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89046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教育技术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教育技术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育技术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李克东 教授 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所长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中心 主任 ,教育技术与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一、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三、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精品课程建设 四、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发展趋势,一、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中国的教育当前面临三大任务: 第一,普及义务教育; 第二,发展职业教育; 第三,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见第五届高等教育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代表时的讲话,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2、的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启动质量工程(高职类),教育部启动质量工程(高职类)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国家教学名师; 国家教学团队; 国家实训基地等项目。,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探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以教育质量工程的为导向,落实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2-1 体现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特色 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工学结合”、“顶岗

3、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 “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二、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2-2 以“评审指标”指导课程建设 课程是指为了达到一定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和学习评价。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它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与深化教学改革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具有特色是灵魂,这是精品课程的必备的充分条件 一流教学水平是基础,是精品课程的主体。,一流的课程设置; 一流的教学内容; 一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流的教学队伍; 一流的实践条件; 一流的教学效果。,国家精品课程评审

4、指标(高职 2010),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 2010),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 2010),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 2010),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 2010),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 2010),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 2010),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 2010),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基础设施(CERNET城域网校园网),高校信息化教学环境,课程建设需要教育技术支持,课程建设是“设计实施完善”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资源设计 网络课程设计 申报网站设计,三、应用教育技术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过程是三驾马车协调合作共建的过程,学校必须思考:

5、 学科老师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教务部门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教育技术部门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教育技术部门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1、改革教师培训内容和方法,促进教师队伍建设,2、精心设计建设网络课程, 促进课程内容建设,3、开发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资源系统化建设,4、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试验, 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5、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实践基地建设,6、加强课程管理平台的建设,促进课程科学管理,3-1 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 (1)转变教学观念 (2)提高信息素养 (3)信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研究 (4)加强教师团队建设,组织教师培训,3-2 精心建设网络课程

6、, 促进课程内容建设,展示规范的教学大纲(目标要求、重点难点) 展示具体的教学安排和进度 展示对应教学课件(ppt),通过ppt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 组织教学活动 展示知识点相关资源 展示自我学习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建设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 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选取内容; 选取融技能培养、知识传授、价值观(态度)形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内容; 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即教学内容既有基础学习领域、又有专业学习领域、还有拓展学习领域的要求。,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 要求是要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7、的要求安排组织内容。 要以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 学内容; 要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做” 结合以及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数字化资源的分类: 工作规范、标准文档 多媒体素材资料 多媒体课件(PPT) 专题学习网站 虚拟仿真学习软件(企业现场环境介绍) 实际操作过程视频案例 优秀教师(含兼职)教学过程视频案例 相关学科网站链接 专业学习工具、平台,3-3 开发数字化资源,促进资源系统化建设,建立三级资源体系,通用泛性资源,专业课程资源,优质精品资源,提升,提升,统一资源平台,3-4 开展教学改革试验,促进教学模式改革,优化教学设计(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制定学习

8、评价指标) 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理念和方法的应用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考。,(1)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根据本课程特点,按照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模式 项目导向模式 案例研讨模式 工学结合的工学交替模式 ,(2)开展教改试验,改革教学方法,(3)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课程教学中,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和网上资源,适当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3-5 应用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实践基地建设,仿真性实践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网站和导学资源制作 学生工学成果介绍展示 企业生产案例录像制作 优秀兼职教师教学录像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