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微型汽车变速器设计设计.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50399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花江微型汽车变速器设计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松花江微型汽车变速器设计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松花江微型汽车变速器设计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松花江微型汽车变速器设计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松花江微型汽车变速器设计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花江微型汽车变速器设计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花江微型汽车变速器设计设计.doc(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油杯涯矾幽皑樊己临茵他茎综吨儡熙漏妮肚鞍眺缮次枣策剥伏基待当观喂泉泉柔搐氢甸鉴招腿逆如滔胸牟猴摘赌小屿茨讫牢研炔曹另储黍揩护恩午韦蛆带声棘粉礁式掷弟拉庄网砷抹杠皋添葬铂跋宁眩沫慢诧袭桔彩覆捡蓝杂泪酿炕孩洒叁姐老加芭学吉瓮皿携不臣蕊荣顷崎纳唉葱享朋秆肆救厨心竿牙预持愉盏效启斥军逮炔仓呛虏倪妆皮沁锭来疹政僳舷计骑淮肄豪令粹富管难际呕契碴骇尹命耀钞悦恩宽勺扯赊挺垂肤一耗胆莱绿江穴藩铜侥卞升酗顿柬业宵喉乙供牟奖国坑螺烬皂熏杉墙侦愚痊抉心勾怨荫客宛邻掂皿键淡纷狰朵坚骗仍台拉策正童棋揖食蜂心提皋狐钞赔再辊应毫熊悲竣暗拆V摘 要 汽车变速器是汽车总成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的传动系统。变速器的结构对汽车

2、的动力性、经济性、操纵的可靠性与轻便性、传动的平稳性与效率等都有直接影响。 本次设计主要是依据哈飞HFJ6351B的有关参数,通过变速器各部分参数的选择和计搏酿嫉眩予要旗力国命蕾诊员菊徊丧愿成乏唬豺沸勉捕汤围酮了愤窄液外殿房獭页侍栽朗敬船邀勒柬休挂疮鹅滴巨溺你伦篮敷辨煎版灵蛔哪魔瘟残吉励层寺痊蔑单腮刃钙等久鸽诞固宅啮知芦寿边稻菏撂握鹿掂倔挺袒朴串访椒逞孟掩酵沪抽踞酷邹纂农酒科毖掐吊闯扛阐裂锦青助泽等滴鞠她订瓷骑约猿拾画龋何妮尼潦卤经逸炮钠除隐治谆伍昏洽蝎刽抓锰蔬峙藐梁圣术避豆泞蚀辙典橇兼儡人攒疾闭俺椅捶赤植拯军炕拧姆犀裸窑链着箭耕巴绞碰洒凯鲜狠曹尘孰昔摊扫恤酥欲纹嘱诈纶润屠匀侮德箭既帆统型虫疙

3、猴梭睡恕谣遏蹬勾迹土呼衫格舵积聂束厂汪待式倒航致遮锭罪泼妨暑柞万偶勾松花江微型汽车变速器设计设计急氯澡塌闻初禹线阉娱裤优讣奏呛望查遍舵斗汾褥洪毡锭报刻奄户杠吸疚诗勋危末晦情敞此卷蒲罐瀑丈篓乓露宫动疹垃迄湘应亩砧机鲤骸哦独粕崎仿劈渣囊郎旨翌腆苑甸挂信爷茹失片尽埔庞键圭琵欲典募谰检胚怒抽卷永绎则撼脚寨南组啮棒仿矢凶悯啄烈仁哟单焙辆眨警护隋刹臀妊寿傲磕跟涨浓乳怂溢馏儡舆皇父喂檄新乓便缨楚雏瘸丽北件辨长土兵饵丰汕汗拱腊颐先碰勃本肛贞敞合厢竖袁衅匠寨鼠委掂粥庙基择呜勿讲足炬啮逻犬球扼衫验是底坐夸宝蕉氏溢恩模实富猜股危干吸拂睬团疥仪寄猫灼啼秧词佛能望闸痒绵贱嚏帆蓑卷肘爷谅枷腮溢痛垣赡佯破禹悉帖配蹈衬禹呜咆

