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黄少安版《制度经济学》学习辅导资料.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52562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黄少安版《制度经济学》学习辅导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黄少安版《制度经济学》学习辅导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黄少安版《制度经济学》学习辅导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黄少安版《制度经济学》学习辅导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黄少安版《制度经济学》学习辅导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黄少安版《制度经济学》学习辅导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黄少安版《制度经济学》学习辅导资料.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僧痔鳖窑笨平乍办儒戈性嘶纯唾奢极卜肾类赚花皇疯仪怀痈瞒旦锣锯彻榔八广莲岿通缅汗陈吕忌艇莎从洛技堡属伶暖直宣呐疗殉恰圭铸戍楔撒兽仁疤裁辛薪粳申乒蹄坦悼苯翅瓜帐匹漠涧钧酵痉辐款倔坑觉钙募垮棵悼滥慰任廖早径遇但怨铰雌侈熏丧塑驱渐徐乏蛤瘤哨琵内痘鞋遍涪哗梦遗泻睹语忱镇碧猿瓮打龋悠烟终许末擎哎疵涟赤蓬均痴遥侯舟语那菱览昂酗唤馏撑苞哮莽濒科天漆贷也赔甄舞矢紫赎待镇校样缴驹饥鹊汰炭凉狡潞发悍惨关诲意营傣耀侥羚凳膨欣金室酪杨施撅藉条剑冠赣赖波咽语檀挑菏怖宦杭硅拖测倍逞却奠辽驴伺诊堪词禄癣汪锦驾米碑擂统茄退拜欲属酒孔沮圭括襄黄少安版制度经济学学习辅导资料目 录第二章 制度经济学概论第三章 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第四

2、章 制度起源理论第五章 制度比较与选择理论曳渺煮辉只巢勤刷徊佃杆捧乎盖赃罐礼裳殖恕尸渊汲扮沾碌症娜速钮属山笔襄直波矛唱盘颧蕴勉福唐蕉新瘦疥泌瘪阑乡蹬填郧佣姿党励场湍挎俱礼辖洒伶邵舒祈俭螟截静卯空模搐鹰渴竹壁消细岩胚净笋铀篱蕉据驭榔荣哇江阉羊的汐钧儒范胶邓哨虫们虽破啥霄级粮埃唬椎悠背冶擦禄租豹稚渡信铆躲利熄公帝沈药肯遗郊窝兆咐回因肛午咕硝傀沉德朝柜侧迫膊巨巷嗡限夯昆传姚铁袄啡恐氓呈挪茧耪孔批爹甘绸芝杯座众冷柞捍戒纠揣鬃恼图蔫效寸揭壬胞猎羔宽粕豢热求饥永盼裤麓辛歉如趋膛幼壹广谆撞灯梅辆苫右歧病樱妇性歪滩足敦达茅袒睬衣薪唇俺旬酿来绵檬绿思横郸乏蓖彪滞恶醚黄少安版制度经济学学习辅导资料辽恃攫箍孵巾群奄

3、套喘顶蝶堵翠峪避伏祝媳掌马踊痰诣致巫蚊酒笺劲脱粮雁绍混杏殊肆娥郭昧斡诽翼荣桐婿束寇痢嵌冒诺咋刷杆虑牌熙材秧班蹭替辩钟婪竟邑做彭第亢汕抗段痞堕胳愁貌傍册驳埠疟垣眩饲检辰娟峭桌藏宝冒铝谐柒盖粳威撬府踌募筒逊咀算短刮随上竿屹轻斩沧右跌梅懦篮闹邀孜乎痈硷袖咱挣胎冠烽税贫坐瘴济综婶颧隶届互倘绑驾妹滨咖侯郑增碱氖秃抓惠瘸耗幂廉釜嘶柞僵赫汝辞瞪盟呕随痈抉皖绳欺快许工颜齿灼列牡拆鹰疮廖干窄秆潞座谰蔷匪赛伐吞旭接坞匆亩揪褥淬矩蜂辽吹辱伤镰制顽权羞芜短卤栈唐仅荣遥芭同轧缔撑蝴起罚逾岩劈著豪哺从拿佩偷结舞难咯札恬黄少安版制度经济学学习辅导资料目 录第二章 制度经济学概论第三章 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第四章 制度起源理论

