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学第二册辅导讲座.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76041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选学第二册辅导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中选学第二册辅导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中选学第二册辅导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选学第二册辅导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选学第二册辅导讲座.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选学第二册 辅导讲座,中国的区域差异 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 李 通,本次讲座包括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大纲要求,1中国的区域差异: 知识要求: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了解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理解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中国存在不同发展地区的原因和主要特征。,一、大纲要求,能力要求:读图说明:能够阅读和使用专题地图,说明中国自然和经济区域间的差异; 通过中国区域差异的学习,认识中国疆域辽阔、区域差异显著的国情。,中国的区域差异的重点与难点和疑点,1 重点 (1)全国性的区域差异、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每一

2、自然区的特点和其内部差异。 (2)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和影响其他带性差异的因素,分析东部经济地带。 (3)各自然区、经济带所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2难点 (1)每个区域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故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区域之间、区域内部有很大差异,每一区域都有自己的特征。 3疑点 (1)整体性与差异性是统一的而不是矛盾的。 (2)三大自然区和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不同,作用也不相同。,三、学习方法指导,第一节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一)、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 (1)纬度和海陆位置的差异。 (2)地势轮廓及新构造运动差异。 (3)气候最主要特征 (4)自然历史演变

3、的主要差异。 (5)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以及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的差异。,(二)、三大自然区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地带性因素(气候),另一个是地貌非地带性因素。两者共同作用于地表。,第二节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学习本节内容需要抓住两点,一是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二是三大自然区各自然地区的核心特征。,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性原理在区域地理中的具体体现。学习这部分知识,要紧紧围绕读图、分析地图的方法,通过列表的形式加以整理,达到比较识记的目的。这里所说的地理图像,主要指通过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有关知识首先了解存在差异。

4、再分析原因。,第三节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及学习方法 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是在自然区的基础上划分的。社会经济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知识的综合性很强。这部分内容主要讲述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影响划分的因素和主要经济差异,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及学习方法,学习是要抓住一条主线,展开教学。即优势特征存在问题发展方向,规律性的加以掌握、分析。主要特征的掌握,除了运用地图外,还应结合高中所学有关知识,理解掌握各经济地带的主要特征。不要把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绝对化。,第四节三个经济地带的特征、差异与发展,(一)东部地带的突出特点 (1)工业发达(工业基地等)

5、(2)湿润的气候、低平的地势以及江河下游的肥沃的土壤,形成众多的商品粮基地。 (3)交通、国际化程度,(二)中部地带,最突出问题。 一是铁路运输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山西煤炭的外运需要; 二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三是东北森林的过渡砍伐问题; 四是地上河极易泛滥成灾; 五长江的洪涝问题; 六是长城沿线的沙尘暴问题。,(三)西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的优势主要有两点 一、自然位置与多国相接壤, 二、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与中部地带比较,西部的资源油有其特点:矿种齐全; 三、资源的空间组合比较理想。,(四)三个经济地带为什么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含义是指地区间的协调,即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相对差异应逐步缩

6、小,或至少把地区间差距扩大的幅度控制在人们社会心理所能承受的范围内。二是产业间的协调,即各地区产业的发展应该优劣互补、合理分工,逐步形成合理的地区产业结构和不同地区的产业特色,第二单元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一、大纲要求: 知识要求:理解中国国土整治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及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了解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第二单元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能力要求:举例说明: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认识中国国土整治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一、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与疑点,1重点:我国国土整治工作的背景和这种背景下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一些跨流域的国土整治工作。(

7、2)国土整治的目的。(3)各区域根据不同条件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一、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与疑点,2难点: (1)区域发展与国土整治的关系。(2)现代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作用,一、本单元的重点、难点与疑点,3 疑点: (1)我国国土资源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2)国土整治的目的是什么。国土整治为什么要因地制宜。,第二单元 中国的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学习本单元要对国土整治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国土整治是一个国家社会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我国国情是地域辽阔。但人口众多,所以要了解我国国土整治,首先得在这个大背景下,才能理解。区域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区域发展有可比性,也有不可比性,但目的都是可持续

8、发展。,1国土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1)国土的概念 (2)国土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3)我国国土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开发现状 (4)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国土整治,(1)国土整治的概念 (2)我国开展国土整治的大背景 (3)我国的全国性国土整治工作,(3)我国的全国性国土整治工作,(3)我国的全国性国土整治工作,3区域发展,(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我国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 (3)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第二节 现代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一、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1)遥感(RS)的概念 (2)遥感技术 (3)遥感的主要特点 (4)遥感的应用 (5)遥感图像的判读,(2)遥感技

9、术,二、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1)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 (2)GIS技术的简要程序 (3)GIS技术的应用,三、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1)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念 (2)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 (3)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4)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第三单元 水土流失的治理,一、本单元重点、难点与疑点 1重点: (1 ) “ 小流域”的概念以及治理的意义;强调综合治理,不能采取“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要把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理与治穷致富相结合。 (2)具体的治理方法。,2 难点 (1)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垦殖开始很早,凡是适合农耕的地区早已

10、开辟为农田。伴随着人口增加,黄土高原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2)由于人口增长率在全国属于较高水平及耕作业技术和耕作方法,不可能获得增产增收,农民又没有或很少其他经济收入来源,于是就要开垦新地,向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系统脆弱的边际土地要粮,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3)自然灾害种类多,且发生频度大。,3疑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就有,这是由黄土的特性(颗粒细、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和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等)决定的,人类活动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应从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考虑问题。,第一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一、确定本地区的位置与范

11、围 二、学习指导 学习本单元,要分清主次,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两个,一是自然因素:特殊的过渡性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海陆位置及农业结构均存在过渡性)造成自然环境不稳定,自然灾害多发。 二是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的是人为因素。,第二节水土流失的治理,第二节水土流失的治理,一、保持水土 保持水土的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基本措施是四项:目的:改善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从而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第二节水土流失的治理,3小流域综合治理,(1)小流域的含义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意义 (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方法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第二节水土流失的治理,第二节水土流失的治理,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