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问题与思考.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75044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51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问题与思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问题与思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问题与思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亲,该文档总共1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问题与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问题与思考.ppt(1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问题与思考,李善良,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问题与思考,问题 原因 思考 建议,一、若干问题,课时问题 负担问题 衔接问题 例题、习题 教材、教辅 教学内容的度 学分考试与高考 信息技术,新旧教材的差异 新课标与教学大纲,1.课时问题,超标拓展,未有必要 内容提前,容易混乱 一次到位,违背规律 例:集合的教学,复合函数的处理,立体几何的处理,2.负担问题,课时增加 要求统一(最高) 一次到位(高一当高三教) 教辅陈旧 生源水平,3.衔接问题,知识衔接:因式分解,立方和差,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分式运算,根式运算,三元一次方程组、概率与统计,几何中的一些定理等. 能力衔接:运

2、算能力,推理论证(含书面表达). 学习方式与习惯:课堂上学生与原来学生差异. 课标本身的差异:初中更侧重活动,高中更侧重理性;初中更侧重合情推理,高中更侧重逻辑推理.,4.例题,习题,教辅,教材的核心内容 教材为选择性,能力发展提供空间 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套教辅的定位 课课练 创新课时训练 大试卷 金牌助学 题库,5.教学内容的度,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细化(知识的四层要求) 教材的示范:核心内容,思维发展,拓展探究。注意根据本学校的情况前后平移。以满足学生最近发展区为要。 能力立意,关键是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发展。 理性精神、审美意识、辩证唯物注意观点。 首

3、先要把握知识技能的度,但不要仅仅把握知识技能的度。知识技能是载体。,6.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标 信息技术与教学 信息技术多样性 信息技术渐进性 注意:计算器的弊端,7.新旧教材的差异,新旧教材的差异比较:是知识定位,还是能力定位?是最终得到知识技能,还是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获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取舍问题:站在新教材角度,整合、吸收旧教材中合理的做法,还是站在旧教材角度对新教材进行取舍?,8.具体内容教学,集合、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复合函数、抽象函数、反函数、函数方程、空间几何体的精确定义、线面关系判定定理、三垂线定理、有关距离和角的计算、算法,等等。,二、原因分析,对新课改的认识

4、不到位:未把准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 对新课标的学习不深入:未把握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对新教材的研究不精细:未领会高中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 对新课堂的教学不创新:未进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 恋旧心理、习惯思维、依赖思想、等待观望、畏难情绪、怀疑心理、侥幸心理,三、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思考,把准高中数学课程目标 把准高中数学整体脉络 把准基础内容教学要求 把准教科书的编写意图 把准课堂教学的着力点,(一)把准高中数学课程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数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知识、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数学能力: 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

5、; 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表达和交流、独立获取数学知识; 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情感、态度、价值观 兴趣、信心、精神、态度; 数学视野、认识数学价值、批判性的思维习惯、理性精神、美学意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关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二)把准高中数学整体脉络,函数 几何 算法、概率、统计 其他 数学探究 数学

6、建模,1.函数,集合 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 数列 不等式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3,4),2.几何,向量:平面向量,空间向量 立体几何:立体几何初步,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解析几何:直线和圆,圆锥曲线,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球面几何等,3.算法、概率、统计,算法:算法初步、框图 概率:概率初步、计数原理,概率 统计:统计初步、统计案例,4.其他内容,常用逻辑用语 复数 推理与证明,(三)把准基础内容教学要求,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基本方法与基本思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一些内容的处理: 集合的运算 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立体几何:三垂线定理,角,距离 解析几何:斜率,

7、倾斜角,圆锥曲线的定义 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绝对值不等式,无理不等式 算法与程序语言 三角恒等变换 平面向量,(四)把准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基本想法 内容组织基本方式 数学运用的安排 基础性与选择性 合理使用教科书,1.基本的想法,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展示数学的内在本质 应用学习心理学成果 集中教师的优秀经验 选择精典新思素材(背景,例题,习题) 吸收国内外教材精华,序:基本的想法,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人的终身发展 展示数学的内在本质:体现数学价值 应用学习心理学成果:学习的主动性 集中教师的优秀经验:教学的启发性 选择精典新思的素材:素材的思维性 吸收国内外教材精华:教材的兼容性,序:基本的想