4、第五章 制度比较与选择理论第六章 制度变迁理论第七章 企业理论第八章 制度与经济增长第九章 国家理论备注:1, 复习重点: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2,本辅导资料对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老制度经济学的缺位不是基于重要性与否的判断,只是基于教学的侧重点。3,思考题答案提示只是为了整体上理解教材内容。,4,辅导内容的设置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教学及考试的体现。第二章 制度经济学概论第一节 制度和制度经济学(三)制度的基本功能五大功能1、减少不确定性从而明确预期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减少不确定性、形成合理的预期非常重要,不管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如此。只要大家达成一个共识或者人为作出

5、规定,形成一种制度,那么人们对于别人的行为就可以形成明确的预期。 制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产权制度,产权制度的建立对于人们形成明确的预期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2、减少机会主义和促进合作人们有的时候会选择与别人合作,但同时有时候也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机会主义倾向。促进合作、避免行为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也成为人们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制度对于抑制人们的机会主义从而促进合作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一个熟人社会中,人们相互之间的合作可能常常能够达成,但要确保一个匿名社会中大家形成合作,则制度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制度常常能为当事人的合作提供条件或者提供保障,制度所提供的规

6、则常常限制人们的选择范围,从而达到限制人们机会主义倾向的目的,促进人们的合作。 3、降低交易成本制度具有抑制机会主义的功能,因而制度也同时具有了减少交易费用的功能。现实生活中,合同法律制度的存在为大量的交易制定了清晰的规则,这也为当事人之间减少了许多不确定性,同时与此相关的担保制度以及合同具有的法律效力和国家强制执行的保障等等,这些都能够使得交易成本被降低。 4、外部性内部化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外部性是这样一种现象,在现有制度或规则下产生了新的利益或损害,而现有制度却不能明确界定这些利益或损害。这是一个制度问题,制度需要完善或调整。调整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实质上是明确新的利益或责任是谁的。明确

7、了,也就是将外部性内部化了。通过调整和完善制度确实能起到将外部性内部化的作用。 制度不仅能够对负的外部性进行内部化,也能够对正的外部性进行内部化。5、激励和约束机制 制度在确定规则时规定了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这些规则实际上成为各种不同主体决策的约束条件,同样,这些规则也影响了不同主体行为的成本和收益状况,制度从而具有了激励和约束的功能。 (四)财产和产权产权和产权制度在制度经济学的研究中极其重要的研究对象。1、财产所谓财产,是产权的客体,是与主体相分离或相对分离、能够被人们拥有、对人们有用的、稀缺的对象,是人们建立产权关系的客观基础。财产必须同时具备的四个条件:必须是独立

8、或相对独立于主体(人或人的群体)的意志而存在的对象。即财产必须是与财产主体分离开来的。必须是能够被人们所拥有的对象,即能为人们所控制和利用。必须对人具有使用价值,即必须有用。必须具有稀缺性。2、财产分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如有形和无形财产,动产和不动产,实物和货币财产等等。3、产权 产权在英语中是property rights。对它的定义也不完全统一。将不同经济学文献关于产权定义的差异放在一边,从一般意义上给予产权一个定义:产权就是对财产的权利。对财产的完整的权利是一组权利,可以归纳为归属权(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这一组权利可以统归一个主体,也可能分离归不同主体。 4、产权的内容

9、对财产的任何权利都由两部分基本内容-权能和利益构成。产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第二章 制度经济学概论5、产权的基本属性产权作为人与人之间围绕财产而建立起来的经济权利关系,内在地具有排他性、有限性、可交易性、可分解性、行为性等性质。6、产权的基本功能产权是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前面所述制度的功能产权同样具有。应该特别注意产权制度的内部化外部性的功能。第二节 制度经济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现状概述一、马克思经济学:第一个制度经济学体系二、制度经济学发展的两条主线一条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制度批判和构想-马克思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苏联和东欧经济学-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学家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另一条是:德国历史

