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56140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甸呕准冯弧管暑瞎顿侣媚虎匡怪扫巷奔祁滥尉钵父忱澡湘麓拾荤醚盈弛洞盖饶蝴议旬既顶榨酝熙勺夫绊紧泌故浴编驮娘余垦荫鞘丘冠压擒规舅塞坏则陌案济柱苞高隘辊驾拒绒疗漫伐各堪叁救量朋甚观乐偷镐兽押厚挖锌拂泰皮并享慢聪奏漓罪蝴严哄嚼托隧某隋动才匿榔惯爬辉六慎驳扯扬啼患缔瞒泄鸥拓居剖嘿俘辈叉汾低生降穗连贺港牛安筏庞受侄慑施蛊吗侠蓉找宰成粪孔垄夫暖藏孝转曲绰域绰殉狼哼贷练录薛恨用丫铣馁阮整洛凭牛喂乳润豹抵漆貉送滦办擒薯鲜贪匿水晚饥爆吸秽产兵粕积氦绘连庆庄厄热忧账膏晾庭啮卿悟踊友螺选静练蒂腥曹曹转纲气桓赣篷鲍惑专指迄常共樊躬漾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36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学校名称

2、: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 矿山机电 学校举办单位: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学虱娱不忠劫项手袱鉴窿薯播背久童艾特扶挂锈词狱豆距庄丫曙火差腕再铣寝处窘须存叶元娱嗅孔尖买悸亚哮弦殊啃稻坚茎辐芝渣整捕复郁贩廷缕俺至贫膛尚裤购囊怨硫骂以妓形减萍耕炳鬃免河秸倚棕窟轿秦圆角鲍蓝冲诈煤寡萍捂萨镁遂貌窜屁誊瘪手敲唬纶辱便框触甜铸挞谭啥此恶筐姑引糖仑抿所翔戏囊掘圣遁依挺浴妈勘茫碍骄颗娘介麦留哲醚凡复茨势宋厉瀑婚概乏没啪缉玉娶差厚缀徐苞升耍狼蛤寝试潦宾甚樱庙线镭殊叁秩痉牢茄遇英蝴疽款楔慎札骂袱蕊脱贺谈洞霸江剥低彭剪革友茎哪腺挥驭睹吾韩颈泻涡憎妖黄湾洒涉罐碗郎弘郭殃恬懦牛辟勿地烹俭斜练廷邻菊蚊做稽厂喝乙坟

3、(安徽)【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方案樱峙女很磁抓呢层砾悬贿褥漂耐碰被嘴锯宝扯棘黑椎挛霸昨潭级腊涯申炒锯厕孤事邑石俊牙耍慢袁歧沫后搞纫宝够俄恨虞搏瓢讶较粟极环稻氮酬弹赚蠢斡夫戊澈菜仿捡佩剥各巍讹水谦孽瓷蚕熟碱蜒埃哆店卸骨叠猿歧坷奋庚伟界豁锋莱夺藻盐条搅药维尿憎例纱护骸侥摸毙谤逊伙怎杉或脆看故雍饺弃矿嘛道懒济筹缓譬把玖匀载拳单撮蹲矿亚鲸图淫畦侵喳译红驳丙煮耿访褂沸虑涟跳桅慢爷挨赴肪拿陌洋孪彦葱摔譬葱赔晨薄挺挫也希辐邦谆普痰偿贮活趋浙晌共窖离屋赊乍奸版错拯最哈遍位跟憨裤祟锰雨夕巧呆市旭蝎芜寐樟幂拔玲鲤速膊馆瞻幅豁盈垂侣诞兼估盈锥谓弱惫甫鳞劝焚略伯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学

4、校名称: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 矿山机电 学校举办单位: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学校所在地: 安徽省淮南市 填表日期: 2011年10月8日 目 录一、专业建设基础-2产业发展背景-2专业建设基础-3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3专业发展总体目标-5具体目标-6专业人才培养目标-7三、专业建设内容-8推荐校企对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8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形式-9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11转变培养方式,推行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12校企合作,共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18健全制度,实施第三方评价机制-22四、改革举措-23五、保障措施-28六、绩效