8、法,人的终身发展:给学生留下什么动力 体现数学价值:给学生留下什么数学 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留下什么空间 教学的启发性:给教师留下什么空间 素材的思维性:给选材留下什么示范 教材的兼容性:给教材留下什么风格 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灵魂,2.内容组织形式,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意义建构 数学理论 数学运用 回顾反思,问题情境:包括实例、情景、问题、叙述等。 意图: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包括观察、操作、归纳、猜想、验证、 推理、建立模型、提出方法等个体活动,也包括讨论、合作、交流、互动等小组活动; 意图:体验数学。 意义建构:包括经历过程、感受意义、形成表象、自我表征等。 意图:感知数学。,

9、数学理论:包括概念定义、定理叙述、模型描述、算法程序等。 意图:建立数学。 数学运用:包括辨别、变式练习、解决简单问题、解决复杂问题等。 意图:运用数学。 回顾反思:包括回顾、总结、联系、整合、拓广、创新、凝缩(由过程到对象)等。 意图:理解数学。,情境 活动意义 理论 运用 反思,3.数学运用的安排,数学运用的安排:四个层次,内容、例题、习题、教辅 习题的安排 数学探究的安排:内容引入、过程、思考与探究、习题、数学探究 数学建模的安排:问题情境、相关例题、习题、数学建模,4教科书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为所有学生发展提供帮助,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1)教科书中的引言、正文、练

10、习、习题中的“感受理解”部分、阅读、探究案例、实习作业、本章回顾等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它是教科书的核心,体现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编写时,力图使所有学生都能理解。 (2)考虑广大同学的不同需要,教科书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主要是设计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内容,包括思考、探究、链接、习题中的“思考运用”、“探究拓展”等,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在掌握基本内容之后,学生可自主选择其中一些内容作思考与探究。,5、恰当处理教材与教学中的问题,既要尊重教材的编写,又要灵活处理。 要用教材,不要教教材。教材为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多套教材对比。 大胆进行教学实验与开发。共建

11、。 对有关问题利用教研组及时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五)把准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关注学生探究过程 注重发展思维能力 把准教学广度深度,1.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掌握基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 培养能力: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意识; 发展情感:兴趣、自信、态度、习惯、理性精神、批判精神、价值观。,(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教学,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知识是一个有序的网络化体系,基础知识的理解是以形成这种网络,主动与网络建立联系,形成新的网络为标志的。在同一体系内,节点、联系、层次、交汇点是非常重要的;在不同体系内,知识之间

12、的交叉、联系、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联系比较丰富的知识要熟练掌握; 理解知识的关键在于善于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关键在于把握相关知识的数学本质。 要通过数学探究、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感悟到:为什么要建立知识,知识是怎样建立的,有了知识怎样运用它解决问题,这些知识又能作那些拓广、延伸。 基础知识的载体功能: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运用,学会创新。 高中阶段的主干知识:集合、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导数及其运用、排列组合概率等。, 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关键在于自觉运用。 高斯1+2+3+。+100是天才数学

13、家,今天许多10岁小孩都会,却没有大数学家。 关键在于获得数学的本质,获得数学的方法,数学的思想。基本方法的自觉运用。 基本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解析几何思想、定积分的思想、向量方法;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等 逻辑中的方法:分析、综合、反证、归纳等; 具体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 通性通法:分类法、比较法、放缩法、转化法等;,例 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的联系; 例 平面向量中,数量积的理解; 例 三垂线定理的方法;,(2)数学能力,一般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特殊能力:空间想象、推理、运算等。 综合能力:运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

14、题 数学思维 我们知道: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目标。从技巧训练到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怎样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最高层面: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什么是数学思维?,大纲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课标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

15、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手册学会数学地思维:问题解决,元认知,数学意识。 综合:在学习与运用数学过程中,整个的过程是数学思维过程。包括基本的思维方式,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基本的研究方法,基本的自我监督、调节、控制水平。,怎样进行思维?,(1)要有问题(怎样提出问题)。 (2)怎样解决问题(研究方法)。 (3)解决问题之后要升华(反思)。,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思维方式。许多学生解决问题失败,往往是缺乏基本的思维方式,他们拿到一个问题,不是积极地去思维、尝试、探