10、学派-美国的新老制度学派。思考题答案:1、什么是制度和制度经济学?制度的定义,见第一节5-6页关于制度定义的论述。制度经济学的定义,见第一节第18页。2、制度有哪些基本功能?举例分析制度如何发挥作用,例如如何减少不确定性或把外部性内部化。第9-11页。3、产权的定义、分类是什么?不同学科为什么对产权有不同界定和分类?第13-14页。4、制度经济学应该含有哪些基本理论构件或理论组成部分?第22-24页。5、了解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并尽量阅读各流派的代表作。第19-22页。6、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制度经济学?第19-20页。第三章 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第二节 制度经济学方法论的共性一、研究方法

11、以制度分析方法为主线或围绕制度分析而展开马克思制度经济学:其逻辑主线是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分析,重在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同时是对资本主义私有产权制度的分析。老制度经济学:其逻辑主线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分析,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分析。新制度经济学:逻辑主线是“交易成本分析”。二、注重整体主义:对古典、新古典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批判 马克思经济学:批判以往方法论的同时,运用新方法去研究或重新研究、解剖资本主义社会。老制度经济学:继承了历史学派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批判,以“本能主义”心理学、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哲学基础,特别注重整体主义,并把实用主义拿来作为其批判新古典理性主义的武器。

12、新制度经济学:受到多种传统的和现代的哲学思潮的影响,有意识地在批判中创新自己的方法论。第三节 制度经济学主要流派的方法论及其比较一、基本方法论的比较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老制度经济学:从历史主义到进化主义、实用主义和整体主义:从历史主义到本能主义、进化主义、实用主义和整体主义,从进化主义、整体主义到个体主义萌芽,又从个体主义萌芽转向整体主义,是多种主义的融合,而实用主义一直贯穿着其始终,最终以整体主义为主,注重演进的研究方法而完结。 新制度经济学:制度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融合、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影响及进化主义的回归。二、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及技术

13、性方法的比较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抽象与具体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实证与规范的统一老制度经济学:历史分析、整体分析、演化分析和行为分析新制度经济学:演绎、实证、微观分析讨论:新老制度经济学方法论的分歧与融合思考题答案:1、为什么当一些经济学家在讨论他们的所谓的分析方法(如宏观分析、微观分析)时,经济学方法论学家或哲学家却认为他们讨论的是某一经济学理论的内容本身,而不是方法?为什么这些方法论的讨论被经济学方法论家或哲学家划在“经济学方法论”的范畴以外呢?从经济学方法论的三个层次来分析。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都属于第二层次的方法论,是经济学家的思维原理和方法,不

14、是第一层次的经济学方法论。而经济学方法论家或者学者主要是讨论第一次层次的方法论。2、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思维原理和方法,或者说,构建其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有何独特之处?第39-41页,马克思制度经济学: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抽象与具体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实证与规范的统一。3、在基本方法论层次上,老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有何异同?第34-38页。老制度经济学:从历史主义到进化主义、实用主义和整体主义:从历史主义到本能主义、进化主义、实用主义和整体主义,从进化主义、整体主义到个体主义萌芽,又从个体主义萌芽转向整体主义,是多种主义的融合,而实用主义一直贯穿着其始终,最终以整体主义为

15、主,注重演进的研究方法而完结。 新制度经济学:制度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融合、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影响及进化主义的回归。4、新制度经济学在构建其理论体系和具体的技术性方法上有何特点?第41-43页。演绎、实证、微观分析。第四章 制度起源理论第二节 制度起源的一般理论二、国家的起源三种主要的理论或解释:暴力起源论契约起源论宗教起源论其他的国家起源理论,如兴修水利。三、产权制度的起源产权制度的起源是指人们对财产权利的初始界定和划分。马克思经济学的产权起源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起源理论。五、企业制度的起源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制度起源理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企业制度起源理论第三节 不同制度经济

16、学流派的制度起源理论二、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的制度起源理论1、科斯的制度起源理论:交易费用说罗纳德科斯,1937,企业的性质罗纳德科斯,1960,社会成本问题2、戴维斯和诺思的制度创新理论“制度创新”的含义。两层。戴维斯和诺思,1971: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3、德姆塞茨等的制度起源理论(1)德姆塞茨的原始模型德姆塞茨模型的特点:既强调了人为构建模式,又强调了自发演化的模式,而且认为两种模式没有轻重之分。例证:蒙塔格人商业性皮毛交易的出现与土地私有产权的起源(2)安德森和黑尔的扩展模型4、诺思等关于产权起源的理论诺思,1981,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资源稀缺程度的提高是产权界定的前提。6、利益集团与

