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农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精选.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85823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农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农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农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精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农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精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农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精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农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农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精选.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委工作总结及工作安排一、20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坚持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主线,全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着力抓好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市和现代林业示范市提升工作,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探索推进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创新,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一)农民收入水平跃居全省第一位从总量情况看,1-3季度我市农村居民收入11105元,位居全省第一;从增量情况看,1-3季度我市农村居民收入增幅为10.6%,较上半年12.3%的增速回落1.7个百分点。预计四季度增速下滑态势有所扭转,可望实现全年全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这一目标。(二)农牧渔业生产总体平稳发展

2、粮食产量增幅全省排名领先。全市夏粮面积13万亩,同比增长1.9%,总产2.5万吨,增幅4.7%。夏粮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连续增长,夏粮总产量再创新高,增速全省第三,实现“十年增”。预计全年粮食面积42.9万亩,总产15.6万吨,增长2%。蔬菜基地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截至10月底,今年实施的200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已全面建成并相继投入使用。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深入推进,3家单位获省级蔬菜标准园(创建)称号,1个合作社入列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创建)候选单位。预计今年我市专业菜地播种面积6.4万亩(含复种指数),专业菜地蔬菜总产量8.4万吨,较上年增长5%左右。畜禽产品生产喜忧参半。上半年,受人感染H7N

3、9流感影响,家禽产品价格暴跌,市场滞销,亏损严重,多数肉禽养殖企业停产,虽然5月份以后,肉禽价格快速回升,但部分养殖户仍心有余悸,不敢扩大生产。蛋鸡生产稳中有增,得益于圣迪乐村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和正强畜牧公司保持满负荷生产。预计全年肉类总产1.45万吨,下降7%;禽蛋总产0.9万吨,增长17%。生猪屠宰监管工作有力开展。针对我市点外私屠滥宰十分严重的状况,上报市政府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的通告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集中开展生猪违法屠宰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办20101号),先后牵头组织了四次专项整治行动,立案查处四起,没收猪肉1570余斤、刀具18把,并处罚金2.4万

4、元。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半年,我市大宗鱼类价格较为稳定,下半年大宗鱼类价格虽略有下降,但中档名优经济鱼类价格继续保持稳定。尤其是我市张林渔业有限公司今年在全省率先开展池塘循环流水养鱼技术试验示范,并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全市水产养殖面积7.39万亩,其中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5.1万亩,占养殖面积的69%。预计全年水产品总量为2.4万吨左右,较上年增长3.4%。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保持良好态势。目前全市已完成蔬菜部级例行监测1次省级3次、水产品省级监测3次,产地农产品合格率均为100%。两次市级抽检共抽检蔬菜54个样、水产品16个样、畜禽产品12个样,合格率均为100%。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蔬菜

5、农残及重金属定性定量检测,共抽检32个样品,合格率达100%。(三)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一是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政策。基本完成户改工作任务,及时对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增加“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一项,使方案更加完善。目前,全市74万户籍人口已全部登记为“市居民户口”,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和户口本换发工作,办理流动人口居住证约4.6万张。市户口迁移登记管理办法(暂行)已上报市政府。二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颁证、农房测绘工作全部完成,农村房屋登记颁证工作进入常态化;重点抓好县天门镇朱村村和郊区桥南办古圣社区先行推进农

6、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已步入外业测绘和内业整理公示阶段,预计到20年3月份将按计划完成确权试点工作。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保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明确了融资贷款保证保险风险金分担比例和保费标准,试点银行也基本确定。同时,拟定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暂行)、市农村产权交易规则(暂行)并多次修改完善并已上报市政府。三是美好乡村建设大力推动。20年,重点培育建设36个中心村。截至目前,全市美好乡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共投入资金13290.26万元,其中16个省级中心村9438.47万元、7条综合示范带2420.06万元、20个一般中心村1431.76万元

7、。完成“三清”约14.32万吨,“四拆”约4.85万平方米,外立面改造3600余户、约71万平方米;全面完成中心村内260余口近120万方土方的塘坝扩挖,20余条近30万方土方的河道清淤;完成36个中心村绿化栽植1226亩,7条示范带1087亩。实现了村容村貌大大改观、基础条件和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产业支撑显著增强、村风民风明显好转。(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拓展一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我市2013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部综合评价居全国示范区前列;全省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顺利推进。1-9月,全市农业固定资金投资完成18亿元,投资增速29.1%,在全市分

8、行业排第三。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截至9月,已完成7600万元任务的99.8%。二是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加大。对全市35家龙头企业开展了调研,对企业经营情况、存在困难、下步计划进行了解。同时,积极与财政、邮储银行联系,努力为企业融资寻找新的渠道,完成农业企业小额贷款48家计2350万元。启动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工作,目前已受理申报企业197家;同时,开展省级龙头企业监测评审工作,已受理企业25家。全市农业加工业规上企业由26家增加到34家,增长31%。三是依托品牌建设,扩大品牌效应。截至10月底,新增8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同时,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中心在经过了产品征集、中心规划设计后,于