16、究,而是一味地试图套代模式。当套代失败时,他们往往不能及时调控自己,或者放弃,或者沿着错误的方向进行下去。,第二,要促进学生学会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首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与能力。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便没有思维,提出问题本身就是重要的思维过程。学生必须学会提出问题,面对一个情景,勇于而且善于抓住本质,提出核心问题。其次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一个问题,怎样研究,怎样解决。在一般方法失效时,怎样创造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要较给学生一些通性通法,要注重基本方法的运用。,第三,要不断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监控、调节与评价,不断地进行自我回顾与反思。

17、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又要注意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数学运用,辨认、识别; 变式; 简单应用,模式套代; 问题解决: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解决新的问题。,创新意识,大纲: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对于已经学习的内容,能否进行合理的推广、拓展、提出猜想;,对于已经获得的信息,能否自觉地进行分类、归纳、概括、抽象,提出概念或猜想; 对于要解决的问题,能否自觉地进行分解、组合、联想,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它;当这个环节失败后,能否创造新

18、的数学或方法来解决它?,(3)注重基础,加强理解;注重过程,加强思维;注重运用,注重探究、创新。 淡化技巧,适度模仿;淡化结果,适度记忆;淡化题型,适度接受、练习。 在基础的教学中,以知识技能为载体,获得一般的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不是要让学生记忆大量题型,无休止地演练、训练。学生学习数学要练习,但不必让要学生大量做难题、怪题,我国有考试的历史,以偏巧取胜,以“术”取胜,在封建时代科举考试中层出不穷。,即便是今天有些中考题还有的平方根是多少, x1,x2是方程。两个实数根,求。,不是考查学生认知障碍,而是考查学生的“合理”错误,不是进行正常教学,让学生把握数学的本质、方法、思想、理性精神,而是

19、教学生如何去防陷阱,防小人,防“边界”。不是教学生大胆地去创新、探究,而是引导学生去循规蹈矩,找题型,找原型,找关系,找“术”。学生不能犯错误,也犯不起错误。高一教师课堂上讲5-10分钟内容,然后就是大量的各种各样的题,一直搞到当年高考题。学生课后还是题,只要有题便做,结果怎样呢,做来做去,课本上的内容还没有掌握。,2具体转变途径,指导思想: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具体措施: 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运用、学会创新; 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获得体验、情感变化; 多种学习方式共同发挥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留下时间和空间;

20、改变教师的角色,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改变学习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1)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什么是“学习方式”? 学术界的解释并不统一。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也就是说,学习方式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为完成学习任务,主体的各种外显和内隐的行为和取向。这些行为和取向,可以是受制于外部客体,根据客体的指令,被动、机械、孤立地作出反映;也可以来自于主体内部,根据学习任务,主动、积极、合作地进行探究。,(2)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什么叫主体,所有教学都归结为两个字:主动。学生主动学习是教学的

21、最终目标。教师必须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空间,教师就是为学生设计一个主动思维的舞台,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知识不是目标,而是通过知识的获得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获得研究方法。教师教学理念必须转变。 最大限度给学生以机会和空间,不要替代学生的思维。,(3)关注过程,关注探究,引导学生经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同时,高中数学课程设立“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等学习活动,为学生

22、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的条件,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数学探究的几个层次安排: 学习新内容中, 习题、复习题中, 数学探究学习中。,学习方式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等。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内容、学生个性等差异,没有哪一种学习方式是“完美”的、“万能”的。应当采取多种学习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已经形成的学

23、习方式,要辩正对待,有些方式应加以保留,有些应加以改变。学习方式与学习任务有关,对于不同类型的学习,如记忆操作类的学习、理解性的学习、探索性的学习等,采取的学习方式也不同。,由于受传统的知识技能教学中心的影响,我国数学教育过去偏重于讲授与练习。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多采用被动接受、记忆、训练的方式,学习主体单一,课堂上往往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单一信息交流。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单一、简单,理解浅、探索少、依赖性强。学生对于学习的理解就是:记忆、练习、做题、考试。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学习被赋予新的含义与功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运用、学会创造。因此,除了接受学习之外,操作、调查、查阅、实践

24、讨论、设计、观察、猜想等也是学习;除了练习、习题之外,报告、资料整理、论文、设计方案等也是作业。除了认知方面的发展外,情感的发展同样是学习的重要内容。,怎样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简单地说:由过去的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主动学习。更准确地说,应该由过去的简单的、单一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综合的、多元的学习方式组合。首先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学生学习应当由学生自主设计、安排,主体主动参与,而不能完全由教师安排、设计。传统的课堂学习完全由教师驾御,复习引入、新课讲解、例题示范、巩固练习、总结、作业,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没有自己的