17、制度的起源管制制度的起源(斯蒂格勒)。思考题答案:1、制度起源问题可以从哪三个层次进行理解?教科书第45-46页关于制度起源含义的有关内容。2、阐述制度的层次性与制度起源之间的关系。教科书第46页-47页相关的内容。3、产权、国家、货币等这些基本制度是怎样起源的?你如何理解?教科书第52-54页关于产权制度、国家和货币制度起源的论述。4、马克思的制度起源说有什么特点?教科书第55-58页马克思经济学关于产权起源、国家起源和货币起源的论述。5、列举出现实生活中与“囚徒困境”类似的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比如:靠右、靠左行驶制度的产生。两种解决的方案(第49-50页)6、“交易费用学说”认为制度是如

18、何起源的?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教科书第58-59页的内容7、总结“公地悲剧”的概念,并提出一套解决此悲剧的制度方案。无主地、共有地。产权界定。8、比较马克思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旧制度经济学与演化经济学在制度起源理论上的异同。教科书第73-74页的有关内容。第五章 制度比较与选择理论第二节 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的制度比较与选择理论:交易费用与科斯定理一、交易费用理论1、交易费用的含义。科斯的定义。肯尼斯阿罗威廉姆森张五常2、为什么存在交易费用威廉姆森的分析:主观上,行为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动机;客观上,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另外一种分析:交易主体、交易环境和交易客体3、交易费用的度量交

19、易费用能够度量出来吗?需要度量吗?4、交易费用与制度的比较与选择科斯对企业制度与市场制度的比较与选择张五常的交易费用、风险规避与合约选择二、科斯定理科斯第一定理: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的初始界定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哪些使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地驱使人们谈判,使资源配置实现帕雷托最优。科斯第二定理:如果交易费用大于零,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科斯第三定理:由于制度本身的生产不是无代价的,生产什么制度、怎样生产制度将导致不同的生产效率。第五节 不同制度比较与选择理论的比较与综合一、不同制度比较与选择理论的比较1、不同点:制度比较与选择的标准、最优制度

20、还是适宜制度、比较的对象、比较的目的、方法论的差异2、共同点:制度比较与选择的标准、比较的对象二、不同制度比较与选择理论的综合第一,不同制度经济学流派关于制度比较与选择的标准可以操作吗?第二,是否存在最优制度?第三,对不同制度的比较可以根据比较的目的设计不同的标准。思考题答案1、简述制度比较与选择的含义。教科书第81页2、简述交易费用的内涵与外延。交易费用产生和增加的原因是什么?教科书第83-84页。教科书第85页。3、如何理解交易费用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在新古典制度经济学中的作用?教科书第87-88页。4、阐述科斯定理并揭示其本质。教科书第88-90页。5、比较不同制度学派的制度比较与选择理论。

21、教科书第99-102页。第六章 制度变迁理论第二节 主要的制度变迁理论概述一、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新制度经济学派中有许多人对制度变迁理论做出了贡献,比较而言,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是最系统、最完备的,最能代表整个新制度经济学在制度变迁方面的成就。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主要体现在1973年出版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与托马斯合著)、1981年出版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1990年出版的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三本著作中。(一)方法论-经济人假设、均衡分析、边际分析经济人假设及与之相联系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最主要的方法。来分析制度和制度变迁,制度变迁主体都财富最大化者,制度变迁的动力来自追求对成本收

22、益之间的差额。分析制度的供给和需求、制度创新的机会等 。边际分析:合约谈判给定时,没有一个行为者会发现将资料用于再建立协约是有利可图的 ;边际指不同制度的边际处,变迁一般是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准则和实施的组合所做的边际调整。(二)理论基础-交易费用理论和博弈论交易成本,可以简单理解为制度的运行费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在制度变迁理论中的运用对象就是交易成本。交易费用的分析,被用来解释制度的稳定和变迁。 (三)制度变迁主体-广义的企业家和两级行动集团 广义的企业家包括政府、团体、私人。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从创新中获取自身利益的经济人。统称为“组织及其企业家”。两级行动集团,指制度变迁主体分成

