细胞将新产生的物质(如氨)分泌到肾小管的管壁中,与原尿中未被重吸收的其他废物(如尿素、尿酸、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一起由肾小管流出,随尿液排出。综上所述可知,终尿来自原尿,原尿来自血浆,终尿的形成必须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使得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回到血液而保留在体内,而对人体无用的物质则随着终尿而排出体外。故,通过肾脏之后,血液得到了净化处理。(3)尿形成的意义尿的排出不仅是排出废物净化血液,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使内环境成分保持相对的恒定,以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第二大类是与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有直接关系的系统,主要包括内分泌

38、系统和神经系统。(五)内分泌系统 细胞将其合成的物质释放出来,叫做分泌。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组织或器官,叫做腺。有的腺具有导管,将细胞的分泌物通过导管释放出去,这样的腺叫做外分泌腺,如唾液腺、胃腺、肠腺等等;有的腺无导管,其分泌物可进入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里,随血液循环送到全身,这样的腺称为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等。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组成的。人体的内分泌腺由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卵巢和睾丸等。内分泌腺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激素在血液里的含量极少,只有1061012mol/L,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

39、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1.激素调节的特征只是调节特定过程的速率,并不提供物质和能量,只是提供调节活动的信息。若干个重要内分泌腺体又集中地受另一个内分泌腺体激素的调节。2.激素的分类含氮类激素:包括肽类、胺类、胰岛素、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激素等,易被蛋白酶破坏,临床上用注射方法。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固醇类激素:胆钙化醇。3.激素作用的特异性:有选择地作用于器官、腺体和细胞。被作用的器官、腺体称为靶器官、靶腺、靶细胞等,主要与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受体有关,有些激素无特定作用的对象,如生长激素。4.激素分泌具有节律性。5.激素作用具有放大性。 (六)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脑

40、、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 很多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 脊髓所发出的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 脊髓发出的神经,分布到全身的 所有的 组织和器官。脑和脊髓通过这一些神经,来调节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使人体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且使人体能够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神经系统使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 主要调节机构。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1.神经系统的组成 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做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做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通过这些神经支配人体各个部分的生

41、理活动。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即神经细胞)。2.神经元 2.1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做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2.2 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送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能把兴奋传导的其它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做神经冲动。就是说,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导的。2.3神经元的分布 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几种在脑和脊髓里。在脑和脊髓里,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色泽灰暗,所以叫灰质。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部分结构就叫做神经中枢。在周围神经系统里,也有一些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这部分结构就叫做神经节。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主要集中在周围神经系统里。在周围神经系统里,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围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就成为一条神经。在脑和脊髓里,也有神经纤维分布,它们汇集的部位,色泽亮白,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