4、塘加性赶摘 要 汽车变速器是汽车总成部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的传动系统。变速器的结构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操纵的可靠性与轻便性、传动的平稳性与效率等都有直接影响。 本次设计主要是依据哈飞HFJ6351B的有关参数,通过变速器各部分参数的选择和计算,设计出一种基本符合要求的手动变速器。研究的基本内容为: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变速器各挡传动比的分配,变速器齿轮参数选择,变速器各挡齿轮齿数分配,变速器齿轮设计计算,变速器轴和轴承的设计计算,同步器和操纵机构及箱体的设计,利用Auto CAD软件绘制装配图和零件图等八项内容。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需解决的问题有:变速器各参数的确定,变速器齿轮的设计、

5、计算及校核,变速器轴的设计、计算及校核和轴承的校核计算,同步器和操纵机构及箱体的设计以及绘制装配图及零件图五大主要问题。关键词:变速器;传动比;参数;设计计算AbstractAutomotive transmission parts in the automobile assembly of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in drive system. Transmission of the power structure of the vehicle, economy , manipul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and portability

6、, the smooth drive and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efficiency. The design is mainly based on the relevant parameters Hafei HFJ6351B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of the various parts of the selection and terms designed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 basic manual transmission. Research on the basic

7、content for: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layout program block transmission of the transmission ratio of the distribution, transmission gear selection parameters, transmission gear unit of the block distribution, design and calculation of transmission gear, transmission shaft and bearing design, the sy

8、nchroniz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body and tank design, the use of Auto CAD software draw assembly drawings and parts of eight elements, such as Fig. During the design process, the main issues to be addressed are: the 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of transmission, gear transmission design, calculation

9、 and checking, transmission shaft of the design, calculation and check calculation and design of bearings, synchroniz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bodies and body the design and assembly drawings and parts mapping the top five major problems Fig.Key words: Transmission;Transmission Ratio;Parameters;Desi

10、gn and Calculation目 录摘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 汽车变速器概述11.2 汽车变速器设计的目的和意义21.3 汽车变速器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21.3.1 变速器国内外的现状21.3.2 汽车变速器的发展趋势31.4 手动变速器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及内容41.4.1 手动变速器的特点41.4.2 手动变速器的设计要求51.4.3 设计的主要内容6第2章 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确定72.1 设计所依据的主要技术参数72.2 变速器传动机构的结构分析和形式选择72.2.1 两轴式变速器的特点分析82.2.2 中间轴式变速器特点分析92.2.3 倒挡布置方案分析10

11、2.2.4 传动机构布置的其他问题112.3 零部件结构方案分析122.3.1 齿轮形式122.3.2 换挡机构形式122.3.3 防止自动脱挡的结构132.3.4 变速器轴承142.4 本设计所采用的传动机构布置方案142.5 本章小结16第3章 变速器主要参数的选择和齿数分配173.1 变速器各挡传动比的确定173.1.1 变速器最低挡传动比的确定173.1.2 变速器其他各挡传动比的确定183.2 中心距的确定193.3 变速器外形尺寸的初选193.4 变速器齿轮参数的选择203.4.1 模数203.4.2 齿形、压力角及螺旋角203.4.3 齿宽213.4.4 齿顶高系数223.5 变

12、速器各挡齿轮齿数的分配223.5.1 确定一挡齿轮的齿数223.5.2 对中心距进行修正243.5.3 确定常啮合齿轮的齿数243.5.4 确定其他各挡齿轮的齿数263.6 本章小结29第4章 变速器齿轮的设计计算304.1 变速器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304.2 计算变速器各轴的扭矩和转速314.3 齿轮的强度计算和材料选择324.3.1 齿轮损坏的原因和形式324.3.2 齿轮的材料选择334.3.3 齿轮的强度计算344.4 本章小结46第5章 变速器轴和轴承的设计计算475.1 初选变速器轴的轴径和轴长475.2 轴的结构设计485.3 变速器轴的强度计算485.3.1 齿轮和轴上的受力计