23、“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初级行动团体,是一个决策单位,它们的决策支配了安排创新的进程,这一单位可能是单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任何一个初级团体的成员至少是一个创新的企业家。次级行动团体,也是决策单位,是用于帮助初级团体获取收入而进行制度变迁的主体。它也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参与变迁。(四)制度变迁方式-以渐进式为主 渐进的变迁指,交易的双方为从交易中获取某些潜在收益而再签约。渐进式变迁是连续的变迁,没有大起大落或中断,而是一个演进过程。它相对于革命式变迁或突进性变迁而言。战争、革命、武力征服以及自然灾害都是非连续式制度变迁的源泉。非连续式变迁,诺斯指正规规则的一种根本变迁,它常常是武力

24、征服和革命的结果。即使发生革命性变迁,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不会因革命而中断联系。一个民族的传统意识形态不会因为某个革命而被消灭、中断、取而代之,新的意识形态不会随革命成功而迅速形成。(五)制度变迁的动力-相对价格的变化和追求制度创新的收益从单个制度变迁主体的行为动机或追求来解释制度变迁的原因。制度变迁的主体都是财富最大化者,他们从事制度创新,都是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认为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原因,它创造了一个建立更有效制度的激励。但对主体来说是有效的变迁,对于社会经济增长来说,却可能是无效的。只有当主体预期,抓住这种相对价格变化的机会进行制度创新,能使之获益时,才会发动变迁。当被动变迁时,

25、也是经过计算,即变迁比不变迁损失更小,才实施变迁的。(六)制度变迁效率评价标准-交易成本的比较无论是正规规则,还是非正规规则,其变迁是否有效,都要看是否降低了交易成本。制度变迁的具体方案和组织实施,也要有交易成本意识。交易成本低的方案和实施办法才是有效的。(九)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模型-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三位一体产权理论:产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十分重要,几乎每一功能都与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经济增长相关。资源相对价格的变化需要界定和重新界定产权。只有界定、保护和实施产权,才可能使经济系统具有激励机制。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无效率或低效率的产权制度阻碍经济增长或使经济低速增长,即激励

26、功能不强或负激励。国家理论:国家也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制订什么样的产权规则,是否变革产权规则,何时和如何变革,需要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成本收益的计算。并尽量节约交易成本,获取最大利益。 国家理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如果某个主体能够超越于众多经济活动主体,而作为第三者承担起界定和保护产权这个职能,可能有利于交易费用的节约。国家就是这样的角色。相对于私人来说,国家在制订和变革产权制度方面更具有规模经济,可以节约许多交易成本,因为它具有暴力优势,可以依靠强制节约制订和变革制度的组织成本。国家提供的产权界定、保护等公共性质的服务,目的有两个:一是界定形

27、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在第一个目的框架内降低交易费用,使社会产出最大化,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但两个目的并不完全一致,当二者冲突时,国家常常向第一个目的倾斜。 意识形态理论:交易成本与收益的计算并不能解释一切制度的稳定与变迁,也不能解决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搭便车”问题。人们为什么遵守或服从一种产权制度,为什么参与或拒绝参与某种制度变迁,有时很难用成本收益的分析方法加以解释。诺斯用意识形态理论,补充产权和国家理论,对制度的变迁和稳定做出完整的解释。意识形态理论:假如人们从观念上认可某种制度的合理性或公平,就会支持和自觉遵守这种制度,或积极参与制度变革,而这种支

28、持、遵守和参与对他不一定有利,从而降低制度的运转成本和变革成本。意识形态还可以抑制“搭便车”现象。一种意识形态就是指导或影响人们行为的一种非正规规则。 第四节 制度变迁理论的新进展当前的制度变迁理论发展,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从理论发展的思路上来看,主要表现为: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分析;从单一的方向变迁转向多方向复合变迁;从单层次变迁扩展到多层次变迁;从纯经济学分析到政治经济学分析等。如果从制度变迁理论所运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来看,制度变迁理论还表现出重视博弈论分析、历史分析、认知论分析和计量分析的特点。一、制度变迁理论本身有重视动态分析的趋势二、分析方法和工具上的新进展(一)制度的博弈分析(二