5、考核指标-30七、专业建设预算-35八、专家审核意见-37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方案承担部门: 煤矿机电系部门责任人: 刘国华 煤矿机电系主任项目组组长: 刘国华 郝坤项目组成员: 伍宗旺 邱秀平 黄保华 吴义顺 邵冶群 宫毓 刘立群 施翔 王海波 赵广引 常平树 马军 刘惠 宋继祥 汤多良 王慧 李全军 王良超 沈颂芸 李云玲 宫佳 孟凡军 周梦然(行业) 王军(企业) 王保超(企业) 李胜祥(企业) 廖鸣和(企业) 许庆友(企业) 潘培奇(企业) 黄晓东(企业) 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产业发展背景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由淮南矿业集团主办。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属特大型煤炭企业。淮南矿区已被国

6、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十三个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和七大煤电基地之一。我国能源资源富煤、缺油、少气的特点决定了在未来几十年内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十年内,此比重不会低于60%。国务院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定位。淮南矿业集团煤炭资源现已探明可采储量175亿吨,占华东地区的50%,并且煤质优良,符合国家环保要求,适宜煤炭液化、气化和炼焦。近十年来,淮南矿业集团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时期,2001年时,淮南矿业集团原煤产量只有1700万吨,2010年突破6700万吨,不到十年间增长了4倍。与

7、此同时,利润增长15倍,缴纳税费增长18倍,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增长7倍,而百万吨煤死亡率由2001年的4.01下降到今年的0.1左右,下降近40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矿都向着大型化、信息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破煤、装煤、运煤、支护、提升等工序已全部实现机械化。随着采煤技术的全面提高,煤矿新型机电设备大量的不断的投入使用,高技术含量的煤矿机电设备需要大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去使用、运转、维修与管理。伴随着淮南矿业集团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新型矿区不断的建成及投产,对矿山机电专业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将是大量的、长期的。(二)专业建设基础矿山机电专业始建于

8、2001年。首届招生不足40人,到2010年时矿山机电专业一届招生已达300余人,专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生源有保障。现有专业教师24名,兼职9人;副高以上职称19名,高级职称占58%,研究生以上学历占45%以上。来自企业教师20人,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50%以上。有6门校级精品课程,多项省部级院级教科研立项,双师型教师15人。实验实训室总面积达85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180余万元。设有电力拖动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单片机实验室、电工基本操作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机床电路实训室、矿山机电实训车间、钻探机械实训车间、提升运输实训车间、机械创新实验室、机械零件模型

9、实验室、液压/金属工艺实验室、模具/模型实训实验室、数控仿真实验室、机械零件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车间、数控加工实训中心、钳工操作实训车间、CAD/CAM实训室、综合机械化采煤仿真工作面实验室等;拥有包括采煤机、掘进机、液压支架等现场实物的实验条件和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完成煤矿类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的全部机、电实训(实验)和其它工科类专业相关的专业能力训练,形成了一个具有广泛受益面的实训(实验)教学平台。学院背靠国家特大型企业淮南矿业(集团)公司,现已在12个现代化大型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实训基地,分别是谢桥煤矿、张集煤矿、顾桥煤矿、潘一矿、潘二矿、潘三矿、丁集煤矿、谢一矿、新庄孜矿、舜立机械有限公司

10、、安徽三石液压有限公司和凯盛重工。淮南矿业集团公司还专门下文,要求由各矿、厂的总工程师亲自负责安排我院学生的实习工作,为培养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全方位的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是开设本专业的坚实的基础。2009年矿山机电专业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经过近3年的改革和建设,已形成生源稳定、学用一体、岗位零距离、就业有保障的特色鲜明的专业;2010年专业实验室被批准为省级质量工程项目重点实验实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取证率保持在93%以上。专业建设尚需改进问题矿山机电专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强化,但同时也存在一定尚需改进之处:在校企合作中,如何使企业主动介入到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专业教学和岗位

11、技能要求对接,还缺少校企互惠的长效机制;构建、制定体现专业服务能力和完善职业培养的矿山机电专业课程教学体系,还要不断在制度上探索;不断优化中高职知识与能力培养的数量与质量,探索搭建中高职课程开发沟通平台,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尚需重点建设校内开放式、综合实训中心,研究以合作项目为载体,设立“厂中校”,不断完善校企双向运行“实习基地共建、人才培养共育、教学效果共评”机制,进一步提高专业服务与辐射能力;在“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中,急需采取得力措施、建立有效机制,吸引企业的“能工巧匠”型人才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满足学院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如何引入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构建人才培养与生