25、思考空间,没有自己的主动参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课堂上学生活动进行重新设计,为学生主动参与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第二要改变学生接受学习的局面,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学校学习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但单一的接受学习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通过探究,经历数学的发生、发现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研究方法。第三要改变个体单一学习的局面,促进师生、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同伴互动,使整个课堂成为一个巨大的信息场,学生所获得的信息量远比单一的师生对话要多。,(4) 高中数学教学创新,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过广泛的

26、探索与改革。发现教学法,自学引导法,单元教学法,整体结构教学法,读议讲练法,研究法等等,曾经有广泛的影响,但课堂教学还主要受凯洛夫等人教育思想导引,所依据的心理学基础仍然是行为主义的理论,“复习引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总结-布置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学生的学习仍是以接受知识与训练技能为主。实践表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不能适应今天时代的发展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础)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27、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高中数学课程在教育理念、学科内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在我国多年的探索基础上,许多学者已经承认: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

28、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应当时刻树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理念。,高中数学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什么是发展?标准的课程目标给出了准确定位。从课程目标可以看出,促进学生发展包括掌握基础、发展能力、培养情感。其中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等,能力包括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意识等,情感包括兴趣、自信、态度、习惯、理性精神、批判精神、鉴赏数学美、价值观等。,为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数学教学应当注重: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运用、学会创新;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获得体验、情感变化

29、;多种学习方式共同发挥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思维,给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留下时间和空间;改变教师的角色,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改变学习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目标。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与能力。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便没有思维,提出问题本身就是重要的思维过程。学生必须学会提出问题,面对一个情景,勇于而且善于抓住本质,提出核心问题。其次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问题,怎样研究,怎样解决。在一般方法时,怎样创造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第三是要不断

30、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监控、调节与评价,不断地进行自我回顾与反思。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又要注意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学模式多样化。强调教学模式转变,并不是简单地否定某一种教学方法。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高中数学课程在教育理念、学科内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这里实际上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必须

31、注意的问题:第一,尽管高中数学教学,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这种方式必须赋予新的内容,讲授应当是有意义的讲授、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讲授、能够进行师生互动与合作交流的讲授;讲授应当是引起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心向的提示、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指导、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启发;讲授应当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不断探究。,第二,讲授不是高中数学教学唯一的重要教学方式,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积极探索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第三,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主要是思维活动,一些动手操作、实验、调查等外部活动最终应内化成内部的思维活动,

32、不宜过分追求外在的操作活动。,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到底是什么?教师的权威、和学生的关系是什么?在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这些问题也有新的答案。标准指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受新的理念指导,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角色发生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教师是数学知识的象征、代表。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对数学的理解与创造有一定的造诣,否则,他将无法进行知识的传授,更无法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新课程中有许多新增内容与专题,教师必须熟悉才能胜任教学。,第二,教师是数学探究与创新的先锋。今天的教育要培养学

33、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那么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探究精神。在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探究、没有发现、创造,我们很难相信他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第三,教师是数学活动的设计者。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计划,包括选择恰当的问题情境、学生要进行的各种活动流程、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与解释、活动过程中的评价与调节等。,第四,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课堂是教学的场所与中心,教师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必须具备精湛的组织才能与驾御艺术,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当促进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适宜的数学活动中,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

34、成功。,第五,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在数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同时也是“发现者”、“创造者”,他将同学生一道参与数学的探究过程,是学生学习的亲密合作伙伴,而不是先知先觉者。他将与学生一起经受挫折与失败的痛苦,一起分享胜利与成功的欢乐。 第六,教师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调控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了解学生思维进程,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度调控,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第七,教师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励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树立自信、形成科学态度、理性精神。 第八,教师是学生学习与选择的导师。教师应能回

35、答来自学生各方面的问题与疑问,为学生的学习与选择提供咨询与指导。,3.把准教学广度深度,按江苏省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去做 新旧教材的处理 各版教材的处理 教学辅助用书的处理 例题与习题的处理 复习的处理,新旧教材的处理,共性的,取两者之长 新教材的体系,方法改变的,以新为主 已经删去的,不要再补回 次序发生改变,处理方法改变的,各版教材的处理,兼容并收,并非做并集 不能多套教材,教学辅助用书的处理 例题与习题的处理,四、数学教学设计建议,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数学教学设计内容 数学教学设计建议 数学教学设计原则 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一)数学教学设计案例,1 椭圆的定义 案例椭圆梅州梅州.doc 案例椭