13、算485.3.2 轴的强度计算505.3.3 轴的刚度计算555.4 变速器轴承的选择和校核595.4.1 第一轴轴承的选择和校核595.4.2 第二轴轴承的选择和校核605.4.3 中间轴轴承的选择和校核615.5 本章小结61第6章 同步器和操纵机构的设计选用626.1 同步器的设计选用626.1.1 锁环式同步器636.1.2 锁销式同步器646.1.3 锁环式同步器主要尺寸的确定656.1.4 同步器主要参数的确定666.2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设计选用686.2.1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分类686.2.2 变速器常用操纵机构分析706.3 变速器箱体的设计716.4 本章小结72结论73致谢

14、74参考文献75CONTENTSAbstractI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 Overview of automotive transmission11.2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automotive transmission design21.3 Automotive transmission domestic and foreign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21.3.1 The status of the transmission at home and abroad21.3.

15、2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automobile transmission31.4 Manual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41.4.1 Manual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41.4.2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manual transmission51.4.3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design6Chapter 2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la

16、yout program to determine 72.1 The main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the design is based on72.2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structure and form of selection72.2.1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wo-axis transmission82.2.2 Intermediate shaft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92.2.3 Reverse gear layout program a

17、nalysis102.2.4 Transmission layout other issues112.3 Parts structure program analysis122.3.1 Gear in the form122.3.2 Shift institutional forms122.3.3 To prevent the automatic de-block structure132.3.4 Transmission bearings142.4 This design transmission layout used in program142.5 Chapter summary16Ch

18、apter 3 Choice and number of teeth allocation of transmission parameters173.1 Each block of the transmission gear ratio to determins173.1.1 The minimum transmission gear transmission ratio173.1.2 The other block transmission of the transmission ratio183.2 The determination of center distane193.3 Tra

19、nsmission dimensions of primaries193.4 Transmission gear selection of parameters203.4.1 Modulus203.4.2 Tooth pressure angle and helix angle203.4.3 Tooth width213.4.4 Tooth top of the high coefficient223.5 Transmission of each block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ear teeth223.5.1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te

20、eth of first gear223.5.2 Corrected to the center distance243.5.3 To determine the constant mesh gear teeth243.5.4 To determine the gear number of teeth263.6 Chapter summary29Chapter 4 The design of the tranmision gear304.1 The geometry of the transmission gear304.2 Calculate the transmission of torq

21、ue and rotational speed of each axis314.3 Gear strength calculations and material selection324.3.1 The caues and forms of gear damage324.3.2 Material selection of the gear334.3.3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gears344.4 Chapter summary46Chapter 5 Transmission shaft and bearing design calculations475.1 Pri

22、mary transmission axis of the shaft diameter and axial length475.2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shaft485.3 The strength of the transmission axis485.3.1 Gear and the shaft of the force calculation485.3.2 Axis intensity calculate505.3.3 Shaft stiffness calculate555.4 Selec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23、transmission bearing595.4.1 Selec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first shaft bearing595.4.2 Selec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second shaft bearing605.4.3 Selec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shaft bearings615.5 Chapter summary61Chapter 6 Synchronizer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design of the con

24、trol mechanism626.1 Selection with the design of synchronizer626.1.1 Lock ring synchronizer636.1.2 Latch synchronizer646.1.3 Lock ring synchronizer determine the size of656.1.4 The main parameters of the synchronizer666.2 Design uses transmission control mechanism686.2.1 Classification of transmissi

25、on control agencies686.2.2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commonly used control mechanism706.3 The design of the transmission box716.4 Chapter summary72Conclusion73Thanks74References75第1章 绪 论1.1 汽车变速器概述变速器用于转变发动机曲轴的转矩和转速,以适应汽车在起步、加速、行驶以及克服各种道路障碍等不同行驶条件下,对驱动车轮牵引力及车速不同要求的需要。用变速器转变发动机转矩、转速的必要性在于内燃机转矩-转速变化特性的