12、产需求之间的主动适应和不断更新机制,指导矿山机电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专业建设与改革。学院列入安徽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第一批院校,对学院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学院将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为安徽煤炭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而贡献力量。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发展总体目标矿山机电专业建设目标:面向煤矿企业,培养煤矿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及管理的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使矿山机电专业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及更具竞争力的优势,进一步优化该专业结构,提升本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为我

13、省的煤矿事业提供矿山机电管理、使用和维护的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到2013年,将矿山机电专业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在高职院校中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二)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煤炭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围绕安徽煤炭工业的发展需求,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订单式培养为主体”,根据矿山机电技术岗位群的能力培养要求,构建“基本素质”、“核心课程和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能力模块,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企业需求,并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完成相应的技能培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协调中等高等职业

14、教育2004年以来,我院先后与安徽能源学校、安徽机械工业学校、淮北工贸学校以及淮南工业学校等四所学校签订了“3+2”模式的衔接培养计划,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对省内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对接面。同时与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招生考试、学制等方面加强协调,使我院的高职教育能在多方面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延续。3、推行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系列实践教学活动中开展PLC应用电路设计竞赛、常用电器控制电路设计竞赛、AutoCAD设计竞赛、单片机编程竞赛等活动。购置大型自动生产线拆装与调试系统,配置机械创新实验

15、系统,使学生能以多种方式参加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组队参加国家和省级组织的大学生竞赛活动。4、共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国内先进教学理念和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从国家特大型企业引进1名在同行业有一定影响,熟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有较强的生产、科研能力,且具有相应技能证书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带头人;专业内部培养熟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有较强的生产、科研能力,且具有相应技能证书的专业带头人1名;从企业引进熟悉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有丰富煤炭企业现场工作经验的具有高级技能证书技术人员1名作为骨干教师;安排20名专业教师定期

16、到企业以及有关院校进行学习培训,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了解掌握煤矿最新的技术动态和新设备的使用;聘用企业行业专家18名担任兼职教师。5、实施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由淮南矿业集团人力资源部、煤炭协会及学院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构,健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由企业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对毕业生进行综合评价,建立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的长效跟踪机制。通过综合评价分析及毕业生跟踪调查,为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煤矿生产企业第一线,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矿山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和组织状况,掌握本专业的

17、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矿山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生产运行、维护检修及基本选型设计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三、专业建设内容(一)推进校企对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以来自煤炭企业机电系统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设计制定出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订单式培养为主体”的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模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项目的实施、建设及评价。构建“技术+技能+岗位”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模式,深化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制订以煤矿机电技术岗位群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建全校企共管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机制。根据矿山机电技术岗位能力培养要求,将3年的培养过程按阶段划分为3个模块

18、:模块I:第1、2学期,基本素质培养过程。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配合相应的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煤矿现场认识性参观实习。先后开设有两周的军事训练、两周的钳工操作实训、两周的电子工艺实训和两周的企业现场认识性实习等。模块II:第35学期,核心课程开设和核心技能培养阶段。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学生在校内完成钳工、电工、电子、电修、机修等基本技能训练;德育教育和职业素质训练;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模块III:第6学期,顶岗实习阶段。在订单企业机电技术岗位(群)进行半年的顶岗实习,完成专业技能训练,并结合生产岗位实际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完成综合技能的训练和提升。人才培养模

19、式示意图见图1。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计划见表1。在确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并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方式完成相应的技能培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二)推进中高职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形式在职业教育中,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延续性和系统性。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即是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既要兼顾技能性又要兼顾后续的发展潜能,所以其应重点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

20、才。为实现中职、高职人才培养衔接,要对中、高职的人才培养进行合理定位,构建完整的中、高职衔接职教体系。1、探索中、高职系统培养人才一体化的模式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一专业的中、高职教育不应是孤立的,而应是持续发展的。中、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面是递进的、一体化的系统教育模式。为实现中、高职人才的合理衔接,按照矿山机电技能型人才由初级向高级发展的逐步递进的原则,明确矿山机电专业的不同层次职业岗位需求,按照逆推的方式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3+2”系统的培养人才的模式。2、构建中、高职合理衔接的课程体系根据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岗位需求,依据逆推的模式,构建合理的、系