36、圆梅州樊亚东.doc 2 对数的定义 案例对数的概念.doc 3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案例二分法求近似解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pps,(二)数学教学设计内容,1教谁学生 2谁教教师 3教什么内容 4怎么教过程 5教得怎样评价,教谁学生,基础: 学习心理 情感心理 教室文化(社会心理) 学习观 学生观 分类: 同一水平,不同层次; 不同认知风格型; 优秀型,一般型,暂时后进型,谁教教师,基础: 教师心理 教师情感 教师的地位 教学观 知识观(数学观) 教师情感 分类: 新手,合格教师,专家型,教什么内容,基础: 知识观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分类: 概念教学 命题教学 问题解决教学,怎么教过

37、程,基础: 过程观,教学观,活动观 分类: 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建立数学-数学运用-回顾反思 问题背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问题情境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数学运用设计 回顾反思设计,教得怎样评价,基础: 分类:,(三)数学教学设计建议,1教学目标设计 2问题情境设计 3学生活动设计 4数学建构设计 5数学运用设计 6回顾反思设计,1教学目标设计,(1)整体性: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培养三者不可以分开。知识技能、能力发展是统一的。 (2)载体性:知识技能是显性目标,通过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使学生获得整个发展。 (3)核心性: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创新意识,应用意识。

38、 案例椭圆梅州樊亚东.doc,2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情境的含义 问题情境的类型 问题情境的设计 问题的设计,(1)问题情境的含义,两种理解: 问题情境(先有数学问题,然后是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 情境问题(先有具体的情境,由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为了解决问题而建立数学)。 其实,两种理解没有截然的区别,核心都是通过: 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情境与问题融合在一起,问题是教学设计的核心。,(2)问题情境的类型,从内容上分: 实际背景:现实生活的情境数学模型(概念、公式、法则) 原型概念,具体抽象,直观想象,现实理想 数学背景:数学内部规律、数学内部矛盾 发现:归纳,类比,猜想,抽象概括,理想化,演

39、绎。 发明:创造,合理规定,约定,符号。 创造:建立模型,构造。 文化背景:可以分解为上面两类 从方式上分: 叙述、活动、实物、问题、图形,(3) 问题情境的设计,目标: 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发展 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发展: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方法)反思升华 设计时应注意: 导向性(以问题为核心) 依托性(与数学知识相连,与学生认知相吻合) 探究性(开放的,挑战的,新奇的) 量力性(学生经过思考,能够提出预期的问题,经过活动能够解决的),向量的加法2.ppt 导数概念.doc 复数引入.doc 问题情境设计函数单调性函数单调性.ppt 问题情境设计1.3.1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40、ppt 问题情境设计2.3.1 空间直角坐标系.ppt 问题情境设计球和它的性质 课件.ppt 案例评析第13章 不等关系(启东).ppt,(4)问题的设计,数学教学设计就是问题的设计 教学中的“问题”的含义:不是数学题,不是提问,而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建立数学、运用数学的心理困境,这种困境是学生有目的待追求而尚未找到适当手段解决的。(希尔伯特语) 可以是核心内容,可以是导火索(突破口),可以是研究方法思想。,对问题的要求 初始性 结构性 情境性 简单而有深度 问题串:直线式,嵌套式 多方位地设置问题,问题串.doc 怎样设计初始问题.doc 问题设计yc材料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11

41、.ppt 问题设计PPT:两条直线平行.ppt 问题设计随机事件课件1.ppt,3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活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展开的,以建构数学为目的。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恰当) (1)活动目的:探究发现数学规律,揭示数学本质,建立数学结构、表达交流数学内容,获得数学思想方法,转变思维方式,经历研究过程。 (2)活动方式 个体活动:操作、观察、归纳、分析、概括、抽象、猜想、,验证、推理、证明,建立模型、提出方案,查阅资料、调查; 小组活动:讨论、报告、合作、交流 从方式分:活动研讨(以学生为主),汇报交流(以教师为主), 师生互动:讲授,讲练,交流(2)活动类型: (3)活动内容: (4)活动效度:

42、,教师的价值判断: 学生活动要符合数学文化的规范; 学生活动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多样性) 学生活动应该有利于思维活动的展开(例子) 学生活动要照顾到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 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还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合理和有用;成功与失败,失败的价值 案例对数的概念.doc 案例椭圆梅州樊亚东.doc,4数学建构设计,建构数学的过程: 胚胎和生长点 经历过程(从直觉到逻辑、再发现) 感受意义(反思领悟) 形成表象(建构的成果)例:函数、单调性、垂直 自我表征(初步的概括) 生长中的数学,朴素的数学,未包装的数学 数学建构活动中的核心环节 最终:建立数学 数学理论的呈现 定义、定理叙述、模型

43、描述、算法程序等; 抽象,形式化的表 述,数学运用设计,数学题是重要的。 (1)运用层次: 辨别变式解决简单问题解决复杂问题 (2)运用结果: 知识网络,数学理解,思维方式,研究方法,数学精神 选题:训练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 解题:题型套代,问题解决,回顾反思设计,自我监控、调节、反思升华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学之道在于“悟”) 包括回顾、总结、联系、整合、拓广、创新、凝缩(由过程到对象)等; 反思贯穿于始终(每一个环节); 提出新问题,形成观念; 最终:理解数学,(四)数学教学设计原则,核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什么是数学思维能力?大纲到标准的演变) 动力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 建构性原则 生成性

44、原则 审美性原则,1动力性原则,学习动机是积极投入数学活动的关键,必须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自觉地投入数学活动中。 (1)问题性(产生疑问) (2)挑战性(最近发展区,适度困难) (3)成就感(及时反馈) 思考:设疑自然,激发好奇,自主探究,引发兴趣,建立自信,2活动性原则,按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设计 (1)再发现、再创造 (2)给学生自主探究留有时间和空间 思考:引起心向,积极参与,富于挑战,起伏流畅 注意:预设与生成,防止假活动、没有思维活动,3建构性原则,建立个体数学认知结构是学习的目标,也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载体。 (1)过程-对象的凝缩:由模糊到清晰,由具体到抽象,由猜

45、想到证明,最终形成数学知识 (2)核心知识-知识体系:数学知识建构,数学联系建立,网络结构形成,网络激活生长。 思考:目标明确,过程连贯,主线突出,层次分明,加强运用,循序渐进。,4生成性原则,知识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运用、学会创新才是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习的调控与生成性,加强过程的自我调控(元认知)。 思考:及时反思,自我回顾总结,促进升华。,5审美性原则,-数学是美的,数学教学也应是美,(数学解题也是美的),数学课堂是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 思考:简洁、协调、流畅、新奇(出乎意料)、起伏。,(五)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评析,正如文学作品一样,同一个故事,100个作家就会

46、创造出100个不同的剧本。同一个数学内容,100个作者可以写出100种不同的数学教材。同样,一个教学内容,100个教师可以创造出100个不同的教学设计。同一个教学设计,100个教师就会上出100节不同的课。 关键在于我们的把握,关键在于我们的思考,关键在于我们的领悟。,案例评析数列(海门)数列(杨智慧)1.ppt 案例评析6徐瑢.ppt 案例评析数列.ppt 案例评析数列new.ppt 案例评析数列多媒体课件.ppt 案例评析11.1.1棱柱、棱锥和棱台(潘秀明).ppt 案例评析棱柱棱锥棱台新课程.ppt 案例评析直线的斜率(如皋).ppt 案例评析直线的斜率21.ppt,(六)教学设计、教

47、学媒介、说课,教学设计完整的设计方案与计划(预设),包括目标设计、过程设计、评价设计等。 教学过程预设课堂真实的流程,与之配套的电子稿应当是学生活动的辅助与引导。包括:问题情境、问题、活动材料、相关图表、学生展示等媒介(相当于角本)。 注意:不要把教学设计当作课堂教学过程预设,不要把教学过程预设当作教学设计。一个是给教师看的,一个是课堂上学生活动用的。 说课:把教学设计、教学过程都说清楚。 案例评析空间向量说课课件.ppt,(七)关于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1江苏2006年准备以数学教学创新与教学设计为中心:优秀教研成果评奖,优秀课观摩,优秀课录象。 2目前关于数学教学设计的文章、书籍很少,在课改的新形式下,我们有许多课题可以做。,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网站 ,李善良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电话:025-84702596,13016939053 邮编:210005 地址:南京市管家桥37号 E-mail: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