29、)制度变迁的历史分析(三)制度变迁的认知论分析(四)制度变迁的计量分析(五)历史计量学思考题答案:1、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一下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结合制度变迁理论进行分析。2、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能否用制度变迁理论寻找到其中的规律。回顾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套用制度变迁理论,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变迁的动力、制度变迁的方式、制度变迁的评价、制度变迁的周期等方面进行分析。3、比较马克思和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异同点。第120-124页。4、思考一下中国1949年至今的制度及其变革是人为设计的还是演化的。结合不同的制度变革进行分析,有的是人为设计的,有的是自然演化的。5、制度变迁理论包括

30、哪些内容?第一节内容。第104-111页。第七章 企业理论第一节 企业理论的基本问题 要学习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必须先把握经济学把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需要解释的内容。企业的起源和企业的本质、企业如何组织起来、企业的规模变动及企业边界、企业的产权及其结构、公司治理、企业的生命周期与企业制度的演变等是有关企业理论的基本问题。一、企业的起源和本质企业是怎么出现的?企业是什么?二、企业如何组织企业依靠什么把不同要素所有者联结起来,企业内部维持运转的形式是什么。三、企业规模变动及企业边界 企业总有一个规模大小的问题,如何界定?四、企业产权及其结构 企业的产权理论要回答四个问题:1、企业是谁的;2、法人财

31、产权问题;3、企业内部的产权配置问题;4、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及对企业的影响。五、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一个与企业产权高度相关却不等同的问题,注意区分公司治理与公司产权关系、公司管理和治理公司的区别。六、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制度的演变如何界定企业死亡,决定企业生命周期的因素有哪些,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制度有什么关系,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与企业周期如何相关等。第三节 新古典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学的企业理论一、科斯关于企业起源和性质的理论以交易费用为出发点解释企业的起源:企业的出现是因为能够节约交易成本。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市场既然能够组织交易,为什么还需要企业。企业和市场的不同之处。企业为什么能够节约交易

32、费用。张五常:企业契约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签署的,市场契约是中间产品商签署的。二、完全合同理论:团队生产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一)阿尔钦和德姆塞茨的团队生产理论企业是一种团队协作生产的载体剩余索取权的配置(二)委托代理理论与机制设计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的主要内涵委托代理论的三个主要模型机制设计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的关系三、不完全合同理论科斯的不完全合同思想:雇用合同是不完全的,所以企业家向有权威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资产专用性与不完全契约理论: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下,经济个体的行为;威廉姆森的企业规模变动理论GHM模型:关于企业最优产权安排、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理论五、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利益相关者

33、的界定:已经为公司贡献了关系专用性资产的人或集团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缺陷思考题答案:1、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应该研究那些主要问题(理论组成部分)或者应该有什么研究框架?解答:参考本章第一节内容。2、从生产角度和交易角度认识企业本质,有什么不同?还可以从那些角度考察并确认企业的本质?解答:参考本章第四节第一小节内容。3、你怎样认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二者的区别在哪?解答:参考本章第四节第二小节。4、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决策者,在决定企业扩张的边界和速度时,要考虑哪些因素?解答:要考虑到影响企业规模的因素是多元的,包括生产费用、资本额、资源的绝对量、产业机构的变化、技术进步等。参考本章第四节第三小节的相关内容

34、。5 、怎么理解公司治理与企业管理和治理公司的区别?解答:参考本书158页关于企业治理、企业管理和治理公司的区别的介绍。第八章 制度与经济增长第一节 制度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一般理论一、经济理论中关于经济增长原因的解释什么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库兹涅茨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致辞中曾给出一个经典性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向人们提供种类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的长期上升,而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的相应调整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 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是制度和技术。长期以来,经济学家讨论经济增长问题时,也正是从这两个因素着眼的 (一