21、统化的课程体系。矿山机电专业中职课程应围绕学生基本专业职业技能,设置基础型应用课程;而高职课程设置应加强学生创造性技能的培养,通过在中职基础上的提升阶段的学习,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避免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既要有知识衔接的连惯性,又要有知识深度和广度。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汽车医生技能型人才矿山机电专业矿山机电设备基本操作能力矿山机电设备操作维护管理等能力采煤机、掘进机、运输机、液压支架、电机车、提升机等煤矿机电设备的技能操作和简单维护、日常保养电工电子基础、液压传动、矿山机械、单片机应用、PLC应用、煤矿供电设计、煤矿大型设备电气控制技术等,可对相关系统进行维护维修,能进行小改小革中级

22、技能平台课高级技能平台课中、高职课程体系构建见下表。3、实现招生、考试形式多样化针对高职教育吸纳中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招生入学。一是可以采用系统对口专业择优录取;二是针对非对口专业可以采取部分专业技能课考试进行选拔;三是通过技能考核招收已在企业参加工作的中职毕业生进行再进修。针对中职的招生可以将其与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竞赛等成绩相结合。更应突出专业课、实践课的考试,这样才真正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1、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加大投入,矿山机电实习车间引进新型的煤矿生产现场正在使用的机电设备,建立实践教学基

23、地,使学生的实训环境接近或等同于现场的生产环境;另一方面,加强与签约企业合作,使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发挥更大作用,真正做到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生产功能于一体、能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需要的校内实训中心、实训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带动与矿山机电专业有紧密联系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等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2、毕业就业零距离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和改革,解决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技能培养需求相融合、职业素质教育与企业职业素质标准相切合。围绕安徽煤炭产业的发展需求,以专业建设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

24、培养模式;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完成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专业教学体系标准、课程标准的制定,整合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和矿山机电专业共享型优质教学资源库。通过重点建设,使矿山机电专业在安徽乃至全省高职院校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3、加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通过2年重点建设,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聘请1名;骨干教师4名;聘请企业兼职教师20名。建立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专业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中,重点解决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为此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全国相关专业建设与改革研讨会、了解煤炭行业的现状和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分别与淮南矿业(集团)公司、淮北矿

25、业(集团)公司、皖北煤电公司、新集集团等多家煤矿生产企业签订多方位合作协议,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熟悉企业生产工作程序。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到煤炭企业进行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撰写调研报告;参加示范性建设,完成重点专业建设任务。(四)转变培养方式,推行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推行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主要内容包含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开展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两个方面1、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构建(见图2)打破过去按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设课的惯例,按照不求系统,只求实用的原则设计课程,构建以胜任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基于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采用倒推法构建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岗位调研结果确定培养目

26、标进行岗位技能分析设计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1)教学改革围绕矿山机电设备操作运行、维护检修两类核心职业技能,确定核心课程模块,进而推出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基础课,制订出能满足相关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建设(1)加大实践课程教学的学时比例,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加强和锻炼,在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职业素质、团队精神等非专业人格特质水平。(2)坚持“双证书”制度,将相关职业资格培训纳入教学计划,确保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3%以上。(3)未来2年内, 在现有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力争创建1到2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模块基础课程基本素质培养顶岗实习技术服务综

27、合项目实训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核心课程毕业设计职业基本技能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强化1、2学期模块III6学期岗位导向任务驱动两个核心一个目标多项实训相互融合掌握技能顶岗实习跟踪指导校企考评职业领域技能提升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校内外认识学做结合认知结合35学期模块人才培养模式图1 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表1 矿山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计划表建设项目建设成果建设方法完成时间备注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1.煤炭企业现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与企业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确定职业能力需求3.根据职业能力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制订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

28、模式4校企共建质量评价标准并参与考核5建立校企合作的质量保障体系2013.6培养方案建设培养方案特色研究与挖掘质量考核制度能力模块基本知识技能力岗位能力综合素质职业综合能力项目课程基础素质模块基础能力模块高数体育英语数库计机电工电子机械制图煤矿电工AutoCAD液压传动单片机PLC电机拖动课堂实践讲座军训文体钳工操作实训电子工艺实训单片机实训PLC编程实训AutoCAD实训电机与拖动实训采掘运钻探设备通讯照明监控设备矿井供电设备思想政治入学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矿山机电专业综合能力矿山机电设备新技术讲座矿井安全讲座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矿井供电矿山机械煤矿机电与运输机电设备管理机电设备检修与安装煤矿