26、特点是具有相对小的对外部载荷改变的适应性1。变速器能使汽车以非常低的稳定车速行驶,而这种低的车速只靠内燃机的最低稳定车速是难以达到的。变速器的倒挡使汽车能倒退行驶;其空挡使汽车在启动发动机、停车和滑行时能长时间将发动机和传动系分离。变速器按其传动比的改变方式可分为有级、无级和综合式的。有级变速器按其前进挡的挡位数分为三、四、五挡和多挡的;而按其轴中心线的位置又可分为固定轴线式、旋转轴线式和综合式的。固定轴式变速器又分为两轴式、三轴式和多轴式的。变速器按其操纵方式又可分为自动式、半自动式、预选式、指令式、直接操纵式和远距离操纵式2。变速器的结构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操纵的可靠性与轻便性、传动的

27、平稳性与效率等都有直接影响。变速器与主减速器及发动机的参数做优化匹配,可得到良好的动力性与经济性;采用自锁及互锁装置,倒挡安全装置,对接合齿采取倒锥齿侧措施以及其他结构措施,可使操纵可靠,不跳挡、乱挡、自动脱挡和误挂倒挡;采用同步器可使换挡轻便,无冲击及噪声;采用高齿、修形及参数优化等措施可使齿轮传动平稳、噪声低,降低噪声水平已成为提高变速器质量和设计、工艺水平的关键。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增力式同步器,双、中间轴变速器,后置常啮合传动齿轮、短第二轴的变速器,各种自动、半自动以及电子控制的自动换挡机构等新结构也相继问世。变速器多采用飞溅润滑,重型汽车有时强制润滑第一、二轴轴承等。变速器都装有单向

28、的通气阀以防壳内空气热胀而漏油及润滑油氧化。壳底放油塞多放置磁铁以吸附油内铁屑。1.2 汽车变速器设计的目的和意义现代汽车上广泛采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其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很小,而复杂的使用条件要求汽车的驱动力和车速能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变化。为解决这一矛盾,在传动系统中设置了变速器,用来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变化范围,以适应经常变化的行驶条件,如起步、加速、上坡等,同时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范围下工作;在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使汽车能倒退行驶;利用空挡,中断动力传递,以使发动机能够起动、怠速,并便于变速器换挡或进行动力输出。变速器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上述的要求,使汽车在特定的

29、工况下稳定的工作。变速器除了要能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外,还要保证使其和汽车能有很好的匹配性,可以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保证发动机在有利的工况范围内工作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汽车的使用噪声等。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依据汽车的技术参数,合理的选择变速器的参数,使所设计的变速器能和整车具有很好的匹配性。1.3 汽车变速器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1.3.1 变速器国内外的现状早期的汽车传动系,从发动机到车轮之间的动力传动形式是很简单的。1892年法国制造出第一辆带有变速器的汽车。1921年英国人赫伯特福鲁特采用耐用的摩擦材料进一步完善了变速器的性能。现代汽车变速器是1894年由法国人路易斯雷纳

30、本哈特和艾米尔拉瓦索尔推广使用的。目前为止,变速器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主要为:1 手动变速器手动变速器主要采用齿轮传动的降速原理。变速器内有多组传动比不同的齿轮副,而汽车行驶时的换挡工作,也就是通过操纵机构使变速器内的不同的齿轮副工作。手动变速器又称手动齿轮式变速器,含有可以在轴向滑动的齿轮,通过不同齿轮的啮合达到变速变矩的目的3。手动变速器的换挡操作可以完全遵从驾驶者的意志,且结构简单、故障率相对较低、价廉物美。2 自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是根据车速和负荷(油门踏板的行程)来进行双参数控制,挡位根据上面的两个参数来自动升降。自动变速器与手动变速器的共同点,就是二者都属于有级式变速器,只不过自动变

31、速器可以根据车速的快慢来自动实现换挡,可以消除手动变速器“顿挫”的换挡感觉。自动变速器是由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机构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的目的。3 无级变速器无级变速器又称为连续变速式无级变速器。这种变速器与一般齿轮式自动变速器的最大区别,是它省去了复杂而又笨重的齿轮组合变速传动,而只用了两组带轮进行变速传动。无级变速器结构比传统变速器简单,体积更小,它既没有手动变速器的众多齿轮副,也没有自动变速器复杂的行星齿轮组,主要靠主动轮、从动轮和传动带来实现速比的无级变化4。4 无限变速式机械无级变速器(IVT)无限变速式机械无级变速器与其它自动变速器的差别之一是不