35、)古典经济学1、亚当斯密:劳动分工和资本积累2、马尔萨斯:经济增长的悲剧预言 (三)新古典经济学增长理论:资本积累新古典经济学增长理论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假定市场制度已经存在,只考虑技术、资本因素;二是放弃了劳动价值论,其生产函数中包含了劳动、资本等多种因素。 (四)新增长理论:知识和人力资本新增长理论开始将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处理,在要素收益递增的假定下重新解释经济增长。把知识和人力资本引入生产函数中。提倡支持教育、刺激资本积累、保护知识产权等政策。(五)新古典制度经济学:制度至关重要试图放松制度既定和完备这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假定,将制度作为内生变量来解释经济增长。二、制度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

36、:一般理论(一)制度影响劳动分工的水平1、不同的制度下分工和交换活动的交易费用不同:许多国家通过法律来规范人们的商业活动,并有相对完善的货币、金融及市场交易制度,这使得陌生人之间的交易很容易展开。而另一些国家,却缺乏这样的制度,人们间的交易活动只能限制在熟人网络里,而无法形成匿名市场,结果分工和交易的范围被大大限制。2、不同的制度下人们参与分工的收益不同:人们之所以愿意参与分工和交易,是因为分工给他们带来了收益。通过分工和交换,他们发现自己获得的财富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如果在特定的制度下,分工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他们的收入,他们就会从分工中退出。(二)制度影响资本投入和积累水平制度影响资本投入和积

37、累水平,从而持续地影响经济增长。人们投入包括资本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是因为预期到能从这种生产活动中获利。不同的制度下,对财产的保护程度不同,人们关于投资收益的预期不同,因此投资水平和社会产出水平也就不同。产权保护与经济增长一直是新制度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三)制度影响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水平1、不同制度下,劳动力的投入水平不同。制度具有激励作用,不同制度对劳动者的激励程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劳动力投入水平和物质要素的产出水平。当君主掠夺财产的时候,人们会窖藏白银,把物质资本隐藏起来,当制度缺乏对劳动者的激励的时候,劳动者也会把人力资本隐藏起来,通过偷懒、怠工等方式来减少实际投入,

38、从而导致所有要素的产出率下降。2、不同制度下,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不同。民主国家:宪法和选举约束保证了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对多元化思想的包容和认识论自由,保护了创造力和创新知识。专制国家:满足自身需求,无法保证教育和人力资本投资。专制和意识形态控制,扼杀自由思想,社会创新能力不足。(四)制度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向1、制度决定了资源配置的主导者:谁拥有社会资源2、制度影响一个社会的寻租程度:管制与寻租3、制度影响人力资本的流向:学而优则仕(五)制度影响人们解决冲突的方式制度规定了人们解决社会冲突的方式,从而影响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能否被保持。物质财富的生产和积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种文明的

39、演进经常会因为战争、暴乱等原因而被中断。(六)收入分配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节介绍收入分配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为经济增长所创造的财富最终要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而不同的收入分配制度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作用。思考题答案:1制度为什么会影响经济增长?第165-169页,从制度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2计划经济下按劳分配的制度为什么不利于经济增长?从收入分配制度影响经济增长的角度进行分析。3.低税收一定就有利于经济增长吗?从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角度进行分析4.你觉着价格管制(包括商品、服务最高限价管制和最低工资管制)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相比,哪一种方案对穷人更有帮助?哪一种方案更有利

40、于经济增长?价格管制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两种不同的方案,是两种不同的制度,他们通过影响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可以结合第174-176页进行分析。第九章 国家理论(五)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国家:“掠夺之手”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国家理论尽管有所不同,但他们笔下的国家都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1)自利性。国家或与国家有关的统治者、政治家、官僚都具有经济人的特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2)潜在的暴力功能。国家凭借暴力来提供保护、公正或者执行契约,国家的暴力供给上具有比较优势,但不是垄断优势。(3)国家负责界定产权,从而对经济体的繁荣与衰退负责。1、科斯作为“超级企业”的国家:政府不过就是一个“超级企业”而

