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古诗词鉴赏.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76448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古诗词鉴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二古诗词鉴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二古诗词鉴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古诗词鉴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古诗词鉴赏.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京八十中学 涂 洁,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题型,北京考试说明之诗词鉴赏:,1、对古典诗词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 的体察。 2、对古典诗词语言、表达技巧、意境的 鉴赏,北京高考诗词鉴赏题型:,1、选择题(3分) 选项设置:内容、手法、情感、主旨、风格 2、主观题(4-5分) 归纳概括题、作用题、炼字题、对比鉴赏题 3、阅读延伸题(10分) 内容型、风格性、形象型、对比型、意境型,古诗词鉴赏方法,解读诗歌的方法“六看法”,看题目 看作者 看诗句 看注释 看题干 看选项,1、看题目(内容、情感、主旨),一首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这首诗的核心,一般都能体现诗歌的写作缘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体现了诗人的情

2、感。,看题目举例,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参考:,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精心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在试前内心不安的心情的。,2、看诗句(主旨、艺术手法),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3、看注释(历史背景、思想感情),诗的主旨思想与诗人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

3、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2008全国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

4、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4、看作者(风格、内容),摩诘诗 形象如画,太白诗 飘逸豪放,少陵诗 沉郁凝重,乐天诗 雅俗共赏,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对雪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犹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义山诗 含蓄典雅,李贺诗 奇诡谲幻,杜牧诗 旷达绰约,贾岛诗 清寒峭瘦,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

5、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九日齐山登高江寒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盛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煜词 颓靡伤感,希文词 苍凉悲壮,欧阳修 清丽明媚,晏殊词 明朗疏淡,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6、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东坡词 雄浑豪放,鲁直词 流畅自然,耆卿词 缠绵自然,少游词 精巧真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

7、,为伊消得人憔悴。,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雄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虞美人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稼轩词 壮阔雄奇,易安词 凄苦绰约,放翁诗 雄浑厚重,姜夔词 清峭秀远,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

8、、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南乡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点绛脣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09北京)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

9、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复习答案: 前两联渲染了秋天萧瑟凄凉的景色,情感悲怆; (1分) 颈联写出了作者永不磨灭的爱国情怀,深沉凝重;

10、(1分) 尾联写出了作者多年来志存恢复无家可归的不幸的人生遭际。 (1分) 这几联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1分),5、看题干,唐多令(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两首柳絮词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对此,选其中一首,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分析: 借助题干理解

11、文章内容,本词从题目上看不出诗歌内容,但题干中“柳絮词”三个字却体现出来。再如,题干上出现“托物言志”几个字,事实上表现手法已经提示,只需要结合文章说出怎样体现“托物言志”即可。,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见到的自然景色:秋风阵阵,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北林。其中“北林”出自诗经,常用来指忧伤之地。 B三至六句写诗人与所念之人相隔万里且被江湖阻隔,纵有方舟也难以渡达,这份沉重的悲苦叫人实难承受。其中“之子”指诗人自己。 C七至十句写诗人极目远眺之际,看到孤雁从庭前飞过,听到孤雁悲鸣,想托它作信使,捎信给自己思念的远方之人。 D结尾两句写孤雁飞远了,诗人“

12、鸿雁传书”的美好愿望落空,那翩翩飞去的雁影,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失望与忧伤。,6、看选项,2010海淀区一模,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注释: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号东山)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桓

13、筝:谢安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06北京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将:岂 纪:经营,译诗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季节多是晴和的好日子,登上高处赋咏新的诗篇。村邻路过门前就大声招呼着,家中有酒大家一起喝个痛快。农忙时大家各自回去干活,农闲时就相互惦念起来。惦念起来就连夜披上衣服去探望,大家一起谈谈笑笑,怎么也说不够。这份情谊难道不比什么都美吗,不要匆匆离开这里。衣食之需应

14、当努力经营,努力躬耕必能收获自足。 *,07北京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fy):车前(草名),可食。 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 有:得到。 掇(du):摘取、拾取。 捋(lu):成把地握取。 袺(ji):手持衣角盛物。 襭(xi):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译诗 芣 苢 诗经周南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 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

15、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古诗词鉴赏主观题,语句赏析型,答题步骤: 1、指出运用的手法 2、结合诗句描述内容 3、分析表达效果 (人物形象、景物特点、意境、语言特点) 4、分析作者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9分) 【双调】殿前欢 梅 花 景元启(元)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纱。逃禅老笔应难画,别样清佳。 据胡床再看咱,山妻骂:“为甚情牵挂?”大都来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注释逃禅老笔:南宋画家杨无咎,号“逃禅老人”,以擅画梅花著称。据:靠。咱:句末语气词。大都来:只不过。 有人说,“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摹态传情,十分生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16、?请简要说明。(4分),有人说,“山妻骂,为甚情牵挂”一句,似神来之笔,摹态传情,十分生动。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4分),参考答案 作者以妻子的嗔怪(或“骂”),侧面描写(或“衬托”)出作者欣赏梅花的专注,突出了作者爱梅之情深(或“对梅花的痴情”),平添了幽默情趣。,1分。形象内容,1分。手法技巧,1分。思情感情,1分。评价鉴赏,请简要分析“梅花是我,我是梅花”一句的含义。(3分),参考答案 作者以梅花自比(或“与梅花融为一体”),表现了对梅花的挚爱,寄寓了高洁的情操。,1分。形象、手法,2分。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 (7分) 西 楼 曾巩(宋)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

