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选举制度与政党体系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62885 上传时间:2019-03-3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更多选举制度与政党体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更多选举制度与政党体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更多选举制度与政党体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更多选举制度与政党体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更多选举制度与政党体系ppt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更多選舉制度與政黨體系,Lijphart (1994) Electoral Systems: Types, Patterns, Trends,2006/3/8,政黨與選舉,2,Lijphart的研究重點,選舉制度的分類 各種選舉制度的特徵,2006/3/8,政黨與選舉,3,選舉制度的分類,兩大選舉制度分類標準-選舉規則及選區規模 選舉規則包含:多數決制(plurality and majority), 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PR), 半比例代表制(semi-proportional) 選區規模是一個選區中的應選名額,可用全部應選名額除以全部選區數

2、目計算,台灣的選舉制度,公職人員選舉,除另有規定外,按各選舉區應選出之名額,以候選人得票比較多數者為當選;票數相同時,以抽籤決定之。 全國不分區、僑居國外國民選舉當選名額之分配,依左列規定: 一 以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區域及山胞選舉,各政黨所推薦候選人得票數之和,為各政黨之得票數。以各政黨得票數相加之和,除各該政黨得票數,求得各該政黨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得票比率。 二 以應選名額乘前款得票比率所得積數之整數,即為各政黨分配之當選名額;按政黨名單順位依次當選。 三 依前款規定分配當選名額,如有剩餘名額,應按各政黨分配當選名額後之剩餘數大小,依次分配剩餘名額。剩餘數相同時,以抽籤決定之,200

3、6/3/8,政黨與選舉,5,代表性,代表性(proportionality) :每個政黨的得票與席次之間的差距,2006/3/8,政黨與選舉,6,2004 立委選舉,2006/3/8,政黨與選舉,7,影響代表性的主要因素,選區規模應選席次越少代表性越低 選區數目選區越少代表性越低 國會席次國會席次越少代表性越低 分配席次的門檻門檻越高代表性越低,2006/3/8,政黨與選舉,8,四個次要的因素,一票制或多票制:多票制鼓勵多黨制 特殊人口分布:選區若有特定族群偏向某一政黨則造成代表性低 總統與國會選舉時程:若兩項選舉同時則有利能推出總統候選人的大黨 政黨之間的選票:若小黨的名單可以合併計票則有利

4、小黨,2006/3/8,政黨與選舉,9,多數決制,加拿大、紐西蘭、美國一直使用多數決制及單一選區,澳洲、印度、英國採用過中選區;單一選區是慣例。 多數決又稱領先者當選制(first-past-the-post),即最多票者即當選,不需過半數,只需要相對多數。 多數決制經常造成代表性低,而且國會席次等於選區的數目。,2006/3/8,政黨與選舉,10,比例代表制最大餘數法,先決定一個基數分配席次,直到分配完 黑爾基數(Hare quota):V/M=Q 族普基數(Droop quota)或哈根巴赫基數(Hagenbach-Bischoff quota): V/M+1=Q 因皮立亞里基數(Impe

5、riali quota): V/M+2=Q Q越小,越不利於小黨,2006/3/8,政黨與選舉,11,最大餘數法實例 (王業立, 2005, “比較選舉制度“),2006/3/8,政黨與選舉,12,比例代表制最高平均數法,凡是已當選一席的政黨再將總票數除以某一數字D,沒當選的除以1 ,依序分配剩餘席次 頓特法(dHondt): 除數D=S+1,S為已分配到的席次 聖拉葛(Sainte-Lagu): 除數D=2S+1,2006/3/8,政黨與選舉,13,頓特最大平均數法實例 (王業立, 2005, “比較選舉制度“),2006/3/8,政黨與選舉,14,聖拉葛最大平均數法實例 (王業立, 200

6、5, “比較選舉制度“),2006/3/8,政黨與選舉,15,選擇投票及單記可讓渡投票,選擇投票(alternative vote): 標示自己偏好在選票上,計算得到第一偏好選票的票數,過半數者當選,無過半數者則計算第二偏好選票;效果與二輪投票制類似,用在多數決制 單記可讓渡選票(single transferable vote; STV) ,用在比例代表制,將已當選的第一偏好候選人的多餘選票給還未當選的候選人,2006/3/8,政黨與選舉,16,有效門檻,多數決制的當選最高門檻為50%,而比例代表制則視使用的基數與政黨數目以及選區規模而定。 例如:在三個席次的選區,有三個黨參選,而且用頓特法

7、,最低門檻是20% ,最高是25% 有效門檻是最高門檻跟最低門檻的中點 若以M代表平均的選區規模,有效門檻的公式可表示為50%/M+1 + 50%/2M,2006/3/8,政黨與選舉,17,雙重選區,有些國家的選舉同時在全國及地方選區舉行,而且採用不同的選舉規則。有些國家的地方選區採最大餘數法,多餘的選票分配到全國選區。有些國家則是以地方選區用最大平均數法分配的政黨席次為準分配全國選區的席次。 地方選區的席次較少,全國選區席次較多 有利於提高代表性,2006/3/8,政黨與選舉,18,半比例代表制,日本的限制連記法(limited vote)或單記不可讓渡制(SNTV),選民只有一票,但是應選席次不止一席。應選席次越多而且選民的選票越少,效果越近似比例代表制。 希臘的加強式比例代表制則是將地方選區未分配的票往上一個層次的選區分配,席次是不固定的,有利於大黨。 法國的制度則是允許多黨聯合計票,有利於中間政黨。,2006/3/8,政黨與選舉,19,問題與討論,如何區隔選舉制度? 多數決制有何特徵? 比例代表制有何特徵? 半比例代表制有何特徵? 什麼是最大餘數法? 什麼是最大平均數法?,2006/3/8,政黨與選舉,20,www3.nccu.edu.tw/tsaic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