9、今年7月初开业,整个中心规划为五大展区,约有二十余种本地名特优农产品进入中心,从销售情况看,产品销量逐月上升,中心参展产品越来越受到市民青睐。四是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建立了市20092013年国家、省、市、县四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及示范家庭农场名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个、家庭农场67个,评选了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0个、市级示范合作社20个,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04个、家庭农场103个。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00人。五是精心组织参加各种农交会活动。今年以来,共组织40余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加了上海农展、淮北农展、台湾农展、广州农展、合肥农展、青

10、岛农展等。在9月合肥农交会期间,现场销售47万元,现场签约2.6亿元,签订合同1900万元,协议2.9亿元。(五)农机化生产管理水平日益提高一是认真实施农机推广项目。全市机插水稻5万亩,机直播水稻5.3万亩,建立了1个油菜播种机收示范点。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截至10月底,全市第一、二批补贴资金660万元,已经使用560万元,使用率84%。三是推进农机化生产。新增联合收割机61台、大中型拖拉机106台、开沟机25台、旋耕机169台。农作物机播率33%、机耕率92%、机收率50%,同比分别增长7.3%、2%和2.7%,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0%以上,增长1.7%。(六

11、)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扎实推进一是推进“三边三线”复绿工作。“三线”新建林带28.57公里,扩建林带2.1公里,林带补植12.75公里,植树58.7万株;“三边”新造林1514亩,森林经营800亩,农田林网建设1700亩。城镇新造林100亩,村庄新造林500亩,四旁植树15.38万株。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继续推进大冲石料厂矿山植被恢复项目,目前基本完成地质环境治理任务。二是森林增长和绿化提升工程超进度完成。据秋季植树造林自查统计,全市20年森林增长和绿化提升工程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9582亩,计划完成率120.7%。其中,完成人工造林21332亩,占省下达任务的131.2%。同时,完成森林长廊示范

12、段建设25.7公里,占省下达任务的122.4%。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省级森林村庄12个。三是牡丹产业发展继续推进。全市20年度共完成油用牡丹种植6801亩、种苗繁育1307亩。我市申报的市油用牡丹(凤丹)良种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省发改委立项批复,项目总投资502万元,目前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四是林业生物有害防治有序推进。组织县区开展了林业生物有害防治定点监测和定期疫情调查,全年普查松林面积57645亩,未发现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疫情。二、20年工作安排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一条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经

13、济健康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居环境逐步美化、生态绿化加速提升“四大工程”为重点,努力实现农业品牌化、农村田园化、农民市民化“三化”的目标。(一)着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1.保障粮食和菜篮子生产供给。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重点抓好农业部水稻、油菜高产创建项目。二是开展蔬菜产业提升行动,鼓励支持专业蔬菜基地设施规模与档次提升、蔬菜良种(苗)集约化繁育中心建设和加快蔬菜“三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大国家级标准园和省级蔬菜标准园创建力度,力争创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三是深入推进市级和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县创建活动。四是继续抓好生猪屠宰监管和动物防疫,确保全年无

14、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争取新增1个部级示范场、2个省级示范场、15个市级示范场。五是启动生猪、水产保险,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尽快建成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2.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一是全面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积极推进20年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万亩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密切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农产品深加工的能力和水平,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三是大力培育白姜、牡丹等农业特色产品,打造天门镇、大通镇为中心的白姜加工工业区。继续推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探索油用牡丹高产栽培模

15、式,新种植油用牡丹面积5000亩以上、油用牡丹育苗面积1000亩以上,新增油用牡丹深加工企业1-2家。3.配套农业服务。一是推进农业信息网、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力争使已建成的农业物联网发挥更大效益,引导相关农业企业积极建设、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为全市农业发展做好信息服务工作。二是继续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积极培育农民创业带头人和农村实用人才,搞好省级农民创业带头人的推荐,组织评选市级农民创业带头人20名。三是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继续加强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落实与监管。强化技术集成配套推广,拟重点推广15个农技推广项目。四是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全面落

16、实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让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更好地惠及广大农民,让他们更充分享受改革的成果。(二)着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一是巩固城乡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力度,推进农村生产要素自由、规范、平等流转。二是贯彻落实好市有关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抵押融资等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继续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到20年底完成全市试点任务。四是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各30家,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三)着力农

17、居环境逐步美化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认真贯彻全市观摩推进会精神,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紧紧围绕“三美”目标,突出“环境整治、功能完善、产业发展”三个重点,着力打造城乡一体化“魅力版块”,实现“省内叫得响、沿江争一流”的工作要求。重点建设16个省级中心村、20个一般中心村(包括已建成中心村的保留自然村)。按照时间节点要求,3月底前完成省级中心村建设规划编制审批,4月底前完成建设方案、项目编制,6月底前完成一般中心村的整治方案和项目编制。(四)着力生态绿化加速提升全力实施森林增长和绿化提升工程,坚持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以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努力扩大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加强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发展具有特色的现代林业。20年全市计划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9310亩(其中人工成片造林11060亩),开展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镇、省级森林村庄建设,实现新增城市绿化2500 亩、新增城镇绿化1250亩、新增村庄绿化4500亩,完成省下达森林长廊示范段任务。创建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与美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森林防火责任、教育、信息、监测和救灾五大体系建设,提高全市森林防火工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