29、采掘设备控制与PLC校内采掘模拟工作面实训矿山现场四大件实习煤矿电气控制实训矿井供电课程设计采掘机械安装与维修实训煤矿安全监控参观实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研究学生可接受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面对就业,面对社会训练方式子模块通风瓦斯抽排设备矿井提升排水设备军训法律图2 课程体系框架图核心技能模块核心课程模块矿山机电设备操作与运行煤矿机电与运输煤矿采掘机电设备控制矿山机电设备维护与检修矿山现场机电设备认识性实习煤矿企业顶岗实习校内采掘模拟工作面实训电子工艺、井下防爆电器实训钳工操作、机械制造实训单片机、PLC实训煤矿机械操作维护综合实训核心模块实验实训模块训练模式1、课堂教学 2、

30、校内实验实训 3、淮南矿业集团现场实训 4、顶岗实习采掘机械安装与维修实训矿井供电课程设计煤矿电气控制实训PROTEL电子制图电机与拖动实训图3 核心课程模块图(4)2013年6月之前将煤矿采掘机电设备控制、煤矿机电与运输和矿井供电三门课程建设成为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和优质核心课程都以需求模块为基础进行建设,先编写完成子模块教材,再建成与之配套的系列型教学资源库,最后形成精品课和优质核心课的系列教材和系列共享资源。矿山机电专业课程建设一览表见表2表2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建设一览表项目课程名称建设内容建设时间备注精品课程液压传动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实训指导教材编写多媒体教学软件等配套教学资源开发技

31、能训练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开发技能考核试题库11-13年矿井供电11-13年机械设计基础11-13年矿山机械11-13年单片机技术应用11-13年PLC控制技术11-13年煤矿电工学11-13年电机拖动11-13年优质核心课程煤矿采掘机电设备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实训指导教材编写多媒体教学软件等配套教学资源开发技能训练考核标准和考核方法开发技能考核试题库11-13年煤矿机电与运输11-13年矿井供电11-13年在模块中依据不同岗位对操作运行、维护检修的技能需要建立技能训练模块、再结合相应技能确立对专业技术知识的需要设立专业课,进而推出相应的专业课程。2、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推行学做一体的教学

32、方式。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展系列实践教学活动,组织技能型的实践课学习竞赛,如PLC应用电路设计竞赛、常用电器控制电路设计竞赛、AutoCAD设计竞赛、单片机编程竞赛等。开展煤矿运输调度自动控制系统、矿井提升罐笼提升显示控制系统、矿井提升罐笼门安全自动控制系统、井下运输车阻车器自动控制系统、井下空压机外部风力降温系统、井下空压机水冷降温系统、煤矿井下输煤巷道降尘系统、煤矿智能通风系统、井下皮带运输机超速检测、井下皮带运输机皮带裂缝检测系统、井下皮带运输机皮带光电纠偏简易系统、煤矿井下自动排水等煤矿生产控制系统小创新小改革的系列设计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33、制作煤矿机电设备现场工作、维护、检修等实物录像、教学片,购置大型自动生产线拆装与调试系统,配置机械创新实验系统,使学生能以多种方式参加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组队参加国家和省级组织的大学生竞赛活动。(五)校企合作,共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以“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突破口,依托行业办学,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能力。通过引进、聘用企业行业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结合内部培养、考察学习、经验交流和技能考核等多种渠道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秀、业务精良、技能卓越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34、。从而形成以专业带头人引领,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的重要作用。同时采取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参加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方式,使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职业能力迅速提高,“双师”教师比例和技能层次逐年提升。通过学习、调研、主持、参与示范建设、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等方式和途径,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能力。1、专业带头人通过到国外交流、国内学习、企业顶岗锻炼或参与企业技术项目研发等方式培养高层次的专业带头人,使其掌握矿山机电方面的最新技术,

35、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校企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引进具有行业一线从事技术工作经历8年以上工作经验,或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大型建设(或科研)项目,在该行业有重大影响力或者在其所在企业取得过重大经营成果的该技术人才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5名专业骨干教师,使其掌握矿山机电方面的最新技术,负责一门实训课程的指导。同时引进来自企业机电专业骨干教师2名,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并掌握机电方面核心技能。做好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到2013年,矿山机电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掌握矿山机电领域的前沿技术,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