32、使用变矩器。变矩器的作用是通过油液介质将发动机动力传递给变速器,它的传递效率通常只有80%。IVT由于不使用变矩器,与其它变矩器比较,IVT具有效率高、不易打滑、油耗低、不需要工艺复杂造价高昂的金属传送带、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加上传递扭矩大,长时间使用也不会过度发热,不但使用于轿车,也使用于越野车,是一种新型变速器。1.3.2 汽车变速器的发展趋势回顾汽车变速器的发展可以清楚的知道,变速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的发展,是衡量汽车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依据。现代汽车变速器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可调自动变速器或无级变速器的方向发展。自动变速器多挡化虽能扩大自动变速的范围,但它并非

33、安全迅速。理想的无级变速器是在整个传动范围内能连续的、无挡比的切换变速比,是变速器始终按最佳换挡规律自动变速。无级化是对自动变速器的理想追求。现代无级变速器传动效率提高,变速反应快、油耗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变速器的自动控制进一步完善,在各种使用工况下能实现发动机与传动系的最佳匹配,控制更加精确、有效,性能价格比大大提高。无级变速器装有自动控制装置,行车中可以根据车速自动调整挡位,无需人工操作,省去了换挡及踩踏离合器踏板的操作。其不足之处在于价格昂贵、维修费用很高,而且使用起来比手动挡车费油,尤其是低速行驶或堵车中走走停停时,更会增大油耗5。当今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对无级变速器的研究都十分活跃。

34、不久的将来,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电子控制式的无级变速器可望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1.4 手动变速器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及内容1.4.1 手动变速器的特点手动变速器的挡数通常在6挡以下,当挡数超过6挡时,可以在6挡以下的主变速器的基础上,再行配置副变速器,通过两者的组合获得多挡变速器。近年来,为了降低油耗,变速器的挡数有增加的趋势。目前,乘用车一般采用4-5个挡位的变速器。发动机排量大的乘用车多用5个挡。商用车变速器采用4-5个挡或多挡。载质量在2.0-3.5t的货车采用五挡变速器,载质量在4.0-8.0t的货车采用六挡变速器。多挡变速器多用于总质量大些的货车和越野车上6。某些汽车的变速器

35、,设置有用在良好的路面上轻载或空车驾驶的场合的超速挡,超速挡的传动比小于1。采用超速挡,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但是如果发动机功率不高,则超速挡使用频率很低,节油效果不显著,甚至影响汽车的动力性。从传动机构布置上来说,目前,两轴式和三轴式变速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两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的汽车上。三轴式变速器的第一轴的常啮合齿轮与第二轴的各挡齿轮分别与中间轴的相应齿轮相啮合,且第一、第二轴同心。将第一、第二轴直接连接起来传递转矩则称为直接挡。此时,齿轮、轴承及中间轴均不承载,而第一、第二轴也仅传递转矩。因此,直接挡的传动效率高,磨损及噪声也最小,因为直接挡的利用率要高于其它

36、挡位,因此提高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在其它前进挡位工作时,变速器传递的动力需要经过设置在第一轴、中间轴和第二轴上的两对齿轮传递,因此在变速器中间轴和第二轴之间的距离(中心距)不大的情况下,一挡仍有较大的传动比;挡位高的齿轮采用长啮合齿轮传动,挡位低的齿轮可以采用或不采用长啮合齿轮传动;多数传动方案中除一挡以外的其它挡位的换挡机构,均采用同步器或啮合套换挡,少数结构的一挡也用同步器或啮合套换挡,还有各挡同步器或啮合套多数情况下装在第二轴上。手动变速器的发展趋势是增多常啮合齿轮副的数目,从而可采用斜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比直齿圆柱齿轮有更长的寿命、更低的噪声,虽然其制造稍微复杂且在工作时有轴向力。

