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91052 上传时间:2019-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精选.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一、20年财政工作总结20年,是攻坚克难、极不容易的一年。全市财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转型升级总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总目标,努力克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市财政收支规模继续扩大,总量、质量与结构同步提升,支持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推进财税改革、加强财政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据快报反映,20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收入263.9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2.91%,比上年增长(下同)12.06%。其中:地方收入完成167.3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4.91%,增长12.61%。分征收部门看,国税

2、部门完成93.11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9.76%,增长12.14%;地税部门完成96.15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4.21%,增长12.9%;财政部门完成74.72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5.36%,增长10.89%。分收入级次看,市本级完成74.45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8.98%,增长17.71%;县市级完成93.2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9.22%,增长6.25%;区级完成96.33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2.18%,增长13.85%。全市完成公共财政支出294.21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7.38%,增长14.48%。其中:市本级完成84.31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7.4%,增长15.3%。一年来,我

3、们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大局,注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注重依法治税,稳步提升了财政实力。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瞄准收入目标,强化依法治税,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实现了财政收入总量与质量的稳步提升。从收入总量看,全市完成公共财政收入263.98亿元,比上年增加28.41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2,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财政收入目标。从收入增幅看,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2.0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7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6,在长株潭“3+5”城市群中排名第2。从收入质量看,全市完成税收收入185.79亿元,增长12.47

4、%,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0.38%,较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为确保完成收入预算任务,全市财税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落实目标抓收入。加强财税协调配合,层层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完善委托代征、代扣代缴、协税护税等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征管中的困难与问题,进一步增强了组织收入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二是综合治税抓收入。开发运用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全年累计查征入库税收5500余万元。三是清理欠税抓收入。配合税务部门积极开展房地产、建筑安装等行业的税收专项清查清缴,全年累计查补清缴税收近10亿元。(二)注重财源培植,大力支持了经济发展。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两型,切实完善和落实各项财税政策措施,推

5、进经济发展,培植壮大财源。一是支持推进产业振兴。积极落实支持园区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市财政预算安排各类专项资金2.18亿元,并向上争取资金1.22亿元,大力支持了园区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落实扩大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税优惠政策范围,减轻企业负担。市财政预算安排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280万元,比上年增加1180万元。建立了3000万元的中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推动节能环保和两型社会建设。全市完成节能环保支出10.3亿元,增长24.02%。支持推进节能减排,争取到2013-20年度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及省级

6、配套资金3.5亿元。市财政设立两型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支持两型战略引导、两型示范创建等项目建设。投入专项补助资金7600万元,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落实畜禽养殖污染整治补助资金1189万元,确保了湘江沿岸1公里范围内畜禽养殖项目退出工作顺利推进。(三)注重改善民生,有力保障了民生投入。据快报反映,20年全市直接用于民生领域的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08.35亿元,增长23.28%,高于公共财政支出增幅8.8个百分点,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的70.82%,比上年提高5.06个百分点。一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完成教育支出38.83亿元,增长3.09%。重点提高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统筹改善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健

7、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等。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成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52亿元,增长12.8%。按照10%的标准继续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60元提高到65元;市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月人均400元提高到420元,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市区两级新增安排3155万元,为城区一线环卫工人购买“五险一金”。三是完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完成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27.03亿元,增长32.97%。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支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四是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住房保障支出7.28亿元,增长45.96%,重点支

8、持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五是切实保障三农投入。完成农林水支出26.08亿元,增长32.17%。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1亿元,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7900万元,进一步改善农村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切实规范涉农补贴“一卡通”发放管理,将51项涉农补贴全部纳入“一卡通”发放,全年发放各类补贴资金7.5亿元。(四)注重制度建设,积极推进了财税改革。一是稳步实施“营改增”扩面。按照中央税制改革的部署,我市于1月1日起实施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营改增”试点,6月1日起实施了电信业“营改增”试点。二是着力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按照“先定办法,后分资金”的原则,研究制定了“1+N

9、”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即市市本级财政专项资金分配审批管理办法加若干个具体专项的管理办法。三是加快推进预决算公开。预算公开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县市区。市本级在原来16家试点单位的基础上,增加13家单位面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同时,首次公开了市本级财政决算及43项重大惠民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情况。四是积极深化预算编制管理改革。在20年预算编制中,采取“三收一控”的措施科学编制预算,“三收”是指收回到期和一次性专项,收回原不合理专项,收回结余结转资金;“一控”是指严控新增专项。全面贯彻“零基预算”的原则,先定项目再定资金。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力度,对产业发展资金实行统一安排、统筹使用,并探