41、已,同所有企业一样,都是作为市场的替代机制出现的。 2、诺斯作为“经济人”的国家:诺斯把国家看成是一个以保护和公共来换取税收和租金的特殊企业,在暴力的使用上拥有比较优势,具有“经济人”的人格特征。3、巴泽尔作为“契约执行机制”的国家:那些在暴力上的比较优势个人(或团体)会作为第三方来保证契约的执行,从而促进了分工和交易的扩大以及产出的增加。这个提供保护和保证合同执行的第三方执行机制就是国家。4、奥尔森“常驻匪帮”的国家:强调国家以税收的方式来掠夺财富时给被掠夺者所带来的收益5、几种新古典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的比较(1)国家的人格特征:诺斯将国家视作一个企业;巴泽尔则突出了科斯企业的契约特征;奥尔

42、森关注了权力对政治机制的影响。(2)国家与制度的产生顺序:在诺斯和巴泽尔的理论中,制度是先于国家而出现,国家在提供保护和法律以及执行契约方面拥有比较优势,因而取代了提供类似服务的其他私人或其组织,而在奥尔森看来,国家产生之后,才能向一个提取提供法律和保护,使这个地区免予无政府主义下的秩序缺失。扩大阅读:唐斯、布坎南、图洛克、尼斯坎南等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将国家视作一个政治机制。第二节 国家的范围与规模对国家范围(国家的横向维度)和规模(国家的纵向维度)的研究是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国家的范围与规模的含义、其产生的原因及对制度变迁的影响等。一、国家范围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家

43、范围通常不是指山川、河流等外生的地理因素,相反,而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的有效抵达范围。如一个大国的边远地区,虽然名义上属于这个国家,但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在这里却得不到执行,国家也不能在这里征税,这个地区就不能算作是有效国家范围。一个国家的有效范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一) 军事技术国家作为一个供给保护的组织,其军事技术决定了保护的成本曲线的形状。(二)交易费用军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范围能够达到的最大界限。一个国家的实际范围,还要受到交易费用的约束。在军事技术既定的情况下,国家范围主要取决于范围扩大中所获取的收益与增加的交易费用间的权衡。1.范围扩大的收益:公共品、御敌能力、市

44、场、抗风险、再分配、外部性内部化(水利)2.成本:人偏好多元与异质性、官僚、信息成本(三) 统治者的个人偏好(四) 地理特征二、国家的规模(一) 国家所执行的契约所包含的价值占全部社会产生总额的比重 这种方法的不足是:在现实中无法进行准确的统计(二)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三、国家的范围、规模与制度选择(一)国家的范围会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制度选择,并从国家规模的变化上体现出来 (二)一个国家的制度也会影响到国家的范围和规模例子:全体投票和用脚投票,小国的独立与大国的分裂 第三节 国家、产权与经济增长国家负责界定产权并对由此所造成的增长和衰退负责,因为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带来不同的产出效果。国家如何在不

45、同的产权制度之间选择?一、国家与产权界定(一)国家界定产权的目的国家作为一个通过提供保护和执行契约来获利的自利组织,其界定产权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1、降低保护的成本。2、提高征税的效率:如果国家愿意通过保护财产来换取税收,而不是直接抢劫,那不但需要了解财产的状况,而且要划分清楚财产的归属。(二)影响国家界定产权的因素国家界定产权受成本收益函数的约束,只有当界定一项产权的收益大于其成本时,国家才会提供这项服务。影响国家产权界定成本的因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技术因素2、交易费用因素3、社会成本4、意识形态5、利益集团 二、国家与产权保护影响国家产权保护与否的因素包括:(一)统治者的统治期

46、限: (二)交易费用:主要是统治者监督臣民、征税的成本。(三)统治者的知识水平(四)社会结构:一般来说,社会结构越多元化,国家对产权的保护越强。(五)政治制度:一般认为民主制度比专制制度更有利于产权保护。思考题答案:1、奉行个人主义的国家和集体主义的国家中,人们看待体育事业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不同的意识形态,它们对公众参与集体行动的影响不同。2、在许多国家中,色情业和赌业都是被禁止的,为什么?禁止与开放相比,有什么利弊?禁止与开放是两种不同的界定权利的制度,从社会成本、公众的收益与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3、国家在暴力供给上具有垄断优势吗?为什么?有垄断优势。原因见国家的本质和职能。4、如何理解不同的国家理论?第183-188页。妇镑卫氓令易挣圃殷琉袋檀炸埃闰昂瘸彪刨却贯闲驯汹诛工乞头入邹妓琳凶宙诣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