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劳动就业管理局五年工作总结及计划精选.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86298 上传时间:2019-04-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劳动就业管理局五年工作总结及计划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劳动就业管理局五年工作总结及计划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劳动就业管理局五年工作总结及计划精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劳动就业管理局五年工作总结及计划精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劳动就业管理局五年工作总结及计划精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劳动就业管理局五年工作总结及计划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劳动就业管理局五年工作总结及计划精选.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劳动就业管理局五年工作总结及计划一、20年以来的成就(一)城镇就业成绩显着。以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为工作重点,发挥促进就业整体功效,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优化就业服务质量,努力降低城镇登记失业率,抓落实、抓推进、抓实效,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20年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41.75万人,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得到落实,全市就业工作成效显着。20年,淮北市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并在全国通报表扬;市人社局被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二)就业政

2、策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城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和高校毕业生等各类城乡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制定完善了促进就业、扶持创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如:20年市、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淮发【20】6号;20年出台关于“聚焦转型攻坚、力推创业富民”的实施意见(淮发【20】3号);淮北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20-20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加强公共创业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建立创业讲师队伍、认定一批创业实训基地、建设一批创业园区、完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建立一批高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充实创业项目库和积极开展创业项目推介(展示)活动八大工作目标;淮北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城乡

3、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了保障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覆盖城乡的新型劳动保障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劳动者素质全面提高和稳定就业;淮北市20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计划,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创业培训进高校、优质就业服务竞赛等八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淮北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重点援助。等等。(三)就业援助政策惠及城乡群众。近年来,我市通过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大力促进全市各类劳动者实现就业或创业。一是扩

4、大就业援助范围,让就业扶持政策扩大到城乡各类劳动者;二是扩大补贴范围,让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创业的补贴范围扩大到城乡各类符合条件的劳动者;三是小额担保贷款惠及各类城乡劳动者,税费减免扶持政策逐步扩大到城乡各类登记失业人员。(四)城乡就业服务体系构建完成。以市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中心,县(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着力构建市、县(区)、街道(镇)乡、社区(村)四级市场就业服务网络。按照“六个位”、“十统一”的要求和建设标准,不断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逐步将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农村延伸、向农民覆盖。同时,在全市开展充分就业星级

5、社区活动,大大激发了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目前,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都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173个社区和302个村委会都建立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20年度我市36个社区获得“市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称号,21个社区获得“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称号;道铁路社区被省厅推荐申报“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第一批4个组织起来培训、组织起来就业试点镇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二、今后五年工作展望未来五年,我市就业工作将紧紧围绕 “全覆盖、低失业、高和谐”总体目标,按照“和谐淮北”整体要求和“优化就业、服务民生”的就业工作目标,树立良好就业部门新形象,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劳动就业事业的新局

6、面。力争2013年-2017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7.5万人;促进4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帮助1.3万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开展创业培训4.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47.75万人。(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更加有利于促进就业的产业、工商、财政、税收、金融、社会保障政策,大力支持各类企业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积极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稳定就业主渠道。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家庭服务业发展,拓展就业新空间。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就业机制。完善税费减免、岗位补

7、贴、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的衔接、整合,提高政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监督检查促进就业政策落实情况,推进政策落实。(二)加大创业扶持政策。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税费减免、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优化创业环境,推进各类群体自主创业。积极推进市、县、乡(镇)三级联动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自主创业者提供创业全程跟踪服务,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加强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创业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健

8、全面向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体系,逐步加强信贷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全市青年创业基金规模,设立市级扶持创业资金,实施创业培训基地建设,重点资助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青年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完善科技人员和科技成果参与创业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科技创业。加大农民工、大学生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力度,完善创业园区功能,建设一批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弘扬创业精神,树立一批创业典型,营造良好的创业舆论环境。 (三)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积极促进青年就业,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和职业培训。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更多吸纳高校毕

9、业生就业。继续开展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和充分转移就业乡镇(村)创建活动,支持和推进各种形式的灵活就业,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形成帮助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就业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实名制,切实做好妇女、少数民族、退役士兵、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工作。消除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的社会环境。(四)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深化就业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建立统一新型就业制度和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就业结构比较合理,劳动关系比较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到2017年,充分就业社区(村)达到8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到85%以上,“双零”家庭动态为零。(五)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程,建设统一、规范、灵活、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积极稳妥地整合机构和职能。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尽快覆盖城乡,免费为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建设覆盖全市的就业失业信息监测网,实现对各类劳动者就业状况、享受政策和接受服务信息的实时监测,完善失业监测预警制度,做好就业需求预测工作。健全就业与社会保障联动机制。完善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力争到2017年底,县区、乡镇(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社区(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均达到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