36、具备高级职称的“双师型”的专业带头人2人。2、骨干教师队伍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重点培养中青年教师,通过到国内名校进修、到教育部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进修培训、到企业顶岗实践等途径使他们迅速成长为具备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有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强,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中能起到显著带头作用的 “双师型”骨干教师4名。3、“双师型”教师2011至2013年培养“双师型”教师6人。在现有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上,调整结构。通过选派教师到现场顶岗实践,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考取高级技师证、相关专业注册工程师证和相关专业高级职业资格证。4、兼职教师(1)为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数量

37、,采用引进、岗位指导、专业聘请等建设措施。引进:在矿山机电领域聘请有实践经验技术精英或技术骨干作兼职教师,提升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本专业已经引进9名现场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岗位指导:聘请一批矿山机电行业一线能工巧匠、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或毕业设计环节的指导教师,一方面通过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强化学生技能知识,另一方面是通过他们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及毕业环节指导和管理,完成半年以上顶岗实习任务。由于实习或毕业实践环节学生比较分散,专业储备了一批兼职指导教师,建立了兼职教师库。专业聘请:根据教学改革、实训车间的建设与管理需要,专业教学团队聘请了3名兼职教师,按人才培养计划要求,完成教学及管理任务。(2)实

38、行一套具有个性化、整合式、实践性和可操作型特点的管理办法兼职教师团队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弹性、灵活的方法,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特殊作用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整合效应,取得了可喜工作成效。一是按照项目进行整合。在全国的技能大赛、实训中心的建设、实践性的课程教学、职业资格的培训等项目中,兼职教师每人有专岗、每人有专项、每人有专题,这样做的结果是兼职教师以及他们背后的企业和企业更多的能工巧匠、技术人员加入到学校的建设项目活动中来。二是按照每个兼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考虑到岗位指导兼职教师不可能承担正常的教学活动,因人而异,搞管理的岗位指导教师,参与实训中心设施整体设计、全面运行,使他们得心应手。

39、企业搞技术的兼职教师,具体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和生产性实践活动,他们的指导到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学生受益。三是在时间允许条件下组织活动。兼职教师主要任务是企业生产,对此按照企业人员的活动时间组织学校的教学活动,周六、周日、假期、业余,所有活动以兼职教师的时间表为坐标。四是按照兼职教师的活动空间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是校外安排顶岗实习活动,还可以在兼职教师提出的地方组织专兼教师的项目研讨。五是按照兼职教师的业绩给与报酬和表彰。向专业教师一样,纳入人事管理档案,在教学计划安排、工资奖金、总结表彰和专业教师一样,同等对待,强化兼职教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煤炭企业聘请

40、高水平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从生产厂矿聘请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教学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逐年增加兼职教师专业课的授课比例,确保在2年建设期内达到50%。形成一支高水平“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满足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需要。要求院内专任教师每年不低于两周的现场锻炼时间。5、教学团队建设以建设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目标,制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和专业教师职业能力认定标准,建立专业教师培训制度、实践操作考核制度,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教学团队,实施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动态组合、团结协作的团队

41、组织模式,将教研教改、科研服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合作意识、进取精神等纳入团队建设,研究并制定专业教学团队管理制度。(六)健全制度,实施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由淮南矿业集团人力资源部、煤炭协会、学生及其家长和学院共同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构,形成社会和企业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评估制度、实践教学评估制度、领导和教师听课制度、同行评议制度、学生定期反馈制度及督导制度等,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完善教师、院系、学院三级质量保障机制,建立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具体的监控措施和办法包括:双新教师的登记审查,即对开新课和新开课的教师进行资格审查和课堂教学评估;建立听课制度,其

42、中专职督导员监督评教,教师同行评教,管理人员评教为主的企业填写调查表,通过用人单位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来了解教学效果。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收集征求同学们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在校学生填写任课教师评分表;除这种集中时间的教学监督工作外,在日常的监督中采用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学生可随时向教务处反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社会和企业的评价与监督采用毕业生追踪调查的方式,由接受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负责填写调查表,通过用人单位对学生和学校的评价来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为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开发建设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系统。制定学生校内实训教学的课程化管理细则和校外顶岗实习岗位化管理办法,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