10、索建立政府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切实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出台了市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对政府性债务的举借、使用、归还、风险预警等进行规范管理。组织开展了政府性债务清理甄别工作,为下一步实施债务分类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五)注重依法理财,不断加强了财政管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履行财政监管职能,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建设,切实推进依法理财。一是强化财政资金监管。加快推进财政监督转型,初步建立了嵌入财政管理全过程的财政监督机制。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全年完成政府采购金额29.9亿元,节约采购资金4.43亿元,节约率12.9%。加大财政投资评审力度,强化全

11、过程跟踪评审,全年审查金额33.4亿元,审减金额9亿元,审减率为27%。二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选取10个财政投资重点项目开展了预算绩效监控试点。对所有申报500万以上的专项资金实行了绩效目标审核。在扩大绩效评价范围的同时,选取30个一级预算单位开展了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三是规范公务支出管理。出台了市直单位公务接待费、差旅费、会议费、因公出国经费等管理办法,规范办公性行政经费预算和支出管理,全年行政性办公经费和“三公”经费大幅下降。四是深入开展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清理整顿。全面清理超标准占用、违规使用办公用房。全面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审批和一般公务用车购置审批。全面开展公务用车清理,对违规公

12、务用车逐车进行了整改处理。(六)注重作风转变,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抓扎实”的总体要求,组织实施了“四比四看四力戒”活动(即:比务实作风,看服务质量,力戒形式主义;比群众观念,看服务态度,力戒官僚主义;比进取精神,看工作激情,力戒享乐主义;比清廉意识,看自身要求,力戒奢靡之风),开展了“正风肃纪、问责提效”整治行动,财政干部作风形象得到进一步改进。紧紧围绕“提升文明机关形象,争做人民满意公仆”的目标,继续加强机关文明建设,努力确保“全国文明单位”复检顺利通过。拓宽干部培养锻炼渠道,建立干部“师带徒”机制,并选派了8名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开展“身边的感

13、动”评选,在全局树立了10名爱岗敬业、勤俭节约、淡薄名利、尊老爱幼的典型,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激励身边的人,收到了良好的成效。回顾一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增长后劲不足,收入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源培植的任务十分艰巨;各方面对财力保障的期望值不断增加,财政支出压力较大,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财政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蕴藏一定的财政风险。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二、20年财政工作设想2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

14、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市财政工作将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依法理财,推动财政工作在新起点上迈上新台阶。(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取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正确处理好十个方面的关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十个方面的关系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生财与聚财的关系,总量与质量的关系,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用钱与绩效的关系,量力与尽力的关系,服务与监管的关系,部门与大局的关系,业务与队伍的关系。(二)预

15、期目标:综合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因素,按照积极稳妥、稳中求进的原则,20年全市和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目标为10%。(三)工作重点:1.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努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认真贯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支持培育壮大经济新的增长动力。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着力调整财政投入方向和扶持方式,采取市场化手段引导和撬动金融、社会资金投入,放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加大对产业振兴的财税支持力度,着力整合产业发展类各项资金,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电力电子等优势产业发展,全力助推“中国动力谷”建设。发挥消费稳定增长的基础作用,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清

16、费减负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积极拓宽资金渠道,支持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2.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努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充分考虑经济减速、结构调整、深化改革、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等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支持实施“民生100工程”,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落实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措施,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支持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建设。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保障困难群体的基

17、本生活。创新机制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同时,加强民生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3.更加注重开源节流,努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一方面,坚持依法治税,依法强化征收措施,确保经济发展成果充分体现到财政增收上来。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强化重点税源跟踪与动态监控,提高税收征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按照税收法定原则,全面清理规范财税优惠政策,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加大清缴力度,确保各项收入依法、及时、足额入库。另一方面,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狠抓财政支出管理。进一步完善支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厉行勤俭节约

18、、反对奢侈浪费的各项规定,严控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行政经费,各单位“三公”经费预算数总额在2013年决算数基础上下降10%以上,将更多资金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4.深入推进预算改革,努力做到用制度管钱管事。切实增强法治观念,坚持以法治思维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贯彻执行好新预算法,全面推进依法理财,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一是完善全口径预算管理。进一步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四大预算”的统筹协调,避免交叉重复。二是严格专项资金管理。按照新预算法的要求,严格落实“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一般公共预算当年超收当年不安排,全部用

19、于消化债务和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三是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和收回机制。四是加强大额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对去年1000万以上、今年500万以上的专项资金支出进行绩效评估检查,绩效评估结果与部门绩效考核、预算安排挂钩。五是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举债融资机制,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六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七是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积极配合强化审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和规范使用。5.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升财政团队形象。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队伍”,把队伍建设的全过程融入到业务工作中去,做到在抓业务的过程中带队伍、带好队伍促业务。大力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建设,着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财政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