37、因此,在变速器中,除低挡及倒挡齿轮外,直齿圆柱齿轮已被斜齿圆柱齿轮所取代。当然,常啮合齿轮副的增多将导致旋转部分总惯性力矩的增大。1.4.2 手动变速器的设计要求1. 正确选择变速器的挡位数和传动比,使其和发动机参数优化匹配,以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2. 设置空挡以保证汽车在必要时能将发动机和传动系长时间分离,设置倒挡使汽车能倒退行驶;3. 操纵简单、方便、迅速、省力;4. 传动效率高,工作平稳、无噪声;5. 体积小、质量轻、承载能力强,工作可靠;6. 制造容易、成本低廉、维修方便、使用寿命长;7. 贯彻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及总成系列化等设计要求,遵守有关标准规定;8. 需要时应

38、设置动力输出装置。1.4.3 设计的主要内容本次设计主要是依据哈飞HFJ6351B的有关参数,通过变速器各部分参数的选择和计算,设计出一种基本符合要求的手动变速器。本文主要完成下面一些主要工作:1. 参数计算。包括变速器传动比计算、中心距计算、齿轮参数计算、各挡齿轮齿数的分配;2. 变速器齿轮设计计算。变速器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变速器齿轮的强度计算及材料选择;计算各轴的扭矩和转速;齿轮强度计算及检验;3. 变速器轴设计计算。包括各轴直径及长度计算、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轴的加工工艺分析;4. 变速器轴承的选择及校核;5. 同步器的设计选用和参数选择;6.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设计选用;7. 变

39、速器箱体的设计。第2章 变速器传动机构布置方案确定2.1 设计所依据的主要技术参数本设计是根据松花江中意HFJ6351B的技术参数来设计一种轻型货汽车变速器,其具体参数如表2-1。 表2-1 松花江中意HFJ6351B的主要技术参数型号HFJ6351B发动机额定功率(kw)35.5外廓尺寸(mm)(长宽高)356214801918发动机最大扭矩(Nm)(30003500r/min)82轮距(前)(mm)1215满载轴荷前(kg)678轮距(后)(mm)1200后(kg)852轴距(mm)1960主减速器减速比5.125最高车速(km/h)105载质量(kg)560最大爬坡度(%)20整车整备质

40、量(kg)970轮胎规格155R12C满载总重(kg)15302.2 变速器传动机构的结构分析和形式选择有级变速器与无级的相比,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具有高的传动效率(=0.960.98),因此在各种类型的汽车上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有级变速器具有三个、四个、五个前进挡;重型载货汽车和重型越野车则采用多挡变速器,其前进挡位数多大616个甚至20个。变速器挡位的增多可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利用率、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和平均车速,从而可提高汽车的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但挡位数的增多也使变速器的尺寸及质量增大,结构复杂,制造成本提高,操纵也复杂。某些轿车和货车的变速器,采用仅在良好的路面和空载行驶时才使

41、用的超速挡。采用传动比小于1(约为0.70.8)的超速挡,可充分地利用发动机功率,降低单位行驶里程的发动机曲轴总转数,因而会减少发动机的磨损,降低燃料消耗。但与传动比为1的直接挡比较,采用超速挡会降低传动效率。有级变速器的传动效率与所选用的传动方案有关,包括传递动力的齿轮副数目、转速、传递的功率、润滑系统的有效性、齿轮及轴以及壳体等零件的制造精度、刚度等。两轴式和三轴式变速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2.1 两轴式变速器的特点分析与中间轴式变速器相比较,两轴式变速器结构简单、紧凑且除最高挡外其他各挡的传动效率高、噪声低。轿车多采用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布置,因为这种布置使汽车的动力-传动系统紧凑、

42、操纵性好且可使汽车质量减少6%10%。两轴式变速器则方便于这种布置且使传动系的结构简单。两轴式变速器没有直接挡,因此在高挡工作时,齿轮和轴承均承载,因而噪声较大,也增加了磨损,这是它的缺点。如图2-1ac所示为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轿车的两轴式变速器传动方案。其特点是:变速器输出轴与主减速器主动齿轮做成一体;多数方案的倒挡传动常用滑动齿轮,其它挡位均用常啮合齿轮传动。图2-1c中的倒挡齿轮为常啮合齿轮,并用同步器换挡;图2-1a所示方案的变速器有辅助支承,用来提高轴的刚度。图2-1 两轴式变速器传动方案2.2.2 中间轴式变速器特点分析中间轴式变速器多用于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汽车和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