17、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释: 西楼:即诗中的朱楼,依山面海而建。 钩疏箔:打开稀疏的帘子。 暴风雨将临,本当遮挡躲避,这首诗的第三句却说“朱楼四面钩疏箔”。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3分),暴风雨将临,本当遮挡躲避,这首诗的第三句却说“朱楼四面钩疏箔”。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3分),参考答案 在暴风雨来临时,作者把朱楼四面的帘子全部打开,是为了饱览海上暴风雨来临的壮美景象,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满腔的豪情。,1分。解说诗句,1分。分析形象,1分。明确思想感情,09海淀二模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

18、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 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王诗以新奇的比喻, (手法1分) 把无形的惜别之情比作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有形的春色从江北到江南,一直陪伴在友人身边 (内容1分) 表现出对友人惜别之情深厚 (情感1分) 郑诗把原本无形无象的“离恨”,化为可以运载的有形有量之物,仿佛画舸载着诗人的离恨驶向江南. (内容2分) 表现出离愁的深重 (情感

19、1分),朝阳,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元)卢挚 柳濛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 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注:寒食: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新野:县名,今属河南省。老瓦盆:粗陋的酒器。髻双鸦:即双髻,髻色黑如鸦羽,称鸦髻。 请对“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两句诗作简要赏析。(4分),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濛烟”一句描写初春时节,柳色如烟,梨花盛开,小雪霏霏,景色宜人。 B“犬吠”两句写犬吠柴门,燕子在茅屋顶上欢快鸣叫,句式对仗,动静结合。 C“老瓦盆边”三句写田家老翁老妇,白发如

20、丝,在老瓦盆边饮酒,闲适自在。 D结尾写“秋千女儿”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行人”在马上吟诗的样子。,请对“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两句诗作简要赏析。(4分) 要点一:“桑柘”两句,写透过桑柘树可见一个梳着双髻、头插花枝的女孩正在荡秋千。 (解释诗句1分) 要点二:运用了细节描写(白描)的手法。 (说明手法1分) 要点三:描绘了一个俏丽(活泼、快乐、调皮)的农家少女形象。 (概括形象1分) 要点四:表达了作者对农家少女(田园生活)的喜爱。 (思想感情1分),2010东城 题 画 李唐 百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李唐,宋代画家,精于山水画。

21、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参考: 用反讽的手法, (手法) 表面上说“若早知道自己的山水画不被人欣赏,自己也多去买胭脂画牡丹了”,实际上是借人们对艳俗的牡丹画作趋之若鹜地现象, (内容) 表达了对世人贪慕荣华富贵地社会风气地不满与批判。 (情感),09西城二模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3)请从画面

22、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4分) 参考: 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内容1分) 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手法1分) 画面生动、意境悠远, (效果1分) 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 (情感1分),09朝阳一模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 刘禹锡 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注释杭州灵隐寺多桂树,传说“此月中种也”,中秋之夜,寺中有桂子坠落。洛城,即洛阳。创作词时刘与白都在洛阳。裛,通“浥”,沾湿。 刘禹锡词中“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23、”两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赏析。(5分) 运用拟人手法(或“比喻”、“想象”) (手法1分) 描写了柔弱的柳条随风轻摇,恍如一位女子正挥手举袖与春天作别;碧绿的兰草沾满露珠,好似少女在惜别之际泪洒罗巾。 (内容2分) 表达了惜春、伤春的孤寂、哀愁情怀。 (情感2分),2010东城一模 一剪梅 (南宋)刘克庄 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束缊(yn):捆乱麻做火把。元:通“原”。胡床:一

24、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作分析。(4分) 参考: “疏又何妨,狂又何妨!”一句运用了反复、反问的修辞, (手法) 对那些旁观者直接表达出作者的坚定态度, (内容) 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激越。 (情感),四、炼字型,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含义(准确,结合诗句) 2、结合诗句描述景象(具体,展开联想) 3、分析表达效果或作者情感(具体) 表达效果:人物特点、景物特点、手法、意境、 语言特点,炼字类型: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数量词。,(08全国一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

25、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颈联: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参考答案: “拳”和“退”。 (1分) “拳”,蜷缩之意,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1分) “退”,飞翔之意,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1分

26、)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表现作者对闲适恬淡生活的追求。 (1分),(03全国)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思考: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咽”意为“呜咽”,“冷”意为“阴冷” 。 (解释字义) 山路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 (描述景象) “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意境。 (表达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