43、的客车上。变速器第一轴的前端经轴承支承在发动机的飞轮上,第一轴上的花键用来装设离合器的从动盘,而第二轴的末端经花键与万向节连接。如图2-2所示为中间轴式变速器的传动方案,其中(a)(b)为中间轴式五挡变速器,(c)(d)为中间轴式六挡变速器的传动方案。中间轴式变速器的共同特点为:变速器第一轴后端与常啮合主动齿轮做成一体。绝大多数方案的第二轴前端经轴承支承在第一轴后端的孔内,且保证两轴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经啮合套将它们连接后可得到直接挡。使用直接挡,变速器的齿轮和轴承及中间轴均不承载,发动机转矩经变速器第一轴和第二轴直接输出,此时变速器的传动效率高,可达到90%以上,噪声低、齿轮和轴承的磨损减少。

44、因为直接挡的利用率要高于其他挡位,因而提高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图2-2 中间轴式变速器传动方案命;在其他前进挡位工作时,变速器传递的动力需要经过设置在第一轴、中间轴和第二轴上的两对齿轮传递,因此在变速器中间轴与第二轴之间的距离(中心距)不大的条件下,一挡仍然有较大的传动比;挡位高的齿轮采用常啮合齿轮传动,挡位低的齿轮可以不采用常啮合齿轮传动;多数传动方案件中除一挡以外的其他挡位的换挡机构,均采用同步器或接合套换挡,少数结构的一挡也采用同步器或接合套换挡,各挡同步器或接合套多数情况下装在第二轴上。在除直接挡以外的其他挡位工作时,中间轴式变速器的传动效率略有降低,这是它的缺点。以上各方案中,凡采用常啮

45、合齿轮传动的挡位,其换挡形式可以用同步器或啮合套来实现。同一变速器中,有的挡位用同步器换挡,有的挡位用啮合套换挡,那么一定是挡位高的用同步器换挡,挡位低的用啮合套换挡2.2.3 倒挡布置方案分析 如图2-3所示为常见的倒挡布置方案。图2-3(b)方案的优点是倒挡利用了一挡齿轮,缩短了中间轴的长度。但换挡时有两对齿轮同时进入啮合,使换挡困难。图2-3(c)方案能获得较大的倒挡传动比,缺点是换挡程序不合理。图2-3(d)方案对2-3(c)的缺点做了修改。图2-3(e)所示方案是将一、倒挡齿轮做成一体,将其齿宽加长。图2-3(f)的方案适用于全部齿轮副均为常啮合的齿轮,挡换更为轻便。为了缩短变速器轴

46、向长度,有的货车倒挡传动采用图2-3(g)所示方案;其缺点是一、倒挡各用一根变速器拨叉轴,使变速器上盖中的操纵机构复杂一些。变速器的一挡或倒挡因传动比大,工作时在齿轮上作用的力也增大,并导致变速器轴产生较大的挠度和转角,使工作齿轮啮合状态变坏,最终表现出轮齿磨损加快和工作噪声增加。为此,无论是两轴式变速器还是中间轴式变速器的一挡与倒挡,都应当布置在靠近轴的支撑处,以便改善上述不良情况,然后按照从低挡到高挡的顺序布置各挡齿轮,这样做既能使轴具有足够大的刚性,又能保证容易装配。倒挡的传动比虽然与一挡的传动比接近,但因为使用倒挡的时间非常短,从这点出发有些方案将一挡布置在靠近轴的支图2-3 倒挡布置方案承处,然后再布置倒挡。为防止意外挂入倒挡,一般在挂倒挡时设有一个挂倒挡时需克服弹簧所产生的力,用来提醒驾驶员注意。2.2.4 传动机构布置的其他问题常用挡位的齿轮因接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